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時間:2023-05-22 10:34:40 曉怡 報告 我要投稿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通用18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通用18篇)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痹诮裉焐鐣,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己,認清自己的長短、優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剖析自己、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認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蔽覈颠B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受各種自然環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己,給自己定位。

  二、自己剖析

  (一)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可是,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己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可是時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對待?傊灰D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二)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抑或是自己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四)戀愛心理分析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現人的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我是一個多血質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部心里和諧發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2

  摘要:

  成長,我們共同經歷;經歷,我們不同感想。人間走過二十年,每一個人都在自己成長中,每一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領悟,不一樣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己成長分析,望通過此文能對自己有新的認識,更全面的對自己做出定位。

  關鍵詞:

  自己成長分析、經歷、目標、人生觀

  成長是人都必須經歷的,回顧自己的成長足跡,發現原來我一直在改變著。二十年來,我品嘗酸甜苦辣,感受悲傷歡喜,享受比賽勝利的喜悅,握拳對失敗的不氣餒·接下來,生活仍要繼續,我將繼續成長,繼續通往僅屬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己成長分析

  我來自一個較為繁華的小城市,在那里,幾乎見證了我所有的成長過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歡呼、奔跑,在那里,也見到了我傷心、流淚。

  小的時候,我在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擔心未來的路會坎坷,會遭遇許多的挫折。春天,放風箏、折楊柳枝做楊柳帽;夏天,拽上個游泳圈就敢跳進小水池里撲騰、沒事就跑爺

  爺種的葡萄園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樹使勁倒騰、穿著單衣四處閑逛;冬天,武裝齊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墻摘臘梅·天真無邪的樣子,讓此時的我,無比想回到那個年紀!

  在長大些,我便已入學堂,學習著加減乘除,記背著ABCD,誦讀著之乎者也,念叨著天文地理。業余,還和同學開開玩笑,打打鬧鬧,找幾個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沒有任何的憂慮。

  之后,面臨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許多的補習課程,各門課的考試試題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時,睡覺休息的時間漸漸壓縮,上課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上課的頻率也愈加頻繁起來。水筆的筆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試卷漸漸被做題步驟和解題分析占滿,肩頭的負擔也愈加明顯!

  尤其是在高三這年,最令人記憶猶新!兩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緊張的氣氛讓人無法喘息,每個人都不能停下來,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時,我變得敢于擔當,覺得自己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已經成長了!勝不驕,敗不餒,考的不錯不會飄飄然的,考的不好也不會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訓,補習欠缺部分繼續努力。

  經歷高考,因發揮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不過,我并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無光的事,因為,在任何地方還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學,不努力,過墮落人生也不會有好的出路,不能抵達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學之中,我能奮進,不頹廢,不斷充實自己,我定能取得滿意的結果,享受最終成功的果實。

  一年前,我離鄉踏上了自己的大學之路,興奮,緊張,期待,還有些許小擔心。興奮是即將見到大學的真面目,緊張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點,期待是我即將再此度過四年,擔心是生怕對著陌生的環境我不能很好的適應。但事實,老天還是挺眷顧我的,讓我在同學之間變成了“開心果”,在班級里成為骨干一員,在輔導員前成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來的日子,我依能較為順利的做完本職之事,打成自己所擬定的目標!

  二、自己性格分析

  說起我的性格,我的長輩無不夸我,說我性格脾氣很好,不會隨便亂發脾氣,不會沖著自己占著優勢橫行霸道。而我,自己覺得,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隨和、輕松,面對朋友會為她著想,面對挫折不氣餒不放棄,面對些許小事還有點兒小固執。

  從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經早已數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論她成績與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觀的條件,只要與我性格和的來,我就能與其成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給予幫助,與其一同分享快樂時光。

  再來說說的我的不足吧。通過一路走來,我對自己也進行了一些總結,覺得在一些地方,我還有待改進。比如,自己的膽量。因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

  都需要自己著手進行,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取。就在這其中,我覺得,我的膽量還需多加以鍛煉,不能臨場還有退縮的想法,不可以因為害怕自己會敗落就放棄爭取的機會。另外,我還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圖一時的享受就將事情先擱置,待到時間緊迫時,又臨時抱佛腳的開始猛干。

  三、自己奮斗目標

  石看紋理山看脈,人看志氣樹看材。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過去的那段記憶如電影般總浮現在腦海,但回眸之后又讓我更好的認清自己,讓自己再明確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認真完成學業,盡量讓自己再此基礎上豐富課外生活,并獲取些許經驗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獲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3

  摘要:

  解決大學生中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是當前大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人格缺失、人際交往困難、戀愛情感波動和學習、就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學生的心理上存在著一系列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危害著青年學生身心健康,阻礙著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建立科學、有效、靈敏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

  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方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標。一直以來,大學生都被認為是受命運青睞的天之驕子,他們具備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質,是優秀的代名詞。但是,從當前反映的一些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潛伏著心理危機。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等等。

  楊叔子院士曾經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現問題,對社會的危害越大!币虼,分析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已經成為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的過度轉變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容易出現考上大學的自豪感和處理問題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沖突,強烈的交往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容易出現心理問障礙。

  從學校環境方面來看,高中時期的學習、生活環境與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環境有著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學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問題,只重視升學率。而將學生的生活能力的培養,心理素質的培養,品德的教育等問題放在次要位置,有許多中學根本就沒有將學生的生活能力培養,心理素質培養,品德教育問題列入議事日程。這種高中教育的現狀,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當受到過這種中等教育的學生升入大學后,角色、地位及學習和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著極大的改變。必然對大學生活產生極大的不適應;而中學生中又有許多是獨生子女,不論其家庭是貧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寵兒,由于聰明、學習好,受到老師及親友的過多關注。進入大學后,當這一切不復存在時,就會產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靈會變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這個年齡段正處于青春躁動期,渴望友誼、愛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溝通、交往,不會主動地去理解他人。他們也必然會對大學的生活感到很不適應。第一,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獨立的處理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問題,但據調查,有相當多的學生以前在家里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第二,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條件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他方面較差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現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功課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降級甚至遭遇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加之大學中主要是靠學生的自學能力來進行學習,與以往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很不一樣。使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樣進行學習,而感到茫然,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情緒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導致心理異常。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從家庭方面來看,家庭是始終伴隨人類從嬰兒,少兒一直到成人時代的重要外在因素。眾所周知,人類的價值觀,人生觀都以少兒時期的思想觀念為基礎。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較開朗,心理承受能力較好,父母關系緊張的家庭,孩子的脾氣也趨向于暴躁。而大多數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點。很多大學生家庭的不幸福,會使他的心理產生陰影,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逐漸顯露甚至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同時,對獨生子女的溺愛也直接導致了大學生過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問題。

  從歷史文化方面來看,受中國悠久的文化和封建歷史影響,使中國人在骨子里有一種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內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對心理學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面,造就了西方人張揚個性,提倡人權的特點。然而,進入新紀元后,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驕子們的思想中匯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對立的文化特點,使大學生在人格與道德方面倍受沖擊,而脆弱的心理防線也隨之崩塌。使許多人產生了浮躁的心理,無所適從,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壓力,產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醫,甚至不敢去就醫。

  同樣的,由于以上原因,也導致了大學生在擇業是遇到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容易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自負心理。這種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績較好的畢業生當中。他們往往被社會公認為學習成績優秀,勤奮好學的榜樣。因而產生自負心理,擇業要求過高,在擇業過程中容易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

  (2)自卑心理。這種現象與自負心理截然相反。一些成績較差或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面對當今社會日益尖銳的激烈競爭,總覺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縮手縮腳。自卑使他們缺乏自信心和競爭力,參加面試時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極差,遇到挫折概率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有這種心理現象的學生往往在擇業時看重職業的性質,自己的地位和報酬,一心只想進大城市,大機關,到掙錢多待遇好、工作輕松的單位,或渴望一步到位,這種心理不僅脫離實際,而且不利于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4)依賴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特征的大學畢業生可分為兩種傾向。一是依賴大多數的從眾心理,自己缺乏獨立的見解,虛榮心和僥幸心理會使他們改變原有的自己期望,而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切合自身實際的選擇;二是依賴政策,依賴他人的心理,他們不是主動去選擇積極參與競爭,而是坐等學校給自己落實單位,或者依賴家長與親友走后門、托關系,甚至讓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一切由家長包辦。這會使得這些大學畢業生失去更多的機會。同時,依賴心理也反映了這些大學生缺乏開拓能力和競爭精神。

  根據上面所述情況,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學校教育方面,需要在反思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理論做指導,重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動干預機制。

  第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充實高校課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徑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強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縛,走到學生當中去,走進學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詢工作,做細,做實,做好,給學生們更多的心理關懷。根據大學生的特點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普及和增強他們的心理衛生知識,以便于他們在產生心理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治療和疏導。

  第二,輔導員在加強心理教育這個工程上,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數同學們的心目中輔導員是他們最可信賴的人,輔導員是他們心靈中的依靠,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輔導員。所以,輔導員來做學生們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輔導員應該將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質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因此,輔導員應深入到學生當中去,貼近同學、了解同學,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做好學生們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及早發現,及時疏導,及時解決,是解決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主管制度。學院要有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的制定、展開以及經費支持負責,這樣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貫性、持久性、全面性,真正取得實效。

  第四,要建立能夠上傳下達信息暢達的危機處理網絡。有專業人員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班主任,寢室長(學生干部),家長,是構成這個網絡的必要環節。建立完善的信息檔案,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臺,及時掌握患有心理問題學生的狀況和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事件。

  第五,要轉換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學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對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建立有專家和專業人員著稱的工作隊伍。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由專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并且把它放在學校網頁上,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心理狀況作出判斷。在網頁上設置由專家主持的心理健康論壇,或者采通熱線,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咨詢和幫助。

  家庭方面,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因此,構建一個和睦,互謙,互讓,友愛,尊重,和諧的家庭不僅僅是責任也是義務。給子女營造一片美麗的天空,一個健康成長的氛圍是每個家長都應該盡到的職責。此外,家庭的教育也應該趨于科學,不要動輒打罵訓斥,也不應過分溺愛。糾正其不良的言行和錯誤的行為不能手軟,但也要尊重事實不可以妄自決斷,對孩子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因此,提高年輕家長和即將做家長的青年們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修養和知識水平,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歷史文化方面,轉變思想,老師應耐心地引導學生對外來文化仔細篩選,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讓兩種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想中融會貫通。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即將產生的,或者已經產生的心理問題。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咨詢、疏導,對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會和學校要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關愛。

  同樣,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也要充分認識到心理調適的積極作用,提高自己調適的自覺性,增強承受挫折,化解沖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順利擇業。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覺地調整內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強心理素質,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對擇業要充滿信心,要注意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豁達、樂觀的態度,不要懼怕困難、挫折,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

  總而言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僅僅只應從大學開始,而應該從中學、小學和每個家庭開始早期的教育培養,這樣更有利于人的成長。因此,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也包括家長,甚至學生自身的調整。只有正確認識并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才能更有效的引導大學生走向成材之路。當今提倡的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更符合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同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對不斷地提高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應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廣度。和諧大學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動干預機制,解除大學生的心理疾苦,調整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讓他們順利畢業,順利就業,既是我們當代大學培養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點,也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4

  摘要: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本文闡述了大學生在大學時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出現原因和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建議方案。

  關鍵詞:

  心理健康、大學生、環境因素、生活因素

  隨著我們踏入大學的校門,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到來。大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在大學路段走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我們自身未來的成功與否。所以要想把大學這段路走的更好,更穩定,為以后積累寶貴的基礎財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自身心理問題和解決自身心理問題、以免誤入歧途造成自身遺憾。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與我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階段有關,也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升一般年齡都在十八到二十三、四歲之間。而這段年齡正是處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段時期,也是人一生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赡苁切睦戆l展不成熟、不穩定;面對一系列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社會適應問題。心理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像: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競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如果這些沖突與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導和有效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經過數十年寒窗苦讀,走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在以前的學習階段我們全心投入,無力其他。家長更是對我們無微不至,溺愛至極;而這些就導致了我們缺乏癥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上大學更是遠離家鄉,遠離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這些就導致我們當中有些人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學習生活交友戀愛等等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我們當中的某些大學生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問題,最后出現不好的結局。

  現在就拿我自身舉個例子:我來自農村,家里世代務農。在如今這個社會激烈發展與競爭的時期我承擔著父母無限的期望踏入求學之路。然而、在高中時期我曾經退過學。因為我厭倦學習,是的我學習不好。我自己覺得在求學這條路上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可是當我踏入社會,看著眼前洶涌的人流我感到無處可落腳。我又一次感到無力,自己未來的路徒有望洋興嘆。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我又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如今我考到我現在這個大專院校!父母常年在外,根本無法在我旁邊陪同我。而我所遇到的問題只能自己去解決;同時這也造就我的某些性格與問題。例如:自卑啊、不是很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就是所謂的社交能力差!我害怕新的環境、新的人物。我舍不得我高中的朋友與同學,我不愿意背井離鄉。偏偏我又本性倔強,我拒絕父母臨時回來的相送?墒俏矣植坏貌幻鎸!我自己獨自一人背著這行李。踏上離開家鄉的旅程。當我來到大學時,我承認我有點慌了,陌生與不熟悉充斥在我的腦海。我記得很清楚,剛來學校我不清楚大學報道行程,又因為來的較晚學校未能及時安排住宿。我自己一人抱著行李在網吧住了一晚上。次日清晨,我自認為厚著臉皮找到一些新生,和他們一起完成了入學報道程序;而社交能力差導致我現在的朋友只局限在我的班級。在大學,我所接觸的新的課程里面出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在上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自己的某些心理問題,F在我正在努力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如今,我坐在這里寫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課論文》。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以上的一段話是我自身的真切經歷。雖然我自身可能未出現打大的心理問題,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大學生心理會如同我一樣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問題。我們大學應當如何去解決這些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呢?那就是找出問題所在。要學會分析自己、認清自己。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已經在上文分類列舉;也從我的自身經歷中反應出一些問題。我想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我們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要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而良好的人格品質應有:正確的`認識自己,培養悅納自己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地去完善自己。其次是應該提高自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應有正確的認識,采取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樹立科學人生價值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還有,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作息有規律、科學用腦、少喝酒、不抽煙、盡量多做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講究自身的衛生。當然,科學安排學習更為重要。學習是我們作為大學生的必要任務。所以我們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夠自覺去投入到只是的海洋之中,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于自身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呀保持樂觀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與信心。當遇到悲傷或者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己調節。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

 、俸侠硇梗豪缈奁(莫以為哭是很丟人的事情,這樣可以很好的宣泄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旅游或者運動。

 、趯W會幽默;幽默是消氣的最好方法。既不傷害別人又不煩惱自己。

 、蹖W會轉移:移位思考是解決憂郁心情的`好方法,聽音樂、接觸自然美景等。

 、軐W會回避:當你覺得即將出現不愉快的場面是,不放加以回避,找個僻靜的地方回避一下,這樣做能幫助你緩和緊張的局面。

  以上種種是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以及一些體會,可能說的不是和全面,但我相信,如果能夠按我說的這樣做,你一定可以避免心理健康這些問題!另外,我之所以認識到這些心理健康問題,與我大學所開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很大關系,在此感謝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讓我能夠在人生迷茫多事的階段認清自身問題,準確定位自己,從而在大學這個新環境中慢慢融合,提高并完善自身。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5

  摘要:

  現代社會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里不乏精英和驕子,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因此,他們能否健康成長是社會倍加關注的焦點。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以及高校穩定的突出因素。而開展課內外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有益的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有著更高的抱負和追求,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因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身心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甚至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隨著高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貧困大學生的增多以及因學業方面、經濟方面、情感方面、社會失業率方面、人際交往方面及職業選擇方面產生的心理問題尤為常見,當然,也包括少數大學生的心理變態以及人格障礙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論文格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現,校園極端事件屢見不鮮。因此,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學課堂

  每一個大學生在受到專業教育的同時也應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又要掌握養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究的狹小范圍內,使得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術難以應用。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指導,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大學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努力使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應當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所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理過程得以正常發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發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地發展。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教師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語營造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中求發展,用對專業課的熱情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學生愉悅、興奮的狀態。其次,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難易要適度,教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學生當時的心理狀態和特點,使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課內外相結合,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活動包括課間活動、課余活動,還有相應的一些競技比賽和運動會等,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外活動中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和訓練教育,一方面,通過課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發育,增強他們的體質,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發揮他們的特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堅強毅力,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課外活動的開展,對健康教育有著特有的實效性和實踐性。

  三、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發揮學校行政部門、社團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創造一個積極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環境。如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的評比,“五四”系列活動,“一二九”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演講比賽、辯論賽、火炬接力賽、大合唱,等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以這些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學生在社會上活動、生活,就必然受到社會心理的影響。目前,一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風氣,給學生的心理素質造成惡劣的影響,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圖書、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網站等嚴重污染學生的心理環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極為不利。另外,某些宣傳媒介的輿論導向發生了傾斜,如報道大款大腕多,而報道艱苦創業少,報道港臺明星多而報道英雄模范少,報道個人奮斗多而報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學生追趕時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現象。因此,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穩定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使他們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和取向。

  四、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

  在大學里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學生入學后,通過輔導員、學生會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分類歸納,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品德高尚的專兼職人員,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種信息服務網絡,發揮學生管理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發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以便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五、結束語

  全社會都應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社會的種種變化和沖擊,學生心靈中常常會產生巨大波動:一方面,他們為社會的改革、進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對某些具體變化迷惑不解。因此,我們就要在全社會樹正氣、治歪風,盡量減少社會環境中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和行為發展變化情況,不斷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充實、完善,并發揮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會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則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德智體諸多方面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6

  摘要:

  為更好地深入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認真加以解決,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雖然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難操作、措施難到位。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差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長速度之快,負面危害之大,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ǘ┬睦斫】悼梢允勾髮W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后,生活的'環境改變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ㄈ┬睦斫】凳谴髮W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ㄋ模┬睦斫】道诖髮W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壞境。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活躍的學習氛圍,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機昂然的校園景象等無疑對大學生起著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開設系統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注重專業師資培養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

 。ㄋ模┴S富和健全多樣的心理疏導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學生中去,通過班會、走訪學生宿舍、和學生談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方法,主動、公開、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防患于未然。

  (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會后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別人,融洽人際關系,強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師生共同努力,讓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走出陰霾,擺脫困境,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情緒去面對各種挑戰。因此,高校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大學生的心理導向,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7

  摘要: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關鍵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使大學生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己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己,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己,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于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己否定、自己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己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后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己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己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己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己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己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己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己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己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己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己,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8

  摘要:

  針對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學習和經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1]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谶@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產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化程度低、隊伍不穩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現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絡、櫥窗、心理教育?让浇榈淖饔,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業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有關規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現、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己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9

  摘要: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強調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當做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強調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心理情況會對身體情況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心理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其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會有比較高的效率。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重要的考慮對象,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并且和實際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不斷的調整和改進,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關鍵詞:

  大學體育;心理健康;大學生;教育;鍛煉;素質

  1、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1體育鍛煉通過兩種機制影響心理健康

  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增加積極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出現這一結果的機制有兩方面:第一,體育鍛煉能有效轉移不良情緒,將集中力放在體育鍛煉中。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的作用與反饋,而人類的左腦是沮喪、傷心等不良情緒的發出地,愉快的心情產自右腦。人們運動時,左腦會受到抑制,從而使右腦控制人們的思維,這樣積極的情緒就會占據主導地位。第二,運動可以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從而釋放內啡呔,讓人獲得輕松、愉快的感覺。正是這兩種作用機制,使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積極影響的理論得以成立,成為加強大學生體育教學,提升其心理素質的理論基礎。

  1.2體育鍛煉能夠調節學生心態,振奮精神

  大學生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在期末或是面臨一些重要抉擇的時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將一些不利的情緒變得積極,就涉及到心理素質問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夠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鍛煉過程中,消極情緒會受到抑制,也會暫時告別煩惱的困擾,而且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想法,對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再者體育鍛煉是一個宣泄的途徑,釋放出來之后,更是會感覺到心里的輕松。調節心態,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選擇的途徑,而體育鍛煉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小的煩惱和困擾都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鍛煉的方法發泄出來,緩解心理壓力,改變心境。

  1.3促進學生個體心理調節作用分析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各種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消極情緒,只要學生掌握科學的消極情緒調節技巧,及時進行排解就不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依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的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運動是一種有效的調節方式;約有50%的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運動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每一種體育運動都有其參與目標,例如跑步運動是為了更快、籃球是為了得分等,這些目標雖然片面,但是當運動者集中注意參與到運動中時,就可以忘記心理的消極情緒,并在運動過程中,對自己進行不斷的評價和重新認識,在發泄消極情緒的同時,促使大學生增強自己概念、提高自己認識。

  1.4體育鍛煉能夠提高交際能力,收獲友情

  交際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泄”的過程,能夠傳播好的情緒,消散壞的情緒,而且對于生活來講,友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體育鍛煉往往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玩鬧都能成為他們的.點滴記憶,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在一起為實現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在體育鍛煉中也會出現各種沖突,如時間沖突、責任沖突等,如何協調這些更是學生“情商”的鍛煉過程。通過這些有效的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成為健康心理的必備素質之一。

  2、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實際措施分析

  2.1更新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當代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修整傳統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誤區,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體育教育工作重點發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關注和重視,僅能掛靠在學校德育部門進行,多由兼職教師負責,部分高校相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了相應的心理咨詢室,但普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實際效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各高校管理層,真正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內涵,才能有效落實各項心理教育措施,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高校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進一步融合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

  2.2明確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調整教育重點,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積極的自己認識;

  2)提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校園和諧關系;

  3)加強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強化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4)鍛煉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

  5)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心理調節習慣,提高學生自控力;

  6)挖掘學生終身體育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3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校體育應積極調整自身教育內容組成,適當提高心理教育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積極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加強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聯系性,使學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以滿足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傳統高校體育教育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于體育運動的競技因素關注較多,對于心理、情感、態度等內容關注較少,因此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為緊密的內在聯系,2者的教育主體和教育目標相近,促進2者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擴展高校心理教育渠道、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0

  論文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為民辦高校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論文關鍵詞: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適應環境困難、學習與發展迷茫、自己認知失調、人際交往障礙、承受挫折心理脆弱、情感方面的困惑、經濟狀況差異、求職擇業競爭帶來的壓力等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高校一些觸目驚心的“校園事件”的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越來越成為學校、社會和家長所關注的焦點。因此,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提如下建議:

  一、領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要行之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須加強領導。此項工作應當成立由高校領導掛帥,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并深人分析和把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想方設法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更好地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并從制度上保證工作落到實處。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中獨立出來,并使之正式地納人到學校整體教育體系中,成為學校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體系,編寫出教材和學習指導書,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普及必要的心理學與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大學生對心理素質教育的認識,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心理訓練與自己教育的積極性;要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身心的特點,針對不同階段大學生易于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預防教育。

  1、充分利用校報、櫥窗欄、廣播、板報等方式宣傳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增長心理健康的知識。

  2、及時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報告會,如給低年級的學生開設人際交往、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學習方法、心理健康標準之類的講座,給高年級的學生開設戀愛心理、職業生涯規劃、如何面對挫折等講座來解答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

  3、以班級或寢室或興趣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主題班會,使他們在出現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后的調控和求助方法、他人心理不健康時的應激和幫助措施等方面的內容有所了解。

  4、在各學科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果說專門心理健康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各科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則是副渠道,它可以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必須構建一個由學科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課程組成的統一的全新的課程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將有助于改變各科教學的現狀,帶動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

  三、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定期調查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掌握學生心理方面的普遍性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有組織地進行學生心理測試工作,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主動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指導,對高危人群進行心理干預。

  四、開設心理咨詢服務

  通過開設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服務,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及時疏通其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1、開通網上咨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很好的保護了咨詢學生的隱私,使其更容易袒露心跡,咨詢人員能夠更有針對性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

  2、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室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機構。民辦高校應配備專業人士,對咨詢人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3、設立信件咨詢室。信件咨詢主要針對一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善于直接面對咨詢人員開設的咨詢方式。在實際工作中,咨詢人員通過書信交流,在取得咨詢學生信任后,鼓勵其直接面對咨詢人員,以達到問題的徹底解決。

  4、開通電話咨詢。電話咨詢保密性強,學生不必講姓名、班級,只談“問題”,咨詢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

  五、完善心理服務機構

  民辦學校除了應當投資建設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器材等硬件設施外,還要組成一支專門的心理咨詢師隊伍。建議由那些有專業知識、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品德高尚并且熱愛此項工作的專擔任。構建院、系、學生三級心理健康輔導服務網絡,對直接與學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學生工作人員等給予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另外,也可以在同學中建立“守門員”體系,即培訓一批學生志愿者;充分發揮老師、班主任、學生工作者及學生干部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一旦發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建立健全從學生骨干、班主任到院系、部門、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機制,通過建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努力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釀成嚴重后果。

  六、創建良好、健康的校園氛圍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學風、環境是校園文化氛圍的集中表現,是重要的環境精神和心理氛圍。嚴肅活潑、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業余文化生活,團結協作、寬松友好的人際關系,都可以成為一種心理背景,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可使長期處于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使人心情舒暢,獲得力量感;有助于消除孤獨、寂寞、離群、緊張和壓抑,可以促進學習,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2、創建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場所,如教室、圖書館、宿舍、食堂、運動場、花園等校園自然優美整潔的環境能使人奮發向上、充滿生機,使人身心愉快,消除疲勞,減輕緊張和焦慮。學校要引導師生共同維護和保持整潔文明的校園環境,創造一個適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自然環境。

  七、加強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

  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專業知識、還應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會其正確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淡化自卑,強化自信,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同時,教師作為示范的角色,應注重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精神狀態,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起到榜樣作用。

  八、優化社會大環境

  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形成扶危濟困、尊老愛幼、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社會各界要加大對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等公共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努力為青年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消除社會陰暗面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九、加大社會的關心度

  社會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關愛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社會一定要改變舊觀念,摘掉有色眼鏡。個人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有差異的,我們要面對這個事實。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民辦高校學生同樣是國家建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是知人善用,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們能和公辦高校的大學生一樣健康成長。

  結束語

  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預防與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不僅能增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有利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良好校風的形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的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因此,作為民辦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到議事首要日程。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積極有效的教育措施是每個大學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世紀和祖國對每個大學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戰。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1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對其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在職業生涯規劃階段,健康的心理能夠使其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面對職業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折,實現職業發展。當前,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不斷增加的就業壓力,使高校大學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心理問題。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山西傳媒學院50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通過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并立足現實,從社會、學校、大學生個人三個方面,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多角度提出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調查

  本次調查中,圍繞“職業生涯規劃”設置了相關問題,針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當前,高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暴露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蜆I選擇不明確,存在從眾心理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而是將多數人的就業選擇作為參考,忽視綜合考慮自身的個性特點。在職業類型選擇上,有超過80%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高薪白領的工作,其選擇的原因主要是對大學生就業的固有印象,認為大學生畢業后就應該坐辦公室。盲目跟風而不是從自身實際出發,導致其未來職業發展可能出現方向性錯誤。在職業區域選擇上,有將近85%的被調查學生首選求職地點都集中在國內一線大城市,他們主觀上認為大城市的發展空間大、就業機會比較多,相比較來說更具有就業優勢,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大城市。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只看到了在大都市就業的優勢,對其生存的艱辛卻沒有深刻地認知,從而導致在實際就業中,難以承受大城市的生存壓力,對其職業生涯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二)就業目標期望過高,存在功利心理

  高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需要通過對職業類型、地區、職位、待遇等各個方面不斷地對比分析,最終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置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逐步實現職業生涯發展。這些選擇應當是基于學生個人個性特點、興趣專長等個體因素確定的,然而,目前很多大學生存在功利心理,設置過高的就業目標期望,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導致出現就業困難。在就業崗位選擇的影響因素中,有38%的學生選擇了薪資待遇好,24%的學生選擇了社會地位高,26%的學生選擇了在大城市,僅有12%的學生選擇了職業發展前景好。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薪資待遇,同時希望能夠在大城市,并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很少一部分學生會將職業發展前景作為首先考慮的因素。這表明了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而是在名利方面設置了過高的期望目標。

  (三)就業機會獲得能力差,存在依賴心理

  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終是要付諸行動,根據確定的職業方向,完成職業選擇,實施具體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職業生涯的規劃、職業方向的確定、職業崗位的選擇,其主體都是學生自己,都應當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但是,目前很多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并不了解當下的就業市場,而是將希望寄托在學;蛘吒改干砩。在“對當前就業市場的了解程度”問題中,有33%的學生不了解,41%的學生只了解一點點,21%的學生比較了解,僅有5%的學生非常了解。在就業渠道選擇中,15%的學生傾向于學校推薦,38%的學生傾向于校園招聘會,22%的學生傾向于依賴父母、親人的關系,25%的學生傾向于社會招聘網進行自主應聘。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都將就業的希望寄托于學校或者父母,傾向于自己從就業市場中篩選、并自主應聘獲取工作機會的學生占比較低。一方面,大學生會過分依賴于自己的高等學歷、熱門專業等求職優勢條件,并不能清晰地認識到就業市場嚴峻局面和競爭壓力,導致其就業機會的獲得能力較差,在求職過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競爭優勢;或者求職方向錯誤,自身競爭優勢無法發揮,阻礙其成功就業。另一方面,當前還有部分大學生尚未完成心理上的“斷乳”,對父母的依賴心理較重,在就業求職中,過分依賴于父母,甚至將職業生涯規劃完全交由父母決定,即使是未來職業發展不暢,也不用承擔自主選擇的責任與后果。這種嚴重依賴心理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其未來職業發展也會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四)就業自信心低,存在自卑心理

  大學生準確的自己評價是其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保職業選擇正確,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很多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由于對自己評價過于保守,認為自己工作經驗較少、社會閱歷不足,沒有競爭力,從而不敢去爭取一些優質就業崗位,導致錯失就業機會。在“你是否會去應聘與自身專業不相符/專業能力要求較高/薪資水平起步較低/離家較遠的心儀崗位”等相關問題中,有57%的學生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這表明,大學生在求職選擇過程中,會盡可能地避免導致求職失敗的因素出現,他們并未真正從自己需求、自身優勢出發,去評估崗位是否具有較高的應聘價值,大膽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心儀崗位。而是猶豫不決、彷徨不定,選擇退卻、觀望,最終錯失得到心儀的工作的機會。

 。ㄎ澹┚蜆I壓力承受能力差,存在矛盾心理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通常是以自己夢想中的優質工作為目標藍本,在初入社會時,面對眾多的選擇和各種誘惑,也充滿著激情與憧憬。但是,現實的殘酷會給他們當頭一棒,使其面對職業發展更加迷茫和困惑。在“工作壓力大、挑戰性強/生活成本升高、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下,你是否會選擇去大城市工作”問題中,有超過50%的學生選擇了不會。這與上文調查中有85%的學生都將一線大城市作為首選城市相矛盾。這表明了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矛盾心理。他們既渴望到大城市追求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但是對于大城市工作的巨大壓力與挑戰,以及在大城市可能帶來生活上的困苦有所畏懼。這些都導致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了矛盾糾結的心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擺在學生面前,使大學生就業時感到困惑與迷茫。

  二、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ㄒ唬┥鐣蛩

  當前,我國社會所表現出的對職業教育的忽視,是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直接導致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個人發展忽視職業教育,而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發展中,認為學好理論、掌握好技術,自然而然就能夠獲得好的工作,實現職業發展。因此,在學校長期以來的教育教學中,職業教育從來并非重點,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嚴重不足,導致其不能以正確的心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時糾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忽視,也使得高校大學生在學習中不會自覺去了解職業信息,難免在最終面臨職業選擇時無所適從,出現依賴性、從眾性心理,使得潛在就業危機無限擴大,影響其職業發展。

 。ǘ⿲W校因素

  一直以來,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都放在學生專業教育方面,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開展的支持力度相對較為薄弱。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重視度才開始逐漸提升。目前,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講座等。山西傳媒學院同樣設置了就業創業指導中心開展相關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學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相對來說更關注學生的就業率,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適應性的關注度不足;更關注大學生就業準備狀態,而對其就業能力與心理素質的變化關注度不足。這使得學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和實效性受到一定的影響,也不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由于盲目、困惑、迷茫所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三)自身因素

  大學生自身因素是在其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的關鍵因素。大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缺乏對自己準確地認知與評估,從而出現自己認知失調,使其職業生涯規劃與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是,大學生自己認知水平高于實際能力水平,導致其就業心理定位過高,對工作的待遇、社會地位等要求較高,產生功利心理,但受限于實際能力,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二是,大學生自己認知水平低于實際能力水平,導致其就業心理定位過低,在求職過程中束手束腳,沒有勇氣去拼闖、挑戰,從而產生矛盾、自卑、盲目、依賴的心理;三是,大學生自己認識比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實際能力,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樣的工作,在就業生涯規劃中,選擇隨大流,職業生涯規劃不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最終難以實現良好的職業發展。

  三、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營造良好就業氛圍,立足市場更新學生職業教育

  營造良好的大學生職業教育社會氛圍,提倡職業教育,對于加強各方職業教育重視度,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性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大學生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立足就業市場形勢,不斷更新學生職業教育,引導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與當前就業市場實際有效聯系,加強大學生對職業市場的了解程度,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多方面考慮確定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對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進行充分的預期,從而避免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把握能力,駕輕就熟,還會激發學生職業發展的積極正向心理。此外,營造社會良好的職業文化氛圍,加快轉變當前社會以利益為導向的就業觀念,加大對多元化就業理念的宣傳力度,使學校、學生、家長都能轉變固有的就業思維,避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ǘ┩晟茖W校教育模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

  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完善職業教育模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完善職業生涯規劃課堂體系建設,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F階段,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足,教育內容側重于對就業方法的指導,并沒有有效融合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的心理輔導相對不足。因此,完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就需要在職業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當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與就業興趣、能力等,把握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心理規律,并以此為立足點,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另一方面,高校應當豐富職業教育形式,構建職業生涯規劃平臺。高校借助網絡媒體,構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其推送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認知,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方法。同時,職業生涯規劃平臺還可以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既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的心理咨詢服務,為學生及時解惑,消除學生面對職業生涯規劃時的矛盾、迷茫等不良心理,指導其進行正確的自己認知,合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ㄈ┮龑W生進行全方位自己評估,實現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構建

  大學生自己認知失調是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自己評估,形成正確的自己認知,以此為基礎,構建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實現自己價值。首先,學校應引導學生構建動態調整的自己評估體系,通過為學生建立檔案,指導學生在不同時期根據自身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專業能力、專長優勢等情況進行記錄,形成動態化的檔案呈現,并據此進行自己綜合全面評估。其次,根據自己評估,引導學生構建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學生通過全面綜合的自己評估,能夠對自身實際能力有準確地了解,在職業生涯規劃制訂過程中,真正能夠立足自身實際,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以此實現職業個性化發展。在當前嚴峻就業形勢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暴露出的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重視。針對這種情況,應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指導其正確認識自己,合理規劃與自身特點、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促進其職業發展目標與自己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2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三、報告摘要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本調查報告寫于到20xx年12月18日。調查范圍為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

  四、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為1:1。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為98,問卷回收后,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為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并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五、調查結果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后,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高考這一目標后,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于在高考結束后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里,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松散。在泡沫偶像劇、網絡游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于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為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為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并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并都能認真鉆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后,也能發現個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于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后并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于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于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于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于現今大學生究竟為何物,且看調查數據。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為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為戀愛與其他關系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為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3、人際交往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系困擾者占38.51,嚴重困擾者占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占1.43。在同別人鬧別扭時能主動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占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占17.9。為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占71.3。女生之間鬧別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為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為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為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1、緊張與焦慮

 、、生活環境的改變引起的挫折心理

 、、學習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堋⑷松巹澋牟淮_定性產生的焦慮心理

  2、浮躁與急功近利

  3、失落與沮喪

  4、自卑與退縮

  5、空虛與倦怠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后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己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里呢?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為苦惱。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

  1、盲目自滿與自己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己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著打發時光。

  5、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系,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系發展成戀愛關系,過早地沉溺于“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沖突。

  6、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為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鉆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己教育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7、加強自己心理調節

  九、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己,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3

  通過整整一個學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課程的學習,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從心理學的定義到如何進行自己完善,如何進行情緒的調控,如何應對挫折和壓力,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如何看待愛情、親情、友情,學習心理到社會心理,非常的全面。因此根據這一個學期以來的學習成果,對本人自己進行了分析。

  一、我的成長經歷和影響

  (一)簡單的自己介紹

  我,19xx年12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閬中市一個農民家庭,這是一個五口之家,加上我的到來,組成了貧窮但很溫馨的六口之家庭。在溫馨家庭中長大的我,勇于承擔責任,勤勞刻苦,但同時也養成了內向偏外的性格,F在的我就讀于xx大學農牧學院,再過兩年的我即將面臨畢業。

  (二)出生到學前班階段

  5歲以前的我,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記事是從6歲開始。不過經常聽媽媽講過。我是一個幸運兒,在計劃生育中幸存下來。不過,盡管如此,在我家里父母對我要求很是嚴格。6歲的我,被父母送到了學校,愛聽話的我深受老師的喜愛,經常得大紅花。

  (三)小學階段

  成績一向比較優異的我,一直擔任我們班的紀律委員,從未間斷。為了讓我得到更好地教育,我轉學了。在這里,每天和姐姐一塊兒上學、回家。在這個階段,我挨了人生兩次打,一次是老師,一次是母親。兩次打,至今仍深深印在腦中。第一次,因為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100字作文,我挨了100板子,從此我把學習放在了第一位。第二次,偷別人家的煙吃,母親第一次打我,那次母親哭了,哭的很傷心。

  為了不讓母親傷心,我以較好的成績順利考上初中。

  (四)初中階段

  很聽話,很愛學習的我,很受老師的喜歡。初二的時候,我戀愛了。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戀愛,但我知道從那時起,我不怎么愛學習了,有時還逃課。沒有多長的時間,就被老師發現了,領回家的我被父親狠狠抽了腳板心。回到學校的我重新開始了學習。中考我以全校第十五的名次順利進入我市最好的高中學校—閬中中學。

  (五)高中階段

  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城市,對我來說,一切都那么新鮮,心中充滿了好奇。網絡第一次進入了我的生活。刺激的網絡生活讓我一步步遠離學習,遠離學校。父母不在身邊,我開始蹉跎歲月。三年很快就過去,高考中我落榜了,父母掉淚了。在父母的支持下,姐姐,姐夫的幫助下,我又開始了復習,網絡也遠離了我的生活。一年后,我考上了二本,被第三志愿錄取了,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

  (六)大學階段

  大學,一直是我所夢求的。來到xx,來到這個神秘而美麗的高原,我很激動,很開心。但大學的自由讓我又開始蹉跎歲月。但我總是試著去改變,改變現狀,改變生活,F在我還在進行著,希望可以有所改變。

  (七)對成長經歷的總結

  寫了這么多,其實很為簡略。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不同,人正是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成長經歷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才有了不同的人生。

  二、自己分析

  (一)性格

  熱情開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適應的能力特別強。喜歡和別人共同工作,樂于參加或組織各種社團活動。我是一個不喜歡斤斤計較,對于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的人。和陌生人初次見面時,也比較能和對方聊得來。在集體中我比較傾向于承擔責任和擔任領導。智力水平較高,思維比較敏捷,頭腦比較靈活,學習理解能力很強。同時我的情緒比較穩定,對于生活中的變化和各種問題,一般都能比較沉著地應對,但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時,或在緊急情況下,也可能會有一些情緒波動。我能較好地協調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對事物我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不會固執己見。我很注重個人原則,在不觸及到原則底線時,我都比較愿意去做。在集體中我比較引人注目、受人歡迎,對人對事非常熱心。有時也可能過分沖動,自己約束力比較差,但我能很快的調整過來。我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雖然不是特別遠大,但會持續地去追求。一般情況下,我會遵紀守法,但有時也喜歡游走于法律邊線。對人對事我都會負起自己的責任。我的交際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數人一樣,在通常的交際中,都能表現得比較輕松,但有時在周圍的人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可能保持沉默,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一般情況下,我傾向于認為他人是真誠、值得信任的,但對有些人或事也會保持警惕,但當完全了解他人之后,會樂于接受和信任他們,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好的`一面還是大于壞的一面。我能較好地平衡理想和現實,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會考慮現實可能性,沒有一定的把握或可能性,我會在一開始就放棄。在工作中我能夠腳踏實地,有時也會陷入幻想,但只是想想,一會兒又會回到現實中來。我待人比較真誠坦率,但也不會過于輕信或感情用事,比較認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同時我也比較認可“以德報德,以怨抱怨”的說法。我樂觀自信,心平氣和,坦然寧靜,容易適應環境,知足常樂,不會過分的去苛求不能得到的,見好就收。有時我可能過于自負,自命不凡,也可能缺乏同情而引起別人的反感。認為傳統中有些東西可以保留,也有些東西需要變革。一般情況下,有較好地自制力,比較尊重禮俗,能堅持完成自己計劃的事情,少數情況下,也可能會情緒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體驗到的緊張程度和大多數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戰或緊急情況時,也可能比較緊張。

  (二)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1.自身的優勢

  在規范、傳統、穩定的環境下工作,我可以給他人提供服務或幫助。我適合在責任清晰,有一定私人空間、人際關系和諧的氛圍中工作,這樣才能夠發揮我出色的觀察力和對細節的關注能力。工作能夠讓我集中精力,去關注一件事情或一個人。通過工作,我相信我能夠得到同事和上級的認可、欣賞和鼓勵。按照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規范開展工作,我不喜歡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把我的工作展示給別人。務實、實事求是是我的工作原則,追求具體和明確的事情,喜歡做實際的考慮。我喜歡團隊合作,收集和考察豐富的外在信息。

  2.自身的不足

  我有時不自覺的陷入日常事務的細節中去,以至于沒完沒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喜歡從頭做到尾,因此感覺壓力很大,有時會過度緊張,甚至產生消極情緒。有時,我的情感會影響到我的工作,有時情緒波動還比較大。我喜歡以自己為中心。日常生活沒有規律。

  三、完善自己的方案

  1、經常參加戶外運動,調整自己的呼吸,以此緩解學習工作壓力。

  2、多多參加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消除自己在大場合的怯場心理。

  3、情緒不好時多與心理咨詢老師溝通,從而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緒。

  4、每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規律。如何檢驗效果與目標修正每月進行一次,要與自己的情況相輔相成,隨時進行調整及修正,訂立階段小目標,更多的與外因和內因相聯系。最終達到較好的效果。

  四、結束語

  這一篇自己分析報告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個人通過寫這篇報告都再次了認識了自己吧!其實這個對于自己的分析還是很必要的,不斷的完善自己才是美滿的人生!非常感謝老師這一個學期內對我們的教導!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評估報告6

  一直以來,大學生都認為是受命運青睞的天之驕子,具備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質,是優秀的代名詞。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潛伏著心理危機。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等等。

  與眾多大學生一樣,我在這過去的一年里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剛剛考上大學,每一個大一新生都會有一種自豪感,我也一樣。興致勃勃的來到了自己考上的大學,對一切都感覺那么新奇,看著偌大的校園,不時發出“好大啊”的感嘆,讓那些路過的學長學姐們都笑了起來。可現實卻與理想完全是兩回事,來到學校后,發現比自己優秀的人有那么多,讓自己感覺有點受挫。等到軍訓過后開始正式上課時,打擊更大了,大學的教學方式與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優越感完全消失殆盡,加上學習方法的不適應與學習時間的分配不合理,第一次考試就讓我幾近絕望,那一段時間實在非常痛苦。幸好,我的自己調節能力比較好,這和我的性格有關吧,高中也都是自己面對挫折,有什么事情不喜歡與人分享,也不會告訴家人,這不但沒讓我產生心理問題,卻讓我有了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

  說到性格,高中的老師都會在我的評語中寫上“不善言談”,這一點讓我的父母十分擔心,擔心我將來自己在大學,在社會上如何立足。其實,這一點我并不擔心,因為不并不是想他們想的那樣,我只是不喜歡和自己不熟悉的在一起交流。在高中時這還不算什么,因為高中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也沒什么。但來到大學后,接觸的都是四面八方來到學生,生活習慣有許多差異,不知道與人交往就成為我最大的障礙,因此,我朋友特別少,但是,我有好朋友。我不需要那種見一次面就和你稱兄道弟,當有困難時見不到人的“朋友”也不需要這邊電話聽著你的秘密,那邊掛了電話就當笑話講給別人聽的“朋友”。也許我交朋友的要求太苛刻了吧,但是只要是我認定的朋友,我就會一心一意的對他們好。

  感情方面,只遇到一次挫折,在我良好的自己調節下也沒有影響我正常的生活,只有學習上的壓力讓我一直很苦惱,雖說壓力可以成為動力,但是,我是一個不喜壓力的人,只有自由的空間下才能讓我很好的發揮,也許是我還沒有調節好。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這些心理問題,我應該只有缺乏自信這條還需改進。

  遇到挫折與問題一要學會改變,性格有時很難改變,但不是不可以改變,要學會嘗試,學會自己調適。有時也可以通過改變情境來調節自己心情。設定確實可行的短期目標,努力實現,尋找成功的感覺,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要正確認識失敗,要不斷告知自己,經歷就是財富。也可以嘗試適當表達情緒,合理宣泄情緒。在進行自己心理調適前,不但要能理解別人,也要正確認識自己,能給自己合理定位。

  二是學會學習。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不同。在學習目標上,已從“為升入大學而奮斗”轉變為“如何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學習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課程得高分”上,考慮更多的是掌握專門知識與能力,培養高級全面素質;在學習的自主性上,中學生主要依靠教師安排學習活動,自主性很少,大學生則主要靠自己安排學習活動,自主學習范圍大;從所學內容來看,中學少而淺,大學多而深;從學習方法來看,中學生自學時間少,大學生自學時間多;從思維方法來看,中學生多表現為模仿、記憶以及對知識的一般理解,大學生創造性學習多,深層次理解多。新生學習應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按時按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此外,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閱讀課外專業書,學會創造性地學習,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學會撰寫論文,甚至在高年級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三是學會交往。良好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完善自己意識、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學生應學會與人交往。大學生在交往中應堅持真誠待人、寬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則,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同時害怕別人的指責。所以,交往中不要總是批評、指責別人,而應真誠地贊揚和欣賞別人。

  如果一定要批評人,也應先表揚后批評或者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與人交談時,要善于傾聽別人的講話,因為傾聽本身就等于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是一個值得我傾聽你講話的人。這種對他人的尊重,無形中就會滿足對方自尊心的需求,贏得對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學生還應把握交往的度。人際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際關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廣度等。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學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則,誰該深交,誰該淺交,誰該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數。大學生交友的廣度也應適當。圈子太窄,疏遠了可交的益友,有礙正常交往;范圍太大,必將分散自己的精力,影響學習。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4

  1.自己成長分析

 。1)我的人格類型

  我的血型是A型(具體來講是AO型),這與我的氣質類型是相匹配的——抑郁質加一些膽汁質。之所以從青年時代我就心儀于心理學,這與我體察事物細致、善于思考的抑郁型氣質有很大關系;之所以我決定把做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作為我終生的事業,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愛替別人著想、責任心強的A型特質起的作用;之所以我能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上進的心、并且不隨波逐流去追求升官發財那些世俗所推重的東西,實質上是由我的人格類型所決定的。

  從教三十多年來,我一向以和藹可親、責任心強著稱于我所教過的學生。然而,造物主向來是公平的,它在給予了一個人一定優點的同時必定也讓其也兼有一些缺限。我的優點是細心、做事認真、責任心強、追求完美、和善、耐心,我的缺點是膽魄不足、器量有限、靈活性差。這些特點同樣和我的人格類型習習相關。

  (2)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一個力求做真實自己的性情中人,在權位財富和個人尊嚴兩種價值取向中,我選擇了后者。我恥于做莊子筆下得腐鼠而樂的鴟梟。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有過兩次當官的機會,皆因我不愿低下自己孤傲的頭而與水東逝。對此,我并不后悔。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取得自己的光榮,這個目標我已初步實現:從1996年教師節的鎮級優秀教師到2009年教師節的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從1982年入職的普通教師到2019年晉升高級教師,我靠的不是諂媚賄賂,我靠的的自己扎扎實實的努力和長期積善換來的好運。

  2.職業行為分析

 。1)我為何要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我的初始氣質以抑郁質(多愁善感型)為主,未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前,遇到的心理問題有很多,給自己帶來了數不清的煩惱,自己解決不了,又求助無門。自從我2003年開始邊進修邊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后,我的氣質類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2010年做氣質測評,變成了以粘液質(沉穩持重型)為主了。

  多年來,我在研習心理健康和勵志成功方面的學問時,逐漸明了了一個道理:愛自己最好的途徑是愛他人,并為他人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所以,為了達成我的幸福人生,我就必須選擇以愛他人、幫助他人為宗旨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2)我能成為一個出色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條件

  做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條件是:淡泊名利、樂于助人。我具備這個條件。現代中國人流行的價值觀是仰慕有錢有權,票子、位子、房子、車子、女子五子登科的社會名流?捎行┤似幻孕胚@些東西,因為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沒法給他帶來真正的幸福感。我就屬于這種另類人群中的一員。我覺得,錢、權只能換來物質和虛榮心的滿足,換不來真正的愛和真正的情;如果沒有真正的情和愛,即便擁有再高的職位,再多的票子,再好的房子、車子、女子,也都會是冷冰冰的,這樣的生活,幸福指數能高到哪去?

  我歷來鄙夷“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帶有狹隘小農意識的幸福觀,從很早的時候就十分欣賞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書中表述的幸福觀:“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利益;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绻覀冞x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

  以前看了一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蒼天》,我覺得完滿的人生是像馬錫五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萬眾敬仰的人生。在當代社會,要做個像馬錫五那樣的人,最好的職業就是做個心理健康輔導員。

  做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核心是樂于助人,我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在許多人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跡。我會一直為此努力下去。

 。3)我需要做什么準備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

  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光憑有一個淡泊名利樂于助人的價值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有全面而扎實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需要磨礪遇事冷靜持重的道行,需要一泓能藏污納垢而不失其純靜的豁達的胸懷。

  為此,我于2008年12月考取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2009年10月考取國家中級心理健康輔導員,2010年7月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其間,刻苦學習了《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多門課程。還購買了多本指導團體心理訓練的書籍,潛心研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辦的職業學校招生難,鄉下的公立職業學校招生最難。我曾經任教的濟源市第三職業高中就是這樣一所招生難的學校。招生難,招來的學生素質也每況愈下。這對我的教學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接受了這個挑戰,在上課的過程中有意磨煉自己在混亂情況下冷靜和包容的能力,不管遇到多么可氣的事都用平和的語氣說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先用冷靜而堅定的態度平息事態,留待課下單獨解決,總體效果還比較好。后來,到一所農村學校支教,給初中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也是困難重重;再后來,在城鄉接合部的學校給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由于有了多年經驗教訓以及材料的積累,工作開展起來就順利多了,也有效多了。

  (4)我的職業奮斗目標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傳統的觀念:錢掙得越多、官做得越大,幸福指數就越高。我不贊同這種觀點。我曾看到一些調查統計結果: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80多倍,而幸福指數卻和印度的旗鼓相當。還曾看到一個報道:有個裝卸工,一心心想發大財,成天去買彩票,到47歲時終于中了頭獎,得了3100萬美元。從此,他開始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兩年后,他已擁有了七處房產、五輛新車,幾乎享受一切能用錢買來的享受,可是,就在這一年,他在自己的牧場豪宅九間浴室中的一間里,脫去襯衫,用槍打自己的心臟,結束了生命。法醫驗尸,沒發現他患有什么病;也非謀殺。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幸福指數并非與錢的多少成正比。中外許多調查統計結果證明:幸福其實就是在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后的種種主觀感受。而這種主觀感受的獲得是人的精神素質提高后的收獲,而非生理需求獲得滿足后的感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比爾·蓋茨曾經在最近二十年中有十三年富甲天下,而他的幸福不是建立在他的巨額財富上,而是建立在他用自己的發明創造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從用自己的財富改變世界不公平的努力之上。

  因此,我的幸福觀是:一個人的幸福指數應該和他對社會的貢獻成正比,而不是和他對社會財富占有的多少成正比。

  我從小就不太注重對物質財富的占有,我也不具備掙大錢的頭腦,但我一直在堅持著一種追求——那就是:給不完美的世界一個完美的注釋。

  馬斯洛讓那些渴望自己實現的人,要時刻聽從自己生命內在沖動的呼喊,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我的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喊是什么呢?我要做一個自己能時時感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在學校、在社會上,什么事業能滿足我的這種內在需求呢?

  我是個教師,在學校所有的科目中,只有新興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新增的一項事務“心理咨詢”最容易讓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所以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定為我職業奮斗的最終目標。我有成為一名出色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條件,也有做一個出色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的決心,我渴望著通過我的不懈努力,能在心理健康輔導員這個職業上享受到一些人生的高峰體驗,我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個杰出的心理健康輔導員。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5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為主,訪談調查為輔的有機調查系統完成。問卷調查范圍廣泛但一般情況下隨機性較大不易控制,在問卷調查的同時輔以訪談調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以彌補問卷調查可能出現的調查樣本和調查問題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個調查具有更強的可信性。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一、基本情況調查

  問卷中顯示:

  在調查樣本中,生源地為河南省內的樣本數目為38,所占比例為76%。省外樣本數目為12,所占比例為24%。男生樣本數目為30,所占比例為60%。女生樣本數目為20,所占比例為40%。由于在本次調查中樣本選擇分布不是十分科學,因此而產生的調查結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學習情況

  學習情況調查主要是為了解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心理狀況,主要包括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需要的指導內容、學習能力、臨考心情、專業看法、畢業打算、學習主動性以及對自己的定位。

  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態度是因人而異的,受到個人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而大學生對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不一。42%的受訪者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專業非常滿意。調查還顯示有50%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的用處前景表示不滿意。綜合來看,大部分受訪者面對與自己專業學習的態度呈現中庸現象。這反映出很多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只是在被動地接受,而沒有調整自己的積極性,這才一個側面還反映出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缺乏動力因素。

  當今社會在各方面競爭都日趨激烈,大學生學習、就業也不例外。有競爭就必然會產生壓力。因此,面對大學學習、生活、就業帶來的壓力,如何處理就顯得異常重要。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學地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十分滿意。30%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滿意。而4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滿意度為一般,并不是十分積極地態度。而還有22%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態度為不滿意甚至是十分不滿意。而從畢業后的規劃來看,58%的同學選擇繼續研習,38%的同學選擇直接就業。還有4%的同學選擇其他。這反映出大部分同學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種處于迷茫、無目標的大學生,一種消極的定位,雖然是一種這樣的定位,但是他們普遍認為學習應是其主要任務,也非常需要老師的就業前景分析和職業規劃指導。雖然大家就業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持嚴謹的態度,而不是沒有思考盲目樂觀。只是需要指導老師的幫助。

  三、生活情況

  調查顯示,16%的受訪者與家人的聯系頻率為每天一次,32%的聯系頻率為兩三天一次,34%的受訪者與家人的聯系頻率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學表示很少與家人聯系。從受訪者的感受來看,20%的同學認為家里人對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訪者認為家里人對自己的期望比較大,F代大學生特別是90后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承擔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度比較高,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大學生心理壓力較大。

  四、情感交際情況

  進入了大學校園后,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調查顯示,2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大學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大學里沒有知心朋友。還有50%的同學面對這個問題表示說不清。在問到與同寢室人關系如何,8%的同學表示關系不錯,38%的同學表示關系一般,還有48%的同學認為關系很差,也有4%的同學認為這個問題說不清。在面對與寢室外其他同學關系如何時,66%的同學認為與其他同學關系一般,16%的同學表示關系不錯,14%的同學說與其他人關系很差,也有4%的同學認為數不清。還有32%的同學認為大學中的同學關系屬于比較單純或很單純,也有32%的同學認為大學中的同學關系比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學認為大足額同學關系嚴重功利化,4%的同學表示說不清。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52%的同學認為自己溝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溝通交往能力極佳,充滿自信,勇于表現自己,較善于應對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62%的同學認為自己目前的人際關系良好,少部分覺得自己的人際關系一般,也有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非常糟糕。經過訪談調查發現,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性別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顯低于高年級的同學,應對處理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可能和剛剛進入陌生的環境,并缺乏經驗有關。同時。女生稍微弱于男生,這與女生通常比較靦腆、羞澀的性格有關;相反,男生則顯得更加主動大方。

  在與異性交往的情況調查中顯示,2/3的同學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學對自己的感情狀況滿意或非常滿意。34%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感情狀況一般,極少同學覺得自己感情狀況比較糟糕。調查還顯示,1/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極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較糟糕。由此部分調查來看,目前大學生校園情感交際方面的情況并不是十分樂觀,消極現象也很普遍,

  不過大部分同學關系比較融洽,小有摩擦都屬于正,F象。同學朋友之間出現摩擦爭執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面對和解決問題。

  五、自身情況方面

  調查中顯示,在面對人生時84%的同學都選擇積極生活,仍有12%的同學曾經有過輕生的念頭。在對受訪者進來一個月的精神狀況中顯示,52%的同學覺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狀態比較好,也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精神狀況不好,從身體素質的調查來看,56%的同學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少部分同學認為身體狀況極為不佳。在調查中還顯示,只有4%的同學認為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學認為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比較多,42%的.同學覺得一般,53%的同學覺得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很少甚至幾乎沒有。52%的同學表示當心情遭遇低谷時自己的恢復能力良好。在感覺心情低落時68%的同學表示會選擇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學表示會找家人朋友傾訴。由于現代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面對無法預測的情況有較強的適應力,因此,遇到挫折時自己排遣的能力比較強,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承受壓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需要加強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

  意見與建議

  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后遺癥,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學習上,大部分同學的問題反映出他們需要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的指導,許多大學生荒廢學業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對本專業及一些學科缺乏了解,對專業就業前景缺乏信心導致的頹廢墮落。因此,學?啥ㄆ陂_展一些就業指導活動,為大學生專業發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優缺點和對以后未來發展的規劃,選擇好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尤其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盡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想想,不能自己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顧。

  在處理異性關系,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僅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可以讓不同性格類型的異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己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當在交際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于正常的心理反應。此時,自己應該盡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達

  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于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盡可能地采取自己調節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來。

  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斗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后,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閱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總結]

  通過此次調查實踐活動,我們受益匪淺。我們不僅發現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及問題,經過認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結論,并試著提出了我們對于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建議及解決方法,以期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所裨益。當然,上述調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既離不開老師的宏觀指導,也離不開小組所有成員的辛勤努力,在此對老師的指導。所有小組成員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謝。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6

  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一現象引起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多數苦讀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學校門無疑是一件喜事。而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環境,心態也會因此有所改變。大學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們往往在各種互相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如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關注。

  一、主題簡介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7月1-9日:準備階段

  組員集中,分配任務,內部交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談論自己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看法,提出問題,制作調查問卷。

  校內調查:(1)口頭詢問,在宿舍、班級、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作為初步參考資料。(2)問卷調查,在校園內隨機派發問卷進行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其他大學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在揚州大學農學院進行實地調查,分小組行動并且討論調查情況。

  4.8月24-25日:咨詢階段

  將通過調查總結出的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咨詢相關的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并進行信息匯總。

  5.8月26-28日:總結匯報階段

  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整理材料,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我們的實際大學生活,我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復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我們想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向大家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家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現在我們多姿多彩大學生活中的小阻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對象

  本校的同學和江蘇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

  b.很大

  c.差不多

  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松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

  b.還可以

  c.較差

  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于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

  b.沒影響

  c.有點影響,影響情緒

  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并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

  b.偶爾會

  c.很少會

  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煉。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

  b.比較有利

  c.一般

  d.比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于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蛘呓虒W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

  b.偶爾有

  c.很少有

  d.沒有

  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

  b.偶爾會

  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于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么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己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

  b.不贊成

  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

  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后會傷心嗎?

  a.不會

  b.會

  c.看情況

  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心理素質方面,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無策、茫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能調整好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他們。

  2.人際關系方面,沖動、不能平靜地考慮問題是許多大學生的共同問題,缺乏溝通,不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也是一部分同學的困難所在。

  3.情感方面,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時,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不良情緒,有些人能夠正確地對待它們,而有些人卻會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劇。同樣在大學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戀愛問題中,有些同學可能無法面對失戀最終自己墮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

  1.客觀原因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大學更加強調獨立自學、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像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跟隨。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進入大學,宿舍成為主要的生活區,生活需要自理,對于那些沒有寄宿經歷和依賴父母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環境。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學強調的`是學生的自己管理,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參加一些社會工作來鍛煉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學面對這些倍感壓力。

  2.主觀原因

  1)盲目自滿與自己陶醉。考上大學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來,一方面大學里沒有了中學里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同學自認為中學里自己是個佼佼者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卻不知大學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與失寵感。很多同學都覺得目前的大學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因此產生了失落感,同時在大學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與老師的重點保護對象也不免覺得有些失寵。

  3)畏首畏尾。面對嶄新的環境以及激烈的競爭,很多同學此時卻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6.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己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己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結語

  大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我們不斷積累,在這里我們不斷成長,在這里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里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里鍛煉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么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里,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里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里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于自己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7

  1.前言

  伴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們已經邁入21世紀。新時代里國家之間的競爭將是全面復合型健康人才的培養以及這些人才所能夠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的競爭。在這一獨特的大環境之下,時代賦予了現代高校培養人才更加艱巨的任務,高校培養人才不僅要注意學生技術素質的提高,對于他們的心理訴求、心理變化、心理矛盾等都需要嚴加關注,以培養具有獨立健康人格的當代大學生。時代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高要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從外環境上給與當代大學生更大的動力去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當抗壓能力強的學生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實現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對于抗壓能力弱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面對這個壓力的世界。當他們憑自己努力卻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當他們的耳邊充斥“別人家的孩子成功”時,當他們開始抵觸父母的叮囑時,他們更傾向于懷疑自己、從而質疑世界。近年以來,在高校中由于學生自身心理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而導致的休學甚至退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高校甚至出現了大學生跳樓、投毒等輕言生命的現象。在校大學生已成為目前心理障礙、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產生率達到了全體學生比例的10%-30%。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健康陰影已經刻不容緩。

  2.研究方法及過程

  2.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工作涉及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學生。調查隨機抽取該院校2014級新生和高年級學生,涉及該高校的理科、文科、工科和藝術類學生。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過程中運用的研究方法為兩種:通過閱讀理解大量文獻分析數據以及發放相應的調查問卷然后統計歸納數據。

  2.3研究工具

  目前在此類心理學研究中普遍的研究工具為大學生人格問卷和SCL-90癥狀自評量表,二者的適用范圍不同[1]。

  (1)大學生人格問卷大學生人格問卷是日本科學家在參加1966年的全日本大學保健管理協會時編制的,它對應的英語翻譯為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因此大學生人格問卷也可以簡寫為UPI。UPI的適用范圍為大學新入學時的學生,它主要是為了調查新入學的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后心理方面的變化,以期較早地能夠發現學生中的精神障礙者、精神分裂癥,它能夠了解新入學大學生相關的煩惱、對于生活的不滿以及新入一個環境中可能存在的迷茫等癥狀。UPI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的了解,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姓名、性別、聯系方式、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家庭住址等信息,這些信息為后期問卷分析的時候參考使用;第二部分為該調查問卷的精髓部分,為調查問卷的本身,由60項組成,其中題號為5、題號為20、題號為35和題號為50的這四項為測偽尺度,除開此4項外的56項為測試被調查者的煩惱、焦慮等;第三部分為附加題選項,它是作為一種了解被調查者是否曾經接受過心理咨詢或治療、被調查者對于自身的評價以及咨詢要求等等。UPI的記分方法為計算UPI總分的方法,即除開前文提及的4項測偽題目不參與記分以外,其余56項參與記分,答案為肯定的記錄1分,為否定的不加分也不扣分,然后將56項分數相加從而得到UPI的總分。換而言之,UPI總分的范圍為0-56分,最高分為56分,最低分為0分。UPI總分獲得之后就可以進行UPI篩選。UPI篩選結果分為三類:一類、二類和三類[2]。經UPI篩選為一類的被調查者,則可能為心理異常、具有精神分裂癥狀疾病,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于被歸于此類的學生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需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同時上報學校找到更佳的解決方式。對于被歸于二類的學生,他們屬于心理正常型,但是存在一定得心理障礙,例如人際關系緊張、自身情緒不穩定等等,通過一定的心理疏導能夠好轉。對于被歸于三類的學生為正常心理正常的學生。

  (2)SCL-90癥狀自評量表SCL-90則為Self-reportingInventory,它還可以稱作90項癥狀清單,是德若伽提斯于1975年編制的,它針對的是16歲以上的人群。SCL-90是目前世界上心理學界測量人是否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最常規的研究工具。SCL-90由90個項目組成,每一個項目也為打分制度,為5分評價制度,被調查者通過對自身的感知和了解選擇對于該項目自己的得分,其中選項選“無”為1分,選項選“輕度”為2分,選項選“中度”為3分,選項選“偏重”為4分,選項選“嚴重”為5分。分析時一般通過以下指標進行:總分為90個項目所有的得分相加得到的分數,總分反映了被調查者的心理健康的一個總體水平,該項分數越高,表面該調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總癥狀指數的計算方法為90個項目所相加得到的分數除以90。SCL-90調查一共包含了9個因子,這9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抑郁、恐怖、強迫癥狀、焦慮、偏執、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精神病性,其中每一個因子都包括了被調查者在該方面的痛苦程度。因子分的計算方法為該因子的所有項目的總分除以該項目的項目數目,通過因子分數的高低,可以得到該調查者的癥狀分布情況。如果被調查者的某項因子分相對偏高的話,則表明該調查者心理健康問題相對較高。因此為了使本次的研究工作更加具有說服力和較高的準確度,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采用區別對待的方式開展本次的研究工作,具體而言,對于2014級新入學的學生發放UPI人格問卷,而對于高年級(二、三年級)則發放的為SCL-90調查問卷。

  2.4研究過程

  (1)研究程序本次研究工作首先是進行培訓,然后進行研究的重要部分———UPI和SCL-90問卷調查,第三是進行數據的輸入和分析;第四為咨詢。

  (2)工作要求參與本次研究工作的調查者需要提前了解UPI和SCL-90的具體含義和相應的實施要求,同時調查者應該向被調查者(學生)講述清楚此次調查的目的,打消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的疑慮。

  3.研究結論和分析

  3.1UPI測試情況

  本次調查工作一共發放UPI調查問卷1945份,回收的調查問卷1912份,同時由于部分同學未按照要求答題或者有漏題現象,這類數據是不能參與統計的,即最終有效調查問卷的份數為1900份。根據UPI調查問卷的結果,在這19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其中調查結果為一類學生的調查問卷份數為208份,二類調查問卷的份數為702份,三類調查問卷的份數為990份,即一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10.95%,二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36.95%,三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52.10%。在UPI測試中我們還發現,UPI得分情況存在“三高”現象:女生的UPI得分高于男生,非獨生子女的UPI得分高于獨生子女的UPI得分,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UPI得分明顯高于來自城市家庭的學生。這說明男生的心理健康優于女生,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優于非獨生子女以及城市家庭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優于農村家庭的學生。

  3.2SCL-90測試情況

  本次調查工作的SCL-90測試工作中,我們一共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的調查問卷為1963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份數為1952份。通過1-5級評分制度,按照一般研究方法,對于SCL-90測試中總分超過160分,或者其陽性調查項目數超過43項,也或者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時,我們考慮對該調查者進行陽性篩選實驗,此類調查者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調查和檢查。對本次調查工作,SCL-90總分大于160分的一共有19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2的調查問卷共計401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3的調查問卷有8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4的有15份。通過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調查問卷,得出女生的陽性檢出率較男生的陽性檢出率高,這也說明不僅低年級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女生,在高年級也如此。分析各年級9個因子的差異可以得出,從整體的角度,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分數越來越降低,說明隨著年級的增高及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有用調節,更加適應大學生生活方式。

  4.問題討論和對策

  4.1問題討論

  大學生由于處于高中和步入工作中間這個特殊時期,大學期間的學習方式同高中的集中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加上由于大學生本身在此年齡段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容易造成大學生的心理不健康現象,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性別的影響。無論是UPI測試結果還是SCL-90測試結果,兩項調查結果都顯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生,這可能跟女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關。由于在我國的傳統觀念、文化中,對于男生的社會定位以及父母對于男孩和女孩的教養方式的均有不同,而且女生在進入青春期后,她們對于自己的評價明顯低于男生,遇見問題她們也比男生有逃避問題、不解決問題的趨勢,她們沒有坦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勇氣。同時由于女生自身的劣勢,在求職以及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也會長此以往,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

  (2)是否獨生子女的影響。對于此前大部分人的觀念中,獨生子女由于父母可能過分的溺愛,可能其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獨生子女。但是在我們此次的調查工作中,我們發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優于非獨生子女,這可能跟獨生子女父母有效、講究方法的引導方式有關。

  (3)家庭環境的影響。通過本次的調查發現,農村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及城市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這是因為農村籍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佳,在他們的小時候或者初高中的求學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他們希望通過學習來改變抑或是彌補他們在城市學生當中的心理上的自卑。當同齡人中城市學生可以享受生活時,他們可能還在為下個月的生活費操心,同齡人中城市學生在學校打籃球抑或品咖啡之時,他們可能正在去家教的炎熱抑或下雪的路上,這種可能的虛榮心和強烈的自尊心導致了自己的自卑心,從而不愿與別人交往,產生自閉、自卑等心理特征,影響了自身心理程度。

  (4)年齡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高年級的心理健康程度明顯優于低年級學生,這可能是新生入學時,由于在初高中時期,一直注重的是學業成績的提高,學習分數那時候在學生團體中能占據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能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優異后,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欣賞與包容。但是進入大學后,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而且大學注重的是全方位的考量,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去自己適應,調整。因此在低年級時學生容易出現自己矛盾,自己迷茫。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對于大學生活的適應,同時大學期間學校較多的資源供他們去學習和探索,經過幾年的學習和成長,他們的眼界更寬了,視野更大了,心胸當然更廣闊,從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提高。

  4.2對策分析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環境及個人,因此,可以從如下角度考慮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1)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其生長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同時學校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接觸場所,更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家長應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保證他們生活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之中。

  (2)開拓創新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目前高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一般為選修課,同學們重視程度不夠。在目前現代化的21世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微信、網絡平臺等等。目前高校的相關的師資也相對比較薄弱,從而能夠提供幫助給學生的資源也相對較少,可以通過充實高校相關師資達到能夠為更多的學生服務,對他們的心理進行輔導,從而更好的完成學業,為社會效力。

  5.結語

  本次研究工作表明該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總體良好,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以后的教學工作,我們在關注學生學業進步的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培養品德良好、技術過硬的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大學生。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18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長經驗

  時間的沙漏不停的行進,來不及告辭嘆息,昨日便已卷入時間的長流中旋轉著成為回憶,然后一點點透亮,最終消逝。不知不覺,我已經成為一名大二的學生,在這漫長亦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在驚慌的學習節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長的彼岸。

  在我看來,我的人生路應當算是比較順當,無論是小學,初中或是中學,好像學習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門心思的把學習搞好,就在我充溢自信的參與高考的時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時間我無法擔當這樣的打擊,但是我的性格告知了我,假如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频脑,無非是對自己的看不起和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因為我的成果一向是很好的,就連我的老師也沒有想到我會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競爭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沒有方法,所以最終選擇復讀。

  在復讀的日子里,我的思想漸漸有了轉變。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妙,不再去可以的和別人相處,不再去鉆研哪些深不見底的難題,一心想著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經有人和我說復讀就不是人過的日子,可是這只有經驗過的人才理解其中味道。當一個人變的很現實的時候,一切的幻想或者是幻想都將不復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會太累。當我看到同一屆的人都在享受高校生活的時候,我就會換一個角度去思索,這只是上天覺得我不夠成熟,所以讓我在熬煉一年,僅僅一年而已,F在回想這個,“寒窗苦讀十二載,一心只問今朝”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設安靜的看待生活,安靜的看待將來,活在當下,因為今日是為明天打算的,把握好今日才能過擁有美妙的明天。

  假如說曾經的我們時在父母傘下害怕的雛鳥,那么現在的我們便是慢慢高翔的鷹。我們奮斗,我們拼搏,我們驕傲!我們將點燃種子的希望,呼喚候鳥的翱翔,像飛揚的蒲公英一樣,沿著幻想的軌道,英勇地踏上屬于自己的旅程!

  其次部分

  當代高校生戀愛觀分析

  近年來,受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響,高校生的戀愛觀較以前有了很大改變,出現了戀愛看法輕率,戀愛觀念開放化、戀愛行為公開化等特點,體現出重功利價值、重物質享受、重生理需求的本質。為此,應從加強性道德性識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學校管理機制等方面,引導高校生樹立健康的戀愛觀。

  正處在青春時期的高校生對戀愛充溢了浪漫的幻想與向往,他們認為,戀愛是高校的“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不經驗戀愛的高校生活是不完備、不全面的。隨著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當代高校生的戀愛問題已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人生看法、志向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戀愛觀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當代高校生戀愛觀的新特點

  1.戀愛看法輕率化。當代高校生只注意戀愛的過程,而不注意戀愛的結果。多數學把戀愛描述為“體驗華蜜”和“充溢高校生活”。有些學生以選擇志向對象為由,見異思遷,頻繁更換對象;少數學生出現“三角戀”和“多角戀”,以至在同學之間造成感情糾紛,甚至發生沖突,釀成悲劇。他們在戀愛過程中,只一味追求愛情的浪漫,而忽視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認為戀愛與婚姻無關。未婚先孕就是當代高校生戀愛輕率化的最好見證。

  2.戀愛觀念開放化。當代高校生受西方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傳統道德意識漸漸淡化,對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持開放、理解和寬容的看法。據1998年,中國青少年探討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所做的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看法的比例為54.08%,高校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這一比例為75.3%…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當代高校生的性觀念也日益開放。高校生多角戀愛、在外同居的現象時有出現。

  3.戀愛行為公開化。盡管社會各界對于在校高校生談戀愛的看法持“不贊成、不反對”,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校高校生的各種行為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然而在高校高校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想法:不談戀愛的人被視為弱者,不談戀愛被視為不正常行為。他們把談戀愛作為一種榮耀,每天出入成雙成對,攜手閑逛于校內,上課、吃飯、自習形影不離,行為上一點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紀校規于不顧。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情愿對四周的人公開戀情的高校生比例為87.6%,情愿在校內里各種環境下有親呢行為的:教室23.7%、圖書館37.5%、食堂68.6%、校內綠地86.2%。

  二、當代高校生的新型戀愛觀綜合各因素分析,當代高校生的新型戀愛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功利價值。他們在擇偶標準上,趨于功利化,更注意對方的實際價值。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及求職中的“不正之風”對高校生戀愛觀產生了肯定影響,交往對象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往往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詳細表現為,有些學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予在戀人及戀人家長身上而急于談戀愛。

  2.注意物質享受。部分高校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壓力大或者仰慕虛榮、沉迷于高消費等緣由而選擇戀愛。他們企圖通過戀愛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或者在經濟上賺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譽,實行欺瞞的方式同時進行幾段“戀情”。為追求享樂和地位而戀愛,是一種畸形的戀愛觀。

  3.注意生理需求。高校生的年齡界限已跨過青春期并進入成年期,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發育的成熟,有了追求異性的欲望,對性的體驗非常敏感,產生了性親近的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有83%的高校生有和異性交往的劇烈愿望,渴望擁有愛情。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性沖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這一緣由的驅使下,青年起先脫離群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現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新型戀愛觀產生的緣由

  高校生戀愛觀受個人生理、心理成長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著改變,但他們在諸多方面相對不夠成熟,須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詳細從四方面闡述:

  受社會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達,網絡、影視已經走人人們的生活,也帶高校生進入戀愛的世界。由于社會上一些文藝作品中對愛情的過分渲染,更有大量關于兩性及戀愛問題的探討,使高校生難辨是非。同時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響,許多高校生的戀愛觀發生了極大的變更,他們信任網上愛情更勝于現實愛情。年輕人特有的新奇心及網絡色情的影響,驅使他們渴望揭開兩性之間神奇的面紗。這些在肯定程度上對高校生戀愛起了肯定誘發作用,使一些高校生對愛和性的觀念發生扭曲,缺失了應有的責任與道德。此外,面對就業壓力的增大,就業前景的不樂觀,競爭的激烈化,為躲避現實及外界的壓力,他們亦然選擇了戀愛。

  2.受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對高校生戀愛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現在的高校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誕生于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庭的過分寵愛,使他們產生了極其劇烈的依靠心理。進入高校后面對紛繁困難的人際關系,他們望而卻步,為躲避現實從依靠父母轉向對新的關愛的渴求,過起了所謂的“二人世界”。其次,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婚戀觀念缺乏正確的指導,大多數家長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致使他們的新奇心不斷累積。到了高校,遠離了家庭束縛,最終觸發了體驗戀愛的動機,進而誘發了高校生戀愛問題的產生。

  3.受學校的影響。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戀愛問題所持的看法是不提倡也不反對,沒有相關、詳細的政策和制度賜予指導。同時,在課程設臵上關于戀愛、性教育等方面的學問比較缺乏,各類輔導講座欠缺,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對高校生的戀愛觀加以科學引導和教育。

  4.受個人自身的影響。當代高校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根據青年心理學的劃分,屬于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統趨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非常敏感。但由于在校高校生剛從父母的翅膀下擺脫出來,沒有經過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熬煉,缺乏社會生活閱歷,對任何問題的處理缺乏思索和理智,理性推斷力較差。再加上其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簡單把問題簡潔化、志向化,對問題的考慮欠周全,使其戀愛過程簡單出現偏差,從而引起戀愛道德上的種種缺失

  四、引導高校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戀愛觀

  1.加強高校生的`性學問教育,提高戀愛的道德觀。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通過課程教學、專題講座、訂閱報刊、定期輔導等形式,主動開展高校生心理詢問活動和性健康詢問服務,為建立良好的性意識和性道德觀念打下堅固的基礎;幫助高校生端正戀愛婚姻的看法,調整學生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失衡,培育健全的人格,以引導他們在戀愛問題上做出理智的選擇,形成健康、正確的戀愛心理,使學生理解并懂得“兩性區分,男女同等;異性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愛,獨立自強”這些基本的性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響,防止不良性行為的發生;同時引導高校生用成熟的人格、勝利的事業去創建華蜜美妙的生活,讓愛情真正成為人類文明行為的高尚部分。

  2.加強高校生的自主性教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針對當前高校生的新型戀愛觀,學校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綜合素養的培育,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成才觀;要讓學生認清現實,讓學生知道戀愛問題和學生的志向、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學校教育中,應當把充分發揮高校生的自主性,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促使高校生把學業放在首位,擺正戀愛與學業的關系,不能把珍貴的時間都用于談情說愛而放松了學習。要讓高校生認清學業的重要性,讓高校生明白學業是高校生價值的主要支柱;要讓高校生懂得戀愛是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它是建立在堅固地學業、事業基礎上的。

  3.健全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對高校生戀愛的管理。加強對高校生戀愛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強教學管理,促使學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另一方面要加學生宿舍、公寓和校內環境的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杜絕高校生在外住宿現象的發生;最終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范高校生的戀愛行為。學校對高校生談戀愛問題要實行引導、教育、管理三位一體模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對于那些沉迷于戀愛而荒廢學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其迷途知返;對于那些在戀愛中違反校紀校規,違反社會公德的同學,要剛好指責教育,必要時應賜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傊哪甑母咝I钍嵌虝憾滟F的,當代高校生不要把黃金時間消磨在花前月下,而應立志奮勉成才。高校階段是人的一生才智與才華發展最快的黃金季節,高校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形成健康的戀愛心理,把愛情融進成才目標中,才能使愛情成為我們奮勉向上的力氣,成為我們學有所成、有所作為的動力。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12-29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12-29

大學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12-29

心理健康成長報告12-29

心理健康成長報告12-29

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12-28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通用10篇)1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報告(通用7篇)01-08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成長報告范文(通用20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