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

時間:2022-11-25 10:46:42 報告 我要投稿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范文(通用13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段經歷,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實踐報告了。那么你會寫實踐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經典實踐報告范文(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范文(通用13篇)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十多年,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發現“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人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閱讀的人”。閱讀能力應從學前開始培養的觀念,目前已逐漸為世界各國幼教界所認同。但是,通過早期閱讀現狀調查我們了解到,幼兒園及家庭對幼兒早期閱讀還不夠重視,在觀念和行為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家長、教師不理解早期閱讀的正確含義,多數家長和部分教師認為早期閱讀就是識字,幼兒不識字就不能閱讀;其次,幼兒園及家庭缺乏良好的有效指導。這些現象引起了我們高度的重視和深深的思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開展分享閱讀家庭讀本運用的教育研究來解決以上問題。

  二、研究目標

  1.通過家庭讀本閱讀,來發現家庭讀本閱讀對于幼兒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都能得到提高。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

  3.通過實施分享閱讀課題,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力度,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三、研究過程

  1.研究對象:3~5歲幼兒。

  2.具體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自然實驗法、訪談法及觀察法。

  3.研究時間: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

  四、研究計劃

  1.準備階段:20xx年8月收集整理。確定課題實驗研究方案,選拔實驗老師、成立實驗領導和實驗小組。

  2.實驗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根據實驗研究方案實施研究工作,對兒童閱讀能力展開前期測評工作,開展家教講座,寫出調查報告,實現初步研究目標,圍繞活動目標探索分享式閱讀的途徑和策略。小班主要研究在分享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習慣、中班主要研究在分享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傾聽和表達能力、大班主要研究拓展閱讀內容,促進幼兒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發展。并在實踐中探索、梳理主題背景下分享閱讀活動設計的方法和策路。不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并向總課組匯報階段性研究成果,并定期收集論文。

  3.鞏固、擴大成果階段:20xx年6月至20xx年7月,實驗檢測、分析結果、撰寫論文,進行理論總結,上報結果。

  五、實驗措施

  1.問卷調查。

  2.階段性測評:小結、總結。

  3.跟蹤調查,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家長研討會議,同時采用各種激勵措施。

  四年來課題有序、平穩地開展了系列活動:召開了“親子閱讀”的沙龍活動、幼兒自制圖書的活動,舉行幼兒分享閱讀大賽。

  同時結合對分享閱讀的實踐及教學活動的思考,我撰寫了經驗論文和分享閱讀的案例。分享閱讀專家袁園老師來園對課題進行指導,給予了較好的評價及合理的建議。對課題的實施、閱讀環境的創設給予了肯定。同時我園與北京分享閱讀的專家與老師進行了《幼兒園主題活動背景下,分享閱讀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的交流,對分享閱讀課程進行了診斷,專家認為課題立足于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挖掘和拓展適宜各個年齡段“分享閱讀”的內容和讀物,既豐富新教參的內容,又促進幼兒、教師的發展,提高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形成幼兒園閱讀特色。

  20xx年4月,幼兒園在全園召開了《主題背景下的分享閱讀實踐研究》課題結題論證會。論證會上,為了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大家展示我的課題成果,我展示主題背景下分享閱讀集體活動以及相關的一些拓展活動,并進行了《快樂閱讀,分享快樂》案例介紹,家長就幼兒園開展分享閱讀以來的感受進行了分享,孩子們還進行了“唱詩誦詩”等有趣的活動。

  我們堅信:通過一個課題,形成一門園本課程可以帶動一支教師隊伍,提高其整體水平,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辦園質量,形成辦園特色。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的選擇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人類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早期開始的,如果說閱讀是學習的基石,那么,兒童閱讀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閱讀更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兒童時期的閱讀是發達國家早期教育的焦點,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就已把兒童智能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來了。

  兒童早期閱讀的材料是圖書,其中兒童文學以獨特的形式呈現給孩子,不僅具有認知和教育功能,而且還有審美和娛樂功能。兒童文學的特點與兒童的年齡特征相對應相合拍的,它適合兒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將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藝術珍品”,呈現給兒童,為兒童看世界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所以,以兒童文學為小學生高年級的閱讀材料,也為教師走入兒童內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鑰匙。

  2、課題的選擇是教育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有人說,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點,閱讀兒童文學它能讓人善良,增強人審美的意趣,能讓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培養和提升高年級學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態度、興趣、習慣、和鑒賞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閱讀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情境、語言、審美情趣有所感悟;促進和推動課內外文學閱讀的同步和互動;培養學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閱讀習慣;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兒童文學的閱讀,遵循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也有助于兒童語言教育和自身發展。

  3、課題的選擇是本校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從葵涌街道第二小學的教學實踐和研究來看,在語言教育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特色,特別是課題“ ”實施以來,也積累了大量可供借鑒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研究基礎,并且具備了一支擅長文學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和兩年的繪本閱讀教學實踐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課題的實施,也將對我校校本文化建設,以及結合新課程構建校本特色課程,將起到一個引導、落實、推進、深化的作用。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及目標假設

  (一)概念的界定

  兒童文學:是指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主題明確突出,形象具體鮮明,結構單純,語言淺顯精練,情節有趣,想象豐富,其內容、形式及表現手法都適合于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按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和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這兒的兒童文學主要是針對小學高年級階段而言,題材以兒童故事、小說、散文、戲劇等為主。

  兒童文學閱讀策略:是指以兒童文學為切入口,來研究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閱讀教育行為、計劃和方法。

  (二)目標假設

  1、通過研究,探索小學高年級兒童文學閱讀的目標、內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學方法。

  2、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對兒童文學閱讀的興趣,提高傾聽、理解、觀察、表達、表現、思維、想象、自信等綜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通過研究,提高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分析力,促進教師深入細致地研究教法和學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和課題研究的價值

  (一)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國外對閱讀策略的研究是隨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而興起的,它被當作學習策略的一個內容來研究。如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達菲等人對小學生進行的排除閱讀理解障礙策略的訓練(1982——1987),由科克(l.k.cook)主持的對大學二年級學生進行的有關閱讀材料組織策略的訓練等。“閱讀策略輔導”在語言教學領域里已相當普及。雖然我們能看到的這些研究報告主要是從心理學實驗的角度做的,研究也僅限于閱讀策略的某一方面,但這些研究報告對于我們如何嚴格地組織閱讀策略輔導實驗,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教育和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越來越多的西方兒童文學研究者將研究目光投向了與兒童文學相關的兒童文化領域,致力于尋求和探討兒童文學與童年文化之間的復雜關聯;而這種探求構成了對于傳統兒童文學研究話題的重要豐富與拓展。例如,《兒童文學的樂趣》一書除了探究兒童文學及其閱讀活動的方方面面之外,還探討了諸如玩具、電視和電影是如何影響體驗和理解文學的方式等話題,其主要作者佩里·諾德曼本人也是對于兒童文化始終保持學術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輕兩回——兒童文學與電影》一書則將兒童文學、兒童電影等的研究置于錯綜復雜的兒童與成人的“文化—權力”關系中加以探討,同時也顯示了鮮明的美國文化色彩和意識。

  在美國,不管是克林頓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還是現任總統布什的“閱讀優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閱讀。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工作。由于移民漸增,英國正快速變為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語文能力下降已經成了一大隱憂。因此,英國教育部下決心要在幾年內讓80%的11歲學童達到應有水準。他們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為全國閱讀年,全國各學校每天也增加1小時的讀寫課程。早在xx年前日本政府就積極推廣兒童閱讀運動。1995年一群國會議員開始推動設立國際兒童圖書館,1997年日本修正“學校圖書館法”,規定學校規模只要超過12個班,都必須指派學校圖書館員。xx年底,日本兒童閱讀推進法頒布,指定4月23日為日本兒童閱讀日。

  西方國家的主流課程體系和我國不同,他們趨向于設置專門的文學教學課程。英國和美國都探討并制訂了語言藝術課程標準。西方教育界認為,文學是人類想象的文字表達,是一種文化自我傳播的基本方法;閱讀和研究文學作品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增加他們對日常生活的關注、體驗和理解;文學教學對學生有重要的意義;英美諸國都有為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制定的教學目標。

  國內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后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怎樣學習”比“學習什么”更重要,因而國內教育研究領域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學習策略的研究成為熱門,如研究記憶策略、解題策略等已經出了不少成果;但對閱讀策略的研究還比較少。上海市寶山區教科室周龍興所作“小學生閱讀策略發展及教學研究”(發表于《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3期),是研究閱讀策略起步較早也是比較典型的一例,另外還有一些中小學教師,研究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也涉及到了閱讀策略。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出版的《學會閱讀》(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2版)一書,從閱讀能力培養的角度,總結出的一套閱讀方法,也可以看作廣義的閱讀策略。

  考察各國和地區,除了政府發動,民間推動外,家庭、學校互動外,各國和地區都非常重視在小學母語課程體系中納入兒童閱讀指導的內容,而且從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國和地區的兒童閱讀是以兒童文學為主要內容的,并且在小學——母語教育的初始階段,兒童文學更是和小學階段的母語課程密不可分。不僅各國和地區的小學母語課程教材中大量收進兒童文學作品,而且不少兒童文學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參與教材編寫,中國臺灣的林海音就有10多年參加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經歷。還有很多兒童文學作家直接深入小學校和學生開展讀書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書展開討論。英國的錢伯斯、美國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時,國外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受過比較充分的兒童文學教育,有比較好的兒童文學閱讀經驗和素養。

  從大陸的情況來看,建國以來,很多學校和老師也在改革小學閱讀教學,加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總的來說,兒童文學界和小學語文教育界長期缺少溝通和對話,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文學視野的缺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缺失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兒童文學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意義?怎樣引進兒童文學的視角,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改革?這些已經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xx年5月31日,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正式成立了全國首家“學校兒童文學閱讀示范閱覽室”。以切實推進“中小學兒童文學閱讀活動”為首要目標,倡導兒童文學的教育推廣,以公益性、專業性、實驗性為特色,在傳播兒童文學閱讀理念的同時,力圖解決中小學校課外文學閱讀“為什么讀”、“讀什么”、“怎么讀”、“什么時間讀”、“什么地點讀”等基本問題,嘗試建立一種常態而規范的,可運作、易推廣的基礎學校文學閱讀活動模式,促進中國兒童文學閱讀在校園的普遍開展。

  近幾年來,國內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閱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許多老師并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孩子們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文學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課題研究目標、內容與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目標

  1、教師層面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科研教師要掌握課題的研究方法,自覺地進行科研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能寫出可供發布的專題課改論文。

  2、學生層面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培養和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態度、興趣、習慣、和鑒賞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閱讀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情境、語言、審美情趣有所感悟;促進和推動課內外文學閱讀的同步和互動;培養學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閱讀習慣;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科研層面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討、總結出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指導的理念和基本策略,并加以推廣應用。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探討和實踐。重點是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導策略的探討,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能讓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從小吸收規范的、高質量的語言,為其后的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課題解決的主要問題

  1、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如何確定小學高年級兒童文學閱讀的目標、內容、措施,并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分析力,促進教師深入細致地研究教法和學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五、課題的預期創新點

  1、建立《兒童閱讀成長檔案》。

  2、對開展的閱讀交流活動(如: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征文活動、故事會、知識競賽等)的組織形式、推進策略進行研究。

  3、教師對學生進行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指導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兒童文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鑒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個案研究法。通過建立《兒童閱讀成長檔案》,教師應觀察并記錄個體閱讀情狀及個體心理變化,施以個別輔導。

  4、對比法:對實驗前、中、后期學生對兒童文學的閱讀狀況進行對比。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二)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及具體安排:

  1、申請立項階段(xx年3月-xx年5月)

  (1)選題。申報課題。

  (2)成立課題組,組織教師學習培訓。

  (3)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現狀、現行兒童文學現狀等進行調查、分析,收集資料。

  (4)制定方案、開題論證。

  2、研究階段(xx年6月-xx年5月)

  (1)根據研究目標、內容、制定階段研究計劃,開展實質性研究。

  (2)定期交流課題研究進展,做好階段小結。

  (3)進行中期成果鑒定。

  (4)在第一輪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有關問題展開驗證性的研究,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5)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吸納前期研究經驗,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模式。

  3、結題深化階段(xx年6月-xx年12月)

  (1)收集論文。活動設計、個案記錄等材料,歸納總結。

  (2)完成課題研究報告,舉行結題評審鑒定會。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組長:李夢

  副組長:任海燕

  組員:高年級語文老師

  (二)制度保障。課題組有較健全的科研制度,將參與活動情況和科研成果納入課題組成員的年度考核。

  (三)師資保障。課題研究隊伍年富力強,既有較豐富的科研經驗,又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活力。

  (四)經費保障。學校劃出一定的資金作為課題組專項研究經費。

  八、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1、論文、研究報告、目標體系。

  2、校本特色課程集、案例集。

  3、課題階段性研究報告。

  4、課題結題報告。

  5、課題研究活動影視專集(視頻與圖片)。

  九、主要參考文獻

  1、《通向兒童文學之路》陳暉著新世紀出版社

  2、《閱讀兒童文學》梅子涵著少年兒童出版社

  3、《中國兒童文學5人談》梅子涵、方衛平、朱自強、彭懿、曹文軒著

  4、《兒童文學閱讀引論》陳子典著新世紀出版社

  5、《中國兒童文學閱讀推廣計劃:兒童的文學世界——我的文學課》陳暉著北京師大出版社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3

  自從我進入初中以來,已經有好幾個了。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閱讀了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如《黑柳徹子之窗》...自從我進入初中以來,已經有好幾個了。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閱讀了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如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和德國作家博多。謝弗的狗千千1,2,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和馬克草甸。吐溫的《湯姆·梅多》;索尼婭的冒險和其他世界著名的作品。

  雖然我的月讀書目中的字數不是很大,但可以達到200萬字左右,這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這個計算,我一年能讀6700萬字。多么驚人的數字!

  讀一本書花了我大約八個小時。我可以把每本書讀三遍。但是如果這本書的內容更深刻,更難理解,你必須讀幾遍。我第一次讀了一本書。它主要是一部短篇小說,主要是實現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第三種閱讀是理解書中關鍵詞和句子的意思,并從我的摘錄中選擇好的單詞和句子。

  每個作家和他或她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思想、感受和靈感。讀完之后,我也有了不同的經歷。例如,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主要告訴我們,魯濱遜喜歡航海和冒險,并想環游世界。羅賓遜再次乘船去了南美,不幸遇難被困在一個荒島上。然而,他沒有放棄,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羅賓遜無畏的精神,足智多謀和勇氣,以及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對生活有一個積極的態度,有勇氣去克服和克服困難,克服內心的原因和失望。

  除了讓我受益匪淺的《魯濱遜漂流記》之外,我還被窗口的小豆子深深地感動了。

  《窗邊的小豆子》是黑柳徹子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書。它講述了作者在小學的真實故事。英雄來了。因為他非常淘氣,所以從他原來的學校退學了。八所小學;(學校名稱)。進入學校后,在校長小林的關心和指導下,對普通人來說是陌生的。小嘟嘟逐漸成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為她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因此,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4

  一、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為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閱讀量,校園要創造一切條件,加強課外閱讀的管理和指導。

  鑒于此,我對唐山師范學院玉田分校附屬小學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進行客觀的調查和了解,目的在于:具體而真實掌握學生課外閱讀的有關狀況,了解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程度、閱讀面、閱讀量、閱讀途徑、閱讀方式和閱讀效果;掌握學生對“課程標準”中“關于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推薦”的實施狀況;了解校園對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要求以及量化狀況;了解學生對課外閱讀活動的要求和推薦;為我們制定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設計方案帶給第一手資料;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閱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進行了此次調查。

  二、現狀策劃方案

  在新課程理念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學方法、教學關系逐步得到調整,涌現出一些以學生為主的活動式、體驗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為使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施,應把新課程理念從校內帶向校外,從課內閱讀帶向課外閱讀,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目前,我縣居民的經濟收入逐年提高,我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漸完善。但學生的課外閱讀比較嚴重地存在著幾種現象:

  1、不想讀。沒有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不想讀。于是,被其他的媒體奪去了幾乎所有的課外學習時間。

  2、不會讀。拿起書來,無從讀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讀了,也沒有收獲。

  3、不能讀。一是沒有書來讀,家中沒有藏書,或者沒有適宜的書;據初步調查,我校小學生擁有的書量太少。透過我校、六年級四個班的家庭藏書統計,結果如下:家里孩子讀的書有100冊以上的只占6%,50冊以上占44%,63%的家長給孩子買書既買練習冊又買課外書,這其中還不乏漫畫類的書。二是沒有時間讀,這是教師們家庭作業過多所致。超多的習題,重復的練習,應試教學的資料充塞了學生的空間。

  以上三種現象,其實是相互作用的,沒有課外書或沒有時間,當然就不能讀,而學習的興趣與方法正是從學習中得到的,不學習,又如何能得到學習的興趣呢?于是不會讀,不想讀。反過來,如果真有了興趣,他會想方設法借書閱讀,擠時間讀,就會讀得津津有味,讀得忘乎一切。而學生家庭藏書量甚微,閱讀資源匱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課外閱讀。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校五、六年級200名學生及其家長,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了調查。

  四、調查結果分析

  對收上來的學生問卷與家長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狀況分析歸納如下:

  (一)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超多的課外閱讀能夠為學生帶給良好的“智力”背景,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但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甚至是部分非語文類老師對此的認識卻失之偏頗。23%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21%的老師對學生讀課外書的態度不夠支持,27%的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會耽誤孩子的成績。可見,由于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使得被譽為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受到了無辜的“冷落”,使得期盼點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與“讀書之樂”無緣。

  (二)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

  調查證明:23%的學生每一天都讀課外書,33%的學生經常讀課外書,44%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其中30%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和老師的要求。究其原因,電視、錄象、電腦游戲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極大的沖擊。42%的學生看電視的時間每一天超過一小時,26%的學生每一天超過半小時。數據證明更多的學生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但是如果讓學生過分地依靠聲像材料,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兒童感受語言文字的潛力。

  (三)適應學生讀的好書不多。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然而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40%的學生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23%的學生喜歡讀科普類,30%的學生喜歡讀漫畫類;41%的家長只是偶爾帶孩子上書店,家里孩子讀的書有100冊以上的只占6%,50冊以上占44%;63%的家長給孩子買書既買練習冊又買課外書,這其中還不乏漫畫類的書。學生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學生閱讀潛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四)學生對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

  我們常說:得法與課內,就是要在課內嚴格閱讀訓練,讓學生學會閱讀。然而一些老師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學生即使有課外閱讀,也是在應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學生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從而喪失了課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調查證明30%的語文閱讀課沒有用來閱讀,而是挪作他用。80%的學生期望老師在閱讀課上引導大家讀,89%的家長認為校園很有必要開設課外閱讀指導課,期望老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五、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針對這些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期盡早改變現狀,使我校的課外閱讀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1、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新課程強調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強調學科知識之間的溝通與綜合。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小學生語文課程在資料編排上呈現出廣泛性、綜合性,就其文章體裁而言,形式多樣,記敘文、散文、詩歌、童話、應用文等,而課程內文章所涉及的知識則更為豐富多彩,有狀物、記事、繪景、想象等方面,因此就其以上特色,為在校學生的課內閱讀帶給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然而,如何做好課內閱讀的鞏固與延伸,其可行之道就是開展好生動搞笑的課外閱讀指導,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結合文章體裁的多樣性和知識面的廣泛綜合性,從多層次、多角度作好課外閱讀指導。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文后,可指導學生選取安徒生的其它童話進行閱讀,從而領悟童話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又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后,可誘導學生去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增長科技知識。當然,在指導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此以往,必定會使學生養成主動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2、利用現有讀物指導精讀。

  新課程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潛力,這要求學生能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技巧內化為自己的潛力,利用現有的讀物互相轉閱,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兩者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①、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讀書時間,每一天不少于1小時。

  ②、教給學生一般的讀書程序。

  ③、提出讀書要求。

  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使閱讀效果到達最佳狀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所提要求應有層次化,低年級重點做到“口到、眼到”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加之朗讀潛力還未成熟,因此,可允許學生動口朗讀,朗讀過程中做到“眼到”,即要求學生到達正確、流利。中年級重點做到“眼到、心到”,在掌握必須詞匯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看書有必須的速度,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善于思考,不懂就問。高年級重點做到“手到、口到”,即閱讀時善于摘錄好詞好句,同時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即樂于寫體會,寫讀后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與同學、老師互相交流,如此以來,學生表達潛力將得到提高,獲得的知識面將更為廣闊,心靈震撼將更為深刻。

  3、以校園為主陣地,創設閱讀條件。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校園、教師多與家長溝通,因此校園能夠組織召開家長會,成立家長校園與家長委員會。對家長全面實施家庭教育輔導,以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增強現代主義教育觀,把新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千家萬戶,讓此次改革成為校園、家庭、社會共同的奮斗任務。校園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良好的氛圍。

  首先,要倡導宣傳——構建閱讀的芝蘭之室。

  首先要在班上大造輿論,

  一是宣講讀課外書的好處。

  二是講述各種名人讀書的故事。

  三是進行環境布置(黑板報的讀書角介紹好書、教室里的圖書角供同學們交流借閱)。

  四是對于認真讀課外書的同學不惜贊語。

  五是給予必須的讀書時間,甚至不惜用課上的時間開展課外的閱讀,使讀書的風氣首先構成于課內,然后延伸到課外。

  六是開展讀書的交流活動,更重視平時與學生的交談,從談話中倡導讀書,了解學生閱讀狀況。

  其次,要熏陶感染——點燃閱讀的情感之火。

  我們教師的閱讀情感對于學生也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榜樣。我們要以入神入情的閱讀為學生們作出榜樣。要安排每兩天一次30分鐘的自由閱讀,每逢其時,教師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讀到得意處,有時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教師的這種閱讀情感對于學生有著一種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師的閱讀對學生起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之樂、之趣,之令人陶醉,點燃起閱讀的情感之火。體現了主導作用對于主體的喚醒,也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的人文好處,這也是科技發展所無法替代的教師的價值好處。

  再次,要引導點撥——探索閱讀的通幽之徑。

  校園從整體上加以把握。1.編排各年段的課外閱讀序列;2.制定閱讀指導總目標和子目標;3.劃定資料;《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到達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1-6年級的閱讀量,依次不應少于5萬字、10萬字、20萬字、30萬字、40萬字、50萬字(合計約150萬字)。低段年級以文學作品類的閱讀指導為主,包括兒歌、謎語、古詩、童話等。中段年級以科技知識類閱讀為主,重點指向現代社會中的科技新成就與新問題等方面的資料。在計劃的導航下,讓讀書真正成為學生的習慣,讓書香溢校園,真正實現課外閱讀指導的序列化,目標化和階段化。而對于“怎樣讀”這個問題,則不強求一律,只是介紹幾種讀書方法,比如自己的書能夠采取圈點、評注法;而借來的書,能夠采取摘抄法;能夠是略讀,能夠是詳讀,甚至能夠用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的方法來促進讀書。每個同學都能夠有自己特有的讀書法,可在班級里組織進行學習交流方面的主題班會,每有好的讀書方法,就向同學們介紹。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互相交流所讀的文章,讀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薦,有好的片斷,就在課堂上朗讀,做到奇文共賞,疑義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滲透其中,讀書的氛圍構成,我以為這就是最好的讀書方法。教師能夠組織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在讀書的實踐中學會讀書,就是充分發揮了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生活中的主導作用。

  4、利用化現代媒體渠道開展閱讀

  自改革開放以來。信息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廣泛,而且具有越時空、傳播速度快、資料豐富等特點。針對現實條件,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現代化媒體即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網絡資源等渠道進行信息即知識的涉取。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尤為重要。其中包括“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合作的潛力”。結合我校小學生實際,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資源”四大媒體技術開展閱讀。目前,廣播電視已普及千家萬戶。其傳播的速度極快,知識面極廣,有國家新聞、娛樂信息、科技知識、生態環境、少兒節目等等。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這四大媒體技術來開展閱讀。其中對信息進行鑒別、篩選、分析、決定潛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要指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擾和侵蝕。個性是在電視節目的選取方面應給予正確引導,鼓勵學生適時、有選取的收看少兒節目、動物世界、新聞聯播等節目,并結合主題隊會開展討論會,發表對當今世界的看法,自然野生動物的分布狀況等,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小報設計、故事會等活動。透過這些形式,既能擴充個體知識信息的容量,又能促進學生思維潛力表達潛力的提高,使學生逐步養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習慣。

  總之,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展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它需要校園、社會、教師、家長共同關注,齊心協力。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一齊成長,讓人人成功起步,應當成為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追求。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5

  一、課題目的意義

  1、傳統文化對學生的要求。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教育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書,是傳承文化的途徑。人們常說,讀書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傳遞,嚼詩可以怡情。語言學家品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課內的功效占30%,課外的功效占70%,這幾乎是有識之士的共識。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經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愚昧應試的學校。所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學校都應是讀書的地方。因此,作為一名學生理應要博覽群書。

  2、厚積才能薄發。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它對人才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也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大凡國內外的作家、文學家他們都嗜好閱讀書籍,才會學識淵博,才思敏捷,成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人。在《新課程標準》中,課外閱讀是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要求提出來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對課外閱讀提出了量的要求,這在大綱中還是第一次,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課外閱讀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方能駕馭語言文字。”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再閱讀。”在當今信息量激增的社會里,讓學生學會搜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較強的課外閱讀能力已克不容緩,而我們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我們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

  (2)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較小。在家長和學生的心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80%的家長、學生買的是優秀作文書籍,形成了優秀作文等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學生課外閱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3)學生課外閱讀習慣難以養成。學生閱讀書籍囫圇吞棗,粗粗瀏覽一遍即是閱讀,很少做讀書筆記,即使做了筆記,也無非是抄些好詞好句。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揮,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需要的挑戰。

  二、國內外關于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概況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一個人的分析和辨別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同時,閱讀還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國內外母語教育的實踐證明:閱讀是母語教育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母語。正因此,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的教育與研究。全世界最鐘愛讀書的猶太民族,時刻向孩子灌輸“書本是甜的”這一意識。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于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美國的兒童每天都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里度過。2003年,英國教育部發出號召,要把兒童閱讀進行到底。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歷代文人和教育家對課外閱讀都十分重視,都有過精辟的論述。莊子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不重視長期、大量的積累,是無法學好語文的。朱熹曾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唐彪也說:“文無他術,惟勤讀而多為之自工。”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婦孺皆知。

  近年來,國內的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夏家發老師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閱讀指導”,廈門市教科所蘇文本先生等對“小學生大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模式”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浙江教育學院汪潮教授等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與研究……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以上論述,對于我們搞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進行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但總的來說,因為應試教育的觀念和制度未完全消除和改變,相關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后,所以目前還沒有在小學階段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所以我們立于此課題進行研究,力爭將我校打造成一個書香氣息濃郁的校園!真正打造“幸福沁校園,書香相伴人生”的校園文化。積累相關經驗,并將其推廣。因此形成課外閱讀體系并使學生們都養成自主有效閱讀的習慣迫在眉睫。

  三、本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我校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特點及發展規律。

  2、探索構建以課外閱讀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策略。

  3、研究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和提高語文素養的關系。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包括以下幾個子課題:

  1、我校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調查通過此項調查,統計出學生每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了解學生目前所能達到的閱讀水平,掌握學生閱讀的書目及閱讀范圍。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找出學生的閱讀特點,能夠適應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地制定出課外閱讀的計劃和活動。

  2、構建以活動為主體的課外閱讀實施策略

  總結出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形成課外閱讀的活動系列,營造能充分培養學生能力,彰顯學生個性的氛圍,促進我校“書香校園”的更好打造。

  3、學生課外閱讀促進語文能力提高的研究

  通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前后語文成績的變化,習作質量的變化及參加各項競賽的統計,揭示出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推動作用的規律。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找與“課外閱讀”相關的資料,為本課題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并為而后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幫助。

  2、經驗總結法:

  實驗老師從各自的研究出發進行總結,尋找實施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以期獲得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有益經驗。

  3、實驗法:

  通過設立實驗班,確定實驗老師,具體地指導教師實施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系列活動。

  4、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當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和閱讀特點。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呈現形式:

  1、課題研究報告。

  2、兒童文化研究的理性文化集萃。

  3、課外閱讀教色活動(圖片)。

  4、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5、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匯總。

  七、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1、參加課題研究的成員教齡均在10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

  2、屆時將邀請縣師訓教研中心專家作指導。

  3、學校制定有相應的校本教研制度。

  4、存在的問題是:如何探索出高效的課外閱讀有效途徑?

  八、課題的經費籌措及管理

  學校為該課題研究創造一切條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成立組織機構,并投入一定的財力和物力,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6

  調研目的:

  通過這次的參觀和調研對東大幼兒園的園內設施進行了參觀。并通過參觀幼兒園圖書館的建立,進一步了解幼兒園開展的早期閱讀這門特色課程。

  調研內容:

  東大幼兒園室內外的裝飾以及本園具有閱讀特色的墻面裝飾以及教師、家長對早期閱讀的看法。

  通過這次的調研發現東大幼兒園是一所以幼兒的早期閱讀為特色的幼兒園。單從幼兒園的環境裝飾就可以感受到--連轉角處的墻上都掛著一本本幼兒書,有大字讀物、雙語繪本、圖文并茂還有親子共讀類的書籍。到二樓的走廊之后每隔三四米就有一幅名人名言有孔子、有老子、還有莊子。走廊的扶手上掛著一篇篇幼兒詩,看著這些詩篇也讓我們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無論是走廊上還是墻面上都體現著他們的特色課程----早期閱讀。園長還介紹了園里開展的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家長與孩子一起表演的繪本劇節目等,這些都是他們平時在幼兒園里開展最多的活動。園內的老師對早期閱讀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師就認為孩子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記住的字可能不是很多,會給孩子帶來比較枯燥的學習環境;有的老師認為這是給孩子提供的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能夠為將來的學習生涯打好堅實的基礎。

  調研體會:

  通過調研我清楚的知道每個幼兒園的特色課程都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想開就開的。每個幼兒園開某個特色課程都是以幼兒為中心,以發展幼兒的身心或者思維為前提。在幼兒園的圖書室中有這樣一份調查表,調查的結果表明家長對早期閱讀的教育觀念、目標的認識不足。家長認為幼兒一定要讀的書籍種類:益智類智能訓練類圖書62.39%,科普讀物38.46%,故事類圖書和兒童刊物76.92%,識字類圖書或卡片66.66%,健康類圖書6.24%,其他圖書占10.25%。()大部分家長認為智力發展是幼兒期主要的內容,識字是提高閱讀能力重要手段。只有6.24%的家長認為凡是有利于幼兒成長的書是幼兒可以閱讀的內容,不僅僅是啟發智力和多認識字。這部分家長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明確的教育目標。他們懂得健康、情感、品德教育與智力發展同樣重要,興趣、潛能必須以人格健全為保證才能得到正常的發揮。

  家長認為早期閱讀不具有什么重要功能的占3.42%,讓幼兒多認識點字占38.46%,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占90.6%,擴大知識面、豐富生活經驗占61.54%。對閱讀作用的清楚認識,才能促使家長對幼兒該方面的培養和訓練。

  家長帶幼兒經常來圖書館的占14.53%、偶爾占82.91%、從不占2.56%,向幼兒推薦圖書37%,由此表可見:數據十分接近,有百分之三十幾的家長是有目的地帶幼兒進圖書館。

  調查報告建議:

  適宜的幼兒生活、游戲、學習的環境條件是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因素。不僅是在幼兒園,在家庭中應當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和滿足幼兒早期閱讀實踐、探索的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開放的豐富的、可供自由選擇的時間和空間。如為孩子增設專用書架,每天固定半小時的親子閱讀時間。

  作為家長也要開展定期帶幼兒逛書店,向幼兒介紹書店的結構功能,推薦新書,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兒童讀物。使幼兒主動接觸、喜歡并選擇書籍,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固定下來,讓幼兒真正喜歡閱讀,并從中獲益。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7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由此可見,“個性化閱讀”就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自我表達,真正做到個性化閱讀的有效生成。

  “個性化閱讀”就是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成長,讓教師在集約研究中工作。 具體指向是堅持并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主動理解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課程,將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立人”教育結合起來,將閱讀教學的學段教學與創智發展的終身教育結合起來,讓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學生,彰顯個性,培養學生的自由獨立精神,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對自我的認識,養成主動求知的習慣,提高個人素養,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十世紀初,西方逐步發展起一門新的學科--個性心理學。個性心理學認為,個性傾向性是一個人的活動的基本動力,它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個性心理學理論關于對人的個性傾向性的分析,有助于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定性分析學生特點,確定學習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新課改以來,各類學校針對語文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頗有成效,但從研究目標看他們的重點放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興趣的激發;從研究內容看研究學生課外閱讀方面的較多;研究對象多是城市內閱讀基礎較好的學生,而以農村小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農村小學為研究環境的研究甚少。《農村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的研究目標內容是教師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方式方法的研究,研究對象是課外閱讀量較少的農村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三、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新課程的評價機制,構建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提高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教育智慧水平。

  2、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創新型骨干教師隊伍

  3、以閱讀教學為載體,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閱讀知識,幫助他們體驗閱讀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閱讀與語文學習的關系,為后繼的語文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閱讀個性化潛能。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課堂,即主渠道中的閱讀教學,同一材料、同一篇課文對于個性差異的學生,認識不同、理解不同,就是針對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的“教”與“學”,不斷地來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并且能夠使之經常地運用到課外的閱讀當中去,并在教學中不斷完善和調整,逐漸養成個性化閱讀行為。具體的研究內容為:

  1、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所具有的特點,以尋找其操途徑、方法和基本模式等。

  2、小學生個性化閱讀中教師的地位與作用。小學生個性化閱讀中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1)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讓學生閱讀實踐。每個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口味,閱讀水平也有差異,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不同閱讀要求,培養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行為,教師應該做到在提供豐富材料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范圍的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允許學生根據興趣來選材、來組建閱讀小組,進行閱讀實踐。

  (2)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個基本理念,開放的語文課程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為依歸,將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進一步強調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這一原則,揭示了語文是一門與生活結合得非常緊密的課程。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討論,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在閱讀活動中,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了交流,通過多提問、多討論,思想會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個人的體驗,對于學生的個性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愛護,繼而應該是培養和尊重學生的閱讀,而不能用教學參考去套套框框。

  (4)調動學生大量閱讀和搜集處理信息的積極性。進行個性化閱讀行為的培養不能光讀少量的精品文章,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接受盡可能多的信息。目前人類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學生的閱讀來源不再是教室,他們可以從報紙上、網絡上、影視中、圖書館等信息源搜集處理信息,進行大量閱讀,獲取新的知識。

  (5)倡導學生開展閱讀期待、閱讀創造、閱讀批判活動。此策略重在嘗試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意識。

  3、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創新型教師隊伍。

  五、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采用以下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個性化閱讀的相關理論,查閱國內關于個性化閱讀的文獻資料,借鑒他人經驗。

  2、行動研究法:通過采取行動研究法,更新教師的教學思想,研究課堂教學評價新標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個性閱讀能力。及時反思教學實驗研究中的'問題,寫出教學心得。

  3、個案研究法:在研究中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作追蹤調查,研究分析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施變化。 4、 經驗總結法:從活動中歸納和提升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施策略。其一般方法步驟:①確定研究課題與對象;②掌握有關參考資料;③制定總結計劃;④搜集具體實事;⑤進行分析與綜合;⑥組織論證;⑦總結研究成果。

  六、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1、提高教師對課堂的實踐能力。語文是生活的語文,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閱讀即生活的體驗,解讀文本就是解讀生活。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都是作家、作者在某個方面生活經驗的表述,訴諸于文字,以抒發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獲得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想感悟的表現。

  2、課題研究與教學互補。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豐富生活閱歷。要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來,讓學生個體的生活經驗、文本材料的生活經驗和現實生活在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接觸、碰撞、交流中展開,促進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文本。

  七、理論意義與研究價值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

  作為社會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領域——教育,在知識經濟的隆隆腳步聲中,面臨著新的抉擇。我們急切地呼喚著教育的個性化,讓教育從大統一的刻板模式中擺脫出來,成為開發創造潛能的園地。語文,既然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陣地,那么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方面也就責無旁貸。

  1、教育現代化理論

  現代教育強調語文教學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現在大部分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的思考必須與老師的答案一致,這樣的課堂不但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也使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因此,有必要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

  2、新課改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把閱讀活動變成自己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提高閱讀的水平。

  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者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經驗和信念的不同,每個都有自己對世界獨特的理解。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可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只能由他們自己建構完成,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閱讀、感悟,促成語言的積累,對知識加以整合、重組,形成屬于自己的新知識。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實施個性化閱讀很重要的一點是將學生的思維從一個點中解放出來,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將學生引向一個更為廣闊、更為開放的空間之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自由思維的空間和自由表達的權利。因此,我們在實施該課題的時候要注重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拓展“問題的空間”,不能在低效、狹隘的問題空間里讓學生因為去追尋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制了個性的張揚。同時,個性化閱讀要遵循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即“誦讀感悟”,以感知為基礎,以獨立思考,富有個性的創造性閱讀為特性,以感性、具象、知覺思維、頓悟思維為主,促使學生利用對語言的直感能力沉潛到語言文字的深處,晤見作者,獲取豐富的文本意義、生活經驗、人生情感、人格精神以及一定的意象建構。

  八、研究基礎

  課題組組長顧萍萍,縣優秀教育工作者,小學語文骨干教師,該老師平時注重教學的積累,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課題主持人徐素華,縣語文教學能手,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教務處主任,有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教學成績突出。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課題組核心成員王欣榮,縣語文學科帶頭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教研副校長,主持過市十一五課題并順利結題。有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教學成績突出;課題組成員孫其飛、單雪、吳春紅等同志都曾參與過縣、市級課題研究,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

  九、預期成果

  1、在實踐中,首先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或印象深刻的內容進行研讀。由于選的自己喜歡的,并適合自己智力水平的和感悟能力的內容,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其次是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思維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同種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學生在獨立學習時,鼓勵他們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擅長的學習方法和適宜的學習方式去開展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地發展。

  2、在研究課題實踐中,成果喜人。課題組成員勤于鉆研,踏實肯干,具有濃烈的科研興趣和執著精神,并有與課題相關的多篇論文在縣教育學會獲獎。

  十、研究進度

  第一階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根據課題的指導思想,制訂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準備階段:收集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了解當前的教育形勢,轉變教育觀念,在思想上能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貼近,反思自己的教學。選定研究的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等。

  第三階段(2011年10月——2013年7月)實施階段:依據實施方案與語文教學實際,扎扎實實地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努力使本課題研究與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相結合,借此改變自己的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實踐個性化閱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注意收集實踐與研究中的有關資料,積累閱讀教學案例。

  第四階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總結階段:整理研究所積累的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等。迎接課題結題驗收。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8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提高讀寫能力,擴大學生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志向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較為全面了解掌握我校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及特點,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更好地對課題有效研究,特對我校七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現將分析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選取了我校七年級(2)班共41名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3月18日----19日。

  三、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內容共收錄13個不同類型的問題,題型及結果如下。

  1、 你喜歡閱讀嗎?

  A、非常喜歡11人占78% B、一般 2人 占15%C、不喜歡 1 人占7 %

  2、 你在什么情況下閱讀課外書?

  A、主動閱讀9人占64% B、老師要求4人 占29 %C、家長監督1人 占7%

  3、 你最喜歡的課外書籍是

  A 、漫畫 4人 占27% B、童話故事 2人 占15%

  C、科幻故事2人占15% D、神話故事 6人 占43%

  4、 你每天用多少時間閱讀課外書?

  A、一小時以上 6人 占43 %B、40分鐘 3人占21%

  C、30分鐘 2人 占15% D、15分鐘 3 人 占21%

  5、 你閱讀書籍來源有哪些?

  A、購買 10人占70% B、向同學借 2人 占15%

  C、交換 2人占15%

  6、 你覺得閱讀給你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A、提高語文成績7人占50B、打發時間、消遣娛樂 2人 占15 %C、豐富自己的知識 4人 占28%

  D、沒感覺說不清 1人占7%

  7 、你讀課外書時喜歡

  A、摘抄好詞佳句7人 占50% B、寫讀后感 2人占15

  C、圈圈點點,寫批注 3人 占20% D、隨意地看看 2人 占15%

  8、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

  A、查字典 9人 占64%B、請教他人 3人占21%

  C、不管它,跳過去 2人 占15%

  10、我一個學期大約讀課外書

  A 、2本4人占28% B 、3本 2人占15%

  C 、4本4人 占28%D 、5本或以上4人 占29%

  11、在閱讀中你感覺快樂嗎?

  A 、快樂 13人占93% B 、不快樂

  C 、說不清 1人占7%

  12、如果在學校專門增設一門閱讀課,你會接受嗎?

  A 、會13人占93%B 、不會 1人占 7%

  14、寫出一部或幾部你知道的文學作品的名字,你讀過它們媽?

  15、在你讀過的這些作品中,哪個人物讓你難忘,請寫出它們的名字。

  四、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1份。我們對問卷結果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相關調查結果情況分析歸納如下。

  (一)、學生閱讀行為習慣尚需培養,選讀物類單一。

  學生課外閱讀行為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從七年級階段開始閱讀。開始由句、段到篇的閱讀。這時的閱讀習貫,僅限于興趣,并且選讀物類單一。隨著學齡增加逐步全面閱讀。因此,選擇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從調查結果看卻不容樂觀。第1題:“喜歡閱讀”的11人,占77 % ;第2題:“主動閱讀”的9人,占64 %;第3題,讀“童話故事”的2人,占15%,“科幻故事”的2人。而讀“神話故事”的6人,占43 % ,占的比例較大。學生所選課外讀物類別比較單一,“科幻與神話”接近,各占一半。這對促進學生志向形成、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說明學生在選擇圖書上,還需家長、老師和社會的正確引導。我們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閱讀面。天文、地理、歷史、科普、文學等,都應有閱讀。這樣學生閱讀面才能更廣。

  (二)、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還不夠。

  第4題:“你每天用多少時間閱讀課外書的”調查中,每天用一小時以上6人,占43%,每天40分鐘3人,占21 %。每天30分鐘2人,占15 %。每天15分鐘3人,占21 %。沒有用足夠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說明小學生的閱讀行為習慣還沒有形成。

  (三)、學生對科學的閱讀方法掌握不夠

  從第5題、第6題、第7題、第8題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書籍來源于購買,10人,占70% ,沒有互相交流讀書感受的習慣;閱讀所帶來的好處,雖“豐富自己知識”,4人,占28%,“提高語文成績”,7人,占50 % ,“打發時間”2人,15% 。但“沒感覺,說不清”,仍有1人。說明沒有目的性;第8題,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而不去查找資料等。說明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學生對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逐步增強

  第9題調查中,家長對課外閱讀給予了一定支持,并希望孩子通過課外閱讀對孩子有所幫助;第10題看出,學生課外閱讀量由年級逐步增加;第11題、12題分別是:“閱讀快樂嗎?”有13人感到快樂,占93% 。接受開設課外閱讀課的13人,占 93 %。這說明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支持和重視程度,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

  (五)、讓學生了解更多文學作品、歷史人物等

  從第12題、第13題看出,發現很多學生對文學作品知之甚少,甚至一知半解。很多同學寫出《童話小說》、《故事會》等。部分同學對《神話故事》很感興趣;在讀過的作品中哪些人物難忘,只少數同學寫出歷史人物、英雄人物、文學巨人、名人等。部分同學寫出 并不熟知的青春偶像人名等。

  五、對當前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思考

  1、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應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家庭、社會、學校應積極宣傳提高對課外閱讀的認識。樹立閱讀觀,把閱讀活動滲透到家庭生活、社會實踐中去。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讓課外閱讀深入人心。

  2、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保證足量閱讀。教師應布置一定的課外閱讀量。脫離題海戰術。閱讀精品,以讀帶寫。養成自覺讀書動筆的習慣,讓學生自己讀書、愛讀書、扎實讀書。

  六、今后如何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

  1、開展校園閱讀創建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充分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盡請讀書。

  2、強化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首先,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閱讀時注重理解詞、句、段、篇,寫讀書感受等。第二、要重視課外閱讀書籍類別的選擇。精讀那些積極向上,促進志向、勵志成才、增長知識的書籍。第三、重視閱讀學習品格的培養。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努力上進精神,摒棄那些低級庸俗的書籍。

  3、激發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閱讀活動引向深入。學校創設不同閱讀平臺,進行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及口語交際、讀書朗誦活動。利用語文手抄報內容豐富多樣的特點,將手抄報進行展覽。相信,今后學生將會有更多興趣去認真閱讀作品,提高一點寫。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9

  一、調查的目的和好處

  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校課外閱讀用心性高,校外不能堅持,閱讀習慣較差。課外閱讀的時間普遍偏少,課外閱讀量不大,閱讀方式單一。學生看得比較隨意,大多是走馬觀花。閱讀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進行。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表現出語言表達潛力差,不能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詞匯量少,語言平淡。作為教師的我們心痛著,思考著,我們想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潛力,為學生綜合潛力的提升奠基,我們嘗試開展一個關于課外閱讀的活動,我們要讓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低下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擴大學生課外閱讀資源?怎樣爭取家長配合,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如何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如何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指導?……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能探索出來,我們就有期望讓學生愛上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潛力得以提升。

  了解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了解分析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低下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探索和培養,是我這次調查的目的。

  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1.調查的對象:

  樂至縣八一期望小學20xx級1班全體學生

  2.調查的方法:

  在收集相關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的資料和對本班學生課外閱讀潛力現狀的觀察的基礎上,我制定了“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現狀調查表”進行調查。同時,用不定形式的訪談法,對20xx級1班家長和學生進行訪談,目的在于了解本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三、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共32份,收回32份。透過問卷調查表,我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較為樂觀,與訪談記錄大相徑庭。于是,我又進行了第二次問卷調查,并在調查前,向學生強調不記名如實填寫。第二次問卷調查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本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透過調查研究,發現20xx級1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如下:

  (一)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態度用心,但難以堅持。

  二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個性的發育,處于性格、興趣、愛好構成傾向性的萌芽狀態。他們求知的欲望,個性是對適合于自己興趣、愛好的各類信息的渴求,與日俱增,想開拓自己的視野。因而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態度用心,比較愛看課外書,但小學生的興趣容易不見。他們意志品質較弱,在需要耐心恒心的課外閱讀中往往堅持性較差,意志動搖,不能堅持到底,導致課外閱讀的斷續、稀疏甚至中斷。學生在校,大多數時間都被課內知識的學習所占有,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就意味著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更多的是在家庭進行。但事實上孩子在家,又有多少家長能一如既往地督促孩子進行長期的課外閱讀?

  從調查結果來看,無論是學習日還是雙休日,絕大部分學生平均每一天只能保證10分鐘左右的課外閱讀時間,學習日內堅持課外閱讀20分鐘的僅占12%,雙休日內堅持課外閱讀20分鐘的也僅占28%,每一天堅持課外閱讀1小時的更少,學習日內僅占1.5%,雙休日也僅占8%。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完成上述字數的課外閱讀,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較難做到的。更何況,這三個學段145萬字的閱讀總量僅僅是“下限”,是學生務必到達的課外閱讀量的“底數”。如果閱讀量高于或大大高于《課標》的“下限”,那對學生閱讀意志的要求就更為苛嚴,就更需要學生進行堅持不懈的閱讀。

  (二)學生課外閱讀資源貧乏。

  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農村學生的家長由于文化素質較低,加之經濟狀況所限,很少主動給孩子購買課外讀物。絕大多數學生有閱讀的興趣卻沒有書可看,學生家中藏書20本以上的1人,占3%,10本以上的3人,占9%,5至10本的10人,占31%,5本以下16人,占50%,無1本的2人,占6%。學生放學回家想看書卻無書可看,以致學生把寶貴的空閑時間浪費在玩耍和看電視上。

  八一期望小學是二00八年依靠部隊支援在原南塔十村小學基礎上新建的小學,基礎設施的配備相對簡陋,經濟條件相對薄弱,沒有設置圖書館。這樣也就不能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帶給良好的環境,使得學生缺乏課外閱讀資源。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三)學生課外閱讀潛力低下,缺乏指導。

  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教師未能給學生帶給閱讀的條件和機會,把超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由于學生得不到教師的正確指導,就是手頭有一本書去讀,也不明白要去讀什么,將要從中學到什么。因此,學生閱讀時,看得比較隨意,大多是走馬觀花,翻看插圖,了解一些故事情節或大概資料,看完后,自己的大腦中并沒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這樣的“讀”,不但讀書效果甚微,還養成了不少閱讀的不良習慣。

  進一步調查發現,在課外閱讀方式上,學生普遍選取獨立閱讀形式,家長指導閱讀所占比例僅為9%。大部分家長本身文化水平低,以為自己孩子理解了教育,學習了校園課程,閱讀潛力就好,對孩子真正的閱讀潛力,表達潛力了解不深。家長的低要求,間接導致學生課外閱讀潛力低下。

  (四)學生課外閱讀面較窄,閱讀量少。

  我在班上做訪談,要求學生說出自己有多少本課外書籍。調查31個學生,能列舉10本以上課外書籍的一個都沒有。最多的能列舉6本課外書籍,并且只有2人。大多數學生能說出2至4本書名,有3個學生一本書名也說不出。學生能列舉的大多是《奧特曼》、《喜羊羊與灰太狼》、《虹貓藍兔七俠傳》之類的。這都是媒體時代,學生的視覺聽覺在媒體狂轟濫炸的漩渦里旋轉。少數學生列舉了《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媽媽教我學唐詩》等書目,此外,還有一些卡通連環畫。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那些真正能滋養心靈的好書卻少有問津。

  大多數學生閱讀課外書只是看熱鬧,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喜歡看《奧特曼》一類的動畫圖書,對知識性的書籍不感興趣。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極小,平均每周讀課外書不到1本的占72%,1至2本的占19%,2本以上的占9%。對于身處農村的大多數孩子來說,要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不是件容易的事。

  (五)家庭影響巨大,家長對課外閱讀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受社會經濟大潮的影響,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忙于生活,操心掙錢,懶于學習,無暇讀書。在家庭環境中,家庭文化氛圍濃,書籍報刊豐富。那么學生有書可讀,其課外閱讀狀況就好,反之,無書報可看,學生想讀也是枉然,其課外閱讀必然是紙上談兵。另外學生家長文化素養低,不讀書不看報,對孩子負面的影響也不可低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家庭缺少文化氛圍,農村學生家長生活壓力大。生活大多艱辛,沒有時間也不習慣讀書看報。閑余時間家長讀書看報的不到10%,60%的家長看電視,30%的家長下棋打牌,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學習讀書,而是無所事事,自然而然地效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課外閱讀就無從談起。

  在與家長接觸中,發此刻農村,學生家長都渴望子女“跳出農門”,他們只期望孩子把校園里的課本念好。“讀書就是讀課本,與語文數學無關的書都是野書”的觀念仍是大部分家長的主導意識。

  四、調查后的思考

  1.提高培養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要用心開發家長資源來培養農村中段小學生課外閱讀潛力,透過家長會、家訪、來訪、電話交流等形式。主動進行家教指導,幫忙家長也提高認識,共同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潛力的發展。

  2.用心為學生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

  只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與書結緣,撲到書籍的海洋中遨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潛力。在選取書籍,帶給讀書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等方面,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啟發和準備。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活動,使家長成為合作伙伴將會到達更好的效果。

  3.有待于探索如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潛力。

  在缺乏指導的學生課外閱讀中,學生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閱讀潛力低下,閱讀習慣較差,收效甚微。只有學生在懂得怎樣閱讀的前提下,在良好的閱讀指導下,學生才能有目的地閱讀和思考閱讀,并堅持下去,為綜合潛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1.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使學生到達”毋需揚鞭自奮蹄”的功效。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要是靠教師啟發和誘導的,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首先是榜樣激勵;榜樣能夠使學生產生向上看齊的心理,能夠是名人效應,介紹一些偉人、名人的課外閱讀經歷,比如說,介紹列寧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在圖書館看書的地方踏出一雙雙腳印;也能夠是典型的學生,讓他們從身邊學起,樹立起熱愛書籍的興趣,進而從中去領悟、去汲取,教師還能夠適時展示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成果,比如讀書筆記,根據閱讀課外書制作的手抄報等。作為家長,也要做好子女的表率,給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2.針對學生閱讀范圍的狹小,首先學生要養成熱愛書籍的良好習慣,博覽群書,不局限于一個范圍內,要大膽去閱讀,去發現。圖書室作為學生閱讀課外書的主要渠道,校園應做好圖書室圖書的補充,充分保證圖書的數量、質量;并定期為學生推薦好的圖書,做好閱讀上的指導,在校園構成一個課外閱讀氛圍,作為家長,則應適時為子女補充各類書籍,督促子女去閱讀,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3.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首先要做好讀物的推薦,最廣泛的就是與教學資料相關的,比如說學習了《草船借箭》能夠推薦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去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習了《景陽岡》能夠推薦《水滸傳》,去了解武松之后的經歷與命運,從而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身不由已的人物形象。

  另外,還能夠推薦他們年齡特征相適合的,六年級的學生充滿了求知欲、充滿了幻想,能夠為他們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科幻故事》等等,讓他們感到課外書知識的豐富。

  其次,學會閱讀的方法。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他們很少能細細品味一本課外書,多數學生都是篩選精彩的來看,往往是大體瀏覽一下,學會閱讀的方法就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課外書的特點、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閱讀課外書,有效充分利用時間。

  第三,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憶不如爛筆頭”,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僅能夠增強對課外書的理解,還能夠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寫作潛力等等,比如說讀了《作文集》可以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或寫寫對某一篇作文的、感想;讀了《中國民間傳說》則能夠談感想、展開想象,還有就是要建立起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外閱讀形式,落實檢查,這樣才能督促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10

  20xx年,我校開始實施打造“書香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在“書香校園”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許多有關學生閱讀的問題困惑著我們——開展小學生閱讀活動的意義是什么?怎樣有效開展閱讀?小學生的閱讀心理是怎樣的?閱讀在少年兒童的成長中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等等,為此,我們成立了專題攻關組,負責學生閱讀方面的專題研究。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積累中,我們于2013年4月,根據甘肅省十二五科研課題項目要求,申報科研課題。2013年9月9日,張掖市教育局將《改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促進閱讀能力形成的研究》確立為市級科研課題。

  一、問題的提出

  (一)閱讀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教育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在《閱讀與中國教育改造》的演講中呼吁“真正的閱讀要從兒童開始”。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呼吁,政協委員提出設立“閱讀節”的提案,都在強調閱讀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

  (二)有效改善小學生閱讀現狀的迫切要求。經我們初步的調查,現在小學生普遍存在如下閱讀方面的問題:

  1、小學生閱讀興趣不高,沒有養成自發讀課外書的習慣,閱讀活動很被動;

  2、小學生普遍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的目標不明確,沒有走出讀書時為了考試的誤區;

  3、小學生不能根據自己愛好進行經典性閱讀和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的閱讀;

  4、大部分小學生閱讀量不能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閱讀質量不高,不利于閱讀能力的形成;

  5、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大語文觀”的理想閱讀氛圍形成面臨諸多困難。

  (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建“書香校園”的需要。

  二、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一)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閱讀”的概念。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活動,即讀者以視覺感知書面語言的方式去領會和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和表達形式的思維過程。現代研究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創立的“結構圖表閱讀教學法”,打破傳統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掃課堂沉悶空氣,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正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澳大利亞的桑德斯的閱讀討論教學法認為,對閱讀的控制權應該留給孩子們,允許孩子們自由地閱讀討論,老師作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新西蘭的共同閱讀欣賞教學法等,分別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這些閱讀理念對青少年的學習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近代,我國產生了許多富有創新意義的閱讀教學理論。梁啟超實用主義的閱讀理論;蔡元培反對“注入式”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嶄新的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開啟了中國教育的新局面。

  葉圣陶關于“養成讀書習慣”的精辟論述,對我國現代語文教學影響至深;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師呂淑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更是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來認識。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魏書生、錢夢龍、于漪、顏振遙等語文教學方面的專家所創造的風格獨特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深受“應試教育”之苦的中國教育,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刻反思,產生了許多嶄新的閱讀理論。被譽為“新教育’理念發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閱讀改變我們的一切》的演講中,明確提出了“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觀點,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外閱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又使得課外閱讀處在“欲進不能,欲罷不忍”的尷尬境地,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臨嚴峻的挑戰。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人把我們所處的時代叫做“信息時代”。如何獲取信息呢?閱讀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據有人不完全統計,當今社會需要的各種信息約有80%以上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圖書文獻。這充分說明閱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朱永新認為,“閱讀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改變,通過閱讀能夠改變我們的一切。”時代的發展呼喚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課外閱讀,許多世界范圍的教育成功經驗更是證明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實施“改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探索與研究”課題,有利于豐富和發展課外閱讀的理論,有利于學校形成重視閱讀,輕松閱讀的良好閱讀氛圍,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展開研究,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和改善,是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創建書香校園的必然過程。讓小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在閱讀中領悟真理,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時代的需要,是人的發展的需要。因此,開展該項課題研究具有實踐與理論的雙重價值。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一)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

  1、課題了解小學生閱讀現狀,了解小學生的閱讀愿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面臨的問題與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改善現實條件下課外閱讀面臨的困境,使學校在新課程背景下,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引領學生快樂閱讀,健康成長。課題擬以本校200余名不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定期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師生座談、開展讀書交流與讀書競賽等活動方式,調查研究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包括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能力,教師的閱讀指導策略、學校關于課外閱讀的激勵機制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研究,完善個人、班級、學校閱讀機制,消除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不利因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理想的空間,開拓和挖掘有利于開展閱讀活動的所有因素,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課題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從理論層面深入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有效開展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范式,最終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成果,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大語文觀”理論。

  2、展開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分析每一個問題產生原因,產生改善現狀的辦法與措施。

  (1)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調查和改善研究;

  (2)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調查和改善研究;

  (3)小學生閱讀習慣調查和改善研究;

  (4))小學生閱讀能力調查促進提高策略研究;

  (5)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有效利用的研究;

  (6)學校激勵機制與學生閱讀興趣、能力提高的關系研究。

  3、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建構“書香校園”提供理論依據。

  (二)研究假設

  本課題假設:

  (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課外閱讀作為學生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方式,科學閱讀顯得極其重要。課題旨在探索消除影響課外閱讀效果的不利因素,產生有利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新理念。

  (2)課題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讓學生用愉悅的心情、探索的意識、創新的眼光閱讀,為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奠基。

  (3)研究中尋找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契合點,走出應試教育誤區,達到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統一,實現“以讀促教”的語文教學目標。

  (三)擬創新點

  1、課外閱讀是打造“書香校園”工程的重要環節,通過探究小學生閱讀興趣產生和發展的規律,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卓有成效的創建“書香校園”;

  2、研究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內涵,推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為語文教學的自主性開展提供典型范例,形成課外閱讀的新思路、新實踐;

  3、通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的具體教學策略和方法。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將從小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量、閱讀書目的選擇、閱讀時間等幾方面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改善現狀的思路與方法,最終形成帶有普遍意義的指導理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研究對象發放與閱讀有關的調查問卷,了解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情趣、愿望、困難,測試目前條件下閱讀能力等,為制定和實施改善方案提供準確的依據。

  (2)文獻研究法。學習和研究目前國內外教育界關于課外閱讀的理論書籍和文章,為課題的開展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和幫助。

  (3)行動研究法。確定研究對象,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廣泛調查研究;在教學與工作實踐中,主動探索課題關涉到的內容,更新教育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閱讀指導理念與學生的閱讀實踐相融合。

  2、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

  3、研究對象

  對紅石灣小學200余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三)課題實施步驟

  本課題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研究啟動階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學習該課題當前已有成果,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申報工作,確定組成人員分工,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對方案進行論證。在課題獲準立項后,撰寫《開題報告》。

  2、根據實施計劃,展開小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提出和實踐改善方案:(2013年6月—2015年3月。)

  (1)課題組成員研究制定系列調查問卷;

  (2)確定研究對象并發放調查問卷;

  (3)回收問卷,進行數據統計整理;

  (4)在分析數據和調查結果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根據分工,撰寫調查報告,形成系統的調查研究報告;

  (5)制定小學生課外閱讀改善方案,并進行試驗和實施;

  (6)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3、全面分析、總結階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撰寫《結題報告》,申請課題驗收鑒定。

  (四)課題研究的保障性工作

  1、課題論證參考資料:

  (1)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教育部。

  (2)《有效教學》肖成全等編著。

  (3)《中國當代閱讀教學理論與閱讀教學》韓雪屏著。

  (4)《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林姆斯基著。

  (5)《現代教育理論導讀》張洪亮著。

  (6)《朱永新教育文集》朱永新著。

  2、課題參與者的教學及科研背景。

  參與課題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扎實、富有吃苦、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群體。其中有高級教師4名,一級教師1名。一人獲張掖市優質課三等獎,課題組成員中有市級優秀教師一名,縣級優秀教師1名。課題組核心成員具有較好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育實踐中善于總結經驗,大膽創新,有多項創新成果在主管部門舉辦的活動中獲獎。因為具有出色的工作業績,所以,被授予相關榮譽稱號。課題組成員本年度發表語文教改論文2篇,2篇課題相關論文正在審稿期間,這些都為課題的順利地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前期準備工作:

  本課題是在我校創建“書香校園”工作的核心。我校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與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還僅局限于個人化、單打性、分散型的現狀,為了更好地對我校閱讀實踐活動進行研究與反思總結,我們經全體語文教師討論后確立了該課題為研究方向。我們又與學校全體語文教師一同搜集研究所需資料,反復、認真地研究課題方案,商討課題研究計劃,并邀請縣局教研室專家、領導指導。現已形成具有指導價值的、較為科學的研究方案。

  4、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外部條件:

  ①教育部頒布實施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為本課題的制定確立了政策依據。

  ②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推進著語文閱讀教學和觀念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人們對課外閱讀的全新的認識,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③“書香校園”的構建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我們教育工作的必須,符合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利于教育科研的展開。

  內部條件:

  ①開展課題研究學校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小學,偏僻的地域環境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領向前。雖然這是一所農村小學,但是,學校科研氛圍濃厚,大閱讀活動有一定特色,在縣域內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中的困惑深刻,能為研究提供真實而準確的研究數據,學校也需要在全新閱讀理論指引下創造更好的成績。

  ②課題負責人是學校校長,曾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曾被教體局授予“教學新秀”稱號,具有較好的科研素養,在教研教改方面有一定見解,發表了不少有質量的論文,他對該課題給予了全力支持。為了創建“書香校園”,學校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物質上給予保障,以確保課題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為課題研究組教師購買了大量相關研究的書籍、資料,提供電腦等現代化的設施,以供研究教師的搜集和研究之需。學校從激勵機制方面對學生閱讀進行促進,定期舉行“教師閱讀指導課”研討活動及“學生閱讀體驗交流”活動,為課題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內容。

  ③學校圖書館和遠程教育網絡等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者可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充實研究內容,深化研究成果。

  五、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

  ①責課題的申報、立項。

  ②擬訂課題實驗方案,調查報告、開題報告和結題報告。

  ③合理分配每個參研人員的研究任務。任務要具體,明確,有可操作性。

  ④定期召開課題組人員會議,了解研究情況,加強研究指導。

  ⑤不定期的對課題組成員進行業務培訓,加強對課題的管理,督促參研人員按時完成研究任務。

  ⑥及時收集能夠反映課題成果的主要資料和過程性材料,資料整理要規范。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物化。

  ⑦做好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對前期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補救,布置下階段工作。

  ⑧撰寫課題實驗報告,按時上報科研成果評選材料。

  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成員具體工作分工:

  1、周凌:課題組組長,負責課題研究的領導及統籌協調工作。

  2013年11月,撰寫《開題報告》,部署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

  2015年,在課題組研究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綜合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負責課題的申請鑒定及驗收事宜等工作。

  2014年,擬撰寫“怎樣更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主題的系列論文,總結研究成果。

  2、單成學2013年11月——2014年4月,負責學生課外閱讀讀物選擇與來源的調查,形成調查報告,為課題深入研究提供翔實的一線資料。

  3、張鳳、劉軍連進行研究資料收集及分類整理工作。協助課題組其他成員撰寫研究論文、研究報告。

  我們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教育界資深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一定會把該課題研究進行到底,結出豐碩的果實,為我們學校書香校園的打造獻上一份厚禮。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1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面對洶涌而至的外來文化,我們既不可以無動于衷夜郎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而盲從。我們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飽滿自尊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必能結合時代精華與時俱進,取其精華加以繼承和發展。”

  根據我的調查認識,我校大部分中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識嚴重不足。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站在時代的講臺,手執新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歷史使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之美,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觀乎人文,天下化成”。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來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潤物無聲中春風化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們認為,即使是到了21世紀,我們仍然要倡導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學生在靈魂深處走進民族文化殿堂,初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閱讀古典名著提高中學生文化底蘊的研究》的課題。

  二、概念界定:

  古典名著以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為主體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挖掘人文內涵。文化底蘊指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本課題從整體上理解和宏觀上把握,認為中華文化可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獨特的語言文字形態,浩瀚的文化典籍等。“提高文化底蘊”主要是指在閱讀實踐中“內化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在古代形成的傳統精神。

  三、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課題組通過多種途徑調研后認為,目前很少有人對這個課題進行專門的研究,把初中語文學習與名著閱讀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進行研究還不多見,這就為本課題展開深入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課題研究預期目標:

  通過課題的開展,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積淀他們的文化功底,讓孩子打好傳統的根基。

  1、使學生初步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養料,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識真偽、分善惡、辨美丑的能力功盡棄,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成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2、教會學生認識和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讀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經典名篇的積累和文化底蘊。

  3、以“語文教學跟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為指導思想,初步形成“課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新課程教學策略及以“對話——探究”為總綱的語文文化課堂教學模式。

  4、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課題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及方法:

  研究對象:本校六、七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內容:

  “初中語文新課程與古典名著閱讀”,它首先是“新課標視野下”的一種研究,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它以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作統帥,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基本特點。從初中學生的特點出發,確定研究的價值取向。

  其次,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古典文化內涵,以如何宣揚初中語文教材所蘊涵的傳統美德(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協和萬邦的寬容精神,憂國憂民、獻身祖國的愛國精神。),品味和積累祖國語言文字、解讀民族文化典籍為研究重點,結合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好相關的語文學習的活動方案,為學生創造綜合學習的機會,從而來尋求弘揚民族文化的途徑和策略。

  根據以上界定,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1、中學生對名著文化了解的現狀調查分析;

  2、新教材所蘊涵名著成分的挖掘與;

  3、品味和積累祖國語言文字、解讀古典文化的策略研究;

  4、在新課標下弘揚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搜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體現古典名著的內容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3、實踐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教學行為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通過一系列課內外語文的實踐活動 ,尋求新語文與弘揚古典文化之間聯系的橋梁,研究一條適合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途徑。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策略:

  1、實施“閱讀古典名著”工程,增加傳統文化的積淀,吸收經典營養,我們通過“名著知識知多少”的問卷調查,就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范圍、閱讀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學生對經典文化的接觸和吸收相當薄弱。于是,“不要拒絕對經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們對語文教學的定位,增加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就成為我們課題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為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我們開展了“閱讀古典名著”經典工程,在開發方案中為學生開列了書目,使學生有的放矢,自覺運作。并嘗試采用以下對策:

  ①每日:要求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誦讀;

  ②每周:每周寫一段閱讀心得體會;

  ③每月:要求課題組老師在每月上旬開設一節名著閱讀的專題講座 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

  ④每學期:每學期舉辦一次成果展(優秀摘錄筆記、研究優秀小論文展、 制作嫩江農場中學‘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性學習交流在線”網站,按月更換內容 )

  開展“閱讀古典名著”,旨在增加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學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識淡薄、奉獻精神不強等不良傾向。通過誦讀含咀,熏陶漸染,在“潤物細無聲”中內化品德、豐富學識和文明行為,使他們“博于學問,明于睿思,篤于務實,志于成人”。

  2、營造語文課堂的古典文化氛圍

  語文本來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載體,歷來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最外在、最鮮明的標識。因此,它本來就該滿貯著文化的精華來到課堂。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古典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古典文化”應有的品味與魅力。

  (1)創設課堂教學情景

  ①空間情景: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古典名著人物的畫像和名言警句,在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②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古典名著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

  ③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名著。

  (2)挖掘教材的內涵

  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從課文注釋、引語入手,挖掘有關名著信息。

  ②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內涵。

  ③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

  ④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文化背景、境界。

  (3)名著閱讀與探索“三六一”課堂教學模式有機結合。

  (1)開發《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校本課程

  本課程結合歷史和人文資料,立足于學生的文學積累、情感熏陶、明理啟智,提高他們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具體操作如下:

  制訂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結合學校及學生實際,課題組制訂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具體包括教學內容及目標的確定、教學時間及形式的安排、課程評價的方法等。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既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又培育了愛國熱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既開闊學生視野,又有利于提高運用語言文學表情達意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創建‘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專題網站

  在網頁中,學生可以從網站中找到有關許多資料,并將收集到的文字、圖片、聲音等資料都匯集到一起,通過對資料的整理、重組和內化,將研究成果制作成網頁,然后將網頁匯集到一起制作一個網站 “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交流在線”。實現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3)舉辦語文學習沙龍

  每月舉辦了一次語文學習沙龍,交流讀書心得,尋得讀書知己。全班同學首先分組交流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然后每組選出1-2名同學在全班交流。為了促進大家相互學習,互相受益,訓練思維,我們可在交流會上設立專題引發討論,引起爭鳴。如“如何看待中國封建文化”等。通過討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作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七、研究工作的步驟及成果形式:

  準備階段2011、9—10月:課題組成立,學習研究計劃和相關材料,明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各成員確定各自的研究側重點。

  第一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開始實施課題:

  ①2011年10月:A)課題開題;B)“古典名著知識”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整理教材的課文,制訂教學方案;C)創建網站。

  ②2012年1月——2012年3月:A)討論研究課題實施策略;B)根據《課程標準》推薦的目錄和老師根據班級實際補充課外閱讀內容,并制訂方案;C)課題組的老師每人設計一個活動課方案,資源共享。D)初步擬定課堂教學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2012年3——5月:開始實施完善后的課題方案:

  ①2012年3月:A)開始實施“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經典工程;B)編撰并使用《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校本課程(七年級);

  ②2012年4——5月:A)開展語文實踐活動;B)舉行教學新模式”展示課;

  ③2012年6月——7月:課題階段總結:A)每人完成一個教學經驗總結,一個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學方案評析。B)整理資料。C)完成課題階段總結報告。

  第三階段2012年8月——12月:繼續實施完善后的課題方案:

  ①2012年8月——9月:A)編撰《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校本課程(六年級);B)開展暑期語文實踐活動。

  ②2012年10月——11月:繼續實施完善后的課題方案(方法同上)

  ③2012年12月:課題總結:整理資料,完成課題總結報告。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論文報告、校本教材、課堂教學案例集、調查報告、語文活動方案集、學生成果(習作、網頁、小論文等)、網站、課件、錄像等。

  八、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分工:

  顧問:李艷杰、王遠新、蔣敏(提供信息,指導幫助)

  組長:汪雪冬(負責、協調、主要策略研究、主編校本教材 、資料匯總執筆)

  成員與分工:

  黃麗麗(校本課程匯編、負責研究、指導學生實踐活動;主創嫩江農場中學‘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交流在線”網站。)

  周莉莉(負責“課堂模式”的構建與研究、校本課程方案的設計及匯編,共建嫩江農場中學‘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交流在線”網站。)

  王偉(負責校本課程匯編、各類競賽活動的組織策劃、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網站共建者)

  李春輝(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課堂案例撰寫、校本課程匯編、制訂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網站共建人)

  付春玲(校本課程匯編、語文實踐活動方案設計、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

  高鴻、趙艷敏(課堂案例撰寫及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12

  一、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

  興趣是探求知識,獲取知識,產生奇思異想不竭的動力。小學生年齡小,學什么,做什么,往往與興趣相關。興趣高,樂意干,自覺性就高,效果就好。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活動入手,順其自然地引導他們親自參加活動,觀察生活,身臨其境,練習說寫。這樣既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寫作欲,又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例如,玩是兒童的天性,他們最喜歡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教師根據實際有意識地安排一些“玩”的內容,在校可組織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活動,或者把他們帶到大自然,社會觀察點上去,創設一定的情境,教給他們游戲、活動的規則和觀察方法,然后引導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按一定的順序說出來,寫下來,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小學生重在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大多喜歡小動物或各種玩具,教師可選幾種共同喜好的,引導他們去觀察,并提出一些問題以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如某動物的外形怎樣?生活習性、活動規律是什么?等等。然后,讓他們爭著去說,互相補充,校正錯誤,最后讓他們把說過的寫下來。這樣不但使作文內容真實、具體,記敘完整,感情真摯,而且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培養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學會寫作的方法

  學生初寫作文,感到最苦惱的是“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為解決這一難點,教師要結合講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作者觀察和表達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學到的方法讓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最后再讓他們把觀察到的東西寫成作文。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的作文時,教學一開始,首先,指導學生反復讀課文《我的弟弟小蘿卜頭》的重點片斷,再引導學生從文中學習寫人的方法,列出提綱寫出來,然后讓學生按身材、衣著、長相觀察自己最熟悉的人,回憶他們做過的事情,再指名按提綱給大家說一說。這樣,例文幫助學生明白了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和典型事例,學生覺得有話可寫,有情可抒,不致于難以下筆。再如,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后,學生理清了條理。知道了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先寫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再講路上的見聞,最后著重介紹雙龍洞的特點。分別講洞口、外洞是什么樣兒的?怎樣從外洞進入內洞?內洞景物有什么特點?又是怎樣出來的?學過這篇課文后,筆者便以《春游泰山廟》為題,親自帶領學生參觀秦安名勝――泰山廟,然后讓學生根據《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的寫作方法,按“廟外→廟門→廟內→出廟”的游覽順序,抓住泰山廟內重點景物進行描寫,這樣指導學生作文收獲很大。

  三、指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練筆

  教師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動筆的習慣,把平日觀察到的內容用日記形式記下來。可以寫自己看到、聽到、想到或做過的事;可以寫發生在家庭、學校等場所的事;也可以寫同學、朋友、親屬或他人之間發生的事;可記敘,可抒情;可寫讀后感、觀后感;可長可短,內容不限,體裁不限,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展示表達的空間。若實在沒什么可寫的,也可摘抄自己喜歡的句段或名言警句。為了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教師可有意指導學生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觀察周圍人的喜怒哀樂或家里的小擺設、小動物等,對學生觀察到的事物,引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口述,敘述時啟發學生盡量運用課文中所學的規范詞句,然后讓大家動筆寫下來,并定期檢查。為了激發學生寫日記的熱情,可采取自愿的方式,讓學生走上講臺給大家讀自己寫的日記。教師對寫得好的地方及時肯定并鼓勵,對寫得不好或不正確的地方,巧妙地點撥、引導。指導和教育,寥寥數語,收效不小。或者讓學生討論,由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和意見。運用形式多樣的方法,調動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由想寫、會寫,漸漸向愛寫發展。

  四、多讀書,多積累

  古人云:“讀書破石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是寫好作文的傳統經驗,讀書是最好的積累。當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達到有話想說,想寫而又感到辭不達意的情境時,教師要適時引導他們多讀書,多積累,讓他們懂得“厚積才能薄發”的道理,并有針對性地選擇,指定一些適宜于孩子的閱讀基礎、興趣愛好的讀物,如《學生天地》《黃河少年》《少年文史報》等報刊,不斷從中積累詞匯,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教師還要適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技巧,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圈圈點點、剪剪貼貼、摘錄甚至背誦一些寫景、寫人、記事、狀物、抒情、說理的好詞句,精彩段落、名言、妙語、兒歌等,并及時指導他們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為其增色。當然,重積累還包括生活經驗的積累,要教育學生興致勃勃地觀察生活,事事處處留心皆學問,自覺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生活,并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引導、訓練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習慣和能力,讓生活源源不斷地為學生提供有真切感受的、形象鮮明的作文素材,讓生活成為孩子們取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另外,要將作文與品格培養結合起來。通過講故事、搞活動等辦法,教學生如何做人。例如,在“爬山”活動中,教學生如何克服困難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在“拔河”比賽中教會學生集體協作,培養學生團結一致的集體觀念。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進行教育,并讓他們及時地把類似活動中、教學中、生活中的見聞、感想說出來、寫下來,使做人和作文水準同步提高。總之,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語文教師要潛心研究,下功夫“備好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會寫作方法,親身體驗,有感而發,主動作文。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13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具體的研究目標可以分為四個層面:

  學生層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文閱讀”教育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端正其閱讀態度,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策略,進而提高其閱讀力,對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教師層面:通過總課題組培訓及閱讀教學的實踐,在課題研究中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素養,提高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實現教師充分的職業發展,從而為學校打造一支優良的教研隊伍。

  學校層面:在完成教育實驗的同時,借助實驗打造“書香校園”,形成以“閱讀”為導向的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教育內涵與辦學品質。

  課程層面:將優質多元的閱讀教育資源引入課堂,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積累群文素材,研發“群文閱讀”教師讀本和學生讀本等資料庫。

  二、課題成果

  用該課題實驗指導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其研究能力,為其今后傳承民族優良文化奠基,又能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還能使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全面提高學生讀說聽寫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理論成果

  群文閱讀教學既是對傳統閱讀教學的反思,也是對當下閱讀理論教學理論的實踐和探索。從群文閱讀的三大特點中我們能夠看到鮮明的后現代主義和建構主義傾向。群文閱讀吸收了更先進的理論成果,至少能夠在以下三個方面彌補傳統閱讀教學的不足。

  ①以課程開發促進教學資源建設

  更大的閱讀量是群文閱讀最基本的訴求。統一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群文閱讀的需求,所以在選材上,群文閱讀要求教師結合課程標準自主選擇并組織教學內容。這其實是一種課程開發過程。群文閱讀的選材具有典型的、建構性和非線性特點。帶有后現代課程的特征。

  ②以思維訓練發展閱讀能力

  在知識越來越龐雜且抽象的今天,求全思維的局限性逐漸被放大。群文閱讀直面知識的客觀性和系統性遭到沖擊的現實,發揮聚焦思維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傳統閱讀的思路一般是將文章打斷成點。引導學生由點連接成線,形成線的認識,而群文閱讀則是提供許多相交的線,讓學生通過觀察理解這些線,然后定位所有線都匯聚的點。學生每讀一篇文章,都對議題有了一個認識,并在認識的沖突之中不斷深化對議題的理解,逐漸發現其本質。學生既可以清晰地看到議題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現,更準確地理解議題的內涵,又可以沿著每一篇文章進入生活,發現更豐富的意義,最終學生雖然可能得到的是模糊的線,但能得到清晰的點。這就是聚焦思維在群文閱讀中的體現和意義。

  ③以情感體驗塑造健全人格

  群文閱讀強調建構“要求以豐富的材料為基礎”引導學生發現議題,討論議題,其實質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入不同的情境,對議題進行有比較的考察。學生需要建構的不再是新舊認識間的聯結,而是認識與情境間的聯結。可見群文閱讀最終并不僅僅指向精確的知識,更是一種具體的體驗,從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群文閱讀對情感體驗的強調既是保護學生閱讀感受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學生閱讀收獲的必要條件。例如我校的張老師在議題為“我愛毛澤東”的群文閱讀設計中整合了毛澤東的四個故事。張老師根據課文教材的內容導入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前往四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去認識毛澤東小時候的聰明活潑、青少年時期的奮發向上、革命斗爭時期的關愛百姓和老年時期的平常父母心。學生從不同的時間、地點和不同身份的毛澤東身上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最終達成了對毛澤東高尚人格的共識。這堂課很好地為我們展現了群文閱讀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的功能。

  (二)直接效益

  調查表1: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態度

  試驗個案:

  彭迪同學,男,20xx級8班學生。該同學在進入此輪實驗班以前一直是語文老師的心病。因為該生是一個各科成績皆優異,唯獨對閱讀缺少學習興趣的同學,語文成績一直徘徊在低分段。自從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后,充分挖掘課內外學生感興趣的閱讀資源,該生一反以前對閱讀的排斥,同時還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后來在小學畢業考試中,該生語文成績考出了92分優異成績。

  張雅琪同學,女,20xx級8班學生。該同學在進入實驗班的學習后,高興地告訴老師:“我以前回家后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少看課外書,語文的閱讀理解能來也很差,對語文學習沒有一點興趣。后來通過老師開展各種各樣的群文閱讀活動,我才開始對閱讀更加感興趣,我的閱讀量也提高了。”

  調查表2:實驗班與非實驗班會考成績對比

  表3:語文閱讀能力及個性發展情況近兩年對比表

  表4:近幾年語文教師發表和獲獎論文情況對比表

  (三)社會效益

  由于學校實施該課題學生成績較以前有大幅提高,學生的閱讀風氣也有重大轉變,學校近幾年新進了不少慕名前來的新生,其中有不少還是鄰近鄉鎮的孩子。

  三、總結與回顧

  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對我校教師來說,還只是一種嘗試。我們相信,只要大家不斷探索,不斷努力,一定會突破舊有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大量的經典內容、吸收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思想、有更多的發現與創造。

  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我專門建立了閱讀成長記錄表,每一次的課堂閱讀,我都讓孩子們將自己閱讀到的文章題目及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

  教學中,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閱讀,教師要舍得花時間,不要過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閱讀。讓孩子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教師可以適當地做些引導,但以不干涉孩子的閱讀為前提,可以表揚:“瞧,這個同學讀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導:“注意課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為什么?”可以點撥:“課文有些地方寫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讀完一遍后,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和你受感動的地方可以反反復復讀。”……課堂上讓孩子們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閱讀,老師只是

  適當的撥云見日式的點撥,這是讓學生獲得樂趣的一個前提。

  我們知道如果是把學生的語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飛鳥的話,那么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就是它的兩翼。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平時,我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在班中樹立典型,開展“每周一星”的讀書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激勵,使學生能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為發揮課外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應,我結合學校班級活動,開展了如:“我的一本課外書”“我與書的故事”等活動,為學生創建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與喜悅。以課外促課內,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閱讀經典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閱讀的實踐報告(精選7篇)11-23

有關閱讀的實踐報告(通用5篇)11-23

課外閱讀實踐報告(精選7篇)11-24

閱讀實踐總結07-21

課外閱讀與實踐報告范文(精選9篇)11-23

關于閱讀的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11-23

經典閱讀社會實踐報告(通用9篇)11-24

閱讀經典著作實踐報告(精選5篇)11-24

課外閱讀實踐報告范文(精選9篇)11-24

經典閱讀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8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