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優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優秀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婦聯《報告》,雖然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入學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一起居住,xx%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x%的農村留守兒童單獨居住。
基于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我們社團總會為了調研留守兒童相關問題,前期由覃桂東團長等同學來到覃排社區考察調研場地。
一、明確調研目的
關愛留守兒童,提高自身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和諧。
二、考察調研背景
1、文化技術素質較低,勞動力素質低,科技應用推廣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較低。
2、經濟結構單一,覃排社區的產業結構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種植為主,缺乏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
3、因病(因殘)致貧,覃排社區屬于邊遠山區,工作條件、醫療條件、衛生條件等生活條件較差,各疾病發生較高。
4、因學致貧,現在學生上學費用較高,特別是大學學費,因此使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致貧。
三、調研時間
xx年x月19日—x月25日
四、調研內容
(一)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通過和覃排初中藍老師的談話中得知,覃排社區的兒童中95%的兒童為留守兒童。很多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于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
覃排社區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術素質較低,勞動力素質低,科技應用推廣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較低。
2、經濟結構單一,覃排社區的產業結構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種植為主,缺乏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
3、因病(因殘)致貧,覃排社區屬于邊遠山區,工作條件、醫療條件、衛生條件等生活條件較差,各疾病發生較高。
4、因學致貧,現在學生上學費用較高,特別是大學學費,因此使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致貧。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xx年x月22日,調研組在覃排社區第一書記黃書記的帶領下,來到瓦窯莊,為留守兒童進行安全課的宣講。
通過對瓦窯莊覃書記的采訪得知,瓦窯莊是一個由清水河環繞的村落,由于上學需要通過擺渡,然而很多兒童未到達能夠掌握擺渡的年齡,而村莊里的教學條件也不能滿足適齡學生,莊內只有一個教學點,教學點只有16個學生,而且由于年齡相差較大,而且數量較少,學校采取復式教學的方法,16個學生開一個班,而3到6年級的學生則寄宿學校,一周只能周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親情缺失、學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會教育空白,使得各種"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出現。
(1)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關愛,留守兒童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這種感情的欠缺影響到他們對外界的認識,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父母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
(2)監護人的溺愛或放縱加重了留守兒童的問題
原父母的監護責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轉移外,還呈現出監護責任向祖輩轉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這是一種隔代監護。隔代監護的監護人大部分對留守孩子過分溺愛、遷就、百依百順、百般呵護,生怕不能在兒女面前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所以過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滿足,并且有時還要替孩子所造成的過錯承擔責任。另外,由于受到中國傳統習慣的影響,隔代親成為了教育的障礙,老年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監護人的過度溺愛或放縱在無形中助長了留守兒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發展。
(3)學校的教育忽視了留守兒童群體的特殊性
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和國家的政策上的傾斜,導致城市和鄉村的發展極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后,嚴重的負債率導致了農村學校連教師的基本工資都不能保證,而且政策性補貼及福利費全靠學校自己解決。教育資金的嚴重缺乏使得農村學校教師結構出現不合理的現象,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專職行政人員比較少,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生活指導教師,所以只能實行大眾化教育,不能給“留守兒童”更悉心的關懷。“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學校表現不積極,性格孤僻成績較差,很難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個更需要特殊關懷的群體卻也正是學校和老師放逐的對象。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優秀】相關文章:
農村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優秀01-31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1-23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08-24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通用03-17
關于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5-05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1-23
農村環保問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1-31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0篇)08-31
農村環保問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