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范文(精選17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兩位老師的示范課例,兩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二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進入切實的情景,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二位老師的設計都不一樣,但都能圍繞課文內容突出主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們聲情并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拉到了課堂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深刻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各位老師執教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這節課我想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 ,忘不了文中的精彩,忘不了老師的的語言里深深教誨與感動,忘不了課堂的融洽。
學習后我記下了老師美麗的語言“沒關系,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夸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總之,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2
9月28日 ,我們小學部語文組一行六人觀摩了在龍港一小舉行的20XX年蒼南縣小語名師工作室暨省市教壇新秀教學展示活動。此次活動中,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位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對于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獲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學習總結: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后,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李愛粉老師在教學《母雞》時,她出示了一組詞,讓學生選個詞說一句話,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詞語,又使學生在詞語中感受到了詞語不同的特點,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李老師還抓住擬人、夸張等手法把母雞的形象闡述得淋漓盡致。陳愛春《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的`修辭方法,引導學生對描寫四季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她從顏色、動物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對四季的擴展,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陳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梁鴦鴦老師在上《小橋流水人家》時,通過對小橋、流水、人家的層層深入體會,引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理解了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接抒情三種手法;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說出了許多優美生動的句子。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朱小青 老師在上《伯牙絕弦》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并古文的理解;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抓住重點詞句朗讀,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樂讀,讓學生深情并茂的體會文言文的奧秘之處。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開火車讀、示范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 李海雁 老師在上《巨人的花園》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于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林上幸老師在上《青山不老》時,他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于發現、善于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鉆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3
近期,教育局組織我們在縣第三實驗小學聽了我縣兩位骨干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獲。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是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譯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董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董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著學生。董老師教學《翠鳥》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察圖畫,一邊聽老師介紹,那自然親切、簡潔準確、聲情并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帶進了整篇課文的情節之中、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只美麗、可愛的小翠鳥。
二、自讀感悟,寓教于樂的新式課堂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焦老師所執教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教學中,焦老師讓學生通過自讀邊讀邊想,將桂林山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焦老師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理念,學習新課標,實施新課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兩位老師為突出課文的重點,突破本課的難點都運用了朗讀感悟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比如:焦老師在教學“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時,讓學生合作探究,找出相關的句子,再根據學生的'交流匯報作出總結:“奇、秀、險”。最后再讓學生讀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朗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的。焦老師通過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層層提高,加深后再讀,再體驗,在品味中體現人文性,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
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兩位老師也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相應、合理的評價。只是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方面有所欠缺。
向兩位老師學習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當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文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慢慢地培養學生合作討論的方式,使自己的語文教學不斷地充實。
總之,這次聽課,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提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使自己在教學生涯中不斷地成長。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4
每個學期都要舉行聽、評課活動,本學期也不例外。最近我鄉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聽評課活動,參與其中,使我感受頗深。
首先,本次聽評課活動規模之大,無論從聽課領導,還是講課老師人人參與,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即使期間有其他事情被迫間斷,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圓滿結束。可見,領導對此次活動之重視,老師們對此次活動之用心。歸根結底,是因為本次活動的主題“在快樂中追逐高效”,是每位教師賺追求的目標。
其次,各位教師精彩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老師們都運用了“三段六步教學法”備課、講課,課堂上都由學習目標做引導,注重課堂訓練,課上檢測及時反饋了學習效果。另外,老師們對“三段六步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的認識還體現在積極備課、講課的態度上,老師們的參與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校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對于學習目標的制定、反復推敲,多次與身邊教師討論,就是在小黑板上寫的字都格外認真,稍有一點不滿意都要擦了重寫。劉老師也是一位年齡比較多大的老教師,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加上劉老師的心態,使她的課堂活力四射、神采飛揚,正應了那句“讓老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課上老師們都注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教材的利用均能做到深入淺出。
再次,在這次聽評課活動中,我取得了不少“經”。如張俊茹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課上引導學生自學,采用了抓重點句、詞、段落,理解文中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用文中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張老師引導學生讀出感情的方法,也是別出心裁。先用五壯士的壯烈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們對五壯士的敬仰之情,再讓學生分男生組、女生組、全體讀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將學生的閱讀激情推向高潮,此時,那激昂、高亢的語氣在學生口中自然流露出來,真是水到渠成。
另外,楊素欣老師指教的《地球萬歲》課堂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我印象深刻,讓學生勸說人類,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不僅是學生自己有了口語鍛煉的機會,也是同學間相互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臺,而且使學生對文中體現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本次聽評課活動,讓老師們身體力行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們在這次活動中相互交流了教學方式、方法,認識了自身的可行之處和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輝更加改進,深入地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提高。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5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我校的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期間聆聽了十幾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老師們廣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投入,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智慧的啟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個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從每個老師身上都學到了受益匪淺的東西。滿洪貞老師上課總是面帶微笑;李俊萍老師認真負責、組織課堂有條不紊;楊靜、孟海霞兩位老師課堂活力四射;張雋老師的學生聽話守紀律,課堂氛圍非常好;吳士英老師語態兢兢業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李寶亮老師解讀文本總有獨到之處;王耐東主任深入挖掘教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語文課沒有了語文味。這些趨勢都值得我們警惕。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一、根據課文特點,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度”
崔巒老師說:“語文課程貴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難也難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曾說過:“語文教學如何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起來,這的確很難,關鍵是個度的問題,所以我強調的是平衡。人文性與工具性要合二為一,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對兩位專家的話感觸頗深,猶如茅塞頓開。是呀,回顧我們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體現工具特點的是結構、語言及技巧,體現人文特點的是內容,主旨。有的文章語言雋永,有的文章內容深邃,前者可側重于工具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后者可側重于人文性,談談內涵的豐富。
二、將解讀文本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進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讀書不充分的現象。學生讀了書,但并沒有時間將課文所表達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頭腦里“活”起來,沒有足夠的時間“過電影”,更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下來涵詠品味,就匆匆讓學生去談感受。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只有通過充分的讀,學生才能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從而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思想,體會文本情感,認識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闡述的道理。所有這些唯讀為重。因為讀是對文本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最直接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能最有效地促進理解,促進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形式把這種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如果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就會讀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會背離了文章的基本情感。
其次,教師要提高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要長文短教,抓住重點段落,找準生發感受的語言點,這需要老師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抓住這個語言點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體驗情感,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的深入對話,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
《課標》說:“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簡單一點,這句話就是說:“要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要牢記課標的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師必須還原語文的本來面目,讓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就是要使我們的教學重新走上樸實、扎實、真實的軌道上,在繼承傳統時,也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將解讀文本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盡量以“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減少非語文手段的運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倡導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才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6
正如師姐所言:“再次相聚永嘉,山水美食,已經心醉神迷,何況還有幾節好課相伴,尤其師傅一節《山水永嘉,飛翔語文》,讓人嘆為觀止。”游在永嘉,食于永嘉,“樂”可忘“憂”,卻不能“樂”而忘“學”。談及優秀課堂的文章眾多,避開熱點,就簡陋陳述陳述個人聽專家評課的心得吧。
聽完葛永海教授的評課收獲頗豐。首先葛教授分別用四個字概括了四堂課的總特點:陳海光老師的課是靈動活潑,劉瓊老師的課是細致平和,滕世群老師的課是嚴謹穩健,師傅的課是詩意飛揚。然后各教授分別從文化底蘊的角度入手,一一指出個人對四堂課的不同見解,比如葛教授認為陳海光老師的課從話題上看僅僅扣校本課程的開發,形成內部的張力很有親和力,導入也極具本土化特色。課堂的設計也是遵循循循善誘的節奏:朗讀——回憶——評點——發現童謠之美(從各個角度,比如修辭、內容、文化、思想等)。但是葛教授指出,陳海光老師在童謠例文的選擇上是否值得斟酌,“悠悠楠溪”更多的則是體現生態性的,但是選文似乎與這個主題不夠貼近。從文化的角度思考,各教授指出在選材上應該更加的嚴謹。對于劉瓊老師的評課一樣,各教授仍然是從個人專業的角度入手,點明劉老師似乎對詩句、字詞的推敲不夠到位,如何摳字才能讓詩歌熠熠生輝。當然師傅的課一直是學生我只能崇拜欣賞而不可學的,但是本次葛教授從文化的角度對師傅的課提出了一個小小的建議:是否可以思考飛翔與行走者之間的關系,讓飛翔重回大地,行走在永嘉的山山水水之間。在平時的評課中我們更多地關注課堂的教學技能,而忽視了對文本文化內涵的挖掘,也缺乏評課者對授課者在文本內涵挖掘上的指導。葛教授的一系列精彩的點評和建議也深深啟發了學生:評課是否有時也應該換一個角度,多角度性的,讓評課帶動教師的備課。教師個人備課的時候是否也應該更多的`回歸文本,從文化底蘊的角度入手,增加課文的厚重感。在有限的一堂課所能灌輸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但是在備課的時候教師是否應全力追求“舉三反一”。
當然,我個人覺得對幾位專家的評課善存一些疑惑,雖然有貽笑大方之嫌,但仍想提出與大家商討,向有意指點者學習。比如幾位專家對滕世群老師的評課比較一致:朱昌元老師認為滕老師的課比較厚重,有一定的文化含量,自己也研究得比較透徹;何勇副主編認為老師講地多與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相符;涂國文主編認為滕老師的課洋溢著理性之光。幾位專家完全避開滕老師本堂課的教學模式,一味贊揚老師個人的文學“造詣”。學生資歷淺薄,對于幾位專家的點評萌發了一些迷糊,根據幾位專家的點評我是否應該認為《論語》的教學應該以百家講壇式的方式,或者運用我們當前的術語“滿堂灌”的方式為善呢?我個人認為當前很多老師講《論語》是進入了一種誤區,聯系當代的太多,對于文本本身內容的挖掘太少,滕老師對文本嚴謹而詳略得當且無可落入人口地解說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但是滕老師這種幾乎個人從頭講到尾的課堂模式是否與我們當前崇善地“預設”與“生成”的新課標理念相符呢?專家在我們淺學者的眼里往往就是“權威”的代表,所以任何時候專家乃至學校長者的點評是否應該加強客觀性,盡量體現評課的“有效性”呢?當然,此處學生絕無對專家的評判,再次申明,以上真真是學生的疑惑!
很遺憾,本次師傅僅以“名師”的身份出現,沒有以“專家”的身份對我們進行評課指導。師傅的點評是我每次聽課之后的神往哦,因為師傅的評課不僅會及時向我們指出課堂的不足,彌足珍貴地是指導我們如何改進。僅待下次嘍!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7
20xx年11月13至15日山東省小學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活動在臨沂市舉行,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參加了本次活動,收獲頗豐。
這次參賽的信息技術教師來自全省各個縣市區共有五十名,短短的三天時間里我在金雀山街道小學會場聽了16節參賽課。參賽課課題涵蓋面廣,雖然使用的教材涵蓋了泰山版和青島版的兩個版本,但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學設計各有特色,每堂課都很有特色,讓我領略了其地市信息技術教師的課堂風采和教學理念。
本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兩節課分別是煙臺市萊州中心小學孫偉江老師執教的《玩轉幻燈片》和日照市新營小學莊元秋老師執教的《文件多了要管理》這兩節課。莊老師執教的《文件多了要管理》那堂課,教學設計的新穎獨特。把西游記的故事融入到了課堂中。她先從尋找孫悟空開始,通過任務驅動教法,讓同學們自己學習windows中的搜索功能。接著在取經過程中碰到了妖怪又把他們師徒三人如何關進妖洞。即是用什么方法把圖片和文件夾放到同一個目錄下。最后又通過取經歸來分類梳理了本節課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雖然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我們平時使用的青島版不同,但是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給我很大的啟發;煙臺市萊州中心小學孫偉江老師的《玩轉幻燈片》這節課在,課堂導入的設計上可謂別出心裁。他通過一個簡單的用ppt做的紙牌魔術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了孫老師的課之后,我知道自己以前的課堂內導入方法不是很好。有一些導入的設計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該像孫老師一樣好好研究一下學生的心理,巧妙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讓學生一節都跟了老師的節奏進行,而且學得好、學的快。
以上是我聽課時的一點點的體會,本次聽課最大的收獲是看到了自己在教學方法中的不足和待改進之處,尤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差距很大。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吸取教訓,不斷創新教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向優秀教師看齊。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8
在秋風送爽的十月,我有幸觀摩了臨沂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講課比賽,為各位參賽老師精彩的表現深深折服,她們雖然與我們這般年齡,但是她們的教學語言簡潔、準確、精練,教學環節嚴謹,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陳茜老師的課,從中我感受到她善于鉆研教材,用語文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首先執教者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這樣后面的教學就非常順暢。其次教學目標明確、恰當,“三維”目標整合,高年級年段語言訓練目標突出,并且能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默讀,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的習慣。
在進入新課學習后,老師留了五分鐘給學生默讀課文,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說明文章內容,不怕所謂的冷場,這是難能可貴的。然后,讓學生默默感受那段詩意般的文字,這樣的默讀為后面的表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是注重了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課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會讀書,會思考,會提問,會想象,會表達,注重了思維的訓練。如在第一節,“哪些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這段文字,聽了他的朗讀,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把文字變成一幅面,再把它帶到句子中讀出來。這樣語文的工具性就落在語詞上,落在句子中,體會出了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就是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有針對性的評價,注意通過恰當而又精妙的評價語激勵學生學習。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讀出了畫面,讀出了情感,讀出了見解,讀出了方法。我想他們今天的`成績與他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縱觀這幾節課我還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上課教師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干、干練。
二、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課教師的課前談話、課前小游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上課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聽課猶如明鏡,了解了自己,回想自己上公開課備課時的情景,我最先做的是尋找資料,挖空心思尋找各方面的優秀教案、課件,好象有了這一切才是上好一節課的保障。在此之后才是自己鉆研教材,才會去想自己應該怎么對教材進行處理,殊不知所找的一切資料已經將自己的思維創造局限起來,這樣的做法已經是失去了對自身的關注,失去了一次自己對教材再創造的機會。現在我明白,這樣的做法,看似在吸取他人的優秀經驗,將他人所長為自己所用,可實際是在重復別人走的老路,失去了發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我們上的語文課,就是一個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見”的手,支配、牽動著活的教師和學生。
教師即課程。一位優秀的教師就是一個優秀文本。我們想要成為一位名師,首先應從教師最平凡的事做起,從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做起。今后的工作對于我而言,將是充滿挑戰性和意義性的,我需要在實際工作不斷去學習、去實踐,我想只要有這樣的一份恒心,萬事是難不倒我的!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9
20xx年11月22日,我校為了打造教師,語文組進行了聽課評課活動, 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由于課程的限制, 我僅聽了八節課:邱光龍老師的《桃花源記》、易曉寰老師的《化石吟》、李文勝老師的《蘇州園林》支玉老師的《答謝中書書》、張值升老師《散步》、劉珍良老師的《那樹》、朱桂谷老師的《天上的街市》、劉倫老師的《泊秦淮》、課堂上教師成熟與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幾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 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認識到《化石吟》這篇文章原來也可以這樣設計的, 那優美的朗讀更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讓學生自由暢談, 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比如, 劉珍良老師在《那樹》中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找出那樹的情體現在哪些地方?人們是怎樣對待那樹的?(討論)我看到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還有李文勝老師的《蘇州園林》,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很高的,
第三, 注重反復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 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 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 借助朗讀反復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比如:支玉老師在《答謝中書書》中讓學生反復誦讀描寫環境的句子, 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在劉倫老師的《泊秦淮》中,劉老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詩歌, 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到了詩的情感,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領悟其義。在拓展延伸這一部分,張值升老師在《散步》這一課、讓學生更加深刻透徹地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這一重要含義。課堂上只有教師的精心指導才能造就課堂深層次的延伸。
其次,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在上課時,這幾位老師的語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苦于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而在這一環節中,幾位老師也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相應、合理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聽了這幾位教師的課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當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慢慢地培養學生合作討論的方式,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地充實。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提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使自己不斷成長。
總之,這一次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0
首先,身為綜合大組成員而感到幸運,我可以有充分的機會觸及到各學科的教學,這種跨學科的聽課讓我學到了許多許多……音樂課的感性體驗與知識能力訓練,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思維的訓練;美術課所提倡的學生個性的張揚,讓學生運用線條、色彩、形體進行不同地表達;英語課那種師生積極互動的情境教學和游戲教學;語文課那種聲情并茂的思想情感教育,讓人不自覺的跟隨;數學課那種理性思維的訓練,張弛有度;體育課那種競技、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然聽得最多的是科學課,尤其是在春江中小參加的富陽市學科帶頭人課堂展示活動,我學到了更多……
一、有效的實驗教學離不開教師細致地指導
有人說:科學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地探究活動。誠然這么說沒問題,但這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正確的科學探究學習的基礎之上。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在科學的學習還處于啟蒙教育階段,這就更離不開教師細致入微的指導。孫偉良老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需要考慮那些因素,哪些因素是需要控制的,哪些因素是不需要控制的。
在實驗操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項,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善實驗方案。袁xx老師在實驗中強調液體起點的.數量,從而減小實驗的誤差,使得出的實驗數據盡可能向正確的結論方向發展。教師必要的講解是不可缺的,而且教師的指導很到位。小學生的探究必須要在教師有目的指導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展開有序有效的探究。另外,面對學生的爭議,教師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制控效應,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明確。
二、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科學課要自主探究,在動手的同時更強調動腦,我們不能把探究看成一種機械形式,它的本質應是思維。如果教學中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活動上,那么用在動腦思考問題上的時間就很少了。再說,有些活動本身所蘊涵的知識能力含量太淺,沒有太多的思維訓練成分。因此,活動不是越多越好,活動中要有一定的思維訓練。三位執教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很不做,在實驗猜測中進行說說猜測的理由的思維訓練,在實驗計劃制定中進行思維訓練,在實驗觀察中進行現象與原因的歸因思維訓練,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并作出一定的解釋訓練……三節課中處處滲透著這種思維訓練的教學理念。
三、注重實驗習慣的培養
三位執教老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實驗習慣的培養。尤其是王燕群老師,每一次活動都要求學生整理好器材,然后才開始交流的環節。而且在實驗教學結束的時候,并能以學生在實驗中所獲得的經驗與認識作為前提,繼續創造性地開展好收拾實驗桌這一后續活動,悉心指導學生收拾、整理好實驗器材,放到指定位置。這一小小的舉措,不僅減輕了老師大量的后續工作,也在無形當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真是一舉兩得啊!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1
為期三周的xx小學20xx年第二學期“教學課堂聽課”活動,已于3月7日圓滿結束。這次活動各位教師都高度重視,上課教師課前精心準備,課后與聽課的教師深入研究,探討教學方法。通過這一活動,大家對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策略等環節的設計與組合都有了較科學的把握,使教師的基本素質得到大大提高。下面從以下幾點對這次活動進行總結。
一、活動組織有序,實施周密嚴謹。
xx小學根據中心小學的總體部署,制定并下發了此次活動方案,安排了專人組織聽課、評課。全體教師認真籌備,精心策劃課堂教學,不論是講課教師還是聽課教師,積極性和熱情都非常高,都本著學習、提高的心態面對備課、講課、聽課,都希望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充分體現了我校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滿腔熱血和殷切希望。充分表明了我校教師真抓實干,立足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信心。活動達到了團結、調動廣大教師積極進行課程改革,鉆研教材,提高教學藝術的目的,為進一步推動我校的教學改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參賽教師成果累累,整體水平普遍提高。
1、專業水平及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大多數上課教師的都有這樣的感受:每上一次公開課就逼著你鉆研教材,這樣對教材的理解就深刻了,這個過程就是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本次活動是全體教師積極進取的一個推動力。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互相聽課取長補短,他山之石借以攻玉。另一方面別人聽自己的課,進行交流,能有益于組織教學。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更清,評課中提出來的問題有可能是你平時沒有發現的,經過這次活動可以更好的認識自己的問題,讓自己今后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
2、參賽教師精心準備,效果精彩紛呈。
大多數教師都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力求給學生提供“再創造”的通道,注重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聽中學、講中學”,創設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高年級翟聰聰老師《楊氏之子》課堂上的輕松與睿智,田富美老師《我們都是好朋友》中的詩意與深度,英語課堂上許璐老師《Unit2 B Lets learn》的學法滲透與指導,低年級數學朱xx老師《整理與復習》課堂上的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的精巧設計,讓我們領略了不同風格的精彩課堂。
3、大多數參賽教師板書工整、圖文并茂、內容充實、結構合理,充分利用了簡筆畫和自制教具進行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有效性。
三、競賽暴露出的問題。
1、教師的角色還需要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評價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朋友的位置。這樣,上課時,老師們和學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輕松愉快了很多,課堂氣氛也就隨之活躍了起來,學生也動起來了,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讓學生更愉快地學,更主動地學。
2、個別教師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缺乏針對性和深度。提問的目標指向不夠明確,致使學生回答漫無邊際。課堂討論也只是淺層次的。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問題,隨機提問,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設計提問,更不要總是固定地提問幾個學生。這需要在平時的業務學習中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學情的研究。
3、要改變教學重結果輕過程,重預設輕生成的現象。課堂上教師的著眼點應放在引導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在預設的問題情境中不要急于將結論告知學生,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4、部分教師講課缺乏激情,講課內容分析不到位,引課過于繁雜,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課題的主體不突出。
三、對今后工作的思考
1、多聽課,多寫聽后反思性的小結。
聽課首先要抱有積極的、謙虛的態度,取人所長,補己之短。聽后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和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寫“教學案例”、“教學后記”等就是反思教學的有效方法。
2、精心備好每一節課。
教師要以活動為契機,指導自己今后的教學,縮短競賽課與平時教學的差距,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時不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終裝著學生,這樣才會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多學習、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學。把學習交流的重點放在課程改革的研究、教學案例的交流、典型問題的研討等方面。二是要向學生學。關心我們的教育對象,研究我們的教育對象,走到我們的學生中間去。
總的來說,這次“人人一堂課”教學活動,教師們各有千秋、各展風采,這次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給各位教師帶來新的思索,做一個鉆研型的教師,促進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2
10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在關里小學開展的連云港市“百位名師百節好課百鄉行”——簡約語文之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實踐研究活動。通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朱紅甫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教的幾節精彩紛呈的課。 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范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并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于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打開,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本,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云校長所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的時候,家鄉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么……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以及家鄉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朱紅甫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媼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創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通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拋出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著眼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仿佛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于學習古詩,樂于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以上便是我這次聽課的心得,真是不虛此行,它必將對我今后的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3
一、聽教學常規
一節完整的課,其課堂的常規化管理通常是不變的,它是一節課的骨架。從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課題的導入,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到語言的合理過渡,前后的承啟,教學方法的取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它們支撐著一節完整的課堂。如果一節課不能在骨架的支撐下,充分發揚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的話,這節課就不能稱為一節真正的課。因此,聽一節課時,聽課教師要從授課人對其教學的常規管理與教學實施中,見到該教師的基本教育教學素養、文化底蘊和知識結構的合理程度。
二、聽教學創新
一節課,無論是理論講述、課文誦讀,還是探究實驗、學生動手操作,如果都只注重抓好教學的常規管理,充其量就只能稱為一節完整的課。但要想上成一節好課,只抓好這一點是不夠的。教學必須有創新點,只有有創新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導入、教具的選擇運用、教法的應用、教學語言的運用等環節,只要有創新,其教學就向“好課”邁出了一步。
三、聽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一節課,如果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支持,是無法成為好課的。即便搞了不少花哨,有一些新花樣,也只能是嘩眾取寵,沒有什么實際價值。因為在舊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是主角,運用先進的媒體技術為自己裝點,口口聲聲說為了學生的發展,卻一直在滿堂灌,這樣的課堂教學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這樣的課堂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也是不能讓學生得到可持續發展的。所以說,一節真正的“好課”,必定是在現代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不斷創新的課,不斷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探究能力向前發展的課。這應是聽課教師們所關注的關鍵點之一。
四、聽課堂效率
一節課的效率,就是一節課的生命。效率低下的課堂,必然死氣沉沉。課堂效率直接反映出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和教育的機智以及對學情的掌控等,因此,聽課堂效率也是聽課的重點之一。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和發展能力,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
五、聽課堂意外
無論是公開課、展示課,還是研討課、交流課,授課的教師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都對教學過程進行過多種預設的。盡管如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會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不同及教師的自我調適不夠等因素,導致課堂意外的發生。
面對教學中的意外,教師做出高水平的處理,將意外轉化為課堂教學的資源,是新課改要求教師們研究的課題之一。科學地處理意外,不僅能反映授課教師的教學技術,更能體現施教者的教學藝術。若處理得好,課堂就會成為不成功的.“成功課堂”,由意外轉變為一堂“好課”。認真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意外,無論對于授課人,還是聽課人,都將成為一筆財富,促進教學水平提高。
六、聽教學的技術
教學技術的展現,是授課人基本功的表達,也是聽課教師學習的重要方面。授課教師的語言重組技術、實驗器材的操作技術、多媒體的應用技術、板書和板畫的設計技術等,如果運用得好,就能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與教學的創新相得益彰。作為聽課人,關注教學技術,是必須的,這是現代化教師所必備的。
綜上所述可知,教師要想評好課,聽好課是基礎,是關鍵。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準備地聽課,是不負責任的聽課,而沒有認真研究地聽課,又是無意義的聽課。因此,聽課教師只有有目的地,深入地聽課,才能聽出精髓,才會評出精彩,也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收獲,取得更大的進步。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4
暑期這段時間觀看了向桂辛老師教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熊婷老師教學的《飛向藍天的恐龍》片斷、鐘事金老師的《天凈沙·秋》教學片斷,我真是受益匪淺。
向桂辛老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片斷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這是一篇敘事性文章,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作者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修改作文的方法。在教學過程,教師設置懸念,啟發聯想,并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充分發 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
向老師的課堂精彩,重點突出,方法得當,學生學習效果好。從中學到了不少教學經驗,尤其是向老師對于課堂呈現方式方面,做的很到位。
向老師在上課時先板書(爬山虎)再板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特別提出“虎”的第三筆像什么?此時的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有的說向牙、有的.說爪,學生很形象記住了虎字的第三筆。向老師通過質疑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依據《爬山虎的腳》呈現文中描寫的主要人物——葉圣陶。師生交流關于葉老的生平,講述本文的作者肖復興與葉老的故事,進一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板書課題,
本課生字詞的解決做到了扎實有效。向老師關注了語文最基本的字、詞、句的訓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刪”字的學習,首先向老師課件出示古字“刪”,讓學生認識。然后教師講解 “刪”字的演變,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漢字的淵源,使學生將“刪”字的形與義緊密聯系起來,生動形象。再如“楷模”一詞的學習。向老師在學生認讀后,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與什么有關?然后教師邊課件出示楷樹的圖片邊講解,學生既對“楷模”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對文中人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精讀課文”環節中,向老師讓學生抓關鍵詞句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悟揣摩人物——葉老的精神品質。
總之向教師的課語言精湛,師生交流默契,課件出示的問題關鍵性強,板書內容緊密配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合乎小學生的認知特征,非常值得我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讓我的課堂教學也生動起來。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5
一.春風拂面-(導入部分)
這是一篇議論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因此新課導入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使他們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是值 得我們執教者思考的。而老師的導入就像一陣春風 一樣,令學生神清氣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許多學生們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體驗立即被這陣春風喚醒。就像全 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說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處處牽著學生走的教師主宰式,為順著學生的學來“導”的啟發引導式。” 曹老師的課堂正是這句話的體現,老師在課始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說起,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真理是怎樣誕生的”,并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 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為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春雨如絲-(詞語教學,方法滲透)
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人文感悟大大超過了對語言文學的感悟。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語言訓練拋到了腦后,或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詞語教學 是語言訓練中的重頭戲,如果沒有扎扎實實的詞語訓練,那精彩紛呈的人文感悟又從何談起呢?我認為,要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色彩,必須從扎實有效的詞語教學入 手。而曹老師的詞語教學宛如春雨,那樣細膩那么縝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師在本堂課的詞語教學中,讓學生選一個詞語聯系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讓孩 子孤立地解釋詞義。
而對于文本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就難以發現作為議論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記敘文所寫事件的差異,也難以發現因不同的 觀點而選擇不同的事例這些重點等。這些議論選材和表達的特點,是需要作為引導者的教師特別的指導,講述,學生才會去關注。當然,教師又不宜在文本知識上做 過 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中,曹老師抓住三個事例的共同特點,大膽取舍,精讀第一個事例,研 讀中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如“1.這個事例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2.哪部分寫得最簡單?為什么作者將“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想寫?3.是不是發現問題,就輕松找到真理呢?這中間會有怎么樣的過程呢?4.課 文還寫了兩個事例,再對比第一個事例,看看這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么相同?”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看似完成課堂目標,實則也將學習方法無聲息地滲透給 學生,曹老師用最常見的提問促使學生將閱讀的重點轉移到關注三例的內容和表達上,進而關注三例的表達效果和意圖上。從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不同的文體 在敘事時的差異,發現了不同的觀點在引用3例時的`詳略。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師的“追問”藝術,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說過“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曹老師對于文本的三個 事例不是簡單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再設問題,并在層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梯度,很好地補充與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體現了教 師的功底,很難得。
三.雨后春筍-(以問促學,方法運用)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枯燥的議論文,有什么好讀的呢?但曹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品 析,讀中感悟真理。就像層層剝筍一樣,與孩子們一起攻破一個個問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重點研讀第一個事例時,曹老師就讓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去讀好重 點語句,通過多次默讀,自由讀,個別讀,找出事例中的規律來,后兩個例子作為略寫,曹老師采用了對比閱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系性,引導學生初步 感受三個科學事例表達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張老師巧妙地設計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第二段在課堂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課始曹老師用范讀的 方式來引出課文的真理,揭示課堂;第二次是通過三個事例的對比朗讀引出此段話,通過再讀讓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規范,準確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 果。最后曹老師利用引讀法,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使學生 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升華.
四.春光燦爛-(回歸整體,理解觀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張老師的課堂就有這樣的魅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并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 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匯報,解讀,表達,舉例等。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知識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6
本次研修,我分別觀摩了xx老師的《柳樹醒了》,xx老師的《愛寫詩的小螃蟹》,xx老師的《畫楊桃》,xx老師的《識字2》,xx老師的《落花生》,xx老師的《臥薪嘗膽》。縱觀所有老師的課,他們的課堂風格迥異,但都帶給孩子們不同的收獲,同時我也深受啟發。下面就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一下分析點評。
一、著眼基礎知識的積累,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這些老師的課普遍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引導學生用自己個性化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xx老師的《柳樹醒了》中醒字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酉”字旁,又復習了加一加的識字方法。學習生字部分,教師的注意將不同類的生字分類出示,引導學生分類識字方法的運用,同時個性化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順口溜等,促進了學生識字效率。
xx老師的《愛寫詩的小螃蟹》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多種識字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識字方法,特別是老師的“螃蟹”二字的識寫,引導學生關注蟲字旁和蟲字底的不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品質。其他老師也對個性化識字方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訓練。
二、結合文本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悟情
文本中所包含的情必須經由學生精讀方能領悟,學生在讀中能夠感悟到作者所傳遞的一些信息。
劉明娟老師的《柳樹醒了》中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加上動作讀,進一步體會春雷春風等事物的特點,體會春天的美麗。同時老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春天還有什么醒了?讓學生交流并體會春天的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同時引導學生嘗試寫小詩:春天跟 說話了,說著說著 。課中教師緊緊抓住文本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口頭語言,用兒童的視角去審視兒童詩,培養了學生的寫詩興趣,也對學生的課外拓展進行了很好的引領。
xx老師的《愛寫詩的小螃蟹》中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之后,關注學生的朗讀感悟,通過多種方式讀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培養學生語言積累。課堂結尾,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重現故事,培養兒童興趣,并推薦學生閱讀《小巴掌童話》,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xx老師的《落花生》中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分角色讀,默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地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同時抓住文本詳略得當的特點,通過校園美景為載體來訓練孩子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三、不足及建議:
xx老師的《畫楊桃》中老師在引導學生的.體會“我”內心的時候,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中年級應關注學生的練筆,所以建議老師設置練筆環節,如:聽到同學們的嘲笑聲,我的心里( )……進一步從人物的心理活動來體會人物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xx老師的《識字2》中點評學生寫字的環節,往往著眼于哪個地方寫的不好,怎樣改正。我建議孩子在評價別人寫字時,最好先評價人家的優點,再提出不足,鼓勵別人完善自己,慢慢他們會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同時也會促進自己的寫字。
xx老師的《落花生》中講授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老師以寫校園為例,但是老師蜻蜓點水,一語帶過,學生應該最終也未能明白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究竟好在哪里及什么內容詳什么內容簡略。這里建議組織課后小練筆,讓學生通過練筆,明白哪些內容詳寫以及為什么要詳寫。
xx老師的《臥薪嘗膽》中三年級的訓練重點應該向復述課文過渡,學生在經過了第二課時的多讀感悟之后應該引導他們講故事,不用太多,哪怕是一個段落,也可以對學生的理解力和口語表達進行很好地訓練。
總之很多老師的課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都說教學是有缺憾的藝術,讓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盡可能地減少遺憾,讓孩子好學樂學吧!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17
在我觀看的這6節課中,對x老師的這節《找規律》感觸最深,因為剛帶過一年級,結合自身教學時的體會,在陳老師這節課中也學習到了很多。
1、教學設計符合孩子年齡特征。本課是針對一年級孩子的,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非常容易被自己喜愛的事物吸引,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好奇心強。陳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先是出示Tom貓讓孩子觀察發現規律,接著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等,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學習興趣濃烈。讓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中學到知識,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2、教學目標明確。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思路非常清晰。
3、引發學生認知沖突進而揭示主題。在出示了有規律的'一系列水果圖片后接著出示不存在規律的一組水果圖片,這是孩子們就不能猜出下一個水果會是什么,從而引發了孩子的認知沖突,對下一步的知識的學習也就更加感興趣。
4、注重學生操作。在理解規律的環節中,設計了幾個孩子操作的活動,上臺操作、畫一畫等,既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又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5、注重開發孩子的創造性。陳老師給孩子們播放視頻,觀看踢踏舞演。看完了精彩的踢踏舞表演,讓同學們試著創造有規律的動作或聲音,進一步深化孩子對規律的認識。
6、注重只是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明白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連的,數學就源于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
7、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陳老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不斷強調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在不斷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表揚孩子,讓孩子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整節課下來,我覺得我在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希望在我以后的課堂上能加以應用。
【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4-21
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9-11
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9-14
2022小學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1-19
2022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11-08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9-04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9-19
2022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4-25
小學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篇01-19
2022年遠程研修小學語文觀課報告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