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

時間:2023-05-31 17:42:00 報告 我要投稿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1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筑物上亂涂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為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里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為,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為?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為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為:遇事圍觀、起哄,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煙,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公共場所爭吵、說臟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群眾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并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為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為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于“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為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做斗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于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于違法行為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于違反公德行為,僅僅局限于輿論譴責,對于部分不文明行為并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為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為,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為得不到根治;相反對于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于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為變得更加隱蔽,不利于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對于有處罰措施的,一些職能部門并不積極履行職責,對于罰款低的違規行為視而不見,行政不作為,使管理措施成為空中樓閣。

  3、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或設計時為使用者考慮的不周全。

  (二)個人修養

  1、公德意識不夠。有的違背社會公德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膀爺在大街上隨意走動,許多膀爺本來覺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是不文明的。

  2、對公對私標準不一樣。“室內天堂室外垃圾場”就是這一點的典型寫照。許多人將自己的家布置得富麗堂皇,猶如天堂;樓道里卻被他們堆滿雜物,猶如垃圾場。

  3、公德行為不能自覺化。有人監管時能遵守公德,無人看守時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覺的、習慣性的公德行為。

  (三)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偏斜。社會的道德觀不正確,金錢觀過于嚴重,人們優點自私自利,使得社會公德淡化。

  (四)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壓力不夠。

  (五)教育的失敗。現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書面口頭教育,缺乏道德實踐教育,所以現在在學校那樣的場所,公德執行情況也不好,校園里也充滿了不文明行為。甚至有些教師、家長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自身就有許多不道德行為。還有些家長把違反社會公德、占小便宜的錯誤思想當作人生哲理教給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對策

  社會公德,是為社會的全體公民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我黨同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系列準則。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社會公德作為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范,其意義更為重要,作用更加廣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

  研究表明:道德觀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階段性原則,第一階段是道德的他律階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規則,甚至是法律法規的形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置或懲罰,是公民社會公德觀念形成的基礎環節和初級階段。第二階段是道德的自律階段。這個時期,人們逐步形成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正確的評價能力,道德行為不再像第一階段那樣是外在約束的結果,而是自覺自愿的行為。促使人們從道德的他律階段向道德的自律階段轉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會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人與人的關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關心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只有相互

  尊重、關心和照顧,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并建立一種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關系,使社會生活正常進行。尤其要教育青年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老人、軍烈屬和榮譽軍人,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

  (二)在個人與環境的關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環境。社會公共秩序的好壞,對整個社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社會的公共秩序良好,人們就能解除后顧之憂,整個社會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就會呈現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就不能正常進行。因此,青年人不僅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對于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爭。

  (三)在個人修養上,要教育青年講究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現,又是維護人們社會交往中友好和睦關系必不可少的條件。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講究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的基本準則。

  (四)在家庭關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的基本單位,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一種社會生活組織形式。家庭道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時,必須教育青年正確對待家庭關系。

  綜上所述,提高社會公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規則,使公德建設逐步走向法制化。當出現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時,輕則有規則可循,重則有法可依。

  (二)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導向作用。毫無疑問,媒體是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監督和導向作用。同時,每個個體也是公眾輿論的構成者,是輿論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號,要掌握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形成過程中的規律規則,遵循這些規則,采用復雜多樣、靈活多變、易于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社會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個人修養。只有在微觀上提高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公德素質水平,才可能在宏觀上改善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面貌。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2

  “我們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良好的家風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貫徹,家風建設也將得到全社會的重視。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家庭家風建設,我校根據上級教育部門指示,通過觀察、訪問、微信等形式搜集信息,匯總分析,形成本報告。

  一、家風建設的現狀

  家風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體現著家庭或家族的價值觀。它既表現在家庭或家族成員的言談舉止上,也體現在成熟家庭或家族的家訓與家規上。注重家風建設是中國古代家庭或家族的特色。在當代,家風建設受到不同程度的忽略,在優良家風的傳承上形成了一種斷層現象。當前,一些公民思想道德素質下滑,為了滿足膨脹的物欲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是與中國傳統文化嚴重相悖的。這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傳統家風教育的缺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上世紀建國后的學校教育還比較落后,但是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卻并不低。這是因為有些家庭仍然沿襲著祖輩“讀夜書”的習慣,即家長利用晚上的時間,對子女進行圍爐(桌)夜話式的家庭教育。筆者曾觀察過兩個私塾先生的家人風范。他們每家子女都有十個,男男女女、子子孫孫都像父母一樣忠誠厚道,勤勞儉樸,謙卑有禮。相反地,有一些家庭,父母文化素質低,不注重家庭教育,其子女就表現出奸詐自私、好逸惡勞、傲慢粗俗的品質。傳統蒙書是家風建設的重要教材,用得較多的有《三字經》《弟子規》《教兒經》《教女經》等。家族統一的家訓家規利用得不多。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把精力集中在發展經濟上,忽視了家庭精神文化的建設,尤其是新舊文化轉型交替,缺乏必要的總結教育,良好的新道德沒有得到有意識地強調與傳承,不能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優良家風。換言之,就是父母身上表現出來的、符合時代需要的道德品質不能讓全體子女得到繼承,形成一種代代相傳的家庭風尚。由此可見,家風建設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也需要政治力量的干預與指導。

  綜合當地家庭的實際情況,八成左右的家庭具有如下家風: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謙虛有禮,勤勞致富,重視教育。忙于掙錢,輕視讀書;賭博、婚外戀、離婚;對子女滿足物質需要,缺乏情感呵護;

  等等。諸如此類的現象在相當多的家庭存在。

  二、家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當前,家風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家風建設的意識不強。現代人尤其是青年父母,普遍缺乏家風建設的意識。很多家長缺乏長遠家族意識,在家庭教育上只能就事論事,滿足當前的教育。對自身要求不嚴,卻苛求孩子。缺乏全體家庭成員一致遵守的規范,不能形成全家人共同崇尚的行為規范。

  ——家風建設缺乏必要的指導。我國古代的家風建設是有家族干預的。現在,需要有很多姓氏加強了家族建設,修繕了宗祠,續修了族譜,加強了家族聯誼,但自覺地指導、干預家風建設的還不多。而我們黨和政府在這方面也沒有很多實質性的舉措。家風建設基本上處于自發的、無組織的狀態。

  ——家風建設的機制不明確。良好家風的形成,不僅要有家庭精神領袖的言傳身教,還要有明確、穩定的語言文字的傳承,要有必要的訓練與監督。家風建設要以家訓家規為依托,要依靠一定的強制力量,必要時要有相應的懲罰。

  三、家風問題的成因

  歸結起來,家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外乎是誰來主導建設、建設什么樣的家風、怎樣建設家風等三個問題:

  (一)除舊布新造成的矯枉過正。吸取其精華。家族作為封建勢力,在舊社會的確充當過壓迫窮苦大眾、組織姓族斗爭的消極角色。然而它也發揮著團結宗族、教育后代的積極作用。家族被削弱后,家訓家規等傳統文化力量也就消失了,獨個的家庭就像無頭蒼蠅,失去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二)黨和政府在家庭建設中缺位。如上所述,在宗族社會,家庭建設是有組織的'。建國后,我們的黨和政府深知人民群眾在舊社會所受的宗族壓迫之苦,一度削弱家族。這在歷史發展中是必要的。然而,由婦聯承擔的家庭建設指導事實上缺乏宗族那樣的力量,所起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長期以來,我們黨和政府在家庭建設指導中是缺位的。

  (三)家風文化鏈條斷裂,新的家風元素得不到及時提煉。成熟的家族是有家訓家規的,它們是古代家風傳承的重要憑借。家族被削

  弱后,這些東西也不能一脈相承。另外,蒙學讀物也是普通家庭家風傳承的基本教材。隨著私塾的消失與家庭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文化因子也失傳了。這樣,從前人們耳塾能詳的一些家風口頭語,如“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勤耕苦讀”等,現在也變得陌生了。這就是傳統優良文化的斷層現象。進入新社會以來,多數家庭實際上形成了一些新家風元素,如民主、平等、法治、獨立等,可是一直沒有人去總結,沒有形諸文字,沒有得到強調與認同,不能形成一種風尚。因此,要建設優良的家風,就要全面總結傳統優秀道德風尚。

  (四)聚少離多的家庭不利于家風建設。如今,有很多青年父母為了生存發展,不得不拋兒別女,背井離鄉到外地務工,與子女團聚時間少,不僅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有益影響,子女也缺乏自己愛的陪伴,對子女起不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因此留守家庭、單親家庭、離異家庭中的孩子往往隔代撫養,代溝的影響也會削弱家風傳承的力量。

  四、采取的舉措

  學校負有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我校積極采取各種舉措,努力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形成優良家風。

  第一,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組織教師進行家庭訪問。我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經常就學生教育中普遍性問題進行研究,以信函的方式告知全體學生家長。每學期中考試后、中考前,我校都要召開學生家長會,不僅要談學習,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家庭建設等問題,都要進行集體性的指導。我們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教師家庭訪問,針對個別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第二,組織好每年一次的畢業典禮,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生初中畢業之際,我們都要關切地送他們走好離校的最后一程。因此,在畢業典禮上,一項重要議程就是感恩教育,其中包括感恩父母的教育。這對于在學生家庭中形成尊老愛幼的家風是有好處的。

  第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現代信息技術條件發達,方便了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我們要求各班利用家長微信群、校訊人人通等平臺進行子女教育的討論,教師也會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

  五、關于加強家風建設的設想

  首先,要形成一種強有力的家風建設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自然要堅強地擔當起家風建設的領導責任。至于家風建設的具體職責,我覺得可以由各地民政部門承擔。我

  們國家不乏一些姓氏望族,他們有比較成熟的家族文化,只要引導得當,可以允許他們在宗族建設上發揮積極作用。為了保證這一點,必要是時在其家族內成立黨的領導機構。姓氏人口較少的家庭允許跨地區接受家族指導。

  其次,要全面總結新時期家風建設的內容。家風建設要明確的目標,既要繼承傳統的中華民族美德,又要與時俱進補充社會主義形成的新道德。要做好這項工作,主管部門要在形成家風建設力量后進行分配,家風建設的內容可以讓家族或家庭來完成,應該允許各家族有自己的特色,包括語言文字表述上的個性化。黨組織要加強對家風內容的審核與指導。我們黨在當前提出家風建設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要從根本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因此,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就要成為家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家風建設的內容確定后,要報主管部門批準并備案。

  第三,形式多樣地貫徹家訓家規,切實形成風尚。家風建設內容形成后,不能停留在書面上;否則就成不了“風”。家風領導力量要指導家庭將家訓家規貫徹落實,變成家庭成員的自覺力量,變成家庭成員相互影響的力量。家庭中的長輩,尤其是家長,要增強家風建設的責任感,自覺踐行家訓家規的條款,對晚輩進行現身說法。同時,要針對晚輩言行上出現的問題,引用家風建設的條款進行教育、糾正或懲罰。還可以通過樹立榜樣進行正面引導。

  第四,學校、婦聯以及村社組織要在家風建設中發揮輔導作用。家風的建設,主要還是要靠精神力量強大的家族來管理為宜。但是與家庭有關的社會組織也要積極作用,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學校、婦聯可以分別從孩子、母親的角度對家庭進行家風建設指導,明確家庭建設的科學目標與方式。農村的村民自治組織與城市的社區組織應該把家風建設納入管理的范圍,進行督查與評比,促進家風建設。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3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對象、內容和方式

  調查范圍和對象:本次抽樣調查的對象包括石堰鎮麒麟村、云集鎮青豐村、云臺鎮青云村、但渡鎮但渡村這四個內的農村戶籍人口;重點是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力。

  調查內容:農村住戶基本情況、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技能培訓狀況、轉移就業基本情況等。

  調查方式: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在全區范圍內選擇4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建制村,依托各鎮、街社保所工作人員,村、社干部進行入戶調查。

  (二)調查總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xx年1月20日,調查的4個建制村共計有農村家庭4596戶,14200人。

  二、勞動力狀況

  從數量上分析,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在調研區的農業人口中,農村勞動力為8741人,占總數的62%,勞動力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

  (一)性別狀況

  在本次調研的4個建制村中,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男性為4683人,占54%;女性為4058人,占46%。總體而言,男性勞動力仍明顯多于女性勞動力,男女勞動力比例大致為1:1.2。

  (二)年齡結構

  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年齡在16-30周歲的勞動力2491人,占28%;31-45周歲的勞動力3596人,占41%;男性46—60歲、女性46—55歲勞動力共2649人,占31%。

  (三)文化層次

  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557人,占農村勞動力的86.5%;高中、中專文化程度1137人,占農村勞動力的1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47人,占農村勞動力的0.5%。數據顯示,XX區城鄉勞動力文化程度總體偏低,城鄉勞動力文化程度懸殊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仍占很大的比重。

  (四)培訓狀況

  調研區域中,共計有1297人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占勞動力總數的比例僅占14.8%。其中625人接受了餐飲、建筑、駕駛、計算機的相關培訓,占總人數的48%;從事家政、電工、車鉗工和其他培訓的有672人,占52%。與20xx年相比,接受過培訓的勞動者占勞動力資源總數的比例增加17個百分點,表明勞動力整體技能水平有較大所提高,擇業呈現多元化。

  (五)創業情況

  在調研的4個建制村中,創業人數為106人,創業企業總收入達7951萬元,吸納勞動力共計989人;其中,規模在100萬以上的企業7家(包含規模在300萬以上的企業5家),規模在100萬以下10萬元以上的企業35家,另有微型企業86家。從數據分析,XX區農村勞動力創業規模仍以微型企業為主,投資規模較小但發展潛力巨大,在吸納農村勞動力方面的能力仍待繼續深化。

  (六)轉移就業情況

  從調研的4個建制村看,目前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為5994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7%。

  1、從轉移人員年齡看,以青壯年為主。青壯年農村勞動力身體素質好,思想進步,積極進取,更容易選擇轉移就業。30周歲以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共有1493人,占轉移就業總數的25%;31-45周歲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2724人,占總數的45%;45周歲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37人,占總數的30%。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動,一方面補充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弱化了農村人口結構,農村常住人口年齡結構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形狀,即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多,青壯年少。

  2、從轉移人口文化程度看,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為主。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194人,占轉移勞動力的8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有800人,占轉移勞動力的13%。從總體看來,XX區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以初中為主,在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中將處于劣勢地位,多數人只能從事臟險苦累且報酬較低的簡單性勞務,很難進入一些高層次的產業從事復雜性勞動,轉移就業的穩定性較差。

  3、從轉移就業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區外市內。轉移勞動力中,在本區的有1296人,占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1.6%;區外市內的有3280人,占54.7%;市外的有1418人,占23.7%。

  4、從轉移就業的產業分布看,以第二產業為主。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第一產業有1080人,占占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8%;第二產業有3693人,占占已轉移農村勞動力61.6%;第三產業有1221人,占占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0.4%.

  三、勞動力就業特點分析

  (一)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就業結構趨于優化

  由于XX區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增長。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城鎮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農業富余勞動力基本實現應轉盡轉。

  (二)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總體偏低,就業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隨著當前在本區就業機會大量增加的同時,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多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卻無法從本地勞動力中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部分勞動者由于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選擇崗位“高不成低不就”,由此造成了有崗無人干、有人無活干的局面,也反映出一些企業的薪酬待遇、勞動環境、用工方式與勞動者的就業愿望、收入預期和職業發展預期不相適應。今后,這種結構性矛盾還會持續并可能變得更加尖銳。

  (三)困難人群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穩定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與物價較快上漲交織在一起,宏觀調控的難度加大,一些中小企業受多重因素影響經營困難。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將可能對XX區的就業形勢帶來負面影響。而隨著園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大,靈活就業的機會將可能逐漸減少,失業人員特別是征地農轉非人員、“4050”人員、低保戶家庭失業人員以及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就業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大。

  四、對策建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穩定和擴大就業是頭等大事,只有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問題,才能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從根本上縮小貧富、城鄉、區域差距。

  在“十二五”期間,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的方針,通過大力實施“統籌城鄉就業保障工程”,實現就業結構向勞動力優化配置轉變、就業重點向擴大就業規模和提高就業質量并重轉變。力爭到20xx年,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充分就業基本實現,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到20xx年,建成完善統一、競爭有序、城鄉一體、功能完備的人力資源市場,覆蓋城鄉居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全市甚至全國一流的統籌城鄉就業示范區。

  (一)堅持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經濟拉動就業的作用

  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努力保持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鞏固第二產業的支柱地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實現就業結構的優化,最終實現經濟與就業的同步增長。一要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勞動力就近就業。二要抓住大工業發展、大項目實施的機遇,注意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以大帶小,帶動全區第二產業的發展,并積極鼓勵發展中小微型工業企業,挖掘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的潛力。三要積極發展商貿流通、家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獨特優勢,使其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

  (二)堅持強化創業扶持與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緊密結合,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結合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大力扶持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在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方面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在促進就業創業中的作用,重點是落實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采取資本金補助、稅收返還、融資擔保、規費減免等措施,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創意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等自主創業。

  (三)堅持就業服務與服務平臺建設緊密結合,推進城鄉統籌就業

  統籌城鄉就業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城鄉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序和穩定轉移,不斷理順和優化城鄉就業關系,努力擴大城鄉就業,提高城鄉就業管理服務的現代化水平。通過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區、街鎮、社區(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依托就業服務平臺,全面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臺帳,對失業人員的失業時間、失業原因、家庭狀況、就業愿望、培訓要求、技能水平、就業去向、享受政策、社會保險關系基本情況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做到“十清”。著力抓好西永信息產業園、長壽經開區、街鎮工業走廊和“農業三園”的用工需求調查、統計和預測工作,掌握中長期用工需求,及時發布就業信息、培訓信息,引導勞動力資源合理流動。

  (四)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幫扶緊密結合,強化對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要充分認識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將解決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以人為本定政策,帶著感情做工作,逐步形成“對準人頭、跟蹤服務、盯人幫扶、托底安置”的長效機制。

  一是開展市場就業觀念的宣傳教育。針對“4050”人員、征地農轉非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等普遍存在的等待、依賴和觀望等消極觀念,加強引導和宣傳,使他們對國家的就業方針和就業形勢、勞動者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求職技巧等有一定了解,幫助他們認清就業形勢,更新就業觀念,樹立市場就業意識。

  二要針對就業困難群體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體弱多病的情況,通過專門推薦、專場招聘和專款幫扶等辦法,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一對一”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就業創業。

  (五)堅持擴大就業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緊密結合,促進穩定就業

  一要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工作。積極推動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二要嚴格執行制度。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著力提高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全面實施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工資水平,增強勞動者就業穩定性。三要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突出維護農民工權益,全面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建設,逐步實現機構標準化、執法規范化、人員專業化。

  (六)堅持就業創業工作與業績考核體系緊密結合,推動就業創業取得實效

  要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為推進全民就業創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區發改、人力社保、工商、財政、人行、國稅、地稅等部門要制定支持推動就業創業的配套政策和具體措施。對已出臺的各項就業創業政策的落實情況、政策效果開展專項督查,確保政策執行不出偏差、不打折扣、落實到位,努力在全區營造各級黨委政府關心創業就業、社會各界支持創業就業、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創業就業的良好環境。

【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10-28

2023實用的社會調查報告03-29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模板03-21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范文08-12

社會調查報告社會的調查報告03-14

社會的調查報告12-12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6篇04-08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5篇06-22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11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