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精選12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1
為期五周的小學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說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1、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欲的眼睛,下課后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表情,就是對教學的`評價。要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真正地想要學習,真正的想要跟隨老師進入那奇妙的知識殿堂。
2、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狀態,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想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訓結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因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感等品質,才能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2
為期一天的初中數學教師培訓會,得到了興福中學的大力支持。會議安排的緊湊有序,在劉克光老師風趣幽默的引導帶動下,與會老師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從思想上,都給我們以啟示。會后,再去回顧培訓過程,感受頗多。
1、出示目標保證質量
簡潔的會議日程安排后,劉老師及時給出了學習任務,做好評課發言準備,會后寫出學習心得。有了學習任務,就有了學習壓力,制約了原先那種學習就是放松的思想,現場秩序出奇的好,老師們認真傾聽,捕捉亮點,思考疑惑,才有了評課時的躍躍欲試、精彩發言,成為會議的一大亮點。用劉老師的話講:這是干教研員以來會場秩序最好的.一次。
由此,我想,在我們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嘗試著這樣做,以求獲得更好效果。
2、潛心觀察激發思維
只有潛心觀察,善于思考,才能產生思想的碰撞,靈感的生成。從十多位老師的發言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一點。如曹王的老師在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歸納出了兩種課型的一般步驟和上課流程,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令現場的老師佩服。
3、善于捕捉及時整理
只有善于發現,隨時捕捉,才有所感,既而有所發。聽同一節課,甚至同一個問題,由于大家觀察的角度不同,想法的不一致,認識上就會有差別。
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多數老師找個清凈的地方進入了夢鄉,也有老師在樹蔭下聊天,留意一下,你會發現,更有老師,樂此不疲,學習在繼續,他們在會議室里,伏案整理筆記,因此有了評課時的慷慨激昂,也贏得了同行們贊許的目光。
4、用心傾聽精彩點評
十多位老師的評課,劉老師都給出了精彩點評。我們聽過不同層次的課,有感卻不知道從何而發,劉老師的點評正好彌補了這種不足。每位老師評完課,劉老師先是給予肯定,然后將評課老師的觀點給予歸納,讓我們聽得心服口服,他總是強調,我們評課不分對和錯,只有適合和不適合。劉老師還不失時機的拋出問題,供大家探討,正是這種拋磚引玉,使得會場氣氛一度高漲,老師們爭先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使問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化,解決的方案也進一步多樣、細化。
5、自我反思學以致用
每次學習,我們都會認識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都會感受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看著感動,聽著激動,缺少行動。這是影響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跨越這個障礙,把認識到的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才能促進個人成長。
學習能開闊一個人的眼界,豐富一個人的內涵。一天的培訓結束了,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久遠的,需要我們把感受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對自己負責,為學生奠基。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3
參加了這次的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網絡培訓。通過培訓、學習、交流、觀摩、探討、實踐,使我的數學教學知識得到了豐富、理念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提高,對新課程改革、新教材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參加學習培訓的歷程,真是收獲不少。剛開始,自己感覺好煩惱——電腦操作不熟練、課程學習不知從何下手、每門課程要完成培訓學習時間240分鐘(還要10—20分鐘內刷新才算有效)、還要寫教學設計與反思和研修日志、還要寫作業、還要參加論壇研討的發帖和回帖,后來,通過各級輔導老師的耐心講解、熱心指導和自己“趕鴨子上轎”的實踐,逐步理出了一些順序、摸索出了一些門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感覺學習起來也不那么吃力、不那么心煩意亂,而且還感覺這樣的遠程網絡學習豐富了自己的業余生活、點亮了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道路上的“指明燈”、點燃了自己繼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參加新課程改革的決心與勇氣、堅定了自己在今后教學中的大膽創新和開拓進取的信念!
有了這次數學遠程培訓讓我深有感觸:
第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復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為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
第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2、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3、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通過這次研修學習,我找到了以前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點的解決方法;通過這次研修學習,對我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4
我有機會參加了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對新課程改革也有一些心得體會。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愛好、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數學教學有較為全面的熟悉,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認識到要上好數學課,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為了適應數學新課程改革需要,盡快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新學期里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學習計法
數學學習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周密有效的計劃。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要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互相滲透,寓思想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如:向學生講述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急需大量的外語人才、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更需要更多的人會講數學等,讓學生認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數學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學生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數學及其文化、對數學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數學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數學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數學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數學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數學,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數學與他人交流,發展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數學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數學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3、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4、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5、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五、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開展數學對話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等數學課外活動,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相關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每一位教師都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必須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數學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
通過這次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的學習,聆聽專家、同行們的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共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我會不斷充實自己并且及時總結和借鑒經驗,使數學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5
通過本次研修,我認真觀摩了幾位優秀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他們的課堂利用現代多媒體課件,豐富多彩、直觀生動地展示了教學內容,給學生們創造了一個輕松有趣的英語學習環境和交流的平臺。他們的課堂普遍都是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躍,從中學習了許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每一節課都非常成功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合作探究,激活認知。
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里,他們這些課基本都體現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樂于競爭合作的能力。為了集體的榮譽,每個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思維活躍。使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動機。這樣學生才能放開手腳,人人參與,學會交流,營造高效的課堂。
二、鼓勵欣賞,收獲成功。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對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更要多欣賞學生,真誠的鼓勵學生,要把贊賞的目光和語言化為涓涓細流,灌注到每個教學細節中,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精神愉悅,情緒高漲。這幾堂課老師們讓肯定和贊揚的聲音貫穿了整個課堂,如:Good、Verygood、Great等,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所以,只有老師們真心地走近學生,真情地欣賞學生,才能積極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的.良好氛圍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示范練習,鞏固新知。
每個活動進行初始,老師的示范和指令非常的清晰。同時老師也利用情景示范,幫助學生構建語言環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了解了推薦的方法和相關語言,開始在小組內相互展示,然后再推薦給全班學生,最后交流分享,使“讀書”成為了這節課的主旋律,從而體驗到了閱讀的快樂。這樣,通過新穎活潑的訓練,讓學生親自參與語言實踐,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語言表達中及時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期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拓展知識,開拓視野。
幾位老師都是通過閱讀教學來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增加情感體驗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繪本教學以獨特的文圖形式吸引著所有孩子的目光,但怎樣去引導學生閱讀就成了我們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幾位老師以創新的閱讀教學形式成功的引導了學生的學習,更解開了無數的英語教師困惑,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掌握了更多知識和技能。
總之,通過研修,我們開闊了視野,有了學習動力和目標。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6
今年的研修我觀看了五蓮縣松柏鎮中心學校林秋娟老師的一節課《多邊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讓我收獲很多。這節課就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所有知識點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復習,并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緊密的聯系了起來。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在整理和復習環節的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探究自己學習的收獲。從基礎知識的回顧,到復習整理的提高,再到實踐與應用,始終通過各種形式,來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認識、轉化、遷移等過程,使學生發現知識間的聯系,并在體驗與探索中獲得成功的歡樂。
下面是本節課的幾個優點。
優點:
1、找準切入點,疏理知識,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本節課從回顧與整理開始,學生系統的整理了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并形成了知識網絡。通過讓學生回憶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一方面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把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另一方面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后的圖形之間的聯系。
2.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中心,充分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在整個學生探索過程中很少干預,盡量把發現的空間、思考的空間、探索的空間以及展示自我的空間留給了學生,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每一次心靈感受,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的發揮潛能和創造欲。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而且使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得以顯現。
在整理和復習環節的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探究自己學習的收獲。通過認識、轉化、遷移等過程,使學生學會了搜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本領,并在體驗與探索中獲得成功的歡樂。
3、練習設計體現了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
教學中設計的幾個練習題,從易到難,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易錯、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設計的,具有針對性與層次性,將所學的面積有關知識融合在一起,起到概括了的作用,有很強的綜合性。
觀看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我覺得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不足:
首先,要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對于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能讓學生探索的,教師盡量少干預,使學生通過動手剪拼、猜想面積公式、對比歸納轉化前后的情況,最后抽象出面積公式等實踐活動,理解相關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并且產生深刻的體會;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也要讓學生明白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要選擇對應的底和高的,并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出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第三,學生能夠說出來的,作為老師盡量不要代替學生說出來。這是作為老師的自己所沒有注意到的。老是在擔心學生學生,代替學生給說出來了。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了。
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老師,有沒有引導學生把探索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有沒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是否有深刻的體會?而學生,對學習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意識如何?是積極地自主探索和思考,還是墨守成規地接受書本知識呢?
總之,從這節復習整理的教學中,發現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有待于今后改進。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準備把做好預習作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策略,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每日一題”的練習,拓展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確保學生扎實、有效地學好知識。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7
本次研修我觀摩了《同底數冪的乘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證明的復習》三節課,通過這三節課的觀摩學習可以看出,每節課都凝聚了上課教師的心血,放映了老師們平時上課的狀態。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
1.教學過程重結論更重過程。教師創設生活情境,通過一個個簡單、小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大膽回答;同時對于學生的答案,鼓勵、表揚為主,讓學生體驗參與課堂的樂趣。
2.教學關注學科,更關注人。三位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體現了以學生為本、關注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包括每位學生在內的全體學生都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對象。教師的一個個小問題給予學生獨立思考、整理的時間,而不是急于告知。對問題的回答,能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對于學生的答案,都能給予尊重、鼓勵,而不是死板固定。另外,老師們都能關注學生情趣生活和情感體驗。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前提,這才是最好的教學。
3.老師們能夠通過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準備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常規熱身,也有專項準備,老師們可以從效果和氛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點,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4、老師們的課體現出一種快速“準備”的意識,也就是說簡化準備活動的程序,圍繞主教材的學習,讓學生從安靜狀態較迅速地過渡到主教材的練習中,一般就是由簡單到復雜的幾個專項身體練習,既熱身又為主教材學習做好鋪墊,這種理念值得借鑒學習。
5交往與互動結合。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三位教師都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在合作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利于培養團隊精神,凝聚人心,增進認識與理解;同時,促進學生不斷反省,不斷提高。
但教學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目標意識淡薄,出現了目標與教學的不一致性的現象。課時教學設計應是教學實施的主要依據,在教學實施中要根據教學計劃執行并落實到位。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教學實施環節與教學計劃有出入,特別是學習目標的達成指向、關鍵點的教學突破,練習次數和數量上有較大的差距等。教學目標是指學習者在教學終結時應做到什么或獲取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種具體明確的陳述。一堂好的體育課要有規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活動后,學習者(學生)行為特征的預期變化,是對學生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情感等方面學習成果及終結行為的具體描述。體育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認識到目標不是理論的,而是實踐的、實在的、具體的和可操作的。
2、有的教師上課“花樣”很多,但落實知識、技能、方法不夠。這樣做,有違教學規律,容易貽誤學生。我們目前的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讓每個練習扎扎實實的練,在這些練習中學生的體質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總之,三位老師的課都是精心設計的好課,讓我從中受益頗多,我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爭取自己的教學可以不斷進步。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8
觀看了濟南市長清實驗中學張靜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節課堂實錄確實讓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當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為教學設計的完美,環節精巧,而是因為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因為學生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也與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學中做的一些嘗試產生強烈的共鳴。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基于此,在觀看本課時,我確定的觀察點為“學生學習”維度中的“目標達成”視角“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張靜老師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總共有13處學生活動(這里的學生活動指教師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由學生相對獨立地活動一段時間),從內容看,學生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學生活動的時間來看,總時間為30分鐘,占本節課總時間的67%。學生相對獨立的活動時間能占到這樣的比例,說明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從學生活動形式來看,采用了多種活動形式,有口述,書寫,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組合作、測試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為主。本節課,集體回答26次,個體口答11人次,個體黑板演示展講3人次,個體板演展講4人次,小組合作交流3次,全體測試一次。
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張靜老師本節課的四點學習目標,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前三點目標著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后一點著重能力及情感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貫穿于在3和4這兩條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通過第二環節的自主探究中的三個學生活動實現。從學生的活動設計來看,這些活動都有利于目標達成。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活動都促進了目標的達成。
總體評價: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有效調動學生思維,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黑板板演展講呈現出來,讓學生原始思維可視化,以便更好地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符合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彰顯活動有效之美。
本節課突出的優點:
一、數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溫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現實出發,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學生產生數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輕松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的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后,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著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么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自由發展,讓新知識自然產生,既讓新知識產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學活動的數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通過數學化來教數學,學數學。他認為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征就是數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可視化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化的原始思維可視化中經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在于,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該生采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歷了原始思維的可視化過程,他們在數學活動的數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并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學結論,在數學活動中建立了數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節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獲: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并注意質量和數量的統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志。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維可視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9
觀評了三節優課課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單元復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專項復習。教師基本素質都較高,都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備課充分,緊緊圍繞課標展開備課和教學,準備充分,教材挖掘深,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整個課堂環節齊全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形成知識體系,課堂容量大,效果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好。組織形式多樣,突出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利用對學生的評價來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提高學生能力。又都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三節優課又各有優點,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一節,引導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來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速度和效果。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單元復習一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化斜為直”的方法,從而總結規律指導解題。期間,也涉及到了好多數學思想:轉化思想、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另外,利用思維導圖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本單元內容。再就是從展示階段看,學生的基本素質較高,基礎知識掌握得好,小組合作交流有效,語言表達能力強,訓練有素。二元一次方程組專項復習一節,不局限于學生會解幾道題,而是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法,對比各種解法的優缺點和難易程度。在探索和對比中提高了解題能力,領會了換元思想和整體思想。進一步理解了消元思想,這為下一步學習解三元一次方程組打下基礎,甚至為解多元高次方程打下基礎。
提幾點看法,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要緊扣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不等式的過程是一個對不等式的變形過程,變形的依據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單元復習一節,整個過程缺少題目的支撐,稍顯空洞。可以把復習及探索研究的'內容習題化,使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去體會去思考從而達到總結領會再利用。這樣,也能增大課堂容量。
總體來看這幾節課都非常好,教師上課的水平都很高,任何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無論是精益求精的精神,還是對教材、課標把握挖掘,亦或是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推進、現代信息技術的熟練應用都讓人耳目一新。爭取把從中學習到的知識、方法、精神應用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10
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同時也符合國家教育部的規定——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有效的教學體現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并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專業與水平不斷地提升與發展。本文通過對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何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得預設的學習結果并學會學習,同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積極發展。具體表現在:在認知上,促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學生從不喜歡數學到喜歡數學,從不熱愛到熱愛。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知識、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展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而對教師來說,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感受到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與價值,同時享受課堂當中生成的許多精彩的瞬間,讓教師不斷追求永無止境的數學教學。
二、探究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關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應用過程,是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技能與方法用于訓練和鞏固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得以體驗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重視問題的.解決過程,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有層次性,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問題有挑戰性,要給學生留有做數學與思考數學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暢所欲言的機會。
案例:在教學“實數”一節時,教師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兩個無理數的和是否一定是無理數教師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要求他們先各自獨立思考再發言。大多數學生列舉了兩個互為相反數的數來說明問題,如與-、π與-π等,也有學生列舉了諸如-2與2-此類的相反數來解釋。在教師將要為這個問題畫上句號繼續教學時又見有學生舉手,在那一瞬間教師猶豫了,要讓這位學生再發言嗎?時間很寶貴啊!但最終還是讓這位學生發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與b都是無理數,但a+b=2.737373737…卻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是有理數,學生舉出了一個成功的反例,巧妙地從另一角度解釋了這一問題。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發言的機會,才使得學生有了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一種比一種巧妙,最終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生成。
2、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感受、去經歷數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發現的成功喜悅,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案例: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節《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教學時,筆者提早一天叫學生自己做了一個圓錐模型,上課時說:“這節課我們學習《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圓錐的側面積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圓錐模型為工具,運用已學的知識探究出圓錐的側面積嗎?能用字母表示圓錐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嗎?”經過約2分鐘的時間,筆者看到大部分學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展平成一個扇形,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又問:“圓錐的側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積?”“利用轉化思想把曲面轉化為平面。”大多數學生齊答。一小部分學生欣然一笑,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又過約1分鐘,有一學生高興地喊:“老師我知道了:其實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剪開的扇形面積S圓錐側面積=S扇形面積=”,“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老師我的是S圓錐側面積=rl”,“我覺得是S圓錐側面積=πrl”,“我認為是S圓錐側面積=πl”學生搶著答。大概過了五分鐘后,我叫各種答案的代表站起來解釋。“沿圓錐的一條母線剪開,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根據扇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得到S圓錐側面積=”“能解釋n、R各代表什么嗎?”“n指扇形圓心角的度數,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樣,但得到S圓錐側面積=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長,r是扇形的半徑。”“我的方法也一樣,但得出的S圓錐側面積=πrl,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l是圓錐的母線。”“我得到得S圓錐側面積=πr,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h是圓錐的高。”“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作為公式該選哪個呢?為什么?”“第四種,求圓錐的側面積,就該已知圓錐的相關量,而第三種雖然也已知圓錐的相關量,但比第三種復雜,所以我覺得應該采用第三種作為公式。”筆者笑著為他鼓起掌。接著,教室里掌聲一片。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水平。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11
我觀看了研修平臺為我推送的六節數學優質課教學視頻,內容涵蓋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概率與統計等不同知識領域。其中有兩節課給我帶來的收獲和啟發最大,下面分別就這兩節課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圓的認識——注重動手實踐經驗的積累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的課堂教學實錄,執教教師是濱州市惠民縣孫武鎮十方院小學的王海燕老師。這是一節成功應用了先進的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示范課,自動錄播教室的錄制效果也很棒,觸控一體機的使用恰到好處,40人的班額大小適當,學生整齊的校服以及積極的精神面貌為課例增色不少。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王老師精彩的教學設計以及高效的教學實施環節。王老師通過趣味運動會設計游戲導入新課,然后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中明確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和性質,充分運用了課件的幾何直觀的特點,很好的認識圓的特點,最后又回歸現實生活的應用,設計套圈游戲,車輪是為什么是圓的,以及課外練習的拓展,畫一個直徑是10米的圓。
最后,提一個的建議:在練習環節有個練一練的題目,師生一問一答,效率低,效果也不很好。可以改由學生講解,即完整又清晰,難度也不大。
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中心小學的顧建鋒老師執教的《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是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自動錄播教室錄制的,雖是借班上課,但是教學效果非常好,是一節值得好好學習的示范課。
顧老師是一位數學素養非常高的老師,無論是粉筆字的板書,數學語言的規范,數學問題的設計,數學思想的滲透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很高的水平。小學男教師特有的嚴謹、大氣的教學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顧老師首先從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入手,引入探究體積單位的換算,這期中滲透了化新為舊的轉化思想。在探究新知環節,又是處處滲透轉化思想,借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學習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從高級單位到低級單位的“化”——乘進率,從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的“聚”除以進率。在學習新知的同時,注重學生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設計了牛奶包裝箱、用磚砌墻、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現實問題,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小結中,又一次總結升華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化陌生為熟悉,化復雜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
給本節課的一個建議,由于教學容量大,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有些教學重難點的處理比較倉促。如,在練習環節,小組展示講解, 46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小組的展示沒有完全展開,教師就草草一帶而過。應該適當刪減前面幾個題型雷同的題目,讓出時間給這個小組詳細展示復名數換算的過程。
最后,感謝本次網研修,既為優秀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又為我們普通教師提供了學習提升的機會。這種大范圍、多角度、高層次的溝通交流有效的推動了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 12
我對對分配給我的六節課節課進行了仔細觀摩,并書寫了聽課記錄,收獲很多。我對這六節課的觀察視角包括三個方面:問題情境、課堂提問、錯誤資源的生成與利用。下面是具體的觀察分析。
一、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主要是指新課的導入情境,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自我探究,主動學習。在我觀看的六節課中,不少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有效、實用、富有新意、耐人尋味,值得學習與借鑒。
1.問題情境的趣味性
新穎、獨特而有趣的問題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興趣盎然。獨特的問題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如:《頻率的穩定性》一課的教學,教師先向學生播放了一則新聞聯播,說的是美國奧運選手的選拔由擲硬幣決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置的情境如下:從體校學生的興趣點和自身相關性出發,選取了現實中與體育相關的擲硬幣的視頻材料,從而引發體育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認知沖突,此時教師并沒有及時解惑,而是放下問題,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和探究的欲望進行下一環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新知,如此設計,自然流暢、渾然一體。
2.問題情境的思考性
好的情境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是情境創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創設情境不是數學教學的目的,而是讓學生在匠心獨運的情境中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得以點撥和碰撞,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有效的思維活動之中。本次展評課中在這方面,我認為比較理想。大部分的教師所提出問題的空間屬于“適度”,少部分的問題提出屬于“一般”。
3.問題情境的'指向性
本次活動課中教師們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的指向性大多比較明確,能根據新知創設情境,學生基本上能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順利進入主題。大部分的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符合這一特點。比如:《因式分解》一課的教學,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針對學生的認知情況,首先呈現形式簡單的代數式,讓學生猜想993-99能被100整除嗎,讓學生嘗試得出答案,引出本課課題,如此設計,銜接自然、目標明確、指向性強,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
4.問題情境的可操作性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的目的是為新課的進一步展開而服務,因此,問題情境的創設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過易的問題不具有探究性,反之,問題過難會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本次活動中,教師大多能抓住新知的聯結點和生長點,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現實生活中出發,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出問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如:《頻率的穩定性》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組操作實驗,并做詳細記錄,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結果分析結論,過程自然流暢,易于操作。
二、課堂提問
數學這門學科是在人們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數學的發展一再地證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地解決問題,從而使認識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學數學教學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而問題正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動力。
本次我對課堂提問觀察的具體內容包括:
1.所提問題具有思考性的頻數;
2.提問后給學生思考時間的頻數;
3.教師對出現錯誤的學生能否讓其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4.教師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能否適時提出便于學生理解的相似問題或降低問題的難度;
5.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情況能否準確把握,能否根據實際教學進程處理教學預設。
根據六節參評課課堂提問的觀察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中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思考性問題的頻數在10次之間的有4節課,10次以下的有2節。我認為,大部分課中具有思考性問題的頻數比較合理;個別課中思考性問題的頻數偏少,多數提問只是為了調控和管理課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簡單的知識型的問題。當然頻數是否合理和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課題之間的差異也有關系。
另外,大部分課在教學的重、難點處設計了1~2個相對開放的問題,為學生的主動探索創設了一定的空間。但是,問題總體設計方面還存在整體性不強、缺乏層次感等問題。
2.給學生時間思考的次數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密切相關。對于開放的有難度的問題,教師都能讓學生相互交流,這樣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充分。很多難度中等的問題,教師會因為要趕時間,就不能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思考時間,而是在問題提出后的2、3秒時間內喊起思維相對敏捷的少數學生回答。其結果要么回答缺少深度,要么大部分學生失去思考的機會。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教師在提出一個有思考性的問題后,還必須要適當的留出一些時間,使學生可以積極地思考問題,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學生答完問題后再停頓數秒,往往可引出該生或其他學生的更完整、更準確的補充。即使是難度中等的問題,教師留有適當的停頓還是必需的,我們不能用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大家的思維。
三、錯誤資源的生成與利用
有差錯,才有真正的學習,才有實質性的學習活動發生。善待錯誤,才有我們期待已久的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活動的發生;有錯誤課堂,才有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課堂上溫暖地對待學生的錯,與其說是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如說是教學的策略智慧,它是在真愛數學、喜歡學生、癡迷課堂、心存感激中生成、發展與完善的教學人格。善待錯誤的課堂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價值也是在真愛數學、喜歡學生、癡迷課堂、心存感激中創造的。比如《平行四邊形》中當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回顧不全時,張老師追問道:我們研究圖形都是圍繞哪些方面進行的?平行四邊形具有怎樣的對稱性?一系列的追問既幫助學生將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了梳理,也讓學生掌握了研究圖形的一般方法,為終身學習服務。當學生的交流有些膚淺時,張老師總會及時追問,如“你這個想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簡單提煉一下你的思路?”“能不能歸納出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等。讓學生去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把思維引向了深處。最后是追著學生的“節外生枝”,問出“意外收獲”。讓課堂看似不和諧的表象中生成精彩。我覺得整節課教師追問及時,問題問的恰到好處,有效的引發了學生的思考。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相關文章:
數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01-22
遠程研修數學觀評課報告01-17
遠程研修數學觀評課報告08-05
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11-06
遠程研修的觀評課報告01-21
遠程研修的觀評課報告11-09
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08-22
遠程研修的觀評課報告11-09
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08-03
小學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