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精選7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1
一、投入(19.9分)
(一)項目立項(11.9分)
1、方案制定與審批(2分)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納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市教育局、財政局制定了《20xx年六安市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六教秘[20xx]52號),方案貫徹落實了《安徽省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的相關要求。
2、機制建立與執行(7.9分)
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長為組長,教育、發改、財政、食藥監等部門參加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六政[20xx]7號,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具體負責協調、指導、督查全市營養餐工作。各相關職能部門能嚴格履行職責,加強監督管理。縣區也建立健全相應機構、機制,確保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
市教體局學生營養辦公室,有2人負責日常工作,有良好的辦公條件,年度預算工作經費15萬元。
3、績效目標情況(2分)
根據《20xx年六安市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明確了縣區目標責任,對食品安全、資金安全、食堂供餐率、公示公開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到了細化、量化和可衡量。
(二)資金落實(8分)
1、資金到位率:(5分)
截止20xx年10月,國家、省、縣區撥付膳食補助資金分別為:95905575.00元、4745052.00元、691850.00元。資金到位率100%。
2、資金到位及時率為100%。(3分)
二、過程(54.7分)
(一)項目管理(34.7分)
1、目標責任書(2分):市政府與試點縣區政府簽訂責任書;市教體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縣區目標責任;試點縣區政府、部門、學校和供貨企業(個人)層層簽訂責任書。
2、政策宣傳(5分):制定了《六安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宣傳方案》,明確了宣傳工作的總體目標,原則、內容和方式。市、縣區營養辦積極開展民生工程宣傳月活動,在街頭設宣傳臺,宣講政策,散發彩頁。在市政府民生工程網和市教育局網《教育民生》專欄,有60多篇報道全市學生營養改善工作動態。省教育廳網站和省、市多家主流媒體多次宣傳報道我市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市營養辦下發《關于建立學生營養餐工作微信群的通知》(六市營養辦[20xx]2號),市、縣區、學校分層建立工作微信群,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生家長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向學生家長宣傳政策、公示菜譜、菜品,深受家長的歡迎。經過努力,全市學生家長微信群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3、信息公開(4分):公示國家、省、市、縣區營養辦舉報電話和郵箱;公示市營養餐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公示市營養改善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公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公示大宗食材招標采購情況;通報督查、巡查、檢查情況。
4、供餐準入退出機制(5.9分):各試點縣區都建立健全了食堂食材采購進退出機制。大宗食材(糧、油)由縣區集中招標采購,全市今年共采購436萬公斤大米,136.3萬升食用油;456所中心校、學校食堂葷蔬菜、調料等食材公開招標,實行集中定點采購。建立和實行市場食材價格詢價制度和“黑白名單”進退出制度。
5、食品安全管理(9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負總責、學校負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教育部門負管理責任、市場監管部門負監管責任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建立健全和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校領導陪餐制度,陸續建立家長代表輪流陪餐制度。開展3次營養餐食品安全督查、發整改通知41份。全市學校食堂實施“明廚亮灶”。開展爭創學生營養改善“示范食堂”活動,已評出43所,第三屆爭創“示范食堂”工作已全面啟動,21所學校參加了初評。市、縣區分級組織食品安全織培訓。市、縣區、校逐級逐校制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積極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6、食堂用工管理(3分):20xx年全市公辦學校886所,食堂從業人數2726人,全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勞務企業派遣,學校將食堂的各項勞務外包勞務企業,勞務承包合同由縣區統一制定,有效防范用工風險。
7、信息平臺管理(2分):結合全省中小學學籍網絡化管理系統,建立了營養改善計劃學生實名制信息管理制度,按照“在校、在籍、在受益”原則,核實營養餐受益學生人數和撥付膳食補助資金,實行動態監管。還按照市民生辦要求通過民生工程(學生營養改善)信息管理平臺,加強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信息管理。
8、工作通報制度與執行(2分):市、縣區建立了工作通報制度,加強對縣區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的指導和督辦。市、縣區學生營養辦定期以工作簡報、工作報告等形式及時反映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
9、資料報送情況(1.8分):市營養辦及時、真實、準確地向市民生辦報送工作信息、圖看民生、工程進展情況等相關資料;向省營養辦報送工作計劃、總結及雙月報等相關資料。國家學生營養辦來我市進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調研工作,市、縣區營養辦提供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資料受到好評。
(二)財務管理:(20分)
1、制度建設與執行(6分)
在自下而上、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制定了《六安市學生營養改善食堂財務管理制度(試行)》和《六安市學生營養改善食堂會計核算制度(試行)》。各縣區、學校相應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資金管理。委托第三方審計事務所對373所學校進行營養餐財務進行審計,審計面達30.4%,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
2、資金使用合規性(6分)
試點縣區投入食堂運轉資金2006.07萬元,投入食堂從業人員工資3221.94萬元,投入教師午間看護補助1102.6萬元。國家、省、縣區膳食補助資金101342477元,均足額用于學生營養改善。膳食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并做到專款專用,資金支出手續齊全,原始憑證合規,不準出現白紙條和不合規憑證,大額費用不得現金支付。
3、國庫集中支付管理(2分)
各試點縣區制定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資金支出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保證國庫集中支付程序和手續符合規定。
4、監督檢查有效性(6分)
市、縣區教育部門開展了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督查、互查,市營養辦發整改通知37份。
三、產出(15分)
(一)項目產出(15分)
1、覆蓋率(5分)
國家試點縣金寨縣、霍邱縣、葉集區630所農村初中小學,157554名學生享受營養餐;地方試點縣舒城縣、裕安區315所農村初中、小學,94521名學生享受營養餐,實現了試點縣區學校和學生100%全覆蓋。
2、食堂供餐比例(5分)
國家試點縣區金寨縣、霍邱縣、葉集區學校食堂供餐數分別為204所、365所、61所,食堂供餐比例均為100%。地方試點舒城縣食堂供餐學校155所,裕安區食堂供餐學校160所,食堂供餐比例為100%,食堂供餐率位于全省前列。
3、質量達標(5分)
市、縣區教育局、食藥監局多次對學生營養改善食品進行督查。委托第三方對食材質量進行檢測,共抽檢2390批次,檢測結果合格2368批(次)。從隨機突擊抽查的學校食堂現場當日供餐數量和品種與公示菜譜相符。全市未發生一起營養改善食品安全事故。
四、效果(10分)
(一)、項目效益(10分)
1、社會效益(3分)
(1)、學校食堂基礎建設明顯改善。試點縣區共投入1.9億元用900余所學校食堂、小伙房的新建和改擴建,食堂供餐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加快了農村教育發展。
(2)、食品安全有了保障。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了嚴格的餐前、餐中、餐后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管理,確保每天25.2萬名學生在校就餐,沒有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3)、資金安全管理得到了加強。全市建立嚴格的學生營養改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堅持陽光操作。截止20xx年10月,國家累計在我市已投入11.55億元學生膳食補助資金,沒有發生擠占、挪用、克扣、截留學生膳食專項補助資金。
2、營養改善成效(3分)
(1)、供餐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在校就餐數大幅上升,學生的營養狀況得到有效改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促進良好學風、班風、校風的形成。
(2)、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己小孩有挑食、偏食毛病改了,還養成飯前洗手,不剩飯菜的好習慣。
3、學生及教師等滿意度(4分)
食堂供餐老師的工作量大了,但減輕了學生家長的負擔,也減少學生中午接送途中的'安全隱患,使家長有時間和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對控輟保學及脫貧攻堅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吃得好、學得好,深受學生家長的衷心歡迎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通過市、縣區學生營養辦的隨機問卷、電話訪問、現場走訪等形式進行滿意度調查,社會公眾,受益對象滿意度達90%以上。
五、創新(2分)
一是開展爭創學生營養改善“示范食堂”活動。此項活動在全省首創,通過學校申報、初審推薦、復評驗收、公示表彰等程序進行,并實行掛牌、摘牌動態管理,已評出市級“示范食堂”43所,第三屆“示范食堂”創建工作已全面啟動,21所學校食堂參加了初評。通過開展爭創示范食堂活動,有力地推動全市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提質升級。
二是食堂用工實行勞務派遣。此項工作為全省首創,20xx年秋學期,全市883所公辦學校營養餐食堂從業人員2726人,全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勞務企業派遣,由學校將食堂的各項勞務外包勞務企業,并與之簽訂勞務承包合同。勞務承包合同由縣區營養辦統一制定。學校配合勞務企業開展員工培訓、管理,學期結束時通過師生、家長對勞務企業和從業人員服務質量進行綜合考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行勞務派遣依法管理和使用食堂從業人員,有效地防范用工風險。
自評得分:101.6分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2
依據《六安市民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民生工作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民生辦〔20xx〕15)要求,結合20xx年度全區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的項目投入、過程、產出及效果,全面扎實、規范地開展評價工作。現將績效評價工作成效報告如下:
一、項目投入情況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下,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國辦發〔2011〕54號)、《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擴大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范圍實現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區全覆蓋的意見》(教督廳函〔2016〕6號)和相關會議精神,切實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結合我區實際制訂了《六安市葉集區20xx年學義務教育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葉教〔20xx〕22號)。并建立健全了由教育局、財政局等多部門參加的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各單位職責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二、項目過程情況
(一)項目管理
教育局、學校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保證學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張貼、懸掛宣傳標語,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媒介,向社會準確、深入宣傳這項利民政策,努力營造實施營養改善的良好輿論氛圍,并定期公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總量、學校名單及受益學生人數等信息。學校定期公布經費賬目、配餐標準、帶價帶量食譜,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為執行大宗食材“四統一”政府統一招標采購,防止區級監管責任缺失,20xx年食材供應政府采購全覆蓋。“4+3”全部用于食材統一招標采購,實行“統招、統購、統配、統送”,每日為學生提供一葷、一素、一個半葷半素、一個湯和一份米飯的營養午餐,食材價格根據六安市發改委發布的價格制定,切實降低采購成本。明確米、油一周一送,葷素菜一日一送。建立食材定期不定期抽檢機制。食材抽檢納入市場局抽檢計劃,其檢測經費由中標企業承擔。
定期通過學籍管理平臺對學生人數、補助標準、受益人數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控。為了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及資金安全監管,提高食堂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我區分別于4月1日、8月18日舉辦了由學校主要負責人、食堂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參加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堂工作培訓會。通過培訓,參訓人員對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有了進一步認識,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財務管理
總體上看,項目目標明確、資金到位率高、組織監管體系完善。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資金按每年195天計算,4元/人/天,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承擔,營養改善工作運轉經費由區財政解決,20xx年投入720萬元。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分賬核算,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及時支付。營養膳食補助資金全額用于改善學生營養膳食,做到專款專用。營養膳食補助資金的使用情況,主動接受審計部門的監督。
三、項目產出情況
20xx年,葉集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食堂供餐覆蓋率達到100%。我區受益學校61所,享受營養餐學生30600人,其中初中生10847人,小學生19753人。在對部分學校食堂隨機抽查顯示,供餐學校食品質量符合要求,當日供餐數量、品種與公示菜譜相符,供餐現場干凈整潔,學生就餐井然有序。
四、項目效果情況
自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以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面部署。全區實施食堂供餐、明廚亮灶全覆蓋,真正落實了黨的惠民政策。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大大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隨機電話訪問、現場走訪等形式對社會公眾或受益對象進行抽查,群眾對我去實施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滿意度良好。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3
一、投入
(一)項目立項(10分)
1、方案制定與審批(2分)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納入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區教體局制定了《20xx年裕安區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裕教體[20xx]56號),方案貫徹落實了《六安市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的相關要求。
2、機制建立與執行(6分)
區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區長為組長,教育、發改、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參加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教體局,具體負責協調、指導、督查全區營養餐工作。各相關職能部門能嚴格履行職責,加強監督管理。鄉鎮也建立健全相應機構、機制,確保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
區教體局學生營養辦公室,有3人負責日常工作,有良好的辦公條件,年度預算有工作經費。
3、績效目標情況(2分)
根據《20xx年裕安區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明確了鄉鎮中心學校目標責任,對食品安全、資金安全、食堂供餐率、公示公開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到了細化、量化和可衡量。
(二)資金落實(5分)
1、資金到位率:(3分)
截止20xx年10月,國家、省、區撥付膳食補助資金均已到位。資金到位率100%。
2、資金到位及時率為100%。(2分)
二、過程(60分)
(一)項目管理(40分)
1、目標責任書(2分):區教體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縣區目標責任;區教體局、中心學校、實施學校和供貨企業(個人)層層簽訂責任書。
2、政策宣傳(6分):制定了《裕安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宣傳方案》,明確了宣傳工作的總體目標,原則、內容和方式。區營養辦、鄉鎮中心學校積極開展民生工程宣傳月活動,在街頭設宣傳臺,宣講政策,散發宣傳單。在區政府民生工程網和區教育專題網等網站,有30多篇報道全區學生營養改善工作動態。區營養辦、中心學校、實施學校分層建立工作微信群,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生家長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向學生家長宣傳政策、公示菜譜、菜品,深受家長的歡迎。
3、信息公開(6分):公示國家、省、市、縣區營養辦舉報電話和郵箱;公示區營養餐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公示區營養改善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公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公示大宗食材招標采購情況。
4、供餐準入退出機制(6分):區教體局建立健全了食堂大宗食材采購進退出機制。大宗食材(糧、油)由區集中招標采購,19所鄉鎮中心學校食堂葷蔬菜、調料等食材以中心學校為單位公開招標,實行集中定點采購。建立和實行市場食材價格詢價制度和“黑白名單”進退出制度。
5、食品安全管理(9分):嚴格落實實施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教育部門負管理責任、市場監管部門負監管責任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建立健全和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校領導陪餐制度,陸續建立家長代表輪流陪餐制度。每月開展2至3次營養餐食品安全“四不兩直”督查、已發通報8次、督辦函2次,整改通知54份。165所學校食堂實施“明廚亮灶”。開展爭創學生營養改善“示范食堂”活動,已評出6所市級“示范食堂”,第二屆爭創“示范食堂”工作已全面啟動。區、鄉鎮中心學校分級組織食品安全織培訓21次,1800余人次受訓。區、校逐級逐校制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逐步規范。
6、信息平臺管理(4分):結合全省中小學學籍實名制管理系統,建立了營養改善計劃學生實名制信息管理制度,按照“在校、在籍、在受益”原則,核實營養餐受益學生人數和撥付膳食補助資金,實行動態監管。還按照區民生辦要求通過民生工程信息管理平臺,錄入每位學生的身份信息、家長電話信息等。
7、工作通報制度與執行(3分):區建立了工作通報制度,加強對鄉鎮中心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的指導和督辦。
8、資料報送情況(3分):區營養辦及時、真實、準確地向區民生辦報送工作信息、圖看民生、工程進展情況等相關資料;向市營養辦報送工作計劃、總結及雙月報等相關資料。教育部來我區進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調研工作,區營養辦提供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資料受到好評。
(二)財務管理:(20分)
1、制度建設與執行(5分)
制定了《裕安區學生營養改善食堂財務管理制度(試行)》和《裕安區學生營養改善食堂會計核算制度(試行)》,嚴格資金管理。委托第三方審計事務所開展營養餐財務審計,全區165所學校接受審計,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
2、資金使用合規性(6分)
國家、省、區膳食補助資金均足額用于學生營養改善。膳食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并做到專款專用,資金支出手續齊全,原始憑證合規,不準出現白紙條和不合規憑證,不得現金支付。
3、國庫集中支付管理(2分)
制定了《裕安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資金支出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保證國庫集中支付程序和手續符合規定。
4、監督檢查有效性(6分)
區教體局開展了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核查、召開專門會議進行情況通報。
三、產出(15分)
(一)項目產出(15分)
1、覆蓋率(5分)
全區169所農村初中小學,62596名學生享受營養餐;實現了試點縣區學校和學生100%全覆蓋。
2、食堂供餐比例(5分)
全區食堂供餐學校164所,食堂供餐比例為97.04%,食堂供餐率達到市級相關部門要求,其余5所學校食堂改擴建工程即將竣工,到20xx年將實現100%食堂供餐。
3、質量達標(5分)
區教體局、市場監管局多次對學生營養改善食品進行督查。委托第三方對食材質量進行檢測,共抽檢8批次,檢測結果均為合格。從隨機突擊抽查的學校食堂現場當日供餐數量和品種與公示菜譜相符。全區未發生一起營養改善食品安全事故。
四、效果(10分)
項目效益(10分)
1、社會效益(3分)
(1)、學校食堂基礎建設明顯改善。試點縣區共投入3千多萬元用學校食堂、小伙房的新建和改擴建,食堂供餐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加快了農村教育發展。
(2)、食品安全有了保障.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了嚴格的餐前、餐中、餐后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管理,確保每天近6萬名學生在校就餐,沒有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3)、資金安全管理得到了加強。全區建立嚴格的學生營養改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堅持陽光操作。
2、營養改善成效(3分)
(1)、供餐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在校就餐數大幅上升,學生的營養狀況得到有效改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促進良好學風、班風、校風的形成。
(2)、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己小孩有挑食、偏食毛病改了,還養成飯前洗手,不剩飯菜的好習慣。
3、學生及教師等滿意度(4分)
食堂供餐老師的工作量大了,但減輕了學生家長的負擔,也減少學生中午接送途中的安全隱患,使家長有時間和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對控輟保學及脫貧攻堅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吃得好、學得好,深受學生家長的衷心歡迎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通過區學生營養辦的隨機問卷、電話訪問、現場走訪等形式進行滿意度調查,社會公眾,受益對象滿意度達90%以上。
五、創新加分因素(3分)
裕安區在實行勞務派遣用工、利用中華傳統節日開展食育教育、規范食堂建設、膳食補助等資金審計方面開展的創新探索深受市學生營養辦好評,其中勞務派遣用工和膳食補助等資金全覆蓋審計還在全市推廣,此外有多篇宣傳學生營養改善的報道在主流媒體刊登。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4
按照《關于報送20xx年民生工程有關材料的通知》(池民生辦〔20xx〕20號)要求,根據《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皖教秘〔20xx〕637號),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市20xx年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實施情況進行了績效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我市目前僅在石臺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學校全部實行食堂供餐。20xx年春季學期,石臺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學校35所,其中農村初中4所,農村中心學校11所,村小及教學點20所,惠及學生3133人;20xx年秋季學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學校32所,其中農村初中4所,農村中心學校11所,村小及教學點17所,惠及學生2963人,其中寄宿制學生939人。實現了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學校實施全覆蓋,實施學校覆蓋率和受益學生覆蓋率均為100%。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經費投入情況
根據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印發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實施方案》,營養餐資金由中央、省、縣按照7.5:2:0.5分擔。全年(195天)按每生每天4元標準核撥經費,截至20xx年12月30日,全年累計支出163.90萬元,資金到位率100%。
(二)日常監管情況
為實施好營養改善計劃,石臺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縣發改委、農委、衛計委、財政局、審計局、市場監管局、教體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體局,負責日常具體工作。米、油等大宗食材由縣教體局統一招標、采購、分配,由中標單位統一運送。營養餐膳食補助資金實行專賬核算、集中支付、專款專用,縣教體局將學校營養改善計劃納入學校目標管理年度考核,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規范和有效。縣教體局、市場監管局定期進行食品安全督導檢查,各學校每天通過微博,公示學校食堂食譜菜品和資金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三、主要舉措及工作亮點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石臺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石臺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石臺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及明確職責分工的通知》(石政辦秘〔20xx〕7號),成立了由石臺縣縣長為組長,縣發改委、農委、衛健、財政局、教體局等部門為成員的石臺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文件還明確了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石臺縣教體局成立學生營養辦公室,專門負責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定期對學校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督查。
2.加強培訓指導,提升管理能力
為強化營改實施學校食品衛生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我們組織石臺縣營改學校參加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培訓會。春季復學和秋季開學前,石臺縣教體局召開全縣學校疫情防控暨學校安全工作培訓會,并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觀摩活動,重點對學校食堂開餐前準備、復學后學生就餐安排、食品安全管理、飲水安全進行了專題培訓。各校、幼兒園在春季、秋季開學復課前對所有教師、學生和后勤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都進行了線上培訓或集中培訓,對全體教師和學生都進行了食品衛生和防疫知識培訓,開學后上好食品安全和衛生健康教育第一課,進一步壓實安全管理責任,提高食堂管理和操作人員的膳食管理知識,提高應急處置和防范能力。9月份,項目實施學校認真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周”系列活動,重點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讓食品安全知識深入人心,把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有機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圍的同時,著力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衛生防病意識。
3.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機制。
20xx年春季,石臺縣市場監管局、教體局聯合印發《石臺縣中小學(幼兒園)食品安全工作規范》,要求全縣學校認真貫徹執行。石臺縣市場局指導各校、幼兒園將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制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考核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和貯存制度,食品經營場所及設施設備定期清洗消毒、維護、校驗制度,餐具飲具清洗消毒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劑使用制度,分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廚廢棄物處置制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食品安全管理員崗及崗位職責,原材料采購員崗及崗位職責,餐飲具清消員崗及崗位職責,食品留樣員崗及崗位職責等制度全部張貼上墻,并要求嚴格執行。今年以來,根據學校實際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石臺縣教體局制定了《石臺縣學校疫情防控復學供餐應急處置預案》,各校進一步修訂完善了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使學校(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項目學校嚴把食材采購關、驗收關、加工關、留樣關、監管關,嚴格執行校長及校領導陪餐制,確保食品安全。
4.加強監督檢查,確保食品安全。
今年春秋季開學前,我局聯合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部門對轄區學校食堂開學準備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為進一步促進石臺縣學校(幼兒園)真正把食品安全工作和防疫工作落到實處,5月、9月份,石臺縣教體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公安局聯合組織對全縣學校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和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進行專項檢查,兩次聯合檢查均重點檢查食堂食品安全與周邊食品安全。重點圍繞校園食品安全防范主體責任落實,食品經營許可、環境衛生、食品采購與貯存、食品留樣、從業人員管理等方面開展檢查。通過檢查,要求有問題的學校建立問題臺賬,明確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并切實做好整改。通過檢查督查和要求整改,石臺縣營改實施學校食品安全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
5.特色做法
石臺縣2015年開始實施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項目,20xx年秋季,石臺縣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20xx年秋季起,石臺縣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會開展全面戰略合作,按照不重復,可互補的原則,全面實施農村學校營養改善計劃,由免費午餐項目支持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的教職工陪餐費用、食堂廚師工作等配套服務費用,同時在學前教育階段繼續實施“免費午餐”。“免費午餐”和國家營養改善計劃在石臺縣農村學校的全面實施,切實解決了石臺縣農村學校、幼兒園學生中餐吃飯難問題,消除了農村學生中午上下學安全隱患,確保了農村學生中午在校安全。
四、存在的問題和有關建議
一是食堂從業人員年齡偏大,隊伍不穩定,操作技能不高。
二是縣級教育主管部門營養辦缺乏營養膳食專業人員,對學生營養膳食改善指導專業性、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市將認真總結經驗,學習借鑒兄弟市縣好的做法,努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把營養改善計劃這項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做實做好,全面提高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一)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我局將進一步完善制度,壓實石臺縣責任,結合“明廚亮灶”,力爭做到精細化管理,抓好春秋兩學期的`專項督查工作與食堂管理人員培訓工作,確保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順利實施。
(二)加強部門協作,強化督查工作。加強與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針對與學校食品安全有關的各個環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督促石臺縣教體局加大對中標企業食品的來源、儲存、配送等環節的督查力度,確保食品安全零事故。
(三)加強膳食營養指導。加強營養配餐、科學飲食方面的指導和服務,充分發揮學校膳食委員會的作用,科學合理制訂營養食譜。開展學生營養狀況監測和評估工作,及時掌握學生的營養狀況,為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成效提供依據。
(四)加強政策經驗宣傳。充分發揮社會參與的作用,為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全面實施做好輿論宣傳引導。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5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縣營養包發放率達80%以上。兒童營養包有效服用率70%。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按照《湖南省財政廳關于提前下達2021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湘財預〔20xx〕392號)要求,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增9元經費中支出的婦幼類項目,其中應撥付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經費270.86萬元。實際當年已收資金186.89,資金已使用114.57萬元,項目資金主要使用在以下方面:辦公費0.43萬元;印刷費8.23萬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營養包采購費)105.51萬元;在項目資金管理中,一是制定健全了項目工作的資金管理辦法,保證項目資金使用安全。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制定了《基本公共衛生婦幼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衛生項目督導評估方案》定期開展督導考核,面向全社會公布了監督咨詢電話,加強了項目資金使用管理。二是做好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管。單位設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婦幼專職人員負責材料審核上報,由財務進行資金發放,做到規范結算程序,并按照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實行項目資金審核、報賬。申請表、登記表填寫認真完整、各種需提供的資料齊全,發放程序規范。三是對項目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潛在的困難做了充分的評估,盡可能把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為確保項目資金不會超支,制定了應對措施,確保項目正常運行,維護政府的`公信力。根據專項項目工作要求和資金使用規定我院在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上,做到了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財務嚴格審核經費的開支范圍和真實性,不存在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的情況。保證了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我縣21個鄉鎮兩個便民服務中心均實施了營養改善項目。20xx年度我縣的月任務數是6408人,全年來應發放營養包76896盒,發放了49462盒,發放率64.32%。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100%,6408人/月,實際完成64%。全年發放營養包4117盒/月,4117人/月,實際完成64%。兒童營養包完成率要求達到80%,實際完成64%。兒童營養包有效服用率要求達到60%,實際達到90%。經費按照方案使用達到100%。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提高兒童看護人嬰幼兒科學喂養知識水平和對營養包的知曉率達80%以上。本地區內6-24月齡嬰幼兒貧血患病率下降20%。生長遲緩率下降15%。提高貧困地區童健康水平,減少嬰幼兒貧血患病率和生長遲緩率達到100%。提高社會滿意度,促進社會和諧,滿意度調查達80%。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1)部分鄉鎮項目實施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廣大民眾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少,形式單一。二是目標人群未摸清,使營養包下發混亂,出現剩余或過少現象。
(2)全家外出人員多,無法聯系,導致無法發放到位。
(3)留守兒童多,爺爺奶奶在家忘記按時喂服營養包,導致有效服用率低。
整改建議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采用多種宣傳形式,提高合理喂養嬰幼兒的知識水平,提高營養包的發放率和食用依從率。
2、加強個案隨訪,服務對象出現不良反應及時上報并處理,此項工作是增加家長依從性的關鍵,也是本項目得以實施的關鍵。
3、加強督導工作,督促發放工作,提高發放率。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6
為進一步推進民生工程決策科學化、管理規范化、實施高效化,建立健全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結果運用為保障的績效管理體系,促進政策落實和制度完善,保障民生工程更好發揮惠民功效。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委托安徽一通源會計師事務所,對石臺縣20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價。石臺縣20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納入民生工程管理,由縣教育體育局具體負責實施。
一、基本情況
20xx年石臺縣計劃投資31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18萬元、省級配套投資76萬元、縣級預算資金25萬元。對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學校實施全覆蓋,惠及學生3383人,實施學校覆蓋率和受益學生覆蓋率均為100%。
實際完成情況:春季學期受益學生數為3354人,秋季學期受益學生數為3133人,實現了對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學校實施全覆蓋,實施學校覆蓋率和受益學生覆蓋率均為100%。
二、評價結果
本次評價涉及省級以上財政資金294萬元、縣級配套資金25萬元。經評價,項目整體得分96.60分,評價等次為“優秀”。全縣計劃任務全面完成,政策實現程度高,資金落實基本到位、使用規范,受益對象滿意度高。
三、主要問題
經評價,主要發現以下四個方面問題:一是編制的實施意見(或辦法)未經同級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二是績效目標未細化、量化;三是少數學校專項資金核算不準確;四是與學校和食材供應商目標責任書簽訂不規范。
四、改進建議
結合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一是要嚴格管理,將編制的實施意見(或辦法)報同級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二是規范績效目標編制,編制的績效目標要細化、量化、可衡量;三是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四是強化管理,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目標任務要明確。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7
一、基本情況
2021年,我區享受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61所,受益學生30281人,做到了學校與學生全覆蓋。從2018年開始,學校食堂供餐全覆蓋,并執行“4+3”模式(中央財政補助4元,學生自籌3元),2021年秋學期開始營養餐開始執行“5+3”模式(中央財政補助5元,學生自籌3元)。截至12月底,本年度已結算并撥付膳食補助專項資金4288.585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營養餐創新做法。
一是統一公開招標采購。我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堅持公民辦一體化管理,執行“5+3”模式,各校(含民辦)營養餐所有食材全部政府統一招標采購,實行“統招、統購、統配、統送”的四統一模式,切實降低采購成本,實現溯源管理。
二是建立食堂用工勞務派遣制。根全區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學校食堂用工全部實行勞務派遣制,由食堂工人和勞務公司簽訂用人合同,合理規避相關責任。
三是明確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公辦學校食堂教師看護費用。以實際在校就餐學生數為依據,午餐看護費按每人每天15元(含午間餐費)計算。該項經費列入民生工程配套預算。
(二)狠抓食品安全,努力做好“放心”營養餐。
實施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不僅僅在提供豐盛、美味的午餐,更重要的是食品的安全。保證營養餐的安全可靠是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最基本要求,是責任的最根本體現。
一是建章立制,落實責任。為保障食品安全,我區高規格成立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財政局、區市監局、衛健委、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親自抓,部門協調會商機制;明確了相關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形成了教育部門全力以赴,領導組成員單位、鄉鎮街、學校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構建了“教育主管、部門聯動、學校主體、校長負責”的管理體系。并制定《中小學食堂日常管理制度》,規范學校食堂管理,增強學校責任意識。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各學校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和食堂管理的規章制度,明確學校校長為學校食堂衛生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將食品安全和食堂管理工作作為考核學校和校長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了學校抓好食品安全意識。所有學校食堂不對外發包,采取“零利潤”經營,全力服務好學生。
二是管控細節,確保安全。一是狠抓環節管控。嚴格落實食品原料采購索票索證和查驗制度。食材出入庫、教師陪餐、食品留樣,餐飲用具清洗消毒等溯源追查。二是嚴格從業人員管理,建立健康檔案,對無健康證的堅決清退,做到安全上崗。三是嚴把校園、食堂入口關,嚴審資質,嚴明公開招標程序,陽光操作。四是嚴格食堂衛生管理,食堂25米范圍內無垃圾堆放、無污水、無異味;就餐大廳和操作間空中無蛛網,地面整潔,操作間及保管室防鼠、防蟑螂、防蒼蠅和其它有害昆蟲防護措施到位。四是成立膳食委員會。成立由教師、家長、學生組成的膳食委員會,學校定期舉辦“學校食堂開放日”活動,邀請膳食委員會成員對學校食堂進行實地考察、體驗、評議;建立由區領導、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學校校長組成的微信、QQ群,要求學校在群里上傳每天中午的菜品,接受教師、家長、學生和社會的全面監督,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營養辦綜合協調、學校各司其職、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食品安全網絡,切實保障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三是履職盡責,加強監管。加強情況通報。一是學校嚴格落實“每日一檢查、每周一小結”的食品安全檢查制度,定期召開領導組會議,研究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安排重點工作,認真開展自查自糾。二是區教育局按照局領導聯系學校工作制度,每年不少于4次入校開展食品安全檢查。三是聯合區市監局、區衛健委每學期定時不定時地對校園周邊環境、食堂和超市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發現問題,立即下發整改意見書,督查限期整改到位。
四是創新監管辦法,打造放心廚房。以創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為核心,全力打造師生“舌尖上的安全”。著力打造“云監管”平臺。全區各學段公民辦學校一體化,全部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打造“透明廚房”,開啟“視頻廚房”模式,后廚“陽光操作”,建立手機APP,實現食堂食品安全全面化、網絡化、動態化監管全覆蓋。全力打造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五是注重宣傳,強化督導。成立了聯合督查組,采用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內部監督與外部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常態化監督檢查。定期對學校食堂和配送企業組織地毯式排查,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現場反饋,限期整改。舉行食堂廚師廚藝大賽,開展食堂供餐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食堂管理、衛生、飯菜口味、質量等意見建議,逐校反饋,整改落實。確保食品采購、貯存、加工、供應等各個環節符合食品安全規定,保證體檢、消毒、留樣、陪餐、公示等制度有效執行。加強營養改善計劃政策宣傳。
注重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加強《新食品安全法》的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形式(標語、廣告、講座、板報、專題片、報紙、宣傳冊、公開信、電視、網絡、致學生家長一封信等),在全區學校、全社會大力開展關于營養改善計劃的重要作用和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著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監督和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
(三)規范資金運作,傾力打造“陽光”營養餐。
為了規范資金使用,我們在加強食堂管理工作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素質的基礎上,完善資金監管措施,確保營養改善計劃配套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一是設立資金專戶。財政局專門開設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專戶,單獨核算、滾存使用。各學校設立食堂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專戶,并安排專人登記和管理。財政、教育、審計等聯合組織人員定期對學校的營養改善計劃專賬和食堂專賬進行審計,并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接受社會監督,保障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安全和食堂供餐質量。
二是規范資金撥付。以實名制信息管理為抓手,及時辦理轉學、升學等學生信息;個別暫無學籍學生,由學校確認并報備后確定供餐,堅決防止套取、冒領國家補助資金發生。開學初認真核定學生就餐人數,營養改善計劃資金,每月初由教育局根據各學校學生人數編制當月營改資金使用計劃報財政局審核,審核后將當月資金直接撥付到各學校,學校食堂管理人員按學生人數經學校批準后領取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存入食堂資金專戶,專門用于食堂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原材料采購。
三是完善公示制度。各學校設立縣區統一樣式的公示牌,定期公布學生營養餐相關信息,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如每周一,在食堂醒目處公示一周營養餐帶量食譜。充分發揮膳食委員會作用。各學校成立了由家長、學生、教師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共同參加的膳食委員會,對學校食堂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和抽查。
計劃的實施減輕了家長負擔,對控輟保學取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吃得飽,吃得營養,學得樂、學得好。我們抓住“計劃”實施的有利契機,縱深推進素質教育,力促養成教育,規范言行,養成良好習慣;強化感恩教育,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懷。
三、工作打算
1、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繼續狠抓食堂供餐環境、餐具消毒關、采購索證關、驗收入庫關、烹飪加工關、留樣試嘗關、廢棄油脂去向關;加強餐供飯菜質量、營養搭配等環節的監管;全力推進凈菜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建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確保采購質量,從源頭和過程中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嚴格執行供餐“黑名單”制,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應企業(單位)準入和退出機制;發揮膳食委員會作用,確保膳食委員會有效運轉。
2、嚴格落實資金監管。加強營養改善計劃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勾選工作,實現對學生人數、補助標準、實際受益學生人數等情況的動態監管,高標準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陽光下運行。讓學生們飲食更加豐富,營養搭配更加合理,確保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
3、強化工作人員培訓。聯合區市監局、衛健委等舉辦由各校校長、分管校長及食堂工作人員參加的全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及財務管理工作培訓班,增強學校食堂管理水平,提高從業人員業務能力,推動學校食堂健康有序發展。
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以來,我們有欣喜,有感動,有忙碌,有困惑。我們深知營養午餐不只是一菜一湯一飯,它凝聚著黨和政府的關懷,凝聚著家長們的希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讓孩子們吃到營養可口的午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品質,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下一步工作中,我區將認真分析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學習其它縣區好的做法和經驗,找差距、添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力爭把營養改善計劃做成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安全工程、放心工程。
對照《2021年六安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績效評價指標》,我們認真開展自查自評,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圓滿完成了貧困地區學生營養改善工作,自評得分為105.7分。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相關文章: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12-28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9篇12-28
項目績效評價報告12-22
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模板10-25
項目績效評價報告(范本)07-22
項目建設績效評價報告01-01
改造項目績效評價報告01-08
財政項目績效評價報告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