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時間:2023-04-23 10:06:54 曉怡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范文(精選11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范文(精選11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1

  進入大學一年多了,同學們對大學生活已經適應了,為了更好的增強班級的凝集力、鞏固友誼,我們公共事務管理09—1班舉行了心理活動,讓同學們一起在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增進彼此的感情。

  活動目的:大學同窗好友的友誼,是每個人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通過這次活動希望能將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到每個同學身上,通過大家的參與以增進彼此的了解,認識彼此,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心理狀況,有效地幫助別人走出心理問題的陰影,把笑臉帶給每個人。

  活動內容:活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開始,主持人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了本次心理活動的主題,活動背景以及活動流程。分別為:人際關系對心理的影響,彼此進行優點的點評,對大學生幾個心理問題的討論,針對問題進行角色扮演和活動感想進行總結環節。

  1、人際關系對心理的影響

  本壞節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參加活動的同學進行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分析,定勢效應,暈輪效應,蝴蝶效應等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現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際交往中解決人際沖突等策略的內容“人際交往時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人際關系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也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重要保證正常的人際交往才會有正常的心理壞境所以進行這場教育是必要的,進入高校后,學校也很少有系統的課程培訓,所以導致很多學生智商很高情商卻很低,往往處理不好與他人相處、溝通、交流。”

  2、彼此進行優點點評壞節

  本次活動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學坐在同學中間接受大家的點評,通過大家的點評,知道了原來自己子別人心中的位置。

  3、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討論

  為了緊扣心理活動主題,主要由同學進行了分組討論主要的心理問題。

  4、游戲互動

  本壞節由主持人向每一個小組的同學確定一個命題,讓每個同學進行復分析后進行角色扮演。

  5、活動感想環節

  主持人談了對此次活動的看法和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些認識,至此活動給了大家一個很深的啟迪,我個人認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輕松、自在、激發樂趣,具備開朗、活潑的個性,讓對方覺得和你在一起時愉快的。培養幽默風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風趣而不顯輕浮,給人與美的享受,與人交往要謙虛,待人要和氣,尊重他人。

  對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挫折要積極正確的對待,要憎愛生命,提高面對危機的應對能力,增強勇氣和信心,學會與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境。

  活動意義:通過本次心理活動進班級,同學們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中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并積極踴躍的發表了自己對這次活動的感言,感觸都較為深刻,讓大家都從活動中受益。相信在這次活動后的大家不此拉近了同學們的距離,而更準確的說是拉近了一顆心、兩顆心……乃至更多心的距離,心靈的距離進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成長中的快樂,在愉悅快樂胡氣氛中拉近同學間的距離,建立更堅固的友誼,與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2

  第一階段:

  “感悟生命——生命可以如此美好”此階段為大家展示了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從結婚生子到安享晚年這一漫長人生歷程的所有美好瞬間,同時讓同學們自由發言,訴說自己生命歷程中最希望被定格的瞬間,帶領同學們重溫生命中的美好時光。意在讓大家感受我們人生中那無窮盡的美好,啟迪大家感悟生命的真諦,熱愛生命,憧憬人生,去體味生命中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第二階段:

  “感悟生命——生命因堅強而美麗”此階段為大家播放了“漸凍人王甲”一只手書寫堅強的生命、武漢大學三名女學生為救助重病室友省吃儉用,靠賣廢品賺錢的感人新聞、在視頻的播放過程中,很多同學潸然淚下,那一刻,他們流下的淚,是對堅強生命的敬畏,是對民族大愛的震撼、也是對生命中那些無法預知的未來的辛酸無奈。

  第三階段:

  “生命很堅強,卻也很脆弱”此階段向大家展示了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頻發的大學生自殺、兇殺案例,一幕幕殘忍的畫面繃緊了在場每位同學的心。我們在校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處在踏入社會前的過渡階段。生活上,從依賴到相對獨立;學業上,從填鴨式學習到自主性學習,經歷著巨大的身心調整和變化。

  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因此大學生群體成為抑郁癥的易發人群,抑郁癥也成了當下大學生心理的.隱形殺手。在播放過此視頻后,我們展示了一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數據,通過多種方式讓同學們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緊接著讓同學們做了一項包含40個小題的心理測試,并隨機抽查測試結果,結果發現部分同學有一定的心理障礙。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緩解心理壓力,我們讓部分同學分享了自己的減壓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了大學生心理調節法以及面對心理問題的各種應對措施,鼓勵同學們積極面對心理問題,加強交流,培養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找尋真正的自己。

  第四階段:

  “珍愛生命——拒絕不良嗜好”我們大學生中存在的不良嗜好如抽煙、酗酒、聚眾斗毆等是影響其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此向大家播放了拒絕不良嗜好的教育片。通過播放視頻以及隨后的分組討論,小組回答等環節,讓同學們了解到不良嗜好的危害,讓其明確身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幫助其更好的認清自己,拒絕不良嗜好。

  第五階段:

  我班以“感悟生命,尋找真我”為主題拍攝了微電影《擁有》,此片講述了一名普通的師大女生捕捉生命美好,找尋真我的故事。通過此電影讓同學們對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啟迪同學們以一種健康的態度和方式去面對生活,充實自己。

  活動目的

  1、提高同學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引導其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培養心理素質,鍛造做人的品格。

  2、幫助同學們糾正不良嗜好,改變不良習慣,認清自身優缺,更好的了解自己,發展自己。

  3、引導同學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珍愛生命,為美好的明天不懈奮斗。活動成效此次活動主要以播放視頻的形式進行,在每一階段的視頻展示中都給大家帶來了心靈上的洗禮,讓同學們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美好,提高心理健康知識,積極面對心理問題;幫助同學們改正不良嗜好,培養做人操守;引導同學們認清自己現狀,明確自身責任。與此同時鼓勵同學們寫活動感言,微博互動,以現代大學生應有的方式傳遞溫馨,傳遞感言,為此次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3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院領導的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績,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回顧

  (一)改善了心理咨詢室硬件設施。為使心理咨詢室更溫馨,更符合來訪者的心理需求,本年度,對心理咨詢中心重新進行了整體規劃,并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整改方案。但今年因經費限制,本中心在經費允許的前提下對咨詢中心的硬件設施進行了部分改進。增添的設備有:預約等候室的組合書柜1套;接待員(值班學生)的接待桌1臺;個體咨詢室沙發1套;心理書籍50余本,另外還有用于裝飾的水養植物、金魚,用于接待來訪者的果盤和糖果等。這些設備的增添令來訪者有更加舒適放松的感覺,為心理咨詢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二)完善了心理咨詢工作的體制機制。一方面,針對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制定了兩項新的規章制度:《學生心理狀態周報制度》和《關于學工人員報考職業資格證書的管理辦法》。另一方面,針對心理咨詢中心自身的運行和管理,中心在往年的制度基礎上,結合本年實際情況完善了《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制度》、制定了《江西工貿學院心理咨詢中心教師隊伍建設及管理規定》和《心理咨詢中心接待員工作職責及注意事項》。由此,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有章可循,在制度的指導下更規范,更系統。

  (三)充分發揮了心理健康三級網絡體系的危機預防與干預作用。該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第一,接待個體心理咨詢。本年度,特別是20xx—20xx學年上學期,中心對心理健康與咨詢的宣傳力度大幅加強,主動預約的學生數量顯著提升。20xx年,共接待主動來訪53人次,雖然總量不多,但下半年與上半年比較有明顯的增長趨勢。從10月中旬開始,預約咨詢的學生平均每周能達到4名左右。第二,實行心理狀態周報制度。該制度從11月1日開始實施,通過實行該制度,中心借助系部和班級二級網絡作用的發揮,有效排查學生心理危機,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處理且上報,截止12月31日共上報48名學生,中心幫助輔導3名學生。第三,開展新生心理普測,建立全體學生心理檔案。本年度,共測試3739人,占總人數的97.1%。并對篩查出的223名心理問題較重或嚴重的學生進行心理約談。其中,赴約的學生共171名,占總約談人數的76.6%。

  (四)豐富了心理工作的宣傳手段。第一,創建了微信公眾平臺。從9月1日起開始運行“工貿心海陽光”微信公眾平臺。除特殊情況外,每天都發布心理相關的文章至少3篇,其中包括我院最新心理活動、心理學常識、心理測試、心理故事、幽默笑話等,不僅向同學們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而且擴大了我院心理協會的影響力,豐富了同學們參與我院心理活動的形式。截止12月底,已有千余名微信用戶關注。第二,創辦了工貿心理協會的標志。一個簡單醒目有含義的標志不僅是一個組織的代表,更能提高一個組織的凝聚力和價值感,為此,創辦一個屬于我院心理協會的獨特標志并不容忽視。本年度,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合力下,最終創立了以“心海陽光”命名的心協標志。第三,編印了4期《心海陽光》報,并在往年的基礎上重新改版,版塊設計更豐富、合理,文章的選擇更具普適性和專業性。在本年度共出版的4期心海陽光報中后兩期為改版的。第四,制作并創新了咨詢中心宣傳欄。本年度共制作了4個宣傳欄,其中三個位于食堂門口櫥窗的宣傳欄,開學初主要宣傳心理咨詢制度和值班老師情況,展示心理咨詢室的圖片。學期末主要展示了本學習開展的心理活動。另外一個是位于心理咨詢中心走廊的宣傳欄。該欄一改往年的全體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工作人員照片展示,而是僅展示學工領導、心理咨詢師和幾位學生干部的照片,其余的大部分空間用于心理咨詢流程介紹和心理活動介紹,較為特色的是留出了“留言板”,來訪者咨詢后可以把自己的感想用便簽紙寫下來貼在留言板上,不僅讓寫者留下回憶,更能促使其他參觀的同學改變對心理咨詢的誤解。

  (五)提升了心理學生干部的工作水平。為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干部隊伍的作用。本年度著力提升了學生干部的工作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開辦第六屆心理委員培訓班。共培訓168名學生干部。本屆培訓班與往屆不同,重在培訓學生干部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不僅僅是像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一樣的純知識性教育。培訓包含心理委員工作職責,學生心理問題的辨別與干預,班級心理活動的開展,還包含心理情景劇的編排。此外,對各班心理委員,各系部心理部干部們都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第二,定期召開心理協會成員和心理健康部成員例會。單周召開心理協會成員例會,雙周召開心理健康部成員例會。時刻了解學生們的工作情況,有效指導學生們的工作。

  (六)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建設。本年度,我院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設立為必修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遍及全體學生,充分體現了院領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我中心也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心理活動。一是利用宿舍寢室燈光開展為失聯飛機MH370平安祈福活動。二是第七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包括簽名活動,手工藝品制作,母親節活動,心理趣味測試活動,手工藝品拍賣,第六屆心理情景劇大賽)。三是9月初舉辦的新生身心健康教育講座。四是12月新創辦的“21日習慣養成計劃”大型活動。30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五是積極組織班級心理活動的開展。與往年不同,今年開展的團體輔導活動并不局限于心理咨詢中心或院心理協會舉辦,在心理委員接受了實踐性培訓后,他們都能在各班開展相應的主題團輔活動。本學期規定大一年級每班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團輔活動。經統計,截至12月底,心理咨詢中心組織團輔共5次,各系部班級自行組織團輔活動至少兩次。根據班級活動的開展情況,從各系部共推選出34個優秀班級進行了表彰,并刊登在冬季心海陽光報上。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了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意識,在學院中也營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

  二、存在的不足

  近一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是沒有充分發揮心理協會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的作用。心理協會作為院心理健康活動開展的主體,雖然經常開展團體活動,但多在群體成員內部,并沒有將活動的影響力擴大到全體學生,校園的心理文化氛圍還不夠濃厚。

  二是沒有發揮兼職咨詢師的作用。我院有近十名老師有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但并沒有發揮其資格證的作用,極少部分老師能夠積極參與心理咨詢值班,即使參與了值班,也沒有嚴格遵守約定如期值班簽到。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嚴格的值班制度;二是對兼職咨詢師的宣傳力度不夠;三是兼職咨詢師的咨詢技術有所欠缺。

  三是沒有發表心理學相關論文。本年度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實務性工作上,忽略了科研工作。對學生中存在的心理現象和問題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

  三、明年工作改進計劃

  第一,進一步改善心理咨詢中心的硬件設施。根據明年的預算,對心理咨詢中心進行簡單的裝修。

  第二,建立完備、實效的危機干預機制和轉診機制。將院系(部)領導、班級輔導員和學生家長三者的力量緊密整合,建立一套完整的干預機制。多了解和借鑒其他院校的處理方式。

  第三,深入研究并發表心理相關論文。預計明年在報刊雜志上發表至少1篇論文,5月份申報一項課題。

  第四,定期召開咨詢師座談會。提高兼職心理咨詢師的責任意識,提升咨詢師技能。

  第五,改進社團管理思路和方法。提高對心理協會成員的要求,充分發揮心理協會成員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心理協會和心理健康部成員組織院級心理活動的能力。

  第六,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預計明年春季,在全院舉行有別于十月運動會的“心運會”,以素質拓展的活動形式進行運動比賽。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4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我校按照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扎實推動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一、來訪者情況

  xx同學,女,20歲,連續兩年擔任學生干部,深受老師喜愛,同學尊重。在同學們眼中是陽光開朗、熱心助人的班干部,在老師心中是有想法、有個性的好幫手,在父母眼中是乖巧的女兒。但這位如此陽光的女孩有長達15年的抑郁,因為過早被家長要求獨立,導致缺乏安全感,小學時開始出現幻聽,初中抑郁難熬時主動向家長求助,家長不以為然,并予以斥責,后來xx同學開始偽裝,成了我們心中的陽光女孩。大學期間,xx同學擔任學校x中心主任時,因與x些學生干部不合,進而人際關系緊張,加之本學期11門課程的學習壓力,導致xx同學病情越發嚴重,從而出現在上課期間上網搜索自殺方式的行為,后被網絡引導前往就醫。

  二、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壓力大的雙重影響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而長期存在抑郁傾向的學生產生自殺想法的心理問題事件。

  三、問題關鍵點

  1、如何盡快找到該生,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2、如何幫助該生解決當前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所帶來的壓力,幫助該生營造較為舒適的環境。

  3、如何協助醫生、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心理治療,促進該生的健康成長。

  四、解決思路

  首先,立即采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其次,跟領導和家長匯報情況,妥善安排;再次,幫其規避壓力源,緩解焦慮情緒;最后轉介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和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五、實施辦法

  1、找到學生,確保安全

  考慮到該生病情嚴重,且拒絕住院治療,當前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我以關心身體為由電話聯系該生前往學院談心,要求其親戚護送到校。該生到校后,立即啟動“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采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人身安全。

  2、匯報情況,尋求配合

  在確保該生當前安全后,立即將初步情況匯報領導,請求指示;向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請求專業指導;聯系家長,告知學生當前情況,要求家長當天趕往學校配合工作;立即聯系該生所在班級的心理委員、所在寢室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趕往學院聽候安排。

  3、用愛關心,用情溝通

  該生到校后,以關心學生為前提,了解和掌握該生抑郁癥的形成過程。一是關心身體,詢問病情。在得到該生的同意后,查看該生病歷本以及各項檢查報告,熟悉病情,做好分析。二是探究原因,分析提煉。與該生的深入談話,讓我了解到該生之所以產生自殺想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導致長期存在抑郁傾向,并日積月累無法排泄,病情越發嚴重;第二,擔任學生干部后工作不愉快,人際關系緊張;第三,當前的學習課程過多,學習壓力大。三是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幫扶。我引導該生正確看待病情,對自己要有信心,引導該生住院治療,按時服藥,接受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多向他人傾訴,學會排泄。四是安排心理委員和朋輩心理輔導員陪其聊天,直到其家長趕來學校。

  4、暖心陪伴,全員幫扶

  考慮到該生強烈拒絕住院治療,家長請求學校允許孩子一邊學習一邊治療的情況下,制定以醫院醫生治療為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輔導為輔的治療方案,做好以家長為首、輔導員和同學為輔的'暖心陪伴,建立領導—輔導員—系主任、專業老師—同學的全員幫扶機制,全員、全方位對該生進行幫扶。一是家長的暖心陪伴,安排家長在校陪讀,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為孩子提供良好家居環境;做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課,保證孩子校外安全;帶孩子定期就醫,督促孩子按時服藥,保證有效治療。通過家長貼心、暖心地陪伴,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意,家庭的溫暖。二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輔導,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做好該生及時有效地心理輔導。

  六、經驗與啟示

  1、深入學生群體,掌握學生狀態

  只有切實地深入到學生之中,持續地關注學生,才能洞察學生每個時期的狀態,也才能發現問題,及時做到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輔導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掌握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線下輔導員可通過下寢臥談、下課堂聽課、下場地參加活動等掌握學生狀況;線上輔導員可通過QQ動態,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關注學生網上動態,全方位關注學生、關心學生。

  2、加強專業素養,提高鑒別能力

  學生心理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而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鑒別能力,是進行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強輔導員、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一方面輔導員需自己提升,經常去參加各類心理專業相關培訓講座,加強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一些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鑒別能力和處理方法,提升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等的專業信息隊伍進行專業培訓。首先進行崗前培訓,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其次進行理論培訓,將開展心理咨詢方面理論知識培訓,從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的溝通和陪伴技巧、危機預防和轉介以及班級心理活動輔導等方面展開。最后為實踐培訓,注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傾聽、共情等專業知識的實際操作,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更好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加強家校聯系,齊心協同解決

  大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往往來源于家庭,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經歷會直接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家庭力量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有效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校出現任何異常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需及時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必要時聯系家長到校,與他們進行深入細致溝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決問題,形成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5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匯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后,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于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后,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于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于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并發癥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于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后,突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后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后,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己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己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自己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于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己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于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郁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著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后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并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己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志。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于“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占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說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己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后的議論說笑,課外的游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干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系。

  2、對于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己,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松后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系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系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咨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復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己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咨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6

  一、自己分析

  (一)性格及對我的影響

  我是一個偏靜的人,不活潑,甚至有點孤僻。同時,我屬于抑郁質與粘液質的混合體,為人較為沉默,情感不大外露,有點小憂郁,有時有點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說話也有點直,不太招人喜歡,故我這個人不善于交往,人際關系不太好。我的環境適應能力也不太好,每次到一個新的環境,總要花較長一段時間才可以適應。但這也有好處,就是我可以靜下心來,認真的去做一件事,不易受他人打擾。因為這我從小就對對文學有興趣,在高中時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文科,它影響了我的一生。我也可以較好的控制我的情緒,不會像有些人一樣沖動,會莫名生氣,至少,我不會輕易表現出來。

  (二)興趣及對我的影響

  我的`興趣比較廣泛,看書,畫畫,唱歌等等我都很感興趣。

  但我并不是一個很有藝術細胞的人,只是很喜歡,并從其中獲得快樂。我覺得人無完人,不一定非要逼自己學好這學好那的,只要從中得到樂趣就夠了。我比較喜歡宅在室內做事,故我選了文秘。我原以為文秘就是幫上司做事,聽從上司的吩咐,打打字,送送文件,整理文檔。直到到了學校,我才發現自己認識的太不全面了。但我不會讓自己后悔,我會努力克服一切,學好這個專業的。我對許多名人都很崇拜,也渴望自己可以成功,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三)宗教信仰及對我的影響

  我的父母都是信仰佛教的,故我也是。但由于學校無神論的影響,我的信仰并不執迷,只是偶爾求神拜佛,心安而已。但這個信仰也有好處,它可以讓我的心得到片刻平靜。雖說這并無法解決實際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我多了些信心。

  (四)能力與品質

  我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我有上進心,我相信只要有人肯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的去做,爭取把事情做好。我做事還是很認真的。

  (五)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自身的優勢;實事求是,追求具體和明確的事情,喜歡做實際的考慮。善于單獨思考,反應敏銳

  自身的不足:膽子不大,容易害羞,壓力很大時,會過度緊張,甚至產生消極情緒。現實,考慮的東西太多,往往把簡單的事情考慮的太過復雜。創造性不強,沒什么領導才能。

  二、自己奮斗目標

  完成學校里老師布置的所有的學習任務,并正確認識自己,加強自己的領導能力,專業學習能力。找一份兼職工作,鍛煉自己的能力,減輕父母的負擔。好好學習,認真考試,修滿學分,拿到畢業證書。

  三、評價

  同學眼中的我:文靜、內向、做事認真、觀察細致、敏感、沒有什么創造性、不具領導才能。

  四、結束語

  這就是我,正在成長、逐步走向成熟的我。我希望可以通過這次自己分析,找到我合適的定位,從這里開始奮斗。我知道我還有很多的缺陷與不足,但我會努力改正的,非常感謝老師們對我的教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7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長經歷

  時光的沙漏不停的行進,來不及告別嘆息,昨日便已卷入時間的長流中旋轉著成為回憶,然后一點點透明,最終消失。

  不知不覺,我已經成為一名大二的學生,在這漫長亦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在緊張的學習節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長的彼岸。

  在我看來,我的人生路應該算是比較順利,無論是小學,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學習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門心思的把學習搞好,就在我充滿自信的參加高考的時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時間我無法承擔這樣的打擊,但是我的性格告訴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專科的話,無非是對自己的看不起和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因為我的成績一向是很好的,就連我的老師也沒有想到我會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競爭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沒有辦法,所以最終選擇復讀。

  在復讀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逐漸有了轉變。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別人相處,不再去鉆研哪些深不見底的難題,一心想著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經有人和我說復讀就不是人過的日子,可是這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當一個人變的很現實的時候,一切的夢想或者是幻想都將不復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會太累。

  當我看到同一屆的人都在享受大學生活的時候,我就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只是上天覺得我不夠成熟,所以讓我在鍛煉一年,僅僅一年而已。

  現在回想這個,“寒窗苦讀十二載,一心只問今朝”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設平靜的看待生活,平靜的看待未來,活在當下,因為今天是為明天準備的,把握好今天才能過擁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說曾經的我們時在父母傘下膽怯的雛鳥,那么現在的我們便是漸漸高

  翔的鷹。我們奮斗,我們拼搏,我們自豪!我們將點燃種子的希望,召喚候鳥的飛翔,像飛揚的蒲公英一樣,沿著夢想的軌道,勇敢地踏上屬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分析

  [摘要]近年來,受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大學生的戀愛觀較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戀愛態度輕率,戀愛觀念開放化、戀愛行為公開化等特點,體現出重功利價值、重物質享受、重生理需求的本質。為此,應從加強性道德性識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學校管理機制等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戀愛觀。

  正處在青春時期的大學生對戀愛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憧憬,他們認為,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不經歷戀愛的大學生活是不完美、不全面的。隨著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已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人生態度、理想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戀愛觀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新特點

  1.戀愛態度輕率化。當代大學生只注重戀愛的`過程,而不注重戀愛的結果。多數學把戀愛描述為“體驗幸福”和“充實大學生活”。有些學生以選擇理想對象為由,見異思遷,頻繁更換對象;少數學生出現“三角戀”和“多角戀”,以至在同學之間造成感情糾紛,甚至發生沖突,釀成悲劇。他們在戀愛過程中,只一味追求愛情的浪漫,而忽視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認為戀愛與婚姻無關。未婚先孕就是當代大學生戀愛輕率化的最好見證。

  2.戀愛觀念開放化。當代大學生受西方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傳統道德意識逐漸淡化,對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持開放、理解和寬容的態度。據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所做的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度的比例為54.08%,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這一比例為75.3%…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也日益開放。大學生多角戀愛、在外同居的現象時有出現。

  3.戀愛行為公開化。盡管社會各界對于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態度持“不贊成、不反對”,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校大學生的各種行為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然而在高校大學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想法:不談戀愛的人被視為弱者,不談戀愛被視為不正常行為。他們把談戀愛作為一種榮耀,每天出入成雙成對,攜手漫步于校園,上課、吃飯、自習形影不離,行為上一點也不遮掩,甚至校紀校規于不顧。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愿意對周圍的人公開戀情的大學生比例為87.6%,愿意在校園里各種環境下有親呢行為的:教室23.7%、圖書館37.5%、食堂68.6%、校園綠地86.2%。

  二、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

  綜合各因素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功利價值。他們在擇偶標準上,趨于功利化,更注重對方的實際價值。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及求職中的“不正之風”對大學生戀愛觀產生了一定影響,交往對象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往往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具體表現為,有些學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托在戀人及戀人家長身上而急于談戀愛。

  2.注重物質享受。部分大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壓力大或者愛慕虛榮、沉迷于高消費等原因而選擇戀愛。他們企圖通過戀愛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或者在經濟上賺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譽,采取欺騙的方式同時進行幾段“戀情”。

  為追求享樂和地位而戀愛,是一種畸形的戀愛觀。

  3.注重生理需求。大學生的年齡界限已跨過青春期并進入成年期,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發育的成熟,有了追求異性的欲望,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產生了性親近的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有83%的大學生有和異性交往的強烈愿望,渴望擁有愛情。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性沖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這一原因的驅使下,青年開始脫離群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現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新型戀愛觀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觀受個人生理、心理成長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著變化,但他們在諸多方面相對不夠成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具體從四方面闡述:

  1.受社會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達,網絡、影視已經走人人們的生活,也帶大學生進入戀愛的世界。由于社會上一些文藝作品中對愛情的過分渲染,更有大量關于兩性及戀愛問題的討論,使大學生難辨是非。同時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戀愛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他們相信網上愛情更勝于現實愛情。年輕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網絡色情的影響,驅使他們渴望揭開兩性之間神秘的面紗。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戀愛起了一定誘發作用,使一些大學生對愛和性的觀念發生扭曲,缺失了應有的責任與道德。此外,面對就業壓力的增大,就業前景的不樂觀,競爭的激烈化,為逃避現實及外界的壓力,他們亦然選擇了戀愛。

  2.受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現在的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出生于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庭的過分寵愛,使他們產生了極其強烈的依賴心理。進入大學后面對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他們望而卻步,為逃避現實從依賴父母轉向對新的關愛的渴求,過起了所謂的“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婚戀觀念缺乏正確的指導,大多數家長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致使他們的好奇心不斷累積。到了大學,遠離了家庭束縛,最終觸發了體驗戀愛的動機,進而誘

  發了大學生戀愛問題的產生。

  3.受學校的影響。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戀愛問題所持的態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對,沒有相關、具體的政策和制度給予指導。同時,在課程設臵上關于戀愛、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各類輔導講座欠缺,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戀愛觀加以科學引導和教育。

  4.受個人自身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按照青年心理學的劃分,屬于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統趨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但由于在校大學生剛從父母的翅膀下掙脫出來,沒有經過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鍛煉,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任何問題的處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斷力較差。再加上其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容易把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對問題的考慮欠周全,使其戀愛過程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引起戀愛道德上的種種缺失。

  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戀愛觀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提高戀愛的道德觀。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通過課程教學、專題講座、訂閱報刊、定期輔導等形式,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咨詢活動和性健康咨詢服務,為建立良好的性意識和性道德觀念打下牢固的基礎;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學生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失衡,培養健全的人格,以引導他們在戀愛問題上做出理智的選擇,形成健康、正確的戀愛心理,使學生理解并懂得“兩性區別,男女平等;異性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愛,自立自強”這些基本的性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響,防止不良性行為的發生;同時引導大學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業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愛情真正成為人類文明行為的高尚部分。

  2.加強大學生的自主性教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學校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成才觀;要讓學生認清現實,讓學生知道戀愛問題和學生的理想、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學校教育中,應該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促使大學生把學業放在首位,擺正戀愛與學業的關系,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于談情說愛而放松了學習。要讓大學生認清學業的重要性,讓大學生明白學業是大學生價值的主要支柱;要讓大學生懂得戀愛是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學業、事業基礎上的。

  3.健全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強教學管理,促使學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另一方面要加學生宿舍、公寓和校園環境的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杜絕大學生在外住宿現象的發生;最后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范大學生的戀愛行為。學校對大學生談戀愛問題要實行引導、教育、管理三位一體模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對于那些沉迷于戀愛而荒廢學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其迷途知返;對于那些在戀愛中違反校紀校規,違背社會公德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教育,必要時應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總之,四年的大學生活是短暫而寶貴的,當代大學生不要把黃金時間消磨在花前月下,而應立志奮發成才。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智慧與才華發展最快的黃金季節,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形成健康的戀愛心理,把愛情融進成才目標中,才能使愛情成為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成為我們學有所成、有所作為的動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8

  一、案例背景

  張x,女,廣西人,家庭成員結構相對復雜,系離異再重組家庭。在張x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帶著她改嫁到了另一個離異家庭。該生體型瘦小,性格非常的內向,在同學中朋友較少,是一個專業成績不錯,但不愛說話的同學。

  二、案例簡介

  在大學入學后,同宿舍的同學反映,張x在宿舍生活中,總是不敢一個人走出宿舍陽臺的現象。剛開始同學們并沒有特別在意,認為張x只是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張x身邊的同學漸漸發現,張x不僅是不敢走出陽臺,就是進入食堂或與同學共同參加在室內舉行的眾人活動這些人多的場合,她也會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漸漸的,同學們都覺得奇怪,也就和她越走越遠。但在班上,還有班長和小菊兩位熱心的同學,還總能出現在她身邊,和她在一起。

  有一天,張x終于和小菊說出了自己在生活上,有這些不適的原因:因為她總是感到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特別在男生多的場合,總會感到有男生在議論她,說她笑起來很傻;自己在陽臺洗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人在偷看她,并安裝攝像頭拍攝她,上傳至網上,讓她出丑。

  輔導員通過同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其進行了談話,在談話中,輔導員并沒有感覺到該生的任何異常。相反的是,感覺到張x特別的有禮貌。與此同時,張x在生活上,朋友卻越來越少,小菊成了那極少中的一個。“小菊,我又聽到那種聲音了”,張x對小菊說。張x說的那種聲音,指的就是感覺到有人在罵她了。

  又有一次,張x坐班車回家,在張x的后排,坐著一位與張x并不認識的先生,張x覺得這位先生也在罵自己,并且從上車罵到了下車。回到學校,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小菊。小菊也感到很不理解,卻沒有辦法與她溝通。

  三、解決方案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中張x的心理癥狀屬于偏執性精神病癥狀。偏執狀態以突出偏執妄想而無幻覺為特點。它既無偏執狂那樣的系統性妄想,又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妄想分散和荒誕離奇、伴有幻覺,且發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學者認為偏執狀態似乎是介于偏執狂和偏執型精神分裂癥之間的一種狀態。

  偏執狀態的患病率比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少,而比偏執狂多,目前尚沒有該病的確切發病率。該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圓滿完成任務,往往不去求醫。

  偏執狀態的病因,是在一定個性缺陷的基礎上由長期持久的精神緊張所引起。急性精神創傷可作為誘發因素。偏執狀態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與偏執狂類似,本病的妄想雖多呈持續慢性形式,但也有短期內消失的。

  案例中的張x之所以出現偏執性精神病癥狀,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就輔導員所了解到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該生家庭系離異再重組家庭,成員構成較為復雜,其繼父子女較多,據其繼父稱,兒女中既有副廳、正處級的干部,也有x高校的副教授。其母親早年做生意,人生經歷較為豐富,有重大交通事故史。復雜的家庭組成情況,在生活中,就難免有相對一般家庭更加容易產生口角等家庭矛盾,極易在該生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影響,這時小孩一旦出現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極易形成一些不利于成長的復合情緒。

  第二,張x在高三的時候,曾經因為有男生向其示愛,由于示愛的.方式比較猛烈,因而受到了一些驚嚇。因此在男生多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對示愛場景的回想和幻想。

  第三,個性自卑,遇事較為敏感。研究表明,心理敏感的人往往害怕與別人交往,害怕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此例中,張x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笑,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笑的樣子很傻,害怕被別人拍成視頻放到網上去。

  (二)解決方法

  結合該生日常生活表現及輔導員所了解的情況,輔導員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把握事件發展態勢,理清事件發展脈絡,有條理的將事件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分管領導,同時安排與其關系較好的同學細心的觀察她的日常行為,并做好記錄,為日后辨別其心理健康狀態作依據。

  第二,積極聯系其家長,將該生的情況與其家長作通報,了解其以往的心理情況并告知其在校表現的具體情況,爭取家長對處理此事的配合。此案中,輔導員雖然積極聯系了其家長,但其家長開始矢口否認一切不利于小孩的事實,并隱瞞該生過往的一些經歷,這為事情的解決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交談,告知了學校對該生的關心,其家長才放下包袱,來到了學校,試探性的配合了學校的工作。

  第三,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有關條款的前提下,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與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往往需要患者敞開胸懷的配合治療,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診斷。在此案中,張x在心理出現異常初期(寒假前)及寒假結束后在家人和老師的陪同下,在專業的腦科醫院分別做了兩次針對偏執型精神病的治療。然而,初次治療和第二次治療的結果卻相差甚遠。初次治療,張x就醫生的提問,都能夠認真的回答,從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及各項數據的綜合反映來看,醫生給出了疑似偏執性精神病的診斷,希望張x能去其它三甲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復查。第二次治療是該生希望能回到學校學習時,再次做的診斷治療,但第二次的各項數據,卻均顯示一切正常,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她也回避了(下轉第151頁)醫生的大部分提問。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二次的治療,張x開始有意識的封閉了自己,所有的選項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在答題時間上,也比第一次減少了很多。

  四、處理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細致而有節奏的工作,最終該生家長同意了學校的休學建議,并在一年的休學調整后,和學校協商,讓該生采用在家自主學習,相關指導老師視頻指導的方式,完成了余下的學業。

  在此案例的處理中,雖然因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欠缺,在處理中略顯力不從心;學生家長對事情的處理也未能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在學校相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系部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還是取得了雙方較為滿意的工作效果。

  五、思考

  大多數的輔導員畢竟不是專業學習心理學的,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學生心理問題處理上,只能做到發現與關注,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的判斷及處理,還有待專業的心理臨床咨詢師或心理醫生指導、執行。因此,大力發展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成一定的層級機構,明確每個層級的責權及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協作,才是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渠道。但是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一線隊伍,對學生有著深入的了解,在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偏差初期,還是大有可為的:

  第一,加強宿舍長、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的三級防控機制建設,制定適合自己所帶班級的信息反饋機制,并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對心理方面的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學生骨干真正起到輔導員眼線的作用。

  第二,對出現異常行為的同學,要加強對其日常的言行的記錄,找專人對其進行跟蹤與反饋,了解其心理變化規律,更好的為其總結出行為規律,為日后的工作作依據。這對后期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也是頗有裨益。

  第三,一旦啟動事件的處理程序,輔導員一定要有耐心,因為此類疑似病例的確認和處理,注定是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是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

  第四,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常見心理疾病、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基本特征,能心理病癥能作出初步的診斷,從而對其日常行為作初步的判斷和診斷,能更及時的使疑似病例能更好的接受相應的治療。

  第五,加強心理特殊群體的排查工作。在入學之初,利用專業心理測試軟件為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普查,對有心理問題趨勢的同學要做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全面信息。全面信息包括:

  (1)學生家庭及各家庭成員的信息。

  (2)學生本人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經歷。

  (3)除家人外,第三方對其的綜合評價等。只有了解了全面的信息,我們在后期的事件處理決策中,才能盡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9

  1.自己成長分析

  (1)我的人格類型

  我的血型是A型(具體來講是AO型),這與我的氣質類型是相匹配的——抑郁質加一些膽汁質。之所以從青年時代我就心儀于心理學,這與我體察事物細致、善于思考的抑郁型氣質有很大關系;之所以我決定把做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作為我終生的事業,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愛替別人著想、責任心強的A型特質起的作用;之所以我能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上進的心、并且不隨波逐流去追求升官發財那些世俗所推重的東西,實質上是由我的人格類型所決定的。

  從教三十多年來,我一向以和藹可親、責任心強著稱于我所教過的學生。然而,造物主向來是公平的,它在給予了一個人一定優點的同時必定也讓其也兼有一些缺限。我的優點是細心、做事認真、責任心強、追求完美、和善、耐心,我的缺點是膽魄不足、器量有限、靈活性差。這些特點同樣和我的人格類型習習相關。

  (2)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一個力求做真實自己的性情中人,在權位財富和個人尊嚴兩種價值取向中,我選擇了后者。我恥于做莊子筆下得腐鼠而樂的鴟梟。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有過兩次當官的機會,皆因我不愿低下自己孤傲的頭而與水東逝。對此,我并不后悔。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取得自己的光榮,這個目標我已初步實現:從1996年教師節的鎮級優秀教師到20xx年教師節的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從1982年入職的普通教師到20xx年晉升高級教師,我靠的不是諂媚賄賂,我靠的的自己扎扎實實的努力和長期積善換來的好運。

  2.職業行為分析

  (1)我為何要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我的初始氣質以抑郁質(多愁善感型)為主,未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前,遇到的心理問題有很多,給自己帶來了數不清的煩惱,自己解決不了,又求助無門。自從我20xx年開始邊進修邊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后,我的氣質類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20xx年做氣質測評,變成了以粘液質(沉穩持重型)為主了。

  多年來,我在研習心理健康和勵志成功方面的學問時,逐漸明了了一個道理:愛自己最好的途徑是愛他人,并為他人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所以,為了達成我的幸福人生,我就必須選擇以愛他人、幫助他人為宗旨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2)我能成為一個出色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條件

  做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條件是:淡泊名利、樂于助人。我具備這個條件。現代中國人流行的價值觀是仰慕有錢有權,票子、位子、房子、車子、女子五子登科的社會名流。可有些人偏不迷信這些東西,因為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沒法給他帶來真正的幸福感。我就屬于這種另類人群中的一員。我覺得,錢、權只能換來物質和虛榮心的滿足,換不來真正的愛和真正的情;如果沒有真正的情和愛,即便擁有再高的職位,再多的票子,再好的房子、車子、女子,也都會是冷冰冰的,這樣的生活,幸福指數能高到哪去?

  我歷來鄙夷“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帶有狹隘小農意識的幸福觀,從很早的時候就十分欣賞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書中表述的幸福觀:“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利益;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

  以前看了一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蒼天》,我覺得完滿的人生是像馬錫五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萬眾敬仰的人生。在當代社會,要做個像馬錫五那樣的人,最好的職業就是做個心理健康輔導員。

  做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核心是樂于助人,我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在許多人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跡。我會一直為此努力下去。

  (3)我需要做什么準備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

  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光憑有一個淡泊名利樂于助人的價值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有全面而扎實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需要磨礪遇事冷靜持重的道行,需要一泓能藏污納垢而不失其純靜的豁達的胸懷。

  為此,我于20xx年12月考取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20xx年10月考取國家中級心理健康輔導員,20xx年7月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其間,刻苦學習了《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多門課程。還購買了多本指導團體心理訓練的書籍,潛心研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辦的職業學校招生難,鄉下的公立職業學校招生最難。我曾經任教的濟源市第三職業高中就是這樣一所招生難的學校。招生難,招來的學生素質也每況愈下。這對我的教學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接受了這個挑戰,在上課的過程中有意磨煉自己在混亂情況下冷靜和包容的能力,不管遇到多么可氣的事都用平和的語氣說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先用冷靜而堅定的態度平息事態,留待課下單獨解決,總體效果還比較好。后來,到一所農村學校支教,給初中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也是困難重重;再后來,在城鄉接合部的學校給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由于有了多年經驗教訓以及材料的積累,工作開展起來就順利多了,也有效多了。

  (4)我的職業奮斗目標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傳統的觀念:錢掙得越多、官做得越大,幸福指數就越高。我不贊同這種觀點。我曾看到一些調查統計結果: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80多倍,而幸福指數卻和印度的旗鼓相當。還曾看到一個報道:有個裝卸工,一心心想發大財,成天去買彩票,到47歲時終于中了頭獎,得了3100萬美元。從此,他開始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兩年后,他已擁有了七處房產、五輛新車,幾乎享受一切能用錢買來的享受,可是,就在這一年,他在自己的牧場豪宅九間浴室中的一間里,脫去襯衫,用槍打自己的心臟,結束了生命。法醫驗尸,沒發現他患有什么病;也非謀殺。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幸福指數并非與錢的多少成正比。中外許多調查統計結果證明:幸福其實就是在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后的種種主觀感受。而這種主觀感受的獲得是人的精神素質提高后的收獲,而非生理需求獲得滿足后的感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比爾·蓋茨曾經在最近二十年中有十三年富甲天下,而他的幸福不是建立在他的巨額財富上,而是建立在他用自己的發明創造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從用自己的財富改變世界不公平的努力之上。

  因此,我的幸福觀是:一個人的幸福指數應該和他對社會的貢獻成正比,而不是和他對社會財富占有的多少成正比。

  我從小就不太注重對物質財富的占有,我也不具備掙大錢的頭腦,但我一直在堅持著一種追求——那就是:給不完美的世界一個完美的注釋。

  讓那些渴望自己實現的人,要時刻聽從自己生命內在沖動的呼喊,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我的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喊是什么呢?我要做一個自己能時時感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在學校、在社會上,什么事業能滿足我的這種內在需求呢?

  我是個教師,在學校所有的科目中,只有新興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新增的一項事務“心理咨詢”最容易讓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所以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定為我職業奮斗的最終目標。我有成為一名出色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條件,也有做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決心,我渴望著通過我的不懈努力,能在心理健康輔導員這個職業上享受到一些人生的高峰體驗,我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個杰出的心理健康輔導員。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10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三、報告摘要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本調查報告寫于到20xx年12月18日。調查范圍為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

  四、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為1:1。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為98,問卷回收后,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為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并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五、調查結果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后,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高考這一目標后,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于在高考結束后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里,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松散。在泡沫偶像劇、網絡游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于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為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為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并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并都能認真鉆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后,也能發現個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于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后并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于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于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于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于現今大學生究竟為何物,且看調查數據。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為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為戀愛與其他關系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為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

  3、人際交往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系困擾者占38.51,嚴重困擾者占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占1.43。在同別人鬧別扭時能主動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占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占17.9。為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占71.3。女生之間鬧別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為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為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為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1、緊張與焦慮

  ①、生活環境的改變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學習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③、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規劃的不確定性產生的焦慮心理

  2、浮躁與急功近利

  3、失落與沮喪

  4、自卑與退縮

  5、空虛與倦怠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后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己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里呢?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為苦惱。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

  1、盲目自滿與自己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己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著打發時光。

  5、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系,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系發展成戀愛關系,過早地沉溺于“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沖突。

  6、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為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鉆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己教育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7、加強自己心理調節

  九、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己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己,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 11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匯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后,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于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后,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于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于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并發癥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于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后,突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后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后,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己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己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自己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于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己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于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郁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著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后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并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己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志。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于“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占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說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己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后的議論說笑,課外的游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干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系。

  2、對于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己,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松后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系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系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咨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復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己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咨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報告】相關文章:

培育健康心理的教案06-12

育健康心理的教案設計06-12

健康心理心得體會03-28

培養健康心理國旗下講話01-17

疫情健康心理總結(精選15篇)12-15

心理健康心理培訓心得體會12-15

小班健康心理教育教案(精選6篇)12-10

幼兒健康心理教案(通用5篇)12-13

中班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7-28

健康心理培訓心得體會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