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4-04-08 12:14:31 煒亮 報告 我要投稿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通用10篇)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1

  一、問題的提出

  “關于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了解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習俗

  2、通過多種渠道,知道清明節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

  節氣清明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書籍、報刊清明節是哪天? 20xx年清明節是4月4號。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一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歷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歷4月5日,也不是以農歷來決定的。

  清明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四、研究結論

  (一)清明節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據春分點的變化而變化。

  (二)節氣清明與清明節不同。

  (三)原來清明節起源與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節人們紀念先人,同時也要多多植樹。

  現在的中國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節用火,要多多植樹,在文明社會里,我們要邁向小康社會,讓文明、衛生、科技伴我們成長!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2

  清明節日期間,我跟家里人去掃墓的時候,看到山上人頭攢動,鞭炮聲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紙錢(冥幣)燃燒過后的灰燼。我想,這么多的紙張被燒掉了,多浪費啊!如果變成作業本都夠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對今年清明節人們燒紙錢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調查

  我調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戶人家今年用于掃墓的花費,其中單單用于買紙錢的花費是這樣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費大概36元買紙錢。

  分析

  清明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我們有用放鞭炮、燒紙錢、焚香燭的習俗來祭拜祖先,所以,許多人在掃墓、追思先人的時候也花費了一筆錢。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戶35戶,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節燃燒紙錢的費用就是1260元。全縣如果按50000戶人標準算,今年燒紙錢要花費180萬元。這足以建設好多所希望小學了!

  結論

  我不贊成清明節祭拜祖先時燃放鞭炮、燒紙錢。原因有:

  1、燃放鞭炮、燒紙錢時會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還會白白浪費許多的金錢。

  2、大多數人在燃放鞭炮、燒紙錢時不會注意腳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燒,會把花草和小樹燒死。

  3、有時忽然一陣大風就把燃燒的'紙錢吹到干燥的草叢中,引發森林大火。

  總之,我發現清明節燃放鞭炮、燒紙錢的習俗有很多不好之處,而且會浪費掉寶貴的金錢。

  建議

  我建議大家清明節文明祭祖,自覺行事,花費盡量不要超過10元以上。有關部門也要鼓勵人們節儉祭拜,綠色掃墓,比如可以用種樹栽花的形式來表達對祖先的思念。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3

  一、調查目的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作為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去深入的了解這個傳統節日,讓自己做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紀律,并且熱愛祖國傳統節日的少先隊員。

  二、調查內容

  (一)清明節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饑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后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晉國,重耳后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后,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后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于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干脆放火燒山吧,火著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于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后,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煙火,只吃冷飯。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為柳樹賜名“清明柳”,并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二)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三)清明的詩篇、諺語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無風要提防。清明有雨春苗壯,小滿有雨麥頭齊。清明前后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清明濕了烏鴉毛,今年麥子水里撈。

  三、調查結論:

  先人已逝,清明節祭奠以寄托思念;今人尚在,風雨過后更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善待眼前人,報答眼前人!先烈用生命換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好好學習,不要失去之后空自后悔!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4

  一、研究的背景:

  中國的傳統節氣節日——清明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著優良的傳統文化,古現代文人留下了許多吟詠“清明”的優秀詩歌。但是我們發現,身邊的同學們對于這個節日的起源、習俗、文化,內涵等都不是很了解。

  在我們霞峰鎮每年清明節掃墓期間,因為燒紙錢、放鞭炮、點蠟燭而引發的山林火災有很多起。國家現在提倡文明祭掃,它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二、研究的目的:

  了解清明節的來歷,成史及一些傳統習俗。積累并有感情地朗誦有關清明節的詩歌學會采用多種途徑收集有關清明節的相關資料,并能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運用。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初步學會研究的一些方法,如調查問卷法,訪問法等等

  通過探究清明節的相關活動,體會到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通過探究文明的掃墓方式及其意義,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研究的方法:

  調查問卷法、訪問法

  四、研究計劃:

  1、選題

  2、小組分工會議

  3、借助網絡查找資料

  4、進行問卷調查

  5、收集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6、成果展示

  五、組員分工

  1、撰寫研究報告:方媛,李安凱

  2、制作問卷調查表:徐美娜

  3、問卷的'發放:全體成員

  4、整理統計問卷:徐美娜,翁少虹

  5、資料的整理分類:陳龍,李甜甜、李安凱、

  六、分析

  1、清明節掃墓時會燒紙錢的有28人,占93.33%。

  2、清明節掃墓時會點蠟燭的有15人,占50%。

  3、清明節掃墓時會放鞭炮的有18人,占60%。

  4、覺得以上三種祭掃的方式對環境保護不利的人有20人,占66.67%。

  5、如果國家倡導文明祭掃表示會支持的有22人,占73.33%。

  通過訪問我們知道每年霞峰鎮因為掃墓時燒紙錢、放鞭炮、點蠟燭等等祭掃行為造成多起火災。現在國家已經提倡文明祭掃了。因此,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倡議人們文明祭掃,保護生態環境。

  七、建議

  文明祭掃同樣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兒女行孝、慎終追遠等優良的傳統,還可以保護環境,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提議人們在清明節祭掃時不帶紙錢,不帶鞭炮,不帶蠟燭,帶上鮮花祭拜先祖,英烈,也可以通過寫追思卡、植一棵樹,網上祭奠等等低碳環保的方式祭掃。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5

  發現問題

  1、人們為什么要過清明節?

  2、人們是怎樣過清明節的?

  3、過清明節時一般家庭花費多少錢?

  制定方案

  小組分工

  查資料、記錄、攝影、錄音等。

  訪談對象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

  訪談計劃

  利用星期天訪談。

  資料整理

  1、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源起于漢代,前身是失傳已久的“寒食節”。而清明節的習俗在上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也經歷了從禁火到祭掃、從踏青到狂歡的變化。

  2、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自唐宋成為民俗節日之后,清明踏青的活動非常豐富,常見的活動有蕩秋千、拔河、撲蝶、采百草、放風箏、插柳、植樹等習俗。

  3、有許多人去祭拜先烈和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前輩。

  4、有少數家庭為祭祖花費比較大,有浪費現象,也有信迷信的現象。

  活動感受

  1、清明休假制度,為人們祭祖掃墓、親近自然帶來了便利,從更深遠的意義看,將是對這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保護,對恢復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立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無疑都有直接的益處。

  2、清明節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3、祭奠先烈和前輩,讓我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學習,樹立長大報效祖國的理想。

  4、清明節節我們要注意環保和節約。

  缺憾與不足

  由于知識能力的限制,部分同學的訪談水平有待提高;對于清明節的風俗習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待進一步體會挖掘。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6

  【調查背景】

  “洋節”的盛行,讓中國傳統節日面臨危機,“中國節”的模式化,讓年輕一代開始對傳統文化產生誤導。一提清明節,人們往往只想到上墳,祭祖,其實清明文化內涵很豐富,今年將利用國家調整法定節假日的契機,在清明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扭轉學生的認識,同時讓更多的青少年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調查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及文化內涵,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綠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過文明簡約而有意義的清明節。

  【調查內容】

  一、清明節由來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二、清明節農事諺語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朦朦朧朧,清明播種。

  麥怕清明霜,谷怕老來雨。

  清明前后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滿山杏花開不完。

  清明喂個飽,瘦苗能轉好。清明不上糞,越長越帶勁。

  清明種瓜,立夏開花。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種高粱又種棉。

  三、清明節對聯

  1、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2,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

  3、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4,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7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為了深入了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情況,本次調查旨在收集和分析清明節習俗的相關數據,以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以獲取更全面、準確的數據。問卷調查通過在線平臺進行,涵蓋了不同年齡、職業、地域的受訪者;實地訪談則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清明節活動現場,與當地居民和參與者進行深入交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掃墓祭祖習俗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都會選擇在清明節期間前往墓地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意。在掃墓過程中,人們會獻上鮮花、紙錢等物品,還會清理墓地、祭拜神靈等。這一習俗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敬祖崇宗的傳統美德。

  2. 踏青游玩習俗

  除了掃墓祭祖,踏青游玩也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在清明節期間,人們會外出賞花、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美好時光。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這一習俗,將其視為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好方式。

  3. 飲食習俗

  清明節還有一些與飲食相關的習俗。比如,人們會食用青團、糍粑等傳統食品,寓意著對先人的懷念和祈愿。此外,還有一些地區會舉行清明粥會等活動,人們一起品嘗美食、交流感情。這些飲食習俗不僅豐富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團結。

  四、現代傳承與發展

  盡管清明節習俗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傳承和發揚,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年輕人對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了解不足,重視程度也有所降低。因此,我們需要加強清明節習俗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例如,可以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一些與清明節相關的互動體驗項目,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還可以將清明節習俗與旅游文化相結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明節文化旅游產品,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五、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顯示,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一些年輕人對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了解不足,重視程度也有所降低。因此,我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清明節習俗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尊重。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讓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8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為了進一步了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我進行了本次調查,旨在深入探究清明節習俗的傳承與變遷,以及現代人對這些習俗的態度和看法。

  二、調查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觀察相結合的方法。問卷調查主要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群,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實地觀察則選擇在清明節期間,對多個墓地和公園進行走訪,觀察人們的祭祀和踏青活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 祭祀習俗

  清明節期間,掃墓祭祖是最主要的習俗。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會參與掃墓活動,其中大多數人會前往祖先墓地獻上鮮花、紙錢等物品,并祭拜祖先。此外,一些地區還有焚燒紙扎、放鞭炮等傳統習俗。然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綠色祭祀,如植樹、獻花等,以減少環境污染。

  2. 踏青習俗

  除了祭祀祖先,清明節也是踏青的好時節。調查顯示,約70%的受訪者會選擇在清明節期間外出踏青,欣賞春天的.美景。踏青地點多為公園、山野等自然風景區,人們會進行野餐、賞花、拍照等活動,享受春天的氣息。

  3. 現代人對清明節習俗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對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持尊重和保留的態度。他們認為這些習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應該得到傳承和發揚。同時,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對這些習俗進行適度的改革和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四、結論與建議

  清明節習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中,這些習俗依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傳承價值。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傳統習俗可能逐漸淡化或改變。因此,我們應該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清明節習俗的傳承與創新。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強清明節習俗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2. 鼓勵綠色祭祀,倡導環保理念,減少環境污染。

  3. 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使其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和審美。

  4. 通過舉辦清明節文化活動、展覽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清明節的慶祝活動,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9

  一、調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臨了,大街小巷上人頭攢動,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輩的人們。他們手里拎著花和“冥”間用的錢。看到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關清明節的傳說、習俗等!

  二、調查方法

  1、問家長或長輩

  2、上網查資料

  3、看報紙、書刊等

  4、問卷調查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清明節的傳說,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逃亡中,忠臣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封臣,但是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最后晉文公放火燒山,介子推與其老母被燒死在山中。為了紀念介子推,將此日定為清明節。

  2、清明節的習俗:蕩秋千、蹴鞠、放風箏、掃墓、插柳、踏青、游春......

  四、結論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當弘揚民族文化。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的主要活動是掃墓。不僅要緬懷革命先烈,還要祭祀祖先,還有踏青、游春等活動。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10

  一、調查背景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為了深入了解清明節的習俗及其在現代社會的變遷,本次調查旨在收集和分析清明節期間人們的活動、信仰、傳統食品等相關信息。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主要通過網絡平臺發放,覆蓋不同年齡、地域和職業的人群;訪談則針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群進行深入交流,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三、調查結果

  1. 掃墓祭祖

  清明節期間,掃墓祭祖是最主要的習俗。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會前往祖先墓地,獻上鮮花、紙錢等物品,并祭拜祖先,表達敬意和思念之情。此外,一些地區還有在墓地焚燒紙扎的房屋、家具等物品的傳統,寓意為讓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過上更好的生活。

  2. 踏青游玩

  除了掃墓祭祖,踏青游玩也是清明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受訪者表示,在掃墓之后,他們通常會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前往公園、山野等地踏青游玩,欣賞春天的美景,放松心情。

  3. 傳統食品

  清明節期間,一些地區有特定的.傳統食品。如清明果、青團等,這些食品通常以綠色植物汁或粉制成,寓意著春天的到來。受訪者表示,品嘗這些傳統食品已經成為他們過清明節的一種習慣。

  四、習俗變遷

  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明節的習俗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一方面,現代科技如網絡祭祀、虛擬墓地等逐漸興起,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祭祀祖先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推進,一些地區的傳統掃墓方式受到限制,人們開始嘗試更為環保和節約資源的祭祀方式。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到清明節習俗在現代社會中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傳承度,同時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一傳統文化,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強對清明節習俗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2. 鼓勵創新和發展新的祭祀方式,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同時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3. 提倡環保和節約資源的祭祀方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推動綠色祭祀的普及。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清明節調查報告07-04

清明節調查報告02-24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06-10

清明節調查報告范文05-08

【熱門】清明節的調查報告12-30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精選11篇)04-03

關于清明節調查報告(精選11篇)04-03

清明節調查報告(通用8篇)05-24

清明節調查報告(通用10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