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精選11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1
摘要:
針對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學習和經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基于這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要求都很高。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產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化程度低、隊伍不穩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現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絡、櫥窗、心理教育專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業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有關規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現、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2
摘要: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強調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當做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強調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心理情況會對身體情況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心理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其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會有比較高的效率。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重要的考慮對象,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并且和實際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不斷的調整和改進,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關鍵詞:
大學體育;心理健康;大學生;教育;鍛煉;素質
1、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1體育鍛煉通過兩種機制影響心理健康
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增加積極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出現這一結果的機制有兩方面:第一,體育鍛煉能有效轉移不良情緒,將集中力放在體育鍛煉中。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的作用與反饋,而人類的左腦是沮喪、傷心等不良情緒的發出地,愉快的心情產自右腦。人們運動時,左腦會受到抑制,從而使右腦控制人們的思維,這樣積極的情緒就會占據主導地位。第二,運動可以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從而釋放內啡呔,讓人獲得輕松、愉快的感覺。正是這兩種作用機制,使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積極影響的理論得以成立,成為加強大學生體育教學,提升其心理素質的理論基礎。
1.2體育鍛煉能夠調節學生心態,振奮精神
大學生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在期末或是面臨一些重要抉擇的時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將一些不利的情緒變得積極,就涉及到心理素質問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夠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鍛煉過程中,消極情緒會受到抑制,也會暫時告別煩惱的困擾,而且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想法,對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再者體育鍛煉是一個宣泄的途徑,釋放出來之后,更是會感覺到心里的輕松。調節心態,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選擇的途徑,而體育鍛煉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小的煩惱和困擾都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鍛煉的.方法發泄出來,緩解心理壓力,改變心境。
1.3促進學生個體心理調節作用分析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各種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消極情緒,只要學生掌握科學的消極情緒調節技巧,及時進行排解就不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依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的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運動是一種有效的調節方式;約有50%的學生認為,參與體育運動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每一種體育運動都有其參與目標,例如跑步運動是為了更快、籃球是為了得分等,這些目標雖然片面,但是當運動者集中注意參與到運動中時,就可以忘記心理的消極情緒,并在運動過程中,對自己進行不斷的評價和重新認識,在發泄消極情緒的同時,促使大學生增強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認識。
1.4體育鍛煉能夠提高交際能力,收獲友情
交際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泄”的過程,能夠傳播好的情緒,消散壞的情緒,而且對于生活來講,友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體育鍛煉往往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玩鬧都能成為他們的點滴記憶,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在一起為實現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在體育鍛煉中也會出現各種沖突,如時間沖突、責任沖突等,如何協調這些更是學生“情商”的鍛煉過程。通過這些有效的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成為健康心理的必備素質之一。
2、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實際措施分析
2.1更新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當代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修整傳統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誤區,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體育教育工作重點發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關注和重視,僅能掛靠在學校德育部門進行,多由兼職教師負責,部分高校相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了相應的心理咨詢室,但普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實際效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各高校管理層,真正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內涵,才能有效落實各項心理教育措施,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高校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進一步融合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
2.2明確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調整教育重點,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
2)提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校園和諧關系;
3)加強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強化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4)鍛煉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
5)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心理調節習慣,提高學生自控力;
6)挖掘學生終身體育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3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校體育應積極調整自身教育內容組成,適當提高心理教育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積極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加強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聯系性,使學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以滿足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傳統高校體育教育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于體育運動的競技因素關注較多,對于心理、情感、態度等內容關注較少,因此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為緊密的內在聯系,2者的教育主體和教育目標相近,促進2者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擴展高校心理教育渠道、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3
論文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為民辦高校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論文關鍵詞: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適應環境困難、學習與發展迷茫、自我認知失調、人際交往障礙、承受挫折心理脆弱、情感方面的困惑、經濟狀況差異、求職擇業競爭帶來的壓力等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高校一些觸目驚心的“校園事件”的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越來越成為學校、社會和家長所關注的焦點。因此,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提如下建議:
一、領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要行之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須加強領導。此項工作應當成立由高校領導掛帥,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并深人分析和把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想方設法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更好地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并從制度上保證工作落到實處。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中獨立出來,并使之正式地納人到學校整體教育體系中,成為學校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體系,編寫出教材和學習指導書,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普及必要的心理學與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大學生對心理素質教育的認識,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心理訓練與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要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身心的特點,針對不同階段大學生易于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預防教育。
1、充分利用校報、櫥窗欄、廣播、板報等方式宣傳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增長心理健康的知識。
2、及時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報告會,如給低年級的學生開設人際交往、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學習方法、心理健康標準之類的講座,給高年級的學生開設戀愛心理、職業生涯規劃、如何面對挫折等講座來解答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
3、以班級或寢室或興趣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主題班會,使他們在出現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后的調控和求助方法、他人心理不健康時的應激和幫助措施等方面的內容有所了解。
4、在各學科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果說專門心理健康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各科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則是副渠道,它可以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必須構建一個由學科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課程組成的統一的全新的課程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將有助于改變各科教學的現狀,帶動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
三、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定期調查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掌握學生心理方面的普遍性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有組織地進行學生心理測試工作,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主動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指導,對高危人群進行心理干預。
四、開設心理咨詢服務
通過開設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服務,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及時疏通其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1、開通網上咨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很好的保護了咨詢學生的隱私,使其更容易袒露心跡,咨詢人員能夠更有針對性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
2、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室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機構。民辦高校應配備專業人士,對咨詢人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3、設立信件咨詢室。信件咨詢主要針對一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善于直接面對咨詢人員開設的咨詢方式。在實際工作中,咨詢人員通過書信交流,在取得咨詢學生信任后,鼓勵其直接面對咨詢人員,以達到問題的徹底解決。
4、開通電話咨詢。電話咨詢保密性強,學生不必講姓名、班級,只談“問題”,咨詢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
五、完善心理服務機構
民辦學校除了應當投資建設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器材等硬件設施外,還要組成一支專門的心理咨詢師隊伍。建議由那些有專業知識、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品德高尚并且熱愛此項工作的專擔任。構建院、系、學生三級心理健康輔導服務網絡,對直接與學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學生工作人員等給予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另外,也可以在同學中建立“守門員”體系,即培訓一批學生志愿者;充分發揮老師、班主任、學生工作者及學生干部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一旦發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建立健全從學生骨干、班主任到院系、部門、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機制,通過建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努力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釀成嚴重后果。
六、創建良好、健康的校園氛圍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學風、環境是校園文化氛圍的集中表現,是重要的環境精神和心理氛圍。嚴肅活潑、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業余文化生活,團結協作、寬松友好的人際關系,都可以成為一種心理背景,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可使長期處于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使人心情舒暢,獲得力量感;有助于消除孤獨、寂寞、離群、緊張和壓抑,可以促進學習,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2、創建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場所,如教室、圖書館、宿舍、食堂、運動場、花園等校園自然優美整潔的環境能使人奮發向上、充滿生機,使人身心愉快,消除疲勞,減輕緊張和焦慮。學校要引導師生共同維護和保持整潔文明的校園環境,創造一個適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自然環境。
七、加強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
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專業知識、還應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會其正確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淡化自卑,強化自信,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同時,教師作為示范的角色,應注重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精神狀態,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起到榜樣作用。
八、優化社會大環境
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形成扶危濟困、尊老愛幼、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社會各界要加大對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等公共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努力為青年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消除社會陰暗面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九、加大社會的關心度
社會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關愛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社會一定要改變舊觀念,摘掉有色眼鏡。個人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有差異的,我們要面對這個事實。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民辦高校學生同樣是國家建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是知人善用,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們能和公辦高校的大學生一樣健康成長。
結束語
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預防與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不僅能增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有利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良好校風的形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的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因此,作為民辦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到議事首要日程。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積極有效的教育措施是每個大學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世紀和祖國對每個大學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4
時光飛逝,進入大學以來已經快接近三個月了。大學的生活對我來說是新鮮的,是不不同于以往的。我對陌生又新鮮的大學充滿著好奇感,我想去探究。正因為當初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實務這門學科充滿著好奇感,我想去探索何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所以我選擇了這門選修課。這門課程給我帶來了全新的知識,拓展了我的知識面。讓我學到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事物,讓我了解到心理學是如此的有趣和有用。正如這次論題。借此論題,我可以進行一次深度思考人生、有一個全面了解自己的機會,以至于我可以更全面的看待自己、更好的完善自己。
一、開學以來的適應情況
1、生活
我覺得生活是大學最重要的一部分,來自不同地區、講不同語言的四個人聚集在同一個宿舍里,要共同生活四年。這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挑戰,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住過宿,我不知道如何和陌生人同住一屋檐下。在與舍友相處中我顯得很小心,我不了解她們而且我想留下好印象,因此當她們需要幫助時我會盡可能的幫助她們。我自認為我是個很獨立的人,我可以一個人解決有些在其他女生看起來難以完成的事情。在我看來性格不合會是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我覺得進入大學后我改變許多。比如說以前在家里的時候我向往自由,覺得沒有爸媽的管制是幸福的。可是來到大學以后我才發現,離家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很思念在家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原來在家里我才可以真的做到隨心所欲,在外面生活離開爸媽看似自由其實被束縛的更多。
2、學習
在學習上,我第一體會到大學與中學不同的是課室。在中學時,我們都是坐在小教室里面,只有一個班的同學一起上課。可是,在大學里我們都坐在非常大的階梯教室里,同時有好幾個班的同學一起上課。以前,當我們上課睡覺時,老師會用手敲你的頭或者用粉筆扔你。現在,無論我們是怎么睡,老師都不會去管你。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我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我不知道我在課堂上該做什么,該怎么做筆記。老師講課的是速度不會因為學生聽不得懂而減慢。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都是持續這樣一種狀態。我覺得這樣子是不行的,我得想想辦法去適應它。首先第一步是認真聽老師講課,無論我聽不聽得懂。我覺得當我做到了第一步時,我發現其實我可以跟上老師講課的速度,而且老師講的內容并不是那么的難理解。接下來的是去記錄、去理解、然后變成自己的。我覺得只要經過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3、活動
系組織和院組織我各參加了一個。我覺得幸運的是兩個組織的活動時間都不沖突,這樣我兩個組織都可以留下。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我會積極參加各組織部門的活動。我覺得在活動中可以學到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還可以交到許多不一樣的朋友。而且我可以充分運用課余時間。其中我曾聽過一句話:當熱情退卻時,用責任心來彌補。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深有感觸并把它牢牢記在我的心中。
二、對自己的認識
1、人格
我不能說我的人格非常完美,但我能說我的人格是健康的。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在逐漸變化,逐漸在完善我的人格。經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更全面看清自己,發現自己有缺陷的地方,并且努力想辦法來完善自我。有句話說得好,人無完人,沒有誰是完美的。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卻不去想辦法。常常進行自我反思是有利于人格的發展和完善。
2、情緒
我承認我是個情緒化的人。在以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處于叛逆期,我的情緒化很嚴重,為人固執又容易生氣。情緒特別容易受他人影響。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是叛逆期過了,也許是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慢慢地我會思考很多東西,會懂得反思自己。特別是我覺得來到大學以后我變化挺大的。雖然目前來說我還是不能完全控制情緒化,但是我覺得我比以前是有所成長了。
3、能力
我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我也可以很樂意地幫助他人。我覺得我的生活能力很強,就算說讓我一個人獨立生活也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我的交際能力很不錯,因為我能夠主動地與他人交談,我很樂于交到新朋友。我的學習能力還要有所加強,學習要更加積極。我所理解的工作能力其實就是組織的工作方面,因為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悟,雖然我現在懂的不多,但是我覺得如果我肯學一定會有所收獲。能力的背后其實就是努力。
4、生涯規劃
其實在此之前我對自己以后的生涯規劃還沒有細想過,所以借此機會我能好好的規劃一下。我認為規劃可以長遠但不要超出實際。先說一些小的.規劃,就目前來說我的第一個規劃是努力學習然后爭取拿獎學金。并且,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能夠鍛煉自己的比賽。接下來明年的話,要爭取繼續留在組織里,然后努力爭取當副部級以上。如果我都做到以上我所說的那些,不僅能使我收獲很多,還會為我的簡歷添光彩。這些對我找實習工作有所幫助。對于工作我有兩種想法,第一個是留校當老師,第二個是當上班族。如果當上班族我會選擇當一個理財師或者進入銀行。而且我要能夠在一線或者二線的城市工作,不求富貴逼人但求小康之家。其實規劃如果不去實現它就永遠只是一個規劃,定下這些規劃之后我要努力并為之奮斗。
三、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的收獲
原本我以為心理這門學科是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但是經過這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原來心理講的全是我們身邊的小事。就像是一句話說得好,要先從身邊小事做起。我覺得這門課程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書面上的知識理論,重要的是我能很好的利用這些知識我能夠更全面的看待自己,更好的完善自己。我接收完老師的知識后會不自覺的觀察起身邊的人,這讓我對人的印象不僅僅只是表面的。而且因為這是院選修課,所以我交到了一些不同系的朋友。我喜歡收獲友誼,我享受與他人交流的時間。在這門課上,我收獲到了知識,了解到更深入的自我,收獲到友誼。
四、對這門課程的評價
在這門課上,我覺得課堂氣氛很活躍,一點都不沉悶。我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而且老師會給我們做一些好玩的測試,會給我們一些讓我們上講臺的機會。每一個上講臺的人都是能夠得段不一樣的體會。而且我覺得教課的內容是有趣又有用的。老師的教學態度很認真,而且人也很和藹,所以我對這門課印象很好也很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5
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可以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于學習方面,普遍存在平日懶散,隨意,期末之前幾天焦慮煩躁。其次在于生活方面,大學生宿舍問題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宿舍里經常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繼而產生一定的情緒困擾。最后還包括工作方面,在自己加入的組織中,會面臨林林總總的任務,以及社交問題,也會對大學生的情緒產生一定的困擾。還有就是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對大學生情緒的波動產生不小的影響。
在談及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上,首先我要先介紹下合理情緒療法,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立的一種認知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他長期觀察總結出的合理情緒療法歸功于古希臘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埃皮克迪斯特,而這位哲學家曾在公元一世紀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人不是被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困擾著。”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最初開始時“認知行為療法”的影子。
合理情緒療法是認知療法的一種。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即認知原因導致的。因此,必須改變認知,即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不合理觀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痛苦情緒,改變不良行為,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全面發展。
ABC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強調情緒或者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一般人總習慣于把自己的不良情緒歸結于環境條件,但情緒的ABC理論
認為,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個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即信念B引起的。個體對事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結果是C。
ABC理論的獨特之處在于強調B的重要作用,認為A只是造成C的間接原因,B才是情緒和行為的直接原因。所以,人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B來改變、控制其情緒和行為結果C。這是治療實踐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對不合理信念加以駁斥和辯論,是指轉變為合理信念,最終達到新的情緒及行為的治療效果。 這樣原來的ABC理論就可以進一步拓展為ABCDE的治療模式。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導致不良的情緒反應,個體就應努力認清自己的不合理理念,并善于運用新的理念取代原有的信念,這就是所謂的D,即用一個合理的信念駁斥、對抗不合理信念的'過程,借此改變原有的信念。駁斥成功便能產生有效的治療效果E,使求助者在認知、情緒和行為上均有所改善。
而對于不合理信念有三個特征,包括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有上述三種特征。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具有嚴重情緒障礙的人,具有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更為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他們自己是難以自拔的,就需要進行治療。
合理情緒療法強調認知過程對情緒對行為的重要性,這一療法對于年紀輕、智力和文化水平都較高的大學生,可以治標又治本。結合現實來看,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倍受關注,以自我為中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會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運用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采用相關技術與學生一起找到其不合理信念,糾正其不合理的看法,進而形成合理的看問題方法,進而形成合理的信念,健全的人格。這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問題,而且可以用正確信念指導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增強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而合理情緒療法的亮點在于它要求對求助者完全接受和容忍,無論求救者的情緒和行為表現是多么荒謬和不合理,咨詢師也要理解和接受他們,承認并尊重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存在,而不是多厭惡和排斥他們。然后,提出質疑、進行辯論,引導求助者對這些觀念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促使他們對自己的問題深有感觸。咨詢師抓住時機,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與求助者一起討論,讓其自己選擇具體改變的方案,采用的行為技術。有了內在的驅動力,治療方案就容易得到實施,不斷幫助求助者形成合理的理念。同時在日常的大學生活中,我們自己亦可以依據此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通過本次對合理情緒調控法的學習,我對于自己心理健康的認識又進步了一層,更敢于面對大學生活,享受大學帶來的樂趣,感謝宋老師的悉心教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6
摘 要:
為更好地深入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認真加以解決,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雖然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難操作、措施難到位。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差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長速度之快,負面危害之大,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后,生活的環境改變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壞境。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活躍的學習氛圍,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機昂然的校園景象等無疑對大學生起著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開設系統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注重專業師資培養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
(四)豐富和健全多樣的心理疏導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學生中去,通過班會、走訪學生宿舍、和學生談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方法,主動、公開、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防患于未然。
(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會后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別人,融洽人際關系,強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師生共同努力,讓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走出陰霾,擺脫困境,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情緒去面對各種挑戰。因此,高校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大學生的心理導向,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7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今天社會,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
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一、 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認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我國傅連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受各種自然環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一) 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可是,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 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可是時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對待。總之,不要轉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二) 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四)戀愛心理分析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現人的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我是一個多血質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部心里和諧發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8
摘要:
成長,我們共同經歷;經歷,我們不同感想。人間走過二十年,每一個人都在自我成長中,每一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領悟,不一樣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長分析,望通過此文能對自己有新的認識,更全面的對自己做出定位。
關鍵詞:
自我成長分析、經歷、目標、人生觀
成長是人都必須經歷的,回顧自己的成長足跡,發現原來我一直在改變著。二十年來,我品嘗酸甜苦辣,感受悲傷歡喜,享受比賽勝利的喜悅,握拳對失敗的不氣餒·接下來,生活仍要繼續,我將繼續成長,繼續通往僅屬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 自我成長分析
我來自一個較為繁華的小城市,在那里,幾乎見證了我所有的成長過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歡呼、奔跑,在那里,也見到了我傷心、流淚。
小的時候,我在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擔心未來的路會坎坷,會遭遇許多的挫折。春天,放風箏、折楊柳枝做楊柳帽;夏天,拽上個游泳圈就敢跳進小水池里撲騰、沒事就跑爺
爺種的葡萄園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樹使勁倒騰、穿著單衣四處閑逛;冬天,武裝齊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墻摘臘梅·天真無邪的樣子,讓此時的我,無比想回到那個年紀!
在長大些,我便已入學堂,學習著加減乘除,記背著ABCD,誦讀著之乎者也,念叨著天文地理。業余,還和同學開開玩笑,打打鬧鬧,找幾個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沒有任何的憂慮。
之后,面臨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許多的補習課程,各門課的考試試題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時,睡覺休息的時間漸漸壓縮,上課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上課的頻率也愈加頻繁起來。水筆的筆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試卷漸漸被做題步驟和解題分析占滿,肩頭的負擔也愈加明顯!
尤其是在高三這年,最令人記憶猶新!兩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緊張的氣氛讓人無法喘息,每個人都不能停下來,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時,我變得敢于擔當,覺得自己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已經成長了!勝不驕,敗不餒,考的不錯不會飄飄然的`,考的不好也不會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訓,補習欠缺部分繼續努力。
經歷高考,因發揮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不過,我并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無光的事,因為,在任何地方還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學,不努力,過墮落人生也不會有好的出路,不能抵達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學之中,我能奮進,不頹廢,不斷充實自己,我定能取得滿意的結果,享受最終成功的果實。
一年前,我離鄉踏上了自己的大學之路,興奮,緊張,期待,還有些許小擔心。興奮是即將見到大學的真面目,緊張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點,期待是我即將再此度過四年,擔心是生怕對著陌生的環境我不能很好的適應。但事實,老天還是挺眷顧我的,讓我在同學之間變成了“開心果”,在班級里成為骨干一員,在輔導員前成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來的日子,我依能較為順利的做完本職之事,打成自己所擬定的目標!
二、 自我性格分析
說起我的性格,我的長輩無不夸我,說我性格脾氣很好,不會隨便亂發脾氣,不會沖著自己占著優勢橫行霸道。而我,自己覺得,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隨和、輕松,面對朋友會為她著想,面對挫折不氣餒不放棄,面對些許小事還有點兒小固執。
從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經早已數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論她成績與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觀的條件,只要與我性格和的來,我就能與其成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給予幫助,與其一同分享快樂時光。
再來說說的我的不足吧。通過一路走來,我對自己也進行了一些總結,覺得在一些地方,我還有待改進。比如,自己的膽量。因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都需要自己著手進行,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取。就在這其中,我覺得,我的膽量還需多加以鍛煉,不能臨場還有退縮的想法,不可以因為害怕自己會敗落就放棄爭取的機會。另外,我還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圖一時的享受就將事情先擱置,待到時間緊迫時,又臨時抱佛腳的開始猛干。
三、 自我奮斗目標
石看紋理山看脈,人看志氣樹看材。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過去的那段記憶如電影般總浮現在腦海,但回眸之后又讓我更好的認清自己,讓自己再明確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認真完成學業,盡量讓自己再此基礎上豐富課外生活,并獲取些許經驗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獲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9
摘要:
現代社會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里不乏精英和驕子,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因此,他們能否健康成長是社會倍加關注的焦點。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以及高校穩定的突出因素。而開展課內外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有益的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有著更高的抱負和追求,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因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身心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甚至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隨著高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貧困大學生的增多以及因學業方面、經濟方面、情感方面、社會失業率方面、人際交往方面及職業選擇方面產生的心理問題尤為常見,當然,也包括少數大學生的心理變態以及人格障礙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論文格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現,校園極端事件屢見不鮮。因此,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學課堂
每一個大學生在受到專業教育的同時也應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又要掌握養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究的狹小范圍內,使得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術難以應用。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指導,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大學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努力使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應當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所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理過程得以正常發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發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地發展。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教師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語營造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中求發展,用對專業課的熱情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學生愉悅、興奮的狀態。其次,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難易要適度,教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學生當時的心理狀態和特點,使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課內外相結合,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活動包括課間活動、課余活動,還有相應的一些競技比賽和運動會等,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外活動中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和訓練教育,一方面,通過課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發育,增強他們的體質,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發揮他們的特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堅強毅力,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課外活動的開展,對健康教育有著特有的實效性和實踐性。
三、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發揮學校行政部門、社團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創造一個積極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環境。如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的評比,“五四”系列活動,“一二九”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演講比賽、辯論賽、火炬接力賽、大合唱,等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以這些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學生在社會上活動、生活,就必然受到社會心理的影響。目前,一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風氣,給學生的心理素質造成惡劣的影響,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圖書、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網站等嚴重污染學生的心理環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極為不利。另外,某些宣傳媒介的輿論導向發生了傾斜,如報道大款大腕多,而報道艱苦創業少,報道港臺明星多而報道英雄模范少,報道個人奮斗多而報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學生追趕時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現象。因此,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穩定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使他們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和取向。
四、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
在大學里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學生入學后,通過輔導員、學生會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分類歸納,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品德高尚的專兼職人員,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種信息服務網絡,發揮學生管理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發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以便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五、結束語
全社會都應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社會的種種變化和沖擊,學生心靈中常常會產生巨大波動:一方面,他們為社會的改革、進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對某些具體變化迷惑不解。因此,我們就要在全社會樹正氣、治歪風,盡量減少社會環境中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和行為發展變化情況,不斷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充實、完善,并發揮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會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則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德智體諸多方面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1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我校按照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扎實推動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一、來訪者情況
xx同學,女,20歲,連續兩年擔任學生干部,深受老師喜愛,同學尊重。在同學們眼中是陽光開朗、熱心助人的班干部,在老師心中是有想法、有個性的好幫手,在父母眼中是乖巧的女兒。但這位如此陽光的女孩有長達15年的抑郁,因為過早被家長要求獨立,導致缺乏安全感,小學時開始出現幻聽,初中抑郁難熬時主動向家長求助,家長不以為然,并予以斥責,后來xx同學開始偽裝,成了我們心中的陽光女孩。大學期間,xx同學擔任學校x中心主任時,因與某些學生干部不合,進而人際關系緊張,加之本學期11門課程的學習壓力,導致xx同學病情越發嚴重,從而出現在上課期間上網搜索自殺方式的行為,后被網絡引導前往就醫。
二、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壓力大的雙重影響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而長期存在抑郁傾向的學生產生自殺想法的心理問題事件。
三、問題關鍵點
1、如何盡快找到該生,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2、如何幫助該生解決當前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所帶來的壓力,幫助該生營造較為舒適的環境。
3、如何協助醫生、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心理治療,促進該生的健康成長。
四、解決思路
首先,立即采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其次,跟領導和家長匯報情況,妥善安排;再次,幫其規避壓力源,緩解焦慮情緒;最后轉介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和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五、實施辦法
1、找到學生,確保安全
考慮到該生病情嚴重,且拒絕住院治療,當前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我以關心身體為由電話聯系該生前往學院談心,要求其親戚護送到校。該生到校后,立即啟動“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采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人身安全。
2、匯報情況,尋求配合
在確保該生當前安全后,立即將初步情況匯報領導,請求指示;向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請求專業指導;聯系家長,告知學生當前情況,要求家長當天趕往學校配合工作;立即聯系該生所在班級的心理委員、所在寢室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趕往學院聽候安排。
3、用愛關心,用情溝通
該生到校后,以關心學生為前提,了解和掌握該生抑郁癥的形成過程。一是關心身體,詢問病情。在得到該生的同意后,查看該生病歷本以及各項檢查報告,熟悉病情,做好分析。二是探究原因,分析提煉。與該生的深入談話,讓我了解到該生之所以產生自殺想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導致長期存在抑郁傾向,并日積月累無法排泄,病情越發嚴重;第二,擔任學生干部后工作不愉快,人際關系緊張;第三,當前的學習課程過多,學習壓力大。三是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幫扶。我引導該生正確看待病情,對自己要有信心,引導該生住院治療,按時服藥,接受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多向他人傾訴,學會排泄。四是安排心理委員和朋輩心理輔導員陪其聊天,直到其家長趕來學校。
4、暖心陪伴,全員幫扶
考慮到該生強烈拒絕住院治療,家長請求學校允許孩子一邊學習一邊治療的情況下,制定以醫院醫生治療為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輔導為輔的治療方案,做好以家長為首、輔導員和同學為輔的暖心陪伴,建立領導—輔導員—系主任、專業老師—同學的全員幫扶機制,全員、全方位對該生進行幫扶。一是家長的暖心陪伴,安排家長在校陪讀,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為孩子提供良好家居環境;做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課,保證孩子校外安全;帶孩子定期就醫,督促孩子按時服藥,保證有效治療。通過家長貼心、暖心地陪伴,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意,家庭的溫暖。二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輔導,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做好該生及時有效地心理輔導。
六、經驗與啟示
1、深入學生群體,掌握學生狀態
只有切實地深入到學生之中,持續地關注學生,才能洞察學生每個時期的狀態,也才能發現問題,及時做到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輔導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掌握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線下輔導員可通過下寢臥談、下課堂聽課、下場地參加活動等掌握學生狀況;線上輔導員可通過QQ動態,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關注學生網上動態,全方位關注學生、關心學生。
2、加強專業素養,提高鑒別能力
學生心理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而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鑒別能力,是進行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強輔導員、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一方面輔導員需自我提升,經常去參加各類心理專業相關培訓講座,加強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一些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鑒別能力和處理方法,提升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等的專業信息隊伍進行專業培訓。首先進行崗前培訓,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其次進行理論培訓,將開展心理咨詢方面理論知識培訓,從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的溝通和陪伴技巧、危機預防和轉介以及班級心理活動輔導等方面展開。最后為實踐培訓,注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傾聽、共情等專業知識的實際操作,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更好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加強家校聯系,齊心協同解決
大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往往來源于家庭,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經歷會直接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家庭力量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有效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校出現任何異常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需及時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必要時聯系家長到校,與他們進行深入細致溝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決問題,形成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 11
一、引言
大學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面臨著來自學業、人際關系、未來規劃等多方面的壓力。為了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我選修了心理健康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學會了一些應對心理問題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我對這門課程學習的個人分析報告。
二、課程學習概述
在這門課程中,我學習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心理調適的技巧和方法等內容。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心理問題的表現和處理方式。
三、自我心理評估
優點與長處:我認為自己具有較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和抗壓能力,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樂觀。同時,我也比較善于與人溝通,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存在的問題:在學習和生活中,我發現自己有時會過于焦慮,對未來的規劃感到迷茫和不安。此外,我還存在一些拖延的'習慣,導致一些任務不能按時完成。
四、課程學習收獲
提高了自我認知:通過課程學習,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學會了如何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掌握了心理調適技巧:課程中介紹了多種心理調適技巧和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訓練、積極思考等。這些技巧對我在面對壓力和焦慮時非常有幫助。
增強了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學會了如何識別和應對常見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當遇到這些問題時,我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和調節。
五、未來計劃
繼續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我將繼續關注心理健康領域的知識和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
加強實踐應用:將所學的心理調適技巧和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高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
尋求專業幫助: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我會主動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的幫助和建議。
保持積極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和困難時,我將保持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情緒,相信自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
六、結語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和需求,積極應對各種心理挑戰和困難,努力成為一個健康、快樂、有成就的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個人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分析報告12-27
心理健康個人分析報告1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分析報告11-27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分析報告(14篇)12-27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分析報告1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分析報告14篇12-27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分析報告(精選14篇)1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