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范文(通用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范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1
根據師德師風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積極主動地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各項工作。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師德規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從啟動到現在已經一段時間了,第一、二階段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我校師德師風建設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領導重視,完善制度機制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年教育學習工作,啟動時召開了全校教師動員大會,把此項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統一思想認識,增強抓好師德師風專題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同時,研究制定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開展專題教育活動、集中學習和教師自學等形式,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著力解決師德建設年中的薄弱環節和教師隊伍中的突出問題,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致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年的建設。在教師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上,在服務社會、服務家長、服務學生上,在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
二、加強學習,抓好思想教育
我校積極開展學習,采取定期不定期、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強化教師教書育人意識,堅定工作信念。先后引導和組織教師學習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為使學習活動有成效,學校還制定“師德師風建設年”教育活動各項學習制度,并做到“三有”:有學習內容、有學習筆記、有心得體會,另外每位教師都上交了自己的師德箋言或座右銘。每位教師都能按我校要求,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使學習活動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的貫徹執行師德方面的各項要求,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師德水平。使學習不走形式,不擺花架子,收到了實效。我們還在學習過程中,穿差進行了座談會、經驗交流等,把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使廣大教師從思想深處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了他們加強思想、道德作風建設的自覺性,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打好了思想基礎。
三、查擺剖析,發現師德問題
為落實查擺剖析階段的工作,增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針對性、時效性,學校分層次認真開展檢查反思活動,通過召開“師德師風民主生活會”、中層干部“師德師風查擺剖析會”,教師分組“師德師風教師查擺會”,通過自己講、互相提、大家評、征意見等方法,深入進行了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真正找到原因,明確改進方向。還通過召開家長、學生座談會等形式,指出了學校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缺憾,以及師德師風中發現的問題。現將查擺中提出和發現的問題匯總如下:
1、學校在課程改革方面步子邁的不夠大,只注重刊物等方面的理論性學習,教師的專業成長重視不夠,要讓更多的教師有機會走出去學習;到外地實地聽課少。
2、校園設施急需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室門窗急需改造。
3、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領導要積極參與,率先垂范,做好師生的楷模。
3、有些教師思想政治觀念淡薄,對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學習不夠。加強學習,依法執教方面學習的主動性有待加強。
4、有的教職工言行不慎,在課堂或公共場所講一些不利于學生成長的話;有的教職工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教學工作精力投入不足。
5、有的教師缺乏進取精神,不注重獲取新知識、不鉆研業務、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滿足于一般性工作。
6、有的時候有些教師職業意識不夠強,這主要表現在自己心情不是太好的時候,自己的行為有點受情緒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帶一點到工作和課堂中去。
四、努力方向,提升師德水平
1、領導班子要加強學習,更新理念,轉變工作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學校領導要通過學習,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增強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的意識,深入到一線去調研,了解教職工心聲,工作中多指導,生活上多關心,逐步完善考核辦法,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素養,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
2、著力解決影響學校發展的問題,切實提高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學校要圍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認真研究和制定整改方案,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在短期內完成整改的要責任到人,限期整改;學校沒有能力整改的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教職工要結合自身剖析材料,認真整改存在問題,樹立良好師風。
3、領導率身垂范。學校領導必須在師德師風方面起表率作用,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要以榜樣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影響身邊的每一位教師。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4、進一步加大學習力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地進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一些教師開開眼界,了解教育形勢,學習兄弟學校的師德建設經驗。
5、學校要加大管理力度,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規范學校工作制度,嚴格考評機制,嚴明獎懲機制,真正把師德師風的考核,當作職稱評聘、評優的重要內容,使廣大教師真正認識到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6、要讓教師擺正位置,端正態度,認真工作,團結同志,不說不利團結的話,不做不利團結的事,經常與領導進行溝通和交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子女一樣的對待。
加強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難的工作,無論社會怎么發展,時代怎么進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都將是為人師者追求的目標。因此學校將及時的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強化學校德育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樂于奉獻、作風扎實、勇于創新、業務精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符合時代要求的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2
一、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
一是學歷結構不合理。盡管學歷不一定與才能、學識成正比,但總的來說,高學歷的總體能力、學識層次更能夠讓社會認同。就整體而言,我國幼兒園教師學歷偏低,碩士學位、本科學位的高學歷老師更是太少。幼兒園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突出人才優勢。
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師缺乏。特級教師數量不足,在培養指導中青年教師方面,發揮特級教師作用不夠。我國民辦幼兒園教師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表現為青年教師比例很高,40歲以上的年齡的教師也不少,但中年骨干教師較少。這說明幼兒園一般吸引的是剛畢業和社會上的大中專學生以及一些沒有幼教經驗需要通過學習和培訓的老資歷教師來當保育員。這種近似“啞鈴型”的師資結構,對幼兒園的持續健康發展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年輕教師雖具潛力和活力,但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的提高有一個過程;老資歷的教師雖責任心強,但知識老化、方法陳舊、強調經驗、開拓精神不強等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教師雖不直接參與教育教學,但我們一直強調的是要保教結合,這樣下去可想而之。所以應當注意的是,合理的教師年齡結構,是民辦幼兒園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民辦學校應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加快優秀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以保持人力資源持續衍接。
三是性別結構不合理。由于男教師的缺乏,“女性化”跡象已在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幼兒園出現。具體表現在培養學生勇氣、膽量的教育活動不是被忽視就是無法開展,而這是男教師的優勢所在。幼兒園缺少男教師,孩子就如同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一樣,性格可能產生缺陷。正如孩子的養育要有女性也要有男性一樣,讓教師在性別上趨于平衡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所生活的世界。
2、教師隊伍的職業認同感、歸宿感差,事業心不強
幼兒園教師平均時間相對與一般職業而言本來就要長,幼兒園為了達到市場競爭的穩定,為了這一目的,相對幼兒園教師工作項目繁多。教師不是單純承擔一項或兩項任務,而是承擔多項任務,工作責任重、壓力大。另外對于幼兒園而言,在追求生源的大背景下,孩子的安全,掌握知識的能力,家長關系等等,不僅決定了教師的地位,而且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工資、獎金等掛鉤。而作為幼兒園教師所教授對象是幼兒,對孩子的教育是很瑣碎的事,也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才形成孩子的良好發展,也因為教育瑣碎,這一點一滴不能很好的被人所認同,教師自己也感覺不到成就感,所以教師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方面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一方面不得不給自己加大心理壓力。
另外,一部分幼兒園教師事業心不強,他們沒有將自己融入民辦幼兒園之中,將自己的教育教學目的與幼兒園的辦學目的相統一。由于民辦幼兒園以“購買”的方式獲得教師人力資源的使用權,這種方式自然產生“你出錢,我為你干活”的簡單的“委托——代理關系”。這種關系自然而然造成了教師的事業心不強,而且這種關系并不適應民辦幼兒園作為一個專業服務機構的性質,民辦幼兒園以其提供專業性的教育服務為其社會功能,因此學校以專業性人力資源為依托,要求教師以教育教學專家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教學,而不是以代理人、甚至是局外人身份教學。
3、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強
由于幼兒園的絕大多數教師都是聘用制,教師聘用的隨意性強,隨用隨聘,這就使教師隊伍呈現極大的流動性,而且這種流動性還表現出強烈的不可預測性。任何一個團體,要謀求長遠而持續有效的發展,必須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團體成員,一個企業如此,一個學校也如此。另外民辦幼兒園人事管理上也類似于私營企業,教師以一種打工的身份在為校方服務,缺乏“主人翁”地位和團體歸宿感,辦學者和教師是一種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這種認識關系給教師的流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也使教師很難真正融入到學校集體之中,以致成為“匆匆過客”。
二、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對策
1、把好教師入門關,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把好教師的入門關。首先是擴展招聘范圍,只有選擇的范圍廣泛,才有可能精心挑選,達到優中選優的目的。作為一個成熟的幼兒園,在教師招聘上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流程,克服隨意性、無序性。
在教師的配置上,應強調合理的隊伍結構。首先是專業結構要合理,不能僅限于單一的幼師專業,可讓多專業人員參加幼兒教育;第二,應保障年齡結構合理,使老中青教師形成梯隊;第三,講求教師學歷比例的合理,不是學歷越高越好,而是要合理搭配;第四,性別結構要合理,幼兒園女性教師扎堆,不利于幼兒健全個性的形成,因此應配備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師,每個班級至少配備一名。
2、做好教師職業規劃,關注教師專業成長
幫助教師做好職業規劃,關注他們的專業成長,不僅可彌補他們專業上的缺陷,而且可以讓他們享受到成長的快樂,看到自身價值所在。
第一,實施名師工程,即,提倡每一位教師都積極向“名師”發展。對于每一位教師,要指導他們做好職業規劃,幫助他們分析自身優勢與問題,確定自我發展的目標,樹立專業學習的榜樣,明確今后發展的方向與步驟,并為每一位老師設立了專業成長檔案袋,詳細記載他們的專業成長過程。
第二,鼓勵教師自我修養。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堅持寫教學日記,及時記錄工作和學習中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所說所做,促使他們思考,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同時鼓勵教師開展自學,配備一定的藏書,并定閱報刊雜志,讓教師們在閱讀與思考中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改進自己的行為。
第三,鼓勵教師之間開展教學互助,共同分享教學感受。可以組建骨干教師與其他新教師一對一形成師徒關系,規定新教師每學期到骨干教師課堂聽課,每學期徒弟上匯報觀摩課,并得到指導老師的深入的指導和點評。同時,還可組織教師之間互相觀摩幼兒園各項活動,如早操、教學活動、環境布置等,并當場組織評課,使新教師更直觀地學習幼兒教育的方法,綜合提高業務水平。
第四,請專家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是幼兒園開放辦園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體現,是提升幼兒園教研質量,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增強理論思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的一個提示,幾點建議,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催熟劑”。為此,幼兒園可以設置專家扶持熱線,建立專家輔導平臺,讓教師們與專家直接對話,讓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架起專家與教師相互溝通的橋梁。有條件的可以請專家來園講學,與教師面對面交流。
第五,以科研帶動教師的專業成長。讓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提高他們專業素養的有效手段。
3、注重教師的形象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知識和技能的提高,還要著眼于教師的形象建設,著眼于教師精神和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因為只有教師具備良好形象,才能支撐起幼兒園的整體形象,才能形成全體幼兒的良好形象。
一應明確教師形象塑造的內容體系。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其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第一,禮儀形象。包括面部表情、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場合下的態度及運作表現。第二,儀表形象。包括教師在工作期間的著裝打扮、裝飾打扮,如服飾、鞋裝、發型。第三,語言形象。包括語速、語調、普通話及文明語言的使用。
二應制定教師形象塑造的制度體系。塑造教師的良好形象,需要以一系列制度作為保障。
三應構建教師形象塑造的培訓體系。教師良好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經長期的嚴格培訓才能實現。培訓要有明確的課程內容、教材、方式方法,還要在時間和制度上給予保證。
4、保障教師的權益,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一直以來,我國幼師存在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首先應從幼教行業內部做起。
一應堅決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教師的合法權益包括獲取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的“保障權”,依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自主權”,指導和評價學生的“評價權”,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調研“參與權”,寒暑假及法定假日的“休息權”與“自由支配權”。
二應積極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教師的價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對大多數教師而言,高工資高福利不一定很重要,而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才是最根本的。為此,要想辦法增加教師主人翁意識,加大其對學校的感情,培養他們對學校的依賴程度與認同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實現依法辦園、民主辦園、科學辦園。一方面,要強調辦園的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另一方面,要克服家族式管理,開辟普通教師參與幼兒園管理的通道,要任人唯賢,不任人唯親;再一方面,要提倡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共榮,為教師營造一個有張有弛,彈性作息的工作環境。
總之,他們讓教師看到了幼兒園及自己的前途,讓他們感到自己真正是幼兒園的主人,是幼兒園的一份子。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3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于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占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占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于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占比例也不高。盡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xx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后,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一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xx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于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愿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愿在家待崗,也不愿當鄉村教師。同時,家里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于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里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里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里的學校,鎮里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里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初中也只相當于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盡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而趨于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xx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初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于照顧不過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于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于他們的年齡偏大,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于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于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于年輕,沒有什么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后,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建等。
六、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并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于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于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并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里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06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07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定: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于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于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愿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范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并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并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布《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范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通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況,但光了解情況并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于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達到“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并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4
一、調研目的
“連抱之木必以授良匠,萬金之壁不可付拙工。”教育的振興,希望在于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素質的優劣。當前素質教育在全國大面積倡導實施,并且成為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時,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完成這一教育的使命。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幾年來小學語文新課程實驗實施情況,以便總結實驗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發現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反思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找準推進深化我校新課程實驗的著眼點和切入點,重新調整推進思路,促進全校語文教師均衡、協調、和諧地發展,筆者對我校小學語文教師現狀情況進行了調研。
二、調研范圍
本次調研對象為我校14位專職語文教師
三、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涉及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態度、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教師課堂教學中把握“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幾方面內容。
四、調研方法
采用談話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
五、調研結果綜合分析
㈠教師基本情況
學校現有語文專職教師14人,其中區骨干教師2人,校骨干教師1人,占語文教師的21.14%。師平均年齡為37歲。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7人,占語文教師的50%。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學歷結構上看:本科學歷8人,占57.14%;專科學歷5人,占35.71%;中師學歷1人,占7.14%。
第二:從職稱結構上看:小學高級職稱8,占57.14%;小教一級職稱5%,占35.71%;員級1人,占7.14%。
第三:從年齡結構上看:中青年教師占的比例較大,共計xx人。
第四:從教齡結構上看:教齡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優勢與劣勢
根據以上數據及教師平日教學情況分析,我校語文教師的主要優勢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師德風范,踏實的工作作風,對教育事業有執著的追求。具有樸實的甘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識,協作能力,教師間關系和睦。年級教研組的凝聚力強,整體形成了和諧、愉悅的人文環境。
第二、學歷較高、教學功底較扎實。教師92.86%以上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業務素質。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競賽、基本功比賽及論文比賽中,1/3教師獲獎情況良好。教師整體具有一定的實力與潛力。
第三、教師結構合理,中青年化,這決定了中青年教師是我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這批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并不太多的受陳舊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響,能較快地接受新事物,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代溝小,與同事、學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學科帶頭人基本功扎實,工作務實,為教師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師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導主任,她們在教師賽課、基本功大賽、論文中成績較為顯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經驗。
第五、教師對新課程改革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態度。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材培養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當中,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態度積極和正確與否,關系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夠順利地開展。調查發現,我校教師對實施的課程改革持歡迎的態度,但對目前的教學狀況感到滿意的老師僅為25%,有60%的教師認為“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忙忙碌碌的現象,進行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在談到“你認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時,有56%的教師認為要“加強理論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活動,”。教師們在不滿意目前的教學狀況的同時,將自身的專業成長與課程改革結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態度是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的。
第六、教師思想上有較正確的學生觀。在多年的課程改革中,教師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轉變,課堂教學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七、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有所改進。教師們基本由片面地強調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向在強調學科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老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時能夠通過“在師生的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參照教學參考書上的學科教學要求,擬訂課堂教學目標,確定課堂教學步驟,選擇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式有所改進,大部分教師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師生、生生的互動。
劣勢一:學校教師隊伍自身存在的問題
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新理念雖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課堂教學的把握顯得有些華而不實;而部分教師多年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個性,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比較庫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是很強。
教師自身的文化內涵沉淀不夠。許多教師出來工作后,由于各種原因,對自己的進一步學習有所忽視,沒有給自己的頭腦注入新鮮的“血液”,吃“老本”的情況尤為突出。課堂教學的語言的藝術魅力缺少,而教師課堂的教學情感的表達更是我校教師最為薄弱的地方。
教師思想行為上的惰性。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實踐者、發展者,對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內容和方法等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為了實現師生和課程的共同成長,教師必須學習有關課程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但調查顯示,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理論熱情不高,他們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學和作業的批改。一天能抽時間主動學習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很少。
劣勢二:影響學校語文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
第一、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其一表現在“模仿型”、“教學型”“經驗型”教師多,“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少;其二,教師科研能力相對薄弱,對教育方法、策略的適宜性,如何根據孩子的興趣、個性來引導,教育時機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樣調動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怎樣成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與幫助者;怎樣處理教材和有效地駕馭課堂等都感到棘手。整體上的研究能力與水平不能很好地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質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師培訓渠道單一。新教材需要教師來駕馭,需要對教師進行實施新課程方面的培訓,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角色的轉變,懂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認識實施新課程過程應注意問題等。由于在職教師進修和提高受到經費、名額等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師進一步的培訓,主要是參加區的通識培訓或學校的校本培訓。而專業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學歷進修。觀摩同事的課堂教學,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級的學科組之間。教師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機會少,使新課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技術、轉化為方法、轉化為應用。新課程的理念在實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實。
第三、落后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制約著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成長。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網絡式”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將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設施的限制,使教師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受到了嚴整的阻礙,久而久之,教師熱情減退。
第四、缺少專家的引領。學校的教師發展站不到一個更高的位置,感覺缺少領頭羊,比較茫然。
六、對策思考
針對以上調研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㈠學校努力為教師的學習成長創造條件
1、搭建多層次的教師成長舞臺,展示教師的成長
教師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教師的個性差異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就要求為教師的成長提供多層次的舞臺,使得每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獲得成長的快樂。
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方案,激勵教師的成長
科學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將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這個教師評價方案中,應該注重教師發展性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發展來激勵教師的發展;應該注重多元性的評價——評價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評價者應該來自于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應該注重情感性的評價——評價要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點學科分數;應該注重互動性的評價——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交流是雙向的。
3、為教師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學校盡可能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得方式,為教師的專業化學習提供機會。有了先進的思想指導,有了具有先進理念的專家引領,教師的成長會更有效。
4、優化教師學習成長的資源,促進教師成長
和課程資源一樣,教師學習成長的資源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素材性資源指的是教師學習的內容,具體可指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課程專家的報告,教育(學)書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條件性資源指的是使教師學習成長開展的條件,如學校促進教師學習的條例,教師學習的所需要的設備等。教師學習成長的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師的學習成長中是不可缺少的,沒有這些資源,教師的學習成長就成了一句空話。教師的成長需要優化的資源。
5、給教師提供參與研究的機會。在研究中,教師才能不斷總結得失敗,提升經驗,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與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模仿型”、“教學型”“經驗型”向“科研型”、“專家型”轉向。
㈡教師要通過主動學習,豐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師要根據自己發展情況,擬定自己近幾年的發展規劃,對自己的發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2、加強讀書,使自己更具有教師課程能力的內涵。用先進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用先進的理念來引領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自己。一個具有思想,有著豐富內涵的語文教師才能更有效地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讓自己的教學成為一門“藝術。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5
一、調研目的
新形勢下如何實施有效地新教師培訓工作,是培訓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對的課題。實踐證明,培訓內容和施訓形式的科學與否,應是以參訓者的評價為標志,否則,培訓會因缺少參訓者的參與和生成而低效。從調查入手,了解新教師需求,把握新教師成長動態,實施有效培訓,使新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師成長的實際需求和成長規律,促進新教師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使新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專業化、科學化。
二、調查過程
本次調研,我,采取分區、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對象開展培訓需求調研。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學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對象中,教齡在xx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于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干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對象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干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三、阜南縣教師培訓現狀及問題
(一)培訓現狀
面對經濟一體化、教育國際化、人才多元化的發展背景,市南區歷經改制、重建、更名、升格、擴編之路,整合部門資源、優化機制內涵,于20xx年投資3千萬元,“多元現代”培訓機構建設面積近7000平方米的8層中心大樓,打造“多元現代”培訓機構。20xx年區教育局又斥資300萬進行內部設施建設,配備了適用于各學科教師培訓的各類專用教室,使之成為集學術報告、教學展示、教師培訓、會議交流、網絡互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學術交流中心”,達到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要求,為區域教師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和環境支持。
市南區教育局制定下發了《新教師三年培訓方案》,《新教師培訓手冊》,對參訓教師的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分散培訓、教研活動、校本培訓、讀書、聽課、反思等情況進行跟蹤記錄,通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以及校長導評等實現對培訓教師的全程監控,使學習、反思、研究真正成為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同時建立了培訓反饋機制,綜合學員每月一次培訓的出勤情況、培訓表現、培訓作業、平日課堂等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通過區域網面向全區進行反饋,及時調控教師的學習與發展狀態,調控發展的方向。
(二)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
1、是認識的問題。這里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2、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盡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很大,培訓的內容往往與教師的需求還是兩張皮,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強,對實踐的指導還不夠。
3、是方式的問題。過去的培訓主要是集中培訓、校本培訓、遠程培訓。集中培訓主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組織開展,一人講,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聽,方式單一,受訓者被動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訓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專業引領,沒有落到實處,往往變成了枯燥的讀書和填寫報告冊,校本流于形式,成為教師的負擔。遠程培訓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以及在農村學校還受到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轉化的問題。各種培訓的訓后跟進不到位,形成了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使得有限的培訓成果失去了及時轉化為自己或指導他人實踐的最佳時機,訓了就“訓了”。
5、是培訓者的問題。大多數培訓的培訓者主要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和縣教研室的教研員擔任,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且長期往復承擔培訓任務,難以讓參訓教師信服,產生排斥心理。
(三)老師們對培訓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工作的激勵獎懲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實惠;
2、是希望培訓的內容緊密聯系當前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要易于內化為實踐,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是希望進一步豐富培訓形式,讓老師們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方式,大多教師非常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培訓,有條件的教師也很歡迎遠程培訓。
4、是希望能夠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要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如老年教師的特殊要求,幼兒園、音體美等教師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統、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組建名師講學團,開展巡回教學指導,同時要加強縣、鄉、校三級培訓指導網絡建設,加大對學校層面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他們是校本培訓的最基層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他們是校本培訓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6、是希望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遠程支持服務平臺建設,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對新一輪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梳理了過去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了解了教師對新一輪培訓的期望和需求,探討了新一輪培訓中需要完善和改進的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通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
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將其納入到教育督導工作中(如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并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再次,要對縣級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年檢,評出等級,結果在全省通報。
(二)是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么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么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無疑是對路的,與第三輪培訓也是緊密銜接的。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等。
(三)是要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程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脫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于教師培訓的始終。
(四)是要大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要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部分骨干充實培訓者隊伍,組建名師講學團。加強培訓者培訓,可通過外出學習、崗位研修、下校實踐等方式,認真組織實施培訓者每年72學時的培訓研修,嚴格培訓者的考核評價,提高培訓者的施訓能力。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6
我于今年8月8日參加xxxx省小學科學骨干教師培訓學習,其中有一項學習任務,就是做一份科學學科調研報告。8月16—17日兩天我對全鎮8所學校科學學科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內容
1、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培訓。
2、學科師資配備與開課情況。
3、教師對學科的認識及態度。
4、教材使用情況。
5、學科實際教學情況。
二、調查方式
主要是與學校領導及有關教師座談交流。
三、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6-8月17日
四、調查基本情況:
1、師資配備情況:我鎮小學科學學科教師總人數是40人,但沒有一個是專職任課教師,現任課教師只有5人參加過縣級以上的培訓,絕大多數教師也沒有參加過培訓。另外,通過調查情況反映出,我鎮部分科學學科教師缺少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教學情況:全鎮各學校都能夠按照課標開課,并能開足課時,三、四年級每周二節,五、六年級每周三節。學校領導和教師對科學課程認識較強,尤其是鎮校本部早在90年代初,就非常重視這門學科教育教學。而且學校要求教師必須認真上好每節課,學生要認真學好每節課。并定期對本學科進行考核。除此之外,學校每學期都組織各類活動如科技節、藝術節、小發明和小制作比賽、科技小論文比賽等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在校本部的帶領下,本鎮的其他單位學校也緊鑼密鼓跟隨其后。所以,我鎮這塊在全縣做得相當的好,一直得到縣局好評。由于校領導和教師重視,平時工作做得扎實,故在最近幾年縣里舉行的有關科學知識、技能各項競賽中,我鎮都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績,而且在市里也獲得過了第一二等獎的好成績。
3、教學設備、實驗材料情況:教學設備、實驗儀器各校都有但配置落后、不配套,而且有的數量還有限。導致學生分組實驗落實的難度很大,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演示實驗都無法去做,更何況科學教材上的實驗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和形式,原有的儀器也無法使用,故導致大部分只能靠教師的枯燥地解說。
4、教材使用情況:20xx年之前,每生每人一本,最近幾年教材在訂購時就不能達到人手一本,要求學生在使用時要特別愛惜,以便循環使用。學校也都能及時收集保管。
5、課程標準的落實情況:通過和教師交流,了解到絕大多數教師都能了解新課程標準,都能借助課余時間去鉆研科學教材、理解新課程標準。
五、普遍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薄弱,沒有專職的科學學科教師。
2、教育經費缺乏,教學資源跟不上、教學配套設施缺乏。
3、教學材料的不足與上課準備不足。
4、教師的培訓學習不夠,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六、我的希望: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提升科學課的學科地位
2、加大對這塊的投人,切實改進教學設備。
3、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
4、我們教師要對本學科產生興趣,熱愛本學科的教學。
5、我們教師也要多渠道自學來提高自身素質。
最后,我堅信,在上級主管部門及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我鎮全體科學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鎮的科學學科教育定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7
小學高級教師培訓是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內容之一,由于小學高級教師培訓對象數量眾多,根據有關要求小學高級教師全員培訓工作以學校為主體進行開展,為了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我校調研組于12月3日——12月7日對全市各小學高級教師培訓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通報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主要采取走訪和問卷的形式,發放問卷調查表89份,被調查的教師涉及到語文、數學、外語、音樂、體育、美術、勞技、信息、科學等各個學科,問卷調查表的內容主要包括學校高級教師培訓計劃制定情況、計劃落實情況以及對學校培訓、基地培訓的建議和要求等幾個方面。本次調研組的成員為:于飛、陳榮芳。
二、培訓中已經取得的成績。
1、學校主要領導普遍重視小學高級教師培訓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所有的一把手校長都能關心和支持小學高級教師培訓工作,并能夠主動參與協調管理,親自過問培訓計劃,落實培訓內容,部分校長還能主動為培訓學員做專題講座、進行教材輔導、指導課堂教學。
2、計劃的制訂切實可行。為了在宏觀上指導整體培訓活動,教師進修學校制定了“小學高級教師全員培訓整體方案”,要求各校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培訓計劃。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各校在制定計劃上能考慮到本校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操作性,同時成立了培訓領導小組以及相應的考核措施。為整體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培訓活動正常開展并富有實效。各校都能夠結合教研、科研等活動開展小學高級教師的全員培訓。培訓的形式豐富多彩,有課堂展示、讀書沙龍、教材分析,也有請進來,走出去,拜師結對等形式。部分學校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學習要求,如按規定閱讀教育專著、網上推薦的優秀作品,完成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教學反思。
4、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漲。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中老年教師普遍反映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接受高規格的培訓活動,深感自身的素質不能夠適應課改的需要,需要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充電,因此他們在培訓活動中能夠按照規定要求接受培訓、完成培訓任務。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培訓資源還沒有充分的利用。
我們在以往的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學校普遍反映教師培訓工作最缺乏的是培訓師資,為了幫助各校解決培訓師資問題,本學期我們在網上公開了學科帶頭人培訓課題一覽表,以幫助學校解決培訓師資緊缺的問題,但從我們調研中發現,真正把這方面資源利用起來的的學校還不多。希望在今后的培訓活動中,各校要十分重視兩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訓資源,同時,每一位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也應確立主動為教師培訓服務的思想,把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不斷向一線教師推廣。
2、培訓的主題還不夠突顯。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學校高級教師培訓活動與平時的教研、業務學習混為一談,單獨為高級教師這一群體組織的培訓活動還比較缺乏,有些培訓的檔次還顯得比較低,不適應高級教師成長的需求。希望各校在今后的培訓中要專門為高級教師培訓設計培訓活動,讓他們在更高層次上,接受教育得到提高。
3、培訓的內容還顯得單薄。
小學高級教師培訓設計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師德教育、學科知識,還包括教育理論、教育哲學、教育科研等高層次內容。各校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要不斷提升檔次,豐富培訓內容。
四、教師們的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教師們對此次培訓活動十分重視,對學校培訓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我們希望各校在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教師的需求:
1、教師們渴望得到專家的指點,特別是與專家面對面地接觸交流,各校在邀請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參與學校培訓活動,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訓要針對教師的課堂,給教師最實惠的培訓。
2、音、體、美等技能科專任教師要求在培訓活動中,要注意整體要求與分學科培訓相結合的建議。各校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科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需求,有分有合,在共性中突出個性,使各類教師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
3、更多的教師建議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訓的機會,希望各校量力而行。
五、下一步培訓的要求。
1、各校要認真回顧和總結前一階段培訓的情況,及時查找培訓中的不足,針對實際情況對培訓計劃進行修訂。
2、分管校長、主任要高度重視小學高級教師培訓的過程管理,真正使每一次培訓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各校要對照制定的計劃,檢查落實的情況,對沒有落實到位的地方要及時進行調整。
4、小學高級教師全員培訓將于20xx年xx月結束,請各校要認真做好培訓資料的歸檔整理,以便最后考核驗收。
【教師工作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教師調研報告10-13
教研及教師培訓工作的調研報告10-22
教師實習調研報告06-21
教師教學調研報告11-17
教師教育調研報告11-17
教師蹲點調研報告08-24
教師現狀調研報告01-27
教師發展工作調研報告(精選8篇)11-16
保密工作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學校安全工作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