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
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么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后就業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二、調查人
...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
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
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了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
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于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為現在什么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說明,社會并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斗,都會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么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己的專業。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于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贊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煉能力、展示才干的舞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干、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干,勇敢拼搏,艱苦奮斗,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局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后并沒有被斷了后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煉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
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而大部分群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干,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著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為什么要創業 很多大學生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高峰期,給自己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很多人還認為在今后的社會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就業的主流,成為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首選。自己認為實現自我價值是證明自己的最好途徑。為此,選擇創業,具體有以下幾點:
1、處于“經濟”的社會——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主創業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2、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單位由于制度的約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創業可以有一個空間來發揮,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3、給別人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大部分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都是這種心態,認為自己的事業,做起來會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從而更容易成功。這種成功是屬于自己的。就算失敗,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會去怪別人,不會感到遺憾。還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別是當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大量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創業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有的學生,他們的中學同學或是朋友早就中專畢業或是下海,事業已小有成就,而大學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產生創業的想法,為的是“我要過得比你好”。雖然這并不是壞事,但不能否認,在一些想創業的人中,確實有這種心態。
4、成功人士的觸動。比爾.蓋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學生中并不陌生,他們的創業經歷也為同學們津津樂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5、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時間上的自由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動力,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如果自己創業,時間的掌握上就比較自由。基于這個原因選擇創業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沒有事還要守在單位里浪費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創了業,就算不睡覺也無怨無悔。
二、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大學生創業有以下優勢:
第一,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他們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第二,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三,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四,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他們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
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劣勢
第一,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更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后曾有過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專業如何如何,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大多也只是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于像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部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進的東西,相反,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卻能切進入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于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三、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實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組織保證。20xx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并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征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大學生創業還有“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的啟動。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創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應屆畢業生,憑創業計劃書,或到西部邊遠地區從事科、教、文、衛工作,都可向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會申請資助。此外,還有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項目的啟動。據悉,該項目是由中央國際聯絡部、國際勞工組織等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以在校大學生為主要對象、以選修課形式在大學開展,學生可獲得相應學分。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1.因為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了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了解和認識。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了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系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后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于以后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為:1.對就業形勢的關注度比較少。2.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3.大學生的職業期望還是比較高。
(1) 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 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 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 并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 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如今現在的崗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在畢業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做充足的準備,通過本次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言:
如今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回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后的就業觀之間的沖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分析:
(1)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于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
(2)大學生存在觀念誤區且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后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的問題。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愿意去偏遠地區工作,雖然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為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對職業規劃,更多的人忽視其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多數學生都沒有詳細、科學的規劃。因此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實踐效果并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
(4)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
調查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他們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卻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另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布缺乏時效性。
關于高校問題: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關于大學生自身的應對與改變:
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局限于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結言:總之,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5
班級:XXX班
小組成員: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大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就業心理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真實了解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最后通過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提出相應的針對性的調適對策,調研結果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乃至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調查對象:學生
一、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學生,共計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選擇這一調查對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學生是處于大學在校的中間階段,是院校的中間代表,此次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問到學校的“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現在的求職要求時,46.67%的認為比較符合,31.11%的認為為非常符合,22.22%的人則只是單純地認為是符合的,從這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比較認同的,在他們的成才道路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要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在學校的人才目標下成大,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也需要自我的知識的提升,全方面的發展自己。更好地就業。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4%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確實,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競爭下,作為二本的大學生似乎競爭優勢不明顯,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但我們只要我們勤學苦練,沒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問到是否會介意進家族式企業時,34.07%的人持中立態度,17.04%的人則非常介意,21.48%的人會介意,怕群帶關系不能很好地發展自己,還有8.15%的人則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這樣數據來看,大學生還是一群比較個性人,面對自己的就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觀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較有個性。當然也不是說選擇不介意的人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結果也是難免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現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好,有輕松的路走,當然會有人去選擇。
68.15%的人選擇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則選擇在東南沿海部工作,從這么大的數據分歧來看,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意愿是在本地區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說明本地區,學生從小在這長大,資源優勢明顯,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優勢的發揮,競爭激勵,要求較高,對自身信心不足。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41.48%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23.70%的人覺得一般,25.93%的人選擇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充滿自信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著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著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37%的人則是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3.7%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并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74%的人選擇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選擇1001-20xx元的范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于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于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優勢較明顯的地區。
二、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么,學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于,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 用知識武裝自己
全方面發展自己現在的社會,可以說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高職大學生,他的壓力不僅來源于社會,還有來自本科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大學生。這樣的就業環境,更加提醒我們這些高職大學生,你們不努力,將來的就業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墻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說,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命運,知識的力量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全面發展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謂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處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然后去努力,這樣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這樣盲目的去考很多證要來得強。
4.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是一個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是非常關鍵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業觀念,但正確不正確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學校在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業觀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否值得自己去堅持和努力,這樣,無形中便矯正了不良的就業觀念,讓大學生走上的事一條正確的就業之路
5.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工作
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處處充滿著誘惑,就業形勢嚴峻,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不知所措,便有了畢業恐懼癥和社會恐懼癥,一旦想不開,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可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他的行為,要想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社會,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必須的,心理的矯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恐懼,轉而樂觀地去就業。
6. 政府部門的努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機關的努力又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的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成功就業。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仍然是比較嚴峻的,大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靠的不僅是學生自己,還有學校和社會。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夠院校和大學生一些啟示,希望大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6
第一.慎重選擇創業項目
選擇什么樣的創業項目很要害。要選擇有發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競爭不激烈的非傳統行業。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時間里,三個行業具有發展前景。第一,互聯網將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電子商務。第二,農村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設想一下假如農村每家每戶每年多花1000塊錢,能夠拉動幾個GDP的增長?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廣闊的。當前傳統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對環境污染嚴重。新能源不僅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且還對環境不產生破壞作用。
第二.選擇項目別拋棄專業
大學生創業最好不要選擇開飯店、賣菜。因為開飯店賣菜之類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會比你做得還好,不要與他們搶飯碗。在大學里學習了三、四年,已經具備了系統的專業知識,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項目創業,這是中學生所不具備的。脫離自己的專業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項目,那就是浪費大學三、四年所學的知識。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專業元素,發揮特長,需要的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創業
給大學生們作講座的時候,問到創業什么最重要,大多數人回答都是“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大學生創業應當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經驗和能力,第二、人脈資源,第三、資金。個人的經驗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驗,剛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敗,即使別人給你資助,你也會賠。大學生靠什么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時,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同時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強的人,增加一些人脈關系,這樣就為以后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注重人脈關系積累
這個社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脈關系的積累很重要。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人脈關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擴展人脈關系,多結識比你能力強比你有錢的人,尋找他人給你投資時,對你認可的有錢人就會給你投資,這就是人脈關系作用的顯現。你擁有了能力經驗而且選擇的項目非常好,又結識了認可你的有錢人,自然有人會給你投資的。
第五.在創業中創新
大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大學生創業不要做傳統行業,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優勢。假如你發現自己有一個比別人強的特點,比如說你財務比較有優勢,暑假可以到會計師事務所打工,哪怕不要錢,可以補充財務知識,畢業之后找一個財務方面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大學生怎么創新呢?要根據現有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路,創造新的模式。
第六.積極募股別負債
大學生創業怎樣“找錢”?一般的大學生會找家人和朋友借錢,是不好的。因為你負債后心理壓力大,做事輕易沖動,沖動的結果是失敗率很高,不適合創業。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資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條船上,會幫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債,別人不會關心你。怎么樣去募股呢?這要靠機遇,第一,找一個比你能力強、比你水平高、也有錢的人給你投錢,他只投錢,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紅,你再找幾個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個有錢人投資,他比你有能力,給你投資,你們一塊干。
總之,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無疑為大學生創業鋪就了一條“綠色通道”。從減免部分費用,到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后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使大學生獲得了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優惠政策供大學生創業,可以說,創業雖比就業下得決心要大很多,但這條道路卻比就業明朗許多。“賺大錢還是賺小錢,取決于你的戰略”。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7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于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XX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于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征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么,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著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8
那么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么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客觀和較為深入的探討,在暑假期間我在山東大學以及山東農業大學做了調查。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方面狀況: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后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群。下面分別對以上情況做一下介紹:
調查過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閱相關資料計算后發現:城鎮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xx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說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系,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后,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么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后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么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么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后,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后,對于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后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并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校漂族實在太難。
大學畢業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園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閑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精彩還是無味?讓我們走進校漂族,了解一下他們的生存與心理狀態。
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6點多起床,接著到教室自習,然后在學校食堂吃飯,晚上自學到10點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東大學的自習教室里,我跟這位校漂族的一員聊了起來。在大四考研失敗后,他決定再考。我們是校園里的大五生,從外表看,我們跟師弟師妹們沒什么兩樣,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我們在依賴和利用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的心不再為外邊多彩的世界所誘惑了,我們沒有多少漂的資本呀。
另外,我還見到一位三次沖擊考研的。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盡管他的精神壓力很大,但他說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家庭狀況不是很好。
他只能節衣縮食,每天天未亮就從自己與別人合租的小屋于出來,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個美好未來,這幾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時找不到一個好工作,考研也許就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了。對校漂族而言,或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去年,國家就業制度規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可根據本人意愿,其戶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后,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臺,使戶口留在學校的尚未找到就業單位的學子,更是把校園作為一個人生的緩沖地帶。
暫緩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住在學校附近,他們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歸屬與依靠,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本能的選擇。有專家說,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后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因此選擇重回學校尋求心靈的依靠。這種解釋雖過于絕對,但對校漂族而言,對校園的歸依情結確是無法排解的。
當然,校漂族工作暫無著落,經濟拮據,也是他們選擇繼續留住校園的重要原因。住在學校附近,傍依學校的食堂、圖書館等,生活經濟實惠而方便,還可以充充電,查查資料。就連學校周圍的各種商店賣什么,哪家東西最便宜、哪個餐館有什么地方菜,我們都一清二楚。這是一位山東的校漂族告訴我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原因。
哪兒漂都是漂,干嗎浪費學校這份難得的資源呢?有許多校漂族,他們更多是看重了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氛圍。
畢業之后,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總是不自覺地把所選地點和校園做比較,后來雖然也曾在單位附近租過房子,但學校里的圖書館、閱覽室、自習教室,這些曾經讓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總也揮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園。剛畢業半年多,對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園是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個家。
但很多學校認為,輕易辦理暫緩就業而加入校漂族這一群體,不應提倡。一方面,他們占用了學校資源,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放棄正當時候的就業機會,盲目地被這一群體同化而做校漂族,將來就業會更困難,先就業再擇業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一方面,選擇校漂,其實對學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間檔案記錄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單位產生疑問,不利于本人就業。
調查總結: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據,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里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數應該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漂泊的生涯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它作為人生角色轉換的緩沖帶,從容地規劃一下人生生涯,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生存狀態不宜過長,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一味沉迷其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覺很自由,但畢竟無根,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另外,作為學校,也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除傳授系統學科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學生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就業難,考研難。
對于以上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注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
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注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后。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另外作為考研一族應該積極面對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饋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但愿隨著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提高,以上狀況能夠得到改善,解決。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9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 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于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盡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 聯合機制 ,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 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 、寧愿 為理想而待業 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斗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里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咤風云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筑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于畢業后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愿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么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后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
一、摘要:
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后、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課題。
二、關鍵詞:
學生,就業,經濟,發展
三、正文:
今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群體不斷擴張膨脹,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解決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群,但還沒有把學生納入其列,隨著近年來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學生弱視群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xx年212萬、20xx年280萬、20xx年333萬、20xx年413萬、20xx年495萬、20xx年559萬、20xx年610萬、20xx年631萬、20xx年660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xx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并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么嚴峻,如此龐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群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后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干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于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
每年七月大批的應屆畢業生走出學校大門,擠上就業的獨木橋。20xx年的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20xx年增加75萬人,按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年內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而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495萬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針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相關問題從企業HR和個人兩方面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3528份個人問卷及225份企業問卷。參與調查的個人中,58%為工作經驗小于2年的新人,21%為20xx屆畢業生。
225家企業中有61%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次民營企業也比較多占到23%。個人反饋方面,同樣來自外商獨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比較多,但是比重相當,各占了39%。具體分布數據見。
進一步分析參與調查的個人信息,參與者學歷分布。
調查發現一,制造行業給應屆畢業生的機會較多,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樂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擴招,讓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是這些源源不斷輸出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心高氣傲”,不是企業“拿過來就能用”的現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業中,應屆畢業生占所有員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體比例分布如圖3。
對企業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制造行業(包括加工制造、汽車、消費品、化工/能源/礦產、出版/印刷等)是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在不到40家應屆畢業生比例超過20%的企業中,有22家屬于制造行業。就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比較樂于“栽培”新人,占到了這些高應屆生比例企業中的74%,高于樣本總體分布水平。
為什么企業不愿意更多聘用應屆畢業呢?以下為HR們錄用應屆畢業生時的主要顧慮。其中“培訓時間長”是HR們決定少錄用應屆畢業生的最主要因素。
調查發現二,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互聯網是最好的渠道。
機會不多,合適的招聘、應聘途徑是關鍵。調查顯示,企業HR和應屆畢業生都偏愛互聯網招聘(網絡招聘),其次是針對性的校園招聘。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熟人介紹(企業內部推薦)則是機會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種方式。
調查發現三,雙向選擇:畢業生要“專業對口”,HR重“個人能力”。
從學校出來,應屆畢業生們大多(65%)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但是卻有著清晰的挑選第一家公司的標準。針對我們列出的6個主要考慮因素,應屆畢業生們做出了如下選擇:
“專業對口”是被選到最多的條件,其次“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福利水平”和“企業知名度”也是應屆畢業生們比較看重的。“行業”和“企業發展潛力”則較少被考慮的因素。但是,當被問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內容與你畢業前期望的一致嗎?”,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別很大”,選擇“一致”的比例僅占7%。
專業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專業。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是有距離的。我們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有主動學習、時時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一位電子技術行業的HR經理在接受電話訪談時如此說。“學習能力”正是越來越被企業所看重的“個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還有“適應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正如我們的調查結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認為“個人能力”是他們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關注的因素(圖7)。
在這一調查反饋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選擇“畢業學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發現很多的HR吃過“招名校”的虧,他們往往抱怨名校的學生“自視過高”“容易跳槽”。他們也表示在2、3年的培養后個人能力優秀但是出處平平的員工顯得“更踏實”“更肯干”。
調查發現四,應屆畢業生“心浮氣躁”,離職率高。
“離職率高”也是HR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比較大的顧慮。“培養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投入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缺乏遠見,在1、2年中沒有被提拔就改投門戶了。”參與調查的HR按照“年畢業生離職人數÷年錄用畢業生人數x100%”計算了自己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流失率。該數值小于5%的企業不到一半,27%的企業應屆畢業生流失率大于20%,超過30%的達到18%。
再來看看應屆畢業生給我們的信息——56%的反饋問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間不超過12個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過3年的僅占8%的比例。進一步了解他們選擇離開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沒有個人發展機會”和“薪資水平低”是促使他們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個原因(圖8)。
聽到這樣的聲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給與這些年輕人的關注還不夠?或者應該更多了解一些他們的發展需求,盡量創造機會。
調查發現五,應屆畢業生薪資,由學歷決定。
由于應屆畢業生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且發展潛力差異巨大。企業在給畢業生定薪時,學歷仍然是一個常規的決定因素。表1為參與調查企業提供的各學歷水平應屆畢業生主要薪資段分布。單位:人民幣,千元。薪資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為不同的學歷應屆畢業生支付的薪資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可見同學們在學校里多花的時間企業也給與了認可。當然,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對薪資的期望也有著明顯差異。
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無論學歷均高于他們獲得的實際薪資,如圖9所示。而期望與實際落差最大的是大專學歷(42%)和碩士學歷(22%)。
調查發現六,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可在一年后獲得加薪。
萬事開頭難,學生們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薪資條件。不過,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企業(本次調查反饋的比例為100%)會在一年后給應屆畢業生加薪,加薪幅度超過10%的比例高達61%,更有21%的企業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業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特別的加薪策略。從個人方面反饋的比例來看,也有4成的受訪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過10%,其中15%的人獲得了超過50%的加薪。
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學生氣十足的應屆畢業生熟悉本職工作、了解職場規則,足以讓部門主管和人力資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潛質。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實實的新人自然會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一致贊賞,企業也一定會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實在短暫,但是這一年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講卻尤其重要,很多工作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在這一年中學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在這里,我們要請那些沉不住氣的年輕人們不要那么輕易地就因為薪資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就決定跳槽,而是去認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帶給自己什么收獲。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3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復雜,各種矛盾和沖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并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本次調查對象為本校大學生,采取問卷抽樣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20份以上。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有著希望成功和報效社會的強烈傾向。他們愿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愿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他們認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去。可是,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去。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雖然也愿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強調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沖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于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發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特征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于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望。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提高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決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遇到困難、挫折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合理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準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矛盾和沖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了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統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系,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問題,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采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咨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4
“到面試時,學校才明確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滅了。”今年研究生畢業的嚴鈺一直想到高校當老師,如今已經投出去40份簡歷,唯一一次參加一所師范學校的面試也以失敗告終,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東人才網進行了一次女大學生求職及擇偶意向網上調查,4天時間共有7311名女大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在就業上遭遇性別歧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被調查者中,認為“比較嚴重”的占52.8%,認為“不太嚴重”和“不存在”的分別占44.4%和2.8%。對于女大學生就業為何難這一問題,42.4%的女生認為“崗位少,求職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為“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占24.8%,“自身素質不夠強”占24.6%,“社會關系不多”占8.2%。山東人才網人力資源師劉謙認為,近年來明確提出“不要女性”的單位和崗位越來越少,性別歧視更多是隱性存在。
3月30日,山東人才網聯合當地都市女報舉辦了一場女性專場網絡視頻招聘會。當天共有152家單位參會招聘,為女大學生提供了2800多個崗位。排在前三位的熱門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電子技術、貿易行業,熱招職位主要為銷售、生產/營運/工程、計算機/互聯網/通訊、人事/行政/后勤、公關/廣告等。
新聞專業的白雪峰今年本科畢業,她說,她們班級90名學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學前幾天從蘭州跑到西安參加人才招聘會,但“很多理工類崗位明確不招女生”,有個文秘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覺得女生比較
麻煩吧”。據了解,她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經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關系。
對于性別歧視,去年畢業的王寶卻有不同看法。她說她并沒有感覺在應聘過程中受到歧視,應聘成功后在參加單位新員工培訓時,她發現200多名新員工中,女生比男生還多,“領導也曾直言招聘時不想要女生,但幾輪考試下來,很多女生很優秀”。王寶認為大單位大公司存在性別歧視問題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場競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說女大學生就業時要總是考慮歧視問題,就會給自己帶上無形的緊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調查還顯示,“穩定、沒有風險”仍是女性求職者比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調查女生贊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分別占19.4%和52.8%。從調查和招聘現場看,女大學生對薪酬的關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職最關心的6個問題中,該因素僅以12.3%的比例排在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
我采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我們主要采取網絡與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與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采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與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與了解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采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透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與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與工商學院!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與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潛力與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與社會與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么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占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占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了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占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到達36位,占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于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就應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占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能夠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占48%,而感到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的,采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后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后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取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占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于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與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
(2)、存在性別歧視。
(3)、生源地域歧視。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并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與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與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后他們的努力方向與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與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煉。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與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煉、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與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與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愿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與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并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斗。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狀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抱負與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了解學校里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鑒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于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從我們的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扎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與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盡快建立與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與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決定。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與社會的職責。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12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22
大學生關于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31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20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8-01
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調查報告11-05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07-15
大學生就業心理情況調查報告11-24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模板11-13
大學生就業對口情況調查報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