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精選14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1
20xx年,我縣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工作在省廳、市局的關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有效保障了生活無著人員基本權益。現將我縣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自評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年共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207人次,其中站內救助44人次,站外救助163人次,使用救助資金113.5萬元。20xx年縣救助管理站站內托養照料繼續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考核機制,切實提升站內照料服務質量。全年全縣未發生一例凍、餓、熱等事件,做到100%應救盡救。
二、績效自評情況
經對照《績效評價指標》表格,對我縣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自評,總評得分為100分。
1、項目投入情況,自評得分18分。根據省、市文件精神,今年我縣民政、財政聯合出臺《霍邱縣20xx年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實施辦法》(霍民務字〔20xx〕22號),落實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制度,做到應救盡救率100%,全年未發生一例凍、餓、熱等惡性事故。
年初我縣將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列入預算,縣財政配套40萬元,同時根據《安徽省財政廳民政廳關于提前下達20xx年中央財政社會救助補助資金的通知》統籌使用中央社會救助資金,資金到位率達100%。今年為提高滯留人員生活照料服務水平,我局繼續實施站內托養照料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切實提高站內照料服務質量。
2、項目過程情況,自評得分32分。
年初根據省、市文件精神,我縣民政、財政聯合出臺了《霍邱縣20xx年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實施辦法》(霍民務字〔20xx〕22號),印發各鄉鎮、開發區,縣救助管理站。建立由縣政府分管同志任組長,縣民政、公安、衛健、城管等相關單位分管領導為成員的救助管理工作領導協調小組,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同時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納入綜治工作考評。民政部門充分發揮牽頭作用,主動協調公安、衛健、城市管理等部門做好街面巡查和轉介處置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自愿受助、無償救助”的原則,做好主動救助、生活救助、醫療救治、教育矯治、返鄉救助、臨時安置、源頭預防、反家庭暴力庇護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等救助服務。在救助過程中發現疑似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外傷人員,做到第一時間送醫,落實“先救治,再救助”原則。對殘疾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人員,做到100%護送至救助管理機構或協作護送返鄉。救助管理站與所在地衛生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做到醫生24小時隨叫隨到,切實保障了生活無著人員的生命安全。所有救助人員做到一人一檔,并且建立站內長期滯留人員100%健康檔案管理制度。在資金使用上嚴格按照《中央財政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財社[2014]132號)規定的使用范圍進行開支。
3、產出情況,自評得分25分。
日常救助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規定,原則上不為受助對象提供現金救助,需要提供短途交通費的,上限為20元。目前,“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正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做好物資儲備、暢通救助熱線、多地方設置救助引導牌,加大街面巡查力度,確保了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以及因務工不著、尋親不遇、被偷被騙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生活無著人員及時得到救助服務,自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共救助近百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再結算”原則,對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等全部做到及時救治、救助。對無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員在入站24小時后及時在全國救助尋親網發布尋親、并推送今日頭條。救助程序嚴格落實《省民政廳轉發民政部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工作規程》的要求,規范化開展各項救助管理工作。縣民政局建立了領導干部定點聯系救助管理機構制度,及時深入救助管理站、醫療救助機構檢查督查相關工作開展情況。
4、效果情況,自評得分25分。
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是社會最弱勢群體之一,社會關注度高,此項工作的開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確保了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以及因務工不著、尋親不遇、被偷被騙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生活無著人員及時得到救助服務,讓困難群眾在嚴寒酷暑季節里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全年未發生一例凍、餓、熱等惡性事故,全縣無流浪未成年人。此項救助社會公眾滿意度為100%。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2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基本性質、用途和主要內容
1.項目基本性質
中央和省級財政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
2.項目用途和主要內容
20xx年中央財政下達我省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7,988萬元,我省省級財政下達我省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80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我省戶籍的特困供養人員、孤兒、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救助對象和因病致貧救助對象在資助參保、住院、門診治療等方面進行救助。
20xx年省級財政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預算為2,800萬元,我省省級財政部門于20xx年7月13日下達20xx年省級財政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800萬元。預算執行率100%。
(二)項目績效目標
對我省常住戶口的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點優撫對象、喪失勞動能力的重殘人員、特困家庭的重病人員及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特殊困難對象在大病住院、門診治療、參保參合等方面進行救助,目標如下:
1.醫療救助對象人數規模≥10萬人;
2.資助貧困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率≥100%;
3.服務對象滿意度≥95%。
二、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一)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
20xx年中央及省級財政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00%足額到位。
(二)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分析
20xx年,醫療救助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893478人。20xx年城鄉醫療救助基金支出3.01億元。
(三)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我省認真貫徹《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醫療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瓊府辦〔20xx〕299號)文件精神,按照因素法分配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報省財政廳予以核定,以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醫療。各級醫保部門將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專項管理,專款專用。
三、項目管理情況分析
各級醫保部門每季度報送醫療救助情況統計表及基金收支情況表至省級醫保部門匯總后報送國家醫保局,有效地監督管理各市縣醫療救助情況。
四、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產出
1.20xx年,醫療救助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893478人,完成醫療救助對象人數規模≥100000人;
2.20xx年底醫療救助基金滾存結余4.89億元,基金累計結余占該年度籌集基金總額的比重為125.90%;
3.重點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年度限額內救助比率均高于70%;
4.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地區覆蓋率100%;
(二)項目效益
1.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給予醫療救助,做到應保盡保;
2.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個人費用負擔明顯減輕;
3.省醫保局將“村醫通”便民服務工程作為全省醫保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出臺了《海南省“村醫通”管理辦法》,打通了醫保結算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農村參保人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樣便捷享受到醫保待遇,實現了從“群眾找醫保”到“醫保找群眾”的轉變,從“群眾多跑腿”到“數據多跑路”的轉變;
4.醫療救助對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的影響成效明顯,對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作用成效明顯;
5.醫療救助服務對象對醫療救助工作的各項滿意度平均值≥95%。
五、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總體而言,海南省20xx年省級財政下達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在實施城鄉醫療救助、提高保障水平、減輕困難群眾看病就醫負擔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規范合理,各項績效指標完成情況良好。
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問題
當前的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累積結余較多,基金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均衡、合理的使用。
(二)建議
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政策,在符合國家規定和海南省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適度緩解救助對象參保繳費的壓力和政策范圍內個人費用負擔。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3
我鎮對照評估指標,對門戶網站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了認真地自查,現將我鎮門戶網站建設和管理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門戶網站內容保障
20xx年,我鎮嚴格按照政府的網站管理有關文件和會議要求,圍繞信息公開、在線服務、政民互動三大功能,加強網站制度建設,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不斷深化和發掘網站服務功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和保障網站的建設和管理。
(一)加強網站建設和管理的組織領導。成立了政府的網站管理領導小組,由鎮長擔任組長,黨委委員、宣傳委員擔任副組長,由政府各辦公室負責人為成員,明確黨政辦副主任為信息員,專門收集整理、報送信息,把網站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到了實處。
(二)領導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管理。鎮黨政主要領導對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歷來非常重視,將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與全鎮經濟發展等重要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納入全鎮重點工作。主要領導堅持讀網,對網站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求信息及時改進。
(三)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專門研究網站工作。我鎮今年召開網站建設和管理方面的相關會議共5次,落實網站信息報送任務,征求服務對象對網站的意見,安排部署網站建設和管理各項工作。
(四)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各項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網站管理,我鎮根據國家和我省加強政府的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以及安全保密的文件要求,健全完善了網站管理制度、內容保障制度、網站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網站信息發布安全保密制度、工作人員職責、信息報送和發布審核規定、“在線留言”欄目辦理程序等制度和規定。進一步規范了網站信息報送程序,嚴格了信息報送審核條件,明確了信息安全責任。
(五)保障信息來源,及時更新網站內容。我鎮網站所發布的`信息主要通過信息報送、網上抓取、網站鏈接等方式獲得。鎮政府確定了各科室負責人負責信息的提供和報送,做到了網站信息及時更新。
(六)加強網站經費保障。將網站管理經費列入正常辦公經費預算,制定了網站信息報送獎勵機制,鼓勵廣大干群上報信息。對鎮網站信息發布每篇獎勵2元,縣級網站或報刊獎勵30元,市級網站或報刊獎勵50元。省級網站或報刊獎勵xxxx元。
(七)網站安全保衛制度。堅持值班讀網,安排專門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讀網,專人負責網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情,確保網站安全。
(八)做好縣政府門戶網站信息保障工作。在做好我鎮網站建設管理工作的同時,主動向縣政府的網站報送信息,截至20xx年12月20日共向縣政府的網站報送信息100多條。
二、20xx年網站建設情況
(一)信息公開情況
1、主動公開信息
主動公開的信息包括我概況信息、法規文件、統計信息、財務管理、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重點領域、應急管理、城鄉建設、社會公益、人事信息、三農服務信息、工作動態、行政職權公開等欄目。
2、依申請公開
設置了“依申請公開”欄目,建立了依申請公開渠道,為公眾提供依申請公開指南、渠道功能、在線受理反饋的功能,便于公眾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申請公開。
3、信息公開規范性
制訂了信息公開工作考核制度、信息公開社會評議制度、信息公開責任追究制度,及時發布信息公開年報。
4、信息更新
信息更新和維護由專人負責,確保每個欄目內容充實并及時更新,做到了網站信息每個工作日更新。除做好上述信息的發布外,還通過網站及時發布與環保相關的新聞報道。
網站所發布的信息既有文字,又有圖片和視頻。
(二)網上辦事建設和服務情況
今年,我鎮為公眾提供了資料下載、辦事指南、在線查詢等服務,進一步豐富了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及時辦理網上申報或網上辦事。對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進行了整合。
(三)政民互動建設和管理情況
20xx年,對政民互動的功能和應用在上年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進一步規范了辦理流程,共設網上投訴、在線咨詢、網上調查、意見征集、公開舉報等子欄目。
以上是我鎮今年網站建設和管理情況的匯報,我鎮將以這次縣政府開展全縣政府的網站績效評估工作為契機,學習兄弟單位網站建設和管理的先進經驗,按照政府的網站“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的三大功能定位,不斷加強我鎮網站的建設和管理,為我鎮社會公眾服務。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4
根據項目資金全面績效管理要求,我單位認真組織對瀘西縣20xx年城鄉醫療救助項目資金績效自評,現形成績效自評價報告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加快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xx〕65號)《瀘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加快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瀘政辦發〔20xx〕148號)文件要求,認真開展醫療救助工作,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讓每一位因病致貧人員及時得救助。
(二)項目績效目標
1.項目績效總目標
建立完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與民政、衛生、殘聯等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有效銜接,確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覆蓋所有貧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幫助所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獲得保險補償和醫療救助,保障貧困人口看得起病,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過得去,確保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助力和鞏固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項目績效階段性目標
根據云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的要求及上級醫療救助政策,制定了瀘醫保發〔20xx〕45號《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打造健康扶貧四重保障體系,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財政兜底整合一體,織密織牢了針對城鄉低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特困供養人員和其它特殊困難人員的醫療保障網,最大限度減輕困難群眾醫療支出負擔,防止其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從而增強困難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同時,“一站式”結算方式、分級診療和先診療后付費等多項健康扶貧舉措的推出,極大的方便了困難群眾尋醫問藥,打通了困難群眾就醫“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二、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一)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20xx年收到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880.04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316.64萬元,省級資金563.40萬元。
(二)資金使用情況
20xx年支出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556.225145萬元。
(三)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我縣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專賬核算。我局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申報、審批程序操作執行,完全符合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沒有出現截留、擠占或挪用以及從基金中提取管理費或列支其他費用等非正常現象。切實保證了救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救助資金公開、公平、公正使用,確保城鄉困難群眾真正享受到醫療救助。
三、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1.資助參保參合。按要求做好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的資助參保工作,其中特困供養人員實行全額資助25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定額資助180元;低保及持一二級殘疾證人員實行定額資助120元。
2.規范門診救助。重點對象因患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長期門診治療,導致自負費用較高的醫療救助對象進行門診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標準。
3.完善住院救助。特困供養人員在政策范圍內發生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各類補充保險等報銷后,救助比例為100%,不設起付線;城鄉低保對象在政策范圍內發生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各類補充保險等報銷后,一般疾病救助比例為15%,22種重特大疾病救助比例為30%,不設起付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紅河州貫徹落實云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實施方案》執行;因病致貧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在政策范圍內發生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各類補充保險等報銷后,自付費用在5000元以上(含5000元)的,一般疾病救助比例為15%,22種重特大疾病救助比例為30%。
4.開展重特大疾病救助。根據紅河州醫療保障局《關于進一步規范紅河州州級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有關問題通知》紅醫保發〔20xx〕27號文件,開展救助工作,最高年救助封頂線10萬元; 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將符合州級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條件的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產生的費用,扣除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大病補充保險、其他醫療保險、職工醫療互助賠付及普通疾病醫療救助后滿足單次個人自付費用(政策范圍內)在0.8萬元至5萬元(含5萬元),或政策范圍內年度累計個人自付費用2萬元至6萬元(含6萬元)的,按50%給予補助;或者是政策范圍內單次個人自付費用在5萬元以上的,或政策范圍內年度累計個人自付費用超過6萬元的,按60%給予補助。
5.加強與相關醫療保障制度的銜接。加強與民政、衛生、殘聯等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有效銜接,確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覆蓋所有貧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幫助所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獲得保險補償和醫療救助。
6.“一站式”信息平臺即時結算。采用紅河州統一的一站式信息系統進行醫療救助結算,本縣轄區內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建檔立卡戶住院救助經系統結算的占比100%。
四、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成本(預算)控制情況
嚴格按照《中央財政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云南省社會救助資金整合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使用救助資金。
(二)項目完成質量
項目資金確保了重病患者醫療費用過高得到及時救助,解決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項目的效益性分析
1.項目預期目標完成程度
20xx年,共資助53349人,其中資助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員 48975人人均180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合計8815500元,資助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員 4374人人均180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合計787320元;住院患者醫療救助14468人次5959431.45元。
2.項目實施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我縣加大健全完善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城鄉醫療救助工作 20xx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城鄉醫療救助覆蓋面明顯擴大。在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基礎上,將城鄉低保邊緣家庭納入救助范圍,惠及全縣5萬多貧困人口。二是救助標準大幅提高。住院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自付部分的30%,一次救助封頂線從5000元提高到10000元;特困人員實行了全額醫療救助。三是堅持以住院救助為主,同時兼顧門診救助,取消起付線和病種限制,幫助解決患有常見病、慢性病的救助對象需要長期藥物維持治療的部分醫療費用。四是實行了“一站式”服務,醫療服務機構開展醫療救助金即時結算服務,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實現了醫療救助的利民、便民。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保障困難群眾能夠享受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困難群眾醫病看病難的問題,群眾對實施城鄉醫療救助有效性的認可,通過問卷調查群眾滿意度達到98%。
(四)綜合績效評價情況
通過我部門組織對醫療救助項目績效自評,認真對照《瀘西縣20xx年醫療救助項目績效評價評分表》績效自評打分98分,項目資金績效自評為“優”。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主要經驗及做法
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項目的實施是國家惠民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它對改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鞏固全縣基層執政基礎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云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制度實施以來,有力地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減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療費用負擔,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身體健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同時也對因病致貧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家庭減輕了負擔避免了因病致貧產生新的建檔立卡家庭,預防和減少精神病人給社會帶來的危害。
(二)存在問題
我縣的城鄉醫療救助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樣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資金不足,我縣絕對貧困人口涉及面大,但由于受資金的限制,廣大貧困群眾對醫療救助的愿望還不能完全滿足;二是救助水平低,由于救助資金不足的限制造成了封頂線低。三是對救助對象是否準確的核實有一定差距,我局待遇保障科工作人員少,力量不足,對醫療救助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意見建議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整體合力,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加強對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的統籌協調,確保有限的救助資金真正用于困難群眾身上,真正把城鄉醫療救助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2.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一是通過硬件的配置,進一步推進醫療救助工作的信息化進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強工作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增強法紀意識,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切實改進工作方法和轉變工作作風。
3.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建立醫保局制定需求計劃、財政局審核籌措、財政和醫保聯合下撥、醫保部門管理發放的醫療救助資金管理運行機制,保證救助資金的及時足額發放。加強資金專戶、專賬管理,建立健全資金發放登記備案制度,嚴肅各項工作紀律,防止不列、虛列、列而不支、擠占挪用、貪污冒領醫療救助資金等現象的發生。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5
根據《關于對計劃生育服務項目績效評價自查自評的通知》(x人口組發〔20xx〕1號)文件要求,按照《20xx年度計劃生育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方案》要求,我鄉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組織鄉、村兩級計生專干深入村組,對全鄉所有享受計劃生育家庭獎扶政策的對象進行調查審核,重點人群摸清底子、查漏補缺。現將開展自查自評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了切實做好自查自評工作,我鄉認真研究部署,按照干部聯村包組分工,每一小組內安排一個鄉、村計生業務干部密切配合,加強指導,對全鄉14行政村,共42個村民小組,近年來所有享受計劃生育獎扶政策的對象逐一核實,我鄉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對象135戶264人,共涉及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資金31.74萬元,、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32人,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3.84萬元。通過現場審核,有11戶21人不符合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條件,予以退出。
二、評價內容
(一)嚴把資格確認關。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
1、村委會核查并張榜公示;
2、鄉人民政府核查年審并張榜公示;
3、縣級審核、確認并公布;
4、市人口計生部門抽查;
5、自治區人口部門進行審核。
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
1、本人提出申請;
2、村民委員會審議并張榜公示;
3、鄉人民政府初審并張榜公示;
4、縣人口計生部門審核、確認并公布;
5、地級市人口計生委、自治區人口計生委、國家人口計生委備案,而后縣級人口計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獎勵扶助對象進行年審。
(二)建立獎勵扶助對象個案資料。建立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對象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檔案資料,通過規范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發放、社會監督“四權分離”運行機制。監管好、使用好、發放好獎勵扶助資金。
(三)通過這次鄉村兩級嚴格的審核,共審查出11戶21人不符合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條件,按退出程序退出并張榜公示,確保我鄉獎勵扶助無虛報、錯報、漏報等現象。
三、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保障得力。建立和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是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德政善舉。鄉黨委、政府領導十分重視,每年召開專題會議專研究獎勵扶助工作,并將獎勵扶助工作納入考核內容,作為當年為民辦實事之一。
(二)透明公開。在實施本項獎勵扶助制度的同時,繼續執行現行的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通過“三級”審核、“三級”公示、群眾舉報、社會監督等措施,確保政策執行的公平性。通過運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獎勵扶助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三)專款專用。凡符合條件的獎勵扶助對象,均享受每人每年1200元的獎勵扶助資金。獎扶資金由鄉村兩級造表審核,由代理發放機構直接劃撥到獎勵扶助對象個人賬戶,直接補助到戶到人。
(四)明確責任。我鄉十分重視獎扶的年審工作,從獎扶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采取“誰出錯,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進一步嚴格把握政策口徑,做到不重、不漏、不錯。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近年來計生獎扶工作開展雖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失誤,雖然鄉、村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力爭使錯報、漏報率降到最低,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對計生獎扶政策的宣傳不到位,存在死角,邊遠偏僻的農戶政策知曉率低;二是個別村干部對獎扶對象的婚育情況調查了解不夠深入細致,特別是對婚姻生育變動次數較多的.夫婦情況調查怕麻煩不徹底,容易讓其鉆政策空子,造成錯報時有發生;以上問題的存在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存在。總體來說,群眾對純女戶提前獎勵扶助項目以及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項目的整體評比較高,對獎勵扶助金的'發放形式比較滿意,但是在獎勵扶助的金額標準和年齡標準這兩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五、相關建議
(一)是修改完善人口和計生責任目標責任書內容,把計生獎勵扶助考核內容和分值比重適當加重,使人口和計生工作管理重點逐步轉移到計生優惠政策落實方面上來。
(二)是加大對計生獎勵扶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利用召開各種小組會議時宣傳各類獎勵扶助政策,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畫報,刷寫相關標語,提高廣大群眾對計生獎勵扶助政策的知曉率;
(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不斷上漲,扶助金額偏低,不利于獎勵扶助利益導向的實現,希望適當調整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的金額標準和年齡標準,農村獎勵對象育齡婦女年齡放寬至55歲后,不但從經濟上給予扶助,還應從精神上、人文關懷上、醫療服務上、養老上或其他社會救助給予慰藉和扶助,切實實現促進農村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6
今年元至10月份,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局的指導下,我局領導班子團結和帶領全體干部職工緊緊圍繞“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嚴謹作風,推動發展”為主題活動,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三加強,三確保”為中心工作目標,克服機構改革期間的困難,扎實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全力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已基本完成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并取得了較好成效,其中為民辦實事農村藥品“兩網”建設項目已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考核指標。全縣未發生任何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現將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明確目標,制定方案。
年初,我局根據市綜合績效評估指標,結合縣域實際情況,確定了安仁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工作目標,印發了《安仁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xx年工作要點》,制定了相應的各項工作方案,如《市場監管執法工作方案》、《藥品醫療器械稽查工作方案》、《安仁縣20xx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安仁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實施方案》等20多個工作方案,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強化措施,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為切實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各項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一是將各項工作明確責任領導和股室,具體細化到崗到人;二是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一點評,保證工作任務進度和質量。三是日常監管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組的形式,量化指標,檢查到位,獎懲分明。四是建立了詳細的工作臺帳,如日常監管、稽查辦案、“兩網”建設等電子臺帳,隨時掌握工作進度和質量。
三、加強協調,采取支持。
一是加強向市直主管部門的匯報,取得市局的支持和指導。局主要領導多次到市局匯報工作開展情況,征求市局的意見,同時,邀請市局領導和相關業務科室到我縣指導工作四次,為各項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和思路,存在的困難得到了市局充分理解和幫助,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充分肯定。二是加強向縣委、縣政府的匯報,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三是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得到了兄弟單位的全力配合和支持。
目前,我局對落實市綜合績效考評指標任務,完全是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和進度保質保量完成,在全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7
根據x教委基[xx]77號文件關于開展對《本市以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第二輪辦學績效評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決定申報績效評估,結合學校實際,對照《xx市以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第二輪辦學績效評估指標》內容及xx區教育局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完成了自評工作。
一、學校管理
學校概況:xxxx區民辦福星小學座落于xx區海灣鎮五四公路x號,占地x多平方米,建筑面積x多平方米,現有教學班x個,學生x人。學校由臺商企業家賴xx女士累計出資x多萬元人民幣于xx年9月創辦,xx年9月轉制納民。它是一所以愛心為源,有教無類,不以贏利為目的的愛心學校。每年賴xx女士和其它臺資企業愛心人士資助、獎勵學生的資金和實物累計達x元以上。
(一)、行政管理
1、學校章程合法合規,xx年對章程有關內容進行修訂,并報主管部門審核通過。董事會有5人組成,其中3人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符合法律要求;法人治理結構建全,董事會、監事會、校長室各司其職,有效制衡,高效運行。董事會每年開會不少于2次,開展工作正常,履職到位。相關會議紀要、記錄齊全。校長具有任職資質,辦學思想端正,熟悉教育教學業務。校長李xx,xx師范大學全日制本科畢業,高級經濟師、中教一級、律師技術職稱,有教師資格證和校長上崗培訓合格證,有十多年的教育管理經歷,xx年榮獲xx市農民工同住子女義務教育先進工作者。
2、學校現有教職工28名,其中專職教師21名,按照法律的要求和管理的需要,設立了董事會、校長室、黨支部、工會、團支部、教務處、總務處、少先大隊、教研組等組織機構,機構之間權責分明,分工明確,規范運行,嚴格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黨組織、工會的保證監督機制;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師隊伍結構調整;強化凝聚力工程;培養起用年輕干部……逐漸形成了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教師專業成長、勤于奉獻,學校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在首輪績效評估中被評為區、市同類優良學校。
3、學校實行民主管理,認真落實校務公開制度;重大事項經過班子研究,集體決策。黨支部通過教代會對學校的發展規劃,環境布局,工資方案,群眾福利等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充分維護教職工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學校民主管理氛圍濃厚,實行校務公開和黨務公開,每周工作上墻,涉及教職工、黨員、學生的重大事項經教代會、黨員大會等民主決策。如對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如學生伙食費、學生校服)等征求家長意見;學校通過家長問卷,家長會議,家委會代表會議等聽取家長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意見,共同破解學生管理難題,并和社區等結對共建,有效借用社區資源共同參與學生成長教育,由于有效地整合了家校、社區教育資源,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逐年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
(二)、財務資產管理
1、舉辦者無抽逃出資,無挪用辦學經費的行為。政府下撥的辦學經費,全部做到專款專用。董事會及行政會議對政府下撥的辦學經費的使用進行研究,編制和通過了經費使用預算,形成了相關決議。經費使用節約、合理、規范,歷次檢查均得到上級相關部門的積極肯定。
2、學校對辦學經費使用,本著“量入為出、規范運作、合理使用”的原則,通過事前預算,事中管控、合理地將下撥的經費全部用于辦學,建立了學校的預、決算制度。預、決算執行情況良好,預、決算資料、年度審計報告資料齊全。嚴格執行《xx市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修訂稿)》和《xx市民辦中小學校會計核算辦法(修訂稿)));財務人員持證上崗,學校建立了財務、會計制度,明確了會計、出納的職責。財務賬冊齊全,會計報表規范、真實、完整。
3、每學期進行收費公示,做到三個統一:統一收費項目,統一收費標準,統一使用稅務部門印制的收費(收款)票據。學校從未自立收費、也不存在提高收費標準現象,每項收費按教育、物價部門核定的項目和標準進行收費。收費意愿征詢和結算清退合法、規范,存根保存完整,從未發生收費投訴。通過校務公開,把黨員發展,干部推選等群眾關心的事項讓群眾知道;通過黨員干部責任區制度,形成學校領導與教師職工的溝通聯系;通過工會組織,確立群眾聯系人,使學校領導與教師職工信息暢通、平等交流。在學校的團隊建設方面,學校視每位員工為共同事業合作伙伴,充分發揮教師職工的集體智慧,充分發揮教師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倡導互信、互助、共創、共享、共發展的團隊精神,推動了學校的持續發展。
4、學校制定了校產管理制度,涉及資產采購和驗收、物資防護、物、帳、卡登記、使用,資產報廢、報損、報修及毀壞賠償等制度,以及計算機機房管理等制度。有專人負責資產管理,并按權屬分列登記。資產日常管理良好,領用規范,帳目齊全,帳帳相符,帳物相符。
(三)、安全衛生管理
1、學校用房充足,現有教室、辦公室24間,有近200平方米的圖書館、閱覽室。用房采光充足、照明良好、通風達標;教學教具、桌凳、250米瀝青跑道、兩個標準籃球場以及體育設施、設備等安全無隱患滿足辦學需要。安全教育實行上級、校級、班級三個層面,教育內容由糾正性向糾正性和預防性方向延伸,教育對象由學生向家長(社會)延伸。有效地建立了傳染病監控機制。
學校分別在食堂、倉庫、圖書室、計算機教室等防火重點部位配置滅火器,發生突發事件便于自救。
安全設備上,學校路口監控系統與公安派出所聯網、學校門衛室政府配備有3個監控探頭,學校自費增加1個探頭,定期檢查攝像頭的工作情況,同時,門衛室內的紅色按鈕與1 10報警指揮中心連網,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報警。
傳染病防治制度齊全,工作落實到位。在區、鎮愛委會、區疾防中心、社區防保組的指導下、結合季節傳染病流行特點,備齊消毒物品,開展宣傳教育,發放告家長通知書,提升疾防意識。實施了傳染病日排查、登記流程,發現疾病立即按照預案展開消毒、隔離、上報,按醫學要求進行善后處置。
2、食堂安全、衛生,健全了各項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并于xx上半年起在民辦小學中率先開展食堂管理“六t”創建,現“六t”管理認證已達標,xx年被評為示范食堂,xx年起食堂實施統一配送、學生直飲水工程正在進行。
學校成立安全管理組織,校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副校長副組長;下設治安管理專員和治安管理員(班主任老師)等。共同制定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文本等,強化安全第一意識,健全相關制度,開展安全、衛生教育。結合社會案例,及時進行校園排查、糾正,制訂或修改事故的應急預案,指導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學校每月一次疏散演習、每年一次消防滅火演習、不定期進行防入侵預案演練。每周一次校級、班級安全宣傳教育,每天進行安全巡查,每月召開安全工作會議,有效制訂各類重大事故的應急預案。
二、隊伍建設
(一)隊伍管理
1、教師嚴格按班比2:1標準配備,9個教學班,配足21位專任教師,教師的數量和教學能力滿足教學要求,教師的工作干勁和責任心適應學校的發展,教師在完善能力結構和提高文化知識等方面體現了好學的精神。
按照上級規定要求,通過面試、試用、評價到錄用等程序,保證了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勝任教學工作要求。專任教師任職資格符合率為100%。學校在教師的聘用上規范到位,依據勞動法規,學校建立了人事聘用制度,職工聘用制度等。學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與每個教職工簽訂勞動、聘用合同,嚴格執行各項勞動保障制度,保障勞動者的各項權益。
根據市教委經費使用規定,我們認真做到了經費向教職工傾斜,建立并實施了優勞優酬的結構工資方案,按月、定時、足額發放工資,及時為教職工繳交社會保險,保障教師應有的福利待遇。學校為教師職工發放過節費和實施短、長途療、休養。沒有發生異議投訴(上訪)。
2、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先的管理原則,學校建立了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德育工作網絡和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四化兩建設”(常態化、全員化、精細化和精品化;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專注于學生學能建設)德育工作目標,制訂了各階段的德育工作計劃。我們把學生的在校、在家、在社會的教育工作有計劃地結合起來,認真地開展家、校、社區合作的德育工作。針對不同層面的德育認知,開展了中隊的特殊學生幫教活動、學校的師生幫困結對、家校的經濟補助、單親家庭送溫暖等活動,有效地拓寬了小學生德育實踐渠道,為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了積極的嘗試。暢通了以學校為主導,學生、家長為主體的家校合作途徑,通過教師們的.共同努力,家長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得到轉變。
(二)專業發展
1、高度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制訂了xx-xx年教師專業發展五年規劃,并在xx-xx年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進行修正,制定教師自身建設六項要求和《師德建設考核綱要》,以政策鼓勵和計劃推進等舉措倡導全體教師自學研修,不斷發展,學校已有8名教師完成了學歷專升本,先后有9名教師被評為海灣鎮骨干教師,獲得“新公民園丁”金粉筆獎1名、優秀獎1名;
2、學校在校本培訓方面,除了聘請專家來校講課;開展了德育講座、紅十字救護、信息技術培訓等互動式學習研修,還先后安排教師到區域教育資源盟主弘文學校,閔行詠梅學校跟崗學習一周,創造的外出聽課,校內觀摩、公開展示等活動讓更多地教師通過學習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和教育觀,促進了教師自身專業成長。
(三)課程改革
1、20xx年我校1-2年級嚴格按市二期課改課程計劃,其它年級按人教版規定,xx年9月全部實行小學五年制按xx二期課改教材的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不停課、不減課。使用規定教材,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學校在組織教學、學期教學工作安排、課程表、作息時間表、教材訂用清單、學期教材發放簽收情況以及學校日常教學工作檢查、指導等方面,沒有發現違規情形。
2、學校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此,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于xx年12月,全部實行多媒體教學,xx年學校建立了校校通的局域網,開通了門戶網站,計劃xx年地,教師全部配備教學平板電腦,在有條件的班級鼓勵嘗試電子書的應用與學習。
(四)教育教學
1、建立并不斷修訂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明確計劃、備課、上課、輔導,練習與評價等教學環節等制度,通過合理考評有效激發了教師參加教育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教師工作更加有序,教學質量穩步提升,xx年我校在全區五年級調研考總體排名進入前四,學校的教學工作、教務管理等資料齊全;初步建立了教學業務檔案資料;收集了質量分析、計劃、制度和教研活動及教學過程質量檢查等各類資料。
2、以”兩綱教育”為主線,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德育活動。學校長期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踐行、評比活動,經常組織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演練,精心組織小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以黨團青年為主的師生走進社區,走近孤老、走近特困家庭等實踐活動。我們的學雷鋒活動,校園自主管理活動,小學生一日常規教育活動、“星級”班集體、個人創建活動,以及小學生道路安全教育活動等。使學生愛護公物,愛護集體,文明禮貌、個人衛生等習慣養成效果顯著,學校的風氣始終保持在良好狀態。
學校高度重視小學生的環境建設,xx年開設了五場家長培訓班,今年10月18日開設了五場家長培訓班。學校德育處、少先隊建立了紅領巾干部培訓、考核、激勵等機制。邀請了優秀德育老師來校講課,組織師生結對,幫助指導,引導學生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發揮聰明才智提高學習成績。
3、學校借助于多方面的教育資源,在德育管理精品化的實施中,結合學校的辦學實際堅持把感恩教育學生德育實踐的重要內容,通過環境美化、校園布置,人文熏陶以及國旗下講話、板報宣傳、少先隊廣播、藝術節、體育節等形式不斷推進小學生的思想、文化建設過程。通過外部引導,先后與復旦大學mba工商管理學院、ibm機器研究院(中國)公司、xx師范大學、xx華東理工大學等單位社團共同發起“敬xx人,見賢恩齊,做現代優秀學生"德育教育活動;學校還借助“新世界百貨@學習-楊帆助學計劃”對學生開展以學科學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學生踴躍參與,家長配合度高,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學習熱情。
(五)環境建設
1、學校環境幽靜、空氣清新,衛生整潔,一草一木所形成氛圍對師生生活無不產生著積極影響。
2、學校設立動態宣傳場地,及時把學校的各類管理規定、動態、張貼在公告欄,讓更多家長了解、參與學校的管理。
(六)精神面貌
學校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不以盈利”為目標,以“為了孩子的一切”和“一切為了孩子”為宗旨。學校制定了xx-xx年師資隊伍五年規劃,力求打造一支敬業、專業、優秀的教師隊伍來推進學校的快速發展。特色項目為“感恩教育,愛心傳遞”,通過系統、全面的德育建構,使“感恩、愛心”滲透于學校的每一環境、每一項活動,凝聚成為校園文化和精神,讓學校的每一個人接受熏陶,懂得感恩,把愛傳遞、光大。認真制訂好學校的發展規劃,xx-xx第二個三年規劃以“發展、追趕”為主線,并細化分階段目標和落實保障措施。科學布局,精心規劃,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快樂的學園”“健康的家園”,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我們始終把“感恩教育,傳遞愛心”為德育主題,把規范管理落到實處,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終生發展”為辦學目標,逐步形成了校園共性特征,并通過全體教師敬業奉獻的影響和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召。家長、社會對福星小學給與了積極而正面的認可。
學校一直與五四社區洪衛居委會保持積極共建,學校全體黨員自覺參加社區的文明建設,日常相互走動、互動、聯動,定期參加雙方組織的公益活動。因此我們在歷次社區測評中得到他們滿意評價。
自轉制納民以來,我們以教育督導、辦學年檢標準為自評標準,對照要求,調整辦學思路,改進工作;在順利通過09-xx年五輪年檢以及首輪市、區績效評估之后,學校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綜上所述,我校在教育局、鎮教委的正確領導、指導下,在各路專家指導、幫助下,我們全校教職員工將以此次評估為新的工作起點,在今后的工作中,團結拼搏,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為提升民辦農民工子女小學的辦學水平做出更大的成績。
以上如有不足,懇請提出寶貴意見。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8
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預〔20xx〕285號)、《重慶市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渝辦發〔20xx〕233號)、重慶市財政局《關于組織區縣開展20xx年度扶貧項目資金重點評價工作的通知》(渝財績〔20xx〕3號)和忠縣財政局、忠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忠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忠縣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忠財農〔20xx〕13號)文件精神,忠縣財政局于20xx年4月組成績效
評價工作組,對忠縣20xx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醫療救助資金進行了績效評價。現將評價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為貫徹國家及全市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部署,進一步加大農村建卡貧困人員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力度,切實減輕貧困人口就醫看病負擔,著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經縣政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xx年第五次會議同意,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以《關于完善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忠府辦發〔20xx〕162號文件),就完善全縣農村建卡貧困人口縣級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工作的救助對象、救助范圍、救助標準等有關事項作出了相關規定。
(二)項目實施情況及資金到位情況
根據忠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xx年扶貧醫療救助資金的通知》(忠財農〔20xx〕4號),下達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50.00萬元,專項用于補充扶貧醫療救助基金。截止20xx年底,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50.00萬元已全部撥付到位,忠縣20xx年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累計救助43684人次。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評價主要目的.
通過對項目實施以及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調研和評價,客觀反映項目的實施狀態、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總結項目成功經驗,科學研判項目實施以及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和局限,為進一步提升預算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供決策參考,為以后年度類似項目專項資金安排、政策制度建設、預算績效的推進提供必要的借鑒。
(二)評價政策依據
1.《財政部關于印發<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預〔20xx〕285號);
2.《重慶市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渝辦發〔20xx〕233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
4.《重慶市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渝府辦發〔20xx〕157號);
5.重慶市財政局《關于組織區縣開展20xx年度扶貧項目資金重點評價工作的通知》(渝財績〔20xx〕3號);
6.忠縣財政局、忠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忠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忠縣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忠財農〔20xx〕13號);
7.與項目相關的報表、賬簿和會計憑證等文件資料;
8.其他相關依據。
(三)評價重點內容
重點評價該項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及評價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可持續性。
(四)評價方式方法
本次評價采取現場和非現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具體采用了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判法等評價方法。
1.比較法。是指通過對績效目標與實施效果、歷史與當期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同類支出的比較,綜合分析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2.因素分析法。通過綜合分析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3.公眾評判法。通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等對專項資金使用效果進行評判。
(五)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項目的目標、實施方案、實施情況等,經與忠縣財政局、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專家等充分討論,擬定忠縣20xx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醫療救助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整個指標體系分為項目投入階段的項目立項和資金落實(20分),項目管理階段的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20分),項目產出階段的產出數量、產出質量、時效性(30分),項目效果階段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30分)。共設置了4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22個三級指標,詳細情況見附件1《忠縣20xx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醫療救助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分表》。
三、績效評價指標分析情況
按照《忠縣20xx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醫療救助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分表》中22個三級指標逐一展開分析。
(一)項目投入
1.項目立項
項目立項規范性:項目的申請,設立過程基本符合相關要求,根據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民政局、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建立區縣扶貧濟困醫療基金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渝財社〔20xx〕281號),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摸底調查和根據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完善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忠府辦發〔20xx〕162號)起草了《關于完善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
績效目標合理性:項目設立的整體績效目標依據充分,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規劃。
績效指標明確性:項目設定的績效指標清晰、細化、可衡量等,并通過清晰、可衡量的指標值予以體現。
2.資金落實
資金到位率:根據忠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xx年扶貧醫療救助資金的通知》(忠財農〔20xx〕4號),計劃救助資金850.00萬元,實際撥付救助資金850.00萬元,資金到位率100%。
到位及時率:截止20xx年12月31日,計劃救助850.00萬元,及時到位救助資金850.00萬元,資金到位及時率100%。
(二)項目管理
1.業務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經現場查閱相關資料,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根據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完善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忠府辦發〔20xx〕162號)等文件管理辦法執行,未制訂其它的相關業務管理制度。
制度執行有效性:項目基本上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按相關制度、文件執行,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對救助對象、救助標準嚴格按照文件執行,督促縣內各醫療機構落實“一站式”即時結算和開展申報審核救助,組織開展部門會審,健康扶貧醫療救助相關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及時。
項目質量可控性:忠縣20xx年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總人次43684人,由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縣民政局、醫保局、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審核通過,經縣財政局確認后,劃撥資金給相應醫院或通過銀行將救助資金兌付給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
2.財務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經過現場查閱相關資料,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嚴格按照《重慶市農村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基金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資金使用合規性:項目救助資金撥付審批程序和手續完整,由忠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縣民政局、醫保局、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審核通過,經縣財政確認后,劃撥資金到相應醫院或通過銀行將救助資金兌付給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不存在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情況。
財務監控有效性:忠縣財政局負責籌集資金、撥付救助資金,并按照“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專賬管理、流動使用”的原則進行資金使用和監管。
(三)項目產出
1.數量指標
建檔立卡大病患者集中救治人數:忠縣20xx年建檔立卡大病患者集中救助人數計劃救助40000人次,實際救助人數43684人次,超計劃救助3684人次。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獲得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忠縣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獲得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數計劃救助20000人次,實際救助19576人次,實際救助占計劃救助的97.88%。
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忠縣20xx年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計劃指標值為50%,實際為44%。
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忠縣20xx年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計劃61559人,實際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1559人,參保率100%。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人次:忠縣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人次計劃救助40000人次,實際救助43684人次,超計劃救助109.21%。
2.質量指標
縣城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費用“一站式”結算率:忠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費用“一站式”計劃結算率為100%,實際結算率為100%。
醫療救助重點救助對象自負費用年度限額內住院救助比例:忠縣醫療救助重點救助對象自負費用年度限額內住院救助比例實行分段救助,自付1000(含)-1萬元(不含)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自付1萬元(含)-5萬元(不含)部分,按照85%比例予以救助,自付5萬元(含)以上部分,按照95%比例予以救助,醫療報銷比例均超過計劃比例70%。
3.時效指標
建卡貧困戶住院報銷及時性:忠縣衛生健康委員對當月申報的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當月立即會同民政局、醫保局、扶貧辦審核通過后報財政局審核,經財政確認后,財政及時劃撥資金給相應醫院或通過銀行將救助資金兌付給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實行一站式結算平臺對住院費據實結算,住院報銷及時,不存在拖延情況。
(四)項目效益
1.經濟效益:實現農村建卡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比例8.59%,特殊疾病自付比例12.08%,有效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2.社會效益:忠縣20xx年農村建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救助總人次43684人,一站式救助平臺據實報銷貧困戶住院醫療費,大病特病患者門診費,減輕因病致貧患者藥費。
3.可持續影響:一戰式救助平臺住院費據實結算,解決全縣建卡貧困戶看病難問題,保障按期脫貧。
4.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根據電話調查,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對項目的實施效果滿意度約為97.26%。
四、績效評價總體結論
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忠縣20xx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醫療救助資金項目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綜合;經評價組從項目投入、項目管理、項目產出、項目效果四個方面的指標進行評議打分為93.00分,項目績效評價等次為:優。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貧困人口常年在外,無法及時、精確的對其落實相關政策。
2.部分貧困人口對政策掌握得不夠全面。
3.需進一步加大醫療機構對貧困患者的合規診療。
六、主要建議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貧困人口政策知曉全覆蓋、落實全覆蓋。
2.積極引導貧困人口理性就醫,相關醫療機構合理診療。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9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總體情況
根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規定“國家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制度,保障醫療救助對象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20xx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xx〕30號)從總體要求、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形成以住院救助、門診救助、資助參保為主要內容的救助機制。20xx實施年度,根據財社〔20xx〕1420號、財社〔20xx〕1421號、皖財社〔20xx〕643號、皖財社〔20xx〕644號等中央及省級下達資金文件,20xx年中央、省財政共計下達510萬元。寧國市本級一般公共支出預算安排本級配套1350萬,包括上年結轉結余、利息、追回款項等收入,年度預算資金總額1883.77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
1.年度總體目標:一般公共預算資金與專項彩票公益金統籌使用,通過實施城鄉醫療救助,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醫療救助對象人次規模不低于上年,重點對象自負費用年度限額內住院救助比例達到70%。
2.具體績效指標:
1)項目決策(20分)
設置二級指標4個、三級指標7個(均為定性指標)
(1)決策依據(7分)。包含“貫徹中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有關醫療救助決策部署”、“執行預算績效管理和資金管理辦法”2個三級指標。
(2)決策過程(2分)。包含“決策程序規范”1個三級指標。
(3)績效目標(6分)。包含“績效目標設置科學”、“績效目標分解細化”2個三級指標。
(4)資金分配(5分)。包含“資金分配規范性”、“資金分配合理性”2個三級指標。
2)過程管理(20分)
設置二級指標2個、三級指標5個(其中定量指標1個、定性指標4個)
(1)資金管理(12分)。包含“預算執行率”、“資金使用合規性”、“資金監管有效性”3個三級指標。
(2)組織管理(8分)。包含“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性”、“績效評價機制健全性”2個三級指標。
3)項目產出(38分)
設置二級指標2個、三級指標6個(其中定量指標5個、定性指標1個)
(1)數量指標(15分)。包含“醫療救助對象人次規模”、“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重”、“基金累計結余占籌集基金總額的比重”3個三級指標。
(2)質量指標(13分)。包含“重點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年度限額內救助比率”、“一站式結算覆蓋地區”2個三級指標。
4)項目效益(22分)
設置二級指標3個、三級指標6個(其中定量指標1個、定性指標5個)
(1)社會效益(9分)。包含“醫療救助對象覆蓋范圍”、“困難群眾看病就醫方便程度”、“困難群眾就醫負擔減輕程度”3個三級指標。
(2)可持續性(6分),包含“對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的影響”、“對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的作用”2個三級指標。
(3)服務對象滿意度(5分)。包含“工作滿意度”1個三級指標。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評價目的、對象和范圍
評價目的: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績效評價管理體系,提高醫療救助補助資金使用效益;
評價對象:醫療救助補助資金(城鄉醫療救助部分);
評價范圍:
1、績效目標設定情況
2、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
3、實現績效目標的制度措施
4、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效果。
(二)評價方法和評價等次
采取材料核實、選點抽查、訪談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收集的基礎材料進行嚴格核實分析,并對資金投入量較大的項目進行實地對照勘查,綜合運用對比分析、專家評議等方法,進行分析評價。
績效評價采用百分制,滿分100分,按得分的高低依次分為優秀(S≥85)、良好(85>S≥75)、中等(75>S≥60)、差(S<60)四個等級。
(三)指標體系設置
設置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24個(其中定量指標7個、定性指標17個)
(四)評價工作過程
準備階段: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確定績效評價對象,學習評價實施方案,開展培訓。
實施階段:收集與審核資料,綜合分析及評價。
總結階段:撰寫績效評價自評報告,歸檔績效評價資料。
三、績效評價結論
(一)評價得分
100
(二)評價結論
優秀
四、績效評價指標分析
(一)項目決策
1.決策依據
寧國市醫保局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作出醫療救助工作決策部署均以此為依歸。
執行預算績效管理和資金管理嚴格以《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醫保辦發〔20xx〕25號)、《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xx〕10號)、《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醫保局關于印發<中央財政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社〔20xx〕142號)及《安徽省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管理辦法》(財社〔20xx〕150號)為依據。
2.決策過程
決策程序規范合規完整,資金分配按規定履行報批程序,審批文件和手續齊全,財政部門下達預算指標的同時明確績效目標。
3. 績效目標
皖財社〔20xx〕643號、皖財社〔20xx〕644號文件下達的年度總體目標和具體績效指標,體現“持續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重點救助對象自付費用年度限額內住院救助比例達到70%、年度救助對象人次規模與上年持平、強化醫療救助規范管理”等年度總體目標的基本要素,明確產出指標、滿意度指標等績效指標要求。
4.資金分配
資金分配規范:寧國市財政局在收到上級財政醫療救助資金預算指標文件后,于年度內按序時進度及時撥付至本級醫保基金財政專戶,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醫療保障局安徽省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安徽省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皖財社[20xx]171號),按需求因素、財力因素、績效因素等,采取因素法分配,資金分配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
(二)過程管理
1.資金管理
資金按《安徽省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管理辦法》(財社〔20xx〕150號)規定使用,撥付至專戶、專款專用,無隨意擴大受益人員范圍現象。
寧國市醫保局對本地區醫療救助資金的績效運行進行監控和評價,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20xx年4月份開展專項的紀檢專項督查及審計監督。追回醫療救助10人次,救助款4.84萬元。
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圍繞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修改制定并嚴格執行《寧國市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寧政辦〔20xx〕2號),建立健全了相應管理辦法和監管措施。建立相關機制,就資金的性質、來源、預算管理、預算調整、資金使用、資金監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強了資金的內控管理。全面實現績效管理,績效指標細化明確,運行監控有力,評價報告規范完整,評價結果應用及時。
2. 組織管理
(三)項目產出
1.數量指標
《寧國市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寧政辦〔20xx〕2號)救助對象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以下簡稱“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在冊的農村困難戶人員(以下簡稱“困難幫扶對象”);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以下簡稱“低收入醫療救助對象”);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用人單位已經不存在或者無法確認勞動關系的職業病人(以下簡稱“職業病人”)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對象。符合救助條件的對象按規定納入救助范圍,20xx醫療救助(包括資助參保和直接救助)的人次數17264人次。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重51.49%。
2.質量指標
本地區重點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年度限額內救助比率≥70%,我市醫療救助政策規定:對低保對象、困難幫扶對象在年度救助限額內,合規住院自負費用救助比例為70%,對特困供養人員救助比例為80%。
目前我市按照專業覆蓋、地域覆蓋的要求,廣覆蓋,密布點。20xx年醫保局成立以后,經寧國安寧中醫醫院申請,經考察、考核,新確定定點醫療機構一家,并實行了委托合作協議管理。20xx我市嚴格按照省統一定點協議文本,將醫療救助納入協議內容,將縣域內一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一站式結算覆蓋范圍。參保人員可在就診醫院一站式結算,出院時直接在醫院的結算窗口辦理完所有報銷手續。
(四)項目效益
1.社會效益
醫療救助對象覆蓋范圍穩步拓展,在符合國家規定的基礎上,適度擴大覆蓋范圍,低收入及因病返貧對象標準明確。其中我市救助政策規定:低收入醫療救助對象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標準二倍以內的低保邊緣家庭;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原則上指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支出超出家庭全年收入的重病患者。
困難群眾看病就醫方便程度明顯提高,醫療救助一站式、定點救助機構等措施提升困難群眾看病就醫方便程度,困難群眾就醫負擔有效緩解,救助對象參保繳費的壓力和政策范圍內個人費用負擔明顯減輕,未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事件。
2.可持續性
我市城鄉醫療救助實施十幾年以來,已成為民生工程的重要品牌,累計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和口碑,困難群眾的就醫方便程序明顯提高,醫療費用負擔有效緩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醫療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的銜接,對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的影響成效明顯。
歷年來,寧國市醫療救助支出與大病保險支出大致相當,個別年份,甚至大于大病保險支出,醫療救助對健全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作用成效明顯。
3.服務對象滿意度
經針對社會群眾的問卷調查,寧國市醫療救助政策知曉率、政策滿意度一直高位運行,兩指標高達90%以上。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
堅持把服務群眾和保障民生放在首位,通過抓制度完善、抓部門協調、抓組織經辦,全面加強醫療救助監督管理,大力推進城鄉醫療救助民生工程高質量發展。
一是嚴格制度,做實內控。針對醫療救助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查缺補漏,制訂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我市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醫療救助對象、救助范圍、救助的申請、審批程序,要求鄉鎮(街道)在接到申請后的5個工作日內,派人入戶調查、審核,加強群眾監督機制,組織開展審核、審批公示,每季度在村(居)委會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
二是嚴密協調,做實合力。市醫保、民政部門協同發力,加強事前管理,在民政低保信息系統中開通醫保賬號,賦予相關權限。為醫療救助重點對象的查詢核查、數據導出等提供便利,并聯合建立健全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前置機制,醫療救助低收入家庭及因病致貧家庭申請醫療救助時,簽訂授權書、委托書,在居民家庭經濟情況核對系統中先行核查,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市醫保、財政部門協同發力,加強事中,事后管理,在財政惠民比對系統設置醫療救助審核比對規則,對觸發審核規則的人員自動予以提示。
三是嚴抓細節,做實過程。加強審批把關力度,在具體審批中結合當事人票據,對照系統查詢,做出不同處理,如大病保險尚未報銷完結的,及時退回補報大病保險,充分保障救助對象綜合醫保待遇;針對專業性、業務性極強的疾病病種判斷,嚴格依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20xx年制定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客觀,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讓群眾在健康中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銜接還不夠緊密,救助病種未與基本醫保的特殊慢性病病種一致,對罕見病病種覆蓋還不全面。
2、家計核查還面臨經濟新業態的挑戰,對救助對象的識別還存在標準缺失、誠信缺失風險。
七、有關建議
1、醫療救助政策實施地級統籌,在病種范圍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密切銜接,提高救助限額、擴大罕見病救助。
2、加強各主管部門職責職能,突出相關職能部門在救助對象識別的優勢和作用。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10
按照《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21年度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的通知》(川民發〔2021〕151號)要求,我局會同財政局對照工作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對我市困難群眾救助工作進行了嚴格認真自查,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滿分27分,自評27分)
(一)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建設情況。一是建立機制,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眉市民發〔2021〕47號),制定了低收入工作措施,明確低收入工作任務。二是在全省率先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對各區縣所有操作人員進行了現場培訓,12月底前完成數據錄入。三是組織區縣摸排低保保障標準2倍以下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口55437人,其中納入動態監測31863人,納入救助保障范圍7251人。
(二)改革完善救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牽頭部門作用,制定《眉山市貫徹落實<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進一步細化措施,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工作任務,建立了以城鄉低保、特困救助為主,與醫療、廉租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制度相銜接配套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對經其他各種救助措施后,仍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家庭,根據其困難需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的綜合救助。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情況。一是加強制度有效銜接。聯合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眉市民發〔2021〕47號),通過“單人保”、“脫貧不脫保”、“低保漸退”、“收入扣減”等措施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實現低保兜底目標,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了保障范圍,家庭人均年收入穩定高于扶貧標準。二是提高農村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我市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450元/月,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提高到590元/月,保障標準位居全省第二。“單人保”人均補助水平不低于保障標準的50%;對特別困難的低保對象,按不超過保障標準的10%提高補助水平;經各類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難的對象,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救助。三是開展兜底保障回頭看。下發《眉山市民政局關于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工作的通知》,各區縣民政部門、扶貧部門定期開展信息比對,對已排查出的全市1722戶4133名脫貧不穩定戶、794戶1911名邊緣易致貧戶、94戶272人突發嚴重困難戶進行重點監測,建立臺賬,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
(四)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實情況。
1.全面落實救助政策。一是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組織各級民政部門認真學習《規程》,熟練運用新政策。印發《眉山市民政局關于加強社會救助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的通知》,推進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工作,將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道街),進一步簡化、規范工作流程。二是全面落實特困政策。通過走訪摸排,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均有監護照料人,并簽訂了照料協議,按50元/月、80元/月、100元/月標準發放護理補貼萬元;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全部安排入住供養機構,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困對象19180人,新增特困對象15人,累計支出供養金14168萬元。三是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開展“先行救助”,鄉鎮(街道)根據救助對象急難情形,簡化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公示等環節,直接予以救助,并在急難情況緩解后,按程序補辦手續。推行分級審批,2000元以下的由鄉鎮(街道)直接審批報縣民政備案,2000元以上的由縣民政局審批,對于重大生活困難或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特殊困難對象,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救助。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救助24092人次,累計支出2166萬元。四是強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符合條件的孤兒、艾滋病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應保盡保,嚴格落實審批、退出制度,按時足額打卡發放,全年共發放資金405.27萬元。五是鞏固深化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成果。以市政府名義與民政廳聯合舉辦四川省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暨“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啟動儀式。通過“6.19開放日”系列活動及“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鞏固提升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成效,推動形成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今年以來街面臨時遇困及流浪乞討人員1829人次。提升救助管理機構能力,投入資金398萬元(其中爭取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10萬元)對市救助管理站和仁壽縣救助管理機構進行能力提升改造。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60萬元新建眉山市救助站青神縣分站,年底完成施工建設。
2.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制定了《“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實施方案》,全市民政系統286名黨員干部全員走訪和困難家庭情況全面摸排“兩個全覆蓋”。開展“一對一”幫扶實踐活動,黨員、干部以個人身份直接聯系幫扶對象,幫扶人和幫扶對象均采取實名制,明晰責任,落實具體工作,確保幫扶對象、幫扶目標、幫扶責任落實到人。全市社會救助相關成員單位、民政系統黨員干部出動3668人次,走訪慰問困難群眾6594人,其中生活困難的黨員、老黨員1111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752人,通過走訪發現并納入救助范圍的有3466人。
二、工作保障與管理(滿分36分,自評36分)
(一)資金保障與執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情況。2021年市級配套646萬元,區縣配套12254萬元。資金撥付情況。我市困難群眾救助資金分配采取因素分配法,按照救助對象人數、補助標準、縣財政努力程度等因素分配救助資金,在收到救助資金文件后的30日內及時下撥到區縣。資金結余情況。我市2021年累計支出困難群眾救助資金43392萬元,其中中央、省級資金28302萬元已全部用于困難群眾,市縣配套15090萬元兜底,各區縣專戶無資金結余。
(二)能力建設。
1.信息化應用情況。我市各區縣全部使用“天府救助通”開展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的申請、審核、確認工作,并實時更新系統相關數據信息,與財務部門對接統計臺賬,確保上報、發放數據統一。困難群眾補助項目全部納入“一卡通”發放項目,每月運用信息系統生成資金發放臺賬并推送到“一卡通”發放平臺進行發放。
2.核對業務開展情況。我市已建立眉山核對分中心,區縣民政部門運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開展數據校驗工作,并定期與人社、工商、車管、住建等部門比對信息。今年以來,完成省低收入認定中心委托核查重慶籍申請對象4人的核查工作,與成都市開展異地申請核查5人次。
3.政府購買服務、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情況。印發《眉山市民政局關于加強社會救助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的通知》,全面開展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工作,穩妥推進社會救助審核權下放工作。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救助事務性和服務性工作,在村(社區)配備社會救助信息員,開展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工作。第三方機構復審入戶調查7919戶,新申請對象入戶調查1725戶,主動救助120戶。指導青神縣開展社會救助審核權下放工作,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辦事處),破解縣級民政部門與鄉鎮(街道)兩級審核確認時間過長、精準識別困難對象難的問題,簡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時效,提升了服務效率。
4.協調機制發揮情況。市、(縣)區均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全市各區縣通過部門聯動協調解決急難個案6個。
(三)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印發《全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治理要點及治理臺賬。持續鞏固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果,組織區縣開展對前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重點查看各項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開展低保經辦人員近親屬違規享受低保專項整治工作,對現有農村低保對象家庭成員進行了逐一排查,同時對已備案的人員開展了一次復查或信息比對,填寫低保備案表34份。扎實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回頭看”,重點對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家庭、近一年來曾提交申請但未審批通過的家庭及動態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進行逐戶排查,對排查中符合條件的人員要及時納入保障范圍。集中整治低保金管理發放不規范問題。對2018年以來低保金發放臺賬進行梳理排查,發現發放賬戶與低保對象姓名不一致、向同一賬戶頻繁支付或大額支付等存疑信息,開展復核糾正;全面梳理農村低保資金撥付各環節運行情況,堵塞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資金發放漏洞;社會救助資金“一卡通”發放,實現閉環運行,確保數據當月生成、資金當月發放。集中化解社會救助領域信訪事項。認真梳理各類群眾信訪投訴舉報事項,聯合相關部門對尚未辦理或處置不到位的,建立了工作臺賬,依法依紀依規進行分類處置,對賬銷號,處置率達到100%,確保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四)問題整改情況。我市2020年績效評價情況中“工作效果”存在問題。今年以來,我市加強政策宣傳,市民政局舉辦專題培訓,下發了宣傳提綱,指導各地做好宣傳普及工作,并在眉山民政微信公眾號對社會救助政策進行解讀,使社會救助法規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度。
三、工作效果(滿分37分,自評37分)
(一)救助水平。我市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630元/月、450元/月,城鄉特困供養標準分別為820元/月、590元/月,調整后的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分別達到城市335元/月、農村270元/月。特困人員護理補貼標準分別為有自理能力50元/月、半失能80元/月、失能100元/月。臨時生活救助標準分為支出型救助和急難型救助,支出型救助標準按照低保保障標準的'1-6倍實施一次性救助,全年累計救助不超過1萬元,對于重大生活困難或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特殊困難,臨時救助標準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根據具體情況分類分檔設定,適當提高救助額度。急難型救助標準根據救助對象困難情形,及時給予不超過1000元的臨時救助,對于因火災、交通事故等突發性意外事件造成重大生活困難的,根據具體情形分類分檔設定,一次性給予不超過10000的臨時救助金。
(二)救助到位情況。救助申請便捷,我市推出系列救助便民服務,開通24小時救助服務專線,全面精簡社會救助審批流程,開通網上審批服務,縮短審批時限,加快實現“至多1次見面審批”,甚至“不見面審批”。資金撥付及時,各類救助金通過財政“一卡通”按月及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動態管理加強,落實定期復核制度,根據低保對象人員結構和家庭經濟狀況,分季度、半年、一年對低保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成員人數、進入社保、死亡等情況進行定期復核,及時辦理低保金增、減或停發手續。有效防止了“人情保”、“關系保”、“漏保”、“錯保”等不良現象的發生,低保工作更加陽光公開、及時。
(三)政策知曉率。一是堅持長期公示制度,由縣(區)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將低保、特困對象享受救助情況,在公示欄、政府的網站等進行長期公示,有增減變化的應及時更新信息,主動接受廣大群眾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市民政局多次召開專題培訓會,指導各地做好宣傳普及工作,并在眉山民政微信公眾號推出社會救助政策50問,使社會救助法規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各級民政部門重點對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救助進行了宣傳,社會公眾對低保政策的知曉率達到100%。
(四)社會滿意率。我局針對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執行力度、實施程序執行是否到位、基層群眾對政策及其執行結果是否滿意等,調查走訪了縣區的部分居民和救助對象,其中:走訪城鄉低保戶對象60戶(城市低保戶30戶,農村低保戶30戶);走訪群眾40戶(城市20戶,農村20戶),政策總體滿意度達100%,沒有出現違法、違規、違紀事件。
四、工作創新(滿分10分,自評10分)
(一)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立足社會救助工作基層經辦能力薄弱、困難群眾期盼值高,救助群體數量大、范圍廣的實際情況,我局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第三方組織參與入戶調查,對救助對象開展照料護理、送醫陪護、社會融入、心理疏導等社會救助工作。同時在村(社區)均配備社會救助信息員,開展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工作。同時逐步推進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工作,指導青神縣開展社會救助審核權下放工作,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辦事處),進一步簡化程序。
(二)建立低收入人口監測平臺。率先在全省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度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予以救助。截至目前,摸排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剛性支出較大等低收入人口55437人,其中納入動態監測31593人,納入救助保障范圍7012人。
(三)提升助管理機構能力。投入資金398萬元(其中爭取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10萬元)對市救助管理站和仁壽縣救助管理機構進行能力提升改造。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60萬元新建眉山市救助站青神縣分站,年底完成施工建設。
五、安全管理(無扣分項)
2021年我市未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和社會心里底線的事件,無領導批示要求查處的重大事件,無重大負面輿情事件。
2021年眉山市全面超額完成困難群眾救助目標任務,對照《2021年度市(州)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自評打分110分。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11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
2021年,我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放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各級投入的救助資金功效,統籌做好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切實保障全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二)資金安排情況
2021年,全區共支出困難群眾救助資金6200.8556萬元,其中中省補助4159萬元、市級安排730萬元、區級投入1311.8556萬元。
(三)績效目標
全區規范實施社會救助政策,合理確定救助標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績效指標包括產出、效益、滿意度3個一級指標,數量、質量、時效、成本、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7個指標,細分為低保對象人數、臨時救助人次等18個三級指標。
(四)管理情況
市級民政財政、財政部門按規定分配下達我區補助資金;區級財政部門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將補助及安排資金列1100248社會保障和就業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收入”,支出列入“20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相應科目;各級嚴格按照《四川省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管理使用資金;到人到戶的資金通過由區級通過“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打卡社會化發放,其中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孤兒資金由區級撥付到機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按戶籍人口人均1元(不足萬余人的按照10000元)撥付到鄉鎮(街道);各級民政、財政、審計、監察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監督抽查,確保資金安全。
二、績效評價情況
(一)資金投入情況
2021年,全區共投入困難群眾救助資金6200.8556萬元,其中中省補助4159萬元占67.07%、市級投入730萬占11.78%、區級投入1311.8556萬元占21.15%;從支出項目分析低保4115.9885萬元占66.38%、特困人員1739.4908萬元占28.05%、臨時救助240.2608萬元占3.87%、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68.3773萬元占1.11%、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36.7382萬元占0.59%。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全年全區統一執低保標準,城鄉月標準620元、430元,均高于省低限,政策規范實施,累計保障99731人次、支出低保金4115.9885萬元,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鄉特困人員不區分是否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月標準806元、650元,達到城鄉低保標準的1.3倍;照料護理月準按自理情況500元、300元、100元。臨時救助細分對象為急難、支出、過渡三類,原則上給予低保月標準的1-6倍的救助金,實施鄉鎮級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急難救助金24小時內送達,累計救助9.97萬人次、支出資金240.2608萬元。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8人次、護送返鄉22人次,支出資金36.7382萬元,救助管理機構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出臺《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規范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困境兒童保障政策,認定符合條件的孤兒2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人,支出保障資金68.3773萬元。總體來看,我區績效目標全面達標,部分指標超額完成,困難群眾救助資金效能發揮充分,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三)具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1.低保應保盡保。截止12底,全區城鄉低保對象5093戶8318人(城市1325戶1788人,農村3768戶6530人),全年累計保障9.97萬人次(城市2.26萬人次、農村7.71萬人次);累計支出低保金4115.9885萬元(城市1186.5169萬元、農村2929.4716萬元)。【完成率100%】
2.臨時救助應救盡救。全年累計救助1952人次,累計支出資金240.2608萬元。【完成率100%】
3.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應救盡救。全年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8人次,護送返鄉22人次,支出資金36.7382萬元。【完成率100%】
4.特殊兒童納入保障率100%。截止12月底,全區保障孤兒2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人,累計保障孤兒318人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75人次,累計支出保障68.3773萬元。【完成率111%】
5.城鄉低保標準均高于上年。全區執行統一的城鄉低保標準,2020年城鄉平均低保月標準600元、405元;2021年城鄉低保月標準620元、430元,分別達到上年標準的103%、106%。【完成率104%】
6.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不低于上年。全區執行統一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2020年城鄉平均基本生活供養月標準793元、650元,2021年城鄉基本生活供養月標準806元和650元,分別達到上年標準的101%、100%。高于城市特困800元、農村特困540元全省月標準低限。【完成率100%】
7.均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我區設立有區級核對機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配備工作人員。【完成率100%】
8.特殊兒童認定準確率100%。2021年全市認定符合條件的孤兒2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人,認定對象退出均為死亡、到齡等自然因素,無認定不準確問題。【完成率100%】
9.按要求及時撥付中省補助資金。我區于2021年1月14日、2021年4月2日、2021年6月22日收到中省補助資金,均在收到資金后嚴格按月進行撥付。【完成率100%】
10.按月按時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和孤兒基本生活費。我區低保和支出型臨時救助,每月5日前完成本地系統數據整理推送至省天府救助通系統,之后通過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在每月10日左前后發放資金,急難型(含過渡型)臨時救助金通過鄉鎮級備用金在48小時內發放到位;從發現、受理到發放臨時救助金不得超過2個工作日,用鄉鎮備用金支付;城鄉特困人員供養金每月5日前完成省天府救助通系統數據核對,通過省天府救助通向一卡通推送數據并在每月10日左右完成資金發放,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費每月10日前在宜賓市陽光審批平臺審核通過后,由陽光審批平臺推送一卡通并在15日左右完成資金發放;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每月通過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按時發放。【完成率100%】
11.受助人員救助情況當日錄入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率達標。全區全面應用金民工程--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2021年全區累計救助48人次,系統錄入率100%,當日錄入率達97%。【完成率98%】
12.低保資金社會化發放率100%。全區低保資金,全部按月通經省天府救助通推送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通過社會保障卡社會化發放。【完成率100%】
13.困難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2021年,全區低保累計月人均補助523元、380元;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點對象按人納入低保保障;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較上年有所提升,城鄉特困人員按月區分自理能力給予500元、300元、100元的照料護理費;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月保障金額區分集中散居分別達到1400元、900元;2021年全區困難群眾救助資金支出較2020年增長9.9%,困難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率100%】
14.查明身份滯留流浪乞討人員100%及時送返。2021年全區救助流浪乞討人員中通過護送返鄉22人次,做到了應送盡送。【完成率100%】
15.救助管理機構為符合條件對象提供臨時救助服務率100%。2021年自愿前來救助站求助對象符合條件的全部給予救助,提供臨時救助服務率100%。【完成率100%】
16.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2021年,我局嚴格執行上級文件精神:《宜賓市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宜保組〔2021〕1號),針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和關愛幫扶,提出8方面33條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舉措;印發《關于做好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21〕24號)、《宜關于做好納入低保重點優撫對象分類施保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21〕227號),全市建立滯留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機制、提升低保重點對象保障水平;執行《關于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的通知》(宜民政〔2020〕38號),有效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確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落實到位;印發《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21〕49號),拓展保障對象范圍,明確特殊情形認定方式,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印發《關于做好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21〕62號),從強化思想認識、明確工作對象、規范報告事項、妥善安置照護、抓好救助幫扶、加強工作保障6個方面,明確因突發事件導致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相關工作事項。【完成率100%】
17.政策知曉率超指標要求。經組織對救助對象和社會公眾抽樣調查,我區社會救助政策知曉率,救助對象達到96%、社會公眾知曉率達到90%。【完成率90%】
18.救助對象社會滿意率較高。經組織抽樣調查,我區社會救助工作滿意度,救助對象達到92%、社會公眾達到91%。【完成率90%】
三、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建議
雖然我區總體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全面完成,但在實際工作中尚存在以下問題。
(一)區級投入占比較高資金壓力較大。2021年,區級投入1311.8556萬元,占全年實際支出的21.15%,地方財政壓力較大。
(二)救助對象不精準問題未能杜絕。受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薄弱、部門數據信息共享不充分等因素影響,救助對象還存在不完全精準的問題。
(三)工作措施和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讓其充分掌握熟悉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管理要求,同時強化督導檢查,防止發生資金結余問題;二是進一步對接社會救助業務相關部門,融通更多數據信息,持續提升對象認定精準度;三是建議上級考慮我區實際情況,加大補助資金投入力度。
四、結果應用建議
建議上級分配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時,適度降低對象人數占比,加大工作績效、財政努力程度和財政困難程度因素占比。
五、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我局積極配合同級審計部門開展相關審計比對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全面進行了整改。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12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
建立健全困難群眾保障制度,切實維護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困難群眾核實力度,精準救助困難群眾,及時足額撥付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完成2021年民生工程進度目標。
(二)資金安排情況
資金安排共計1184.86萬元,其中中央資金下達1024萬元,省級資金下達52.2萬元,市級資金下達108.66萬元,區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
(三)績效目標
完成2021年度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經費、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員經費支付工作。
(四)管理情況
每月按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發放需求向區財政局申請撥付,及時發放。
二、績效評價情況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上級資金下達共計1184.86萬元,其中中央資金下達1024萬元,省級資金下達52.2萬元,市級資金下達108.66萬元,區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2021年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共計支出1548.6739萬元。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2021年,城市低保累計救助15519戶次,20752人次,發放低保金1359.0557萬元;農村低保累計救助787戶次,1240人次,發放低保金63.8677萬元;城市特困人員累計救助260人次,發放特困供養金32.8160萬元,農村特困人員累計救助204人次,發放特困供養金19.1148萬元;臨時救助累計救助212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59.7789萬元;流浪乞討救助累計救助7人次,發放救助金1.2968萬元;孤兒保障金發放100人次,發放9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幫扶金發放127人次,發放3.744萬元。
三、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針對問題提出的.建議
無
四、結果應用建議
無
五、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13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
2021年度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共66901.8萬元,其中中央下達資金46088萬元,省級下達資金4327萬元,地方資金配套資金15291.91萬元,歷史結余資金1194.89萬元。2021年,支出城鄉低保資金45139.08萬元,城鄉特困資金18113.32萬元,臨時救助資金1754.39萬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資金918.33萬元,孤兒、事實無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544.56萬元。
(二)資金安排情況
2021年,《財政廳民政廳關于提前下達2021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的通知》(川財社〔2020〕165號)、《財政廳民政廳關于下達2021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的通知》(川財社〔2021〕12號)、《財政廳民政廳關于下達2021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第二批)的的通知》(川財社〔2020〕43號)、共下達我市困難群眾救助補助中央補助資金46088萬元。我市按照資金下達文件要求和《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5〕163號)規定,按時足額向市轄區縣級以上各級財政部門,下達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完成了區域績效目標。
2021年度省內資金共安排20813.8萬元,其中:省級補助資金4327萬元,市級配套資金1100萬元,縣市區兜底保障資金14191.91萬元,歷史結余資金1194.89萬元。上述資金均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完成了對應的'績效目標。
(三)績效目標
1.規范城鄉低保政策實施,合理確定保障標準,使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統籌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合理確定保障標準。
3.規范實施臨時救助政策,實現及時高效,救急解難。
4.為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提供臨時食宿、疾病救治、協助返回等救助,并妥善安置返鄉受助人員。
5.規范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困境兒童保障相關政策,使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得到更加精準化的專業服務和基本生活保障。
6.引導地方提高孤兒生活保障水平,孤兒生活保障政策規范高效實施:使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和事實無撫養兒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四)管理情況
1.嚴格按照困難群眾救助補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執行。
2.嚴格執行收支預算,符合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相關規定的,一律按規定執行。
二、績效評價情況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
2021年度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共66901.8萬元,其中:中央下達資金46088萬元,省級下達資金共4327萬元,地方資金15291.91萬元和歷史結余資金1194.89萬元已全部到位。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分析。
2021年資金按分配全部執行完成,基本完成績效目標要求,依法依規消化了歷史結余資金,資金使用效率增強。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1)嚴格按照困難群眾救助補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執行,堅決杜絕隨意改變資金用途、扣減項目資金等現象。
(2)認真抓好資金安全教育。
(3)嚴格執行收支預算,符合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相關規定的,一律按規定執行。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1.農村低保410元/月,城市低保610元/月標準,高于省定低限,全年累計救助城鄉低保119.1948萬人次,發放資金45139.08萬元。
2.農村特困533元/月,城市特困793元/月,年底全市城鄉特困對象共24299人,累計發放資金18113.32萬元。
3.發放臨時救助金1754.39萬元,救助15526人次,人均救助水平1129.97元。
4.扎實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3720人次。
5.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監測。將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監測責任落實到鄉鎮、村(居),監測覆蓋率達100%。
6.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生活困難家庭中的和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率達100%。2021年全市共有孤兒315人,發放基本生活費403.84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26人,發放基本生活費140.7218萬元。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
一是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全年累計救助城鄉低保119.1948萬人次,發放資金45139.08萬元,年底存量城市低保對象35189人,農村低保對象97737人。
二是臨時救助應救盡救。全年共發放臨時救助1754.39萬元,累計救助15526人次。
三是扎實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720人次,支出918.33萬元,人均救助水平2468.63元,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率達到100%。
四是認真做好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生活困難家庭中的和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全市共納入孤兒保障315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26人,保障覆蓋率達100%。
五是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監測。將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監測責任落實到鄉鎮、村(居),監測覆蓋率達100%。
(2)質量指標
一是城鄉低保標準與上年持平。2021年,綿陽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確定為410元/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確定為610元/月,高于省定的農村390元/月、城市590元/月標準。
二是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與上年持平。2021年,全市農村特困供養標準為533元/月,城市標準為793元/月。
三是臨時救助水平穩中有升。2021年,全年共發放臨時救助1754.39萬元,累計救助15526人次,人均救助水平1129.97元,較上年度增長2%。
四是在全市普遍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
五是全市共認定孤兒315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26人,認定準確率達100%。
(3)時效指標
2021年,綿陽市民政局、綿陽市財政局嚴格執行省民政廳、省財政廳救助資金管理規定,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均在收到補助資金后30日內及時下達到全市縣級財政部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和孤兒基本生活費都做到了按時發放,流浪乞討人員求助要求均實現了當天登記救助。
(4)成本指標
2021年,全市低保資金全部通過“一卡通”平臺實現社會化發放,流浪乞討人員救助100%執行了我市支出標準。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社會效益
一是困難群眾生活質量有所提升。2021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與上年持平,全年臨時救助支出人均上漲2%,保障力度穩中有升。
二是及時送返查明身份滯留流浪乞討人員返鄉,全年送返215人次,送返率達到100%。
三是為自愿前來救助站或由公安等部門護送至救助站的傳銷解救人員、打拐解救人員、家暴受害者等提供臨時救助,全年共服務此類人員4人次,服務率達到100%。
(2)可持續影響
一年來,我市不斷探索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及孤兒基本生活制度,保障了全市困難群眾和孤兒生活基本權益,有力地保障了民生,維護了社會穩定。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困難群眾救助對象滿意度、工作滿意度均達成預期指標。
三、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針對問題提出的建議
無。
四、結果應用建議
績效評價結果報省民政廳。
五、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 14
一、救助基本情況
巴州區轄16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220個村、76個社區,總人口近72萬人。截止11月底,共有城市低保對象4216戶6823人,月保障金132.88萬元,農村低保對象22823戶49784人,月保障金632.29萬元,其中脫貧對象9015戶19318人、易返貧致貧對象392戶965人納入低保兜底保障,脫貧對象與低保重合率達34.1%;共有特困人員1956人,其中集中供養254人,分散供養1702人,月供養金109.7萬元;臨時救助9800人次,支出救助資金915萬元;孤兒112人,其中集中供養34人,分散供養78人,月發放生活費11.78萬元;困境兒童462人,月發放生活費24.5萬元;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218人,月發放生活費19.62萬元;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57人次,其中站內救助132人次,站外救助625人次,幫助尋親成功1人。
二、目標完成情況
(一)工作任務
1.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
一是制訂了《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細則》,堅持動態監測、定期更新,確保低收入人口及時全部納入監測范圍。二是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摸排和救助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召開了低收入人口排查工作培訓會,對全區低收入對象進行了大排查;三是全面運用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臺,按要求錄入和上傳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數據,做到及時、準確、完整,更利于低收入人口家庭充分享受到其他綜合救助政策。
2.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實
切實執行《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出臺了《巴州區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將城鄉低保審批權下放至回風、鼎山等8鄉鎮(街道),臨時救助金額2000元以下全面委托鄉鎮(街道)審批,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臨時救助審批工作的通知》,規范臨時救助審核確認工作流程;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切實做到了“應救盡救、應養盡養”,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全部簽訂了照料服務協議,指定照料服務人并得到妥善照料,全面掌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集中供養意愿,并積極協調敬老院管理所及時安排入住供養服務機構得,孤兒、艾滋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對象準確,審批和退出及時“自愿求助、依法救助”等政策落實到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開展了“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工作,出臺《巴州區民政局“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按計劃有序推進相關工作并及時報送工作臺賬,既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問題,更傳遞了黨對老百姓的關懷。
3.逐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在深化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審核確認工作流程對審批流程、時限、材料更進一步深化,逐步將審批時限縮短到15天內,精簡材料,對無異議對象不再進行民主評議。
4.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按省市要求,落實《巴中市民政局巴中市財政局巴中市鄉村振興局關于印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出臺了《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巴州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工作方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創新村(社區)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及時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工作,與鄉村振興局銜接,對未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的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及時開展摸底排查和落實相關救助政策。
(二)保障管理
1.資金使用
本級財政預算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預算1567萬元,中省下達13979.5萬元,按照財政預算和中央直達資金管理要求,在收到中省財政補助資金下達(含提前下達)文件后15日內制定分配方案并報財政局備案,本年度救助資金滾存結轉結余為0。
2.專項治理
按照巴中市民政局關于印發《巴中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市民辦〔2021〕42號)要求,細化工作方案或明確具體措施,建立了工作臺賬并按計劃有序推進,開展重點對象排查,開展社會救助資金管理使用發放情況專項檢查。
3.平臺應用
4月起全區全面應用省“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臺,通過低保、特困、臨救系統開展對象確認工作,全面通過省級“一卡通”審批平臺推送低保、特困、臨救資金發放臺賬,全面推廣應用社會救助“省內通辦”,“一網通辦”、微信申請端、天府救助通APP有效得到運轉,更方便困難群眾。
4.問題整改
結合上年度績效評價、扣分問題逐一整改到位,對本年度各類審計、巡視發現有關問題整改到位。
(三)工作成效
1.標準落實。
我區按照市民政局制定的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標準執行,低保堅持“按戶施保、單人入保、分檔救助”原則確定保障標準,落實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照料護理、疾病治療等兜底保障工作,按照分類分檔原則落實臨時救助。城市低保人均補差標準從去年末的130元提高到204元,農村低保人均補差標準從去年末的88元提高到131元。
2.工作到位。
我區對救助對象補助實行按月發放,及時足額發放了救助金。隨時暢通救助熱線0827-5221388,對來電群眾進行了及時處理和回復。未將不符合條件人員納入救助范圍,不存在“人情保”“關系保”“土政策保”等現象,通過多次排查更不存在符合條件人員未納入救助范圍的“漏保”現象。
3.政策知曉。
我區均在鄉鎮(街道)、村(社區)村居務公開欄長期公示救助相關信息。今年以來開展了三次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加大了政策宣傳力度,做到了社會救助政策家喻戶曉。
4.社會滿意。
社會公眾對巴州區民政社會救助工作的滿意程度100%。
5.工作創新。
召開了全市社會救助綜合改革現場會,將全區社會救助“黨建+社會救助”改革經驗進行了全市推廣。
6.安全管理。
本年度對各類檢查、督查、審計、巡察發現和反饋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確保資金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一方面通過單位內部人員調劑、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方式,配齊配強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另一方面注重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改善辦公條件,提高社會救助工作隊伍整體素質,保證社會救助工作隊伍的相對穩定與工作熱情。
二是進一步加強籌措資金。積極主動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匯報我區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積極爭取社會救助資金,進一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
三是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政務公開,加強體制建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01-01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01-01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通用15篇)08-11
醫療救助績效評價報告范文通用04-14
社會救助調研報告01-09
醫療救助績效評價報告(通用12篇)07-19
醫療救助績效評價報告范文(通用6篇)12-19
社會救助自查報告04-02
社會救助自查報告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