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時間:2023-10-26 10:13:10 曉怡 報告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精選22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精選22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xx年4月份,對我所在大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教育價值觀

  部分大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1、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x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2、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二)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大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大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大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大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2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得出,產生這方面原因是由于專業本身,藝術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們側重于自身自由,藝術工作比較特殊。對于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這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價位。低于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于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學生高于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于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盡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松,但由于在城市長大,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于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愿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xxx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制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制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3

  一、調研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方式是在我的同學之間采取隨機抽樣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借助騰訊QQ進行問卷發放,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支持。這次調查一共發放了120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本科及大專的在校大學生,男70名女50名,一共收回108份具有分析價值的問卷。這次調查得到了同學的大力配合具有一定的分析價值和較高的可信度。

  二、調研分析

  (一)、人際關系問題

  根據調查可發現,有的大學生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往往表現出自負的心態,待人處事以自己為中心,總想表現自己,經常抱怨別人不理解、不體貼、不關心。有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表示自己的思想,例如調查中發現有4%的同學當自己不受到別人理解時會和別人沖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學會有不同程度的怨憤和心情壓抑!不愿和同學交流、合作,一心只讀圣賢書,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另外,大學生之間由于個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產生沖突,導致有些大學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視打擊對方,長此以往,她們就會在內心積聚心理問題,極易產生心理疾病。

  (二)、學業問題

  調查發現1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活就是三點一線之間教室、寢室、食堂缺乏激情與熱情枯燥乏味。據了解學業上的主要問題是:

  (1)學習壓力大;

  (2)學習動力不足;

  (3)學習目的不明確及學習成績不理想;

  (4)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三)、戀愛與性的問題

  大學生大都處18~25歲的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已進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趨向成熟的階段,不少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但在如何處理戀愛與性問題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緒問題

  在情緒方面調查發現,12%同學不敢在同學面前大聲說話,這反映了一些情緒問。進入大學后,社會角色的換位引起了大學生許多的心理沖突,從而產生內心的痛苦和不安。大學生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郁。抑郁是大學生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如得不到及時的心理咨詢及治療,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嚴重后果。

  (2)焦慮。一般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增加等,是由幾種情緒混合而成的情緒體驗,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生活。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內向,常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不敢與人交往,不敢實踐,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華和進取的時機。

  (4)冷漠。一般表現為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動于衷,漠不關心,既不與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閑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從表面上看,冷漠的學生是無動于衷,實際上一些學生內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壓抑感,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將產生嚴重不良后果!

  (五)、做法分析

  經驗與啟示存在問題及原因

  據了解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也有發展過程中自身主觀的因素。社會因素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物質文明在不斷的發展可是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她們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處于不穩定階段,心理素質還十分脆弱,容易造成價值觀的混亂和情緒的起伏不定,致使她們心理復雜而動蕩不安。家庭因素現在的還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她們生下來嘴里就含著金鑰匙是家里的寶,從小的嬌生慣養導致她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因素,大學生個體因素是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心理個體的人格缺陷大學生的.人格結構較復雜,影響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導致其人格發展有缺陷。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發展缺陷,表現為孤僻、冷漠、多疑、悲傷、急躁、沖動、固執、好鉆牛角尖、易偏激、驕傲、虛榮、以自己為中心等。自己的意識缺乏客觀性和正確性,大學生的自己的意識是大學生心理發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個性發展的最集中的表現之一。自己的意識包括認識、體驗、控制等。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自己的評價有濃厚的興趣,但卻常常缺乏客觀性、正確性。有時自己的感覺太好而自負驕傲,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偏離實際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時,又因偏離而出現逆轉,走向對立面,產生自卑情緒,自己的評價過低,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缺乏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問題是大學生最為關注也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人際關系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也影響到大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認知,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夠說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生活環境變遷,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所處環境的巨大變遷會使個體產生心理應激。生活環境的變遷對新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三、結論與建議

  對于以上調研結果發現的問題我向大家提出我個人的看法以及意見希望能對大家未來就業有所幫助。

  1、在處理與她人的關系中,我們應該應當更加積極主動,而不應該等待她人的主動。而師生關系中學生的積極主動顯得更加重要。大學中老師不再是中學時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結合的老師了,大學中的老師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任課老師也一般在課堂上才能見到。因此,在師生交往中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當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它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可能的話盡量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系,這也是對學生非常有利的。

  2、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特別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盡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她人想想,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置她人的感受不顧。

  3、在處理異性關系,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但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能夠讓不同性格類型的異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己的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4、當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于正常的心理反應。此時,自己應該盡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她人由衷地感到你是能夠信任的人。另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于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盡可能地采取自我調節和與她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

  5、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斗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后,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并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但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閱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7、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后遺癥,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大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加之社會壞境的劇烈變化,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和心理失衡。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由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惡事件不斷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本文經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總結了一些在實踐收到良好效果的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轉變觀念、改進管理、改進教學、拓寬社會活動領域和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本人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持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4

  面對學業與就業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的增加。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更早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人文學院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青島農業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采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布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問題中“考試前后您會有心情緊張嗎?”,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考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松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于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

  二、業余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業余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網玩游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余,與此同時,在第12題中“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有60%的同學用在飲食和娛樂。以上都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對于“與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于是羞于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于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12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欠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與院也都設立了心理咨詢辦公室,希望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早日心向陽光!調查數據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參加此次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5

  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17%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成為困擾大學生的四大心理問題。

  這項調查結果是6月25日發布的,調查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訪問了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的1200名大學生。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一個多月來,我在公司部門領導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及關愛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綜合看來,我覺得自己還有以下的不足之處:

  除交際困難外,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重要問題。

  約有30%的大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并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于內在沖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即將畢業的小張,已經參加了4場招聘會,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職位,心情極度沮喪。“我今年要從醫大畢業,卻沒有辦法進入好醫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會是什么樣子。我不是盲人,但卻是擇業時的盲人。”

  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為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黃的學生說,“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脫。”

  此次宣傳活動我們在準備宣傳材料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利用網絡、書刊等方式查閱各種環保知識宣傳資料。現將我此次環保知識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及心得體會(針對“白色污染”)進行分析。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于別人,并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調查發現,14%的大學生出現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而且,學生心理問題分階段各不相同,一年級大學生集中表現為新生活適應問題,兼有學習問題、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出現的問題依次為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情感與戀愛;三年級集中在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人際交往、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則以擇業問題為多數,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等。而和城鎮大學生相比,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

  過度的.壓力使大學生們在情緒上容易失落苦悶。一名接受調查的大二學生說:“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覺得索然無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也毫無喜悅的心情。現在我睡不好,經常做噩夢。”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說,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沖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沖突如果存在過于強烈和持久,在遭遇x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煉,心理較為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游,穿著打扮占比重最大,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通過廣告尋找兼職。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同學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并確保兼職的安全。

  又是一年暑假,大學生活已經匆匆過了一半,是時候該想想步入社會該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體驗一下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感受.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6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幾年來各大高校大學生殺人、自殺的案件不斷發生,壓力已不單單存在工作人士當中,大學生心理壓力也在逐漸加大。那么為什么大學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是什么引發什么其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現狀

  1、高年級的心理狀況優于低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對陌生的環境還較為迷茫,遇到挫折的時候容易造成心理負擔,嚴重的后果就易導致心理不健康;

  2、非獨生子女心理狀況更好:非獨生子女從小與年齡相仿的人相處較多,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強;

  3、城市學生心理狀況較好:城市生長的.學生競爭意識強,承受壓力的能力也較強,非城市的學生遇到壓力容易產生反抗意識;

  4、性格開朗的學生心理素質好于內向學生:性格開朗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較為積極,面對困難能夠自我調節;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際困難因素:通過調查顯示,交際問題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大學比高中的人際范圍更廣,大學校需要交往的范圍也更廣,有些想試著跟別人交往,卻交往失敗,導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語,有些是因為從小的教育導致其自私,在集體環境中充分暴露,導致自閉偏執等心理狀況;

  2、依賴網絡: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現實中交際出現問題于是在網絡中尋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產生封閉自己,影響人正常的認知,還有可能導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轉換適應不來:有些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身邊的同學換了,學習的環境換了,學習的模式也換了,無法去適應,進而導致成績與預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懼感,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只會變得更加自卑抑郁;

  4、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大學學習沒有高中的高強度,但是自己的學習能力要很強,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當,或者各類考證帶來的壓力,使之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久而久之易出現焦慮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學生不能正視戀愛問題,一旦失敗就易導致其心理變異,走向極端;

  6、就業壓力因素:社會競爭的加劇及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導致合適的工作越來越難找,這也造成了大學生精神負擔加重;

  三、解決建議

  1、學習并掌握心理學知識:可通過自學、講座等途徑,學習并掌握好心理知識,有益于大學生從理論上正確理解和認識自身所出現的心理問題;

  2、豐富業余生活:加入感興趣的校園業余社團,豐富生活和身心健康發展,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可以正確認識自己,加強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鍛煉社會適應能力和增強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學會調節自己:合理使用調節自己的各種方法,合理宣泄、目標取代等辦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和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4、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人生總是會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沒有人的人生是順風順水的,一個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夠在挫折中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

  大學生只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適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更好的處理現在和將來的各種問題,這樣,社會才能穩步健康的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7

  前言:

  一片葉子屬于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里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我們不能辜負他人的期望,我們要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調查背景與目的:

  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為活躍、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群體之一。近幾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革來適應這個社會,使得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調查的基本方式:

  我們主要通過會議和訪談等形式來了解我系各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共分為三部分:

  1、資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關材料,查看文獻,收集相關信息。

  2、調查走訪,開展會議。

  3、問卷調查

  4、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研究,并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成文。

  各年級的'調查情況及解決方案:

  一、xx級新生

  1、關于學校初進大學后,一些學生不適應教學方式的改變,面對寬松的學習方式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打斷的空余時間。解決方案:校方應開展一些講座,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自己怎樣規劃人生,使他們更加了解大學生活。

  2、學習方面存在調劑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課不是很感興趣,總覺得上課無趣,沒有用處,且難以理解課程內容,學習壓力大。解決方案:班委應積極主動營造學習氣氛,引導同學主動學習,建議制定學習計劃,盡快投入到大學課程中。

  3、人際關系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發覺與周圍的同學無法溝通交流,無法投其所好;與舍友相處不和睦,對于一些小問題無法合理解決。解決方案:多開展一系列互動活動,增添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會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4、性格問題相對自閉,自卑,不敢表現自己,否定自己,無法自信、快樂地面對生活、面對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如何做到取舍。解決方案: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加入到集體中;而班委對于這些同學應多加關注,多與其溝通交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大學里基本是學生自主管理,班委擔負的責任就更重大,工作與學習時常發生沖突。解決方案:學會信任他人,將一些工作分與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隱私及重要性大的情況,明白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協作,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6、環境適應進入大學后,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認識新的人、事、物等,會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經的沖動。解決方案:學會適應,慢慢調整心態,激勵自己。

  總的來說,新生們已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著不適。

  二、xx級學生

  經過大一的適應,生活和學習都比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學生會面臨一個相對艱難的緩和期,有些同學會對周圍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時常感到無趣,有壓迫感,愛瞎想等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對這些同學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鼓舞他們在不影響課業的情況下,積極參加一些團體互動活動。例如,可以與同學三五結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過對我系大二學生的調查了解到,大二學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齡恐慌”,“學業恐慌”,“愛情恐慌”。

  1、“年齡恐慌”很多學生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邁去入二頭,已經開始奔三了”,覺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當有新生稱呼“學長”“學姐”時,表示會有壓力,所以不禁對自己的年齡產生恐慌。其實,只要我們以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年齡這個問題,認清事物總在發展的原則,不必太過在意,這個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決。

  2、“學業恐慌”一進入大二,每個人都覺得學業壓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后,從而對學習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實,做好自己,給自己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并落到實處,你也能做一個很棒且不一樣的自己。

  3、“愛情恐慌”愛情是校園里一個敏感的話題,對于大二的學生來說,已度過了一個懵懵懂懂的大一時光,因而便會開始擔心自己這四年里沒有機會去體驗愛情,對待校園愛情便產生了恐慌。針對這一類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份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導。

  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重視,并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積極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要求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的給予溝通與輔導,為在校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出一種更友愛,更和諧的氛圍。

  三、xx級學生

  1、學習壓力大三學生面臨更大的學習,各種考試考證接踵而來,深入學習難懂復雜的專業知識,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解決方案:身為班委,應主動學習,平常與同學多溝通討論學習上的問題,為班級營造學習氛圍,有人請教時,應耐心解答。

  2、戀愛問題戀愛在校園里司空見慣,告別了大一大二的輕松日子,隨著學生的年齡漸長,許多同學有了依戀。解決方案:校方應對學生戀愛進行積極引導;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護好自己。

  3、人際困難有的同學較孤僻,喜歡單獨行動,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解決方案:班級有活動應多鼓動同學們參加,讓其感受到班級的氛圍,融入班集體中。

  4、學業加重,班委的工作與學習容易發生沖突,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解決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隱私問題,班委應懂得信任他人,適當將工作分配給他人幫忙,同時也能讓其他人了解班級內務,提升班級凝聚力。

  5、更換季節,天氣變化也帶來了心情改變。解決方案:不要把時間排得太滿當,節假日應多與同學出去放松放松,懂得認真工作,輕松玩。

  四、xx級學生

  1、本學期大四學生已在緊張準備著畢業論文,選擇導師,根據自己的課題準備著實驗,查找文獻,一切忙碌而有序進行中。部分學生已有明確的奮斗方向,如:參加考研、公務員隊伍,但據說我校考研壓力大,因為多數人選擇報選外校,然而授課方式及資料差異,造成難度加大。

  2、據調查仍有部分學生未通過英語四級,因其與我們的學位證書密切相關,大家十分擔心,正在緊張準備著即將到來的考試,但有小部分學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棄。

  3、面臨畢業,意味著即將踏進社會,即使已是足夠優秀的學生也擔憂著進入社會后無法適應激烈地競爭。

  4、積極應戰的大隊伍中仍隱藏著自我墮落的小群體,經尋訪得知,當看到同學或舍友前去自習、做實驗,發覺自己缺少了目標,會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學年首場畢業生招聘會已開展,據調查得知,此時,我們的簡歷還未準備好,或是發現簡歷上唯有榮譽缺少經驗,或是簡歷上一片空白,種種問題令他們越發感到擔憂和恐懼。

  總而言之,大多數學生已準備好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一份子,問題是有的,但總會解決的。我們已長大,要學會思考,學會承擔,學會忍耐。

  結論: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程的關鍵力量,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從整體上看,我系大學生群體是好的,盡管他們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大學生這個隨著高教改革日益壯大的青年群體仍保持著強烈的獨特性,他們以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著人們的視線,他們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沖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了社會的脈動。現代社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競爭的日益激烈,事業的艱辛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給每一個人,尤其是希望獲得知識、贏得未來發展先機的大學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

  一切都會從大學開始,大學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因其匯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是我們人生的黃金歲月,有人在這里立下了一生的宏愿,也有人在這里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和沮喪,也充滿了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群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群體之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8

  邁入大學的那一刻,每一位學子都是滿懷憧憬,滿懷期待,想像著大學生活得自由快樂、無拘無束,并認為自己肯定能在這片天空下有一番作為。但現實并不總是盡如人意,一些大學生就會遇到各種困擾的事情,譬如:想家想親人,不能適應大學的生活;身處高手如云的環境,思想壓力大;太過于羞澀,不敢表現自己,與許多機會失之交臂;不能正確的處理戀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學會自我調節并能樂于幫助他人是一件積極而有意義的事。

  一、案例情況

  1、生活適應問題

  這一問題在大一新生中存在的尤為普遍。新生們從五湖四海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園,與自己尚不熟悉的同學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在生活習性、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還沒能完全從高中的生活中走出來,轉換到大學生的角色。因此在各個方面都覺得不習慣,由此而產生心理偏差,并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對大學生活感到厭倦。

  案例一

  小郭上大學以后非常郁悶,他在開學時積極參加社團面試,一心想著大展拳腳,然而心儀社團的面試沒有一個能順利通過,最終去了一個不怎么喜歡的社團,而且一直都是做跑腿打雜的事情,與自己開始的設想相差甚遠。大學的學習方式和高中的存在很大的區別,小郭一時難以適應,再加上大學里藏龍臥虎,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學習尖子優勢也難以繼續保持。最近和室友也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發生摩擦,越吵越兇。似乎各種事情都不順利,小郭對現狀越來越不滿,一直心情低落,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更別說專心學習了。

  案例分析:

  小郭這是典型的對大學生活不適應,而且因為社團的不順心,還引發了對自己的認知失調,人際關系的不融洽。大學中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因為他的消極對待,讓他不僅對社團厭倦,還讓他失去了自信,在學習上感到技不如人。大學本是一個收獲友誼的地方,但他卻因為消極的心理,和室友產生摩擦,心情也因此低落。面對這些問題,小郭應首先反思自己,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能因為這一點小風浪而倒下,他應該積極地去面對,機會失去了可以再爭取。在學業上,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便問心無愧,而且付出就有回報,將來成績肯定會上去的。與自己的室友應該坦誠相待,可以將心事向他們傾訴,從他們那里得到安慰。另外,小郭也可以去尋求心理老師、輔導員以及同學的幫助。

  2、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有著上萬人的校園里,人際交往是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且,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條件,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一些大學生因為性格靦腆,或者不懂與人交往的方式,只能孤獨一人,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久而久之,造成性格孤僻,關上了心靈的窗口,每天生活在一個沒有關愛的世界里。

  案例二

  小斌,知名大學一年級新生,他是x理科奧賽的金牌得主,在普通學生眼里看起來十分晦澀難懂的專業課對于小斌而言易如反掌。開學第一個月,和小斌同一個宿舍的三位室友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時常會就專業課上的問題來請教小斌,而小斌也樂此不疲地充當起了課外輔導老師的角色。但是小斌這位老師義務有個不大不小的缺點,那就是喜歡在給別人講題時加上一句口頭禪:“哈,這道題目簡單!”對室友所犯錯誤的評價也是“一針見血”:“你這個地方犯的錯誤太低級了。”這樣過了沒幾周,小斌發現,三位室友漸漸地不再向他請教問題了,對他的態度也變得有點冷冰冰的。復習期中考試的那段日子,小斌主動問室友們有什么可以幫忙,結果接連碰了三個軟釘子。更糟糕的是,小斌還聽到關于自己的傳聞,說自己“眼高于頂,好為人師”。沮喪的小斌在電話里向父母抱怨自己好人沒好報,父母則告訴小斌要當心“樹大招風”,平時做人要懂得低調一點。這一席話讓苦惱的小斌更為摸不著頭腦,自己怎么就“樹大招風”了呢?不愿在宿舍受冷遇的小斌只好選擇把圖書館和自習教室當作自己的“避難所”。

  案例分析:

  小斌這是典型的因交往方式不當而引起的人際關系問題。他不懂得交往的藝術性,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或許會打擊到別人的自尊心,而造成友誼的破裂。他首先應學會的是理解別人內心的情感,換位思考,將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考慮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然后,他應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同一種意思,以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便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應該將自己的心意以一種關心的口吻傳達出來,而不是去中傷別人。再者,他應該學會以一種誠懇的態度待人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端莊而不過于矜持,謙遜而不矯揉造作,在待人接物中,充分顯示出自己的誠摯之心。而且,當與室友有矛盾時,應主動去找他們溝通解決,而不是避而遠之,將關系弄得越來越僵。

  3、情感問題

  大學不再像高中,以往還需遮遮掩掩、欲說還羞的愛情已然大大方方的走進了同學們的生活中。但畢竟還是稚嫩,有些大學生根本不懂得戀愛的意義,不懂得照顧對方的感受,原本美好的情感卻變成了對雙方的折磨,因為分手而帶來痛苦,并影響學業和以后的人生。由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也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三

  張x和李x是同班同學,也是同鄉。班開第一次班會,他們分在一組,從此就熟悉起來。因為都來自山西,感覺上比別的同學更親近一些,女孩有事就喜歡找男孩幫忙。后來,兩個人就開始像男女朋友一樣交往了。但在交往了兩個月之后,兩個人開始鬧別扭,爭吵不斷,男孩提出和女孩分手。女孩因此深受打擊,再也不想和異性交往,而且心里對異性總是充斥著敵意。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女孩是典型的由失戀引起的恐懼心理,女孩應正確的看待失戀。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首先要學會自我調適,正確了解愛情的本質,尊重對方的選擇,并祝愿對方從此幸福快樂。如果自我調適沒有效果,不要將委屈悶在心里,而是尋求他人的幫助。可以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向他們傾訴內心的苦悶,尋求心理安慰和寄托;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像投身到自然,感受新鮮的空氣來釋放內心的苦悶;還要學會自我反省,總結失戀的原因,讓自我得到更新和升華。

  二、撥開心靈的陰霾,迎接美好的未來

  大學是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舞臺,在這個過程中,健康的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學會自己解決遇到的一些壓力挫折,保持身心的健康是重要的,而且,還要學會尋求別人的幫助,因為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在擁有一顆自信堅強的內心之后,在有了朋友的幫助之后,更要有自己對于學業、未來的規劃,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并且要為之堅持下去,實現它。如此之后,我們的大學生活才是精彩充實的,才不會荒廢我們的年華和青春。

  1、學會自助,完善自身

  (1)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世界。心境對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若是有一顆積極的心態,不管你面對怎樣的逆境,都能隨遇而安,積極尋找事業的樂趣,發覺生活的光明面。

  (2)正視現實,適應環境。馬克思曾說:“在框架的限制中尋求自由。”人不能改變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所以應該正視現實,勇敢的去接受挑戰,不斷完善自我,是自己更加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環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如果對現實憤懣不平,更是無益的,我們要會換位思考,要轉變思路,要從實際的問題出發去尋求解決的途徑,而不是以一心之所想去看待現實。

  (3)自尊自愛。一個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要清楚地認識自己身上的優勢和不足,這樣才會更好的發展自我,才不會被自卑的心理掌控。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大家庭,處處有合作,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合作的基礎。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我心換你心”。與其抱怨人心不古,不如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學會溝通,理解別人也讓別人能理解自己。

  (5)正確對待挫折。挫折在所難免,對此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斯賓諾莎說過:“不悲哀、不嘲笑、不怨天尤人、而只是理解。”這應當作為我們面對挫折的座右銘。挫折更是對我們的激勵,更是對我們的提高,我們在經歷失敗挫折之后,會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就會為完善自身提供一個方向,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2、敞開心扉,樂于助人

  心理老師和輔導員比學生有更多的經驗,因此他們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方法會更多更有效。但是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我們身邊,因此有時來自同學的幫助會更及時,而且交流起來不會有羞澀。

  我們作為同齡人,對同學遇到的困擾能更好地體會,或許我們自身也曾有這樣的經歷,從而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向他們提出建議,給他們以安慰。換一個角度,幫助別人也會使自己的內心有一種成就感,當看到別人的煩惱褪去,又掛上昔日的笑容,我們自己的心中也會是一片爽朗。

  3、明確目標,筑夢未來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沒有航向的帆船,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有時也是因為沒有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從而每天會將精力放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我們已經不再是往日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而是一個已滿十八周歲的成年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未來有一個自己的規劃。從現在起,就應該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為將來做好準備。

  總之,希望每個大學生都能敞開心扉,學會自助與助人,向著自己人生的目標奮斗,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積極健康而富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我校按照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扎實推動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一、來訪者情況

  xx同學,女,20歲,連續兩年擔任學生干部,深受老師喜愛,同學尊重。在同學們眼中是陽光開朗、熱心助人的班干部,在老師心中是有想法、有個性的好幫手,在父母眼中是乖巧的女兒。但這位如此陽光的女孩有長達15年的抑郁,因為過早被家長要求獨立,導致缺乏安全感,小學時開始出現幻聽,初中抑郁難熬時主動向家長求助,家長不以為然,并予以斥責,后來xx同學開始偽裝,成了我們心中的陽光女孩。大學期間,xx同學擔任學校x中心主任時,因與一些學生干部不合,進而人際關系緊張,加之本學期11門課程的學習壓力,導致xx同學病情越發嚴重,從而出現在上課期間上網搜索自殺方式的行為,后被網絡引導前往就醫。

  二、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壓力大的雙重影響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而長期存在抑郁傾向的學生產生自殺想法的心理問題事件。

  三、問題關鍵點

  1、如何盡快找到該生,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2、如何幫助該生解決當前人際關系緊張和學習所帶來的壓力,幫助該生營造較為舒適的環境。

  3、如何協助醫生、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心理治療,促進該生的健康成長。

  四、解決思路

  首先,立即采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其次,跟領導和家長匯報情況,妥善安排;再次,幫其規避壓力源,緩解焦慮情緒;最后轉介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和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五、實施辦法

  1、找到學生,確保安全

  考慮到該生病情嚴重,且拒絕住院治療,當前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我以關心身體為由電話聯系該生前往學院談心,要求其親戚護送到校。該生到校后,立即啟動“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采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人身安全。

  2、匯報情況,尋求配合

  在確保該生當前安全后,立即將初步情況匯報領導,請求指示;向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請求專業指導;聯系家長,告知學生當前情況,要求家長當天趕往學校配合工作;立即聯系該生所在班級的心理委員、所在寢室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趕往學院聽候安排。

  3、用愛關心,用情溝通

  該生到校后,以關心學生為前提,了解和掌握該生抑郁癥的形成過程。一是關心身體,詢問病情。在得到該生的同意后,查看該生病歷本以及各項檢查報告,熟悉病情,做好分析。二是探究原因,分析提煉。與該生的深入談話,讓我了解到該生之所以產生自殺想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導致長期存在抑郁傾向,并日積月累無法排泄,病情越發嚴重;第二,擔任學生干部后工作不愉快,人際關系緊張;第三,當前的學習課程過多,學習壓力大。三是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幫扶。我引導該生正確看待病情,對自己要有信心,引導該生住院治療,按時服藥,接受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多向他人傾訴,學會排泄。四是安排心理委員和朋輩心理輔導員陪其聊天,直到其家長趕來學校。

  4、暖心陪伴,全員幫扶

  考慮到該生強烈拒絕住院治療,家長請求學校允許孩子一邊學習一邊治療的情況下,制定以醫院醫生治療為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輔導為輔的治療方案,做好以家長為首、輔導員和同學為輔的暖心陪伴,建立領導—輔導員—系主任、專業老師—同學的全員幫扶機制,全員、全方位對該生進行幫扶。一是家長的暖心陪伴,安排家長在校陪讀,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為孩子提供良好家居環境;做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課,保證孩子校外安全;帶孩子定期就醫,督促孩子按時服藥,保證有效治療。通過家長貼心、暖心地陪伴,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意,家庭的溫暖。二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輔導,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做好該生及時有效地心理輔導。

  六、經驗與啟示

  1、深入學生群體,掌握學生狀態

  只有切實地深入到學生之中,持續地關注學生,才能洞察學生每個時期的`狀態,也才能發現問題,及時做到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輔導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掌握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線下輔導員可通過下寢臥談、下課堂聽課、下場地參加活動等掌握學生狀況;線上輔導員可通過QQ動態,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關注學生網上動態,全方位關注學生、關心學生。

  2、加強專業素養,提高鑒別能力

  學生心理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而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鑒別能力,是進行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強輔導員、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一方面輔導員需自我提升,經常去參加各類心理專業相關培訓講座,加強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一些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鑒別能力和處理方法,提升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等的專業信息隊伍進行專業培訓。首先進行崗前培訓,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其次進行理論培訓,將開展心理咨詢方面理論知識培訓,從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的溝通和陪伴技巧、危機預防和轉介以及班級心理活動輔導等方面展開。最后為實踐培訓,注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傾聽、共情等專業知識的實際操作,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更好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加強家校聯系,齊心協同解決

  大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往往來源于家庭,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經歷會直接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家庭力量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有效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校出現任何異常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需及時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必要時聯系家長到校,與他們進行深入細致溝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決問題,形成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0

  在大學生中,每個人的經濟條件都是不一樣的。對家庭寬裕的城鎮學生來說,大學的花銷完全不用擔心,但對那些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來說,面對處處差人一等的窘境,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下面來看一個大學生自卑案例。

  大學生自卑案例:

  吳x,男,重點大學二年級。自進入大學后,一直很自卑,父母都是農民,家境貧寒。以前因為在中學時成績拔尖,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乎忽視了家庭的貧困和普通。為了他上大學,家里負債累累。進了大學后,自己又借了不少錢以掩飾自己的貧困和普通。原以為到了上海,會有很多機會,可以通過打工來補貼自己,但實際上很難。曾想了許多辦法來提升自己的素質(比如參加社團、看書、看展覽會、考證書等),但實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廢,從而感到自己脫離不了貧窮,走不出社會底層的地位,自己不會有好的前途,不可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上海成家都很困難。

  案例分析:

  來訪者的問題屬于適應障礙伴隨的自卑。由于其大學之前因為成績拔尖,一直受到關注和重視,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滿足,從而忽視了家境本身的貧困和普通。而進入大學后,一方面不再如過去那樣受關注,失去了原來心理滿足的基礎。導致其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家庭的貧窮與周圍其他人之間的差距,而他又過分夸大地看待了這種落差,妄圖以借錢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貧困。同時,其之前對于在上海的`生存帶有錯誤的估計,換了一個新環境后,發覺并不如自己預期的通過打工補貼生活那么理想化,造成適應障礙,導致了一種挫折感。另外,對于貧窮和成功的關系亦不能做到正確的認知,使得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來,意志力下降,形成自卑心理。

  自卑是土壤,自信是莊稼:

  討論自信之前,先講一個奧修的寓言故事。說有一天,絕頂聰明的納斯魯丁跑來找奧修,非常激動的說:“快來幫幫我!”奧修問:“發生了什么事?”納斯魯丁說:“我感覺糟糕透了,我突然變的不自信了,天啊!我該怎么辦?”奧修說:“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發生了什么事讓你如此不自信呢?”納斯魯丁非常沮喪的說:“我發現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好!”

  看起來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這樣,自信滿滿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處處謙虛忍讓的人更像是內心篤定的家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1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發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己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脫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困擾。愛情是校園里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于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么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周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占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咨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咨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

  但是,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并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己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咨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咨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己、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2

  一、主題簡介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問題,假期我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院及其他院校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都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礙。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在校大學生們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 8月3-6日:準備階段

  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收集相關資料,提出問題,并針對我院xx年上學期期末的《高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表》進行數據統計,匯總。

  2. 8月7-11日:

  調查階段(一)

  校內調查:(1)網絡咨詢,在我院班級、同學之間進行訪談,作為初步參考資料。

  (2)問卷調查 (20xx年上學期期末已發卷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其他大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 8月15-21日:

  調查階段(二)

  在爸媽在線心理網,對有心理困惑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4. 8月22-24日:總結匯報階段

  整理材料,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最后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大學生的實際大學生活,他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復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學生們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學生克服那些出現在學習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惑,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對象

  本校的學生和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單選題(只選一個)

  1.你認為在大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a.有必要 b.無所謂 c.沒必要

  2. 你目前的學習狀況:( )a.很順利 b.有困難但能克服 存在很多困難

  3. 你對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滿意?( )a.滿意 b.無所謂 c.不滿意

  4. 你在學校的朋友:( )a.很多 b.比較多 c.很少

  5.你想過自己的前途嗎?( )a.沒有想過 b.想過 c.以后再說

  6.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 )a.能 b.基本能 c.不能

  7.你感覺自己的學習自覺性:( )a.很高b.視情況而定 c.比較低

  8.遇到困難或壓力時,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朋友 c 老師

  9.在大學生活里,你最經常的感覺是:( )a.比較充實 b. 無所事事 c.郁悶

  10. 你與舍友的關系:( )a.很融洽 b.有時會有小矛盾 c.經常爭吵,難以相處

  11.考試前后你總會心情緊張焦慮嗎?( )a.總是 b.有時會 c.不會

  12.你對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 ) a 很滿意 b 一般 c 不滿意

  13.你贊同婚前性行為嗎?( ) a.贊同 b、不贊同 c.不知道

  14.你對校園未來的愛情是如何看待的?( ) a.無疾而終 b. 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 c、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15. 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a.很健康 b.一般 c.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a.悶在心里b.向朋友傾訴c.告訴父母d.求助老師e.自我調整f.尋求心理輔導

  2.您的心理困擾主要來自:( )

  a.學習b.家庭c.就業d.感情e.情緒f.人際關系g.環境h.自己

  3.您的情緒問題主要是:( )

  a.焦慮b.抑郁c.嫉妒d.壓抑e.恐懼f.易怒g.其他

  4.你對職業的選擇標準是什么?( )

  a、工作輕松 b、專業對口 c、收入高發展好 d、工作穩定 e、興趣 f、對社會貢獻大

  5.本學期學院《智力與心理健康》課程以專題教學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你喜歡的方式有:( )

  a、參與式教學 b、互動式教學 c、案例式教學 d、啟發式教學 e研究式教學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后,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后,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么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文憑及學歷不如本科生,往往不能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有的處于眼高手低的情況中,形成種種矛盾心理,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于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戀愛與性心理發生問題

  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系問題、情感破裂后的'報復心理等。隨著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發育、兩性關系、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

  4.自我定位出現迷惑

  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己,探索自己,經歷著種種內心自己的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于學習為了什么,將來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5. 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暗示自己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調整自己,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為了保持學習效率、有規律的健康生活,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生活,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做到勞逸結合,科學用腦。

  四、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指導他們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高校中重視學生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須向更深的層次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加以實施,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來培養和維持學生健康的心理,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3

  學生從小學一路走到大學,然后大學畢業面臨擇業。一直以來從一所學校進入到另外一所學校,雖然周圍的變了,身邊的人變了,但是性質沒有變,始終是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崗位,變得不僅是身處的環境,身邊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主體內容的性質變化。畢業大學生們要從相對純凈的校園進入到五光十色的社會,從隨意性很大的課堂生活進入到不能曠工、不能怠工且在專業性、技術性都有諸多要求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內容性質的轉變,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怎樣應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這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心理上的巨大磨練,都有一個漫長的心理蛻變的過程。

  一、新鮮感和逃避心理

  大學生以往生活的環境是相對比較封閉的校園和家庭,畢業之后進入工作崗位面對的就是在各方面都比較開放的社會生活。一部分大學生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環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對社會生活抱有過高的期望。這部分大學生會在剛開始接觸工作的時候精神頭十足,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困難,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身份的轉變不能很好的掌握,看不慣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世俗,無法很好的處理工作中上下級以及同事之間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從而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情緒,負面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調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工作不能得心應手,人際關系上不能突破,一部分大學生會把現在的工作生活與過去作為學生的校園生活進行比較,覺得校園生活簡單美好,想要重新回到校園借此逃避現實。這種不能正確的面對現實的心態被稱為逃避心理。針對這種心理大學生要做好對自己的心態的調節,面對困難找到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用不切實際的想法來逃避現實。

  二、自卑和自負

  自卑心理和自負心理是兩個對立的極端。這兩種心理都是不正確的,都會影響畢業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畢業大學生以前所在的學校是一個相對純凈的環境,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以及人情世故。進入到工作以后也就意味著進入了社會生活。工作中首先面臨的是工作內容的實際操作,大學生之前在學校所學習掌握的知識在實際的應用中并不是很理想,這給大學生的心理上就造成了一個打擊。其次在工作中要面對的還有自己的領導、同級同事、以及下屬,在處理這三層人際關系上,沒有社會實踐僅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同樣會導致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樹立信心是戰勝自卑心理的關鍵。畢業大學生剛剛踏入崗位在陌生環境陌生模式下產生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真正的自卑。這種自卑心理只要稍加調試很快就能轉變成一股力量,成為成功的推動力。不能熟練的工作是因為剛剛入職,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給自己樹立信心,在工作上多加練習,盡快的掌握。這種自卑心理也會隨著對工作環境的熟悉,工作內容的掌握而消失。不要太早的放棄,給自己一點信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善于發掘、利用自身的“資源”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其次自負心理,往往出現在一些在校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比較突出的大學生身上。他們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認為憑借自己的文憑和工作能力做目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了,對公司現有的職位安排進行比較,會認為x人文憑能力都不如自己職位薪水卻都高過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工作態度不積極,總想著升職加薪。提高自己的認識是改變自負心理的關鍵。大學生要全面的認識自己,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還要清楚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三、跳槽心理

  有的人跳槽是為了能獲得更優厚的薪水;有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特長能更好的發揮;有的人是為以后自主創業積累經驗和財富;有的人是因為不受老板重視力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的是無法和諧的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等等。總體來看,跳槽不論是出于什么原因,還是跳的對與不對,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價值的肯定和對自尊意識的'維護。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總是在不斷跳槽,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標準,然后換另外一份工作,這種總是抱著下一份工作會更合適的心理,讓大學生不能對自己負責,也不能對用人單位負責。跳槽是一種對自己的價值的追求和維護自尊意識的心理情緒,跳槽心理并不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懂得如何去跳,如何跳好,如果本身對工作很滿意只是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要懂得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時間的磨合。通過一定時間的相處,同事之間的關系也會有好轉,不是非要通過跳槽來解決的。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經過在工作上的磨練,不僅工作業務水平會得到提升,心理素質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在工作上遇到不懂得問題,要虛心向同事請教,要樹立集體主義思想,把公司當成一個集體,互幫互助。在處理工作中產生的負面心理情緒的時要及時的調整心態,樹立自信,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科學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經濟與技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在無處不在的競爭環境下,大學生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做好自己崗位工作的同時要懂得學習充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便在以后的職場生涯中謀求更好的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4

  選題目的與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社交正成為人們溝通的重要手段,上網聊天、收發電子郵件、到論壇發帖、網上二手交易等已成為大學生便捷而時尚的選擇。“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中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一些專家學者不無夸張地說,“網絡文化”是繼語言文字的產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發明之后,人類文化發展的第四個里程碑。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網絡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謠言、歪理邪說、乃至傳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作為新興的社交工具,網絡在社交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到底怎么樣呢,我們急切地想知道大學生對網絡社交的態度和看法,為了弄清網絡對大學生影響的問題的基本情況,我們學習小組對我校全曰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大學生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研究網絡社交對大學生諸方面的利與弊。

  調查問卷

  一、調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網絡的時代。網絡已經進入各個領域,無論在經濟、政治、日常生活或者軍事方面,都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網絡已成為這個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網絡文化這一新興文化正在我國迅速普及,由于其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迥異于以往所有的文化,這就必然會對傳統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現在,網絡文化已經為大學校園中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那么,網絡文化究竟對大學生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二、調查方法和過程

  本次調研我們學習小組采用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為主,訪談和文獻研究為輔的方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學生上網的動機和意向;二網絡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哪些沖擊和變化;三是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和看法。為了了解這一問題,我們三人組在針對我院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名為“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的隨機問卷調查,利用周六和周日兩天時間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00份,實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問卷的目的,是了解網絡給大學生帶來哪些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以引起學校和大學生本人的重視。因而,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網絡和利用網絡。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正面影響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了大學生共享與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產生了極大的積極影響。

  1、網絡為大學生開鑿了一個廣闊的信息渠道。

  計算機網絡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學生能夠從各種網絡上獲得千變萬化的時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識,汲取各種知識營養,來發展和壯大自己。如在調查問卷中,學生對“你覺得網絡使你的生活”的回答: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實占27%;浪費不少時間占7%。這一結果表明了網絡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網絡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給予了我們遨游的空間,它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傳統的生活與思維方式,使我們可以坐在家里瀏覽網上圖書,幾分鐘內收到相隔萬里的來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所需信息,通過遠程教育網了解更多的知識等。網絡打開了人際交流的新的天地,有利于發展和擴大人際關系。因特網的發展帶給人們嶄新的“網絡生活方式”。

  2、網絡為大學生的學習打開了方便之門

  如今網絡上資源共享越來越多,信息的傳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間。網絡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有助于大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學業;網絡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種自由、輕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和發揮創新能力;網絡是一個廣闊空間,存在著許多新鮮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開發大學生的潛力。方便大學生查閱資料,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在調查結果中發現,被調查的100位大學生有39位接觸網絡達4年以上,大部分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的時間為1到3個小時,這說明網絡與大學生的社交活動密切相關。關于“網絡社交”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更愿意把網絡社交當作一種興趣愛好或是學習工作工具,不是必須依賴的對象,僅有少數大學生則表明社交網絡占據了其大部分休閑時間;另一方面,關于“社會適應力”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真實世界中的社交能力欠佳,但他們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勝任未來的職場生活。在“你認為網上有你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嗎”的問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85%;有一些的占15%;沒有人認為沒有。又,在“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的途徑”的問卷中:找同學商量占23%;上網求助占73%;自己獨立解決占4%。這一結果表明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

  3、網絡促進大學生的友情互動,共同提高

  網絡最突出的優點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載體,又是媒體中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迅捷通道。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對封閉的,對自己的行為舉止總多多少少有些顧忌。而網絡正好提供了花樣繁多的論壇、聊天室、虛擬社區、情感驛站等虛擬空間使廣大學子網民可以直抒胸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充分表達和表現自己,結交各種朋友,相互介紹經驗,共同進步。大學生在網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發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發牢騷,派遣抑郁,達到緩解學習和精神壓力的'雙重功效。

  4、網絡為大學生指導就業,描繪事業藍圖

  凡事有利必有弊,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網絡的開放、自由和社會化,使得網絡環境往往較為復雜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護,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如沉迷網絡、網絡游戲上癮,生活過分網絡化等等)。

  (二)負面影響

  1、網絡可能使大學生的現實情感萎縮和溝通能力退化

  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相當復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總是小心翼翼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學生們在很多時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實感,而網絡這個虛擬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安全且隱匿的交流平臺,符合大學生們既想坦露情感又懼怕情感受傷的心理。于是大學生強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戀于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在人際交往的時空知覺方面,網絡的無限延伸容易使人們產生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感,甚至產生網絡孤獨癥。有的人在網上扮演“虛擬角色”,把自己分成若干角色,帶來角色沖突的迷惑,與現實角色之間產生二重或多重人格的沖突,甚至有可能導致“人格分裂”,還有的人由于對網絡的依賴產生猜疑、孤僻等交際心理障礙。

  學習人際交往和處理人際關系需要時間的投入。但是大學生對于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的迷戀,使得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減弱了與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際交往的減少很容易加劇自我封閉心理,造成人際關系淡化,導致大學生只滿足精神需求而脫離現實的現象出現。網絡使得大學生的情感得到認同與滿足,使得大學生對網絡有了強烈歸屬感和依賴感,相比之下,對現實產生了厭倦與冷漠,在這種消極的不為世情所動的抵觸心理下,一些學生在真實的交往中感到緊張,不適應,產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恐懼,造成人際關系障礙。

  2、網絡可能使大學生思維狹隘化、被動化

  現實世界是包羅萬象的,這是它明顯不同于虛擬網絡的一面。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過感情化、膚淺化和片面化,現實理性思維的話題往往涉及太少。在人際交往的動機方面,網絡使一部分人交往動機變形。許多人一上網就鉆進自己的興趣區域,這種“人以群分”的極端風格是狹隘的,不利于個性的全面發展的。

  大學生對這社會的認識,往往是僅僅在接收他人給出的信息和觀點,而并沒有充分地消化和體會,也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現象,缺乏用理性的視覺來審視問題和現象的鍛煉,這必將導致大學生個體思維的片面化和被動化。在人際交往的態度方面,網絡使人們相互之間的信任感降低了。現在,我們都講究求誠信社會。但網絡先天的虛擬性就決定了他不可避免的虛幻。面對的是電腦,你講你是什么人你就是,甚至連性別也可以選擇記得有一個很有名的笑話是:一個人對著電腦,對網絡那端的那位一“網”情深,卻不知對面上網的卻是一只狗。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一只狗”成為了對網絡虛幻性的生動寫照。很難想象,當溝通缺乏了信任這個基石,交流的內容還有多少可以相信。這不知是溝通之幸還是不幸。而且,網絡的虛幻性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是處于網絡時代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

  3、產生交集感情障礙

  在人際交往的情感方面,網絡的無序性和誘惑性容易使人產生交際情感障礙。網絡還會引發人們交際安全焦慮,誘發“情感冷漠癥”。由于網絡的產生,我們很少會和父母有心與心的交流,我們與家人的距離漸遠。任何心事我們都喜歡在網上來表露,無論是與網友交談還是發表日志,心情等,這些本該與朋友分享的東西我們習慣帶到這個虛擬的世界。憑借媒介進行的溝通行為因為媒介物的特點而使得信息有所損失,盡管網絡非常發達,它畢竟還是與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有所不同,話語信息講完了,而情感的互動卻如隔山打牛。溝通方式的單一化損失的不僅僅是情感,還有正義感,良知和公德心。

  4、大學生溺網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一些大學生平時下午和晚上經常上網聊天或玩游戲,真正在網上學習的寥寥無幾。網絡以其高度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在帶來知識和便捷的同時,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頹廢甚至反動的內容和論調,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的重要轉折階段,對事物的辯別力和判斷力往往不足,且大學生對新新事物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們自身意識形態受網絡異樣不健康信息的侵蝕,進而無法把持自己,造成惡性循環。在問卷“你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是多長”中,回答:1小時以下占25%;1-2小時占37.5%;2-5小時占29.2%;5小時以上占8.3%。結果表明長時間上網的人雖占少數,但也說明了大學生溺網的現象的存在。

  四、建議

  了解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在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的同時,也要正視大學生對網絡的失衡問題,引起注意并解決問題。在些羅列幾點建議:

  1、自我節制

  (1)增強自覺程度。任何時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關懷雙重人格魅力的人,網絡時代更是如此。大學生要至善的約束和收攏個人放縱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網絡,在展示自身網絡本領的同時,充分考慮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2)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大學生必然會相對地減少上網的時間,在現實在參加更多的休閑活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尋求外在真實的協助,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滿足需求的方式,尋找真實的支持。如與輔導員老師、心理咨詢老師多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或在學習中刻苦奮斗取得好成績,以滿足心理需要等。

  2、擺正心態

  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處世方式,積極、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倘若大學生們能夠在遇到現實生活障礙和困難的時候,將其視為考驗自己、戰勝自己的一個機會,認真剖析原因,問題總會解決的。把網上的真誠釋放的心態延續到現實中,剔除虛偽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無端郁悶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淡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斗不息,努力創造輝煌的人生,對社會多做貢獻。有了這樣人生追求的大學生,自然就沒有那么多網絡問題了。

  3、加強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外部環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設一些相關的網絡教育課程,加強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規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級就及時抓好這方面的管制工作,限制上網時間。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5

  一、案例背景

  張x,女,廣西人,家庭成員結構相對復雜,系離異再重組家庭。在張x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帶著她改嫁到了另一個離異家庭。該生體型瘦小,性格非常的內向,在同學中朋友較少,是一個專業成績不錯,但不愛說話的同學。

  二、案例簡介

  在大學入學后,同宿舍的同學反映,張x在宿舍生活中,總是不敢一個人走出宿舍陽臺的現象。剛開始同學們并沒有特別在意,認為張x只是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張x身邊的同學漸漸發現,張x不僅是不敢走出陽臺,就是進入食堂或與同學共同參加在室內舉行的眾人活動這些人多的場合,她也會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漸漸的,同學們都覺得奇怪,也就和她越走越遠。但在班上,還有班長和小菊兩位熱心的同學,還總能出現在她身邊,和她在一起。

  有一天,張x終于和小菊說出了自己在生活上,有這些不適的原因:因為她總是感到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特別在男生多的場合,總會感到有男生在議論她,說她笑起來很傻;自己在陽臺洗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人在偷看她,并安裝攝像頭拍攝她,上傳至網上,讓她出丑。

  輔導員通過同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其進行了談話,在談話中,輔導員并沒有感覺到該生的任何異常。相反的是,感覺到張x特別的有禮貌。與此同時,張x在生活上,朋友卻越來越少,小菊成了那極少中的一個。“小菊,我又聽到那種聲音了”,張x對小菊說。張x說的那種聲音,指的就是感覺到有人在罵她了。

  又有一次,張x坐班車回家,在張x的后排,坐著一位與張x并不認識的先生,張x覺得這位先生也在罵自己,并且從上車罵到了下車。回到學校,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小菊。小菊也感到很不理解,卻沒有辦法與她溝通。

  三、解決方案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中張x的心理癥狀屬于偏執性精神病癥狀。偏執狀態以突出偏執妄想而無幻覺為特點。它既無偏執狂那樣的系統性妄想,又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妄想分散和荒誕離奇、伴有幻覺,且發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學者認為偏執狀態似乎是介于偏執狂和偏執型精神分裂癥之間的一種狀態。

  偏執狀態的患病率比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少,而比偏執狂多,目前尚沒有該病的確切發病率。該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圓滿完成任務,往往不去求醫。

  偏執狀態的病因,是在一定個性缺陷的基礎上由長期持久的精神緊張所引起。急性精神創傷可作為誘發因素。偏執狀態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與偏執狂類似,本病的妄想雖多呈持續慢性形式,但也有短期內消失的。

  案例中的張x之所以出現偏執性精神病癥狀,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就輔導員所了解到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該生家庭系離異再重組家庭,成員構成較為復雜,其繼父子女較多,據其繼父稱,兒女中既有副廳、正處級的干部,也有x高校的副教授。其母親早年做生意,人生經歷較為豐富,有重大交通事故史。復雜的家庭組成情況,在生活中,就難免有相對一般家庭更加容易產生口角等家庭矛盾,極易在該生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影響,這時小孩一旦出現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極易形成一些不利于成長的復合情緒。

  第二,張x在高三的時候,曾經因為有男生向其示愛,由于示愛的方式比較猛烈,因而受到了一些驚嚇。因此在男生多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對示愛場景的回想和幻想。

  第三,個性自卑,遇事較為敏感。研究表明,心理敏感的人往往害怕與別人交往,害怕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此例中,張x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笑,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笑的樣子很傻,害怕被別人拍成視頻放到網上去。

  (二)解決方法

  結合該生日常生活表現及輔導員所了解的情況,輔導員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把握事件發展態勢,理清事件發展脈絡,有條理的將事件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分管領導,同時安排與其關系較好的同學細心的觀察她的日常行為,并做好記錄,為日后辨別其心理健康狀態作依據。

  第二,積極聯系其家長,將該生的情況與其家長作通報,了解其以往的心理情況并告知其在校表現的具體情況,爭取家長對處理此事的配合。此案中,輔導員雖然積極聯系了其家長,但其家長開始矢口否認一切不利于小孩的事實,并隱瞞該生過往的一些經歷,這為事情的解決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交談,告知了學校對該生的'關心,其家長才放下包袱,來到了學校,試探性的配合了學校的工作。

  第三,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有關條款的前提下,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與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往往需要患者敞開胸懷的配合治療,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診斷。在此案中,張x在心理出現異常初期(寒假前)及寒假結束后在家人和老師的陪同下,在專業的腦科醫院分別做了兩次針對偏執型精神病的治療。然而,初次治療和第二次治療的結果卻相差甚遠。初次治療,張x就醫生的提問,都能夠認真的回答,從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及各項數據的綜合反映來看,醫生給出了疑似偏執性精神病的診斷,希望張x能去其它三甲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復查。第二次治療是該生希望能回到學校學習時,再次做的診斷治療,但第二次的各項數據,卻均顯示一切正常,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她也回避了(下轉第151頁)醫生的大部分提問。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二次的治療,張x開始有意識的封閉了自己,所有的選項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在答題時間上,也比第一次減少了很多。

  四、處理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細致而有節奏的工作,最終該生家長同意了學校的休學建議,并在一年的休學調整后,和學校協商,讓該生采用在家自主學習,相關指導老師視頻指導的方式,完成了余下的學業。

  在此案例的處理中,雖然因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欠缺,在處理中略顯力不從心;學生家長對事情的處理也未能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在學校相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系部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還是取得了雙方較為滿意的工作效果。

  五、思考

  大多數的輔導員畢竟不是專業學習心理學的,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學生心理問題處理上,只能做到發現與關注,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的判斷及處理,還有待專業的心理臨床咨詢師或心理醫生指導、執行。因此,大力發展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成一定的層級機構,明確每個層級的責權及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協作,才是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渠道。但是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一線隊伍,對學生有著深入的了解,在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偏差初期,還是大有可為的:

  第一,加強宿舍長、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的三級防控機制建設,制定適合自己所帶班級的信息反饋機制,并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對心理方面的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學生骨干真正起到輔導員眼線的作用。

  第二,對出現異常行為的同學,要加強對其日常的言行的記錄,找專人對其進行跟蹤與反饋,了解其心理變化規律,更好的為其總結出行為規律,為日后的工作作依據。這對后期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也是頗有裨益。

  第三,一旦啟動事件的處理程序,輔導員一定要有耐心,因為此類疑似病例的確認和處理,注定是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是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

  第四,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常見心理疾病、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基本特征,能心理病癥能作出初步的診斷,從而對其日常行為作初步的判斷和診斷,能更及時的使疑似病例能更好的接受相應的治療。

  第五,加強心理特殊群體的排查工作。在入學之初,利用專業心理測試軟件為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普查,對有心理問題趨勢的同學要做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全面信息。全面信息包括:

  (1)學生家庭及各家庭成員的信息。

  (2)學生本人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經歷。

  (3)除家人外,第三方對其的綜合評價等。只有了解了全面的信息,我們在后期的事件處理決策中,才能盡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6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柳x,男,15歲,漢族,系我校初三學生,個頭不高,身體胖瘦適中。父親為鄉下學區副校長,母親為縣醫院護士。

  (二)、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系家中長子,母親體健,足月順產、孕育期間未服任何藥物、也未有任何不良反應,嬰兒時期,一切正常,一歲左右、父母離異,父親忙于教育工作而疏于照料,求助者由爺爺奶奶撫養照顧,爺爺和奶奶對其嬌慣溺愛,從小意志脆弱、性格內向,自尊心極強,3歲時,父親把求助者接到所在單位念書,那時,父親升任副校長,業務繁忙,并且染有賭博不良嗜好,對其要求甚為嚴格,但很少與其溝通交流,小學階段學習優異,深得師生夸獎,但膽小怕事,與學生交往很少,10歲那年,父親續弦,繼母除生育一妹之外,又帶來一妹,繼母對其百般呵護,但求助者仍舊感覺不到溫暖,兩年前,求助者離開鄉下父母考取縣城這所初中寄宿制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求助者喜歡上了這所環境怡人、書香濃郁的美麗校園,學習勁頭有增無減,成績處于班上中上游,性格比以前稍微開朗些,結交了一些要好。但做事仍顯自信心不足。

  (三)、精神狀態

  求助者穿著干凈整潔,說話思維清晰、完整,說話過程中流露出緊張焦慮情緒。

  (四)、身體狀態

  求助者自幼身體健康,家族中無精神遺傳史,家人身體健康,最近失眠多夢,委屈煩躁、焦慮,情緒低落。

  (五)、社會功能

  懼怕數學老師批評、害怕與數學老師交流,數學課注意力無法集中,數學成績有所下降。

  (六)、心理測驗結果

  SCL-90:總分為170,其中焦慮為3分、抑郁為2分、個人關系為2分。其他因子均低于2分。

  二、主訴及個人陳述

  主訴:最近一個月以來,求助者心神不寧、委屈郁悶、緊張焦慮睡眠不佳,數學課上,注意力無法集中、心情難以平靜,學習效率下降。

  個人陳述:一個月前,在一次數學測試中,正當求助者伏案疾書認真答卷時,“嗖”一聲一個圓紙球不偏不倚落在求助者桌上,原來前桌想試圖與求助者側面的好友核對試卷答案。恰巧數學老師巡視考場走過,誤以為求助者作弊,進行一番嚴肅批評,求助者百般解釋,數學老師認為證據赫然在目,求助者想是對其掩蓋粉飾,一氣之下,撕碎試卷,將其推搡出教室,求助者當時覺得顏面掃地、委屈之極,盡管數學老師明白真相后,對其進行賠禮道歉。此后一個月以來,求助者對數學老師變得非常敏感,心情悶悶不樂、緊張焦慮,晚上失眠,懼怕受到數學老師批評指責,不敢與數學老師接觸交往,數學課上常胡思亂想、思想開小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心情無法平靜,不敢正視老師,以前興趣濃厚的數學現在變得肅然無味,數學成績開始有所下滑,盡管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預兆,努力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效果不佳,父母領其到縣醫院做全身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想通過這次心理咨詢來改變這種不良的情緒狀態。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咨詢師觀察到情況:

  求助者面帶倦容、身穿藍色校服、思維清晰完整、說話語調低沉、情緒低落,缺乏自信。家族無精神病史,父母身體均健康。求助者自出生以來,未受到任何嚴重傷害,身體健康、智力正常。無軀體疾病,無泛化。

  班主任反映:該生性格內向,爭強好勝,數學測試被科任老師冤枉嚴肅處理后,情緒低落,委屈郁悶,軀體疲倦。

  四、評估與診斷

  (一)、心理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二)、診斷依據:

  1、求助者目前心理與行為問題是由于數學老師錯誤處理引起其沖突有現實意義。

  2、不良情緒持續時間短,一個多月。

  3、不良情緒反應強度不太強烈,控制在理智的范圍內,尚未泛化,思維合乎邏輯,人格也無明顯異常。

  4、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但不嚴重,經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據此,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三)、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其臨床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綜合其相關因素,家庭中無精神病史,本人能正確描述自己遇到痛苦的切身感受,其痛苦的情緒發生原因明確,自知力完全恢復,主動求助,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根據精神活動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判斷,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統一性原則,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協調一致,其個性相對穩定,故其此時心理活動在正常范圍,可排隊求助者是精神病。

  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求助者目前心理與行為問題是由于數學老師誤解處理所引起的,其沖突有現實意義,并因此體驗到不良情緒,持續時間1個多月,不良情緒反應強度不太強烈,只局限在數學課范圍內,尚未泛化,社會交往有一定影響但不嚴重,經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符合心理問題的診斷。

  3、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癥,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內容充分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反應與初始事件不相關,該求助者也是以緊張焦慮為主要癥狀,是以數學老師誤解處理而引起,有具體的對象和固定的內容,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緊張焦慮情緒時間短,持續一個多月,癥狀沒有泛化,故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四)、病因分析

  1、生理原因:男,15歲,正值青春逆反期,教師的錯誤處理挫傷了該生的自尊心,進而導致自卑、焦慮情結。

  1、社會原因:

  (1)家庭教育原因:單親家庭缺乏母愛,安全感缺失。

  (2)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數學老師誤解蒙受陰影。

  (3)人際關系緊張:從小自卑,不善交際。

  (4)社會支持系統不良:缺乏溝通交流。

  2、心理原因:

  (1)存在認知錯誤:對數學老師的要求過于完美。

  (2)情緒方面的原因:情緒的困擾不能自己解。

  (3)缺乏情緒調節方法。

  (4)個性內向,無法正視挫折。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評估與診斷,與求助者協商后制定如下咨詢目標:

  (一)、近期目標(具體目標):

  調整認知、改變錯誤的認知觀念,樹立自信心,緩解緊張焦慮。

  (二)、遠期目標(終極目標):

  教會求助者能夠自我心理調控,完善人格,構建合理認知模式,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適用原理與方法

  根據本例的實際,采用認知療法和系統脫敏療法

  1、系統脫敏法原理:讓一個原可引起焦慮的刺激,通過現實重復和想象,同時讓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引起焦慮的作用。因為肌肉松弛具有對抗焦慮的作用,利用了交互抑制的機制。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是情緒方面的焦慮、抑郁、緊張,伴有睡眠障礙等軀體癥狀。選擇系統脫敏法,可使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慮。

  2、認知療法原理:人的情緒和行為變化與他對現實世界事物的認識、態度和看法有關,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不同,其引發的情緒和行為變化也不同。因此,通過改變對現實事物的認識、態度和看法,就可以改變不良的情緒和行為,以此學會正確地面對生活中的`其他問題,進一步促進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該求助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是由其錯誤的認知引起的,治療的著眼點是探尋并糾正導出行為和情緒的觀念的認知過程。

  (二)、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1、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2)積極主動地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1)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2)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3)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

  (4)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1)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方面的內容;

  (3)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2、咨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2)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3)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

  (1)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2)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3)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本或中止咨詢。

  義務:

  (1)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2)遵守咨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3)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詢時間與收費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60分鐘。

  心理咨詢費用:學校免費

  七、咨詢過程

  (一)咨詢階段分為:

  1、評估診斷與咨詢關系的建立階段(第1次)

  2、心理咨詢階段(第2-3次)

  3、結束與鞏固階段(第4次)

  (二)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20xx-4-6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況。

  (2)建立良好咨詢關系。

  (3)探尋改變意愿。

  (4)進行咨詢分析。

  (5)確定急需解決的問題。

  2、方法:

  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法放松訓練

  3、過程:

  (1)填寫咨詢登記表、運用熱情、尊重、共情、積極關注等態度技巧與求助者接觸,了解求助者主要問題,建立咨詢關系,介紹咨詢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2)做SCL-90自評量表,并了解其成長過程。

  (3)根據反饋測驗結果,雙方共同確定咨詢目標,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糾正對數學老師過于追求完美的不合理認知。

  (4)介紹系統脫敏法的原理,教會放松訓練。

  (5)布置家庭作業:

  每天利用20-30分鐘時間做自我放松訓練(腹式呼吸)。

  思考一下自己對數學老師的想法和行為并作出回答。

  第二次咨詢:20xx-4-13

  1、目的:

  (1)加強咨詢關系。

  (2)實施系統脫敏練習。

  (3)確定問題:提問及自我審查技術

  (4)檢驗表層錯誤觀念。

  2、方法:談話法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

  3、過程:

  (1)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求助者掌握了放松訓練,反饋了對數學老師的想法和行為。

  (2)與求助者一起建立焦慮等級,按照0—100分從低到高排列。

  怕被數學老師批評為100分,怕參加數學科考試為80分,怕與數學老師接觸交往為60分,怕上數學課40分,怕正面注視數學老師20分。

  (3)分級脫敏練習:讓求助者想象引起焦慮的事件或情境,當感到緊張時,停下做放松訓練,直至不再感到焦慮。

  (4)向求助者介紹認知行為療法的原理,征求其同意。

  (5)通過提問和自我審查技術使求助者意識到數學老師犯錯就糟蹋透頂的認知造成緊張焦慮情緒。

  (6)采用認知療法幫助求助者認識癥狀的產生發展過程,使求助者識別不合理的認知和觀念。

  求助者不合理的認知觀念有:數學老師為人師表不能犯低級錯誤、受到數學老師的誤解處理就糟蹋透頂。

  (6)布置作業:

  建議多與數學老師接觸交往,并運用掌握的系統脫敏法來減低緊張焦慮情緒。

  針對數學老師的誤解處理,重新進行理性思考,自己的認知觀念和行為是否合理,說出合理的想法。

  第三次咨詢:20xx-4-20

  1、目的:

  (1)分析求助者心理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核心錯誤觀念。

  (2)提高自我情緒和行為的調控能力。

  2、方法:談話法、認知療法

  3、過程

  (1)反饋家庭作業:通過系統脫敏療法,求助者對數學老師的緊張焦慮情緒有所緩解,對數學老師過于完美的追求,使他對數學老師誤解處理難以釋懷,以致釀成心理問題。

  (2)繼續運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治療,幫助求助者認識他的錯誤觀念:“身為人師,堪為師表,數學老師不能錯誤處理學生”運用災變祛除技術幫助求助者認識到:“人非圣賢,孰能無惑?”數學老師當然也不例外,數學老師犯一次錯誤,不能全盤否定數學老師。求助者對數學老師的誤解處理缺乏辯證看待,不能很好進行自我調節,從而產生緊張焦慮情緒。

  (3)布置家庭作業:

  繼續堅持自我放松訓練,在和數學老師接觸交往中,消除緊張焦慮情緒。

  領悟此次咨詢對自己認知轉變的啟示,并分析這種觀念轉變對改變情緒的作用。

  第四次咨詢:20xx-4-27

  1、目的

  (1)鞏固咨詢效果;

  (2)心理測驗;

  (3)結束咨詢。

  (4)樹立積極的自我意識。

  2、方法:心理測驗

  3、過程:

  (1)反饋家庭作業,掌握了系統脫敏法,運用放松訓練使自己的緊張焦慮癥有所緩解,情緒較為穩定。

  (2)改變對數學老師過于完美的看法和觀點,增強了自我調控能力,樹立科學的人生理念。

  (3)心理測驗結果:SCL—90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

  (4)結束咨詢。

  八、咨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本人和他人評價:

  1、求助者情緒明顯好轉,自述:“心里平靜了許多,晚上睡眠質量提高了,對數學老師不在厭惡反感了,學習數學課的興趣也濃厚了,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2、班主任反映:“求助者情緒平穩,能夠心平氣和與數學老師接觸交往了”。

  (二)、咨詢師評估:

  目前求助者情緒狀態穩定,精神面貌大為改觀,緊張焦慮情緒得到控制,一切都恢復正常了。

  (三)、心理測驗評估:

  SCL-90量表總分85,焦慮為,1.4分、抑郁為1.2分、個人關系為1.6分,其他因子均小于2。

  通過測驗的前后對比,求助者的多項指標均已恢復正常,說明求助者心理問題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

  通過以上評估,說明本案例咨詢效果顯著,結束咨詢,咨詢關系終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7

  一、主題簡介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問題,假期我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院及其他院校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都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礙。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在校大學生們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xx月x-x日:準備階段

  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收集相關資料,提出問題,并針對我院XX年上學期期末的《高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表》進行數據統計,匯總。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篇四

  1、拓寬交際范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盡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沖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3、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當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大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善于從學習中尋找樂趣,并時常帶著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著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盡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4、改變觀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于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群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咨詢、疏導,也就是說,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8

  1.前言

  伴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們已經邁入21世紀。新時代里國家之間的競爭將是全面復合型健康人才的培養以及這些人才所能夠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的競爭。在這一獨特的大環境之下,時代賦予了現代高校培養人才更加艱巨的任務,高校培養人才不僅要注意學生技術素質的提高,對于他們的心理訴求、心理變化、心理矛盾等都需要嚴加關注,以培養具有獨立健康人格的當代大學生。時代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高要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從外環境上給與當代大學生更大的動力去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當抗壓能力強的學生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實現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對于抗壓能力弱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面對這個壓力的世界。當他們憑自己努力卻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當他們的耳邊充斥“別人家的孩子成功”時,當他們開始抵觸父母的叮囑時,他們更傾向于懷疑自己、從而質疑世界。近年以來,在高校中由于學生自身心理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而導致的休學甚至退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高校甚至出現了大學生跳樓、投毒等輕言生命的現象。在校大學生已成為目前心理障礙、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產生率達到了全體學生比例的10%-30%。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健康陰影已經刻不容緩。

  2.研究方法及過程

  2.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工作涉及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學生。調查隨機抽取該院校2014級新生和高年級學生,涉及該高校的理科、文科、工科和藝術類學生。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過程中運用的研究方法為兩種:通過閱讀理解大量文獻分析數據以及發放相應的調查問卷然后統計歸納數據。

  2.3研究工具

  目前在此類心理學研究中普遍的研究工具為大學生人格問卷和SCL-90癥狀自評量表,二者的適用范圍不同[1]。

  (1)大學生人格問卷大學生人格問卷是日本科學家在參加1966年的全日本大學保健管理協會時編制的,它對應的英語翻譯為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因此大學生人格問卷也可以簡寫為UPI。UPI的適用范圍為大學新入學時的學生,它主要是為了調查新入學的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后心理方面的變化,以期較早地能夠發現學生中的精神障礙者、精神分裂癥,它能夠了解新入學大學生相關的煩惱、對于生活的不滿以及新入一個環境中可能存在的迷茫等癥狀。UPI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的了解,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姓名、性別、聯系方式、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家庭住址等信息,這些信息為后期問卷分析的時候參考使用;第二部分為該調查問卷的精髓部分,為調查問卷的本身,由60項組成,其中題號為5、題號為20、題號為35和題號為50的這四項為測偽尺度,除開此4項外的56項為測試被調查者的煩惱、焦慮等;第三部分為附加題選項,它是作為一種了解被調查者是否曾經接受過心理咨詢或治療、被調查者對于自身的評價以及咨詢要求等等。UPI的記分方法為計算UPI總分的方法,即除開前文提及的4項測偽題目不參與記分以外,其余56項參與記分,答案為肯定的記錄1分,為否定的不加分也不扣分,然后將56項分數相加從而得到UPI的總分。換而言之,UPI總分的范圍為0-56分,最高分為56分,最低分為0分。UPI總分獲得之后就可以進行UPI篩選。UPI篩選結果分為三類:一類、二類和三類。經UPI篩選為一類的被調查者,則可能為心理異常、具有精神分裂癥狀疾病,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于被歸于此類的學生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需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同時上報學校找到更佳的解決方式。對于被歸于二類的學生,他們屬于心理正常型,但是存在一定得心理障礙,例如人際關系緊張、自身情緒不穩定等等,通過一定的心理疏導能夠好轉。對于被歸于三類的'學生為正常心理正常的學生。

  (2)SCL-90癥狀自評量表SCL-90則為Self-reportingInventory,它還可以稱作90項癥狀清單,是德若伽提斯于1975年編制的,它針對的是16歲以上的人群。SCL-90是目前世界上心理學界測量人是否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最常規的研究工具。SCL-90由90個項目組成,每一個項目也為打分制度,為5分評價制度,被調查者通過對自身的感知和了解選擇對于該項目自己的得分,其中選項選“無”為1分,選項選“輕度”為2分,選項選“中度”為3分,選項選“偏重”為4分,選項選“嚴重”為5分。分析時一般通過以下指標進行:總分為90個項目所有的得分相加得到的分數,總分反映了被調查者的心理健康的一個總體水平,該項分數越高,表面該調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總癥狀指數的計算方法為90個項目所相加得到的分數除以90。SCL-90調查一共包含了9個因子,這9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抑郁、恐怖、強迫癥狀、焦慮、偏執、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精神病性,其中每一個因子都包括了被調查者在該方面的痛苦程度。因子分的計算方法為該因子的所有項目的總分除以該項目的項目數目,通過因子分數的高低,可以得到該調查者的癥狀分布情況。如果被調查者的某項因子分相對偏高的話,則表明該調查者心理健康問題相對較高。因此為了使本次的研究工作更加具有說服力和較高的準確度,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采用區別對待的方式開展本次的研究工作,具體而言,對于2014級新入學的學生發放UPI人格問卷,而對于高年級(二、三年級)則發放的為SCL-90調查問卷。

  2.4研究過程

  (1)研究程序本次研究工作首先是進行培訓,然后進行研究的重要部分———UPI和SCL-90問卷調查,第三是進行數據的輸入和分析;第四為咨詢。

  (2)工作要求參與本次研究工作的調查者需要提前了解UPI和SCL-90的具體含義和相應的實施要求,同時調查者應該向被調查者(學生)講述清楚此次調查的目的,打消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的疑慮。

  3.研究結論和分析

  3.1UPI測試情況

  本次調查工作一共發放UPI調查問卷1945份,回收的調查問卷1912份,同時由于部分同學未按照要求答題或者有漏題現象,這類數據是不能參與統計的,即最終有效調查問卷的份數為1900份。根據UPI調查問卷的結果,在這19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其中調查結果為一類學生的調查問卷份數為208份,二類調查問卷的份數為702份,三類調查問卷的份數為990份,即一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10.95%,二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36.95%,三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52.10%。在UPI測試中我們還發現,UPI得分情況存在“三高”現象:女生的UPI得分高于男生,非獨生子女的UPI得分高于獨生子女的UPI得分,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UPI得分明顯高于來自城市家庭的學生。這說明男生的心理健康優于女生,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優于非獨生子女以及城市家庭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優于農村家庭的學生。

  3.2SCL-90測試情況

  本次調查工作的SCL-90測試工作中,我們一共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的調查問卷為1963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份數為1952份。通過1-5級評分制度,按照一般研究方法,對于SCL-90測試中總分超過160分,或者其陽性調查項目數超過43項,也或者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時,我們考慮對該調查者進行陽性篩選實驗,此類調查者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調查和檢查。對本次調查工作,SCL-90總分大于160分的一共有19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2的調查問卷共計401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3的調查問卷有8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4的有15份。通過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調查問卷,得出女生的陽性檢出率較男生的陽性檢出率高,這也說明不僅低年級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女生,在高年級也如此。分析各年級9個因子的差異可以得出,從整體的角度,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分數越來越降低,說明隨著年級的增高及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有用調節,更加適應大學生生活方式。

  4.問題討論和對策

  4.1問題討論

  大學生由于處于高中和步入工作中間這個特殊時期,大學期間的學習方式同高中的集中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加上由于大學生本身在此年齡段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容易造成大學生的心理不健康現象,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性別的影響。無論是UPI測試結果還是SCL-90測試結果,兩項調查結果都顯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生,這可能跟女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關。由于在我國的傳統觀念、文化中,對于男生的社會定位以及父母對于男孩和女孩的教養方式的均有不同,而且女生在進入青春期后,她們對于自我的評價明顯低于男生,遇見問題她們也比男生有逃避問題、不解決問題的趨勢,她們沒有坦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勇氣。同時由于女生自身的劣勢,在求職以及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也會長此以往,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

  (2)是否獨生子女的影響。對于此前大部分人的觀念中,獨生子女由于父母可能過分的溺愛,可能其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獨生子女。但是在我們此次的調查工作中,我們發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優于非獨生子女,這可能跟獨生子女父母有效、講究方法的引導方式有關。

  (3)家庭環境的影響。通過本次的調查發現,農村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及城市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這是因為農村籍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佳,在他們的小時候或者初高中的求學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他們希望通過學習來改變抑或是彌補他們在城市學生當中的心理上的自卑。當同齡人中城市學生可以享受生活時,他們可能還在為下個月的生活費操心,同齡人中城市學生在學校打籃球抑或品咖啡之時,他們可能正在去家教的炎熱抑或下雪的路上,這種可能的虛榮心和強烈的自尊心導致了自己的自卑心,從而不愿與別人交往,產生自閉、自卑等心理特征,影響了自身心理程度。

  (4)年齡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高年級的心理健康程度明顯優于低年級學生,這可能是新生入學時,由于在初高中時期,一直注重的是學業成績的提高,學習分數那時候在學生團體中能占據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能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優異后,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欣賞與包容。但是進入大學后,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而且大學注重的是全方位的考量,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去自我適應,調整。因此在低年級時學生容易出現自我矛盾,自我迷茫。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對于大學生活的適應,同時大學期間學校較多的資源供他們去學習和探索,經過幾年的學習和成長,他們的眼界更寬了,視野更大了,心胸當然更廣闊,從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提高。

  4.2對策分析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環境及個人,因此,可以從如下角度考慮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1)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其生長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同時學校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接觸場所,更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家長應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保證他們生活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之中。

  (2)開拓創新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目前高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一般為選修課,同學們重視程度不夠。在目前現代化的21世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微信、網絡平臺等等。目前高校的相關的師資也相對比較薄弱,從而能夠提供幫助給學生的資源也相對較少,可以通過充實高校相關師資達到能夠為更多的學生服務,對他們的心理進行輔導,從而更好的完成學業,為社會效力。

  5.結語

  本次研究工作表明該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總體良好,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以后的教學工作,我們在關注學生學業進步的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培養品德良好、技術過硬的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大學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19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對其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在職業生涯規劃階段,健康的心理能夠使其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面對職業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折,實現職業發展。當前,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不斷增加的就業壓力,使高校大學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心理問題。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山西傳媒學院50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通過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并立足現實,從社會、學校、大學生個人三個方面,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多角度提出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調查

  本次調查中,圍繞“職業生涯規劃”設置了相關問題,針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當前,高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暴露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選擇不明確,存在從眾心理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而是將多數人的就業選擇作為參考,忽視綜合考慮自身的個性特點。在職業類型選擇上,有超過80%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高薪白領的工作,其選擇的原因主要是對大學生就業的固有印象,認為大學生畢業后就應該坐辦公室。盲目跟風而不是從自身實際出發,導致其未來職業發展可能出現方向性錯誤。在職業區域選擇上,有將近85%的被調查學生首選求職地點都集中在國內一線大城市,他們主觀上認為大城市的發展空間大、就業機會比較多,相比較來說更具有就業優勢,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大城市。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只看到了在大都市就業的優勢,對其生存的艱辛卻沒有深刻地認知,從而導致在實際就業中,難以承受大城市的生存壓力,對其職業生涯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二)就業目標期望過高,存在功利心理

  高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需要通過對職業類型、地區、職位、待遇等各個方面不斷地對比分析,最終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置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逐步實現職業生涯發展。這些選擇應當是基于學生個人個性特點、興趣專長等個體因素確定的,然而,目前很多大學生存在功利心理,設置過高的就業目標期望,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導致出現就業困難。在就業崗位選擇的影響因素中,有38%的學生選擇了薪資待遇好,24%的學生選擇了社會地位高,26%的學生選擇了在大城市,僅有12%的學生選擇了職業發展前景好。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薪資待遇,同時希望能夠在大城市,并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很少一部分學生會將職業發展前景作為首先考慮的因素。這表明了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而是在名利方面設置了過高的期望目標。

  (三)就業機會獲得能力差,存在依賴心理

  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終是要付諸行動,根據確定的職業方向,完成職業選擇,實施具體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職業生涯的規劃、職業方向的確定、職業崗位的選擇,其主體都是學生自己,都應當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但是,目前很多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并不了解當下的就業市場,而是將希望寄托在學校或者父母身上。在“對當前就業市場的了解程度”問題中,有33%的學生不了解,41%的.學生只了解一點點,21%的學生比較了解,僅有5%的學生非常了解。在就業渠道選擇中,15%的學生傾向于學校推薦,38%的學生傾向于校園招聘會,22%的學生傾向于依賴父母、親人的關系,25%的學生傾向于社會招聘網進行自主應聘。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都將就業的希望寄托于學校或者父母,傾向于自己從就業市場中篩選、并自主應聘獲取工作機會的學生占比較低。一方面,大學生會過分依賴于自己的高等學歷、熱門專業等求職優勢條件,并不能清晰地認識到就業市場嚴峻局面和競爭壓力,導致其就業機會的獲得能力較差,在求職過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競爭優勢;或者求職方向錯誤,自身競爭優勢無法發揮,阻礙其成功就業。另一方面,當前還有部分大學生尚未完成心理上的“斷乳”,對父母的依賴心理較重,在就業求職中,過分依賴于父母,甚至將職業生涯規劃完全交由父母決定,即使是未來職業發展不暢,也不用承擔自主選擇的責任與后果。這種嚴重依賴心理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其未來職業發展也會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四)就業自信心低,存在自卑心理

  大學生準確的自我評價是其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保職業選擇正確,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很多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由于對自我評價過于保守,認為自己工作經驗較少、社會閱歷不足,沒有競爭力,從而不敢去爭取一些優質就業崗位,導致錯失就業機會。在“你是否會去應聘與自身專業不相符/專業能力要求較高/薪資水平起步較低/離家較遠的心儀崗位”等相關問題中,有57%的學生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這表明,大學生在求職選擇過程中,會盡可能地避免導致求職失敗的因素出現,他們并未真正從自我需求、自身優勢出發,去評估崗位是否具有較高的應聘價值,大膽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心儀崗位。而是猶豫不決、彷徨不定,選擇退卻、觀望,最終錯失得到心儀的工作的機會。

  (五)就業壓力承受能力差,存在矛盾心理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通常是以自己夢想中的優質工作為目標藍本,在初入社會時,面對眾多的選擇和各種誘惑,也充滿著激情與憧憬。但是,現實的殘酷會給他們當頭一棒,使其面對職業發展更加迷茫和困惑。在“工作壓力大、挑戰性強/生活成本升高、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下,你是否會選擇去大城市工作”問題中,有超過50%的學生選擇了不會。這與上文調查中有85%的學生都將一線大城市作為首選城市相矛盾。這表明了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矛盾心理。他們既渴望到大城市追求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但是對于大城市工作的巨大壓力與挑戰,以及在大城市可能帶來生活上的困苦有所畏懼。這些都導致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了矛盾糾結的心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擺在學生面前,使大學生就業時感到困惑與迷茫。

  二、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社會所表現出的對職業教育的忽視,是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直接導致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個人發展忽視職業教育,而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發展中,認為學好理論、掌握好技術,自然而然就能夠獲得好的工作,實現職業發展。因此,在學校長期以來的教育教學中,職業教育從來并非重點,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嚴重不足,導致其不能以正確的心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時糾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忽視,也使得高校大學生在學習中不會自覺去了解職業信息,難免在最終面臨職業選擇時無所適從,出現依賴性、從眾性心理,使得潛在就業危機無限擴大,影響其職業發展。

  (二)學校因素

  一直以來,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都放在學生專業教育方面,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開展的支持力度相對較為薄弱。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重視度才開始逐漸提升。目前,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講座等。山西傳媒學院同樣設置了就業創業指導中心開展相關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學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相對來說更關注學生的就業率,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適應性的關注度不足;更關注大學生就業準備狀態,而對其就業能力與心理素質的變化關注度不足。這使得學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和實效性受到一定的影響,也不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由于盲目、困惑、迷茫所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三)自身因素

  大學生自身因素是在其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的關鍵因素。大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缺乏對自我準確地認知與評估,從而出現自我認知失調,使其職業生涯規劃與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是,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高于實際能力水平,導致其就業心理定位過高,對工作的待遇、社會地位等要求較高,產生功利心理,但受限于實際能力,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二是,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低于實際能力水平,導致其就業心理定位過低,在求職過程中束手束腳,沒有勇氣去拼闖、挑戰,從而產生矛盾、自卑、盲目、依賴的心理;三是,大學生自我認識比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實際能力,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樣的工作,在就業生涯規劃中,選擇隨大流,職業生涯規劃不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最終難以實現良好的職業發展。

  三、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營造良好就業氛圍,立足市場更新學生職業教育

  營造良好的大學生職業教育社會氛圍,提倡職業教育,對于加強各方職業教育重視度,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性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大學生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立足就業市場形勢,不斷更新學生職業教育,引導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與當前就業市場實際有效聯系,加強大學生對職業市場的了解程度,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多方面考慮確定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對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進行充分的預期,從而避免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把握能力,駕輕就熟,還會激發學生職業發展的積極正向心理。此外,營造社會良好的職業文化氛圍,加快轉變當前社會以利益為導向的就業觀念,加大對多元化就業理念的宣傳力度,使學校、學生、家長都能轉變固有的就業思維,避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二)完善學校教育模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

  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完善職業教育模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完善職業生涯規劃課堂體系建設,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現階段,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足,教育內容側重于對就業方法的指導,并沒有有效融合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的心理輔導相對不足。因此,完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就需要在職業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當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與就業興趣、能力等,把握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心理規律,并以此為立足點,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另一方面,高校應當豐富職業教育形式,構建職業生涯規劃平臺。高校借助網絡媒體,構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其推送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認知,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方法。同時,職業生涯規劃平臺還可以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既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的心理咨詢服務,為學生及時解惑,消除學生面對職業生涯規劃時的矛盾、迷茫等不良心理,指導其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合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三)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自我評估,實現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構建

  大學生自我認知失調是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自我評估,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以此為基礎,構建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實現自我價值。首先,學校應引導學生構建動態調整的自我評估體系,通過為學生建立檔案,指導學生在不同時期根據自身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專業能力、專長優勢等情況進行記錄,形成動態化的檔案呈現,并據此進行自我綜合全面評估。其次,根據自我評估,引導學生構建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學生通過全面綜合的自我評估,能夠對自身實際能力有準確地了解,在職業生涯規劃制訂過程中,真正能夠立足自身實際,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以此實現職業個性化發展。在當前嚴峻就業形勢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暴露出的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重視。針對這種情況,應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指導其正確認識自我,合理規劃與自身特點、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促進其職業發展目標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20

  一、案例背景

  張x,女,廣西人,家庭成員結構相對復雜,系離異再重組家庭。在張x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帶著她改嫁到了另一個離異家庭。該生體型瘦小,性格非常的內向,在同學中朋友較少,是一個專業成績不錯,但不愛說話的同學。

  二、案例簡介

  在大學入學后,同宿舍的同學反映,張x在宿舍生活中,總是不敢一個人走出宿舍陽臺的現象。剛開始同學們并沒有特別在意,認為張x只是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張x身邊的同學漸漸發現,張x不僅是不敢走出陽臺,就是進入食堂或與同學共同參加在室內舉行的眾人活動這些人多的場合,她也會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漸漸的,同學們都覺得奇怪,也就和她越走越遠。但在班上,還有班長和小菊兩位熱心的同學,還總能出現在她身邊,和她在一起。

  有一天,張x終于和小菊說出了自己在生活上,有這些不適的原因:因為她總是感到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特別在男生多的場合,總會感到有男生在議論她,說她笑起來很傻;自己在陽臺洗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人在偷看她,并安裝攝像頭拍攝她,上傳至網上,讓她出丑。

  輔導員通過同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其進行了談話,在談話中,輔導員并沒有感覺到該生的任何異常。相反的是,感覺到張x特別的有禮貌。與此同時,張x在生活上,朋友卻越來越少,小菊成了那極少中的一個。“小菊,我又聽到那種聲音了”,張x對小菊說。張x說的那種聲音,指的就是感覺到有人在罵她了。

  又有一次,張x坐班車回家,在張x的后排,坐著一位與張x并不認識的先生,張x覺得這位先生也在罵自己,并且從上車罵到了下車。回到學校,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小菊。小菊也感到很不理解,卻沒有辦法與她溝通。

  三、解決方案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中張x的心理癥狀屬于偏執性精神病癥狀。偏執狀態以突出偏執妄想而無幻覺為特點。它既無偏執狂那樣的系統性妄想,又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妄想分散和荒誕離奇、伴有幻覺,且發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學者認為偏執狀態似乎是介于偏執狂和偏執型精神分裂癥之間的一種狀態。

  偏執狀態的患病率比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少,而比偏執狂多,目前尚沒有該病的確切發病率。該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圓滿完成任務,往往不去求醫。

  偏執狀態的病因,是在一定個性缺陷的基礎上由長期持久的精神緊張所引起。急性精神創傷可作為誘發因素。偏執狀態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與偏執狂類似,本病的妄想雖多呈持續慢性形式,但也有短期內消失的。

  案例中的張x之所以出現偏執性精神病癥狀,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就輔導員所了解到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該生家庭系離異再重組家庭,成員構成較為復雜,其繼父子女較多,據其繼父稱,兒女中既有副廳、正處級的干部,也有x高校的副教授。其母親早年做生意,人生經歷較為豐富,有重大交通事故史。復雜的家庭組成情況,在生活中,就難免有相對一般家庭更加容易產生口角等家庭矛盾,極易在該生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影響,這時小孩一旦出現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極易形成一些不利于成長的復合情緒。

  第二,張x在高三的時候,曾經因為有男生向其示愛,由于示愛的方式比較猛烈,因而受到了一些驚嚇。因此在男生多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對示愛場景的回想和幻想。

  第三,個性自卑,遇事較為敏感。研究表明,心理敏感的人往往害怕與別人交往,害怕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此例中,張x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笑,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笑的樣子很傻,害怕被別人拍成視頻放到網上去。

  (二)解決方法

  結合該生日常生活表現及輔導員所了解的情況,輔導員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把握事件發展態勢,理清事件發展脈絡,有條理的將事件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分管領導,同時安排與其關系較好的同學細心的觀察她的日常行為,并做好記錄,為日后辨別其心理健康狀態作依據。

  第二,積極聯系其家長,將該生的情況與其家長作通報,了解其以往的心理情況并告知其在校表現的具體情況,爭取家長對處理此事的配合。此案中,輔導員雖然積極聯系了其家長,但其家長開始矢口否認一切不利于小孩的事實,并隱瞞該生過往的一些經歷,這為事情的解決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交談,告知了學校對該生的關心,其家長才放下包袱,來到了學校,試探性的配合了學校的工作。

  第三,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有關條款的前提下,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與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往往需要患者敞開胸懷的配合治療,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診斷。在此案中,張x在心理出現異常初期(寒假前)及寒假結束后在家人和老師的陪同下,在專業的腦科醫院分別做了兩次針對偏執型精神病的治療。然而,初次治療和第二次治療的結果卻相差甚遠。初次治療,張x就醫生的提問,都能夠認真的回答,從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及各項數據的綜合反映來看,醫生給出了疑似偏執性精神病的診斷,希望張x能去其它三甲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復查。第二次治療是該生希望能回到學校學習時,再次做的診斷治療,但第二次的各項數據,卻均顯示一切正常,整個心理咨詢過程,她也回避了(下轉第151頁)醫生的大部分提問。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二次的治療,張x開始有意識的封閉了自己,所有的選項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在答題時間上,也比第一次減少了很多。

  四、處理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細致而有節奏的工作,最終該生家長同意了學校的休學建議,并在一年的休學調整后,和學校協商,讓該生采用在家自主學習,相關指導老師視頻指導的方式,完成了余下的學業。

  在此案例的處理中,雖然因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欠缺,在處理中略顯力不從心;學生家長對事情的處理也未能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在學校相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系部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還是取得了雙方較為滿意的工作效果。

  五、思考

  大多數的.輔導員畢竟不是專業學習心理學的,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學生心理問題處理上,只能做到發現與關注,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的判斷及處理,還有待專業的心理臨床咨詢師或心理醫生指導、執行。因此,大力發展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成一定的層級機構,明確每個層級的責權及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協作,才是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渠道。但是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一線隊伍,對學生有著深入的了解,在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偏差初期,還是大有可為的:

  第一,加強宿舍長、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的三級防控機制建設,制定適合自己所帶班級的信息反饋機制,并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對心理方面的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學生骨干真正起到輔導員眼線的作用。

  第二,對出現異常行為的同學,要加強對其日常的言行的記錄,找專人對其進行跟蹤與反饋,了解其心理變化規律,更好的為其總結出行為規律,為日后的工作作依據。這對后期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也是頗有裨益。

  第三,一旦啟動事件的處理程序,輔導員一定要有耐心,因為此類疑似病例的確認和處理,注定是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是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

  第四,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常見心理疾病、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基本特征,能心理病癥能作出初步的診斷,從而對其日常行為作初步的判斷和診斷,能更及時的使疑似病例能更好的接受相應的治療。

  第五,加強心理特殊群體的排查工作。在入學之初,利用專業心理測試軟件為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普查,對有心理問題趨勢的同學要做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全面信息。全面信息包括:

  (1)學生家庭及各家庭成員的信息。

  (2)學生本人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經歷。

  (3)除家人外,第三方對其的綜合評價等。只有了解了全面的信息,我們在后期的事件處理決策中,才能盡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21

  通過整整一個學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課程的學習,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從心理學的定義到如何進行自我完善,如何進行情緒的調控,如何應對挫折和壓力,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如何看待愛情、親情、友情,學習心理到社會心理,非常的全面。因此根據這一個學期以來的學習成果,對本人自我進行了分析。

  一、我的成長經歷和影響

  (一)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19xx年12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閬中市一個農民家庭,這是一個五口之家,加上我的到來,組成了貧窮但很溫馨的六口之家庭。在溫馨家庭中長大的我,勇于承擔責任,勤勞刻苦,但同時也養成了內向偏外的性格。現在的我就讀于xx大學農牧學院,再過兩年的我即將面臨畢業。

  (二)出生到學前班階段

  5歲以前的我,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記事是從6歲開始。不過經常聽媽媽講過。我是一個幸運兒,在計劃生育中幸存下來。不過,盡管如此,在我家里父母對我要求很是嚴格。6歲的我,被父母送到了學校,愛聽話的我深受老師的喜愛,經常得大紅花。

  (三)小學階段

  成績一向比較優異的我,一直擔任我們班的紀律委員,從未間斷。為了讓我得到更好地教育,我轉學了。在這里,每天和姐姐一塊兒上學、回家。在這個階段,我挨了人生兩次打,一次是老師,一次是母親。兩次打,至今仍深深印在腦中。第一次,因為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100字作文,我挨了100板子,從此我把學習放在了第一位。第二次,偷別人家的煙吃,母親第一次打我,那次母親哭了,哭的很傷心。

  為了不讓母親傷心,我以較好的成績順利考上初中。

  (四)初中階段

  很聽話,很愛學習的我,很受老師的喜歡。初二的時候,我戀愛了。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戀愛,但我知道從那時起,我不怎么愛學習了,有時還逃課。沒有多長的時間,就被老師發現了,領回家的我被父親狠狠抽了腳板心。回到學校的我重新開始了學習。中考我以全校第十五的名次順利進入我市最好的高中學校—閬中中學。

  (五)高中階段

  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城市,對我來說,一切都那么新鮮,心中充滿了好奇。網絡第一次進入了我的生活。刺激的網絡生活讓我一步步遠離學習,遠離學校。父母不在身邊,我開始蹉跎歲月。三年很快就過去,高考中我落榜了,父母掉淚了。在父母的支持下,姐姐,姐夫的幫助下,我又開始了復習,網絡也遠離了我的生活。一年后,我考上了二本,被第三志愿錄取了,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

  (六)大學階段

  大學,一直是我所夢求的。來到xx,來到這個神秘而美麗的高原,我很激動,很開心。但大學的自由讓我又開始蹉跎歲月。但我總是試著去改變,改變現狀,改變生活。現在我還在進行著,希望可以有所改變。

  (七)對成長經歷的總結

  寫了這么多,其實很為簡略。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不同,人正是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成長經歷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才有了不同的人生。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

  熱情開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適應的能力特別強。喜歡和別人共同工作,樂于參加或組織各種社團活動。我是一個不喜歡斤斤計較,對于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的人。和陌生人初次見面時,也比較能和對方聊得來。在集體中我比較傾向于承擔責任和擔任領導。智力水平較高,思維比較敏捷,頭腦比較靈活,學習理解能力很強。同時我的情緒比較穩定,對于生活中的變化和各種問題,一般都能比較沉著地應對,但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時,或在緊急情況下,也可能會有一些情緒波動。我能較好地協調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對事物我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不會固執己見。我很注重個人原則,在不觸及到原則底線時,我都比較愿意去做。在集體中我比較引人注目、受人歡迎,對人對事非常熱心。有時也可能過分沖動,自我約束力比較差,但我能很快的調整過來。我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雖然不是特別遠大,但會持續地去追求。一般情況下,我會遵紀守法,但有時也喜歡游走于法律邊線。對人對事我都會負起自己的責任。我的交際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數人一樣,在通常的交際中,都能表現得比較輕松,但有時在周圍的人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可能保持沉默,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一般情況下,我傾向于認為他人是真誠、值得信任的,但對有些人或事也會保持警惕,但當完全了解他人之后,會樂于接受和信任他們,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好的一面還是大于壞的一面。我能較好地平衡理想和現實,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會考慮現實可能性,沒有一定的把握或可能性,我會在一開始就放棄。在工作中我能夠腳踏實地,有時也會陷入幻想,但只是想想,一會兒又會回到現實中來。我待人比較真誠坦率,但也不會過于輕信或感情用事,比較認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同時我也比較認可“以德報德,以怨抱怨”的說法。我樂觀自信,心平氣和,坦然寧靜,容易適應環境,知足常樂,不會過分的去苛求不能得到的,見好就收。有時我可能過于自負,自命不凡,也可能缺乏同情而引起別人的反感。認為傳統中有些東西可以保留,也有些東西需要變革。一般情況下,有較好地自制力,比較尊重禮俗,能堅持完成自己計劃的事情,少數情況下,也可能會情緒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體驗到的緊張程度和大多數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戰或緊急情況時,也可能比較緊張。

  (二)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1.自身的優勢

  在規范、傳統、穩定的環境下工作,我可以給他人提供服務或幫助。我適合在責任清晰,有一定私人空間、人際關系和諧的氛圍中工作,這樣才能夠發揮我出色的觀察力和對細節的關注能力。工作能夠讓我集中精力,去關注一件事情或一個人。通過工作,我相信我能夠得到同事和上級的認可、欣賞和鼓勵。按照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規范開展工作,我不喜歡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把我的工作展示給別人。務實、實事求是是我的工作原則,追求具體和明確的事情,喜歡做實際的考慮。我喜歡團隊合作,收集和考察豐富的外在信息。

  2.自身的不足

  我有時不自覺的陷入日常事務的細節中去,以至于沒完沒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喜歡從頭做到尾,因此感覺壓力很大,有時會過度緊張,甚至產生消極情緒。有時,我的情感會影響到我的工作,有時情緒波動還比較大。我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日常生活沒有規律。

  三、完善自我的方案

  1、經常參加戶外運動,調整自己的呼吸,以此緩解學習工作壓力。

  2、多多參加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消除自己在大場合的怯場心理。

  3、情緒不好時多與心理咨詢老師溝通,從而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緒。

  4、每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規律。如何檢驗效果與目標修正每月進行一次,要與自己的情況相輔相成,隨時進行調整及修正,訂立階段小目標,更多的與外因和內因相聯系。最終達到較好的效果。

  四、結束語

  這一篇自我分析報告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個人通過寫這篇報告都再次了認識了自己吧!其實這個對于自我的分析還是很必要的,不斷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滿的人生!非常感謝老師這一個學期內對我們的教導!

  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評估報告6

  一直以來,大學生都認為是受命運青睞的天之驕子,具備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質,是優秀的代名詞。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潛伏著心理危機。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等等。

  與眾多大學生一樣,我在這過去的一年里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剛剛考上大學,每一個大一新生都會有一種自豪感,我也一樣。興致勃勃的來到了自己考上的大學,對一切都感覺那么新奇,看著偌大的校園,不時發出“好大啊”的感嘆,讓那些路過的學長學姐們都笑了起來。可現實卻與理想完全是兩回事,來到學校后,發現比自己優秀的人有那么多,讓自己感覺有點受挫。等到軍訓過后開始正式上課時,打擊更大了,大學的教學方式與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優越感完全消失殆盡,加上學習方法的不適應與學習時間的分配不合理,第一次考試就讓我幾近絕望,那一段時間實在非常痛苦。幸好,我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好,這和我的性格有關吧,高中也都是自己面對挫折,有什么事情不喜歡與人分享,也不會告訴家人,這不但沒讓我產生心理問題,卻讓我有了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

  說到性格,高中的老師都會在我的評語中寫上“不善言談”,這一點讓我的父母十分擔心,擔心我將來自己在大學,在社會上如何立足。其實,這一點我并不擔心,因為不并不是想他們想的那樣,我只是不喜歡和自己不熟悉的在一起交流。在高中時這還不算什么,因為高中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也沒什么。但來到大學后,接觸的都是四面八方來到學生,生活習慣有許多差異,不知道與人交往就成為我最大的障礙,因此,我朋友特別少,但是,我有好朋友。我不需要那種見一次面就和你稱兄道弟,當有困難時見不到人的“朋友”也不需要這邊電話聽著你的秘密,那邊掛了電話就當笑話講給別人聽的“朋友”。也許我交朋友的要求太苛刻了吧,但是只要是我認定的`朋友,我就會一心一意的對他們好。

  感情方面,只遇到一次挫折,在我良好的自我調節下也沒有影響我正常的生活,只有學習上的壓力讓我一直很苦惱,雖說壓力可以成為動力,但是,我是一個不喜壓力的人,只有自由的空間下才能讓我很好的發揮,也許是我還沒有調節好。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這些心理問題,我應該只有缺乏自信這條還需改進。

  遇到挫折與問題一要學會改變,性格有時很難改變,但不是不可以改變,要學會嘗試,學會自我調適。有時也可以通過改變情境來調節自己心情。設定確實可行的短期目標,努力實現,尋找成功的感覺,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要正確認識失敗,要不斷告知自己,經歷就是財富。也可以嘗試適當表達情緒,合理宣泄情緒。在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前,不但要能理解別人,也要正確認識自己,能給自己合理定位。

  二是學會學習。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不同。在學習目標上,已從“為升入大學而奮斗”轉變為“如何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學習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課程得高分”上,考慮更多的是掌握專門知識與能力,培養高級全面素質;在學習的自主性上,中學生主要依靠教師安排學習活動,自主性很少,大學生則主要靠自己安排學習活動,自主學習范圍大;從所學內容來看,中學少而淺,大學多而深;從學習方法來看,中學生自學時間少,大學生自學時間多;從思維方法來看,中學生多表現為模仿、記憶以及對知識的一般理解,大學生創造性學習多,深層次理解多。新生學習應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按時按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此外,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閱讀課外專業書,學會創造性地學習,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學會撰寫論文,甚至在高年級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三是學會交往。良好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完善自我意識、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學生應學會與人交往。大學生在交往中應堅持真誠待人、寬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則,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同時害怕別人的指責。所以,交往中不要總是批評、指責別人,而應真誠地贊揚和欣賞別人。

  如果一定要批評人,也應先表揚后批評或者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與人交談時,要善于傾聽別人的講話,因為傾聽本身就等于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是一個值得我傾聽你講話的人。這種對他人的尊重,無形中就會滿足對方自尊心的需求,贏得對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學生還應把握交往的度。人際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際關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廣度等。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學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則,誰該深交,誰該淺交,誰該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數。大學生交友的廣度也應適當。圈子太窄,疏遠了可交的益友,有礙正常交往;范圍太大,必將分散自己的精力,影響學習。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 22

  一、從容面對

  首先,對挫折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正確的挫折觀應當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挫折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性的,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逆境無時不有;二是挫折和人一樣,具有兩重性,它一方面會使人痛苦、難受、憂郁、失望甚至墮落,但從積極方面講,它也是在磨練著我們,給人以教益,讓我們不斷從中成長、成熟,不斷地使我們走向堅強,促進心理素質的發展和提高。所以,在面臨挫折時,重要的不是看它強度的大小,而是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與其閃避、畏懼、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對不可拒絕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態度是從容面對,如果進而能夠掌控挫折帶來的煩惱,那么,一次創傷就會變為一顆寶貴的珍珠。珍珠是從愈合了的創傷之中升華出來的東西,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撫平傷痕,而且可以使我們珍視經驗,減少錯誤。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只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的痛苦掙扎,那就會導致出殼后身軀臃腫,翅膀干癟,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這說明:痛苦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得到歡樂,就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止擁有挫折的痛苦體驗,也擁有把不幸變為幸福、把傷痛變為無價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變成新的力量的機遇。當我們從容面對,就可以掌控挫折;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并保持快樂,就可以得到最珍貴的收獲。

  二、適度宣泄

  面對挫折,有人惆悵悲觀,把痛苦和沮喪埋在心里;有的人則選擇傾訴。如果心中苦悶,不妨找一兩個關系不錯的人,把心里的話傾吐出來,這樣,不健康的情緒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壓力。

  當然,當我們在宣泄的時候,不但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還要把握好宣泄的分寸。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我們不難看到有一些人選擇宣泄的方式就太過極端了,經常一遇到小事情心情不好就會摔東西,會甩門,會寫一些很極端的話。

  在我看來,這樣不考慮時間、場合隨意宣泄,任意宣泄,不僅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 所以,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的情緒,尋找一種適當的宣泄方式,并且要很好地把握這個“度”的問題,宣泄完了,就應該冷靜下來做自己應該做的`正事!

  三、激勵潛能

  獨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閃光的品性,這已經被很多事例所證明。面對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則激發潛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沒有看到自己的潛能,后者則充分地汲取了潛能的力量。

  人遭受挫折的時候,真正能幫助自己的不是別人而就是自己本身。有時,我們在挫折的傷痛中忽視了自己的潛能和改正錯誤的勇氣,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幫助,這就等于放棄了自己對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種懶惰和沒有出息的做法。

  人是需要壓力的,有了壓力我們才不敢松懈,才會努力拼搏,才會不斷進步。其實,在生活中讓自己忙起來,是一種自我加壓的方法。面對挫折,適度轉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壓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隨著時間的推移,沮喪也就漸漸淡忘了。

  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淡定一點就過去了,人不能總是一直抱怨,一直郁悶著;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的感受,所以現在往往許多時候我都選擇自己去應對挫折,當自己渡過那個艱難時期時,才會發現自己真的可以。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心理分析報告(精選6篇)07-0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報告(精選18篇)04-29

大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12-28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長分析報告07-20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分析報告1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報告范文(通用10篇)12-27

心理健康分析報告12-28

心理健康分析報告12-2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報告(精選13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