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根據縣教體局通知要求,我們依據問卷調研提綱,就我校教師隊伍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xx小學教師隊伍基本情況:實有在編教師83人,現在在崗教師為78人,借出2人,3人因病不在崗,學歷達標百100%。
1、目前,我校現有2名教師個人自行借調到了xx縣進修學校,三名教師因病不在崗。我們對下一步清理整頓占編不在崗的教師的問題建議為:盡快歸崗。
對暢通教師“出口”問題建議為:
一是盡快補齊學校編制;
二是嚴把借調關口。
2.在編專任教師中,沒有人是由原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
3.現在教學崗臨時聘用人員為29人,占專任教師人數的比例40%;臨聘人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編。
對于徹底解決臨聘人員問題有何建議為:
一是壓縮招生;
二是縣里統一配備教師;
三是現在借調出的教師盡快歸還原單位本崗位。
4.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比例是97%;現在編教師中有81人取得了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職稱)人數,小學高級、中學高級職稱存在比較嚴重的已評待聘情況;
目前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體制機制存在不合理因素:
一是入口多,評上的多,聘任的少;
二是魚龍混雜,不具備相應職稱級別的資格能力。
現執行的評審條件、辦法和程序科學合理。有效評價每一位教師的水平、能力和業績成果建議為:
一是提高評價教師能力標準;
二是給每一位教師創造機會;
三是上級部門不能亂干預。
5.沒有設立農村牧區教師崗位津貼、生活補貼、交通補助或專項獎金。
對于吸引和引進優秀教師到農村牧區學校任教的建議為:
一是提高生活方面的待遇;
二是提高政治方面的待遇;
三是提高職稱方面的待遇。
6.目前,本校主要是通過政府統招,統一開支為主渠道補充新教師。
對于今后規范新教師招聘工作建議為:
如果由學校招聘,由學校來解決新教師的工資開支,學校壓力極大,還是采取政府統招,統一開支的渠道補充新教師的方式效果好。也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師回校任教。
7.目前,本地區中小學校長是由組織考核任命選拔任用的。實現了歸口管理。
現行的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體制下產生的校長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個人素質較差。
對于下一步校長交流工作的建議為:民主推薦,競聘上崗。
8.地方財政未設有教師培訓專項經費,而是由學校出資校總經費的3%給進修校作為本校老師的培訓經費。
對自治區組織的各類教師、校長培訓工作建議為:求實務實,不能通過虛擬的網絡形式培訓,應該以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培訓方式為主要的培訓方式。
9.就促進本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校長)資源均衡配置采取的措施為:積極傳達、落實主管局對此項工作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效果較好。
下一步的規劃為:
一是充分學習貫徹落實縣教體局的指示精神;
二是進一步做好輿論宣傳工作。我校已經建立了縣域內中小學教師、校長交流機制。并且已經啟動了教師、校長交流工作。我校有四名教師已交流到農村學校工作。
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交通生活等后顧之憂影響校長教師的交流;
二是大部分校長教師對原有學校有較強的歸宿感,存在不愿交流的情緒,年齡較大的教師習慣于在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去新的環境生活和工作。
對于有效推進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施的建議為:
一是交通等配套保障措施要到位。
二是可以以鎮、片或一定的行政區域設定學區,試行學區管理,發揮優質校的輻射引領作用并帶動校長教師的自然流動。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按照市政府xx市長關于“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調研的委托和要求,市政協首先開展了我市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方式進行。通過對棋盤、馬陵山、窯灣、時集、合溝等8個鎮10所小學的調查走訪,初步掌握了情況,現將有關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農村小學94所,教學班1244個,在校小學生80568人,在編農村小學教職工3294人,其中專任教師3011人,教輔及工勤人員等283人,師生比為1:24.5(標準師生比應為1:21),今年9月份開學后,師生比將達到約1:30。
因年高體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擔任教學工作的近100人,借調到其他行業工作的57人。專任教師平均年齡42.7歲,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1761人,占58.5%,專科以上學歷2569人,占85.3%。
總的來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比以往有所提高,但總體數量嚴重不足,年齡、性別、學歷及學科等結構均不盡合理。
二、突出問題
(一)“缺”,即教師數量不足,缺口較大。近年來,我市學齡兒童數量急劇增長,給全市小學帶來沉重的壓力。20xx年9月份,小學一年級即將入學新生23000多人,六年級畢業約6000人,小學在校生凈增17000多人,其中,農村凈增xx000人。
20xx年末,全市農村在校學生將達到95000人,按照基本的師資配比1:21計算,小學將缺教師1200余人;預計20xx年在校學生將達111800人,將缺小學教師2000余人。
20xx年,全市退休小學教師180多人,其中,農村退休105人,但今年農村僅招錄新教師30人,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臨代教師。臨代教師素質良莠不齊,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據統計,20xx年,時集鎮小學教師缺口135人,臨代71人;高流鎮小學教師缺口97人,臨代 65人。雙塘鎮小學教師缺口96人,臨代70人;合溝鎮小學教師缺口55人,臨代40人。
(二)“老”,即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目前,全市農村學校50歲以上的教師共1042名,占總數的31.6%,30歲以下的教師只有627名,占總數的19%。
村級小學更為嚴重,在一線教學的多是50歲以上的教師,出現了“爺爺奶奶教小學”的普遍現象。我們走訪的八個鄉鎮中,窯灣、合溝、新店、高流等鎮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達到40%左右。
馬陵山鎮廣玉小學教師平均年齡超過53歲,已經連續7年沒有進一位年輕教師。盡管近年來我市也先后招聘了部分年輕教師,但面對激增的小學生源和已經老齡化的教師隊伍,無疑是杯水車薪。
這些年齡偏大的教師無論從精力、知識構成還是教育思想來說,面對教育發展和新課程改革都顯得力不從心,絕大部分老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不會制作課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和探究的時期,老齡化的教師很難與他們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們不愿與他們親近,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城區教師老齡化現象雖然比鄉鎮略好,但也不容樂觀。新安小學、 新華小學等學校10多年來沒有招錄新教師,教師平均年齡均超過40歲。
(三)“偏”,即教師性別結構不合理,女教師偏多。從最近幾年我市招收的新教師來看,女性占85%以上。我們走訪的農村小學,女教師均達到70%左右。
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小學生處在性格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來自兩種性別的教育和滋養,如果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甚至大學都在單性的氛圍中成長,顯然不利于他的全面發展。棋盤鎮中心小學的金蒙老師說:“在現代家庭中,因為父親多數忙于事業,孩子和母親相處的時間相對多一些;在學校里,又是女教師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環境中成長,可能會造成他們‘陰柔有余,剛強不足’。”外地女教師因鄉村小學生活不便,許多人想方設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四)“兼”,即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大多身兼多門課程。據統計,全市農村小學音樂教師55人,美術66人,信息技術31人,勞動技術僅有2人。
按照課程設置等相關規定,音樂應為223人,美術應為223人,信息技術應為112人,勞動技術應為112人。教師學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大多數教師并非固定教授某一學科,據統計,在農村小學,專業對口的教師只有46.8%,學非所教、教非所學現象非常普遍。棋盤鎮有10所小學,5748名小學生,但是全鎮只有一位專業的小學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大多數的音樂課只能由非專業老師兼任,教非所長,質量受影響。王樓小學全校只有一位教師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其余都是經過培訓以后轉行教英語的,他們的專業素養無法與專業的英語教師相比,存在發音錯誤、讀寫、翻譯能力欠缺等問題。
有的村小一、二年級均長期實行包班教學,包班教師一般要教小學語文、數學、思品、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多門課程,長年累月一副面孔貫穿始終,造成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現象,這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
(五)“弱”,教師初始學歷較低,名優教師偏少。按照目前有關要求,小學教師應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但是,全市小學教師初始學歷是大專的750人,占總數的19.1%,其中,農村小學教師初始學歷為大專的僅為6xx人,占總數的18.6%;
大部分教師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招錄民辦教師轉正的,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我市教師進修校培訓的,雖然許多教師按要求進修了大專或以上學歷,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訓或選學文科等易考專業,學非所教,僅是為了拿個文憑。
目前全市小學教師中,特級教師7人,農村僅有1人;徐州市級以上名師、骨干教師共有26人,農村6人;獲得新沂市級以上優質課和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的有xx8人,農村65人。
此外,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優秀教師流失嚴重。“我們每培養一批優秀骨干教師,要么被市里的學校選拔走了,要么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借調走,留不住人,我們也很無奈。”某鎮中心小學負責人告訴我們。城鄉師資失衡造成農村教學質量與城區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帶來城區學校生源的爆炸性增長,更嚴重打擊了鄉鎮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形成了惡性循環。
三、建議及對策
如何立足現狀,優化我市農村小學師資結構,努力建設一支數量適宜、分布均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具有專業化水準的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是百姓十分關心、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針對本次調查情況,結合教師專業化的內容和要求,我們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盡快完善教師補充機制。
一是及時補充缺編教師。鑒于農村教師總數每年2-3%的自然減員實際和生源暴增的情況,要定期核定編制,實行“定編定員定崗”,有計劃有步驟地充實教師隊伍,對年老體弱的教師,酌情辦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師隊伍良好的梯次結構,逐步改變老齡化現狀。
二是適當加大男教師招收比例。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教師招聘時可以探索試行男女生分別劃線。比如,南京六城區每年教師招考時,為了平衡男女教師的比例,工作總結女生的合格線要比男生高一些。實踐證明,雖然很多男教師筆試成績低于女教師,但進入教學崗位后,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遠遠優于女教師,很多人迅速成長為骨干或者教學能手。
三是加大薄弱學科教師的招收比例。近幾年的教師招考中,主要偏重語、數、外教師的招錄,音、體、美等藝術學科教師招錄較少,建議根據農村小學實際情況,適當增添補充“小科”專業教師,讓農村孩子享受與城里孩子同樣的教育教學條件,陶冶藝術情操。
四是穩定臨代教師隊伍。目前,全市臨代教師已達1100人。有的人已經代課十多年,長期的低待遇,無編制,導致很多代課教師心生怨氣,紛紛轉崗,存在很大的不穩定因素;學校因長期負擔代課教師的工資,往往不堪重負。建議采取切實措施,穩定臨代教師隊伍,財政承擔臨代教師工資,切實減輕學校負擔。
(二)切實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一是提高教師學歷層次。制定農村小學在崗教師學歷提高計劃,鼓勵、安排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情況下參加函授學習、自學考試等學歷提高教育,并給予一定的政策、經濟支持;教育部門可將學歷達標情況,納入申報職稱和年終考核評價體系,增強教師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強教師業務培訓。建議教育部門把培訓工作重點放在農村,本著“面向全員,注重農村,按需培訓”的原則,依據“全面指導,重點幫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訓力度,采取脫產學習、研討班、觀摩會等多種培訓形式,積極探索適應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讓他們在學習中開闊視野,交流提高,增強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農村師資整體素質,縮小城鄉教師的差距,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發展。
三是注重名優教師培養。成立名師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含特級教師)等,定期進行名優教師評選活動,形成名優教師培養評選長效機制。適當調整我市名優教師津貼制度,在考核的基礎上發放一定金額的政府津貼,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予教師全方位的鼓勵和支持。逐步形成一支隊伍強大、富有活力、多種層次的名優教師隊伍。
(三)加快優化現有教師資源。
一是借用初中教師資源。目前,各初中大都有富余師資,可以把各鎮五、六年級小學生調到就近的初中就學,讓初中暫時“閑置”的教學資源“動起來”,緩解小學師資壓力。
二是安排初中教師回流。將當年小學教師富余時流向初中的小學教師,適當安排調回小學,緩解小學師資不足的壓力。
三是優化環境。財政、政府、教育等部門要在資金投入上向農村學校傾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優先實施農村教師安居工程,重點解決新招的外地教師居住問題;對因家境、身體等原因出現生活困難的農村教師,應給予應有的關懷和救助,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四)適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一是建議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專項資金,獎勵長期扎根農村且成績優秀的教師;定期調整農村班主任津貼,且隨工資按月發放。
二是評優樹先上向農村教師傾斜。先進典型、職稱評定等,同等條件下,農村教師要優先,比例也要提高。
三是建議設立農村教師交通津貼制度。以距離縣城遠近公里數的班車費用為依據,制定統一的發放額度,切實減輕農村教師負擔,提高他們扎根農村教育的熱情。真正做到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3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書育人質量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保證。幾年來我校本著“以改革促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質量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突出的優秀教師。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位于西豐縣城南端,東臨西豐高中,南依西豐火車站,北靠小南路。學校創建于1970年,占地面積16146m2,建筑面積5460m2,現共有教學班20個,其中七年八年各7個班,九年6個班;學生1270名,其中七年426名,八年414名,九年430名;教職職工112名,其中領導班子成員10人,專任教師105人,45周歲以上的專任教師有25人,30周歲以下的專任教師17人。
高級教師38人,中級教師53人,男教師42人。編制數102人,不缺編,無代課教師。學歷都已到達大專以上學歷,本科教師為64人。現到農村支教9人,省級骨干教師1名,市級骨干教師8名,縣級骨干教師10名,校級骨干教師13名。縣以上優秀教師18名,縣以上優秀班主任13名。
二、主要做法
1、精心組織,加強管理,確保教師素質提高有效落實
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成立了由校長劉學仁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工作中領導班子成員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工作主動,全局觀念強,經常深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認真解決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學校建立了標準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考核細則和評估標準,在實施上做到“三保證、三落實”,即保證人員、保證內容、保證時間;落實計劃、落實考核、落實獎懲。
2、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教育教學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命運”,我們始終要求領導和教師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基本信念,改變教師中心觀,樹立師生互動、交往的平等觀、學生自主發展的活動觀、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全體觀。學校邀請市縣專家學者到校講學,派領導到洋思、衡水、杜郎口、許衡等中學“盜取真經”,派教師到外縣市學校學習,舉辦校本研訓。領導和教師們耳濡目染,經常被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不停地沖擊,切身感受到了先進教育思想的力量,很快轉型,成為素質教育中的佼佼者。
3、強化學習,不斷汲取,掌握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基本知識
學校采取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論壇、骨干教師及名師講座等方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法律法規、各科教材教法、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基本方法和發展前沿理論知識,使廣闊教師能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從事教育實踐,遵循教育規律,把握教育改革的脈搏,以新課改嶄新的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轉化為自己的具體教學行為,進而形成在新的教育觀念下的教學風格。
4、增強師德意識,提高師德修養,努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質
學校經常采取會議、學習和活動等教育形式,積極開展家長評教評校,學生評教,校長熱線、“做學生喜愛的教師”等活動,狠抓熱點,消除疑點,解決難點,杜絕亂補課、亂發行、亂收費的現象。我們還注重加強教師間的和諧發展,每個班級教師的安排都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經驗缺乏的教師結合,知名度高的教師和知名度相對低的教師結合,精力充分的和精力不足的結合,老教師和新教師結合,對教師業績考核中有一項是年級所有教師集體的成績。
目前,我校教師已到達以事業心為基礎,以熱愛學生為核心,以虛心為動力,以為人師表為準則的良好師德,并形成一股積極、進取、創新的合力,營造出“愛崗敬業、愛生樂業、獻身勤業”的良好氛圍,形成了二中人精神(即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和諧發展的協作精神)。
5、以校本培訓為載體,進行崗位大練兵,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
校本培訓是教師主動學習和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四會三課”、“紅燭工程”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形式,突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校本培訓特點,開展“鑄師德、練師功、磨師藝”的校本培訓,全面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到達具有使學生“一講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能力。
6、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搭建平臺
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學校發展的長遠之計。
一是實施“青藍工程”,加強完善拜師帶徒工作,充分發揮師帶徒作用,跟蹤聽課、評課。
二是開展“青年教師教育基本功大賽”活動
內容包括:上好一堂好課、設計一份經典教案、說課、寫一篇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典型個案、主題班會、展示一次專業特長等、“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會”活動,盡最大可能提供展示教學水平的舞臺和給予優秀的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的時機,讓他們盡快脫穎而出,擔當學校教育教學的重任。
三、存在問題
1、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有些教師業務能力不高,敬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不負責任,只教書不育人。有些教師全局觀念不強,不夠團結,不注意自身修養、形象。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2、師資結構不合理。中青教師缺乏,男教師嚴重偏少。
3、管理體制制約學校發展。校長沒有用人權,教師干多干少一個樣,聘用制流于形式。
4、辦學經費明顯不足。近幾年,由于一費制的實施,教育經費沒有及時到位,學校資金明顯不足,教學設備的改善跟不上課程改革的.需要,嚴重阻礙了學校的發展。
幾年來,經過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學識、有能力、合作力極強,“攻無不破,戰無不勝”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校先后獲得省課改工作先進集體、市精神文明單位和縣控輟保學先進校等多項榮譽,學校教學成績年年都排在全縣第一名,在縣里的各項比賽中我們均進入前三名,2007的中考我們也取得了全縣個人成績最好、考取總人數最多、團體平均分最高、升學率第一的驕人戰績。成績只代表過去,今后我們還將乘著素質教育的東風,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大膽探索,勇于拼搏,銳意改革,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我校教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我校逐步向校風優良、教風嚴謹、學風端正、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享有較高社會聲譽的育人搖籃邁進!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4
根據上級通知要求,對我校教師隊伍進行調研。俗話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計,教師為本。學校教育質量高低,主要取決于師資隊伍的素質和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因此,師資隊伍建設一直是學校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性工作,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從調研情況看,在上級領導的重視下,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教師資源及時得到補充,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完善,教師素質不斷提高。然而,在本次調研中發現,我校教師隊伍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建立一支師德良好、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水平較高、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結合我校實際,就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有些教師業務能力不高,敬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不負責任,只教書不育人。有些教師全局觀念不強,不夠團結,不注意自身修養、形象。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2.生源質量不高使得教師無法正常教學。我校屬于鄉鎮學校,造成優秀學生外流。使得本校生源質量差。另外,部分學生家長忽視教育,將學校當做“托兒所”,只注重賺錢,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進而導致學生在學校、課堂無心學習,擾亂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教師長期面對此種情況亦會失去教學熱情。
(二)建議
1. 加強教師隊伍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水平、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要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 價值觀,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教書育人,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應用;加速知識更新,拓寬知識層面。使教師個體素質達到優良,整體素質有較大提高。
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我校教師男女比例不協調。部分教師還存在陳舊的教育觀念,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學技能,計算機等教學基本功不扎實。骨干教師、中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梯隊組成不夠完善。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優化知識結構。
3.制定并完善教師崗位責任制、班主任工作崗位責任制,教師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行常規通報,使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計劃、有措施、成效,逐步實現師德建設制度化。
二.整改措施
針對我校師資隊伍現狀,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教師方面
1.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鼓勵提高教師學歷水平。鼓勵教師通過在職自學、進修實現在職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2.苦練教師教學基本功。牢固練就扎實五項基本功:普通話、三筆字、說課評課、電腦課件制作、多媒體操作。通過開展教師基本功訓練的一系列活動,使人人參與,練有所得,練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提高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3.努力完善教學環節。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上認真授課、課下認真評課、精心設計作業。對教師的備課、授課、評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認真傾聽學生、家長的意見、建議,自覺接受學生、家長的監督,展示良好的師表形象和行業形象。
(二)學校方面
1.加強校級領導與中層干部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學校領導隊伍。
2.堅持不懈的抓師德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學習,使教師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學校為教師創造環境,教師為學校創造價值”的理念,創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環境,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抓在職教師的培訓提高,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根據上級要求規定,要求廣大教師本著教什么學什么的原則,積極參加函授、自考等形式的在職學習,盡快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
4.實施青年骨干教師梯隊培養計劃。開展青年骨干教師后備人選的培養工程建設,完善培養機制,注重激勵、考核機制。注重培養過程,保證數量,提升專業內涵,形成青年骨干教師的群體。
(三)教育部門
1.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防止優秀生源外流。教師隊伍良莠不齊,教學質量差,導致優秀生源外流,進而打消在職教師工作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下降,優秀生源外流,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應注重優化教師隊伍,留住優秀生源。
2. 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培養骨干教師隊伍,組織教師交流。要保持師資隊伍的活力與后勁,必須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部分學科教研活動較少,不利于學科建設。教師工作不能閉門造車,每個教師都有獨特的授課風格及亮點,教師可以在聽評課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開發教師的創新思維。因此,培養骨干教師,組織教師交流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深刻體會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隊伍建設不是一個人的建設,只有教師、學校、教育部門共同攜手,才能整體提高我校的教育水平,將我校教育送上一個新臺階!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5
8月下旬以來,在常委會孔煒副主任帶領下,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前往我市五個縣(區)、市教育體育局及7所中小學校,聽取了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匯報,召開了6次60余位中小學校長、教師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對我市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認為:
我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下簡稱《教師法》)等相關法規政策,圍繞建設區域教育高地目標,不斷加大隊伍建設吸引、穩定、培養、提高工作力度,著力推進教育人事任用與管理制度改革,著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著力培養壯大骨干教師隊伍,著力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形成了教育盡心用力、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良好局面,努力為深化教育改革和不斷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提供師資保障。
主要情況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教師隊伍建設法律法規落實
一是依法落實教師待遇。
落實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縣(區)教師基礎性績效工資總量的10%用于發放鄉村教師津貼、給中小學教師繳存五險一金等法律和政策規定。比較公務員年度目標績效獎調整幅度,市、縣(區)不斷提高了中小學教師該項獎發放額度。
二是堅持教師表彰獎勵制度。
堅持了市級每兩年評選并“表揚”獎勵一次模范校長、優秀教師及優秀鄉村校長、教師,縣(區)每年“表揚”獎勵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制度。2016年以來東區又加大了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表彰獎勵力度。
(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
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
一是針對教師隊伍中出現的有償家教等新情況新問題,修訂完善了攀枝花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基本要求》、《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考核管理辦法》。重點完善了師德師風考評和社會監督機制,在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任、教師資格證定期注冊、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堅持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
二是有針對地開展了中小學教師法制、心理健康教育和榜樣激勵教育。
(三)不斷強化吸引、穩定、培養、提高措施
一是建立了引進優秀教育人才制度。市級建立了中小學直接考核引進市外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及研究生以上學歷高層次教育人才和免費師范生制度。“十二五”以來全市中小學直接考核引進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136名、免費師范生151名。東區等縣(區)還實行了中小學到高校直接選招優秀師范本科畢業生制度。
二是大力推進教師專業成長。堅持制定實施中小學教師培訓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培訓目標、要求明確。依托市教育培訓中心、23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團隊、9個市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全員培訓與重點培養結合、一般通識培訓與教研科研結合,強化示范引領、平臺載體建設。
三是著力穩定骨干教師及農村教師隊伍。市級堅持了《攀枝花市骨干教師評選獎勵辦法》。東區、米易等縣(區)還不斷加大骨干教師激勵力度,米易縣骨干教師津貼高于省、市標準。全面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建立了鄉村教師免費體檢制度。周轉房建設基本解決了農村學校教師住房問題。專業技術職務指標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的力度逐步加大。
各縣(區)均建立了邊遠農村學校教師補貼制度,鹽邊縣鄉村教師補貼根據學校邊遠情況分別為每人每月500元、700元、900元和1200元。東區出臺《關于加強教育人才建設的十條措施(試行)》強化了引進優秀教師、聘用專家型人才、評選表彰突出貢獻人才、設立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政策。東區、米易、鹽邊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進,縣(區)域內城鄉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中心校和村小(教學點)之間校長教師合理流動有效開展。
(四)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
中小學教師學歷基本實現100%達標得到持續鞏固。學歷提升率:小學專科以上96%、初中本科以上89%,高中研究生以上8%,比2011年分別提高14.4%、7.7%、4.4%。同時,骨干教師隊伍穩定壯大,全市包括在崗特級教師在內的市級以上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和突出貢獻專家、市縣級骨干教師等各級各類骨干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比“十一五”時期提高7個百分點。農村教師學科結構不斷改善,音體美及英語和信息技術教師得到了持續補充。
二、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結構性缺編問題突出
我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數由省上按城鄉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學1:19標準核定,再由市機構編制辦按省定師生比例標準核定給縣(區)及市直屬中小學校。總體看,按師生比例,我市中小學編制數量足夠,但實際存在結構性不足問題。
一是我市廣大農村,小學幾個或幾十個學生的學校多,需要超比例標準使用編制。與此同時,教師因病和年齡大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的較多。據統計,全市因病占編不在崗的教職工有122人,因年齡大原因不能承擔滿工作量的教師也達到一定比例。有的學校甚至不足100名教職工就有10多名教師因病長期不能工作或不能滿工作量工作。
二是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及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計劃后,學校管理和生活服務工作量增加,編制政策卻沒調整,編制沒增加,農村學校教師兼職管理工作比較普遍。由于各縣(區)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不同,有的縣(區)學校還普遍存在用生均公用經費聘用臨時人員情況。
三是原企業學校移交地方后,工勤、息崗待退人員多且消化慢,在編不在崗人員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另外,二孩政策后產假教師增多,產假時間長,也加大了學校人員不足矛盾。
(二)偏遠農村學校老師引進難、留住難問題仍然突出
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是我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關鍵和重點。多年來各級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理交通條件限制,農村學校教師始終引進難、留不住。據統計2014—2016年期間,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流失到轄區以外教師數占同期引進教師數的比例分別達到18.5%、26.26%、41.91%。
(三)市直屬學校現行教師補充和激勵政策對教師隊伍建設的不利影響急需予以高度重視
一是市直屬學校教師補充面臨“招不夠”、“招不好”困境。
2015年起,我市嚴格執行川委辦[2014]7號文關于市(州)屬教育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原則上應從具有2年及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招聘”的規定。按此規定,市直屬學校不能招考應屆大學畢業生,也不能招考東區、西區和仁和區政府所在地學校教師及省內貧困縣教師,只能招考本來就有教師引進和穩定困難的米易縣、鹽邊縣及仁和農村學校的教師。2015年以來,市直屬學校公開招考教師開始面臨因報考人數達不到開考規定比例,一些急需學科不能開考因而教師不能及時足額補充到位問題。目前,市直屬僅9所中小學校(含幼兒園)臨時代課教師就達到了41人。如果招考符合報考條件的縣區在崗教師,也不利于縣區教師隊伍的穩定。不僅如此,該項政策的執行還致使市直屬學校補充不到優秀大學畢業生,對我市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的不良影響將是長遠的。
二是引進優秀教育人才政策面臨現實問題。
市直屬學校直接考核引進市外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及研究生以上學歷高層次教育人才,受攀枝花地域交通等條件制約,并且沒有納入享受我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優惠政策范圍,引進較困難。同時,研究生以上學歷等高層次人才,一方面包括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在內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園)對他們不具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也不十分適合這些學校的實際需要。
三是市級教師激勵機制弱化。
2014年,根據《關于取消機關事業單位專項工作獎勵政策的通知》(攀委辦〔2014〕88號)要求,我市2008年市委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有關優秀校長、優秀教師”表彰”制度調整為”表揚”,獎勵金額減少并不再列入財政預算,由來源不穩定的教育捐助基金支出。與省內一些市州,甚至我市縣(區)相比,市級教師激勵機制明顯弱化。
三、建議
(一)加快推進義務教育“縣管校聘”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縣管校聘”改革是國家、省優化縣(區)域教師資源、破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師資瓶頸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也是緩解編制和職稱崗位結構性不足矛盾的良方,應加快推進實施。要按照編制部門統一核編、人社部門統一設置崗位、教育部門統一招聘管理、學校使用考評的職責要求,督促縣區政府承擔起教師“縣管校聘”的主體責任,促進實現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及縣(區)域內、學區間校長和教師合理流動,緩解編制結構性不足、學校間教師專業技術崗位緊缺和空余不均矛盾。
(二)依法強化教師表彰激勵。我市遠離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吸引和穩定優秀教師需要有一定力度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作支撐。《教師法》關于“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應當予以表彰、獎勵”的規定表明,建立優秀教師表彰和獎勵制度是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法定職責,與津補貼或地方、單位制定的表彰獎勵制度不同,是法律規定,有法律效力。我市應依法強化市級優秀教師表彰和獎勵工作,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三)切實解決市直屬學校教師補充問題。
一是深入研究省定政策,結合我市實際準確理解和把握上級政策精神,學習借鑒其他市州執行政策的經驗、做法,切實解決市直屬學校教師補充問題。研究制定市直屬學校有計劃地直接到普通高校公開招考優秀應屆畢業生政策,切實保障市直屬中小學教師隊伍既滿足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也適應攀枝花建設區域教育高地的要求和群眾對子女接收良好教育的期待。
二是將直接考核引進研究生以上學歷等高層次教育人才納入享受市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政策范圍。
(四)進一步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一個地區骨干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數量是衡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雖然,我市中小學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比例已經達到23%,但是與我市建設區域教育高地的要求還有差距,各縣(區)骨干教師比例、結構及使用管理工作還不均衡,要進一步把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進一步提高縣級以上骨干教師培養選拔比例,使縣級以上骨干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不低于25%,為不斷擴大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提供師資支撐。
二是加大農村學校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建立縣級以上骨干教師對農村學校教師一對一幫帶制度,帶出一批農村學校學科骨干,促進城鄉教師隊伍素質整體不斷提高。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精選11篇)11-16
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1-16
基層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16
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調研報告(精選8篇)11-16
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8篇)11-17
鄉村之星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9-26
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1篇)11-08
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工作報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