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調查報告錦集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調查報告錦集,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調查報告錦集1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項目及范圍
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理論決定實踐。調查的對象范圍是我區16所學校的學前班,我區屬白塔幼兒園,部隊藍天幼兒園及慧楓幼兒園、水塔幼兒園等幾所大型的私立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英語、語文、數學、音樂、美術43節。由于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歷時一個月,接著聽幼兒園課,后來由于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兒園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后的工作量。作為新教研員,剛剛從事這項工作,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領導們參考。
二、調查目的意義
為進一步了解我區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幼教新《綱要》而服務。
三、過程分析
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游戲、環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系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于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區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系,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后,理解幼兒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為,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藍天幼兒園衛敏教師“能干的小手”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于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并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通過兒歌、游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制作,教師適時鼓勵、及時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好習慣,整個教學活動里,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區幼兒園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系較為突出,在這種關系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白塔幼兒園金洋“我愛洗澡”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并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時間證實了幼教新《綱要》中的幼兒“探究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區幼兒園部分教師觀念還沒有轉變,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教師的惰性。因為幼教新《綱要》闡述的特別明白,而且他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去創造。
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部分教師不注重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幼兒的反映作出靈活的設計和處理,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關節”這一課中,教師只注重教材,一節課從頭到腳把所有的關節都教授出來,結果幼兒消化不了,把膝關節指成了肩關節,鬧出了笑話。對這節課我進行反思,覺得對幼兒來說一節課所要教的知識多少要根據幼兒的課堂反映效果進行適當靈活的調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性而無趣味性,其實幼兒在做各種各樣游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你身體哪一部位在動,幼兒會很容易找出來,但要如果讓他把名稱說出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把各個關節名稱譜于幼兒熟悉的優美樂曲中或編成順口的兒歌,如:“腕關節,腕關節動動你的手;肩關節肩關節,晃晃你的肩”,并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把知識滲透在各種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以鞏固和創新,這樣使幼兒縮短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起幼兒的求知欲的浪花,使他們愛學,會學和富于創造力。
幼兒園調查報告錦集2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研對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研方法:
談話法
三、調研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研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調查報告錦集3
“玩”在日常生活談話中使用之多,沒有人會去追問“什么是玩”。所謂的“玩”,也就是游戲。游戲伴隨著童年的生活,游戲的過程就是孩子發展的過程。兒童心理學家分析:孩子的活動有三種基本形式,包括游戲、學習和勞動。各種活動形式由于各自不同的特點,在各年齡階段占有不同的地位,幼兒期的主導活動是游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總則中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但在當前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正確的游戲觀
1、把游戲與教育教學活動對立起來
教育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的培養過程。而游戲,我們通常認為是一種盲目的活動,不如教育活動來的直接、具體。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怎樣去解釋孩子“為什么這樣玩,不那樣玩呢?”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問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我在搓湯圓。”問:“搓湯圓干什么呢?”答:“喂寶寶吃。”顯然,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具體的游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結果的,是一種目的性行為。他們在自主的游戲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知識的遷移,和教育活動一樣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2、把游戲僅僅看作是一種調節劑
幼兒的游戲通常發生在自然狀態下,根據孩子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根據特定的環境的偶發刺激自發引起的。但我們沒能將游戲納入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影響、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大背景下,經常性的讓幼兒在教師宏觀的關照下,在不定期不定時的狀態下高興的參與來打發時間,游戲僅僅成為孩子學習后的一種放松和調劑。
3、輕視游戲的價值,更重視教育
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全面的人格素質。在教育過程中,通常的表現為對傳授知識技能和培養能力素質的關系的定位。上課是一種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游戲是幼兒自發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游戲能否成為教學的組織形式,取決于教育的價值取向。在傳統教育中,往往把傳授知識看的更重。游戲雖不是以獲得系統而特定的知識為目的的,但對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統治著幼兒園教育。
(二)游戲環境和條件創設不利
1、游戲時間不足、空間狹小
為了讓孩子能在體、智、德、美、等方面發展,讓家長也看到孩子在園有明顯的知識效果,孩子們基本沒有了游戲的時間,整天都沉浸在讀寫算中。即使有了幼兒的游戲,也是經常性被死死的限制在某一個地方,活動范圍也受到班級界限的約束。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師們一般采取讓孩子活動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2、游戲材料單一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教師提供單一的材料,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一般就是為孩子提供室內結構游戲、戶外大型玩具,如創造型游戲和冒險性游戲參與很少。
(三)教師在孩子們游戲中充當導演者、指揮角色,游戲并非孩子們的自主性活動
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們往往按自己的意愿給孩子選定主題,指定內容,確定游戲規則。例如在“娃娃家”時,為了保證孩子游戲的參與,不管孩子們愿不愿意,老師就指定孩子參與的角色,xx你是爸爸,xx你是媽媽,xx你是娃娃。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也許就不能體驗到游戲帶給他的快樂。從他的心里,也許他不愿當爸爸,而更愿意當娃娃。這種方法,時常束縛幼兒的手腳,使他們被“定”在一個地方,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合作性、創作性,不能充分認識到幼兒才是游戲的主人。教師在游戲中,過分的強調施加給幼兒的壓力,讓幼兒并不能自主的體驗游戲的快樂,教師始終扮演著導演者、指揮者的角色。
(四)游戲在教育教學不能很好的融合起來
就活動的本質來說,一般認為游戲和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不受外力約束的、是游戲者自發自選的'活動;而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游戲是由內在動機控制下的游戲者的單邊自主活動,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游戲側重從游戲者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出發來開展活動;而教育則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為核心來組織活動;游戲是在游戲者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表現活動,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個未知領域里接受新知識的活動。教師們孤立的來看待游戲和教育,所以都不能把兩者融合起來。
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和學習,樹立正確的游戲觀
1、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是基本活動、主導活動
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戲的時間最長,游戲頻率最高。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游戲,即便是學習、勞動、生活等活動,幼兒也是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的。所以,游戲是孩子最經常的活動。
2、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
游戲是幼兒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機能的反映,游戲的水平自然地與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相同步,幼兒在游戲中總是選擇與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適應的內容、材料、同伴和活動方式來進行游戲,排斥過高或過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動。所以,游戲是幼兒最適宜的活動,在游戲中,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二)注重游戲環境和條件創設
1、保證孩子們充足的游戲時間
教師要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的時間,例如“娃娃家”的活動就應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娃娃家”里應能容納5、6名幼兒參加游戲活動,活動時間應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太短幼兒游戲不能盡興,時間太長幼兒會對游戲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游戲時間的度。
2、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有利于幼兒通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比如在活動區中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種質地不同的紙類材料(白紙、臘光紙、皺紋紙、信封),白紙可以畫畫、折紙。臘光紙色澤艷麗,可以折各種小動物,也可以作為剪紙的材料。皺紋紙可以做小花、拉花、還可以搓成紙球等。形狀各異的紙盒(包裝盒、藥盒、化妝盒),可以做家具、汽車、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筆、油泥、剪刀等),可以讓幼兒動手捏、搓、團、揉做成各種小動物和各種形狀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動物輪廓等等。游戲材料具有開放性、可替代性,幼兒想象創造的機會大大增加,游戲也更加豐富。
3、營造寬松、自由、積極的游戲氛圍
游戲是孩子的第一需要,為孩子的游戲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給孩子帶來快樂。如戶外活動、餐前、餐后、離園前后等,此時,幼兒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氣氛寬松愉悅,從而能調節幼兒在各項集體規則活動后產生的疲勞,在心理上獲得放松。在自由游戲中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興趣,從而激發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
三、明確教師在孩子們游戲活動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師應明確在游戲中的角色,在游戲中不應過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兒如何做或代替他們做,而是積極的合作和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構思,協助幼兒創作。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并成為幼兒良好的榜樣。
教師還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因幼兒的年幼,而忽視幼兒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幼兒,而是要與幼兒建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師幼關系。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幼兒才能自然、真實表現自己。
四、做到教育教學活動游戲化,游戲活動教育化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可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應是貫穿了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所有過程的一種反映童年精神的靈魂。為此,游戲與教育才可真正達成立體而有機的融合,幼兒園也才可給予兒童一個真正的游戲童年、快樂童年和成長童年。
幼兒園調查報告錦集4
這次我們婦幼保健所一行幾人、部分幼兒園園長去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主要是看體質訓練的現場、小朋友的活動,通過這次參觀,我們收獲豐富。第一次到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留給我們最深印象的,便是老師和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以及他們間的平衡發展。現回顧那幾天的參觀生活,感觸頗深,受益匪淺,現作如下小結:
一、理論先行,觀念更新
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在20xx年開始就把國民體質測試的項目溶合到幼兒的戶外活動中。
其實所有的小孩剛進園時,每個班的孩子都一樣,形形色色的孩子都有。那他們成功的秘密的是什么呢?我想得歸功于解讀孩子,因材施教這把金鑰匙。
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要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玩具,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為孩子們提供的玩具品種之多,讓我們驚訝。
二、勤于探索,勇于實踐
首先,注重觀察。觀察是了解幼兒個體差異的重要途徑。是直接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所必需的。為此注重了對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觀察、評估。老師想方設法讓所有的孩子都活動起來。
第二,游戲活動是在充分了解掌握班級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保教目標和計劃,對培養目標、教育要求進行分層,靈活設計教育活動方案,并根據幼兒自發生成的主題及時調整目標。
如走平衡木,根據不同孩子的自身能力,設計不同的游戲難度,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挑戰的快樂。同時我們了解,游戲的關鍵就在于老師不能用統一的要求、統一的目光看待所有幼兒,而應注重孩子在原由基礎上的點滴進步,并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分層指導,為他們尋找最近發展區。
三、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支持幼兒的自發生成
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
同樣的鍛煉幼兒的下肢能力,如果單純的鍛煉雙腳連續跳,估計沒有幾次,孩子們就會覺得沒有興趣,而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的老師們,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動起來,通過設計“民族舞蹈”“蹦蹦鼠”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自發的溶入中游戲中,自發的參予到游戲中,自發生成游戲的快樂。
總之,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參觀活動,讓我們體會到從小朋友活動的真心、開心。
【幼兒園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幼兒園調查報告06-29
幼兒園的調查報告11-23
幼兒園調查報告01-07
幼兒園現狀調查報告05-01
幼兒園實習調查報告03-22
幼兒園安全調查報告08-30
幼兒園調查報告范文08-08
關于幼兒園的調查報告09-29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07-15
幼兒園實習調查報告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