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節流暢,如行云流水,環環相扣。
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而后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
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后,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弊寣W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后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
然后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并課件出示!罢n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了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里干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
最后是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于這只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環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本,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攏”一字體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么,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通過想象,領悟文本蘊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復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范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在檢查字詞這一環節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系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說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說并沒什么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致的分析,一篇課文里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睂τ谶@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說,胡老師的這節《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扎扎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2
這次的遠程研修,時間雖短,但是收獲頗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給各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內容豐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暢所欲言,專家指導老師也給與及時點評,把其他老師的優秀作品及時展現出來,可以說,這些天的閱讀量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收獲也是巨大的,無論從知識,還是教學方法,都學到了很多,可以肯定地說,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的遠程研修也給我很大啟發,以后要加強學習。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如何順利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研修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幾點認識,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又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各門學科的目標主要是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做準備,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學科知識的“專家”。這種培養目標并沒有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它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由于現行教育存在種種弊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我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獲諾貝爾獎的杰出人才;很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已遠遠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態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充分利用實地觀察與調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幾種學習方式,注重歸納學習與演繹學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高度重視史學的教育功能,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歷史課的基本定位是以教師為主,即教師是主講,而學生是主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它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少關注。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壓抑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課堂教學喪失素質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拋棄落后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①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啟發、質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探索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做發現者、探索者。②努力創設最佳情境,諸如角色模擬、情景創設、模仿制作等,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做參與者、合作者。③尊重每一位學生,決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使學生始終處于對知識的渴望、研究、探索問題的.喜悅中,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做自主者、探究者。
三、轉變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歷史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評價是為了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教學評價基本上等同于考試,考試幾乎成了教師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惟一方法。其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記住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在簡單的歷史和現實問題面前卻顯得無能為力,至于情感和價值觀,則基本上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很顯然,這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不適應,所以,要真正搞好新課程的教學,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①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認真把握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在評價中,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②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評價。③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將紙筆測驗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的現象,運用問卷評價、小論文、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特長,使所有學生都應得到合適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成就。
總之,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課程形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照此要求,雖任重道遠,卻無限光榮,而我們的歷史教師,惟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擔當起時代發展賦予的重任。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3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 “觸摸” 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4
課堂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中心,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直接影響著課堂質量的高低和其自身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李凡老師的這節課上,教師利用用引導的策略和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讓整節課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課堂氣氛活躍。聽完李老師的課,如雷雨過后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李老師的這堂課體現了小學語文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課堂特性:
一、導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快!
雷雨是夏日的精靈,是人們身邊熟悉的一種自然景象。老師和學生一起交流課前搜集到的關于雷雨的資料,如拉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為深入學問做了極好的鋪墊。
二、識字教學,靈活多樣。妙!
眾所周知,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李老師在這堂課上非常重視識字教學,并且方法靈活多樣。首先李老師引導同學說出,之前學生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去偏旁、結合動作等。最后李老師進行了集中識字,其中把蟲字旁的字集中在一起:蜘、蛛、蟬、虹,集中分析這些左右結構的字應注意些什么,分析出注意的事項:寬窄、高矮、筆畫、穿插。其中重點強調了穿插的寫法。并反復強調了寫字坐姿。
三、課件豐富多彩,緊扣文本。美!
在教學中,李老師是個有心人。在教學寫“雷雨前”這幾小節中,教師先讓學生看多媒體——雷雨前的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此時的景象,接著抓住重點詞語:滿天、黑沉沉、壓、垂等詞語進行體會,讓學生再次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用話語點撥,用激勵評價,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在讀的過程中巧妙地將詞語理解(“壓”“垂”、“越來越響”的理解)、句子理解、積累運用融為一體,收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綜合效果。
四、演繹情景,多樣練讀!精!
李老師的課上還很重視學生的體驗,如:讓學生學做大樹,當狂風吹來時,學生的手臂就是樹枝,在風中搖擺不止,而老師對著這些搖擺不定的'大樹進行采訪,學生連連說“風太了,我停不下來!薄拔铱煲淮档沽!睆膶W生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已經進入了情境,這時他們就是大樹,他們就是在風中搖擺的樹枝。還有一個地方就是那只逃走的蜘蛛,周老師也讓學生說說:蜘蛛,你為什么要逃走?學生也很自然地自己的角色變成了蜘蛛,以蜘蛛的心理表白著自己的害怕。這樣的移情體驗,這樣讓學生換位思考,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加入情入境,也學得津津有味,而且這樣的設計也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總之,李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本課設計便以“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串起了讀、背、品、悟的心智活動。整堂課如行云流水,絲絲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5
生態體驗教育把教育者稱為導引者,把受教育者稱為體驗者。它把知識學習與體驗者的生命意義關聯起來,從感性生命個體的生存實踐出發,凸顯教育的實踐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達。生態體驗教育的實踐環節包括:營造體驗場+開放式對話+反思性表達。即通過有生命感動的體驗活動和生命閱歷;導引學生進行開放式對話,講述體驗活動的現場感受,開啟學生在三重生態下的不同感悟;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把不在現場的資源調入當場,進行反思性對話,使學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過程中,不斷進入“體驗之思”的理想境界。
一、要善于營造適合學生體驗的學習情境
體育教學與生活相通,我們要以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真實情境來創設體育學習課堂的情境。如在低年級的跳躍教學中,我將跳的動作與兔跳和青蛙跳聯系起來,要求學生模仿兔跳、青蛙跳,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同學們看見過青蛙跳和兔子跳嗎?”學生都說看見過!澳敲凑埻瑢W們想象一下青蛙和兔子是怎么跳的,相互之間交流一下!蓖瑢W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邊說邊情不自禁地做起來。“接下來請‘小青蛙們’和‘小兔兒們’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呢?小青蛙可以去捉害蟲,因為捉害蟲的本領要從小練起,小兔兒可以去吃草,因為兔媽媽上班去了,小兔兒肚子餓了,要學會自己找食物吃。請注意,小青蛙和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好!‘小青蛙們’,‘小兔兒們’,出發吧!”同學們有的做小兔子,跳來跳去“吃草”,有的做小青蛙,跳來跳去忙著“捉害蟲”,忙得不亦樂乎。上述跳躍練習的導入,使學生跟著老師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童話情境,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玩,在玩耍中練,既練得認真,又玩得開心。
體育教學與藝術相連,我們要調用學生已有的各種藝術審美體驗來創設體育學習課堂的情境。體育教學中,美無處不在,如何充分地把體育的美展示給學習者?我們可以讓學生欣賞體育比賽的精彩瞬間,感受體育運動的美妙之處,也不妨大膽地將音樂、舞蹈、掛圖、綢帶等引進課堂,以避免課堂練習的單調、沉悶。例如教學《武術組合動作·秧歌舞步》時,先讓學生通過錄像整體感受武術和秧歌的魅力,而在學習時則配上相應的音樂。更叫絕的是,我問學校舞蹈隊借來了紅綢帶,每位學生一根,練武術時系在腰間體現剛強的一面,而扭秧歌時揮在手上則增加了幾分魅力,充分扭出自己的風采來。通過上述學習過程,學生能在音樂的伴奏下扭起秧歌和熟練地進行武術組合動作的展示,于是在最后一個環節,學生針對自己的拿手項目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時,學生充分地創造了美、展示了美、欣賞了美、感受了美。
總之,學習首先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發生的最佳情境不應是簡單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在一些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者如何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是衡量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
二、要積極提倡作為體驗手段的協作對話
與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學習更能夠提高學習者學習的業績。在協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個體之間可以采用對話、協商、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論證,以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
在學習環境中,教師起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并在交流中成為群體中的一員,教師與學習者組成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可以就某一問題進行對話、商討、辯論,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與途徑;也可以將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各種相關信息和學習資源與小組其他成員共享。
如在技巧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前滾翻、后滾翻及其相關動作后,向學生提出技巧組合的要求。各個小組學生互幫互學探索動作,教師到各小組進行指導,指點技術要領。在教師幫助下,在小組的協作中,各小組分別掌握了不同的組合動作。然后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每組派兩名學得最好的同學到另兩個組教新動作,各小組互教互學,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們都掌握新動作后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同學們能不能把所學的幾個組合動作組成一個套路?同學們在教師指導下編制不同的動作套路,并共同評出最佳套路。此案例中通過小組中成員和小組間的協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互相間的合作并培養團隊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提倡協作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品質,使之明白平等協作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高度重視通過小組學習或伙伴關系下的合作,盡量使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成功,體驗在群體中自己的獨立存在價值,并感覺到他人的獨立存在價值。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過程,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善和深化對學習主題所涉及內容的意義建構。
課堂協作少不了對話,要使課堂有對話,必須破除教師是知識的權威這個傳統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真實地對話。第一,課堂需要民主。只有民主的教學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第二,教學需要尊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每一份努力都應得到教師的尊重,哪怕它是錯誤的。尊重會換來學生的自信,自信會使學生的潛能進一步得到激發。如學生在辯論后教師不能光表揚做對的同學,而應對失利的一方加以鼓勵:“真因為有了你們才引來我們的一場討論,使我們更清楚其中的道理,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你們”。這樣評價引來失敗學生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性。第三、師生之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的。會話應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學會分享學生的成果,這是相互信任的基礎。
三、要高度重視具有核心意義的反思表達
學習情境是體驗的氛圍、基礎,協作對話是體驗的手段、方法,而學生的反思、表達則是體驗的精髓,只有不斷地反思、表達,學生才能進行意義建構,才能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
如在短跑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擺臂的重要性,但擺臂如何重要只是一帶而過,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如何在實踐中讓學生對擺臂的重要性進行意義建構,我嘗試了以下方法。教學擺臂時,我沒有開門見山地說“為了讓大家認識到擺臂的重要性,我們來做個實驗”,而是采用游戲激趣的方法,讓學生來比一比,讓學生來體驗上肢殘疾人的跑步方法。先練習兩臂不動(自然下垂、叉腰或放在背后)的快跑,再練習單臂擺動的快跑,然后練習雙臂小幅擺動的快跑,最后練習雙臂大幅擺動的快跑。在每次不同方式的快跑后,讓學生用心記下自己的身體感受,并相互進行交流。最后讓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每次的不同感受,學生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幾點:雙臂都不擺動時跑起來使不上勁,而且有點控制不住身體的平衡;單臂擺動時容易跑偏方向;雙臂大幅擺動比小幅擺動更容易跑得快。在學生的交流中,擺臂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老師的強調,答案自然顯現。在緊接著的擺臂動作的教學中,學生學得很認真,動作也掌握的更快了。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3-28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9-02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6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8-18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6
小學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7
小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11-26
遠程研修小學數學觀課報告07-27
小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11-26
遠程研修小學數學觀課報告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