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報告[必備]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實驗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實驗報告1
實驗名稱
測太陽高度
實驗材料
太陽高度測量儀等
實驗方法和過程
1、把太陽高度測量儀放在地面上,調節水平螺絲,使儀器成水平狀。
轉動觀察架,使太陽光穿過通光孔與投影屏上的圓完全重合。觀察架上的箭頭所指刻度,便是太陽高度。
2、小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觀察、檢驗、記錄。
3、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
4、分析記錄數據。學生分析自己的記錄數據,把發現的規律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
學生分析自己的'記錄數據,把發現的規律記錄下來。
實驗結論
從日出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之后逐漸減小。
記錄人:xxx
科學實驗報告2
實驗名稱
怎樣才能平衡
實驗材料
鉤碼、杠桿尺、鐵架臺
實驗方法和過程
1、將杠桿尺、鐵架臺組裝在一起。
2、若不平衡,可以調節兩端螺母。
3、在杠桿尺兩端不同的`位置分別掛適當數量的鉤碼,使其重新平衡,重復多次。
4、將上述多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
5、通過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實驗現象
重新達到杠桿的平衡狀態,杠桿處于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實驗結論
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記錄人:xxx
科學實驗報告3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4
1、太陽下影子變化
實驗名稱:太陽下影子變化的模擬實驗。
實驗準備:手電筒、繩子、橡皮、鉛筆、呼啦圈等
實驗過程:用手電筒代替太陽,把手電筒用細繩掛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影子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由西向動轉動。
實驗結論: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長,中午的影子最短。
2、實際試驗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
實驗名稱: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
實驗準備:地球儀、手電筒等
實驗過程:用手電筒水平照射地球儀,會發現向著手電筒的一面變亮了,背著的一面沒有變亮,逆時針轉動地球儀,地球儀亮著和黑的一面不斷變換。
實驗結論: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的轉動,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
3、設計試驗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實驗名稱: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實驗準備:凸透鏡、凹透鏡、白紙等
實驗過程:(1)分別用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物體。(2)讓陽光穿過凸透鏡,觀察聚焦情況。(3)把凸透鏡對著窗戶,觀察成像的情況。
實驗結論:凸透鏡有放大物體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鏡有縮小物體的的作用。
4、設計試驗證明光的行進方向。
實驗準備:手電筒、三張帶孔的紙板等
試驗過程:把三張紙板平行放置讓三個小孔在一條直線上,用手電筒照,光能穿過三個小孔;讓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光不能通過小孔。
試驗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5、實驗名稱:研究電磁鐵的磁極(自制的電磁鐵)
實驗方法:(1)給電磁鐵通電后,讓其釘帽一端與指南針接近,如果釘帽與指南針的北極相吸,那電磁鐵的這端就是南極;(2)改變電池的正負極,發現釘帽與指南針的北極相斥,這時電磁鐵的南極變成了北極。
實驗結論:電磁鐵的兩極會改變,電池正負極方向改變后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
6、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
假設與線圈圈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
線圈匝數少,磁力小。
保持不變的是:電池數量、鐵釘粗細等。
需要改變的是:線圈匝數
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線圈匝數少,磁力小。
7、名稱: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的變化
材料:試管、氣球皮、橡皮筋、酒精燈
步驟: 1、在試管里裝滿水,并用氣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緊。2、將試管入在酒精燈上加熱
結論:水加熱后體積壯增大
8、名稱:液體的熱脹冷縮
材料:平底燒瓶、塞子、玻璃棒、燒杯、紅墨水
步驟: 1、在平底燒瓶中滴入4滴紅墨水,用清水裝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 塞緊瓶口。2、將平底燒瓶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3、取出平底燒瓶又放入裝有冷水的燒杯中
結論:一般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9、名稱:氣體的熱脹冷縮
材料:錐形瓶、
氣球、燒杯
步驟: 1、將氣球口套在錐形瓶口上。2、將錐形瓶分別放在裝有熱水、溫水、冷水的燒杯中結論: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名稱:固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材料:銅球、銅環、酒精燈
步驟: 1、將銅球沿銅環孔穿一穿。2、將銅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3、將銅球沿銅環孔穿一穿。4、將熱銅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銅環孔穿一穿
結論:固體在一般情況下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1、名稱:熱是怎樣傳遞的
材料:鐵絲、凡士林、小棒、酒精燈、支架
步驟: 1、將鐵絲的兩端固定在兩個支架上。2、在鐵絲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3、用酒精燈對著鐵絲的一端加熱
結論:熱從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12、名稱: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材料:圓形金屬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燈、鐵架臺
步驟: 1、在圓形金屬片的同心圓處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2、將金屬片固定在鐵架臺上。3、用酒精燈對著金屬片的中心或邊緣部分回熱
結論:熱從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13、名稱:擺的特征
材料:鐵架臺、細線、同樣大的螺帽
步驟: 1、用線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鐵架臺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擺長;B、擺長一樣和重物的輕重不一樣;C、擺長不一樣,重物輕重一樣)
2、將第一種拉到不同高度,將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拉到同樣高度
結論:
1、同一個擺,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不變的。
2、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線的長短有關。
科學實驗報告5
1.太陽下影子變化
實驗名稱:太陽下影子變化的模擬實驗。
實驗準備:手電筒、繩子、橡皮、鉛筆、呼啦圈等
實驗過程:用手電筒代替太陽,把手電筒用細繩掛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影子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由西向動轉動。
實驗結論: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長,中午的影子最短。
2.實際試驗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
答:實驗名稱: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
實驗準備:地球儀、手電筒等
實驗過程:用手電筒水平照射地球儀,會發現向著手電筒的一面變亮了,背著的一面沒有變亮,逆時針轉動地球儀,地球儀亮著和黑的一面不斷變換。
實驗結論: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的轉動,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
3、設計試驗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實驗名稱: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實驗準備:凸透鏡、凹透鏡、白紙等
實驗過程:(1)分別用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物體。
(2)讓陽光穿過凸透鏡,觀察聚焦情況。
(3)把凸透鏡對著窗戶,觀察成像的情況。
實驗結論:凸透鏡有放大物體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鏡有縮小物體的的作用。
4、設計試驗證明光的行進方向。
實驗準備:手電筒、三張帶孔的紙板等
試驗過程:把三張紙板平行放置讓三個小孔在一條直線上,用手電筒照,光能穿過三個小孔;讓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光不能通過小孔。
試驗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5.實驗名稱:研究電磁鐵的磁極(自制的電磁鐵)
實驗方法:(1)給電磁鐵通電后,讓其釘帽一端與指南針接近,如果釘帽與指南針的北極相吸,那電磁鐵的這端就是南極;(2)改變電池的正負極,發現釘帽與指南針的北極相斥,這時電磁鐵的南極變成了北極。
實驗結論:電磁鐵的`兩極會改變,電池正負極方向改變后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
6、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
假設與線圈圈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
線圈匝數少,磁力小。
保持不變的是:電池數量、鐵釘粗細等。
需要改變的是:線圈匝數
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線圈匝數少,磁力小。 名稱: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的變化
材料:試管、氣球皮、橡皮筋、酒精燈
步驟1:
1、在試管里裝滿水,并用氣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緊
2、將試管入在酒精燈上加熱
結論:水加熱后體積壯增大
名稱:液體的熱脹冷縮
材料:平底燒瓶、塞子、玻璃棒、燒杯、紅墨水
步驟2:
1、在平底燒瓶中滴入4滴紅墨水,用清水裝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緊瓶口
2、將平底燒瓶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
3、取出平底燒瓶又放入裝有冷水的燒杯中
結論:一般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名稱:氣體的熱脹冷縮
材料:錐形瓶、氣球、燒杯
步驟3:
1、將氣球口套在錐形瓶口上
2、將錐形瓶分別放在裝有熱水、溫水、冷水的燒杯中
結論: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名稱:固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材料:銅球、銅環、酒精燈
1、將銅球沿銅環孔穿一穿
2、將銅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
3、將銅球沿銅環孔穿一穿
4、將熱銅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銅環孔穿一穿
結論:固體在一般情況下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名稱:熱是怎樣傳遞的
材料:鐵絲、凡士林、小棒、酒精燈、支架
步驟4:
1、將鐵絲的兩端固定在兩個支架上
2、在鐵絲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燈對著鐵絲的一端加熱
4、結論:熱從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名稱: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材料:圓形金屬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燈、鐵架臺
步驟5:
1、在圓形金屬片的同心圓處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將金屬片固定在鐵架臺上
3、用酒精燈對著金屬片的中心或邊緣部分回熱
結論:熱從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名稱:擺的特征
材料:鐵架臺、細線、同樣大的螺帽
步驟6:
1、用線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鐵架臺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擺長;B、擺長一樣和重物的輕重不一樣;C、擺長不一樣,重物輕重一樣)
2、將第一種拉到不同高度,將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拉到同樣高度
結論:
1、同一個擺,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不變的。
2、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線的長短有關。
科學實驗報告6
實驗組別:實驗合作者:
指導老師:實驗日期:20××年×月×日第×節
實驗名稱:觀察化石
實驗目的:通過對不同時期化石的比較,分析地球上生物是怎樣變化的
實驗器材:不同時期化石的錄相
實驗步驟:
觀察不同時期化石
實驗現象:
1.5億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只有××。
距今4.08億年前的化石中,出現了最早的××。
距今3.06年前的.陸生脊椎動物化石中,只有××。
距今1.44億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現了××。
實驗結論:
我發現生物變化規律是從××到××,從××××到××,從××到××。
問題討論:
科學實驗報告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圍繞“生命世界”、“物質世界”開展探究活動。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與雄”、“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六個主題單元,共設計了44個活動。
“植物的一生”:根據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安排教學內容,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整理信息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發現植物生長變化規律。
“翩翩雌與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與動物的繁殖、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條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閱讀活動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對于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為主。
“位置與運動”:通過觀察、描述、游戲、實驗、測量、統計分析等活動,引領學生發現:描述物體位置時需要用到參照物、方位和距離3個因素;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用到參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與運動”:首先通過游戲、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無處不在;然后通過試驗、游戲、測量、統計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彈力、重力、摩檫力。
“物質的變化”:首先在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變化分為可逆的變化與不可逆的變化的概念;然后指導學生認識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滲透化學變化的概念;最后,綜合前面所學進行應用,同時滲透物質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回顧本學期整理資料的活動,歸納總結整理資料的方法。激勵學生在后繼的探究活動中繼續應用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六、教學進度表
科學實驗報告8
讓小燈泡發光
實驗目的:
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
實驗原理:
只有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實驗器材:
導線1根、電池1節、小電珠1個。
實驗步驟:
選擇連接方式使小燈泡發光。
1、導線連接小燈泡的`螺紋與電池底部的鋅殼,電池銅帽與小燈泡的錫粒接觸,觀察現象。
2、導線連接小燈泡的錫粒與電池底部的鋅殼,電池銅帽與小燈泡螺紋接觸,觀察現象。
3、導線連接電池銅帽與小燈泡螺紋,小燈泡的錫粒與電池底部的鋅殼接觸,觀察現象。
4、整理器材。
實驗結論:
小燈泡亮了。
科學實驗報告9
實驗名稱:
小燈泡的構造
實驗目的.:
了解小燈泡的構造是怎樣的
實驗器材:
小燈泡
實驗步驟:
展示小燈泡,讓學生看清燈泡的構成
實驗結論:
小燈泡是由玻璃泡、燈絲、金屬架、連接點構成的
科學實驗報告10
實驗內容
種子發芽對比實驗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器材
種子發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步驟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簽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實驗現象
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結論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缺一不可。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11
實驗名稱
研究杠桿
實驗材料
鉤碼、杠桿尺、鐵架臺
實驗方法和過程
1、將杠桿尺、鐵架臺組裝在一起。
2、若不平衡,可以調節兩端螺母。
3、在杠桿尺兩端不同的位置分別掛適當數量的'鉤碼,使其重新平衡,重復多次。
4、將上述多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
5、通過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實驗現象
序號
阻力臂2個
動力臂2個
實驗結論
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物的距離時杠桿省力。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物的距離時杠桿費力。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物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記錄人:xxx
科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內容: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好!
實驗人:xxx
實驗人實驗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儀器管理員簽字:xxx
科學實驗報告13
實驗地點:實驗室。
內容: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
材料: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實驗結論: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3、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4、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科學實驗報告14
材料:一個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軟管、幾個硬幣、膠帶。
1、在塑料瓶的一側挖二三個洞。在瓶子的同一側,用膠帶把三四個硬幣固定上去。這些硬幣有重量,可使潛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軟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軟管和瓶口的'縫隙封好。
3、把這個玩具潛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讓潛水艇灌滿水。
4、從軟管把空氣吹入潛水艇。在你吹氣的時候,潛水艇內的水會從洞口被逼出來。
5、當潛水艇充氣到一定程度時,它會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潛水艇內空氣的量,就可以使潛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會這樣?空氣的重量比水輕,當你把潛水艇裝滿氣時,潛水艇變得比水還輕,所以會上升到水面上。
科學實驗報告15
“記錄”是小學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它在整個科學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課程標準》所給出的“具體內容標準中”有眾多的內容直接與研究記錄有關,如“用簡單的材料,設計科學實驗,并做實驗記錄”,“用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對事物進行觀察,并用文字和圖來表達”等等。縱觀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科學記錄越來越得到了我們老師的重視,大部分課中都要求學生做科學記錄,但許多僅僅是做一下記錄方便匯報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許多科學實驗探究課的記錄都與我們科學課記錄的目標背道而馳,記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那么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中進行有效的記錄?對此,我根據自己近幾年的實踐與研究,說說自己對科學課記錄的一些思考與做法。
一、記錄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現狀分析:
(一)記錄內容廣泛,種類多
從《科學課程標準》和科學出版社的教材內容中很容易看出,小學科學課中的記錄種類繁多,涉及面廣,的確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鳳仙花、蠶寶寶”飼養過程中動植物的成長記錄;“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實驗記錄;“觀測云、溫度、風向等”的信息收集記錄以及其他的測量記錄、調查記錄、統計記錄等等。學生要想完成這些探究記錄,必須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實驗設計與操作、實驗觀察、統計分析、調查、測量等。
(二)科學記錄隨意無序,不受重視
科學記錄在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中沒有收到相應的重視,科學記錄只是張“紙”,涂涂畫畫都很隨意。在我們聽課的時候,常會發現有的小組學生在記錄時并沒有按記錄單的要求記;有的小組在記錄時間花得很少;有的小組記錄的與觀察實驗的結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對記錄單不知道該填什么。學生不能正確填寫記錄,導致學生在交流學習結果時,只有寥寥數語,匯報缺乏支撐。而且,很少有老師會對學生的科學記錄做一些實質性的評價,只是上臺匯報的個別學生展示了他們的成果而已。顯然,這樣的教育違背了科學教育的宗旨。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
在科學課堂上探究活動中,小組內成員都是經過分工合作的,記錄員是負責記錄實驗結果的,大多數同學將這一任務推給記錄員一人,導致他們只參與實驗過程,不理會實驗的記錄。我們不難發現,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積極性特別高,一到記錄時便推三擋四,漠視記錄,懶于動筆,對待科學問題上容易輕信其他學生,記錄員記錯、記漏也得不到及時糾正。其實,學生科學態度的不端正也是造成記錄參與度不夠的原因之一。
(四)探究記錄價值難以體現
在一些課堂,記錄的作用僅僅局限于孩子們在本堂課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僅僅局限于孩子們匯報時的一剎那,在上完課后,就出現了“遺忘在課桌上的記錄紙”,有的甚至進入了垃圾桶,于是記錄信息就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改進、整理及再利用,無法讓記錄成為我們學生和教師資料的積累,也就無法真正體現出記錄的價值所在。我們不能否認學生在實驗或觀察這些具體活動中,在記錄的那一刻,他們甚至產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教師如不想辦法幫助學生保留,這些火花有可能像流星,一閃即逝。記錄的價值就在于教師是否能將學生的科學記錄轉化成他們的思維內化的過程,即明確發現實驗的現象。
(五)科學記錄缺乏評價
長期以來,考試一直是學科評價的主要手段,但隨著新課程實施,學科教學目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現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從單一的考試發展到多元評價。在科學課堂上,老師往往只重視科學信息是否記錄了,并沒有對信息的價值進行有效評價,或者對學生的科學記錄過程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這樣教師就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記錄水平,最終不能使評價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且評價方式太單一,應倡多人參與,可以是學生組內自評,互評,還可以通過家長參與記錄評價,與學校、教師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以上幾點問題凸顯了現階段很多教師對科學記錄的價值不明了這一問題。記錄的價值在哪里?這是每一個科學教師應該理清的問題。“記錄”作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及結果的書面呈現,清晰地體現著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成長足跡。因此,科學記錄的獨特價值不在于展示,而在于意義生成。也就是說,記錄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呈現某些信息,也不是為了歸檔供日后查閱,而是為了解釋性理解,為了提出新的問題。它是實現師生共享共創、共同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引導學生自主科學記錄的思考和建議
(一)“科學記錄”,記錄什么?
基于這樣的任務,我認為科學記錄本應該記錄以下方面的內容:
1、知識點與科學概念。將一節課中的主要實驗探究結論記錄在相應的記錄本中;或將本節的科學概念稍做記錄,得以鞏固。
2、探究實驗中的原始數據。要求學生在小組進行實驗時,要真實地把實驗中得出的數據和發現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記錄可以是李彪、繪畫、表格、圖片、統計圖等。
3、課外科學知識的摘抄等。一些課外延伸探究活動的記錄,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趣聞,一些平時腦子里閃過的一些問題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學生愛科學,必定喜歡讀科學類的`叢書,可以從書叢中記錄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二)指導記錄技巧,讓記錄具有實效
另外,教師對“記錄”價值的真正理解及實現,不完全是一個認識問題,還有待于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體驗和認同。因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記錄:
1、及時記錄。實驗結論必須根據學生自己在研究實踐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和研究結果作出。論證中引用的文獻資料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結論的直接依據,學生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看法,但這些看法也必須嚴格以自己的實驗結果為依據,絕對不容許撇開科學實驗結果,泛泛而談,這不僅沒有任何科學上的意義,也是與科學實驗客觀性背道而馳的。當然,如果學生在實驗基礎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或者今后繼續研究的方向,這是完全適宜的,也是應該鼓勵的。
2、追求真實,快樂記錄。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對表面事物和感官現象做出反應,它是瞬間的和無意思的行為。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實驗材料的吸引力遠遠地大于教師。所以,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引導孩子進行探究過程的同時,還要快樂記錄,不要讓科學記錄成為他們的負擔,繼而草草了事,應該激發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使研究記錄成為探究活動的必要環節,表達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使孩子的探究是有價值的行為。
3、勤于記錄,給及評價。首先,孩子要做到每課有記錄,教師每課必查。學生還要擁有自己連續使用的記錄本。可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如繪畫、文字、圖片、表格日志等,來記錄自己科學探究中發現的最原始的數據,勤記錄,多記錄。其次,還可以通過課后展示,學期評比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擁有自信心,有成功的體驗。
(三)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態度
由于小學生剛剛開始參與科學實驗活動,開始科學記錄,各種設計上的和操作記錄上的錯誤在所難免,有些科學記錄往往違背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與科學常識。這是很正常的,我們要鼓勵他們仔細分析整個實驗過程,從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訓,得出正確的科學記錄。在進行科學實驗記錄同時,還要求學生以科學家嚴謹、仔細、客觀、堅韌、刻苦的精神為榜樣,防止任何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主觀武斷或虎頭蛇尾的工作態度。
(四)教師應將科學記錄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當學生做到了“每課必錄”后,教師可以做出一定的“回應”。
首先,通過對記錄的解讀,客觀的了解學生研究活動的進程和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他們的觀察是否全面,實驗是否正確,測量是否準確;搜集、整理信息,進行合理解釋的能力怎么樣;學生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尊重事實等。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記錄”的認真解讀,不僅是對學生為了完成探究目標而進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
其次,平時課堂上可以充分交流記錄。交流記錄可以讓同學們互相了解對方的探究過程及方法、分享自己獲得成功的快樂。它比學生在研究活動過程中的自發交流分享更具價值和意義。這是因為讓記錄成果在集體面前展示、交流分享,需要學生把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形成的內部思維語言轉化成書面文字或圖畫形式,再在交流匯報中反饋成日頭語言,它要求學生言起來有序、有據、有理,思維更富有邏輯性,此間獲取的信息需處理得更加完善。
最后還可以珍藏記錄。這種珍藏或者是以學生自己帶回家的方式,或者是在教室里的某個區域開設專門的陳列區的方式,或者是檔案袋的方式等。這些對待學生勞動成果的方式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學好科學的信心,而且還為學生的成長過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形成性評價,是體現學生學習過程、記錄成長軌跡的較好方式。
三、科學記錄的收獲與反思
因此,我對學生的科學記錄要求是嚴格的。通過幾個學期的應用,收獲頗多:
1、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他們的科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過程技能得到了一定的磨練,發展了科學思維。
3、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他們的觀察更客觀了,更全面了。
科學記錄的運用使我們的科學教育增添了無限的生機。今后,我還將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對學習記錄的形式和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實踐應用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從而提高科學記錄本的有效性,讓其更豐富,更完善,更人性化,為科學教育搭建“展翅的天空”,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科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范文05-26
科學實驗報告05-15
(經典)科學實驗報告06-04
科學實驗報告【精選】05-31
科學實驗報告11-04
科學實驗報告【熱】11-15
科學實驗報告【熱門】11-14
科學實驗報告【精】11-06
科學實驗報告【薦】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