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理財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24 14:42:08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理財的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財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財的調查報告

理財的調查報告1

  公道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說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

  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夸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就以我們調查的初中學生為例。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項目中,經常購買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盤等。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家里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加入,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里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

  基于以上調查的結果,我們就讓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于購買學習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理財的調查報告2

  一、內容摘要

  當今社會,在技術以及信息的快速發展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改變,人們的理財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同時,選擇怎樣的理財方式也是他們考慮的一個重要點;而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理財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和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采用了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大學生的理財過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就是基于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

  二、調查背景和目的

  1、調查背景

  大學期間我們參加了網絡營銷能力秀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是以諸葛理財”平臺出發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在線數據調查,設計調查問卷,并根據有效調查數據撰寫調查分析報告以此來對大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進行評比。

  2、調查目的

  通過此次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一下大學生在理財方面的理財意識、理財觀念及理財行為,同時也了解一下大學生對于諸葛理財的了解有多少。發現在校大學生在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或建議,讓大學生能夠更合理的規劃自己的理財生活。

  三、調查基本信息

  1.20xx年4月1日—20xx年5月11日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問卷調查分析

  1、問卷題目設計思路

  (1)題目

  關于你是否成為理財大師的問卷調查

  (2)設計思路

  對在校大學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此問卷分析以此來了解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經濟現狀以及對諸葛理財的認識。

  2、調查數據結果統計分析

  (1)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50%的大學生對于個人理財業務的了解程度一般,32%的人是不了解,9%的人的了解;

  (2)34%的人的理財目的是合理安排收支,23%的人是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其他的占了33%;

  (3)68%的人對于諸葛理財不了解,只有5%的人對諸葛理財有了解,27%的人是有一定的了解;

  (4)通過調查問卷統計,21%的人選擇用銀行存款的投資方式,16%使用理財,炒股和購買基金國債分別占了13%。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最偏好最首選的理財方式就是儲蓄;

  (5)35%的人認為風險太大是影響他們理財的重要因素,26%的人認為影響他們理財的原因是對理財產品不了解,23%的人則是認為理財的收益率低,16%的人認為影響他們理財的原因是缺乏專業知識;

  (6)在調查中發現68%的人不會選擇諸葛理財進行理財;

  3、問題及解決方法

  (1)此次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對于諸葛理財了解不多

  解決方法:通過正當的方法對諸葛理財進行宣傳,提高影響力,同時從自身出發,多做出一些對理財者有利的.方案,擴大理財用戶數量。

  (2)大多數人的消費不理性以及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結構單一

  解決方法:有些人的錢都花費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且對錢的消費安排不合理,所以我建議大學生應該制定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3)大多數人對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技能缺乏。

  解決方法:首先大學生自己平時應該多注意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應加大理財知識相關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們了解怎樣理性消費和理性的理財,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消費習慣,用所了解的知識去指導自己消費理財。

  五、總結

  1、成就

  此次調查的對象大多都是我身邊的同學朋友,讓我了解了她們投資理財的一些看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了不少的關于理財方面的知識,我們也會經常溝通,相互討論、探討對于投資理財的一些想法觀點,共同學習,互相進步。

  2、不足

  調查問卷設計的問題不夠全面,有些不合理,還有就是調查的人數有點偏少,且是自己第一次做調查問卷,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夠完美。

  3、收獲

  在此次的問卷調查設計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在微信公眾平臺編輯并推送問卷給別人填寫,還懂得了怎樣設計問卷,自己真的學到了很多。通過分析調查問卷報告我知道了大學生要進行錢財管理,使自己的錢財通過合理的安排、消費,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于此同時,這個活動還讓我對能力秀有了更大的興趣。

理財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理財已成為人們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大學生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大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強烈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群體。我對財經學院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在理財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

  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雖然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而且理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著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二、調查時間

  20xx年5月中旬

  三、調查對象

  內蒙古財經大學

  四、調查目的

  通過實踐調查,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消費理財觀念和意識,發現有關問題,并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五、調查方法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財經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投管系,會計系,金保系,計算機系。本次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32份,問卷有效率88%。調查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進行調查,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六、調查數據分析

  據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占52人,女生占98人;大一、大二占120人,大

  三、占30人。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400元以下的沒有;400-600元的34人,占26%;600-800元的44人,占33%:800-1000元的24人,占18%:1000元以后的30人,占23%。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占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

  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占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七、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二)伙食費占最大比例

  調查顯示,除了學費、住宿費外,大多數同學64%的錢消費在飲食方面.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為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也占很大比例,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為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于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為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年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年需要

  600-1000元之間。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當了班干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為不夠交情.

  (三)大學生“月光族”

  大學生“月光族”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64%的同學剛好夠花,還有24%的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對于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占10%。

  (四)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

  財商不高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從匯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點:一、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二、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很多學生每月消費超支。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八、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剛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一)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

  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二)錢要花在刀刃上

  如今的大學生大多不必考慮家庭也不必顧慮未來,很多人都是左手進右手出。這其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由儉入奢易!作為學生,應該把錢花在必須的.地方,而且花錢時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九、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理財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半年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后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網上購物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盡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并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癥下藥,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總之,大學生的理財實踐,將直接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態度。理財高手,往往都是心思縝密,懂得籌劃的人。相反,那些理財不當,花錢如流水的,則往往缺少宏觀的計劃。所以,大學生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應該先從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開始。

  十、小結

  本次調查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良好的理財習慣是一個大學生必須養成和保持的,而且我們現在還都是消費者,對金錢無節制的揮霍不僅是大學生素質低下的表現,更是高等教育的失敗。這次調查報告的目的之一就是反映出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使我們大學生能夠深切反思自己的消費方式,并能從他人的習慣中得到借鑒

理財的調查報告4

  一、 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占32人,女生占36人;而其中文科類占34人,理科類占11人;藝術類占4人,工科類占19人;大一、大二占45人,大三、大四占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占27%;500-800元的44人,占65%:800元以上的6人,占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占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松。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于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占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占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為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圣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為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為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為“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圣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理財的調查報告5

  平安大華基金公司日前聯合全球市場調查機構益普索(IPSOS)發布的首份《中國家庭理財調查報告》顯示,“近60%的中國家庭有理財經歷,但仍有23%的家庭拒絕理財。在20xx年,約48%中國家庭的投資實現盈利,22%家庭的投資出現虧損”。

  23%家庭拒絕理財

  這份調查選取了我國社會日漸崛起的中等收入家庭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家庭理財中所涉及的各類金融產品,對其家庭收入、投資目標、投資品種、理財觀念和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入分析。

  調查樣本覆蓋了中國大陸包括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北、西南等主要區域。

  調查報告顯示:近60%的家庭有理財經歷,但仍有約23%的家庭拒絕理財。在本次調查的中等收入家庭中,59%家庭正在或者曾經進行投資理財;18%的家庭從未進行投資理財,但未來半年會考慮進行投資理財;同時有23%的家庭會拒絕理財,這些家庭從未進行過投資理財,并且在未來半年內也不會考慮進行投資理財。在有理財經歷的家庭中,45%的家庭的理財行為未有明確的目標,隨機性較強,21%家庭有比較明確的理財目標,更有15%的家庭已將理財視為生活的樂趣。

  動機是抵御漲物價

  在對中等收入家庭理財動機進行研究后發現,主要動因集中在提高生活質量、抵御物價上漲、籌劃養老這三個方面。他們的投資品種選擇,以股票、基金和投資型保險作為其首選三個品種。在追求投資樂趣的家庭中,投資股票的比例相對較多;注重籌劃未來的家庭中,選擇投資型保險比較多。但即使投資目的各有不同,都有超過40%的家庭會選擇投資基金。

  長線投資回報更好

  過往投資盈虧的經驗將會極大影響未來投資決策。選擇某一種理財產品的理由往往是過往投資盈虧“經驗”,這一點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財決策過程中尤為明顯。如果過往沒有實現盈利,未來的投資決策會比較明顯表現為減持;如果過往投資盈利,則會根據對于不同品種的預期,部分人會選擇落袋為安,但同時有部分人會選擇繼續增加投資。這些都是中等收入家庭在具體投資行為上表現出的明顯特點。

  調查還發現,穩健型、長線操作型投資風格在家庭理財取得了更好的投資回報,并且投資中面臨的風險更小。

理財的調查報告6

  從大學生來講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形式

  二、調查情況: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路線

  就月平均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費用最多。

  1、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節余的僅占1%。對于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日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形勢好,開戶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經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分析家庭原因: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

  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么應該花什么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理財的調查報告7

  一、調查對象:銀行客戶。

  二、調查提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群眾手中的資金占有量增加。如何更好的運用手中的資金,使它發揮更大的效用,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幫助,是絕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因此,理財市場的需求日漸突顯,商業銀行陸續推出形式多樣的個人理財服務,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目前銀行業的一個新亮點。我們為了對理財產品相關知識得以了解和認識,通過對銀行客戶進行問卷調查,搜集相關數據,從而對以上問題得以深入了解及研究。

  三、調查時間:20xx年5月5日-20xx年5月10日

  四、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五、調查過程:查閱資料制作調查問卷、針對客戶發放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整理數據、分析數據。

  六、調查結果

  1、銀行客戶年齡及月收入情況分析:

  我們針對銀行的客戶發放了90份問卷,填寫者的年齡和月收入可由下圖直觀顯示:

  20歲以下年輕的人多為學生,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父母給的生活費,所以收入多在1000元以下,從事低端行業的職工收入多在1000-20xx元之間。

  20-30歲多數收入在20xx-4000元之間,多從事金融、或企業員工,1000元以下的為在校學習的大學生,1000-20xx元的多從事其他行業,4000-5000的經濟實力較強,多從事教育、金融等穩定高薪的職業。

  30-40歲月收入在1000-20xx元的多從事其他行業,多不在高薪行業之中,20xx-4000元的多從事文化教育事業,大多數為老師,4000-8000元的多從事金融、經濟等高薪職業,只有少數從事金融行業的可以達到8000元以上。

  40-50歲的基本情況與30-40歲的情況相似,1000-20xx元的同樣為其他行業,大多數職工的工資穩定,在20xx-4000元之間,從事金融和IT等高薪行業的多在4000-8000元,在此年齡段職工所占比例較大即20xx-4000元比例較重。

  50歲以上的人中,1000-20xx元的多位小型企業基礎員工和IT行業,比例較大,20xx-4000元的多數從事金融等高薪職業,只有少數的金融從事者可以達到8000元以上。

  2、銀行客戶所辦理業務和方式以及對理財產品興趣分析:

  在銀行的業務辦理方面,由于年齡段的不同,辦理的業務也有所不同。年齡在20歲以下的,由于收入有限,消費方式簡單,普遍去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辦理銀行業務大多是在窗口以及ATM機上進行,只有月收入在一千以上的會有一定比例的人選擇網上銀行辦理業務;在對金融理財產品興趣上,較大部分的人會有一定的購買欲望或者深入了解后進行購買,而收入在千元以下的人有一部分人對金融理財產品毫無興趣,而月收入在千元以上的人中有許多對金融理財產品非常有興趣的人。

  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基本都會在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而收入在一千至兩千的人辦理存款業務的較少,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人還會辦理理財金業務,月收入四千到八千的`人還會辦理繳費業務。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選擇在ATM機上辦理銀行業務,而月收入一千至兩千以及四千到八千的人還會有一定的窗口業務。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有時要在網上銀行辦理業務。在對金融理財產品的興趣上,普遍較低,大都要深入研究。甚至一些收入偏低的根本對理財產品沒有興趣。只有兩千至四千的人對理財產品有些興趣。

  30到40歲的人幾乎去銀行都是辦理存取款業務,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人還會辦理繳費業務,而收入在八千元以上的辦理取款以及理財金業務的比重大。在辦理方式上,各個收入水平上的人都會選擇ATM機。收入較高或很高的的會選擇窗口辦理業務。而收入在四千到八千元的人才會選擇電話以及網上銀行辦理業務。這個年齡段收入在20xx以下的對金融理財產品毫無興趣,20xx以上或多或少會對金融理財產品有興趣或者渴望了解。

  年齡在40歲到50歲的人收入在四千以下的多數辦理存取款業務,而兩千至四千的還會辦理一定的繳費業務。月收入在四千以上的只辦理繳費業務。這些人中收入在兩千以下的會去窗口辦理業務,月收入四千以上的愿意選擇在ATM機和網上銀行辦理業務。月收入兩千到四千的會選擇窗口和提款機辦理業務。這群人中月收入兩千元以下的不愿購買理財產品,收入高的有購買欲望或者愿意深入了解。而中等收入的人態度不一。

  年齡在50歲以上的,由于受以前生活方式的影響,收入在兩千元以上的都愿意去銀行取款,而收入低于兩千的會去銀行存款以及繳費。這些人收入低于兩千的多數愿意去窗口辦理業務,而收入在兩千以上的都會選擇ATM機辦理業務,只不過在這一群人中,兩千到四千的還會選擇網上銀行而更高收入的人也會選擇在窗口辦理業務。至于對理財產品的興趣,普遍感覺不太喜歡,只有一部分月收入在兩千到四千的人興趣很濃。多半都是興趣不高或者要深入了解,甚至高收入的人干脆沒有興趣。

  3、銀行客戶對理財產品需求分析:

  3.1影響理財產品最重要的因素

  40%的人認為是收益,30%的人認為是風險,25%的人認為是期限。而只有5%的人認為是靈活性。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收益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買不買理財產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理財產品能不能給他帶來最大的收益。每個人都有一筆屬于自己的財富,如何讓這筆財富衍生出更多的財富,是很多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對于一筆財產,我們可以把它存入銀行,來獲取銀行利息。利息稅的一年一年的減少,使更多的人選擇了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是毫無風險的,是旱澇保收的。但是,零風險,就意味著幾乎是零回報。如果你的財富夠多的話,可以用來投資、做生意,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投資就會用風險,投資就需要去經營。經營就要投入很多的時間,精力等。面對著這樣的問題,投資,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會有人想到了理財產品。理財產品能夠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第一,理財產品的回報,是要遠遠高于把錢存入銀行的利息。第二,理財產品,并不需要我們過多的去管理,經營。并不需要耗費我們很多的時間,精力。這使得理財產品變得炙手可熱。但是,所有人買理財產品都是一個目標,就是掙錢。那就意味著,收益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這個是很正常的,每一個人都不想自己的錢變得越來越少。收益,是我們的核心問題。風險,也有30%的人認為是比較重要的。風險,往往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有40%的人認為收益,就會有30%的人認為風險重要。風險和收益相互關聯,相互密切。有25%的人認為,期限比較重要。期限,就是理財產品的循環周期。期限越短,收益越高,就越是我們所向往的。在一定意義上講,期限的存在,就是意味著理財產品所能夠給你們帶來的收益。所以,期限,也是許多人所比較關心的問題。而只有5%的人認為,靈活性比較重要。看來,現在的人們,覺得靈活性還不是對于一件理財產品最主要的問題。

  3.2理財產品的最佳投資渠道

  23%的人認為是基金,22%的人認為是股票,8%的人認為是外匯,12%的人認為是債券,35%的人認為是保險。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保險是普遍認為理財產品最佳投資渠道。對于保險的看重,就意味著對于風險的看重,這也就是說,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是大家的心聲。雖說,高風險有的時候會有搞的回報。但是,低風險能夠有較高的回報,往往是大家更喜歡的選擇。

  基金和股票分別有23%和22%的認為是理財產品最佳投資渠道。股票,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23%的人是喜歡這樣的高風險高收益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就是很多人喜歡股票的原因。股票很有可能讓你一夜暴富,也很有可能讓你一貧如洗。這樣的時候,就是體現膽量和智慧的時候。所以,很多人愿意通過股票,來實現自己的愿望。而12%的人覺得債券是理財產品最佳的投資渠道。

  3.3客戶理想中的銀行理財產品

  45%的人認為是收益高,25%的人認為是風險低,12%的人認為是隨時存取。14%的人認為是種類多樣,4%的人認為是其他。

  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收益再一次成為了人們關注話題的榜首。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收益,所以收益就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這反映出了現在的人們,覺得利益是比較重要的。往往,收益會是我們對于一件理財產品買或不買最重要的評判依據。25%的人認為是風險,風險的存在,就是說明了收益的重要性。風險低高收益無疑是最好的理財產品了。在收益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能夠降低風險,是很多人比較關注的。風險的降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自己的損失。關注風險是正常的。但是風險的過分關注,往往反映了我們的決心和斗志。過分的關注風險,也可以說是人們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種類多樣,也有14%的人覺得是理想中的理財產品。可能現在的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真的是已經使客戶厭倦了。這就需要相關的人員真的要好好想一想,怎樣的理財產品才是客戶最喜歡的。更多的選擇,才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隨時存取,也有12%的人認為是理想種的理財產品。隨時存取,不僅可以使一定的財產得到最好的循環,選擇更跟上時代最好的理財產品,也可以讓自己的財產短時間取出,以備不時之需。

  4、小結:

  當前人們都大多具有理財意識。收入水平越高的群體,越具有理財觀念。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人,約70%不同意“我現在只懂得把錢存銀行,沒有理財、投資觀念”,比個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群體高出20%左右。

  而當前公眾傾向購買的基金類型主要為風險高收益高的股票型基金和低風險低回報的債券型基金。20歲到40歲的年輕群體更傾向于購買股票型基金,而50歲以上的客戶群體更傾向于購買可以保本的債券型基金。

  近年來股市疲軟等問題可能使得基金這一理財產品收益大大下降,但據調查約有50%的客戶對基金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40%的人表示不確定,只有10%的調查對象認為不看好。

理財的調查報告8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的消費觀念也有了變化。在校大學生已經成為新生的一支強有力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理財問題”也一再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最為當代大學生,在接受學校高等教育的同時,必須懂得制定一個完整的人生規劃,讓自己的生活計劃有目標,而對于財務方面也尤為重要。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將來走出社會是有巨大收益的。本文從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理財意識和如何合理理財。

  [關鍵詞]大學生 投資 理財收益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為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調查方法

  主要采取兩種方法。第一,問卷法。我們針對大學生設定了一套關于理財方面的調查問卷,將其發布于網上,由網友填寫。本問卷共發放4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以各大高校的學校為主要調查對象,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第二,文獻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在網上或各報刊雜志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作參考。

  三、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分析

  (一)家庭狀況決定消費水平

  中國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500元,而這筆錢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二、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三、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兩百至三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

  (二)70%同學出現超支現象,理財意識淡薄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學生每月費用超支很嚴重,占有相當大的一個比列,因此很多學生覺得自己的費用不夠花,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自己目前的消費費用不夠,不能滿足支付自己想要的開支,同時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大學生消費是較為沖動和缺少計劃的。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

  另外,當學生的費用超支時,一般都會直接向家里要,在調查中,學生選擇“向父母要錢或親戚借”,占46.3%,向同學借,先花下個月的占33.5%,也有選擇“打工勤工儉學”的,只占10.2%,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非常強,缺乏獨立經濟意識。

  (三) 打工兼職,只為增加社會閱歷鍛煉自己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做兼職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而大部分同學做兼職的目的往往是增加社會閱歷,鍛煉自己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自己賺錢花,由這點也可以看出現在學生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響應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兼職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盡早經濟獨立,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很薄弱,把增加社會閱歷鍛煉自己作為出發點,因此平時很多大學生在打工兼職過程,自己應有權益和應得發利益受損時,就把它作為經驗教誨而已,而沒有想到去為自己爭取。

  (四)支付高額的通訊費

  在通訊消費開支方面,調查的結果是,擁有手機等通訊工具的同學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81.2%,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部分同學使用中高檔手機;在通訊方面每月花費在50元以下的占39.2%,50—100元的占43.4%,100以上的占17.4%;通訊費用在學生的日常開支上占了一定的比例。

  (五) 娛樂、享受性消費占很大比重

  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部分大學生在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有追新和大眾潮流思想。大部分的同學會選擇名牌產品;“名牌是身份的象征,增強自信、提升自身形象,獲得別人尊重”。在娛樂(電影、KTV、打球、健身等)方面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在中小學時期缺乏理財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消費問題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如下表)。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后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占的比例旗鼓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占比例顯得少之又少。顯然,大學生并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為錢而煩惱。

  (三)、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后,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了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長社會經驗,而并非為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為做兼

  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游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

  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

  五、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制定理性的消費計劃,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為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核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余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后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說,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克制。要知道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沖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為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為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在投資經驗較豐富的人的指導下,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進行個人理財投資,這將會產生良好的投資回報,獲得較豐富的投資經驗。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的個人理財投資工具:儲蓄、保險、債券、基金、外匯、股票.在參與社會投資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買一些保險、債券,體驗一下做受險人,做債權人的滋味。把在課堂上學到的股票交易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對投資與報酬之間的關系產生一些感性認識。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校可

  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為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從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消費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于一個成長健全的時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于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并努力將其實現。

理財的調查報告9

  公正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說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說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衛化開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效勞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

  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或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夸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成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那么。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根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節余的僅占1%。對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文娛,選擇買書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數同學碰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用度。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甚么地方,是不是公正。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以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崛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講,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支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近沒有甚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往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類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當成為大學生理財進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是理財進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情勢好,開戶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其實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根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盈利10%了。

  從消費情況可以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致使這一現象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緣由:很多家長始終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程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進步,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獨有的補償心理,常常輕易造成將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疏忽了對孩子初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經常是心太軟,乃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歷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甚么應當花甚么又不該花的。假設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遭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擬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隨著感覺走,他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勤儉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響,孩子打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進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題目:學校在教育學天生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以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合涉足這類事情,或以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以為,青少年時期應當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漸漸來。并且學校沒有構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展開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愛好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未幾。

  分析(三)社會題目: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常常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愈來愈緊密。學生們遭到社會上浪費浪費現象,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顯擺。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方案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他人買甚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很多同學都想往逐一嘗試。但是學生究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本身緣由: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束縛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外一方面,他們還沒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遭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少。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讓中學生接觸金錢的,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范導致中學生缺乏經濟意識,出現盲目消費,不會理財等現象。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中學生不可能不和錢打交道,試圖給中學生創造一個真空的消費環境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中學生適當地注意增強經濟意識,對健康成長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區分和分析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大局部中學生家長都固定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數量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每次還未到月末,同學們早已將零花錢用年完了。很多同學對“錢該怎么用”這一理財的根本問題存在著種種偏見和誤解,甚至在他們“身無分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就以我們調查的初中學生為例。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工程中,經常購置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盤等。調查結果說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局部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方,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擬購物消費;家里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參加,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里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基于以上調查的結果,我們就讓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方生活中需要購置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時機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方案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根本的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時機可以學習購置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于購置學習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現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局部,也是素質教育不可無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我們向家長和教師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其理財

理財的調查報告10

  現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我們向家長和教師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其理財意識,而到了中學是學生理財觀念的形成和定型時期,家長和學校更應積極做好引導工作。

  概要: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消費和理財的觀念也不斷變化。近年來,個人投資理財的熱潮涌入校園。大學生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大學生理財,既要通過合理規劃投資增加經濟收入,也要通過合理規劃消費控制經濟支出。

  對于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學會理財和消費,不僅僅是學會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種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并且要對投資理財市場有一定的了解,且掌握一定的投資理財技能。

  一、大學生理財現狀

  (1)收入來源

  在我所調查的100個大學生(基本為在上海各高校就讀的大一大二同學)中,有約80%的同學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全部來自父母,只有不到20%的同學表示自己在外面有做一些兼職工作來增加自己的每月的生活費,但其中只有約3%的同學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已完全來自于自己的兼職收入。近80%的同學表示不愿意讓兼職工作占去自己很多時間,但愿意嘗試兼職,來負擔一部分生活費;近10%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活應當花更多時間用于實踐,因此認為在學習之外可以多花些時間嘗試一些社會工作;其余同學則認為大學時間應當用于學習,對兼職完全沒有興趣。而90%以上同學的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還是來自父母。

  (2)投資觀念

  40%的同學在銀行有一定的儲蓄金額(而這些儲蓄金額大多來自每年的壓歲錢),5%的同學有嘗試過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資方式,其余同學則表示根本沒有積蓄,因此也沒有投資。可見大學生們的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的,且大多數對如如何投資也并不熟知。但是有趣的是,70%以上的大學生對于了解投資的知識有興趣,而85%以上的同學認為作為大學生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方面的信息與知識,盡管他們大多表示現在并不大了解,且也沒有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

  (3)理財觀念

  而對于大學生們的理財現狀的調查結果也令人堪憂。超過50%的同學對于每個月的生活費支出完全沒有計劃,37%的同學會對每月的各項支出有一定的控制,只有不到10%的同學會計劃當月的預計支出,但是這不到10%的同學紛紛表示到每月末時會發現很難完全遵照所列出的預算表花錢,他們說總是有許多“意外”情況使他們當月的支出不受控制。有74%的同學有時或偶爾會感到錢不夠花,而12%的同學經常感到生活費捉襟見肘,只有14%的同學認為每月的生活費完全夠用,會有多余。可見大多數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很薄弱,也不懂得如何理財,更不會有多余的錢用于投資。

  二、分析

  從目前來說,投資與理財對于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顯然是個比較新鮮的概念。首先是投資觀念,從投資的本金上來說,大多數大學生的收入來源十分單一,即父母的生活費供給,少數的同學會利用兼職獲得收入。而由于中國家庭觀念本就比較保守,很少會有父母愿意給還是大學生的兒女們資金去用于投資,再加上大多數同學沒有意愿或者缺少動力去尋找兼職,基本上很少會有同學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投資。不要說是如何投資了,投資之前的第一步——資金的籌集,就已經無法完成。

  或許有的同學會覺得投資本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許多專業人士都不能把握好,何況是還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就算以后走入了社會,也不一定會進行什么投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對投資還是應當有一定的概念和些許的了解,如果對投資毫無概念,那么金錢觀必定也不會成熟。而理財相對于投資來說聽起來沒那么復雜,但這兩者其實從不分家,不會理財也就難以理智投資,經常投資失敗也意味著不善于理財。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就算不談投資,至少應該做好基本的支出規劃,畢竟已經是成年人,如果對于每日的花銷依然糊里糊涂不知去向,未免也太說不過去。可是不少的大一大二同學們根本沒有任何的規劃,即使有,也常常不能有效地執行,歸根結底是理財意識的缺乏和缺少自律。

  三、建議

  (1)對金錢有一定規劃、嘗試兼職工作

  大學生相對于中學生,父母會給予更多的經濟自由,具體體現在:生活費的增加、很少再過問孩子的支出明細等方面。然而大學生相對于中學生來說,理財能力卻不見得有所提升,甚至于因為缺少父母的限制與監管,常常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每月支出,因此會有不少的同學覺得錢不夠用,其實不一定是父母給的生活費不夠,更多地在于自己缺乏自制力。

  如果在每個月末,同學們對于下一個月的支出能有一個比較詳細的規劃,那么就邁出了理財的第一步。有了一個規劃,才能夠有效地控制支出,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接下來,就是嚴格的執行規劃,一開始可能常常會無法按照規劃來控制每項支出,我建議可以列一個表格,顯示每月超出或余下了多少錢,并且要統計各項支出與預計支出的差額,那么在下一個月通過這份表格對規劃進行適當調整,并且有意識地控制某些項目的支出。大學生相對于以前或許會感到有許多空余的.時間,如果課業不是很繁重,可以利用一些時間去做做兼職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多地接觸到社會,另一方面早一點感受職場環境,為以后工作奠定基礎。

  (2)了解一定的投資理財知識

  有許多同學的大學專業或許與金融方面完全沒有關系,但是我認為大學生既然未來將要步入社會,培養完善的金錢觀是很重要的,那么如果對投資理財知識毫無概念的話,金錢觀也不會成熟。有很多途徑可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們可以通過便利的網絡觀看視頻、書籍、參與論壇等了解投資理財的知識。或者到書店尋找一些大眾讀物型的理財類書籍,沒有必要一開始就看專業的知識,這樣很容易會適得其反,不僅看不懂書籍內容,也會失掉閱讀理財類書籍的興趣。

  又或者作為大學生可以選修學校里所開設的一些理財投資類選修課,通常學校會考慮到學生的水平來設計課程,因此同學們選修這類的選修課,相信會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3)適當的嘗試一些小額投資

  通過做兼職工作、或者尋求父母的幫助獲得一些初始資金,適當的嘗試一些小額的投資。例如股票、外匯、債券、基金等,在投資之前,應當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一些了解,而不是隨意投資,否則就不能夠能夠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

理財的調查報告11

  一、調研說明

  很多跡象表明其實大學生也非常想投資理財,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為了自己的需求,但是對于理財方面很多大學生都是抱著躍躍欲試的心情,而從來沒有嘗試過,而這份調查問卷就是為了了解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一種看法,了解如今的大學生喜歡哪種投資理財方式,以便于讓投資理財工具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現在大學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消費群體,用好這個機會,創造出令消費者滿意的投資理財工具,讓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產生興趣。

  二、調研思路

  此報告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和解釋調查結果 1.大學生了解哪些投資理財工具分析 2.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看法分析 3.大學生有無投資理財分析 4.大學生是否在學業期間進行投資理財分析 5.對于投資理財最想得到什么進行分析

  三、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高,為了讓資源各加的合理化,投資理財行業迅速發展,這幾年各種投資工具琳瑯滿目,但同時,大學這一主力軍對投資理財卻不是很重視,因此盡早養成投資理財觀念提高大學生資源利用率,讓更多大學生了解投資理財,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情況,開展可行性調查。

  四、主要的研究結論

  經過公眾號調查問卷發現,大學生對投資理財很不了解,而且大學生不知道怎樣去投資理財,用什么樣的工具投資理財,這說明了大學生理財意識薄弱,沒有那種利用現有財富創造更多的財富的思想。

  五、調研目的

  1.了解如今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看法

  2.對調查問卷反映出來的問題提出對應的建議

  3.讓大學生提起對投資理財的興趣

  六、調研內容

  1.大學生是否進行過投資理財

  2.大學生投資理財工具的認識

  3.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最想得到是什么

  4.大學生是否會在學業期間進行理財

  七、調研范圍

  1.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了解程度

  2.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期望

  八、調研方法

  1.網絡調查

  2.訪問法

  3.觀察法

  九、調研對象

  1.微信好友(諸葛理財注冊用戶)

  2.五湖四海的能力秀秀友(限在校大學生)

  十、問卷題目設計思路

  此次調查問卷題目的設計思路是根據標題“大學生投資理財調查問卷”,明確的了解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了解及看法,圍繞這個方面設置了9個問題,以是否為在校大學生設置為甄別項,根據大學生在讀年級來推測大學生有多少生活費,再設置大學生是否有生活費余額,因為大學生在讀年級與生活費余額有很大關系,剛進校園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方面感到很迷茫,對資金需求較大,而大二階段,經過大一一年的學習,能夠準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再來制定詳細的計劃,然后由大學生生活費余額引出對投資理財的了解,是否了解過投資理財,市面上有哪些投資理財工具,各種投資理財工具的特點是什么,再問大學生是否有進行過投資理財及通過投資理財最想得到的是什么,這就是整個調查問卷的設計思路,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學生對投資理財有一個了解。

  十一、問卷發放情況分析

  問卷發放的時間是20xx年4月4日星期二,對問卷題目做了很多設置,如何更好的了解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看法,這是調查問卷發布的前期內容。

  十二、問卷回收情況分析

  問卷發布時間是20xx年4月4日,回收時間是4月9日,發放了5天的調查問卷,總共有35人填寫,因設置有甄別項,所以有6份無效問卷。

  十三、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注:帶*符號的為多選題

  1.是否為在校大學生比例分析

  是:83%;否:xx%;根據問題以及結果可知,填此份問卷的大部分為在校大學生而有個別不是,則說明問卷中有無效問卷。

  2.就讀年級分析

  大一:3%;大二:77%;大三:3%,大四:0;其他:xx%;根據問題及結果可知,大二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可能會多去思考關于投資理財的一些事情,而大一的學生只占少數,這說明填這個問卷的學生大多是大二年級,其他6份因設置有甄別項所以視為無效問卷,此項題僅作為一項數據參考。

  3.對投資理財的看法分析

  風險大,收益小:14%;真實性不高:6%;看不懂:34%;太復雜:14%;其他:31%;根據問題及結果可知,有34%大學生看不懂投資理財,這是因為從來沒接觸過投資理財,以至于對投資理財很陌生;14%的大學生認為投資理財風險大,收益小,因此對投資理財產生懷疑,認為投資風險很大,而忽略了選擇投資理財的方式;6%的大學生認為投資理財真實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接觸到了網上詐騙的事情,對真正的投資理財產生疑問;14%的大學生認為投資理財看不懂,可能是因為是選錯了理財工具

  4.對大學生有沒有進行過理財做出分析

  有,但效果不明顯:xx%;有,但只是簡單嘗試了一下:20%;了解過,但沒有實際行動:29%;完全沒有:34%;根據問題及結果可知,大學生從來沒有進行過投資理財的占了大多數,這說很多人不了解投資理財,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工具,也存在對投資理財的一些顧慮;xx%的大學生有進行過投資理財但效果不明顯,可能是因為投資金額少收益不高,投入時間少,也導致了收益不明顯;20%的大學生只是簡單嘗試一下,這可能就是一個愛好,偶爾玩一玩,而不抱著要收益的想法,可能就是充當業余愛好;29%的同學只是了解,但沒有實際行動,可能只是因為身邊的朋友有投資,才去了解

  5.是否在大學期間進行投資理財分析

  會,可以積累投資經驗:xx%;目前沒有這個打算:60%;不會,覺得投資理財很虧:0;其他:23%;根據問題及結果可知,60%的學生目前沒有投資理財的打算,這就可能和現在的學生身份有關,因為學生能夠用來投資的錢很少,而且自己又沒有收入來源,如果收益不大,可能對生活造成影響,這可能限制投資的最大原因;xx%的大學生認為提早接觸投資理財可以積累投資經驗,等以后有收入就可以熟練的去選擇投資工具;現在很多的大學生還是很相信一些官方的投資工具,覺得投資總會保本,不會有盤虧現象。

  6.對于投資理財最想得到什么進行分析

  收益:51%;經驗:23%;資源合理利用:20%;其他:6%;根據問題及結果可知,51%的大學生是想通過投資理財來獲得收益,而這基本上就是進行投資理財最基本的想法,因為一想到投資理財就會想到有錢賺,所以這是大部分人選擇投資理財的原因;23%的大學生是想通過在大學期間進行投資理財,來獲得投資理財經驗,同時也可以擴展知識面,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趁著機會漲經驗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或許把經驗放在投資理財第一位還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20%的大學生想通過投資理財讓資源更好的合理利用,有的大學生每個余額很多,自己又沒什么其他的需求,就可以讓手里的閑錢得到更好的利用,實現有限資源合理配置。

  十四、發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邀請好友注冊諸葛理財,完成這個任務的時候第一步就是邀請好友注冊諸葛理財讓對方成為你的親密盟友,其實這第一步就遇到了問題,很多同學一聽說要注冊,根本都不會理你,而你還是得需要跟別人反復說注冊沒有害,我想這是對我最大的考驗,鍥而不舍的精神在這一次充分體現出來。

  2.投資理財調查問卷的設計,第一次接觸調查問卷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開展的方向也是很懵懵懂懂,好奇和焦急的心情幾乎籠罩了我,后來通過詢問老師、詢問秀友,才知道要怎么怎么做,在這里面學會的是遇到不懂得問題就要虛心求教。

  3.如何在公眾號里面發放問卷,其實這是第一次利用公眾號來發布投票,之前一直沒有接觸過,也沒有了解過,算是一個很新奇的事物,但同時又面臨著怎么在公眾號發放調查問卷的問題,自己剛開始弄的時候直接就點擊投票管理,直接編輯投票,然后導致問卷不能發布,然后自己各種急,后來經過自己的反復實驗終于找到可以成功發放調查問卷的按鈕了,原來是要到素材管理然后新建圖文消息里面點擊右下角的投票鍵才能成功發放調查問卷。

  4.問卷回收時間的修改,當發放調查問卷的時候可以設置回收時間,然后我就設置了很長的時間,后來發現時間太長可能無法修改,然后趕緊打開電腦修改時間,當時可能有點急一直沒改好,當時就很著急,是那種功虧一簣的感覺很害怕,之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一時粗心把時間調成過去了,所以一直設置不成功。

  十五、調查成就

  通過這一次關于大學生投資理財的調查問卷,發現有很多的大學生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什么是投資理財,很多學生認為投資理財沒有用,收效不大。其實,這和很多方面有關系,比如投資金額、投資時間,這些都是影響投資理財效果的因素,這一次的問卷調查進一步的了解了投資理財的工具,對于投資理財的了解不局限于表面,其中有很多大學問,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中也包括我,但是經過這一次的問卷調查,意識到很多事情不只是要看表面,更需要的是要明白它的含義。

  十六、調查不足

  很多事情需要去實踐了才知道,這次的問卷調查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竟然不知道怎么使用公眾號去發放調查問卷,這讓我覺得很羞愧,后來經過詢問指導老師才知道怎么設計發放回收調查問卷,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實則有難度,親身實踐過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是什么樣子,經過這件事,已深刻的'明白原來所學到的東西總是會是你自己的,而你沒學過的東西再怎樣也不是你的,學習是一件很主動的事情,學校只能給你一個平臺,重要的是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早點認識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走向更好的自己。

  十五、 調查收獲

  學習新的事物總是會伴隨不足與收獲,這一次調查收獲了很多,比如在公眾號上面發布調查問卷,其實第一次接觸這個的時候新奇又害怕,新奇的是將要面對新事物,對新事物的向往,害怕的是對新事物的迷茫,對新事物的無知。最大的收獲是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遇到事情自己處理的一種決心,這是如何做好一次問卷調查的前期準備。其實怎樣好調查問卷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包括問卷標題的設計、前言的設計、問題的設計等,雖然說問卷調查成功的發布和回收已經完成,但是對于這個方面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這樣的我要多向老師請教,多向好同學學習,讓我了解了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很多收獲看得見,很多收獲看不見,每天收獲一點點在學習的路上會越走越遠。

理財的調查報告12

  摘要:

  中國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簡明扼要地說明了生活要懂得理財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理財活動往往缺少系統的規劃性,隨意性較大,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財富積累已經受到了損失。因此,更多地了解一些理財知識,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本文通過闡述家庭理財的含義,家庭理財的五種主要方式來分析家庭理財。

  關鍵詞:

  家庭;理財方式;投資渠道

  一、 家庭理財的含義

  家庭理財規劃的整體來看,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設定家庭理財目標;其次是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資渠道來增加家庭財富。從概念上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企業理財和金融得方法對家庭經濟(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進行計劃和管理,增強家庭經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大家庭效用。從廣義的角度來 講,合理的家庭理財也會節省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從技術的角度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家庭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樣的目標小到增添家電設備,外出旅游,大到買車、購屋、儲備子女的教育經費,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二、 家庭理財的方式

  家庭理財方式歸納起來大致有兩大類:保障型和投資型。常見的主要有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地產、外匯、古董、字畫、保險、彩票、錢幣、郵票、黃金、珠寶14種。其中,古董和字畫具有豐厚的增值內涵,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鑒賞能力,非一般人能操作;郵票在家庭收藏中較為普遍,但作為一種投資,見效并不十分明顯,更適合個人的愛好收藏;外匯,其運作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風險性較大;彩票,近乎賭博,只能作為生活的一種調味劑。因此,最為常見的家庭理財方式還是集中在銀行儲蓄、債券、房地產、保險、股票基金這五種工具的運用上。

  (一) 銀行儲蓄

  儲蓄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從理財的角度講,儲蓄宜以短期為主,重在存取方便,而又享受利息;長期儲蓄,依現有銀行利息,考慮通貨膨脹和利息稅等因素,錢存得越久,貶值的風險就越大。怎樣合理儲蓄呢?銀行中有一種稱為短期滾存的方法,即每個月固定存一張一年期的存單,12個月就有12張存單;一年后每個月都有一張存單到期,既保證固定利率,又可滿足家庭靈活開支,如果存單到期不用可繼續滾存,這樣不但享受比活期高的利率,還可擁有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的余地。

  (二) 債券

  目前債券主要分為國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國債券分為憑證式國債債券和記賬式國債債券。前者不可上市流通,可提前兌取,但需要支付一定手續費,特別是一年內提前支取,還不計息,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后者可以上市流通轉讓。國債利息比銀行利息略高,風險性小,也不交利息稅,因此較受百姓歡迎,但不易買到。企業債券是由企業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債券,收益率可能比同期國債高,但風險性也較大,有到期不能償還的風險,購買宜選擇信譽等級AA級以上的大企業。金融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一般不針對個人。

  (三) 股票基金

  基金會——高風險也可能高回報。投資占家庭總收入比重10%左右為宜。炒股炒基金之前最好積累一些股票和財經方面的經驗,建議選擇業績優秀的股票,基金,并且多股組合,基金投資可以選擇定期定投基金,從而來分散風險。按照巴菲特理論,5年-10年的投資應該賺大于賠,因此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 貸款買房

  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已漸成時尚,貸款買房尤為突出。買房或者為了自己居住,或者想通過房價升溫轉手獲得差益,不論哪種,都屬于家庭中較大的一項財務開支。投資住房應考慮地段、質量,售價及付款方式、環境、物業管理和戶型朝向等因素。同時還要關注房產交易的稅賦政策。

  (五) 保險

  保險可分為保障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兩種。前者重在保障,后者除此之外,還擁有投資功能。投資保險與銀行儲蓄、債券、股票基金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依靠機構、專家進行投資而后者依靠個人單獨的'力量。機構理財比個人理財不僅在于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理財專家隊伍,在投資渠道上更廣泛。如國債券,機構擁有發行一級國債的權利,而個人只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投資;銀行機構可通過大額協議存款獲得比個人儲蓄更高的利率;投資機構集眾人之錢而成巨額資金規模,投資風險更低;信息機構獲得信息的渠道比個人要豐富和及時。因此,投資保險不僅保值,還可能獲得豐厚的紅利回報,獲得增值。

  比較以上幾種理財方式,打個簡單的比方:銀行儲蓄是家庭理財的后衛,可用于應急支出;債券可以稱得上是中場,可進可守;股票,基金和房產就是先鋒,會帶來財富的迅速增加。而保險則是強有力的守門員,這個守門員在風險管理和家庭理財規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 投資理財應考慮的因素

  一般來說,我們選擇投資理財方式的時候,一方面要綜合考慮國家宏觀經濟形式;另一方面要考慮自身微觀經濟狀況等因素,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理財規劃。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動靜結合原則:即要使理財產品的靈活性和家庭開支計劃相匹配,流動性與穩定性完美相結合。

  長短兼顧原則:即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在產品期限上要有長有短,長期性與短期性同時兼顧。

  高低搭配原則:即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高風險與低風險有機搭配。

  適合為上原則:即理財無定式,并非所有投資方式適用于所有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 結語

  金錢不是萬能的,而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家庭生活需要金錢,提升生活品質需要金錢,因此,每個家庭須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要確保家庭經濟收支平衡,努力增加收入,還須善用錢財。

  參考文獻:

  [1]李向賓 《淺談新環境下的家庭理財》,《北方經濟》 20xx-11-11

  [2]彭萌 《家庭理財策劃五步曲》,《消費導刊》 20xx-01-23

理財的調查報告13

  一、內容摘要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資本市場產品的豐富,理財規劃逐漸成為居民家庭重要的生活理念。談到理財,一般人會想到投資賺錢。實際上,理財的內容要寬泛得多,理財規劃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換句話說,理財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管理與風險管理。本調研從對整個理財市場進行綜合評估與更全面的認識,對諸葛理財作出客戶需求定位及尋找目標人群等方面闡述了理財的發展整體思路。

  二、基本信息

  調查背景:網上市場調研是20xx年春季能力秀的綜合實踐項目,目的在于了解微信商城的邀請推廣及分銷模式,掌握在線問卷設計、投放及回收的基本流程,熟悉網絡調研數據分析方法。諸葛理財是北京無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開發的一款基于微信客戶端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首家采用P2F模式(Person-to-Financial institution),致力于打造放心的移動理財服務,為每一個普通人提供安全的高收益理財產品信息。諸葛理財由深圳x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攜手共創的深港產學研入股創立的,股東管理資產規模大,實力雄厚,為諸葛理財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調查時間:20xx年03月20日至20xx年04月30日

  調查對象:部分親朋好友、部分社會人士、部分邀請的諸葛理財用戶(理財盟友團)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在線調研,微信相關公眾號平臺投票功能

  調查目標:通過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調查,了解理財產品的未來走勢,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諸葛理財產品的建議。

  三、主要內容

  (一)問卷題目設計思路(問卷內容見最后附件)

  本次問卷調查共設置了9個問題,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從了解調研對象的個人基本信息、資產概況、理財觀念、理財產品認識度、到理財市場滿意度、接受程度……緊扣調查目的,在不侵犯調研對象隱私的前提下樹立信任度及好感,在受訪者不排斥,自然真實的狀態下提供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

  (二)問卷發放以及回收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5人參加并且完成了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00%。

  (三)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1)在本次調查的45個對象中,有40名為在校學生,4名職工,沒有金融、IT行業人員參與,1名其他特別行業;

  (2)調查對象年齡在18-30歲,共計44票;年齡在31-50歲,共計1票;說明接受調研的對象是年輕群體居多。

  (3)有29%的人通過親戚朋友,10%的人通過報紙雜志,29%的人通過網絡,12%的人通過電視廣告,21%的人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了解到金融理財產品。通過親戚朋友以及網絡獲取理財信息較為突出。

  (4)平均月收入為(折合人民幣)3000以下的有38票,占84%;3001-5000元的6票,占13%;5000-8000元0票;8000-10000元的1票,占2%;1萬元以上0票。

  (5)40%的人認為“沒有這部分的資金投入”是影響購買理財產品的主要因素,33%則認為是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20%認為沒有理財意識; 4%認為是沒有時間;2%認為是其他不言明原因。“沒有理財部分資金投入”和“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是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重要影響因素。

  (6)調查結果顯示,最關心的主要理財問題有31%的人認為是收益;15%的人認為是期限;17%的人認為是起點金額;15%的人認為是產品的依賴程度;15%的人認為是專業性;6%認為是其他。

  (7)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的標準,可保性34票占27%;收益率高26票占20%;風險較小31票占24%;門檻較低15票占12%;手續費低16票占13%;其他6票占5%

  (8)18%表示在了解不深的情況下會接受親戚或者朋友推薦,購買諸葛理財產品; 20%表示不會;62%即超過半數表示會了解清楚再考慮。

  (9)有41%會使用或者想了解銀行理財;4%會選擇信托;21%選擇股票;31%選擇基金;4%選擇P2P網貸。

  四、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建議)

  (1)接受調研的對象是年輕群體居多,他們沒有太多封閉傳統思想,有警惕性但也敢于接受新事物,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目標群體可集中在18-30歲年齡段的人群。

  (2)人們對理財產品的接觸面是很廣的,可以是親戚朋友、報紙雜志、網絡、 電視廣告、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其中通過親戚朋友以及網絡獲取理財信息較為突出,因此,可以從用戶身邊人及網絡渠道宣傳兩方面重點實行。

  (3)收入的因素是人們選擇理財及理財產品的重要前提,理財還是必須先有財。應當樹立正確理財企業形象,讓大眾意識到理財的最終目的不是“用錢生更多的錢”,而是“用錢生合適多的錢”,通過梳理財富來提升生活水平。因為畏懼起點或者期望收益越高,損失風險也會越大。盲目追求高回報,家庭財務的波動太大,也容易造成理財的困難。

  (4)“沒有理財部分資金投入”和“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是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諸葛理財想要開拓更大的市場,收獲更多地客戶,就要站在客戶角度為他們思考,資金投入的多少是人為還是客觀的;此外,要加強宣傳力度,傳播正確的理財理念給大家,避免大家進入理財誤區或排斥理財。

  五、總結

  (1)此次調查的成果:

  ①對現如今的理財市場有了更全面更新的數據分析,這部分受訪者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群體,但反饋的信息有助于理財產品的優化及指明理財市場發展的方向。

  ②從此次調研中可以看出,年輕群體、資金、信任度、收益是理財市場的關鍵之處,人們對理財產品的意識還是普遍存在的,這就為理財市場提供契機;只要關注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及心理需求,企業研發健康產品,最終實現雙贏,乃發展之長久之計。

  (2)此次調查的不足:

  ①題目設置不夠嚴謹合理,邏輯性不夠強,在對理財產品的了解方面的問題設置較多,而對理財產品使用情況方面的問題占比較少,不夠協調。

  ②有些問題設定的答案不合理,比如:如果您沒有購買過理財產品,您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單選),“沒有這部分的資金投入”、“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沒有理財意識”這三個答案有侵犯受訪者的不禮貌之處,站在受訪者的角度,會有難以回答的效果或者含有不夠真實的想法,影響問卷的完整性。

  ③所以,出題者設置題目和答案應重視遵循科學性、客觀性、針對性原則;不能暗示受訪者填寫哪個“好”的答案,也不能忽略了調研目的,更要避免受訪者產生追求完美卻不夠真實的回復。

  (3)此次調查的收獲:這次網上市場調研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體驗的同時,還有很大的收獲。掌握了在線問卷設計、投放及回收的基本流程,并了解了網絡調研數據分析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對諸葛理財可以由更深刻的認識以及與理財盟友團進一步研究成長,也可以用數據來給周圍的人進行恰當的交談、合作,讓更多的人接受理財市場的同時正確使用理財產品,共同營造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

  附加: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有45人參加并且完成了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00%。

  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

  1.您從事哪方面工作?(單選)

  學生 職工 金融行業 IT行業 其他__________

  2.您的年齡是?(單選)

  18-30歲 31-50歲 51-60歲 高于60歲

  3.您是通過何種方式了解到金融理財產品的?(多選)

  親戚朋友 報紙雜志 網絡 電視廣告 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4.您的平均月收入為(折合人民幣)(單選)

  3000以下 3001-5000元 5000-8000元 8000-10000元 1萬元以上

  5.如果您沒有購買過理財產品,您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單選)

  沒有這部分的資金投入 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

  沒有理財意識 沒有時間 其他

  6.您最關心或是最擔心的理財問題是什么?(多選)

  收益 期限 起點金額 產品的依賴程度 專業性 其他

  7.您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的標準是?(多選)

  可保性 收益率高 風險較小 門檻較低 手續費低 其他

  8.您會接受親戚或者朋友推薦您購買諸葛理財產品(您了解不深的時候)嗎?(單選)

  會 不會 了解清楚再考慮

  9.您一般會使用或者想了解哪種金融理財產品呢?(多選)

  銀行理財 信托 股票 基金 P2P網貸

理財的調查報告14

  隨著中國銀行業的蓬勃發展,各類銀行不斷通過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來提升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這就要求銀行業在不斷擴充自己的隊伍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銀行人才的素質,提高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日前,上海翰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發布了“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調查報告

  上海地區銀行業及理財人員的薪資狀況

  日前,上海翰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發布了XX年銀行業與理財服務的薪資信息。信息包括香港、新加坡、上海、日本四個地域的各類銀行職務及理財人員的薪資狀況。

  其中,從上海地區來看,消費銀行當中工作經驗在3-5年之內的,個人銀行或關系經理助理的年薪為10-20萬元人民幣;財富管理銷售助理的年薪為20萬元-28萬元人民幣;產品管理層及市場的助理,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的擔保或抵押助理的年薪為18萬到30萬元人民幣。工作經驗5-XX年的個人銀行或關系經理副總裁助理,他們的年薪為20萬到35萬元人民幣;財富管理銷售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為25-38萬元人民幣;產品管理層及市場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也是25-38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擔保或抵押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為35-45萬元人民幣。工作經驗在XX年以上的個人銀行或關系經理副總裁的年薪為人民幣40萬元以上;財富管理及銷售的副總裁的年薪為35-42萬元人民幣;產品管理層或市場的副總裁的年薪為35-50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的副總裁助理的年薪為35-45萬元人民幣。

  在公司銀行中,產品管理及市場部門的助理的年薪為20-36萬元人民幣;副總裁助理為30-45萬元人民幣;而副總裁的年薪為40-60萬元人民幣。銷售部門的助理、副總裁助理及總裁的年薪分別為25-40萬元人民幣、40-55萬元人民幣和45-70萬元人民幣。信貸風險部門的助理、副總裁助理、副總裁的年薪分別為20-35萬元人民幣、30-42萬元人民幣、40-60萬元人民幣。

  投資銀行業的公司財務部門,分析師的工作經驗一般為1-3年,他們的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助理的工作經驗在4-6年左右,年薪為30-50萬元人民幣;副總裁的工作經驗為7-XX年,年薪在42-80萬元人民幣之間;總監的工作經驗為10-15年,年薪為83-1.66千萬元人民幣;常務董事的工作經驗在15年以上,年薪為1千6百萬元人民幣。股票分析師的工作經驗為1-2年左右的人員,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而工作經驗在12年以上的分析師,他的年薪就會達到1千6百萬元人民幣了。債券資本市場的分析師的工作經驗在1-3年以內,年薪為20-30萬元人民幣。

  日本地區銀行業及理財人員的薪資最高

  從香港、新加坡、上海、日本四個地區的總體情況來看,日本地區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待遇是最高的,其次是香港和新加坡。上海地區的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狀況偏低,但與新加坡地區的銀行業及理財服務人員的薪資比較接近。

  在日本的消費銀行中,個人銀行的副總裁、銷售副總裁、產品管理層副總裁、現代風險部門的副總裁的年薪都在12千萬日元以上;而香港地區消費銀行的副總裁的年薪在45-80萬港元之間;而新加坡地區的消費銀行各部分的.副總裁的年薪在9-35萬新元之間。

  日本的公司銀行各部門的副總裁的年薪都在13千萬日元以上。日本的投資銀行公司財務部門的分析師、股票分析師、債務資本市場部門分析師,工作經驗都在1-3年左右的人員,他們的年薪在6千到1萬6千日元之間;而各部門常務董事的年薪在25千萬日元以上。而同比香港和新加坡地區的投資銀行的分析師比,日本低很多,年薪在30-60港元之間,各部門常務董事的年薪在1千6百萬港元到3千萬港元之間。

  銀行業的擴張是創造銀行人才就業機會的主因

  從廣義上講,銀行提供的理財服務包括對個人、公司、企業和機構的,需要大量的理財人員去擴大銀行的業務。這里提到的應該是狹義的理財業務,或更確切的為個人理財業務。

  XX年底,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外資銀行獲準不受地域限制的開展全部的銀行業務,包括個人業務,信用卡業務。個人銀行的業務一直是外資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不同于傳統的國有銀行,外資銀行個人業務的重點,是為在銀行的資產超過至少5萬至10萬美金的貴賓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理財服務。為了在短時間內擴大客戶資源,每家獲準開展個人業務的外資銀行都會大量吸收理財人員。

  XX年是中國銀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隨著市場準入制度放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外資銀行得以開展人民幣業務。這些銀行通過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將目標鎖定高收入客戶。同時為了占領市場份額,外資銀行紛紛增設分支機構,迅速擴充隊伍。因此,XX年該行業各個部門的招聘活動都呈現出非常活躍的態勢。

  分析表明,XX年銀行業的擴張還將繼續,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將獲得開展人民幣業務的許可。同時,由于外資銀行有望獲準發行信用卡,因此XX年信用卡業務也將得到迅速擴張。這將為銀行業各個級別的人才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其中中高級職位將最為搶手。

  翰德的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高級職位仍將集中在銀行前端辦公系統,而專業性職位如法律遵從、信貸、風險和投資產品管理等職務將需求旺盛。

  經驗和資質是人才薪資的競爭力

  據記者了解,理財人員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銷售為主,這類理財人員利用各種渠道向潛在的個人客戶介紹銀行的理財服務,吸納其成為銀行的開戶客戶。另一類則是貴賓理財經理或客戶經理,他們需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客戶分析其資產、負債狀況,量身定做投資理財計劃,提供一對一的理財服務。理財經理除了要具備一定的銷售能力,更需要對各種銀行產品、投資產品有深入的了解,外資銀行的理財經理一般都具有相應的執業證書。

  和外資銀行相比,本土的理財業需要用統一的行業標準來規范理財從業人員,加強理財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化的專業服務精神。

  翰德的另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決定一個職位薪資高低的并不是銀行本身,更多的是由該職位在市場的供需狀況決定,還有候選人的具體工作經驗,專業資質。一般說來,中等規模,在中國有長期發展計劃并能全方位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傾向于用更具競爭力的薪資吸引銀行從業人員。”

  香港、新加坡、日本都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有著成熟完善的金融環境,擁有大量的具有豐富銀行經驗的專業人員。據調查,上海的銀行從業人員處于明顯的供不應求的狀況,隨著國際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的細分和擴展,同時,伴隨著本地銀行的業務重組和擴大,具有專業銀行知識,熟悉國內本地市場,擁有7-8年相關銀行經歷以上的人才,成為各家銀行爭取的對象。一些比較新的領域,比如貴賓理財、現金管理等,需要從海外引進擁有XX年以上相關經歷的銀行從業人員。

  國際化人才是發展的有力保證

  從薪資報告中不難看出,上海外資銀行的薪資水平正在和國際接軌。事實上,上海和新加坡的銀行從業人員薪資水平已經十分接近,新加坡很多資深的銀行從業人員也很希望能到上海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新加坡相比,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國際化程度,今年來更為明顯,很多銀行更是以香港為基地開展中國大陸的業務,以規避各種金融法規的限制。香港的薪資水平相對會比新加坡和上海高。而日本銀行業薪資更大程度與日本的生活成本成正比,同樣職位的薪資,會比其他三個地區有明顯的提高。

  上海,包括中國大陸的金融銀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對于外資還是本土銀行,都有廣大的客戶資源和發展潛力,這是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上海本土的銀行業人員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市場需求的把握,是其他地區的銀行從業人員所沒有的優勢,然而,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加強本土銀行人員的專業知識、素質和國際化程度。

  翰德的分析師說:“現在本土的銀行業應該提供良好的業務和發展平臺,吸引具有本土的銀行從業經驗,有海外教育或工作背景的本土從業人員加入,培養其成為銀行的中堅力量。”

理財的調查報告15

  萬事達卡20xx年9月22日在北京發布了最新“XX年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調查報告”,本次調查首次將臺灣地區大學生納入調查范圍。而調查顯示,大陸受訪大學生擁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相較于去年,北京持有信用卡學生比例的升幅最大(21%)。

  四分之三(75%)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對個人理財培訓表示感興趣,相較于去年的70%有所提升。對于理財教育興趣度的提升,同時也帶來了中國大陸學生信用卡持卡數量的上升。大陸大學生對信用卡使用越來越熟悉,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財的學生比例占23%,比去年有了11%的提升;僅7%不清楚信用卡對個人理財的作用,相較于去年的22%有顯著降低。

  雖然大陸受訪大學生普遍表示對理財感興趣,但是受訪者中認為學校沒有提供適當和足夠的`個人理財教育的占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為高。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執行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馮煒權先生表示:“中國大學生的信用卡市場在快速改變。調查報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年輕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理財的方式。我們相信良好的理財教育應該從校園開始,我們理解學生的喜好和興趣,并致力于通過萬事達卡‘信用與理財’校園知識普及行動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財。”

  在調查發布之后,萬事達卡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的高校內安排理財培訓推廣活動,繼續宣傳理財小知識。

  本次調查今年五月開始、六月結束,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及臺灣五個地區30所大學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

  本次調查的重要結果還包括:

  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現狀和消費習慣

  ·大部分大陸學生(68%)和臺灣學生(57.7%)只擁有一張信用卡。42.3%的臺灣學生擁有兩張信用卡,比大陸學生(24%)高一些。

  ·更多的臺灣學生傾向于一次性還款(90.5%),而傾向于一次性還款的大陸學生比例為69%。

  ·大陸受訪大學生信用卡辦理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銀行校園推介(64%),而臺灣地區學生決定申辦信用卡時,63.5%的學生認為受到親友推薦的影響。分別有22%的大陸學生和20.6%的臺灣學生表示銀行網點是其辦理信用卡信息最重要的來源。

  ·在各類信用卡推廣或客戶營銷項目中,購物折扣(27%)和積分(10%)仍然最受大陸受訪大學生的歡迎的促銷手段。臺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大部分認為刷卡若有現金回饋(64.1%)會讓其更愿意繼續和堅持使用該卡片,而認為紅利積分對其有吸引力的也占了16.6%。

  ·大陸受訪大學生中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財的占23%。在臺灣這一比例為28.5%。

  ·大陸和臺灣受訪大學生中傾向于在商場購物時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均為63%,使用信用卡網上購物在大陸學生中的比例為24%,在臺灣的比例為18.5%。

  大學生收入現狀

  ·大陸受訪大學生月平均生活收入為人民幣709元,,其中北京學生收入最高(人民幣788元)。臺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約人民幣1,682元(約新臺幣7,427元)

  ·大陸受訪大學生主要是生活費的來源還是父母支持(85%),其次是兼職工作(11%)、獎學金(3%)。相似的是,臺灣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同樣大多來自于父母支持(76.2%),其次則是兼職工作(21.1%),僅有2.7%來自于獎學金。大學生理財觀念

  怎樣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32%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在五年之內有購房計劃。4.9%的臺灣受訪大學生已經擁有房子,12.4%預期畢業后五年內買房子。

  ·29%的大陸受訪大學生準備在畢業后一至五年內買車。8.4%的臺灣受訪大學生已擁有自用汽車,34.5%的學生預期畢業后五年內買。

  ·70%的大陸受訪問大學生愿意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如購房、購車等)。65.4%的臺灣受訪大學生表示將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大陸和臺灣向父母及朋友借錢的比例較小,分別為23%和16%。

  ·中國大陸學生所擁有的投資形式中,股票投資的比例最高(14%),其次是基金(12%)。臺灣的情況相反,投資項目以基金(26.7%)、定存(21.9%)及保險(19.7%)居多,只有10%的學生投資股票。

【理財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理財的調查報告通用02-24

中國農村理財調查報告10-08

理財的調查報告(通用4篇)10-03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1-06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1-18

關于女性投資理財現狀調查報告10-21

中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2-08

簡易理財產品調查報告10-31

個人投資理財市場調查報告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