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調查考察報告

時間:2023-02-07 18:38:43 報告 我要投稿

調查考察報告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調查考察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調查考察報告

調查考察報告1

  最近,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繼召開,會議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的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村必須富。”學習領會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奮,記憶深刻!城鎮和鄉村應該是城鎮化發展的兩翼,新型城鎮化肯定是城鎮與鄉村的共同發展,中央會議的精神,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依托,以農村為主體,以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為主要吸引物,滿足旅游者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健身、娛樂、餐飲和購物等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依托旅游業、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鄉村旅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發展共識、政策基礎、市場需求、產業規模、帶動效應和推進機制等方面出現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旗幟下,加快發展我國的鄉村旅游,我以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一股強勁的東風,“美麗鄉愁”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標尺。

  “記住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是構建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是老百姓小康家園的心靈慰藉,是鄉村旅游差異化發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閑旅游時代的文化體驗。是我們小康社會品質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質旅游的追求。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學習研究,我以為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美麗鄉愁”的實現有多種途徑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學發展”的理念,滲透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戰略。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首先從地方官員的觀念更新著手,從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從經濟社會有規律的階段發展和環境資源可持續的健康成長入手。堅守科學的理念、科學的主導、科學的管理。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首先將環境保護、旅游組織、休閑行為、康樂選擇、就業機會、生活質量作為政府政策干預的考量。歐盟以鄉村旅游為抓手,推動地區發展和結構調整。歐洲鄉村旅游發展的著名戰略就是積極倡導鄉村“社區參與”的發展模式,公眾與私人聯合,共同制定發展戰略和一系列公眾、私人在社區尺度上鄉村發展的革新。

  二是讓“鄉村意境”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

  鄉村旅游在全球蓬勃發展的趨勢,是從風景名勝區發展為各種鄉村區域,并深入小鎮村莊,使之更加鄉村化。政府視休閑旅游為社區發展與變革過程中的重要機制。鄉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鄉村社區旅游規劃成為休閑鄉村與社區變革的主要舉措。工作中,我有個重要體會:項目建設堅持規劃第一,規劃工作堅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堅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堅持市場第一。“鄉愁”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情感代碼,要保護好這份珍貴的記憶,必須始終堅持讓“鄉愁”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的“底線”,尤其是休閑鄉村產品開發和主題小鎮建設中。前不久召開全國人居工作現場會的浙江省桐廬縣,堅持科學統籌、生態為本、文化引領,既塑造了形神皆備的鄉村旅游意象,延續了“道法自然”風景桐廬的歷史神話,又勾勒出走向未來的人文山水畫卷,被稱之“中國畫城”。

  三是使“見山、見水”成為生態保育的基本要領。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就體現了對傳統鄉愁文化的保護。寧波市的東錢湖鎮十余年來一貫堅持規劃為綱,基礎先行,生態保育,見縫插綠、見縫插色,打造大地景觀和林相藝術,從而使鄉村旅游開發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資源環境品質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資源稟賦,呵護生態環境,開發特色產品,贏得了“安養小城”的'贊譽。“見山。見水、見人、見物”是鄉村發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礎,我們應該盡力讓生態文明、文化傳承與鄉村旅游結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號”成為資源整合的統領。

  縱觀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不少地區明顯存在著“低”、“散”、“小”等問題。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統籌的力度,規劃缺少整合的招數。我們特別希望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美麗鄉愁”能夠成為資源整合的主線。山東省蓬萊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時,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園、酒莊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營造了“醉美蓬萊”的文化氛圍,又扎實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讓“美麗鄉愁”印記品牌塑造的標簽。

  “鄉愁”是憂傷的,也是溫暖的;是懷舊的,也是美麗的。“鄉愁”是鄉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體驗,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靈魂的。鄉村旅游品牌的塑造,來源于特色“鄉愁”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從“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從產品創新走向業態多元,進而實現產業融合。浙江省鄞州區的灣底村在發展中,就讓“鄉愁”印記品牌標簽,鄉村旅游的“天宮莊園”既成了都市里的村莊,又成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在這方面,國際休閑產業協會以及國際休閑產業協會休閑鄉村專業委員會的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城鄉互動研究中心、鄉村文態研究中心和鄉村音樂創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錯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經提出鄉村旅游的發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游的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對于區域的鄉村旅游發展、特色品牌打造和農村美麗家園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體會特別深刻。

調查考察報告2

  今年暑假,我們組織進行了一次關于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校園及其周邊環境問題的專題調研活動作為社會實踐的內容。xx年8月2日至5日,我們利用這四天的時間,一起到如東縣岔河中學進行了相關的調查。我們主要運用了問卷和訪談兩種調查方法,隨機對30位同學和四位老師進行了調查。

  8月2日,我們六個人約到掘港,討論實踐的分析,寫出調查報告。實踐步驟到這兒就討論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分配工作:問卷是大家一起出,先各自回去查資料,各人先設計出一份,然后在網上相互傳閱,把好的問題留下,合成一張問卷,這樣可以集思廣益,為了有足夠多的時間做準備,我們決定8號出發。安排完工作我們就解散了。

  8月8日上午8點半,我們來到岔河中學。學生的時間真的很緊,幾乎沒有很長的休息時間,所以我們只能利用課間休息的.短短十分鐘去發問卷。十分鐘當然發不完,所以又要等到學生下一個課間接著發小隊長和曹婷來到初三老師的辦公室,有幾位沒課的老師在辦公室批作業、研究試卷。她們找了兩位老師開始簡短的訪談。整理老師們的觀點,大體是這樣的:近兩年,學校擴建了,也重新規劃了,因此環境比以往好多了,沒什么大問題,還是比較滿意的。比如學校操場變成塑膠跑道人工草坪了,新建了一幢食堂樓,綠化帶更多了。但是,教學設施還有待改進,比如教室的投影設備現在還不是很普及,希望能在教室里用電腦上課。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讓知識更形象地反映到學生眼前,并且能減少粉筆灰,有益師生健康。其次,學校有時還是會看到有垃圾,一方面我們看到學生環保意識還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到學校的保潔工作還沒有做到位,這方面有待加強。還有就是食堂的問題,雖然有了新的用餐環境,但是并不表示衛生也有了保證,飯菜里出現蟲子的現象也不是沒有,這也導致很多同學不愿意在食堂就餐,有的干脆不吃飯,這樣嚴重影響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因此,希望學校在這方面一定要予以重視。至于宿舍問題,以為學校大部分是走讀生,尤其是初中生,所以宿舍問題不是特別大,但是也希望今后能逐步提高住宿水平,比如能安裝空調、熱水器。談到學生和環境的融合,老師們感到很復雜,因為很難絕對地說好還是不好,新的校園環境當然給學生帶來了激情和動力,但是仍然有學生不能做到保護學校環境,校園里不時出現的垃圾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如何激發更多的學生真心地熱愛、保護校園還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對于校方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老師們還是給予充分肯定的,這一點從學校的擴建就可以看出,不過環境的改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所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陳晨和王群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收回了十多份問卷,其余的下午再接著發。她們說同學們雖然課業繁忙,但是依然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非常感謝。下午三點多,我們各方面工作都結束了,解散回家。

  8月9日。今天就比較輕松了,大家不用到處跑了,只要在家做整理的工作。我也開始準備報告了。

  8月15日,準備得差不多了,今天要完成報告啦,桑穎穎整理好了問卷。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對于學校環境保護,同學們的關心程度在“一般”和“很關心”兩個水平上的人數比例差不多,極少有人對環保持無所謂的態度,這個現象還是好的。在參加環保工作上,大部分同學都是有時參加,只有個別同學不參加,經常參加人數所占比例也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課業繁忙,當然也可能是同學們將環保由概念轉化為行動的意識還不是很明顯,有待加強。

調查考察報告3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并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后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后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廣州大學20名,中山大學10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0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么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占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占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里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占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后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占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占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松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系。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周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于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占12%。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并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調查考察報告4

  作為婦聯組織緊扣中心、圍繞大局,應把家庭美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是婦聯組織加強家庭美德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以家庭細胞的優化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但市場經濟發育過程中的盲目無序性帶來的家庭倫理道德失控等諸多問題,給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提出了新課題。近年來,連云港市把創新作為破解創建工作難題,促進創建活動更加貼近時代、體現民意的動力,增強創新的主動性,找準創新的著力點,提高創新的實效性,有力推動了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使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這一老樹泛出的新綠、開出了新花、結出了碩果。目前,全市236.5萬戶家庭已有212.8萬戶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占總數的90%。近期,深入家庭一線對全市五好文明創建工作進行了走訪調研,形成以下報告:

  一、連云港市創新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著力創新機制,深入推進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

  一是完善領導機制。在層層建立五好文明家庭協調領導小組,明確各協調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的同時,全市各級婦聯組織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做好牽頭工作的大文章,突破婦聯獨家經營思維定勢,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和部門支持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市婦聯與市紀委開展的家庭助廉評選表彰、家庭助廉事跡報告及家庭助廉讀書活動;與市委組織部舉辦的基層女村干部、社區女主任研討班;與市綜治辦、市公安局、市廣電局等聯合開展的創建“平安家庭”活動;與市司法局深入農村開展反家庭暴力法制宣傳活動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優化創評機制。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創建是根本,評選是手段,不能重“評”輕“創”,更不能以“評”代“創”。為此,我們對原有的評比條件做進一步改進完善,把建設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相關內容列為文明家庭創建的具體要求,細化具體標準,使創建活動融入時代特色;同時,廢除“五好文明家庭”評比“終身制”,建立六項創建制度,即申報制度、評議及復評摘牌制度、公示制度、通報反饋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和表彰制度等,使五好文明家庭評比工作日趨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健全激勵機制。為促進廣大家庭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我們注重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并加大對典型的.宣傳力度。市級每2年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先進典型,縣(區)每1—2年應進行一次表彰,鄉鎮每年都進行文明家庭表彰,同時,建立了市、縣、鄉三級五好文明家庭示范點,抓好一個鞏固一個,以點帶面,延伸輻射,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組織開展了“廉內助”、“好妻子、好丈夫、好少年”、“好軍嫂”、“好警嫂”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激勵作用,在示范戶的帶動下,廣大家庭文明意識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求知、求富、求樂、求美的生活理念逐漸深入。

  二、積極創新內容,為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首先,從創建“學習型”家庭上切入,增強創建活動的感染力。xx年上半年,我們與市委宣傳部等有關單位聯合下發《建設學習型家庭實施意見》,按照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等不同年齡段,分別明確了學習重點在抓好綜合學習的前提下,每年確定一個競賽主題,開展家庭各類競賽活動,調動家庭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意見要求,xx年暑期舉辦城區家庭母子(女)英語演講比賽;xx年舉辦全市家庭日常英語900句會話比賽;xx年舉辦全市科技與法律知識競賽。為豐富家庭成員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市婦聯不定期舉辦家庭才藝表演賽、老年夫妻健康知識競賽、家庭生活竅門征集活動等,并確定了200戶為學習型家庭聯系戶,登記造冊,統一管理,隨時掌握這些家庭在創建過程中的進展情況。江蘇省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王浩敏家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網站,網站從xx年2月8日開通以來,點擊人次已達到12800次。學習型家庭創建不僅豐富了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的內涵,也為家庭文化建設注入勃勃生機,進一步營造了具有現代氣息的家庭氛圍。

【調查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招商考察報告_考察報告08-28

南方教育考察報告 考察報告02-17

學校考察報告4篇-考察報告02-24

村支書團隊學習考察報告_考察報告07-26

幼兒園考察報告范文,考察報告08-16

赴臺灣學習考察報告范文-考察報告02-24

學習考察報告范文4篇-考察報告02-24

城市垃圾處理考察報告范文,考察報告08-23

社區創建工作學習考察報告_考察報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