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3-03-03 12:53:06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計劃安排,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常委組成調研組,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相軍帶領下,于8月上旬深入到四鋪、百善等鎮養老服務機構,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召開由相關部門主要領導、部分養老機構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匯報,廣泛征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按照中央、省、市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要求,把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著力點,借助民生工程實施,大力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積極探索改革現有管理體制和運營方式,著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有力推動了全縣養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縣總人口107萬,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5449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4.49%。全縣現有各類養老機構22個,其中,縣級光榮敬老院1個、社會(兒童)福利中心1個、公辦老年公寓1個,鎮級敬老院15個,民辦養老機構4個。擁有床位3282張,入住老人850人,入住率達26%。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站61個,擁有床位數1395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0.27張。

  二、存在問題

  我縣養老服務業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存在著與人口老齡化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一)社會認識程度不夠。目前,我縣養老服務機構入住大部分是孤老優撫人員、農村五保戶、城鎮“三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全縣仍以家庭養老為主,絕大多數老人尚未形成選擇機構養老或社區生活照料的自覺意識,僅有少數老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邊或工作繁忙難以照料其日常生活,才有選擇機構養老的愿望。

  (二)養老服務設施規劃滯后。一是城鄉居民集中居住區規劃不足,養老服務平臺搭建比較困難。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社區內服務新增項目場所難以落實。二是社區養老機構服務功能不全。多數社區養老服務站由于場地所限,服務功能單一,只能提供就餐、娛樂休閑等最基本服務,對于日托、醫療、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項目則不能提供,難以滿足老年人需求。

  (三)五保老人醫療問題突出。分散供養的五保患病特別患大病的比較多,一旦生大病需要住院,一是無力先行墊付醫療費用。二是對報銷政策外需要個人支付部分缺少經濟承擔能力。此外,現有的醫療救助政策和新農合政策還有部分限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散供養五保對象順利就醫。

  (四)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缺乏,專業化水平低。一是各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護理員年齡偏大、專業不熟、文化較低等問題。二是養老護理員社會認可度不高、薪酬待遇過低、勞動強度大,對專業護理人才沒有吸引力,導致養老護理員嚴重短缺,難以留住專業護理人才,已經成為制約養老機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是目前我縣尚無專門的`養老服務技能培訓、鑒定機構和職業標準,都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大力營造孝親敬老濃厚氛圍。養老事業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與重視。要引導公益慈善組織重點參與養老機構建設、服務,積極扶持發展各類為老服務志愿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培育和樹立新時代敬老先進典型,營造尊老愛老的新風尚。

  (二)統籌規劃,大力推動養老服務業深入發展。合理規劃,科學制定全縣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在切實摸清現有養老機構底數基礎上,根據全縣人口總量,統籌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盡快出臺具體的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逐步增加對養老服務體系的投入。

  (三)多管齊下,逐步完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一是推進公辦示范性養老機構建設。二是加大對農村敬老院的改造整合力度,努力提升農村敬老院服務供養水平。三是大力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四是重視解決生活困難五保老人醫療費用兜底問題。

  (四)強化教育培訓,努力提高養老服務人員業務水平。加強部門協調配合,研究制定培訓制度及培訓計劃,大力開展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和在職技能提升培訓,打造一支與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合格穩定的從業人員隊伍,滿足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

  前階段,縣政協城建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分管副主席的帶領下,就“大力推進我縣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現狀與問題

  據調查,截至xx年末,我縣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指戶籍人口數)已達144687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9.9%(全國14.3%、全省17.87%、全市19.71%)。我縣人口老齡化現象呈現了六個明顯的特征:一是高齡老年人口多,其中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計19862人,占全縣老年人口的13.72%;二是農村老齡化高于城鎮,全縣農村老年人口總數已達87562人,占全縣老年人口的60.52%;三是山區老齡化程度普遍較高,富盛、稽東、王壇、平水等山區鄉鎮的老齡化程度普遍在21%以上,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在人口遷移和流動等因素推動下,山區鄉鎮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還會進一步提高;四是“純老年人家庭”現象突出,全縣目前有純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數23480人,占全縣老年人口的16.22%;五是老齡化程度呈逐年增高態勢,xx-xx年我縣老齡化比例分別為17.48%、18.03%、18.96%和19.90%;六是百歲老人逐年增加,到xx年末,全縣百歲以上老年人為22人。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工作,大力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養、稅費減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目前已基本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新格局。全縣現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床位1551張(其中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355張);民辦養老機構6家,在談民辦養老機構項目5只,其中3只可在近期落地;建成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56家;18家鎮街敬老院逐步升級為鎮(街道)社會福利中心。然而,伴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家庭人”逐漸成為“社會人”,養老問題的實質是養老需求和社會保障系統之間的矛盾。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面臨著嚴峻挑戰。

  (一)觀念認識不夠到位

  目前,制約著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想認識和觀念差異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農村傳統的養老觀念尚未改變,大部分農村老人習慣獨居或空巢生活,子女們也不愿意老人參加社會化養老;二是社會上對“孝”的理解存在一定誤區,尤其是在農村,認為有子有女的老人進敬老院會被人認為是子女不孝順;三是合力共建的認識有待提高,一些部門和單位對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認識還不足;四是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氛圍還不濃,仍有些家庭的子女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忽視甚至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仍時有發生。

  (二)設施投入仍顯滯后

  雖然近幾年我縣在社會養老服務設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與現實的老年人口數量和實際養老服務需求相比仍顯滯后。一是養老機構床位總體不足,床位布局存在結構性矛盾,資源配置失衡,如一些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小、環境差、功能不齊全,入住率不高,而設施條件和服務質量較好的養老服務機構則床位緊張,如縣社會福利中心“一床難求”現象十分突出;二是民辦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滯后,由于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出臺時間不長,養老機構沒有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而且投入養老機構建設風險大、回報低、供地難等因素,影響了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機構建設的積極性。

  (三)服務隊伍專業性差

  目前,我縣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主要為社區管理人員和社會“4050”人員,專業化水平普遍較低,絕大部分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缺乏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籍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具備養老服務護理員的專業資質和執業資格,養老服務的延伸、服務質量的提高缺乏后勁。這種現象廣泛存在于我縣的公辦養老院和民辦養老院,除縣福利中心外,均沒有專業的護理人才,養老服務偏重于日常生活照料,諸如醫療、康復等服務項目都不能有效實現。

  (四)機制要素缺乏保障

  一是土地資源制約,特別是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由于沒有可用土地,社會投資者們空有資金和規劃,項目著地難;二是城市社區老年活動用房資源制約,老城區內部分小區老舊,空間擁擠,連社區管理用房都不夠用,更不要談社區配套用房和老年活動用房,新建小區在規劃時雖然有按3‰比例配備社區工作服務用房的要求,但存在入住率低的小區用房面積較大且地方偏僻,而入住率高、人口密集的小區用房面積小、分布散等問題,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是機構人員制約,存在著老齡工作人手緊張,民辦養老機構發展責任主體不夠清晰等問題。

  (五)志愿者隊伍形成難

  要做好養老服務工作,光靠政府部門和鎮(街道)社區是不夠的,還要借助于各種社會力量,尤其是龐大的志愿者隊伍。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發動面不廣,社會義工人數偏少,載體不多,參與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全社會合力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工作。

  二、對策與建議

  今年9月13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xx〕35號),這是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指導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面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新情況、新要求、新任務,如何使我縣老年人服務這項“夕陽紅事業”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朝陽性產業”,是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而有深遠意義的課題。為此,建議如下:

  (一)要進一步確立養老服務事業優先發展地位

  一是要加大領導推進力度,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要增強老齡意識和解決老齡問題的憂患意識,正視我縣老齡工作及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破解發展中的問題與矛盾,使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領導機制效果得以體現,合力得以形成;二是要加大規劃落實力度,將養老服務產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突破口和拉動消費的.增長點,編制規劃,落實規劃,確保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三是要加大責任考核力度,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納入各鎮街(開發區)社會事業發展考核體系,將機構建設、資金投入、新增養老床位、規范化水平等指標,列入政府每年為民辦實事內容,明確責任,加強考核。

  (二)要進一步創新與優化發展模式

  一是要重基礎,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加強“星光老年之家”建設,豐富其功能,同時增強敬老院的日間照料和短期托養功能,探索集就餐、休閑、娛樂、康復、精神慰籍等功能于一體的托養模式,使老人足不出戶就近享受服務,像辦幼兒園一樣來辦好“托老所”;二是要打品牌,優化機構養老結構,要以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為重點,鼓勵養老機構增添護理型床位、改造院內醫療護理康復設施、設置標準化醫務室,同時,鎮級社會福利中心在優先保障“三無五保”、低保、失能老人入住的前提下,要加大向社會人員開放的力度;三是要強管理,拓展服務領域,結合我縣“一鍵通”等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信息服務系統,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服務,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三)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資源供給政策扶持,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要在經費投入、規費減免、建設運行補貼、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特別是土地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將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社區建設和住房建設規劃,并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要支持發展新型養老模式,積極研究對新型養老模式的政策支持措施,重點支持發展養醫結合型、康復護理型、居家照料型養老服務機構;三是要堅持適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項目,擴大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惠及人群,完善高齡、貧困、獨居、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難家庭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四是要鼓勵從事養老服務工作,要明確服務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標準,規范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加大一線中高級護理員補貼力度,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待遇。

  (四)要進一步健全投入增長機制

  一是要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將養老服務項目納入公共財政預算,逐年提高福彩和慈善資金對養老服務的投入;二是要積極探索鼓勵社會投入機制,通過以獎代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提高社會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三是要發揮資金導向作用,明確財政資金投入導向,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日常運行補貼標準,鼓勵興建非營利普惠型養老機構,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要實用適用,避免鋪張豪華,并充分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三無”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費或低廉的供養、護理服務;四是要建立養老服務激勵機制,增加政府扶持的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設立護理員最低工資標準;五是要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加強政府、機構、老人和親屬之間的互動,暢通表達利益訴求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渠道,并強化公眾監督。

  (五)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要健全職能管理隊伍,在縣級建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的基礎上,鎮街(開發區)配備好專職人員,負責轄區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規劃、功能定位、業務培訓和運行管理;二是要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利用職校技校等資源,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和相關課程,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同時加強對培訓機構的指導和支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要培育老年人互助服務隊伍,樹立“積極老齡化”的理念,鼓勵、發動和組織城鄉低齡健康老人以多種方式參加“老友助老”活動;四是要擴大志愿者隊伍,組建我縣養老服務社會義工組織,開展安全服務、生活服務和精神慰藉服務,提供更多的讓政協委員等社會熱心人士參與做“養老義工”的平臺,倡導敬老、愛老、養老、優老氛圍。與此同時,要形成子女為關心老人的第一責任人,“人人都會老,人人要敬老”的社會共識,共同推動我縣養老服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3

  xx市作為全省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如何加快推進我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市政協將這一問題作為常委會重點調研課題,今年6-8月,由市政協主席黃加忠掛帥,副主席徐德華帶隊,市政協社法委牽頭,各區縣(市)政協參加,并邀請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參與,就這一課題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人口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截至xx年末,我市共有人口484.2萬,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75.96萬,占全市人口總數的15.6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65歲以上老年人54.5萬,占總人口的11.25%;70-79歲老年人23.3萬,占總人口的4.81%;80-89歲以上老年人10.9萬,占總人口的2.25%;90-99歲老年人2.34萬,占總人口的0.48%。全市有百歲老人187人。根據目前60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國家或地區總人口的10%以上稱為老年型國家或老年型地區的國際標準,我市在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總的來看,我市人口老齡化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增長快。近三年來,全市老年人口以每年3.2%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xx年,將達91.72萬人,約占總人口17%以上。二是高齡化。至xx年底,我市70歲以上高齡老人36.56萬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48.1%;到20xx年全市7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將超過45萬人。三是空巢化。xx作為勞務輸出大市,眾多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斷提高,空巢化現象日益突出。目前全市有60歲以上空巢老人25.68萬,占到全市老年人口的33.9%。四是失能嚴重。目前全市有失能半失能老人19.06萬,占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25%。

  針對我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及民政等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搞好統籌協調,推進我市養老服務業穩步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養老事業發展政策保障機制逐步建立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政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xx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xx-xx年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養老服務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各區縣(市)黨委、政府也相應出臺了老齡工作的政策、措施。各級、各部門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努力抓好老齡工作各項政策的落實,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老齡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全市老齡事業健康穩步發展。

  二是逐年增加項目建設投入。xx—xx年,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12925萬元,其中上級投入8571萬元,主要用于支持福利中心(福利院)、敬老院、居家養老示范點、農村幸福院、老年公寓、光榮院建設,用于民營養老機構培訓及運營補貼(省下撥資金)、百歲老人生活費、老年機構活動經費、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近幾年來,南縣每年投入300多萬元資金用于敬老院的建設和運轉,特別是縣福利院,兩年共向上爭取資金1.2億元,建成了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環境優美、集醫療與養老于一體的高標準公辦養老機構。

  三是逐一健全工作機構。全市7個區縣(市)均成立了老齡工作委員會,有老齡專職干部12人,其中6個縣(區)配備了老齡辦主任。

  (二)養老服務機構逐步增加

  據統計,截止xx年7月底,全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245所。其中公辦養老機構3所、床位440張,鄉鎮敬老院119所和村級“五保之家”93個、床位10792張。全市有民辦養老機構30所,床位2533張。另外,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9個,示范性日間照料中心4個,農村幸福院258個,設置床位1708張。我市養老床位總數已達到15473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20張。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的硬件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一些地方還配套建設了老年學校、老年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健身房和門球場等活動場所。部分社區建立了老年醫療、康復中心,為社區老年人開展護理、保健服務。

  (三)養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實施貧困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市有享受城鎮低保老年人27691人,月人均救助水平270元;享受農村低保老年人41170人,月人均救助水平120元。二是注重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通過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推廣老年健康教育,對高齡老人和百歲老人每年開展一次免費體檢,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市人民醫院和各區縣(市)中心醫院都設立了老年病門診、病房和家庭病床,積極為老年病患者開展救治和護理服務。三是保障五保戶基本生活。全市有五保戶42879人,五保供養對象占全市農業人口的1.1%,其中:集中供養10593人,占五保戶總人數的25.4%,年人均供養水平達5900元;分散供養32286人,年人均供養水平達2900元。四是對高齡老人給予了更多關懷。各區縣(市)對10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每人每月發長壽補貼400元。五是城鎮、農村養老保險逐步建立和擴大。我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全面覆蓋,已建立統一規范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以土地保障、家庭贍養、政府經辦為一體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形成了養老保險與低保補助、特困救助、臨時性生活救助等救助制度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

  二、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總體規劃不夠完善,監管機制尚未健全

  目前,市縣兩級缺少發展養老服務機構的整體規劃。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養老服務機構布局不太合理,發展不平衡。養老服務機構的種類、數量、規模等標準不明確。特別是沒有土地使用規劃,使得需要建養老機構的地方建不了,想投資建的也不能建。如桃江縣有民營企業想在縣城周邊建一所規模較大、功能齊全的養老院,但因土地無規劃而批不了。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機制、制度建設、服務標準、評估體系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如對養老機構,民政機關雖然有養老機構登記審批權,但對不進行登記許可的機構(如部分家庭式養老服務中心)并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除此之外,全市對養老服務業普遍缺少準入標準和量化的綜合評價體系,既無法從源頭上進行監管,也無法對其跟蹤管理,對其服務質量等也沒有判定標準。

  (二)服務體系基礎薄弱,養老服務供給不足

  我市在居家養老為基礎、依托社區(村)提供養老服務方面還比較薄弱。一是社區(村)養老服務中心(站)大部分形同擺設。目前,全市農村幸福院、家庭式養老服務及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各類養老服務站點只有400多個。由于這些站點投入資金有限,場地狹窄,房屋設施陳舊,消防設施跟不上。有的位置偏遠,行走不便,許多老年人難以到這些中心(站點)參加活動,這些中心(站點)的日常服務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社區(村)干部,而社區(村)承擔了過多行政職能,工作任務重,加之經費緊張等問題,制約了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功能的發揮。在服務項目上只有少數地方提供就餐、娛樂休閑等最基本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所以社區和農村的絕大部分養老服務中心(站)、農村福利院難以正常運轉。二是居家養老服務手段落后。從河南安陽、xxxx的經驗來看,構建多元的養老服務體系,均以強大的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為支撐。而我市至今為止僅僅只是依靠人社平臺,建立了基本的數據臺賬,功能單一,僅能掌握基礎情況,而無法通過平臺及時掌握和了解老年人的動態需求,提供適合的服務產品。同時,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偏窄(65歲以上、家庭生活在保障線以下、失能半失能老人),標準偏低(每人每月20元),制約了居家養老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三是服務產業發展緩慢。全市提供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的企業為數不多,提供的老年服務產品較少,服務內容單一,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服務標準的要求。

  (三)投入主體單一,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主要靠各級政府,特別是依靠福利彩票公益金和項目資金的爭取。由于我市財政比較困難,投入仍然偏低。同時,市場資源整合不夠,也制約了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一是床位總量不夠。我市目前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20張,距省政府提出的到20xx年全省每千名老人達到35張床位的目標還相差較遠。鄉鎮敬老院的五保戶集中供養率25.24%,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40%)。二是鄉鎮敬老院運轉困難。目前,全市只有赫山、桃江、南縣和高新區將敬老院工作人員工資和辦公費納入了財政預算。其他地方由于工作經費無保障,運轉相當困難。三是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緩慢。因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基礎設施投入大,風險高,回報率低。特別是缺乏建設補貼、運營補貼、護理員培訓補貼,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目前,全市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稀少,發展不平衡,安化、南縣、大通湖區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還是空白。四是養老護理員待遇偏低。目前,我市養老護理人員不足,招聘困難,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專業護理知識。工作苦累臟、社會地位低、工資待遇低(普遍在月工資600—1000元),隊伍不穩定,直接影響了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影響我市養老服務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認識缺乏緊迫感,工作驅動力不夠

  在個人層面,受傳統以家庭為主養老觀念的束縛,絕大部分老年人不愿到養老機構去,子女們也不愿送老人到養老機構養老。在社會層面,由于對養老的責任主體缺乏明晰的認識,沒有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沒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南縣福利院一期100個床位運營3年后,通過多方宣傳,入住率才達到73%。

  在政府和部門層面對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認識還不足,起點不高,發展不平衡。

  (二)政策扶持落實乏力,相關優惠難到位

  xx年來,國務院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在土地、資金、補貼等方面相繼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但有關政策都屬于指導性文件,操作性不強。目前,我市在統籌規劃、土地供應、資金扶持等方面還沒有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部分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到位。省政府相繼出臺了“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稅收減免等政策優惠原則和鼓勵辦法,但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對政策的研究和貫徹落實力度不夠,社會關注度不高,制約了我市民間力量對養老服務業的參與。

  (三)綜合協調力量薄弱,工作協同不夠

  養老服務工作量大、面寬,關系全市70多萬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民政、國土、財政、規劃、公安消防、科教文衛等諸多部門,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部門進行全面統籌協調。但實際中,雖然各級設立有老齡委,但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開展老年服務工作仍是民政、老齡部門熱,其他部門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特別是承擔具體綜合協調職能的老齡辦僅僅作為民政部門內設科室,只有1-2名工作人員,人員嚴重不足,沒有足夠的權力和能力對各部門相關工作進行綜合協調,與老齡服務工作的要求及不匹配。

  四、關于加強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養老是關系千家萬戶的社會公益事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修訂完善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養老服務業體系建設、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要根據我市人口年齡結構狀況,把握老齡化趨勢,根據省政府提出的養老服務業發展目標和任務,市縣兩級要盡快制定“十三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規劃。規劃中要明確各類養老事業的項目、地點、面積、功能等。特別是要根據(湘政發〔xx〕22號)文件提出的“凡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的,必須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列入土地出讓合同,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做好新建成區和新居住(小)區的養老服務設施土地規劃。要整合原有文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議市政府對《xx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具體的操作細則。重點建立養老公共服務財政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工作經費及其在編工作人員的工資納入財政預算,解決公辦養老機構資金運轉問題;要提高敬老院建設的補助資金,要明確規定市縣兩級對民營養老機構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護理人員培訓補貼等補貼標準。(見附件:湘政發〔xx〕22號文件摘要)

  (二)夯實服務基礎,著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 一是搭建服務平臺。可借鑒xxxx模式的先進經驗,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社區建立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實施“菜單式”服務,開發“親情呼叫系統”,擴展“一鍵通”服務模式、“電子保姆”等高科技服務項目。首先,在中心城區建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試點,試點成功后再逐步推廣,力爭到20xx年,全市城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數量達到省政府提出的目標。二是逐步完善養老服務功能。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先進的交通設施建設,進而提升社會養老服務能力。鼓勵創辦家庭護理院、托老所、日間照料中心,探索成立老年服務公司,切實將社區互助與提供有償服務結合起來。抓住國家、省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在資金上扶持的機會,加大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設。要拓展養老服務載體,豐富養老服務內容,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便捷實用的社區老人服務網絡。三是積極推進農村養老服務。不斷完善農村養老服務托底措施。將所有農村“三無”老人全部納入五保供養范圍。加快建設農村五保供養機構,老年福利中心(站),農村福利院、農村五保戶之家和養老服務示范點等養老服務設施。重點做好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低收入特困老人、五保老人的救助工作。

  探索以房養老和以地養老的辦法,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與社會養老三者相結合,建立一種開放型的養老保障制度。

  (三)整合社會資源,完善養老服務機制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社會參與、多方籌資,市場運作、循序漸進的辦事原則。一是要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建養老機構。綜合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財政貼息、購買服務等多元資金投入和經營運作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到20xx年,全市動員社會力量舉辦一批符合xx實際,適合各層次養老服務需要的養老機構。二是積極推進醫養結合。衛生管理部門要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對養老機構符合建立醫療衛生機構的要納入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醫療機構要積極支持和發展養老服務,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應當開設老年病科,增強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三是積極推進金融業與養老服務業互動發展。鼓勵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通過信貸、股權、債權等方式投資養老服務業,支持金融保險業大力開發有利于提高民眾養老水平的金融保險產品,完善相關服務,切實加強金融業與養老服務業的有機結合。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一是要建設一支專業的服務隊伍。完善強化職能管理機制,在設立專門編制、配備專職人員和事業經費上給予傾斜;建立服務準入、競爭及監管機制,通過招標競爭選擇符合條件的專業公司企業加盟服務隊伍。按照《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機構建設,著力開展職業資格培訓,提高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比例,建立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二是建設一支公益性服務隊伍。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配強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配齊專職管理人員,設置公益性社工崗位;制定崗位專業標準和操作規范,合理設置管護人員的工資報酬和社會保障。三是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志愿服務隊伍。倡導社會各界志愿者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結對活動,組織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職工、學校師生定期定點開展義工活動,為養老服務機構老人或居家老人提供生活、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服務,建立起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社會福利服務群體。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4

  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如何應對老齡社會的到來,做到老有所養,越來越成為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期待解決的新課題,是我市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一個緊迫問題。根據市政協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組成調研組,在姜之厚、孟廣武兩位副主席帶領下,對我市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后聽取了市民政局、市老齡委及東昌府區、高唐、冠縣三個縣市區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情況的介紹,實地考察了部分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并進行了深入地座談討論。調研中,委員們充分肯定了我市社會化養老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同時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我市老齡人口基本情況

  截止xx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已超過93萬人,占總人口的15.2%,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54萬人,占總人口的9%,預計到xx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105萬人,占總人口的16.5%以上。按聯合國的評判標準: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7%時,即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上數據表明,我市老年人口比例明顯高于世界標準,處于老齡化階段,并且已進入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口老齡化是我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基本市情,也必將對我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人民生活等領域,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另外,隨著家庭小型化及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目前,我市近40%的老年人口生活在純老年人家庭,“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及生活照料問題日益顯現。

  (二)我市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社會化養老工作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以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創新發展社會化養老事業為主線,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社會化養老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社會化養老事業獲得長足發展。

  1、建立健全養老事業發展政策體系。一是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市政府于xx年2月16日出臺了《關于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這是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總抓手,明確了任務、要求和保障措施,并規定了其他建設及運營一系列稅費的減免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二是完善高齡津貼制度。我市對百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400元長壽津貼;xx年,實現90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全覆蓋。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按照年齡階段對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三是落實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獎勵扶助政策。對農村計劃生育獨子或雙女戶老年家庭獎勵和扶助,僅xx—xx年間,全市共有53428人享受獎勵扶助。四是繼續實施銀齡安康工程。上半年共有148661人參保,投保總額305萬元,理賠409起,賠付總額113萬元。

  2、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迅速。截止xx年底,全市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87家,床位197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20張,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年人的1.5%。其中,國辦68家,床位17830張;民辦19家,床位1870張。全市“五保”老人17745人,集中供養率達到73%。此外,今年全市計劃新(改)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38處。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10處,在建20處,正在籌備的8處。

  3、社會化養老舉措不斷創新。我市在發展社會化養老事業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一是多元化建設和運營養老機構。我市采取“投資多元化、建設多類化、經營多樣化”的靈活模式,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形成了“不拘一格建設,靈活多樣運營”的亮點。二是提供多樣化的社區養老服務。社區養老主要采取整合利用社會和社區各類場所、設施等資源,合理布局日間照料中心,通過社區和養老服務實體互設服務點、互派聯絡員的方法,把多類型的養老服務送至千家萬戶。

  二、我市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在發展社會化養老事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著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養老事業的觀念和認識還有待提高

  目前,各級政府和部門甚至整個社會對養老事業的認識還不足。一是對養老事業的觀念仍然陳舊。在工作部門上,基本局限于民政部門;在服務對象上,基本集中在由政府供養的“三無”人員、“五保老人”、優撫對象和困難群眾;在工作方式上,基本停留在社會救濟層面,社會化養老服務覆蓋面還很小。而且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大多數老年人希望居家養老,不習慣到養老機構養老。人們對傳統文化中“孝”的理解也存在一些誤區,許多人認為“住養老院,不是沒有兒女,就是兒女不孝”。二是對養老事業的認識出現偏差。對養老服務事業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養老事業的關注不夠,有的認為養老問題不是顯性問題,短期內難以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產生直接影響,養老服務無礙大局。

  (二)養老設施尚不能滿足老年人需求

  我市養老機構建設與老年人的需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城鄉各類養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比例達到3%以上”,參照其他省市“9073”養老發展戰略,即實現90%的老年人家庭養老,7%的老年人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機構養老,我市目前有90多萬老年人,共需2.7萬張床位,現有2萬張左右,尚有0.7萬張床位缺口,任務仍然很艱巨。

  (三)民營資本沒有實質性進入養老服務領域

  一是興辦養老機構投資大、回報低、周期長、風險高,大資金不愿進入,小資金不敢進入。近年來各級政府雖然采取了一些鼓勵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導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但效果仍不理想。二是維持日常經營難。民辦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投入資金有限,周轉困難,多數處于保本經營。我市民辦養老機構中,除聊城市鴻福老年公寓條件、設施比較好外,其他的社會辦養老機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檔次低、規模小、條件差等特點。三是項目申報環節多與政策時間緊的矛盾突出。建設養老機構辦理各種手續的時間太長,項目要經過立項、征地、規劃、施工等多個環節,周期長與任務緊的矛盾比較突出。但省、市的補助政策只到xx年底,如果時間抓的不緊,優惠政策將一晃而過,屆時推動社會化養老建設將更加困難。

  (四)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推進緩慢

  社會化居家養老推廣工作進展比較緩慢,主要有以下問題:一是缺乏場地。新的社區沒有規劃場地、老舊社區又拿不出閑置場地用來興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托老所或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二是功能不全。我市居家養老服務目前的主要對象是由政府買單的生活困難、需要照顧的“五保”老人,服務內容比較單一,無法適應全社會老年人多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需求。三是經費不足。工作經費、人員經費沒有來源,難以為繼。

  (五)社會化養老服務隊伍薄弱

  現有社會化養老服務隊伍總體素質不高。一是專業化的管理和護理人員缺乏。全市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是就近招收的年齡較大的退休下崗職工或農民工,且女性較多,男性很少,他們基本沒有接受養老服務的專業培訓,只能對老年人進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難以提供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高素質的老年人社會管理人才和專業化服務人才嚴重不足。二是社區低償和志愿服務人員少。現有志愿服務活動常常具有階段性、臨時性特點,缺乏長期運行的制度保證。三是社會化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待遇總體偏低。以高唐為例,全縣60名社會化養老服務人員月平均工資為700元,最低為500元,其他縣市區工資水平也相差不多。低收入致使社會化養老機構進人難、留住專業人員更難。

  三、推進多元化多層次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的對策

  社會化養老事業關系全社會的和諧穩定,是一項事關當前、影響長遠的系統工程,應加快發展、協力推進。

  (一)轉變思想觀念,推動養老事業社會化

  一是要樹立抓養老事業就是抓發展的觀點。要清醒地認識到抓好養老事業是執政為民的需要,是保穩定、促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要發揮養老事業在擴大就業、拉動內需上的重要作用,把發展養老事業與開發“銀發產業”結合起來,著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這項新興的朝陽產業。建議把養老服務產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通過與國內外經濟組織、慈善機構或其它社會資本合作,加快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二是要提高全社會對養老服務職業的認識。通過表彰、宣傳等方式,提高從事養老服務職業人員的社會地位,樹立從事養老服務職業是光榮的職業、崇高的職業、受社會尊重的職業的觀念,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二)建立政府主導機制,實現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制度化 構建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是提供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要把社會化養老事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制定好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設立好社會化養老事業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確保社會化養老事業持續有序發展。在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中,應明確養老服務設施的總體布局、項目用地、規劃原則和建設標準,并做好相關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要把養老服務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考核管理體系。要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機制,逐年加大對社會化養老事業的投入力度。

  (三)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實現養老事業投入多元化 各級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導和措施扶持的力度,大力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化養老事業,推進養老事業多元化、市場化、社會化。要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形式參與社會化養老事業,以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構建投資主體多元化,設施建設差異化,區域分布合理化、服務功能標準化,覆蓋城鄉的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制定一個全面系統、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優惠政策,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四)推進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實現養老服務方式多樣化

  一是在城區(鎮)社區普遍推進居家養老+社區專業化服務的模式。每個社區建立一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組建一支專業化服務隊伍,由政府提供財力支持,整合養老服務、衛生醫療、物業管理等資源,就近提供上門服務,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二是在農村以自然村為單位普及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鼓勵利用集體閑置房舍,選擇在留守老人較多、交通便利的村落改建、擴建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也可以在自愿的情況下,將農村獨居、空巢老人集中托養。根據情況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

  (五)加強人才選拔和培訓,實現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專業化 一是加強社會化養老服務隊伍的職業教育培訓。依托現有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或構建相應的養老服務培訓平臺,建立具有組織、指導、服務、培訓等功能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加強對老年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切實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待遇,確保他們進得來、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在養老服務中引入社會工作人才機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為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公益性服務崗位,探索建立養老服務社會工作者制度。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吸納就業困難群體就業,讓更多的人員參與到為老服務中來。三是加快培育從事養老服務的志愿者隊伍。倡導社會各界志愿者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結對活動,建立起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群體。鼓勵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鼓勵健康老人、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努力形成以專業人員為骨干、服務從業人員為主體、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隊伍。

  (六)建立健全評審機制,實現養老機構監督管理標準化 研究出臺我市社會化養老機構服務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及評估評審制度,加強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和享受政府購買服務對象資格、財政資金補助對象資格等開展動態考核、評估評審。不斷完善公開信息查詢、服務質量投訴,收費標準監督和績效考核獎勵機制,從而使養老服務工作不斷提檔升級。政府有關部門應認真履行職責,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建立更加積極靈活的行業準入制度和政策扶持體系,引導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參與養老事業的發展。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5

  根據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安排,縣政協自8月中旬起,組織開展了全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后赴xx、xx、香隅等地,實地了解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以座談的形式聽取了3個鄉鎮和縣民政、衛生等部門的介紹和工作意見,并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據調查統計,截至到目前,我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8.6萬人,占總人口的15.8%;65歲以上老年人口5.8萬人,占總人口的10.7%。預計到20xx年,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數將達到9.5萬人左右,占總人口的17%;65歲以上老年人數將達到6.6萬人左右,占總人口的12%。比例遠高于現行國際通行的老齡化社會標準(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說明我縣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已引起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縣政協委員多份提案、社情民意涉及養老服務業,縣政府積極貫徹《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皖政〔xx〕60號)和《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池政〔xx〕4號)文件精神,在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做了積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養老福利政策,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家和省、市政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出臺了《東至縣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東政〔xx〕15號),對全縣養老服務工作的體系框架、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并對各項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落實,明確了責任單位、牽頭單位和時序進度,為加快我縣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保障。

  (二)加快了公辦養老機構建設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夕陽紅工程”建設機遇,通過財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資助、上級項目支持等途徑,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或改擴建21所農村敬老院,總床位達到3116張;投資2400萬元在縣城新建一所社會福利中心,占地10畝,建筑面積5100平方米,擁有床位168張。公辦養老機構已形成一定規模。

  (三)探索了多樣化養老服務

  一是拓展敬老院社會化養老。xx年以來,先后在xx、xx等13個鄉鎮敬老院,利用空置床位,劃設一個院落或一個區域,開展社會化養老,共收養老人50余人;二是探索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在xx鎮菊江社區、大渡口鎮渡口社區、xx鎮梅林社區建設社區日間照料站,可添置日托床位190張;三是探索“醫養結合”模式。利用縣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和中醫院的醫療資源,成立了“東至縣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四是鼓勵社會民間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目前有3家民辦養老所正在申請和建設之中。

  二、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縣養老服務業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仍處于起步和低水平階段,與中央和省、市要求比,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比,與先進地區比都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社會對養老服務業發展沒有形成共識與合力 多數老年人及其子女養老觀念比較傳統落后,普遍希望在家里養老。不愿選擇在機構養老,認為“住養老院,不是沒有兒女,就是兒女不孝”,導致養老機構推行社會化養老艱難,床位閑置現象明顯。雖然養老服務業是“朝陽產業”,具有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和發展潛力巨大等特點,但因其前期投入多、專業人才需求大、回報周期長,加之現階段老年人實際消費支付能力有限,使得民間資本進入社會養老業的意愿不強。發展養老服務業工作體制機制也不健全,基本上是由民政部門“一龍治水”,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工作基礎較弱。

  (二)養老服務業發展模式單一、服務功能弱

  社會化服務尚未進入家庭,社區養老正處在啟步探索階段,養老機構基本上都屬公辦,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院,只有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一家,其余均為敬老院。由于敬老院的經費、人員、管理服務能力跟不上,服務功能弱,服務內容單一,多數只管老人吃住,能同步提供醫療服務的很少。從3100多張床位和3520余“五保”老人數字對比,敬老院床位看似不足,實際情況卻是敬老院的床位仍有47%處于空置狀態,“五保”老人未能實現應進盡進,散養“五保”老人中,存在著應進不愿進,個別想進進不了的現象。在一些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敬老院,帶有明顯的選擇傾向,不愿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社會辦養老機構因準入要求嚴、審批手續復雜,社會力量難以順暢進入,加上發展規劃滯后,扶持激勵政策難以落地,資本投入大、風險高、利潤薄等,一些有志于興辦養老機構的人望而卻步。現有的民辦養老所建設尚未達到主管部門認可的規范程度,目前社會辦養老機構實際上是空白。

  (三)養老服務業專業人才緊缺

  我縣養老服務現有從業人員,突出表現為“兩低一少”,即專業素質低、工資水平低、護理人員少。管理人員大多來自退下來的村干部,護理人員多來自于下崗或無業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年齡結構偏大,缺乏必要的管理、護理知識。工資多在千元左右,致使我縣養老機構對專業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難招又難留,很多敬老院工勤服務人員兼作護理人員,或采用“院民護理院民”的方式以緩解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這勢必影響我縣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

  (四)對養老機構的行業管理尚不到位。

  除了縣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外,全縣農村敬老院和民辦養老所基本上都因無建設用地指標問題,而未能獲得消防驗收合格憑證和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件。尤其是已經營的小規模民辦養老所,因建筑和消防設施不符合技術規范,更難通過消防驗收和設立許可,加上管護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存在安全風險。

  三、進一步發展我縣養老服務業的建議

  (一)高度重視,增強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縣人口老齡化進程快,老年人口規模大,而且呈現未富先老、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人口流動大,空巢老人增多)的特征。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滿足各種養老需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群眾的懇切期盼。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國家從宏觀戰略層面出臺了系列政策與措施,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高度重視,未雨綢繆,迎難而上,結合實際細化、落實國家和上級政府政策措施,搶占先機,贏得主動。人口老齡化形勢固然造成一定的社會壓力,但也蘊藏著發展的先機,發展養老服務業,不僅是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問題,同時也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對山清水秀、空氣良好的東至來說,更是吸引一些成功、愛心人士投資創業的大好良機。因此,全縣上下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科學規劃,引領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

  編制“十三五”規劃時,要把發展養老服務業作為重要指標納入規劃,同時要制定養老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規劃要以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為目標,對全縣養老服務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加快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公辦、民辦、公辦民營、民辦公助協調發展的格局。

  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和省、市政府的《實施意見》,對照“十三五”末人均養老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養老機構床位數占老年人口總數45‰的目標要求,結合我縣區域特點和人群特征,考慮未來發展均勢,合理確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養老場所的城鄉空間布局,選擇交通便捷、生活就醫方便、生態環境良好的位置,明確供地政策,鼓勵興辦社會化養老機構。規劃要體現和落實縣政府東政〔xx〕15號文件提出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改革措施和保障政策。通過規劃,引導我縣養老服務業科學、合理、有序發展。

  (三)統籌推進,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業是項重要的民生民計工程,具有鮮明的公益屬性,必須強化政府的主導地位。根據我縣未富先老和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現狀,統籌推進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養老服務體系。

  1、積極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居家養老不同于傳統的家庭養老,它是以立足家庭、社會服務進家庭為標志。居家養老符合國情,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主要養老方式,是大多數老年人的意愿和實際選擇。要培植一批穩定的服務團隊、中介組織或引導有關機構、企業,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護理、家政服務、精神慰籍和應急救援等具體服務。

  2、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站)建設。落實關于小區和村鎮規劃必須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用房的規定,整合城鎮和農村社區衛生、文化、家政等資源,逐步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或日間照料站建設,并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使之具備生活服務、文化娛樂、老年教育、保健康復等基本功能,能夠為社區內老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托養、日間照料,造就“不出社區的養老院”。

  3、大力推動社會辦養老機構。由政府主辦向政府主導轉變,通過政策鼓勵和扶持,運用市場機制,大力推進投資主體、投資方式多元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我縣不乏有意進入這個行業者,但讓他們踟躕不前,仍在觀望的主要原因是對激勵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不了解或有顧慮,要加強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的宣傳,激活社會力量投資的動力,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機構,同時根據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況、消費能力和服務需求,開展不同檔次的服務,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服務項目,實現高、中、低不同服務檔次的組合。

  (四)改革創新,提升養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運用改革、創新、激勵等措施,挖掘潛能,激發活力,調動積極性,使我縣養老服務能力水平在現有的基礎上有進一步提升。

  1、探索公辦養老機構運營體制改革。充分利用現有空置床位,盤活養老資源,更好地發揮公有養老設施的作用。在不改變公益屬性,確保政府托底保障養老對象生活質量及公有資產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公辦民營,選擇若干敬老院先行試點,特別是一個鄉鎮有兩所敬老院的,可通過騰集床位,調整出一所敬老院試行公辦民營,采取公開招標辦法,交由市場主體運營。

  2、改造提升公辦敬老院基礎設施與服務功能。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增加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保健、緊急呼叫等功能,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改善服務條件,拓展服務范圍,面向區域內低收入、特困、高齡、單親、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養老服務,加快農村敬老院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轉型。

  3、推進養老機構醫養結合。針對特定老年人群,在提供生活護理服務的同時,提供醫療診治、大病康復、失能護理和臨終關懷服務。我縣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就是開啟醫養結合探索的產物,但目前存在著入住率不高的問題,主要原因一是人們的養老消費觀念未轉變,二是社會福利中心尚未辦理養老許可證,人們對該中心是到底養老院還是醫院心存疑慮。因此要大力開展宣傳引導,轉變養老消費觀念,同時要采取措施,積極協調,完善手續,推動包括全縣所有養老機構在形式上的合法化,管理上的規范化。堅持“養老服務是基礎,醫療服務是保障”的理念,探索醫療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推動醫療服務向養老機構的嵌入。

  4、強化激勵措施。可整合財政和社會捐贈性資源,設立扶持發展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除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日常運營補貼外,進一步細化和明確政策內涵、界限、標準,對承接“三無”人員、孤老優撫對象,低收入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養老服務的民辦養老機構及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社區養老服務日間照料站,按其服務的內容和標準,兌現補助,讓政策落地。同時要加大力度,落實金融扶持、用地扶持、稅費優惠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機構和服務組織的積極性。

  (五)招培并舉,造就一支養老服務專業隊伍

  建設一支職業道德好、業務水平高、服務質量優的養老服務隊伍是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之一。一方面要加強對一線從業人員的培訓,選擇管理比較規范的養老機構作為護理實習基地,委托大中專院校進行管理、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開辟養老服務機構與縣職業教育中心的合作渠道,按有關規定落實培訓補貼,逐步提高養老服務隊伍和人員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要把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與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結合起來,招聘有志于養老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和大專院校對口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業。加大就業扶持力度,通過設定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尤其是護理人員的工資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專業化、年輕化人才進入養老服務行業,提升行業的整體素質。

  (六)加強監管,促進養老服務行業建設規范化

  依據照民政部有關養老服務業機構建設、行業管理、服務質量的規定和標準,加強監督檢查,推進養老機構建設的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提高社區、居家、機構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健全養老機構準入、經營、轉讓、退出規則和養老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推行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實行動態管理,以評促建,以評促管。整肅養老服務市場,加大執法力度,對現有的養老機構實行分類分層分級指導,對未達到規范標準的限期達標,對無法達到規范標準的要依法予以取締。開展職業技能認定工作,逐步實現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加強消防、食品衛生安全檢查。探索開展養老機構服務對象意外傷害保險,減小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和因意外傷害而產生的醫療費用。引導建立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其在行業自律、監督評估、學習交流、協作協調、咨詢服務中的作用。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17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通用14篇)10-18

養老服務業調研報告11-18

服務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1-03

養老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7

家政服務業情況調研報告04-18

家政服務業情況的調研報告04-28

服務業開展情況調研報告08-30

家政服務業情況調研報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