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厭學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許多中學生認為:從小學到現在,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作業、考試、分數,簡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樣自然導致了厭學情緒的產生。老師的臉色難看,家長的嘮叨難聽,學習沒有一點樂趣。 而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厭學癥。厭學癥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
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基本特征表現為:
特征一:表現為對學習目的存在認識偏差,認為讀書無用。有人說:讀書越多,收入越少,文憑越高,待遇越低。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對社會體腦倒掛,分配不公的主觀反映,也是流傳的一種社會偏見在學校中的折射。但無論如何,盡管這一觀點現階段已缺乏市場,對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特征二:表現為對學習態度存在認識偏差,消極對待學習。本來學習應是一種輕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但由于多種原因,卻使學生討厭學習。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著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有的學生談到學習就頭痛,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說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學習。
特征三:表現為對學習活動存在認識偏差,遠離學習活動。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愿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此外,學習成績差,且每況愈下。
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筆者十幾年來通過與學生多方面交流,發現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癥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著復雜的成因機制。
二、外部原因
(一) 社會因素
1. 社會大環境沖擊著家長和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識價值的體現也尚未被社會充分認可。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對他們的思想意識產生消極的影響。有些學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發戶家長或周圍人群的所謂瀟灑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學習目的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
2. 低俗文化的傳播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強大沖擊。社會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加上西方社會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虛而入的丑惡現象,無時不在侵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響,而又缺乏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當低俗文化成了學生的追求時,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追求和興趣。
3. 校園周邊環境差亂。不容忽視的是,不少網吧就開在校園附近。學生又不具備科學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這些無聊的活動中,結果往往使學生忽視了學習,這也是現在學生出現
厭學心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4. 社會更加激烈的競爭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的影響,即高壓力產生的負面效應。壓力過大,孩子沒有時間休息,娛樂,因此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出現厭學心理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學校因素
1.目前中學教育還存在重應試、輕素質的現象,分數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場。現在還有不少人為了抓分數,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與升學考試有關的課目,導致學生畸形發展,面臨升學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加重。
2.外界的功利評價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思想
學校辦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很多中學教師心理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學校領導、家長等因素,結果導致許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為了在評價中獲得好成績,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不少壓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視成績的不斷攀升,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個性發展,造成大多數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痛苦的事,產生很大的厭學情緒。
3.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現在的中學生,有相當數量是早晨5點鐘起床,一天要上八~九節課,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師的監督學習,到晚上9點才能休息。雙休日有著大量的作業,很少有節假日,這樣的負擔就是成人也難以承受。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痛苦、產生厭學情緒以及對學
習喪失興趣的主要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和培養。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領略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而從一踏進學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 長期被動學習帶來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狀態。
4.部分教師教學水平偏低。
教師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而是將學生置于題海之中。結果大量的機械式的作業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就像機器一樣,整天忙忙碌碌而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形成了逃學、棄學、不愿學等消極行為反應模式,厭學情緒愈來愈重,最終導致厭學癥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帶來的負效應。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成就評價方式極端化,他們只重視眼前的成績,無法冷靜、客觀地以長遠的眼光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壓力、嘮叨去驅使孩子,完全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當孩子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目標時,就不惜重金滿足孩子的欲望;而當孩子不爭氣時就冷眼對待,或放任不管,這都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態產生不良影響。
三、內部原因
(一) 學習能力薄弱
(二) 個性特點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學生上了中學后學習環境發生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于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心,消極地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
(三) 學習行為盲目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我曾經在一堂物理課上提問,你為什么學習物理?,結果近80%的學生表情很無奈,他們也不知道為什么學校要他們學習物理,個別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有物理考試。這種為考試而學習的想法其實在學生中是很普遍的,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現在所學的學科對將來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那么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是很自然的了。
四、措施對策
中學時期是學生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中出現的厭學現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那么如何防治學生的厭學行為呢?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防治厭學行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癥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須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領導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樹立起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現代社會發展觀,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凈化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網吧、網絡游戲、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對中學生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期,一旦迷上此類場所,必將無心于讀書,最終浪費了大好時光,遺憾終生。所以作為政府要協調社會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學校周邊環境,整頓娛樂場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 充分發揮學校在防治學生厭學現象中的主體作用
1.學校內部要轉變評價觀念和課程結構。
學校以分論質、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導致教師教育行為的偏費。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學生分成優生與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學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他們都能學好,都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現代教育應該適應并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增加學校課程的多樣性、層次性和選擇性,從而增強學校教育對學生的適應性,讓每個人在這個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會讓每個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成功,避免厭學的產生。
2.發揮學校各種力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通過日常各種適合每個學生個性展示和能力發展的活動,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體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際關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舉辦多種類型的文藝體育比賽,舉辦特長培訓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等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這種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能夠無聲地起著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強化其主體作用的發揮。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切實提高課堂質量。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無比信賴和崇敬,才會喜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前面在分析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中,其中一條是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盡管教師學識淵博,在講臺上講得天花亂墜,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愿聽他的課而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是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學生則埋怨教師授課聽不懂。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教師要了解各個年齡段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級的班風、學風,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學雙方有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學生自然學得起勁,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
盡管社會和學校已經為防治厭學現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面對孩子的厭學,家長們該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家長是孩子的啟蒙,家長的一言一行在無意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學習的態度、學習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多會在子女身上有所體現。家長樂學好學,孩子受到這種學習氛圍的熏陶,自然樂學上進。
其次,家長應正確估計子女的學習能力。前面說過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結果南轅北轍。因此家長首先應冷靜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賦條件,事實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應努力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家長要講究引導方法。因為這個時期中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較強,如果家長采用簡單粗暴地處理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達到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將矛盾激化,這樣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更不能達到消除孩子厭學心理的目的。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中學生厭學,除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較差外,也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幫助這些同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齊抓共管,從嚴治校,那么,中學生的厭學現象就一定能夠得到扼止。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生厭學調查報告11-15
中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11-27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德育論文12-05
中職學生厭學情緒調查報告范文08-31
中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12-12
關于中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04-07
小學厭學情況調查報告09-06
關于小學厭學的的調查報告11-26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通用6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