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通用18篇)
希望知曉一個情況、一個事件時,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研究,最后基于取得的調查材料匯成調查報告。那么什么樣的調查報告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通用1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
調查人員:
xxx,xxx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調查地點:
xxx農村(花園村),xxx農村(九毫堤村)
調查方式:
實地調查,查閱資料,尋訪老人等
調查目的:
為響應院系對寒假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激發學習體驗,并與專業緊密結合,增強專業素養,我們于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別在各自家鄉開展了體驗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春的契機,依靠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順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會調研活動。通過此次調研,我們能夠了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及民俗民風,并進行比較,從而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調查內容:
前言:
春節是最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民俗,春節亦是如此,春節的習俗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色。而春節民俗文化是一個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春節的習俗逐漸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們通過此次調研就是希望能夠具體了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和民俗文化,進行簡單比較,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周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期間,漢族及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予以慶賀,近些年,東北亞的韓國,東南亞的泰國,南亞的馬來西亞等中國周邊國家也開始注重春節舉行各種活動或儀式。在中國大陸,這些活動也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祈求豐收等為主要內容。
在xxx地區,廣義的春節是指臘月初八至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而在xxx地區,春節在廣義上只指每年的最后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廣義的春節則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一般xxx地區的民眾過春節的時候都只過四天,過完就算是春節完畢,開始新一年的準備和活動了。等過過完了十五,大人們都會說年也過完了,節也過完了,忌諱也可以除掉了,同時,小孩們也不能調皮了,不然就不會像過年那些時間不管孩子怎么淘氣也不會責罰的那樣簡單了。一江之隔,南北差異總是明顯的,究其根源,還是各自當地自古就延續下來的文化傳統在發揮作用。
臘月初八,即我們平時俗稱的“臘八”。
xxx地區的農村,在這一天早上,要吃臘八飯,就是把幾種雜糧(大米,小米,馓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咸淡皆有。關于臘八粥的傳說,有一種是朱元璋(安徽鳳陽人)當皇帝后,為不忘從前的艱難經歷而教育后人的,也有別的相關的傳說,但大都與勤儉節約相關,這也表達了不忘先祖的勤儉之美德。而在xxx地區,當地居民是不過臘八節的,這樣的猜測可能和臘八節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關,反正xxx地區的民眾是沒有臘八節的概念的,這也符合南方地區的飲食上主產大米有關。臘八節畢竟是八中糧食的綜合食用,這在xxx地區是沒有生存的飲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xxx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xxx則是臘月二十四。
稱為“辭灶”。舊時,家家都有“灶王爺”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簡稱“九天司命”,而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辭灶這天是灶王爺上天面見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對其進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說好話,以此保佑一家人來年豐衣足食。記得在小時候,農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餃,大掃除,并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現在全國各地的大部分農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任何的活動,只有少數老年人嘴上念叨。這樣飛春節習俗的改變也當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有關。快速的生活節奏下,人們日益受驅使于豐富的物質,對繁瑣而單調的春節習俗而能免則免,加上農村地區青壯年大部分開始脫離土生土長的土地,而開始去城市打工,留守農村的老年人則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講究這些習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覺得沒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習俗則開始丟棄了。
臘月二十五——二十八,在這幾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節的氣息,因為這幾天的在農村的活動并沒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進行闡述。
在xxx農村這幾天要蒸饅頭和包子,并不是像平時一樣,首先數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鍋饅頭的時候要放鞭炮,并拿兩個饅頭,兩個包子(一個饅頭一個包子在放在一個碗里)分別祭祀玉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天老爺”和灶王爺。所以在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從前一天半夜就起床,而忙到很晚,從時間上的忙碌也凸顯對春節的重視。另外在xxx農村地區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為油炸,有丸子,面葉等,俗稱這一天為“過油”。xxx地區則是開始準備長達四天過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訪親戚的禮物了而到如今,禮物則開始用簡單實用的現金代替了,這和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平時不在家,過年匆忙趕回來過個年,在對年長親戚表達感情的務實觀念有關。同時,一年一年的,農村地區打工返鄉過年的青壯年對自己的顏面也是越發的看重了,這體現在對除夕夜對鞭炮和禮花的使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體現。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時間越長,放的禮花越貴,則表示這一家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財源很旺盛,家庭鬧的很好。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要置辦年貨,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贅述。
臘月二十九,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xxx地區上墳的習俗則是在正月初一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奮的意義。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xxx農村仍保留這一風俗,去上墳的多為家里的長者,但是現在也有年輕人,沒有女性,這也是古代重男輕女的表現。同樣的,xxx地區的上墳多是每家每戶的壯年人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婦女則是沒有資格祭祖的,同樣的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但是今年在鄂東南地區則有所改變,體現在家族女性開始進入族譜中了,這是社會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之一,代表了現在文明的進步。
除夕,多為大年三十,是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
(20xx年春節沒有大年三十,臘月二十九為除夕)一般這一天為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福字等。
xxx地區當地有個風俗,如果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張貼春聯的,去世一年兩年分別紫色和黃色春聯,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貼紅色春聯。許多地區在當天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在凌晨時吃餃子。在xxx農村過年豐盛的正餐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餃子。吃飯之前燃放鞭炮,多為一年之中燃放最長的鞭炮,表示對這一天的重視和紀念。xxx地區則不同,在這一天之前,家中必須有人燒紙錢給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陰間也要子孫為其準備過年的錢,讓祖先過個好年,表達子孫后代的孝順之意。這一天家中人必須早起,小孩們做家中衛生的全面打掃,寫、貼對聯和福字,大人們同時準備中午的團年飯,飯準備好后,家中男性成員必須洗手靜臉,準備香燭鞭炮和祭祀食品,去當地土地廟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賜福。完畢后,家中開始吃團年飯,在擺放碗筷餐具時候,都要多準備一到兩幅,菜肴中也必須要有魚,以示年年有余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員未回家過年,堂屋大門則只能半關,后門全關,只有全家人吃飯都吃完比后才能開門,然后年飯吃完了則開始個人的活動,所謂個人的財路而已。走訪拜年此時可以開始。同時,家庭成員這天必須洗澡,所謂洗盡污穢,迎新發財之意。
大年初一,除夕夜晚,春晚成為了全國家家戶戶的一頓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
當凌晨的鐘聲敲響,寂靜的夜晚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鳴,這也昭示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xxx農村地區仍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早飯是伴隨著鞭炮生開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餃子”,在當地俗稱“扁食”,初一的早上不能吃葷。早飯過后,給老年人拜年,會象征性的收到壓歲錢。隨著通訊技術的進步,電話,信息,網絡也成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元宵節全國各地都有燃放煙花炮竹,點燈過節等共同習俗。在這里我只首先簡單介紹一下xxx農村的一些特色。如臘月底一樣,要蒸饅頭,數量較多,但是與其不同的是,這次也蒸面燈(用面粉做成燈的形狀,有燈座),還要單獨蒸“月燈”,代表十二個月(每個“月燈”上都有花邊,花邊的數量代表月份)。
據老人說,剛蒸好的十二個月燈里蒸餾水代表著來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較精準。如貼春聯一樣,當年家里有人去世的,在這一天也是不能蒸饅頭和面燈的,到傍晚時分,村莊里其余各家都會給他們送去兩個饅頭和兩個面燈,在茅山派術數中據說是需要“集萬家燈火,借以還陽或者轉世”。xxx則簡化些,食物跟春節一樣,加上在祖墳上點燈籠,和自己點燈籠之外,與xxx地區無異。
結論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春節有著新的內涵,同時春節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作為文化遺產專業的學生,自身存在著對民俗和民風的敏感性,我們身處于一個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本應是大眾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春節,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在保持傳統文化和接受現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契合點,構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在與時俱進中解讀我們的春節文化,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2
調查目的:利用春節走親訪友的機會,了解春節民俗。
調查時間:20xx年2月1日—2月24日
調查方式:
1、談話的方式,咨詢長輩。
2、幫爺爺奶奶干活,親身感受新年的到來。
3、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春節民俗。
一、 辭灶
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和爺爺一起上街買了許多好吃的,但爺爺說最主要的是別忘了買糖瓜,我問爺爺為什么一定要買糖瓜呢?
爺爺告訴我說:“民間傳說,這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功過,辭灶便是送灶王爺起程。但這次送其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家事,雖然平時對他很好,且要求他上天說些好話,但是否真的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心里沒有個底。因此,在為灶王爺送行時,便變著法子伺候這位灶王爺。所以人們會用花生、瓜子、點心等供品祭灶,意思是讓灶王爺吃了嘴變甜,上天去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大多人數在祭灶時,會在灶王爺神像前供一個用麥芽糖做的糖瓜,想用這個粘牙粘嘴的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難于啟齒,免得他上天去胡說八道招惹是非”。
到了晚上,奶奶忙著搟面條,面條還是用好幾種面粉搟成的,奶奶告訴我,在我們的家鄉流傳這樣一句話“灶王老爺本性張,一年一碗雜面湯”這天晚上的晚飯就是雜面面條,灶王爺走之前要吃碗雜面湯的。哦,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二、貼春聯
臘月二十七這天我和爺爺忙著寫春聯、貼春聯。今年的春聯可是我親手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這幅對聯表示的是美好的祝福愿望,除夕過后便又是新的一年了,“天”又增了歲月了,而人都有“一年過去了,又長了一歲”,還表達有美好的愿望,一年之初是春,所以“春滿人間”,“福滿門”是美好的祝愿。接著我又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福”字,等墨干了以后我就和爺爺一起貼春聯和福字。“爺爺,你把福字貼倒了”我看見爺爺正在把福字倒著貼。“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爺爺笑著回答。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貼完春聯后我打開電腦查詢了春聯的來歷。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倒貼福字的說法有很多種:一個傳說起源于清代恭親王府。相傳正值春節前夕,為了迎接新年,恭親王府的管家照習俗寫了幾個福字,讓手下的人貼在王府個個門上,有一個人不識字,竟把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恭親王福晉見了很生氣,想懲罰那個下人。聰明的管家覺得于心不忍,就上前說道:“福倒,福到!真是大吉大利啊!恭祝主子福壽安康!”恭親王福晉聽了,心里很是高興,說道:“沒想到你們這些下人還挺聰明的。”他非但沒有懲罰那個下人,還賞賜了他和管家。從此,倒貼福字的說法傳揚開來,成為一種習俗。
三、 除夕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完鞭炮后奶奶已經下好了餃子,我們全家坐下開始吃餃子了,我剛吃一口就發現了包在餃子里面的年糕,爸爸卻吐出一枚硬幣來,原來為了吉利,媽媽和奶奶包的餃子里面放了硬幣、紅棗、年糕。據說吃到硬幣就是要發財,吃到紅棗就會事事順利,吃到年糕就會步步登高。看來今年爸爸會發財,而我的學習成績會步步登高的。
查資料得知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這天晚上全家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
四、 拜年
鞭炮聲響了整整一個晚上,初一的早上,我在震耳的鞭炮聲中早早的起床了,穿上新衣服,看見爸爸、媽媽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爸爸告訴我應該給爺爺和奶奶磕頭,奶奶給我找了一塊正方形的坐墊,鋪在地上,我跪在上面一邊給爺爺奶奶磕頭,一邊說著:“給爺爺奶奶磕頭,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奶奶笑著把我拉起來,塞給我一個大紅包。
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許多拜年的知識。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磕頭即古人所說的跪拜禮。跪拜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常見的一種禮節。每到春節,大年初一給長輩磕頭,皆以行跪拜禮為尊。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元宵節
元宵節當然離不了元宵,今年的元宵奶奶要親手做,我和媽媽當助手,我們把花生、核桃、黑芝麻搗成糊狀做成丸子狀,奶奶就把丸子上面滾上了好幾層糯米粉,一個個元宵很快就做好了。
為什么元宵節要吃元宵呢?我查看了資料,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調查結論:通過這個調查活動,使我更多的了解了我們中國春節的習俗,這些習俗其實就是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3
一、關于春節習俗調查報告原因
寒假期間,我跟我的家人過一個充足而美好的春節。在過春節期間發現了一些風俗習慣,中國人過年的習俗跟我們中國的歷史有著極大的關系,這些過年習俗到底對應了哪些中國的文化,我十分的好奇,我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調查目的
更好地接近我國文化,深交中國的春節習俗,去了解人們是如何度過春節的。
三、調查內容
1、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的民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空。據《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一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可以驅瘟逐邪的工具,所以才成為了現在的春節習俗。
2、給紅包
傳統意義上的紅包叫做壓歲錢,是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據傳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后才演變成用紅紙包裹,給紅包是春節習俗中重要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后輩也要送錢給前輩,這些錢需要裝在一個利市包里,俗稱“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3、除夕
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布新的日子,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火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普周處撰著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四、調查報告總結
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它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遠古的神秘和東方靈秀。它的古色古香,它的千變萬化,讓我向往,讓我遐想。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4
一、標題
關于當地民眾過春節有哪些習俗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目的`
調查本地過年有哪些民俗、活動,了解這些民俗的由來,體會人們過年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祥和的氣氛。
三、調查時間
20xx年寒假期間
四、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觀察周圍鄰居的舉動,體會春節民俗。
3、查閱資料,了解春節民俗。
五、調查全過程
1、除塵——寄托著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祈求
臘月二十四這天,爸媽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衛生,房間里外徹徹底底清掃一遍。我問爸爸這時為什么要打掃?
爸爸告訴我說: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除塵就是除陳布新,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年終大掃除。于是我自己也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掃好后我趕快去鄰居家一看,他們也在忙忙碌碌的大掃除呢。
2、備年貨——顯示過去一年好收成,大家都富裕了
家家戶戶都磨粉蒸糕、炒花生蠶豆、自制酒釀、腌魚臘肉、殺雞宰羊;菜市場里人山人海、非常擁擠;超市里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龍,好一派豐收年的景象!
3、貼春聯、“福”字——寄托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著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告訴我說:“‘福’字要倒著貼,意義著‘福’到了”。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4、吃年夜飯——表示全家團圓
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相互敬酒,邊吃邊樂,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聽媽媽說在當晚的菜肴中,必須有魚,而且魚不能吃光,要有剩余,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在守歲時備了很多的糕點瓜果,而且都有說法,都是好口彩:吃蘋果(平平安安),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5、放爆竹——爆竹一響,表示舊年已過去,新年來了
十二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大家習慣在春節放鞭炮,借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除夕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6、拜年——互送祝福,互增感情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就去拜年了。我挨個給長輩們拜年,祝他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長輩們也給我拜年,都祝我學習進步、快樂成長,還給了我許多的壓歲錢,我非常高興。
據資料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當地過年的這些民俗,其實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美好祝愿。我也充分相信: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5
前言:
春節是中華民族極為醒目的文化符號。放鞭炮、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一個個古老的習俗,構成了春節濃濃的年味兒。在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大家的生活是輕松了,然而對去傳統節日大家卻是感覺漸失了節味。鞭炮聲沒了,春聯變了,祭祖也忘了······
而對于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們,對去春節了的傳統習俗懂得也甚少。祖國的未來在我們青年,傳統習俗歷史文化都在我們的傳承。雖然現在政府在節日上做了許多措施,然而看現今的社會,春節的年味還是漸淡了,人們對去傳統的了解也漸少了。
于是我決定利用寒假時間,對于衡陽地區人們如何過傳統節日春節做了相關調查。
調查人員:xxx
活動地點:
衡陽市區及周邊部分鄉村
調查對象:
各個層面的群眾
活動時間:
20xx年1月29日至20xx年2月18日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取隨機問答部分實地調查的形式,了解大家是如何看待春節以及對于春節中傳統習俗的了解情況。并在調查過程中對相關情況及其具體事例進行了記錄。
一網上過年成新寵。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在春節前后的調查過程當中,我發現網絡漸漸在成為大伙新年里的新寵。網購年貨、微博拜年、網絡春晚、網上曬年味兒一鍵連通全國各地,網絡一下占盡春節年輕人的主題。一臺電腦一鍵鼠標,宅在家里輕輕松松的購物拜年就都OK了。
與此相對應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卻抱怨“年味越來越淡了”。春節長假剛過,登錄論壇、貼吧、微博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出這樣的感慨。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人還在乎年味嗎?城市化進程是否沖淡了那些古老的年符號?網絡能否找回“失落”的年味,引起了人們的探尋和思考。
雖然在調查中也有不少群眾表示對網絡過年的反對。但更多的年輕人表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在春節好好休息下,網絡能夠使自己輕輕松松在家足不出戶就辦好所有的事情何樂不為呢。而且目前全國各地也都對于網絡新年漸漸轉向熱潮,對網絡新年的追捧也更多的反映了年輕人對與時尚潮流的追捧與當今社會對于傳統轉變的趨勢。
網絡不僅讓祝福充滿情趣和快樂,而且將人們的情感交匯、串聯、凝聚。長假即將結束,歸家的游子又將遠去,網絡上,微博上,網友紛紛“曬團圓”“曬幸福”;也有80后集體曬春節賬單,從幾百元到上萬元的過年花銷,凸顯了年輕一代的“年關”經濟壓力,這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也讓更多人理解他們。假日尾聲,“向日葵”成為網絡熱詞,“兔年里,我要做一朵積極的向日葵,給點陽光就能燦爛。”不少網友把簡單而快樂、知足而奮進作為新年積極生活方式的標簽。
二 炮竹聲聲聲漸輕
每年春節,鞭炮禁、放的爭論總是一個熱門話題。出于安全、環境等因素的考慮,前幾年很多城市曾試圖“禁鞭”。但2006年之后,又有不少城市陸續放開禁令,還俗于民。衡陽市也早將禁放令給取消了。
但在調查中大多人表示對于燃放鞭炮已不再曾經,家中所購鞭炮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封而已。對于此種變化,大家反映最要是出于安全考慮,而且再燃放鞭炮后對于空氣也嚴重影響。在精神和物質受到威脅的壓力下,人們不得不將曾經的大封鞭炮轉變為小封短封的,給孩子買的炮竹也都是一些火藥少的彩珠棒之類的炮竹。
根據相關部門對于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調查,72.3%的人承認“對環境有一定污染”,63.8%的人認為會導致安全問題。77.2%的人支持“應該限定燃放時間和地點”,也有39.8%的人認為“不放鞭炮還能叫過年嗎”。
我在調查中大家也反映,炮竹燃放的確存在安全問題,但大家不會放棄這一習俗,只是對于過去的多放大放,改為小放定點燃放安全燃放。
不少人表示沒有煙花炮竹的燃放,這年也沒味了,正是煙花炮仗給“年”帶來的快樂和儀式感,現在的我們要重視傳統習俗,不是取消,而是要引導改進它。
三 青年一代不懂民俗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調查過程中,對于傳統習俗的了解,青年一代是知之甚少。寫春聯,祭財神,開門炮,占歲接神這種種習俗大家都表示聽說過但不清楚,對于過年先長輩拜年也不是很了解。大家表示過年的事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家安排妥當的,自己并不過問。有部分年長者也反映,現在年輕人根本就不過問過年的那些習俗了,都是家里安排好了,叫他怎樣做就怎樣做,教他們也不愿意學,還嫌長輩麻煩。
李漢秋也在網上強調,過年要有儀式感。儀式沒了,“年”的莊重也就沒了。在他看來,“家庭團聚”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它的內核是人倫感情。一個農民工不遠千里趕回家,絕不只是為了吃頓餃子。年三十團聚是儀式,大年初一向長輩拜年也是儀式。這些儀式是一定要回到家才能參與的。要是習俗沒了,那這年還能叫做“年“嗎?
然而青年一代則多數表示是春節太過麻煩,想輕輕松松的隨便聚聚就是了,那些習俗懂不懂無所謂,只要在一起熱鬧就行了,春節圖的也不就是一熱鬧快樂,只要熱鬧快樂,那些習俗在青年一代這也就顯的有些無關緊要了。
調查過程中也明顯的發現如今舞龍燈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都是一些中年人和小孩,青年一代幾乎是看不見了。途中一老者反映:“曾經舞燈大家都是掙著去,當時的廟堂為了防止人員過多每戶還限制了人數,可現在廟堂里派人家家戶戶的請也就只有這么一點人。現在的燈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問及當地的青年人時,則大多表示舞燈太累,拿的錢也少的厲害,而且舞燈又沒什么保護措施,常常就是舞完燈回家口里鼻子了都是炮竹灰,身上也不時會被炮竹炸到。
過年要適應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需要,有些老的習俗該去的就該去掉。如此的青年一代,新年在今后的時間里就真會“旺”起來“鬧”起來嗎?我想要現在的青年一代還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春節里的傳統習俗,“年”才會真正的紅起來鬧起來。
總結:
毫無疑問,“現在的民俗,感覺更像是花里胡哨的點綴,就好比饅頭上點的紅點一樣。這不是對民俗應有的態度。”但是,在我看來,無論是改變稱呼,還是前些年出現的“保衛春節”呼聲,都難以改變年的文化色彩越來越淡的現實,盡管這種現實有著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春節是一種文化的縮影,其中的習俗、禮儀等方面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春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大的影響。幾千年來,人們把心靈的祝福不斷融入春節,使之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我以為,傳統的春節通過代代傳承,除了文化的象征,還承擔了重要的社會功能。
通過寒假期間的調查了解,我認為復興傳統節日,加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并非就是對傳統節日過法的“照搬照抄”,否則就是南轅北轍,就是對時代發展和變化的漠視,這同樣是一種誤區。
春節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繼承,更需要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揚棄與創新,保持可持續的發展態勢,這樣才能成為開放的節日。我們應該重視傳統中具體的年節民俗事項,正是春聯、年畫、鞭炮、龍燈、獅舞、團年飯、拜年、廟會、社火、壓歲錢、年節禮物等年俗細節共同營造了年節的祥和氛圍。
在全球化與商業化的浪潮中,春節的變化正在發生。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春節作為民族文化遺產,它不僅需要呵護、珍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經營。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資源,只要我們經營得法,它就有著巨大的文化增值潛力。
做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必須得弘揚傳統,保護傳統,應是從實際行動出發,主動去了解保存中華的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是我們新一代的任務,而不是單單的做些口頭的呼喚。
我們昭示著祖國的未來,只有我們認真行動起來,將中華傳統習俗傳承下去,年才會繼續紅下去,各種傳統節日也才會鬧起來熱起來,中華文化才會長盛不衰。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6
一、在城區開展“禁鞭”的意義
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大中城市相繼做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決定,這是為什么呢我國人民燃放煙花爆竹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每逢喜慶日子,人們通過燃放煙花爆竹的方式來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
煙花爆竹雖然可以為人們帶來很多歡樂,但是,它所帶來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些危害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當煙花爆竹點燃后,產生的化學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對人的呼吸道及眼睛都有刺激作用,還會影響路面清潔衛生,同時爆炸聲如雷耳,據測定單個閃光雷爆炸時,其噪聲至少在130分貝以上,成為噪聲公害,嚴重擾亂了人們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二是資源浪費。市面上煙花爆竹種類繁多,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特別是煙花類,往往價格高達百元。為了增添節日氣氛,一部分人每年都會購買大量煙花爆竹,消費量高達幾百數千,甚至有些人抱著擺闊的思想,購買的數量更多,是一種資源浪費,不利于節約型社會的創建。三是傷亡事故。近年來煙花爆竹造成的傷亡事件屢見不鮮,而且現在城鎮之中已經沒有足夠大的開闊地能讓居民安全的燃放煙花爆竹了,不少居民冒險在兩棟樓房之間、馬路、房頂等危險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這無疑加大了安全隱患,
既容易誘發火災,又影響道路交通安全,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財產損失。
二、當前城區燃放煙花爆竹的現狀
(一)產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煙花爆竹企業只有一家,但是各種煙花爆竹銷售網點星羅棋布,這與人們的消費需求有密切關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的空間逐年增大,時常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
(二)燃放情況
近年來,民眾婚喪嫁娶、企事業單位各種慶典都在燃放煙花爆竹,尤其是春節期間,燃放量更是有增無減。而且煙花爆竹檔次越來越高,爆聲越來越大,燃放量越來越多,是目前反映最為強烈的噪聲污染。
三、在城區開展“禁鞭”的困難
(一)傳統文化禁錮
燃放煙花爆竹作為一項民俗文化,傳承近千年之久,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首先,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煙花爆竹是春節的節日標志物。春節所蘊含的許多文化意義需要靠它來承載,主要有:慶賀、辭舊迎新、驅邪避鬼的意義。其次,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有著深厚的民族心理基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農業文化,簡言之就是:物質豐裕、人丁興旺,這兩點
都和一個熱鬧的氣氛有關,所以中國人最愛熱鬧,爆竹燃放的多,則可以最快最有效地制造出熱鬧的氣氛。
(二)大眾認識不夠
不少城區居民表示,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影響很大,他們支持全面禁鞭。但是,尚有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對禁鞭持保留意見或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空氣污染不能全怪鞭炮,以前放了那么多年鞭炮,也沒有霧霾”、“‘放鞭’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應當與春節、清明等法定節日具有同樣的意義,是中國千百年來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
四、如何更好地在城區開展“禁鞭”
由于傳承近兩千年的傳統習俗以及部分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眾的思想觀念,在短時間內開展全面“禁鞭”尚存在一定的困難,建議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前期的“禁改限”慢慢過渡,再通過大力的宣傳引導和政府采取的強有力的措施,最終實現主城區的全面“禁鞭”。
(一)前期
1、“禁”改“限”。 如果能夠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以限制燃放為主,限制時間和地點,在特殊區域禁放,“禁”改“限”還是會起作用。同時,按照環境經濟學的理論,環境質量已經成為稀缺的資源,污染的費用應該由污染者承擔。所以,建議應該征收一定的“燃放煙花爆竹稅”,用以改善燃放煙花爆竹所帶來的污染。這筆錢可以用
來為受噪聲影響嚴重的家庭或公共場所安裝具有降噪效果的雙層玻璃窗,也可以投入到新型環保煙花爆竹產品的研究中去,促進煙花爆竹產業的良性循環。
2、開發新的煙花爆竹產品。 要從根本上解決煙花爆竹的污染,應該努力開發一種產生污染少、價格相對低廉的煙花爆竹。還有一些企業開發了噪音較小、沒有空氣污染的 電子爆竹以取代傳統的爆竹,這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辦法。 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新型知識分子,相信再過幾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人們會更加重視環境問題,而煙花爆竹帶來的環境污染也將隨之解決。同時對于燃放后的碎屑,要進行集中處理,盡量將其作為原材料,二次利用。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又避免了資源浪費。而且,國家出臺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也有相關的政策支持
(二)后期
1、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倡導文明喜慶觀念。縣政府要及時主持召開禁鞭工作動員大會,對禁鞭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負責人,擬定禁鞭工作責任書、禁放煙花爆竹告知書、禁鞭工作宣傳標語、行政處罰告知書等。利用電視臺、廣播、周刊、宣傳車等載體廣泛宣傳,引導居民樹立新風,移風易俗,倡導黨員干部帶頭執行不在城區劃定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在全縣營造濃厚的禁鞭輿論氛圍,
確保了禁鞭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成立機構,加大督辦協調。成立由公安、安監、民政、環保、城管、工商、房管、質監等職能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禁鞭工作。
3、劃分區域范圍,加強監管力度。以主城區為主,劃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通過組建安保巡邏隊沿街巡邏、接受群眾舉報等多種措施,深入開展禁鞭工作,一方面,通過增加巡邏警力震懾違法,另一方面,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動員群眾積極向公安機關檢舉違規燃放煙花爆竹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打擊震懾違法,達到凈化轄區環境,規范煙花爆竹燃放管理秩序。
4、開展專項清理整頓。每年至少組織兩次專項整治行動,對劃定區域內強化銷售環節治理。嚴禁生產和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嚴格規范煙花爆竹準入條件。
5、強化部門職責。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項目工地,要帶頭禁鞭,特別是項目工地開工、竣工,實行領導包聯監管禁鞭;二是公安部門負責在劃定區域內加大對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的查處力度;三是安監、質監部門負責對禁鞭區域內違規銷售煙花爆竹收繳處罰;四是民政部門負責對禁鞭區域內婚喪嫁娶等活動管理;五是工商部門負責對賓館、酒店等禁鞭管理和宣傳;六是環保部門負責環境污染查處;七是房管部門負責禁鞭區域內小區物業管理。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7
一、實踐單位
沅江市各市區及鄉村
二、實踐時間
20xx年2月12日 至 20xx年3月5日 共22天
三、實踐目的
為響應我校對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傳統文化學習踐行活動,弘揚優良社會風氣;拓展學習資源和發展空間;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
四、實踐內容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在飲食、文娛及傳統活動等方面對沅江市的春節文化習俗進行了調查。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然而各個地區風俗不盡相同。據調查,沅江市的春節習俗主要可以概括成:二十三,打揚塵、送灶神;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九,貼春聯;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開;七不去,八不歸;正月十五,掛燈籠。
1、二十三,打揚塵、送灶神:打揚塵的意思就是大掃除。一般這類清潔平時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過年的時候,就要把房間徹徹底底的清掃一遍。湖南話為“打揚塵”。每次,我家在二十三這一天打揚塵,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戶,尤其是室外那一側面。一年積攢的灰塵要在這一天清理的干干凈凈,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除了打掃,就是祭灶神了。家家戶戶要將灶臺、幾案、鍋碗瓢盆打掃干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貢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類的。全家大小要在這時行禮許愿。
2、二十四,過小年:關于小年,湖南各地過的時間有些差別。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益陽等地以二十三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不過我家的小年就是這二十四這天。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一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元宵。從這天開始,餐桌上就會大魚大肉不斷,一直到元宵過后。
3、二十九,貼春聯: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對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街頭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春聯最能體現出春節喜慶的氛圍。
4、大年三十熬一宿:全家團圓聚飲,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到晚上十二點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里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舊時放鞭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鬼迎神、祈禱五谷豐登:二是為了增加節日歡樂的氣氛。現在更多的是增加節日氣氛了。不過現在很多城市禁鞭,無形中削弱了過年的氣氛,不過湖南好多地方過年從來就沒有禁過鞭。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是放,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
5、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這句俗語講的是大年初一兒子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湖南人特別重禮節,常以情義待人。這幾天,街坊鄰里們都紛紛走出家門,互祝“過了一個熱鬧年”。拜年時,主人會放鞭炮以示喜慶。
6、大年初六,把店開: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以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同時,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民間諺語:“三六九,往外走”,所以這幾天民航,鐵路,公路等交通系統人流量會大大增加。
7、七不去,八不歸: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講究“七不去(念ke去聲,家鄉話發音),八不歸”’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這一天,“八”取“發”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一切活動都恢復正常。以后,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
8、正月十五,掛燈籠: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有俗語說:“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元宵觀燈多是用篾扎紙糊的各式燈籠,有的掛于門頂屋檐,有的就是手拿著去游街了。這一天家家點燭于灶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一到晚上便熱鬧非凡,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手持燈籠上街去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還有猜燈謎等等,通常是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鄉下的舞龍的隊伍是最多的了,民間認為耍龍可保清吉,所以“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大家多會賜上一個紅包。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一點全國各地全都一樣吧,就不多說了。
五、實踐總結
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這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相隔遙遠的家人,朋友一年中有很多機會能相見或交流,所以人們對春節的團圓變得不那么重視了。但是春節依舊是我心中一個最特殊的節日,在這一段時間內的團圓似乎更有一種喜慶和吉祥的感覺,或許這其中就包含了我在每年春節時對于新的一年的祝愿吧。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8
調查目的: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了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調查時間:
20xx春節期間
調查地點:
甘肅省天水市
調查對象:
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風俗習慣,網絡,書籍
調查方式:
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了解,通過書籍網絡,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網絡書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1、臘月二十三—“送灶爺”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下午,家里的婦人,尤其是經常在家做飯的女人會準備好“獻飯”(是一種由小碗盛裝的、用土豆絲,粉條,炸豆腐片,炸雞蛋等做出來的色香味美的飯菜),通常家里廚藝好的婦女會將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過,婦女們將會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廚藝獻給“灶爺”。讓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廚房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這是給灶神坐騎的草料。然后拿來獻飯供奉在鍋灶的正中心,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燒香畫馬,磕頭作揖打發灶神上天匯報主家一年的善惡好壞。在燒香化馬時,念念有詞,最為普遍的頌詞“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頌灶神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見到玉皇說好話,回到家里降平安”然后放炮以示歡送。之后每天早晚要燒香磕頭。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說說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2、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
這兩天家里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干干凈凈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3、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
家里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數人都去甘谷縣城里,有的還去天水市里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甘谷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小伙子,姑娘們都打扮得神采飛揚、花枝招展。說不定就找個好對象,等到年后初五、六就準備定親。
4、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炸“塊塊”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塊塊”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里婦女的廚藝怎么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塊塊”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來的客人、親戚的贊。
5、臘月三十日—“耙對紙”,“接先人”,“年夜飯”,“守歲”。
“耙對紙)”即春聯,在我的家鄉,家家戶戶要貼上新的春聯,其含義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它也暗藏著每個家庭對新一年的期待;家里有當兵的:“人軍屬門上光榮匾,戰士胸前英雄光”等等。“對紙”一般是由村里的老師,老文化人寫的。一清早孩子們就拿著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紅紙,去老文化人家去寫;
“接先人”是一種北方的祭祀活動,也是活著的人懷念先人的一種方式。屆時,一個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點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長者拿著香盤(有香,斟餞即漿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著紙錢(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著鞭炮等等。人到齊后就出發到大路上朝著埋葬先人的方向,磕頭祭拜。之后大家一起邊放炮邊回到那一家在門口跪拜并燒香放炮,表示將先人接回來了。之后知道十五將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會做好獻飯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飯有餃子,煮骨頭(其實是煮豬肉),等等;
守歲是全家都在一起吃著瓜果,看著春晚,聊著這一年來的見聞及收獲,青年們打著撲克,喝著酒,吃著菜,等著00:00點的到來。等到00:00是準時放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壓歲錢”,“去廟里燒香”
“去拜年”:早上6點起來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們一起去各家的親房(家族的人)給先人燒香,給長者拜年。
“迎喜神”其實是迎喜神和財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麥場上拿著香,斟餞,去迎接喜氣和財氣。
“壓歲錢”,“去廟里燒香”和平常一樣。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走親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體時間各個村子都不一,我們火石屲組是在大年初三。我們村子里沒有“老人家”的神像,我們村人信仰的是龍王爺,去隔壁河南村“抬”,這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老一輩人說是認為將神像抬出來游街,與民同樂,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驅散邪魔。
9、正月初九—煙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這天我們貫寺村廟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為這天是眾神的節日,也可以說是我們貫寺村的廟會,到時會有周圍3個村子的社火表演齊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樹銀花,精彩絕倫。
10、正月十五—元宵節,“送先人”
過元宵節就是吃一個“餃團”也是一種面食,有漿水的(酸的),有湯水的。
還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來的地方送別先人。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社會實踐,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溫暖。春節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9
題目:
春節民俗
內容來源:
看書和資料
報告內容:
1、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貼福字呢?
2、除夕之夜,為什么要給壓歲錢呢?
1、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里時,發現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現在,春節是我國人民的佳節,它象征著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托著希望。
2、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里,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0
調查目的:
在春節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作為一名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了解這豐富多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
調查時間:
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家中及周邊
調查對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調查方式:
詢問并記錄
調查結果:
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掃塵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灶后,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三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
除夕是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
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聚財春節早晨,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稱為“滿堂紅”。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親戚的拜訪。初一必須到長輩家,須帶禮物。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兩句就要告辭。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一年來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機買些禮物。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見面彼此說:“恭禧發財”
另外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不少人甚至開始了中西結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為元宵餡之一。鰲山燈桿、火樹銀花,這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張燈放火、觀燈游賞是元宵主要的節俗活動。元宵節真是中國的狂歡節
過了正月十五,這一年的春節算是結束了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1
調查一:武漢人過春節的習俗
1.打揚塵
2.放鞭炮
3.貼對聯
4.吃年飯
5.發短信拜年
調查二:少數民族的春節習俗
1.藏族
2.彝族
3.回族
4.傣族
調查三:武漢人過春節的習俗
1.打揚塵:
"揚塵早,春來早。福星多,災星少。"這是流行在武漢當地的一句順口溜。臘月二十四清晨起來,家家戶戶便要"打揚塵",將室內室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亮亮堂堂迎接新年。而且"打揚塵"越早越好,說是這樣春就來得早,可以避免災星。
但是,因為武漢人的生活壓力很大,工作繁重,大部分人都是在大年三十才放年假。不少年輕人并不認為打揚塵很重要,很多老年人自己也沒有能力去打揚塵,而這個時間段也很難請到鐘點工來幫忙打揚塵,所以,我調查了20家,只有13家打了揚塵,占65%。我們家打了揚塵,但是是在年后才有時間做的,年前沒有做。
2.放鞭炮:
☆放鞭炮的時間:
新春燃放爆竹的風俗始于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初始主要是為了驅除癘疫,也就是驅逐瘟神疫鬼。到了宋代才有今天的除舊之意,"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人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詩,便是對此真實的寫照。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拉開帷幕的,節日燃放煙花爆竹也由此開始。但是,因為武漢的禁鞭令,在城區,我們只能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放鞭。所以,武漢人幾乎都集中在大年三十晚上放鞭。
武漢人過年放鞭炮從三十吃年飯開始,先放鞭驅邪,鞭炮放完全家坐在桌上吃年飯。
☆為什么除夕放鞭?
的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意思是"月窮歲盡",即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而燃放鞭炮就成為活動的重頭戲了。
當子夜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通過我的調查,20戶人家,只有1戶沒有放鞭,放鞭率高達95%。
3.貼對聯: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后蜀之主孟昶在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于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武漢大多數人家也在除夕之前換對聯,我調查的20戶人家中,有18家換了新的對聯,占90%。
4.吃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祝愿全家有好彩頭,家運興旺,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吃年飯是家庭團聚很重要的活動,我調查的20戶人家,家家都要吃年飯,占100%。
5.發短信拜年:
據統計,國人春節期間的短信20xx年達300億條,遠遠超過20xx年的230億條,而20xx年,春節期間的短信不過才180億條。20xx年除夕當天,湖北省的手機用戶共發送了近16.3億條短信,創歷史新高。
"無論我在何處,我與您只有一個熒屏的距離;無論我在何時,我都會銘刻您在心里,我在遠方祝福您!"
"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生活是情調,自己放作料,收到短信后自己笑一笑。"
在當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發短信拜年成為國人新的春節習俗。收到朋友的祝福短信、安慰短信,會使人心情舒緩、壓力減輕。所以,人們樂此不疲地互發短信表達情感,也更愿意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支持。人們需要互動、需要交流,發送短信成為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
調查結果:
通過本次調查結果我覺得春節對于我們武漢人是很重要的節日,我們也很重視,因為春節不僅是一個隆重的節日,更是家人團聚的代名詞。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少年輕人不愿傳承老的習俗,有了新的過節方式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2
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及其前后
調查地點:
我家附近城鎮
調查目的:
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親友、觀察周圍人的過節方式,了解春節的民風民俗,體驗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
調查過程:
一、查閱資料: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們中國人心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然而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在陜西關中一帶民間,就流傳著有關春節的神奇傳說。
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是佛主,為什么不讓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法子。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
二、我的見聞:家人過春節的過程
我的家鄉處在南方地區,春節的習俗數不勝數,這其中,較著名的還不少,如蒸年糕、做臘肉、吃圓子、貼對聯、放煙花、拜大年等等。我們一家子都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大寒那天就熱火朝天地做起了新年大掃除。擦窗戶、洗床單、掃地,只要能打掃的,就絕對不留一點灰塵。一家人雖然都不停地忙碌著,但臉上都喜洋洋的,充滿了對過年的期待。鄰居們也都紛紛行動起來,只要一打開窗戶,隨時可以看見對面樓房曬臺上那些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床上用品,以及窗沿下那令人垂涎欲滴、新鮮美味的臘腸臘肉,真熱鬧!
此外,春節期間的賣場也是萬分火爆,此時人們的購物熱情異常地大,零食、蔬菜、生活用品、煙花爆竹……有錢的買好的,沒錢的也得里里外外換新的,仿佛不花錢就不叫春節。走進超市,收銀臺前那長長的隊伍似乎永遠也排不完,紅紅火火的年貨大街就不用說了,就連往日人流稀少的化妝品柜、保健品柜的顧客也多了許多,而且都是大把大把地買,往日掙錢的辛苦早已被春節的喜慶氣氛掩蓋得一干二凈。我的家也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年貨,食品柜里、冰箱內、茶幾上,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年貨。而煙花爆竹也早已準備好了,就等著大年三十晚上的美麗綻放了。
盼呀盼,大年三十終于來了,白天,大人們貼對聯、購食材,準備年夜飯,而我們這些孩子,就開開心心地放起各式各樣的鞭炮。等到天色漸黑,年夜飯就快好了。開飯前,大家先互相口頭表達了祝福,然后一起吃晚餐,共度團圓之夜。酒足飯飽之后,叔叔點燃了煙花,頓時,深藍的夜幕映現出一朵朵禮花,宛若天女下凡,流光溢彩,美不勝收。第二天是大家拜年的時間,人人穿著艷麗,精神飽滿,將甜蜜的祝福送給每一個人。
過年真快樂呀!
三、我的感受:春節不一般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人們心目中最最隆重的節日,對人們擁有極高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它的每一個習俗、每一個傳說都流淌著濃濃的中國特色。千百年來,它一直根深蒂固地被人們熱愛著,沒有一個節日有春節這樣隆重,在人們人的心中有這樣高的地位。
我想,春節之所以這樣受人們重視,首先因為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它帶給了人們快樂,給人們送去了溫馨的祝福。其次,它的時間正好處在年關,奔波了一年的人們,看見了它的到來,就仿佛看見了忙碌的盡頭,看見了閑暇的空間,看見了新一年的希望。而且,春節又是一家團圓的日子,海外的游子在這一天終于可以投入家的懷抱,真恨不得一年再多來幾個春節哩!最后,春節又象征著萬物的復蘇、春天的降臨,這意味著一冬的寒冷終于可以煙消云散了,上一年的煩惱也將隨著融化的冰雪消失到九霄云外。綜合想來,春節真是一個意義重大、與眾不同的節日啊!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3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法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6日至2月15日
調查人:
劉圣祥
抽樣人群:
來九寨溝旅游的人
09年年初四川省災后重振和危機應對政策初見成效,解脫降落趨勢,今年“春節”逐漸有回熱征兆,春節旅游調查報告。我組于09年2月5日至2月15日“春節”黃金周期間對游客在九寨溝的旅游情形進行抽樣調查,現將所調查的有關內容綜合并剖析如下:
四川暗藏著一處桃源仙境――九寨溝。那里有重重的山巒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涌的飛瀑;還有各種鳥類和珍禽等。九寨溝的獨特和它出色的神話故事如夢如幻,因此人們習慣的將它稱之為“神話世界”。在春節黃金周旅游安全上,節前和節日期間,成都市假日辦和相干部分,加大了對重要景區(點)的旅游安全的領導檢討,從源頭上確保了節日期間的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春節期間,全市無重大旅游安全義務事故和旅游投訴,實現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同一”。
一、“春節”旅游市場的總體情形
1客源市場呈上升趨勢
5.12汶川大地震產生,九寨溝有震感,但并沒有對景區的自然景觀和旅游服務設施造成損壞。地震過后,九寨溝治理局馬上組織全局所有職工對景區各景點、步游棧道、觀景臺、景區公路、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沒有發明破壞和安全隱患。九寨溝地域的賓館、飯店、公路、娛樂、購物等旅游基本設施均完好無損。統計剖析表明地震后愿意來九寨溝旅游的占86.65%,以為地震對九寨溝沒有任何影響色游客占59.12%。從此可看出九寨溝已經解脫降落趨勢客源開端升溫。
“20xx中國生態旅游年九寨溝首游式”將于20xx年1月1日在九寨溝景區舉辦,調查報告《春節旅游調查報告》。 今年的“生態之旅”包含:“相約世界最艷麗湖泊―五花海”新年祈福、“新年賀禮―走進躲寨”、“九寨畫院”成立等各項運動,。這一運動增添了客源量,據工作職員先容:九寨溝景區從08年11月16日到年今年3月31日履行淡季票價80元,觀光車票也降至80元;同時還履行二次進溝政策(即假如要二次進溝,只需多買一次觀光車票外加20元工費),二次進溝總費用為260元(不含保險),比旺季節儉360元,目前春節期間天天旅游人數已經超過20xx人.
2營銷力度加強
這次游客基礎情形的調查,共計發出調查表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統計剖析表明,在九寨溝旅游游客中按性別構成分,男性游客占47%,女性游客占53%;按年紀構成分,80后和70后游客占92.4%,90后和60后游客占7.6%;按職業分,公司、事業單位職員占53.6%;由上可見,九寨溝游客群中,以80后和70后游客為主,公司及事業單位職員為主。無須多加說明,這樣的一個顧客群主體,在假日休閑購物餐飲上,七天大假對購物餐飲、花費市場具有較好的拉動作用,全市重要貿易、餐飲業企業銷售額較同期均有必定水平增加。隨著九寨溝營銷力度的加強,特殊是實行了有效的冬季營銷,加強了九寨溝冬季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當天九寨溝招待的進境游客同比增加達345%。游客多了自然收入額就上往了。
3旅游地商品價錢與質量
人們旅游對其旅游地購物動機必定是請求商品檔次高、購物環境好、商品德量好和服務好。在統計分析中表明占62.96%的游客以為旅游區購物是個“被宰”的運動,商品價格往往比一般商場高出一倍到數倍以上,而且還可能充滿著假冒偽劣商品,所以一些游客為了不在旅游區購物而愿意多付30%以上的旅游團費加入所謂的“純玩團”,不過他們在九寨溝旅游購物中,彼此對商品價格與質量發表自己的看法,仍然在縱情購物。
因此,今后的義務還須要在經營商品和服務上再下一番工夫,以更好地逢迎不同的客群,在鞏固和發展有必定檔次和個性的顧客的同時,爭奪精力文明和物資文明的雙豐產。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4
⑴前言
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那么春節的來歷是什么?
⑵研究方法
從電腦上查找資料
⑶研究情況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⑷結論
原來,春節的來歷是一個關于怪物“年”的神話啊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5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調查時間:
xx年x月x日
調查目的:
現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來越淡,進行春節習俗的來由進行調查,是期望大家能夠經過對春節習俗的了解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
調查人員:
郝慕倫
調查方法:
上網搜索
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完美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明白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為什么要貼春聯春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頭寫上“神荼”,“郁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
為什么要守歲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她愛上一個窮小伙子。玉皇明白后十分惱怒,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著窮小伙受罪。多虧王母娘娘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封了窮小伙
“灶王”一職。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玉皇對此十分生氣,就規定灶王爺夫妻一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回天宮一趟。
為了能從天上多給人們帶些東西回來,灶王奶奶是想盡辦法收羅,今日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饅頭,大后天打酒,一向到除夕晚上,才將東西收羅的差不多。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灶王奶奶連夜趕回人間。家家戶戶的人們則是一夜不睡覺,點起旺火、香燭、燃響鞭炮,迎接灶王奶奶回到人間。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6
當我們想了解一些情況或事件時,往往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最終的調查結果會寫在調查報告中。怎么寫好調查報告?以下是邊肖收集的春節習俗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我們來看看。
調查背景和目的
春節,俗稱中國新年,是中華民族最莊嚴的傳統節日。一般來說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然而,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祭在第二個月的第八天或第二個月的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天,直到第一個月的第十五天,以除夕和第一個月的第一天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末年的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
春節期間,中國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這些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祭祀神佛、祭祖、移舊造新、迎禧接福、祈求好年景。活動豐富多彩,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分為東、西、北、南。中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每個地區在春節習俗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觀點。
調查對象
1.區域本次調查區域為重慶市東北部山區,重點是萬州和云陽的城鄉。
2.人群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當地的春節習俗。調查人口為當地居民,人口年齡不細分。
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實地調查的方法,走訪萬州和云陽的城鄉,觀察當地居民春節期間的行為,詢問他們具體的習俗。調查的第一站是萬州區皮派坪一條街的居民秦伯佳,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日,也就是除夕的前三天。秦伯家剛搬新家,正在招待客人慶祝。當地人稱之為“快樂屋”。
據秦波口中所說,隨著春節臨近,臘月很多人都是喜慶的日子,擺酒席的人也很多,所以餐廳至少要提前一個月預定。此外,在萬州王家坡地區,調查人員走訪了幾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發現擁擠不堪,生意非常火爆。我一發現,大家都忙著買年貨。給自己和家人買新衣服,給家里買一些繁華的裝飾品,買一些糖果、瓜子、飲料等。
第二站是王婆老公家,萬州區郭村鎮居民。時間是臘月二十九,也就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王平時和妻子住在家里,她的兒孫在外地工作和生活。今年春節,兒孫們從外地回來和老兩口一起過春節,老兩口高興得合不上嘴。
王一家四代同堂,全家人忙著吃年夜飯,有說有笑。
第三站是農歷新年第二天張女士在云陽縣濱江路的家。張女士的家人要出去看望她的祖父母。張女士和夫妻兩人高高興興的出門,背著給老人的新年禮物,給女兒簽名。
最后一站是云陽縣江口鎮居民黃先生的家,但時間是農歷正月初六。黃先生一家基本上走完了走親訪友,回到家中,收拾行裝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奮斗中,繼續朝著幸福生活努力。
經過十天的調查,從節前到節后,對渝東北居民春節期間的習俗進行了觀察,為調查結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調查結論
經過調查,對渝東北山區的春節習俗得出以下結論:
1.這個地區的居民和中國所有的人一樣,非常重視春節。因為這一帶農民工多,尤其是農村,空巢家庭非常普遍。臨近春節,很多在外打拼的人回到家鄉看望父母親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
更有特色的是,這個地區的居民非常重視除夕的午餐,菜肴非常豐富,豬頭肉、雞肉和魚是必不可少的。吃飯前,我們會在屋外放個鞭炮,在屋內的餐桌上燒幾張紙錢,在桌上擺三碗飯三碗酒,請老祖宗吃頓團圓飯。臨近家庭會比別人早吃飯,這樣才能有好的轉機。
2.當地人非常重視祖先崇拜。在節日之前,他們會為祖先“上墳”,也就是清除墳頭的雜草,給墳頭添些新土。有的家庭還會要求每個成員加土,以示對祖先的尊重,乞求祖先的祝福。過年的時候,先人會燒紙錢,燒香,放鞭炮,掛墳票。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會有一部分人同時在墳墓前放煙花。當地人非常重視風水玄學。據說明年是閏年。閏年不能搬墳,不能除草加土,只能燒點紙錢之類的。
3.這個地區的居民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會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守著除夕夜,現在真的很少有人通宵了,一般只等到0點鐘的鐘聲響起,放完鞭炮煙花再睡覺。聽說之前當地有個習俗,零點放十二個大鞭炮。因為安全系數太低,發生了很多被鞭炮炸傷的事故。現在,很少有人繼續堅持這個習俗。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這一天會有很多禁忌,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也不能做不吉利的事。簡而言之,一切都必須繁榮,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有趣的是,在元旦這天,父母不能用吵鬧的方式叫醒孩子,這是不吉利的。許多父母告訴他們的孩子睡覺前要早起。遇到睡懶覺的孩子,父母不能打也不能罵,只能讓他。
5.走親訪友在這一帶很常見。在元旦,許多孩子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祖父母。從過年開始,大家就忙著走親戚。為了避免客人來了親戚卻走了的尷尬局面,我們通常會預約某一天去某人家拜年,這樣大家就可以方便安排了。
6.當然,壓歲錢是不可或缺的。一般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晚輩也會給長輩壓歲錢,但不叫壓歲錢。只能說晚輩是孝敬長輩的一點心意。如果你第一次帶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你會收到幾乎所有長輩的壓歲錢。第一次和父母一起走親訪友的寶寶也是如此。不僅長輩給,打工的兄弟姐妹也給壓歲錢。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地方的春節習俗與全國其他地方相似。總的來說,都是為了在春節期間取得巨大的成功,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寄托人們對未來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7
調查目的:
在春節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作為一名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了解這豐富多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
調查時間:
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家中及周邊
調查對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調查方式:
詢問并記錄
調查結果:
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掃塵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灶后,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三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
除夕是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
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聚財春節早晨,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稱為“滿堂紅”。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親戚的拜訪。初一必須到長輩家,須帶禮物。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兩句就要告辭。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一年來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機買些禮物。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見面彼此說:“恭禧發財”
另外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不少人甚至開始了中西結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為元宵餡之一。鰲山燈桿、火樹銀花,這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張燈放火、觀燈游賞是元宵主要的節俗活動。元宵節真是中國的狂歡節
過了正月十五,這一年的春節算是結束了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18
調查背景: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一、調查對象:本村村民
二、調查方法:聊天
三、調查地點:自己家,村民家
四、調查時間:春節期間
五、調查人: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調查準備:筆、信紙、照相機
七、調查經過:
1、上網了解并搜集圖片,較全面地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
2、訪問附近的街坊、親戚朋友,學會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
3、了解當地春節習俗,并寫下詳細的調查記錄。
4、最后總結資料,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調查結果。
1.春節的起源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有掃塵、貼春聯、包餃子、吃年夜飯、除夕守歲、放鞭炮、發壓歲錢、拜年等傳統習俗。
3.家鄉的春節
在家鄉,除夕貼春聯,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我們孩子就放煙花,快快樂樂的迎接新年。
老話兒說得好 “初一初二滿街走。”除夕夜后,就是大年初一,人們穿好新衣,清晨來來往往的拜年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都是拜年聲,小輩給長輩拜年,不光小孩,就連老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笑容。大年初一吃餃子象征了團圓和福氣。。主婦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在餃子里放硬幣,誰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氣的人。吃完餃子人們都各自出門拜年,給壓歲錢,街上還會有一些奶奶們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九、調查結果:春節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通過這次的關于濰坊春節習俗的調查我對春節習俗的由來和演變也有了更新一步的了解。感受我們節日悠久的歷史,人們在過年時的開心,加強了過年的味道。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地很多的春節習俗盡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變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節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為新的一年做個好的開始,寄托了人 們對將來的希望,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十、我的思考:
我們可以通過本次調查活動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春節文化,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發揚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象征著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由于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的舊習俗也有了新的變化。但不管生活變得多么現代化,春節依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春節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春節調查報告04-07
傳統節日--春節01-05
春節的傳統節日05-18
傳統節日——春節06-17
傳統節日春節06-21
傳統節日調查報告06-27
春節傳統節日作文11-14
傳統節日春節作文11-17
春節傳統節日的詩句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