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

時間:2024-07-05 14:04:06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1

  “生命科學是本世紀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作為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細胞生物學》是教育中重要的基礎課程,與醫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有密切聯系,在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實驗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細胞生物學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基本研究技能,而且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直接而長遠的影響”[2]。近年來,細胞生物學新理念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涌現出了一系列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的新內容。“然而,由于《細胞生物學》不是臨床技能考試的科目,因此其理論和實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長期落后于其他基礎醫學課程”[3],“實驗課的教學從內容上和教學模式上大大滯后于理論課教學”[4]。在我校,細胞生物學是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等專業的基礎課。作為西部院校,由于教育經費不足,實驗教學中存在諸多不適應時展的問題,如果不加以及時解決,將難以培養適應時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此,本文結合我校目前《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探討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實驗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我校《細胞生物學》實驗課僅有12學時,由于學時少,僅開設了普通光學顯微鏡使用、顯微測量法、生物作圖基礎、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細胞化學成分的顯示和細胞有絲分裂標本的制備與觀察。所開設的實驗均為驗證性實驗,不僅內容陳舊,而且各個實驗之間缺乏相互聯系,造成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原有的實驗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實驗準備教師課前準備好實驗儀器和相關試劑,上課時由主講教師詳細講解實驗原理和演示操作步驟,學生依照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按照教師給定的格式完成。整個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效仿,不僅不利于對學生思維創新和能力的培養,而且也起不到應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作用。

  1.2教學實驗設備落后

  細胞生物學是一門發展非常迅速的學科,各種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層出不窮。但我校目前卻面臨著實驗設備數量嚴重不足的窘境,一些實驗操作常常無法細化到每一位學生。另外,由于經費的原因,導致一些性能落后和老化的設備沒能得到及時更新,無法開設涉及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實驗,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3考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實驗考核成績以教師評價打分為主,以實驗報告的成績來評定,而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幾乎不涉及,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無法避免教師單邊傾向,忽略了實驗過程中形成性評價,難以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2.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思路

  2.1精選實驗內容,改變單一教學模式

  對原有實驗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篩選,剔除重復和過時的實驗項目,補充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新實驗,增加實用性、設計實驗比重,內容不斷補充完善。把與《細胞工程》實驗重復的`“細胞的原代培養”和“培養細胞的觀察、記數及活力測定”刪除,結合學科發展,增設設計性實驗“應用細胞融合技術制備染色體提前凝集標本”及“細胞凋亡的誘導與形態學檢測”,鼓勵學生在設計性實驗項目下進行大膽創新,開拓新的實驗項目或課題。實驗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如:設計性實驗前安排學生自己配試劑,授課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PBL模式、互動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分析,甚至改進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啟發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2.2建立實驗網絡教學輔助平臺

  多媒體具有形象、逼真和直觀等優點,一些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難度較大、不易開展的先進性實驗,借助多媒體可以使其生動活潑、形象和直觀地表現出來。細胞生物學發展的日新月異,讓反映細胞生物學現展水平的實驗,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實驗操作過程拍攝成錄像,將實驗結果拍攝成彩色顯微圖片介紹給學生。此外,通過網絡收集或購買光盤資料,能獲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尖實驗技術的資料,用于構建實驗網絡教學輔助平臺,開辟一個資源豐富的開放式網絡教學平臺,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網站內容包括實驗大綱、實驗內容、實驗教案、多媒體課件、實驗視頻、練習自測實驗動畫、實驗圖片和虛擬實驗等,擴大了實驗教學的信息量和覆蓋面,為學生提升實驗技能和從事科學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2.3完善考評體系,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實驗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進行考核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考評體系應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驗態度、操作技能、實驗過程中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此,將實驗考核細化為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率、實驗態度和課堂表現等)、實驗報告、設計性實驗的實施和實驗綜合技能考試三大塊,比例分別為20%,15%,25%,40%,實驗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40%。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第一次開課時就將實驗考核方案告知學生,使學生明確考核的評分標準和課程的最終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還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運用課堂討論、實驗報告、設計性實驗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存在問題,讓考核貫穿全程,從而使實驗課程考核向注重能力考核轉變,使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自主學習。

  總之,實驗教學是《細胞生物學》課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構建適應時展的西部醫學院校《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實驗課教學的優勢與特點,為培養適應時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創造條件。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2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醫學臨床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學習此門課程對于我們從細胞水平理解生命現象,闡述機體發病原理及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同時,醫學細胞生物學又是一門實驗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不僅是此門課程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素質,是臨床學生正式走上醫療崗位前的一種必需的培訓。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實驗課中重點講授實驗的基本原理,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并在實驗前已將實驗所需的各種試劑配好,學生按實驗指導書無需思考地將相應的試劑按順序加入,然后得到一個合理的結果就可以。對于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來講,他僅僅是觀察到一個實驗現象。因此,我們感到實驗課程的內容和設計并沒有達到我們最初預想的培養目的。那么,如何將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很好地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對現有的實驗課作了相應的改革,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借鑒其他醫學院校的經驗,讓學生自我設計,自我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在制定改革方案之前,我們與學生進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從他們反饋回來的信息了解到,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渴望掌握當代相關學科領域中的新進展、新理論及相應的新技術,對于實驗課教學環節有著殷切的希望,希望能夠通過專業技能訓練,掌握幾門實用性強的技術,以提高自身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到他們的動手能力差,獨立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吃苦鉆研精神不夠。此外,應試學習的現象在他們身上體現得較為普遍。綜合以上的分析,對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教學環節提出如下改革建議:

  一、加強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作風

  實驗包括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生物繪圖的基本技巧,細胞形態結構觀察,細胞亞微結構的分離與觀察。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細胞學研究和觀察的基本實驗方法。此外,我們對實驗中的操作細節進行嚴格的要求,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及嚴謹的學習作風,這對于臨床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

  二、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動手能力,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結合理論課教學環節及相關臨床應用,提出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包括實驗相關原理,材料選擇,試劑配制,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以及最后的試驗結論,并提出對于實驗內容在臨床上相關應用及意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根據實驗課教學大綱,細胞生物學第二次實驗中有一個“紅細胞膜通透性觀察”實驗。常規的教學方法就是由教師分別配制低滲、高滲、等滲8種試劑,利用人的血液在生理鹽水下平衡,學生僅需要加入不同的試劑觀察是否溶血,而后得出何種試劑能夠發生溶血現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機械地做實驗,而不能將實驗內容與細胞膜的特性相聯系,實驗結束后學生僅僅掌握了溶血現象的觀察,紅細胞需要保存在等滲溶液中等一些表面現象。而無法加深對細胞膜通透性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實驗課流于形式。針對該實驗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以本實驗為突破口,開展了設計性和探索性實驗。在具體教學環節上可做如下調整:

  1.在理論課教學環節中,闡述細胞膜選擇通透性的原理,并提出一系列問題,包括:

  (1)為什么臨床上輸液需輸入等滲溶液的?

  (2)細胞膜針對不同分子其通透性有何變化?

  (3)如何建立等滲溶液?

  (4)水是如何通過細胞膜的?

  (5)細胞的體積是如何維持的?

  (6)腎臟是通過何種方式完成水和無機離子的重吸收?

  2.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設計內容包括實驗目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何種試劑和材料,采用何種試驗方法。

  3.學生也可采用實驗指導書安排的方案,該種方式兼顧到對實驗設計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實驗。

  4.專門安排三個學時的實驗課,組織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驗設計開展討論,學生可以在討論課上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思路,完成實驗的可行性,在討論階段有些學生修改了自己的設計,有些學生借鑒別人的建議完善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相關的理論知識。

  5.學生完成實驗,實驗過程中做好實驗記錄,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假設,并進一步給予驗證。

  通過這種完整的實驗設計訓練,學生可以掌握科研設計的基本方法,同時結合理論與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樣我們的實驗過程從教師教學生被動的學習變成了學生主動的探求知識的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

  三、評分標準的改革

  原來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成績主要是對實驗報告的評分,其中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觀察結果記錄,將這幾項分別評分,并相加得到最終的分數,這就導致學生在書寫報告時不用心,應付了事,抄襲現象嚴重。配合以上實驗內容的改革,我們對評分標準也做了相應的'改動。基礎性實驗評分重點放在討論題及注意事項上。拓寬學生對實驗基本技能在臨床應用上的思考,培養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評分的重點要放在對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實驗相關內容擴展的評估上。通過這樣的評分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一輪的教學改革,我們從學生完成的實驗報告;醫學細胞生物學期末考試情況分析及隨機抽樣調查問卷三個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參加實驗教學改革的為206位20xx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經過充分討論全部完成了實驗設計,其中90%的學生設計了與實驗指導書不同的方案,部分學生還結合臨床實踐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針對腎小管上NH+4轉運通道的研究,高滲與等滲混合液對紅細胞膜的影響,ATP對葡萄糖的易化擴散作用的影響。去垢劑SDS對紅細胞膜的影響,紅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研究等。此外,基礎實驗技術的實驗完成效果也有明顯提高,學生不僅能主動查閱相關文獻擴展對基本技術應用的認識,而且對于實驗的每一個細節都認真分析,在報告中提出了不少的注意事項與建議。

  為了進一步驗證實驗課改革的效果,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期末考試試題中,安排了綜合性設計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試題,其中90%的學生答對了該題,正確率遠大于其他的題目。這說明通過學生自己的設計,對于紅細胞膜的特性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實驗課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相關的理論知識起到了有益的補充作用,實驗課教學改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此外,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教學改革滿意度高,認為實驗課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能讓他們愿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并對實驗課的進一步改進提出了許多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做出的相應的實驗課改革,在實際的教改過程中仍發現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還有待日后的進一步完善與補充。但教學改革的效果也是喜人的。我們應堅持這樣的思路,將教學改革進行到底,對原有教學進行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擺脫教師機械講授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的應試學習狀態,為社會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合格的臨床醫學人才。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3

  醫學生物學是中醫院校的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醫學生物學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醫學生物學的興趣。高年制的醫學生是各醫學院校重點培養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因此,對他們的要求遠遠高于五年制學生,除了要求他們掌握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科研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全面提高高年制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實驗教學改革成為我們教學的重點。筆者綜合分析目前我室的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除了基本的醫學生物學實驗外,還開設了現代生物學實驗技術課,這門實驗課主要包括細胞培養、細胞傳代和染色體顯帶等實驗;在進行觀察體外培養細胞的基本形態這個實驗時,對該實驗進行幾個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對實驗教學方法、實驗內容設計和實驗具體操作進行改進,經調查,改革后實驗教學效果較好。

  一、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觀察體外培養細胞的基本形態這個生物學實驗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掌握倒置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二是讓學生了解細胞的基本形態結構和體外培養細胞的生長狀況。

  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細胞是生命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針對這個實驗目的,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和國內外文獻教學相結合,從體外培養細胞的形態特征類型開始講解,結合不同細胞的圖片,逐步講解。同時,結合實物演示(培養瓶中裝有不同時間的培養細胞)給學生講解體外培養細胞的生長狀況和細胞培養中的污染情況,使學生對這個實驗先有感官認識,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

  二、實驗內容設計

  在實驗內容設計過程中,我們首先對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和經費進行考慮,然后結合高年制學生的實際條件進行實驗設計。我校高年制的學生在進行現代生物學實驗技術學習時,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醫學生物學實驗,如顯微鏡的觀察、蟾蜍的解剖等基本實驗,所以,在進行現代生物學實驗技術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高年制的學生分兩組進行這個實驗,每組為21人,結合我室的實驗條件,倒置顯微鏡只有一臺,要完成這個實驗而且效果要好必須進行以下的.實驗設計:

  (1)細胞的準備:培養瓶細胞的準備和24孔板細胞的準備。

  (2)蓋玻片的無菌準備。

  (3)細胞固定試劑的選擇。

  (4)顯微互動實驗室進行固定細胞的觀察;倒置顯微鏡進行培養瓶細胞的觀察。

  (5)進行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

  三、具體操作步驟的改進

  實驗內容設計好以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步驟:

  (1)將21個學生分為7組,每3人1組。

  (2)以往實驗是利用培養瓶培養細胞,但是只有一臺倒置顯微鏡,所以改為24孔板內放置蓋玻片培養細胞。

  (3)每組進行培養細胞前準備。首先各組進行蓋玻片的無菌處理,然后將無菌的蓋玻片放入24孔板內。

  (4)各組進行24孔板內細胞接種培養,即爬片。

  (5)將有細胞的蓋玻片取出,各組進行固定。

  (6)第一組、第二組采用丙酮固定;第三組、第四組采用95%乙醇固定;第五組、第六組采用甲醛固定;第七組采用甲醇冰醋酸固定。

  (7)在顯微互動實驗室進行細胞形態的觀察。

  (8)交叉進行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培養瓶內的細胞。實驗完成后進行實驗報告的書寫,內容包括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設計及實驗結果的討論等。學生將固定的細胞和未固定細胞的形態觀察進行討論分析,討論的過程較熱烈,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特別有意義,這樣既可以讓每個學生參與實驗,同時,又增強了同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觀察體外培養細胞的基本形態這個實驗,我們進行了以上這幾個方面的改進,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主動參與并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教師也在教學中得到了學習,擴展了知識面。實驗教學是樹立學生實踐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所以,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改革,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新能力和科研素質。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4

  骨髓檢驗報告的書寫是檢驗專業學生《血液學檢驗》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常見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診斷、協助診斷和療效觀察過程中,臨床醫師需要反復抽取患者的骨髓送血液科進行骨髓檢查,每次檢查后檢驗醫師都要填寫骨髓檢驗報告,供臨床醫師診斷疾病,觀察療效,直到患者病情完全緩解出院為止。因此,骨髓檢驗報告單的填寫質量要求非常高,一份良好的骨髓檢驗報告單是骨髓細胞特征的全部再現,是檢驗醫師骨髓檢驗技術和對臨床資料綜合分析能力的高度體現,檢驗醫師不僅需要較強的識別骨髓細胞形態的能力,寫一份合格的骨髓檢驗報告更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骨髓檢驗報告的書寫常感到非常困難,為了上好這一課,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結合學生實際與臨床實際,對骨髓檢驗報告單的書寫探索出了一套較好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教學時間里寫好一份骨髓檢驗報告,并讓學生通過骨髓檢驗報告單的書寫,全面熟悉、掌握貧血及白血病等常見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學會分析骨髓象,掌握相關骨髓檢驗技術,并正確為常見血液病下診斷。現將教學方法交流如下。

  1.總結出一套骨髓檢驗報告基本書寫模板,要求學生根據所檢驗的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按照模板認真填寫

  根據教材及臨床實際,骨髓檢驗報告單的書寫具有一定規律,但對初學者學生來說,要寫好一份骨髓檢驗報告單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為了讓學生在課時數少的情況下盡快掌握書寫技巧,筆者為學生總結出了一套骨髓檢驗報告單書寫基本模板,供學生參考,要求學生按照模板要求認真分析骨髓象,填寫不缺項。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有計劃、有條理地去分析骨髓象,書寫報告單,減少了學生走彎路的時間。

  1.1一般情況下骨髓象書寫基本格式

  ①取材滿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粒紅比值。

  ③粒系細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階段的細胞為主,各階段細胞形態特征。

  ④紅系細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階段的細胞為主,各階段細胞形態特征。成熟紅細胞形態特點。

  ⑤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比值、形態特征。

  ⑥全片見到巨核細胞多少個,以哪1-2階段細胞為主,各階段細胞形態特點。血小板分布及形態特點。

  ⑦全片未見寄生蟲及其他異常細胞。

  1.2常見貧血的骨髓象書寫格式

  在報告基本格式的基礎上,把“4、與3、”對換位置,并要求學生要特別重點描述幼紅細胞形態改變,以及成熟紅細胞形態改變特點,因為不同的貧血,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形態都會出現不同的形態改變,這樣有助于貧血的分類和診斷。

  1.3常見白血病的骨髓象書寫格式

  在報告基本格式的基礎上,根據白血病發生在哪個系,就將哪個系的白血病細胞改變情況放在第3條描寫,第2條不用填寫粒紅比值,未發生白血病改變的其他系細胞受抑制。

  例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L1書寫格式:

  ①取材滿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極度活躍。

  ③淋巴系細胞增生極度活躍,以原始淋巴細胞為主,占65%,幼稚淋巴細胞占29%,原始淋巴細胞和幼稚淋巴細胞以小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核型規則,細胞核染色質較粗,核仁1-2個,不太清楚,胞漿量少,退化細胞較多。

  ④紅系及粒系細胞受抑制,細胞形態基本正常。

  ⑤全片見巨核細胞2個,血小板少見,形態基本正常。

  ⑥全片未見寄生蟲及其他異常細胞。

  2.認真批改學生寫的骨髓檢驗報告,找出問題,并及時在課堂上講評,指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

  一般情況下,就算是照著模板寫報告,學生前幾次所寫的報告都會出現不少問題。如,常有一些學生在報告中沒有描述成熟紅細胞形態特點,血小板分布和形態,出現粒紅比值計算結果錯誤,忽略第一條“取材滿意、涂片染色良好”及最后一條“全片未見寄生蟲及其他異常細胞”等。也會出現不知怎樣描述異常幼紅細胞形態特點和白血病細胞形態特點,難下診斷等問題。還會在報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話,寫錯字、涂改字等。因此,每次學生交來的骨髓檢驗報告,筆者都會認真批改,在報告上注明錯誤的地方,并把正確的答案也批在報告上。然后統計分析學生出現哪些問題,某種問題出現人數有多少等情況。在下一次的課堂上,筆者就會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一一講評,對學生每一次的進步都給予表揚。而且,每一次講評都做到講深講透。

  2.1骨髓檢驗報告中學生問題分析:

  2.1.1不填取材滿意、涂片染色良好

  這一條有的學生會不寫,他們認為沒必要,但筆者要求一定要寫。因為這一條包含的意義在于檢驗醫師應該首先檢查臨床醫師送檢的骨髓片是否是成功抽取的骨髓涂片,如果取材滿意,才有對骨髓象進行分析的價值。隨后檢驗醫師對骨髓涂片要進行瑞特染色,染色良好的片子,骨髓細胞形態才好識別,才能有效分類骨髓細胞。因此,這一條的書寫,可提醒學生要重視以上問題,對初學者來說是必須的。

  2.1.2粒紅比值算錯

  粒紅比值是指檢驗醫師所分類的骨髓細胞中全部粒系細胞數除以全部紅系細胞數所得的值,這個值可以反映骨髓中粒系細胞和紅系細胞所占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圍,表達方式以正常骨髓粒紅比值為例,粒:紅=2-4:1,有的同學會寫成粒紅比值1:2-4,這樣一來,意義就完全不同了,一般是學生粗心大意和理解錯誤的結果,必須給予糾正,并說明道理。

  2.1.3漏填成熟紅細胞形態特點

  成熟紅細胞形態變化,在常見貧血的診斷中具有較大意義,不同的.貧血,成熟紅細胞形態會發生不同的改變。如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象中成熟紅細胞大小不均,以大細胞為主,紅細胞中央淡染區不明顯。因此,要求學生一定要重視成熟紅細胞形態描述。

  2.1.4漏填血小板分布及形態特點

  血小板數量的減少、形態的異常,會影響機體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導致機體組織、器官、粘膜容易出血,或出血不止。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常見白血病等患者的骨髓中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或形態異常,檢驗醫師對骨髓中血小板分布情況和形態改變的描述,可為臨床醫師提供患者出血原因,出血程度分析等參考依據,因此也很重要,要求學生不能省略或遺漏。

  2.1.5忽略全片未見寄生蟲及其他異常細胞

  有些寄生蟲病如瘧疾、弓形蟲病等,在骨髓中可發現相應的蟲體或寄生蟲滋養體等,如果是血液病合并寄生蟲感染患者,發現寄生蟲就可為臨床醫師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

  有些血液病可在骨髓中發現特殊異常細胞及病理細胞,如骨髓癌轉移、戈謝病、尼曼匹克病等,如在骨髓中發現異常的癌細胞、特殊形態的戈謝細胞及尼曼匹克細胞,對相應的疾病有絕對的診斷意義。因此,寫這一條,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在觀察分析骨髓象時要同時注意觀察骨髓中是否存在寄生蟲,是否存在特殊異常細胞,不管有沒有,都要給臨床醫師一個明確的回答。

  2.1.6異常幼紅細胞形態特點和白血病細胞形態特點描述不清

  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識別細胞能力不足,二是沒有掌握相關血液病的骨髓象特征,看不出特點,抓不住重點,不知該怎樣描述。針對這個問題,筆者便結合相應血液病骨髓象進行認真分析,如典型的缺鐵性貧血骨髓象幼紅細胞改變特點為,幼紅細胞胞體小,胞漿量少,胞漿邊緣不整齊、嗜堿性,中晚幼紅細胞核染色質濃縮、深染。同時加強骨髓細胞形態學改變投影演示、版圖描繪、顯微鏡下指導,提高學生識別骨髓細胞能力及對血液病骨髓象特征掌握程度。

  2.1.7正確下診斷困難

  每一份骨髓檢驗報告都需要下一個診斷意見,為臨床醫師提出細胞學診斷意見或可供臨床參考的意見。骨髓檢查診斷疾病的性質一般分為明確診斷、符合診斷、提示性診斷和排出性診斷等,不同的血液病應該以不同的方式下不同的診斷,這需要檢驗人員具有較高的檢驗技術、較豐富的臨床知識、以及將檢驗結果與臨床資料相結合綜合分析的能力。對于初學者學生來說,確實有一定困難。如巨幼細胞性貧血、各種白血病,通過骨髓檢查可作出明確性診斷,缺鐵性貧血只能做出符合性診斷等。但通過反復實驗、修改報告,反復講解相應血液病的診斷要點后,學生可以基本掌握常見血液病的診斷方法。

  2.1.8在報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話,寫錯字、涂改字

  骨髓檢驗報告要求內容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使用書面、專業語言,而且不能有任何涂改痕跡,因此對學生報告中出現口水話、寫錯字、涂改字等現象,筆者要求一定要改正,要求學生反復書寫、反復修改報告,直到滿意為止。并將作為平時成績,納入學期考試總成績。

  3.特別講解常用化學染色在常見血液病的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常用化學染色有過氧化物酶染色(POX)、特異性酯酶染色(SE)、非特異性酯酶染色(α-NAE)及氟化鈉抑制實驗,鐵染色等。如POX、SE和α-NAE及氟化鈉抑制實驗對常見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具有重要意義;鐵染色,對缺鐵性貧血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等。因此,要求學生在骨髓檢驗報告單中,做了化學染色的,必須填寫化學染色結果。

  4.強調血片檢查在骨髓檢驗中的作用

  許多血液病不僅骨髓象發生改變,而且血象也有相應改變。如常見急性白血病,不僅骨髓象可見到大量原始、幼稚白血病細胞,血片中也可查到大量一般絕對見不到的異常原始、幼稚細胞。因此,血涂片的檢查和描寫對血液病的診斷也很重要,學生也需要重視。

  骨髓檢驗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的內容:骨髓象、血象、細胞化學染色結果、診斷意見及建議。筆者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反復教學,學生可在畢業前基本掌握常見血液病的骨髓檢驗報告書寫方法,并正確下診斷,為學生將來服務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精選5篇)04-28

細胞生物學實驗報告(通用11篇)04-10

細胞生物學崗位職責11-18

實驗報告實驗報告11-16

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總結06-07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土壤實驗報告范文_實驗報告05-22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7

實驗報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