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精選7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1
xx旅游文化現狀及發展
旅游,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又是旅游活動的基礎和依托。旅游文化是與旅游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旅游工程是文化大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程,弘揚旅游文化,有助于增強我市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有助于提高我市旅游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整體服務質量,也有助于增強市民的旅游意識,改善旅游環境。
xx旅游文化的現狀
我市旅游業的發展,從1995年籌備組建市旅游局,到現在已經走過了整整10年。xx旅游業起步雖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對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顯著。10年間,各項旅游經濟指標按人均比達到了全省的中等水平。2003年又成功創建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去年全市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8.5%。“山水清遠、生態xx”的旅游形象;“太湖、占鎮、名山、濕地、竹鄉、古生態”等旅游品牌,已在長三角城市及江浙滬地區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快速發展的旅游產業,日益顯示出它在xx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是xx經濟最具潛力,最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但從旅游文化發展方面來說,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旅游文化發展的滯后,正在影響著全市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旅游主體文化即旅游者的旅游認識和旅游行為還停留在旅游的初級狀態。走馬觀花、到此一游者居多,休閑度假式旅游還沒有成為xx市民的旅游主題。二是旅游客體文化即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我市的歷史文化、建筑文化、文學藝術、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自然景觀的文化內涵還沒有很好地借助旅游景觀的依托來加以繼承和弘揚。三是旅游介體文化的水平還處于起步階段,比如政策法規還不夠健全,旅游商品還沒有形成市場,旅游人力資源缺乏,管理水平低下,導游隊伍人員素質不高等等。四是旅游文化的基礎工作還不夠扎實,xx沒有形成具有xx特色的旅游文化系列從書。凡此種種,正在制約著我市旅游業的發展。
xx旅游文化的發展
1、xx旅游文化發展的總體目標
充分發揮太湖風光、山水清遠、生態良好、文化底蘊深厚等方面的優勢,著力形成以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為龍頭,以提升觀光旅游為支撐,以推動專項旅游和商務旅游為兩翼,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大旅游格局。突出建設重點,建立一批具有南太湖獨特風格的景區以及文化主題公園,使旅游產品進一步成為充滿活力的優勢產業、動力產業、富民產業和生態產業。促進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提升xx在長三角地區的地位和形象,帶動xx在杭寧城市帶中間的率先崛起。努力將xx建設成為環太湖生態旅游城市,長三角休閑度假旅游中心,使xx市真正成為國內知名、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
2、xx旅游文化發展的項目建設
三帶十區的規劃建設在繼續打響太湖、竹鄉、古鎮、名山、濕地和古生態等六大旅游品牌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南太湖風情旅游帶、浙北自然生態旅游帶、古運河水鄉民俗旅游帶和南潯古鎮旅游區、南太湖旅游度假區、xx歷史文化名城區、南郊風景名勝區、莫干山風景名勝區、下渚湖濕地風景區、天荒坪風景旅游區、龍王山黃浦江源旅游區、長興古生態旅游區、頤諸山茶文化旅游區等“三帶十區”建設。
旅游節慶活動的培育充分挖掘xx歷史文化,繼承弘揚和發展地域文化,并通過節慶活動的手段來加以傳播,并全力打造以下七大節慶品牌,即中國xx·國際湖筆文化;國際極限運動大賽、xx含山蠶花節、中國竹鄉生態旅游文化節、中國德清·中華游子文化節、xx茶文化活動、中國童裝博覽會等。
旅游文化基礎工作建設旅游文化基礎的重點,按照我市目前的工作現狀,應重點放在旅游網站的建設和旅游宣傳推介資料的撰寫編印方面。xx旅游網站早巳建立,近幾年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但網上交易方面,還需要進—步擴大范圍和空間。xx旅游宣傳資料還沒有形成系列化,需要總體旅游介紹與專項旅游介紹相結合,需要平面宣傳與立體宣傳相結合,需要國內旅游推廣與國際旅游推廣相結合。
3、xx旅游文化發展的基本原則及保障措施
基本原則
—是要突出個性特色。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太湖、山水、生態、文化”的個性特色,圍繞培育和形成xx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做到產品做精、服務做細、生態做深、企業做強,努力建設成為國家級旅游休閑的目的地。
二是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遵循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要求,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克服開發建設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確保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要勇于“無中生有”,充分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大膽開發旅游項目;要敢于“移花接木”,大膽接受世界人類的文明成果;要善于“推陳出新”,傳承歷史優秀文化,賦予時代發展內涵。
四是要硬環境與軟環境兩手抓。在抓好基礎設施、旅游設施、景點景區等硬件建設的同時,要重視軟環境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質,建設高素質的旅游從業隊伍,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旅游意識,努力建設服務體系健全、管理嚴格、規范有序的旅游市場環境,為旅游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保障措施
1)重視規劃。按照發展大旅游的目標,超前謀劃,高起點、高品味、高質量制定全市及各地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2)完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各縣區財政也應每年增加—定額度的旅游發展資金、安排使用相關政府性專項資金。積極探索解決有利于景區開發建設的制約因素,對不同旅游項目用地實行差別用地政策。對重點旅游區的交通道路、供水供電、通信設施建設項目,優先給予政策支持。
3)培育人才。把旅游人才資源開發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業務精通、品德高尚、服務—流的旅游專業人才隊伍。
4)部門協作。進一步強化大旅游意識,文化、體育、城建、水利、交通、國土、農業、林業、宗教等部門要參與旅游建設和開發,合力扶旅游。使弘揚旅游文化,發展xx旅游業,成為—件全社會的大事來抓。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2
文化旅游產業是新形勢下的朝陽產業,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點和產業XX縣的強大引擎。推動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已成為實現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深入了解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狀況,近期,縣政協組織調研組深入旅游景點和文化經營場所,通過現場查看、走訪了解、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建設特色文化縣、發展旅游重點縣為目標,以提高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強文化旅游產業整體實力為落腳點,根據省、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要求,結合全縣文化資源稟賦,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態等方面的優勢,著力加強“一區兩園”(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努力構建具有臨澤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傾力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至目前,全縣共有文化產業經營單位93家。省級文化產業園——丹霞文化產業園按照“三大板塊兩環五區”(即:核心地質游覽板塊、絲路文化體驗板塊、民俗風情板塊,丹霞地質游覽環、絲路文化體驗環,丹霞地質觀光區、入口門景區、文化體驗區、運動娛樂區、民俗體驗區)的總體格局,各項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依托昭武古城、西游傳說遺跡、丹霞山、丹霞廣場和紅西路軍梨園口戰役紀念館,以保護生態環境、塑造城市景觀、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為目標,以紅色圣地、田園風光、生態休閑、健身娛樂、國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風情于一體的縣級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各項基礎設施已全面啟動。同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發展氛圍進一步濃厚。自2010年以來,成功舉辦“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臨澤篇”演出;連續三年舉辦“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游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了“紅旗飄飄”紅歌傳唱、“親近大沙河,感受生態美”萬人休閑健身跑步活動、“棗鄉情”民族交響音樂會、“生態臨澤”書畫攝影展等文化藝術活動,在繁榮城鄉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了臨澤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2012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780萬元,占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態旅游景區、七彩丹霞旅游景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雙泉湖景區、香古寺景區等一批省內外知名旅游景區,其中,丹霞景區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被批準為全國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泉湖、香古寺景區被命名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雙泉湖、黑河煙林被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成星級旅游飯店4家,發展特色“農家樂”85家。2012年,全縣接待游客7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8.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7億元,比上年增長88.5%。
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化旅游規劃相對滯后。近年來,全縣文化旅游產業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還缺少一個統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旅游與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度不高,文化帶旅游、旅游促文化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目標、結構框架還不甚清晰,文化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沒有顯現出來。
2.規模偏小缺乏項目支持。文化企業數量、規模、經營呈現“小、散、亂”的狀態,經濟效益不夠理想;文化產業在招商引資、基礎建設方面還沒有大的項目和資金支撐,發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鬧”上。旅游資源開發遲、開發程度低,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旅游產業開發仍處于起步開發、夯實基礎、加強培育的階段。
3.市場主體不強要素不健全。文化產業市場發育不健全,以個體經營居多,傳統項目比重大,上檔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少,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資源分屬于條塊多頭管理,主管部門、鄉鎮自身投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一些旅游資源開發建設進展緩慢;旅游六大產業要素還不夠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過境游”與“過夜游”比例失調,旅游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嚴重短缺。全縣文化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少,業務素質較低,全縣最大的文化經營企業丹霞旅游公司,經營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文化旅游產業高端人才如文化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企業管理等人才嚴重缺乏,制約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緊緊抓住全省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機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產業,著力建設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和知名旅游景區,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業,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產品品牌,加快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科學編制規劃,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依據
立足現有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人文景觀,堅持前瞻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科學編制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全縣未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實政府批準的《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七彩丹霞景區規劃》的.基礎上,精心做好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并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復建設,努力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項目作為示范和支撐。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托地方獨有或特有資源,以“蘭洽會”、深圳“文博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為平臺,積極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實施重點招商,精確招商,吸引具實力、有品牌的企業投資文化產業。要放寬旅游市場準入,按照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和“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采取旅游資源入股、轉讓、租賃、承包等多種經營方式,構建多元化旅游開發投入機制,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擔保力度,鼓勵引導國家、集體、個人、外商等多種經濟成份投資開發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服務配套設施和經營性旅游項目。加快啟動XX縣丹霞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化運營,整合文化旅游資源,搭建投融資平臺。爭取實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創新國家級綜合示范區項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縣文化館擴建、XX縣數字放映廳等項目建設,為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搭建平臺。開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區旅游快速通道,建設丹霞旅游小鎮,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區、黑河濕地為支撐,精心培育丹霞奇觀、綠洲風貌、生態景觀、紅色圣地為主的精品旅游線,完善XX縣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務功能,開發雙泉湖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務要素市場,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培育臨澤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深入挖掘資源,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發掘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絲路明珠”中國第三階梯才能看到的南國景觀、七彩丹霞、綠洲、濕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態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中國棗鄉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運用,著力打造以“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游文化藝術節、“四月八”廟會為主的節會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遺跡、峽谷奇觀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鄉、黑河濕地為主的生態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種、現代設施農業為主的農耕文化品牌;以梨園口戰役紀念館、汪家墩戰斗遺址為主的紅色文化品牌。實施“棗鄉·丹霞”宜居宜游宣傳文化工程,積極組織開展新聞采訪交流、文藝創作采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傳播活動,促進“中國棗鄉”文化品牌形象的傳播,使旅游者充分體驗和感受臨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亮的文化形象,充分體驗多彩的民俗風情,充分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康體養生和驚險快樂之美。
(四)強化宣傳營銷,以旅游業推進文化深度交流
以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圣地”四張名片、提升臨澤整體旅游形象為目標,采取“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區域聯動”的手段,整合資源和資金,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力度。一是強化主流媒體宣傳。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大、影響力高的特點,加大在央視、甘肅衛視、旅游專業網站的廣告宣傳力度;做好臨澤旅游網及a級景區和星級賓館旅游網與旅游專業網站聯網對接,積極開展聯網營銷。二是強化戶外宣傳。繼續做好國內重點城市機場、車站及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的張掖丹霞及臨澤旅游宣傳廣告,積極協調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及國道、省道XX縣鄉公路沿線設置完善旅游景區交通導覽指示牌;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等處設置游客咨詢服務臺,旅游旺季免費發放《臨澤旅游指南》明白卡。三是強化節會宣傳。精心設計制作一本《臨澤風光》畫冊、一張《臨澤自駕游地圖》和一張《臨澤旅游指南》明白卡,參加國內“旅交會”、經貿洽談會等宣傳推介活動,努力拓展對外宣傳空間;堅持每2-3年承辦一次高規格、有一定影響力的旅游文化節會或重大活動,提升臨澤整體形象,擴大對外知名度。四是加強區域合作。組織重點旅游經營單位主動到周邊及重點客源地搞宣傳促銷、搞區域合作,加強與周邊省區市和市內外旅行社的聯系溝通,聯手宣傳促銷、聯合開發市場,構建資源共享、市場共推、優勢互補的旅游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旅游發展合作共贏。
(五)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文化旅游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文化旅游經營人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引進機制,通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等方式,提升現有文化旅游產業管理和經營人員的素質,依托全國知名高校委托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化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穩定和加強基層文化管理隊伍,壯大民間文化演藝隊伍,培育一支文化資源研究隊伍。實行靈活寬松的引進政策,重點引進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鼓勵社會人才投身文化旅游建設,深化職稱評審改革,實現非公有制文化旅游企業人員在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項目、表彰獎勵等方面同等對待。
(六)建立互動機制,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跨越發展
圍繞省、市建設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基地“核心區”的目標,建立旅游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融合機制,推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 “規劃上統籌編制、政策上統一扶持、項目開發上統一打造、市場開拓上統一推介、人才培養上統一培訓”的文化帶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環。圍繞絲綢之路文化和臨澤鮮明的地域文化資源,把文化元素貫穿到旅游景區項目設計、建設、管理、營銷、服務的各個環節,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于“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裝旅游項目,增強旅游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游的內涵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旅游傳播、傳承文化的載體作用,為實現文化產品價值創造消費市場。編排地方特色演藝劇目,搭建演藝平臺;扶持開發刺繡、烙畫、剪紙、面塑、葫蘆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及小包裝便攜式地方土特產品,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旅游與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豐富旅游內容,增加旅游產品,延伸旅游產業鏈條。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3
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XX年9月底我縣旅游總人數為9.16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萬人,占總人數的52%。旅游總收入達2138萬元。這些游客多數是前來參加節慶、會議、商務和探親訪友,真正意義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觀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縣基礎設施滯后、旅游業起步晚,且發展緩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主要表現為:
(一)規劃不完善,實施缺乏恒性。雖然在20XX年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但是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發展定位沒有很好地與實際結合,沒有與全局的發展有效對接,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特色不突出,發展措施空泛,建設資金難于籌措,導致規劃難于實施。如忙海水庫、勐汞觀音洞等景區景點未制定詳細規劃,影響了深度開發。
(二)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由于長期以來文化旅游投資主體單一,多依賴各級財政投入,招商引資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機制,在具體運作中土地、稅收、項目審批、融資等方面難以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資本進入文化旅游產業領域。
(三)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由于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還未實現根本性轉變。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還不夠緊密,缺乏對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統一挖掘、整理、研究、開發的專門機構,形成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三張皮現象。景點開發除靠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外,自身缺乏能力進行景點改造和服務功能的完善,缺乏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五)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我縣文化產業從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
(六)宣傳促銷經費不足,宣傳工作得不到深層次開展。由于我縣自身經濟基礎薄弱,各級給予發展旅游業的資金不足,沒有專項資金對旅游景區(點)投入開發,致使豐富的旅游資源得不到深層次開發利用。為此出現旅游收入對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明顯。特別是在文化旅游項目和產品的包裝、打造、宣傳、炒作、營銷方面,文化底蘊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娛樂性、競技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文化旅游項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節慶在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中融入不深,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在宣傳促銷方面,沒有系統的宣傳促銷計劃,缺乏足夠的宣傳促銷經費和健全、長久、高效、新穎、密集的宣傳機制,未能把全縣的文化旅游資源和產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縣文化旅游業整體知名度不高,輻射范圍狹窄。
二、重點開發的旅游線路
旅游開發的重點是以開發預期的效益為基準,根據景區資源特色與開發價值,交通區位與景區開發建設依托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確定。從景區價值看,大雪山、aa級忙海湖景區、萬畝芒果園、仙根、觀音洞等景區(點)各有特點,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1、大雪山觀光、探險與科考旅游地
開發條件:大雪山探險考古區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包括周圍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麗的`山區水資源。大雪山距縣城德黨約170公里,距市府臨滄90公里,景區內有成片的常綠闊葉林、姹紫嫣紅的杜鵑花海、氣勢壯觀的瀑布、險峻造型的地貌景觀,冬春季銀裝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萬千、變幻莫測的氣候等,共有高科研價值的珍稀動物466種,植物1639種,其中有豚鹿、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綠色孔雀等為代表的5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云南紅豆杉、長蕊木蘭、桫欏、千果欖仁、水青樹等為代表的1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是觀光、探險、考察的旅游勝地。
開放方向:在嚴格保護大自然和當地少數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發展以探險、科考、觀光休閑為主的旅游。
2、永德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觀光旅(含仙根景區)游區
按生態旅游、商貿城鎮的要求,充分發揮永康自然、地理、區位諸多優勢,在對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的開發中,結合對仙根景區的開發,建設營造萬畝芒果園生態觀光旅游地,突出亞熱帶風情。隨著景區的進一步開發,逐步將萬畝芒果園生態旅游、仙根景區、班卡樹包塔、石洞寺等景點連接成一條旅游專線。
4、忙海湖、勐汞觀音洞休閑度假區
以勐汞觀音洞為中心,將忙海水庫、觀音洞、溫泉連成一線,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風情、溫泉康體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藝精品等綜合一體發展目標的旅游景區。
5、棠梨山森林公園。
棠梨山屬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7333公頃,海拔2649米。保存著大面積原始狀態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及季風常綠闊葉林等生態系統。動植物類型繁多,植被豐富,可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游團隊和馴化繁育野生動物等活動。目前,已有電視轉播塔,人行便道暢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閑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園建設項目的提出主要是解決縣城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個場所,可結合松山公園的開發,在棠梨山鋪設游路、建休閑亭等,適當時候引進一家二星級賓館,集住宿、娛樂、餐飲為一體,填補縣城無休閑娛樂場所的空白。
三、要采取的措施
文化旅游產業具有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增長速度快等優勢,在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內一些地區掀起了新一輪文化旅游發展高潮,為進一步促進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我們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一)統一思想,堅定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信心不動搖。
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發展的過程。高度認識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就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品,旅游市場就是推動文化產業建設的寬廣平臺,抓住云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經濟強省戰略的實施、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正視差距,堅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奮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二)明確思路,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正確認識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認識文化也是生產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要始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主要由政府來投資、管理,重點是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前提和基礎;經營性文化產業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按市場規律辦事,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財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縣的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對文化旅游產業要加大政府的引導性投入。要根據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對外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的實際情況,增加文化旅游產業專項經費,用于規劃編制、項目包裝、宣傳促銷等。
(六)立足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
要積極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產業重點項目的篩選、論證、儲備和規劃包裝,強化招商意識、健全招商機制、落實招商責任、培植招商主體,按照市場規律多輪驅動,大膽進行資本運作,放大資本乘數效應,千方百計拓寬投融資渠道。
一是深入整合現有的文化旅游資源,盤活各文化單位和旅游景點的土地、品牌等潛在優勢資源,做大、做活、做優、做強存量部分;
二是以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有實力、講信譽的民營企業進入文化旅游產業領域;
三是強化政府引導作用,用好縣政府的錢,集中財力實施重點突破,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格局。
(七)務實創新,穩妥推進體制改革。
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加強宏觀調控,強化政府的政策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
二是要分類指導,推進國有文化企XX單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企業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三是要積極推進旅游景區景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改革,以優勢資源引資金、以優勢產權引資金、以優勢項目引資金,將景區景點的經營權依法有償出讓給國內外企業、組織或個人,按照統一規劃進行旅游開發、建設和經營。
(八)營造環境,培養和引進一批人才。人才資源是文化旅游資源中最活躍的核心因素,文化旅游人才隊伍的整體質量決定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質量。要想方設法廣泛吸引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經紀人、企業家來永德創業,通過培養和引進建設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場運行規律的復合型文化旅游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藝術創作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基本功扎實、德藝雙馨的藝術表演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間文化人才隊伍。
(九)加大外宣,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
一是要創新文化旅游宣傳促銷機制,找準宣傳載體。立足縣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點,打造文化藝術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選、永德民間故事集、宣傳畫冊、景點專題宣傳片等,進一步物化宣傳工作。
二是創新文化旅游節會組織方式。充分發揮節會的宣傳促銷作用,突出特色,重點舉辦好以桑沼哩節、芒果節勐汞觀音洞廟會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節會,不斷創造新的熱點和亮點,聚集人氣。
四、效益分析
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生態和社會效益兼備,經濟效益良好。
一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二是培育后續財源增長點;
三是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起明顯的拉動作用;四是增加社會積累,把資源開發引入良性軌道;
五是為當地富余勞力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六是滿足城鄉居民的旅游欲望,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提升永德知名度和吸引力,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4
按照“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要求,近期,就文化旅游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近年來,我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為指引,堅持“生態立區、民生為本、城鄉一體、綠色發展”,特別自列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以來,用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辦法全面發力,“把山亭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建設,全方位、深層次的全域旅游現代治理體系已經形成,山亭旅游業走上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發展的快車道。為推動這項工作更好更快發展,區政協把文化旅游發展作為今年的重點調研課題,組織部分委員進行了深入調研。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我區文化旅游產業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區擁有4A級景區5處、3A級景區4處,國家和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25處、省級旅游強鎮10個。全區新增接待床位1000張,總數達到7200張;新增接待餐位4000位,旅游購物店發展到36家;全區接待過夜游客48萬人次。我區成功舉辦全國貧困地區旅游扶貧培訓班,并以全國第九的優異成績榮登“中國全域旅游魅力指數排行榜”。
一是黨政統籌發展,打造山亭旅游戰略性產業。從區域發展戰略全局出發,把推進全域旅游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山亭建成國內知名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一方面,把生態旅游列為全區戰略性支柱產業進行培育,去年,我區召開了全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動員大會,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全域旅游領導機構,并強化全域旅游工作履職監督,全域旅游發展指標納入各鎮街和相關部門年度考核。建立區域旅游綜合協調機制,強化全域規劃、全業融合、全鏈提升、全程創新等統籌發展,形成了全域旅游發展新合力。另一方面,打破行業部門界限,整合各類資金政策,集中向旅游產業傾斜;采取項目化運作模式,一個重點旅游項目成立一個指揮部,由縣級領導親自掛帥督導推進。柜族部落獲評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并成功創建全省金星級文化主題酒店;八路軍抱犢崮抗日根據地遺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二是強化依法治旅,構建旅游現代治理體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規劃先行、強化監督”原則,在旅游市場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進行創新,加快構建全域旅游聯合執法機制和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模式,我區建立了旅服、消防、公安、市場監管、食藥、法院“六合一”旅游綜合執法聯動機制,開展全域旅游“百靈鳥”志愿者行動,形成了全民共創共建氛圍。2016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隊,在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治安環境、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又相繼成立了全市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山亭旅游市場監管分局,實踐證明旅游市場治理的“創新體”, 真正推動旅游治理工作真正進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同時,在行業經營準入和監管、經營方式、服務規范等方面加強旅游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山亭人家”農家樂評定驗收機制,不斷提升旅游業的治理水平。全區已成功創建“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102家。
三是抓好頂層設計,描繪全域旅游發展藍圖。為保護好特色山區的青山綠水,我區從頂層設計入手,在編制完成《山亭區中長期服務業發展規劃》《翼云鄉村生態旅游度假區規劃》《抱犢崮-熊耳山旅游區5A級景區提升規劃》等一批重大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堅持多規合一、科學發展,面向全國招標,完成《山亭區全域旅游發展與提升規劃》,科學布局“一核一環兩軸四區+四大綜合體”,制定全域旅游發展重在產業培育的全區旅游三年行動方案,這為全區旅游業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奠定堅實基礎,有力引領旅游業科學持續發展。
二、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當前,我區全域旅游風生水起、蓬勃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旅游規劃的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目前,我區旅游開發建設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缺少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未能做到全區旅游產業一盤棋,存在“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現象,不利于全區旅游事業整體發展。
二是旅游服務設施不健全。至今還沒有區級旅游集散中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統延伸不夠,一些旅游特色村道路較窄,景區及鄉村旅游點普遍缺少生態停車場、休憩場所,區域之間銜接不夠緊密,還沒把景點串成“畫卷”、把“珍珠”串成“項鏈”。
三是旅游招商力度不夠,有好的規劃項目,但缺乏大企業集團投資項目。我區自然資源豐富,引人入勝的景區很多,但是缺少開發資金,缺少有實力的企業對我們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不能形成景區和企業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的格局。
四是旅游服務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對于信息化旅游的正確認識,沒有理解“旅游業既是信息密集型的產業,又是信息依賴型產業”的真正內涵。大多數旅游企業還是采用傳統的商業模式,信息服務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
三、加快推進全區文化旅游發展的幾點建議
下步,我區將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契機,積極大膽改革、勇于實踐,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發展戰略落地生根。特別是今年,將持續放大生態優勢,實施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打造精品景區,舉辦品牌節會,推動整合營銷,加速文化旅游發展,構建“龍頭帶動、多點開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一是全力推進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抱犢崮—熊耳山5A級景區創建,深度開發葫蘆套、石佛山寨綜合片區。高標準打造柜族部落,聯體推動石頭部落、漢諾莊園項目建設,實施環翼云湖路網及景觀綠化建設,創建翼云湖省級旅游度假區。統籌八路軍115師抗日紀念園、王家灣嶧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資源,建設成為全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二是積極推進旅游招商引資。堅持“統一規劃、分項招商、分步建設”的理念,圍繞山亭國家體育公園、翼云生態旅游度假區、抱犢崮-熊耳山山地旅游區、莊里水庫旅游度假區四大旅游綜合體,編制全區旅游項目招商計劃書,對接旅游服務業大財團、大企業,適時舉辦北京、武漢大型招商推介活動,加快推進蓮青山戶外運動公園、巖馬綠洲、翼云湖水上運動聯盟、雪山旅游服務區等項目招商,努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區。加強對旅游項目的督導推進,爭取有更多項目納入省、市旅游服務業重點項目庫。
三是推進旅游扶貧及產業融合發展。啟動“山亭好禮”旅游商品惠農工程,把全域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一體推進,旅游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民俗文化與文化休閑設施、供銷社展覽館等鄉村記憶有機銜接,旅游產品、地域產品與特色果品推廣、田園綜合體建設等深度融合,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四是加強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鞏固旅游廁所革命成果,實施新“三年建設計劃”。啟動建設山亭旅游集散中心和智慧 旅游大數據中心,加強旅游道路建設,建設西集、桑村、北莊等門戶驛站,完善提升北留路、店韓路、城區主干道和景區旅游標識牌,加快“智慧 旅游”建設。成立餐飲行業協會、烹飪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打造地方特色美食,促進餐飲業規范化發展。充分發揮旅游警察大隊、巡回法庭的作用,重點加強對A級景區的服務管理,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強與高端媒體、旅行社聯盟的營銷合作,精心策劃四季游精品線路,組織開展抱犢崮登山節、梅花山山地自行車賽等文體節會活動,進一步打響“生態山亭、養生福地”旅游品牌。
五是強化市場營銷戰略。有了產品,如何打造成品牌,就要靠宣傳推介。要充分利用電視廣告、高鐵屏幕、大型演出、節會活動、攝影采風等多形式、多層次推介,要加入山東賀年會爭取在中央電視臺宣傳,打響“亭臺古韻、歐情山城、靈山秀水、林海果園”的旅游品牌。加強與大旅行社開展合作,通過制定獎勵政策,吸引大旅行社將山亭納入其營銷網絡和體系,將旅游產品真正推向市場。強化區域聯合促銷,對內,加強與臺兒莊、滕州、嶧城等地的捆綁營銷;對外,加強與徐州、臨沂、泰安等城市的聯系,建立聯動機制,共同構筑大旅游格局。
六是整合資源,積極推進信息化與旅游業的大融合。如何推進信息化與旅游業的大融合,是加快我區旅游信息化建設的前提。為此,首先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網絡設施,積極推進“三網一庫”(旅游政務網、旅游資訊網、辦公自動化網和旅游綜合數據庫)建設,構建覆蓋全區旅游的信息高速公路;其次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旅游各部門、各企業的單個信息,提高信息的整體價值、資源共享與協同發展的水平,并把旅游信息網絡管道資源的規劃建設納入市政建設規劃,避免資源浪費;再次,要重點實施一批信息化應用項目,開展信息化與旅游業融合試點,利用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推進旅游業創新發展,大力提升旅游綜合服務能力;同時,還要積極鼓勵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積極使用已建成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資源,引導旅游企業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逐步實現接入網、通信基站等資源的有償共享。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5
旅游業發展至今其文化屬性表現愈發突出,欣賞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現代旅游者對旅游活動的終極要求。因此,展現民族文化內涵、張揚民族文化個性、突出民族文化差異性是我縣旅游業不變的靈魂和永久的主題。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強民族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進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根據縣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順縣民族事務局日組織了專門的調研組,對我縣的芙蓉鎮旅游進行調研:
一、芙蓉鎮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現狀
我縣是一個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主要居住著漢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縣49.5萬人,土家族有37.2萬人占總人口的75%。歷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不斷的傳承、不斷光大、不斷變革。這里沉淀著民族千年的智慧結晶,內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歷史文化、民族飲食、民風民俗、民間工藝、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鎮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區和發祥地,之所以備受廣大游客的青睞,之所以被縣委政府不遺余力將其打造為我縣旅游黃金帶,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觀之外,更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鎮,陳列著溪州銅柱等土家民族創造的、極為豐富的、以文化遺產為主體的眾多人文旅游景觀,這里遺留著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這正是大批游客心儀芙蓉古鎮的重要理由。
1、歷史文化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的古鎮,它是土司統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賈云集,號稱“酉陽雄鎮”,原名王村,因中國電影泰斗導演謝晉、著名明星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統一于斯、建都于斯、發展鼎盛于斯。被專家譽為“土家源、千年古鎮”。因得舟輯之利,可上通川、黔,下達滬、杭。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與楚王馬希范發起土家歷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戰”,公元940年雙方言和立銅柱(現存該鎮,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于該鎮會溪坪。明嘉靖年間,“東南戰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該鎮起程,率部三千前往東南抗倭。而這里發現和挖掘的漢代古墓與天主教堂、紅軍醫院等見證著該鎮的歷史。
2、自然生態文化
古鎮三面環水,自古以來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竄鎮而過的營盤溪瀑布連著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寬60米,飛流而下,聲響如雷,故芙蓉鎮又被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沈從文先生曾對古鎮王村贊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王村,夾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巖石黛黑,水深而清,魚大如人”。鎮內還有著稱“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麗宜人的美景。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麗的芙蓉山水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天然資源和生態條件。
3、土家飲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飲食特性,積累并創造了品種繁多、風味各異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臘肉、猛洞河桂花魚、土家酸菜等傳統飲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劉曉慶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隨旅游業的蓬勃興起,櫻花蜜酒、牛頭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歷史的美食開始重放光彩。即傳承推廣了土家飲食文化,又達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創收。
4、特色建筑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獵時期,土家先民以樹筑巢、以石壘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來與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發展成明清時期的封火統子大屋;“樹巢居”則是土家先民為防潮濕防野獸在樹上搭建居住的簡陋窩棚,后與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發展成今日的轉角吊腳樓,成為溪州土家族當代的主要建筑風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難開頭,木匠難起吊腳樓,鐵匠難打釣魚鉤……”,轉角吊腳樓的主構特征為吊腳轉角,下吊金瓜,上掛貓弓眉枋;吊腳廊欄、門窗多扎“萬”字花格;吊腳下欄廊枋多通雕“萬”字浮雕花邊。屋頂坡面小青瓦,飛檐翹角,翹角以雄為美。而在芙蓉古鎮這種轉角吊腳樓有土王行宮、紅軍醫院等與古鎮五里石板街構成了古鎮標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發亮的石板更是見證了古鎮千年發展歷史。
5、土家服飾文化與民間工藝
自古以來,土家族的服飾就是別具一格,分男裝、女裝和童裝,頭戴青絲帕,腳穿麻草鞋,彩絲繡鉤花……形成自己的服飾文化。土家人善于繡花和織錦,自稱“西蘭卡普”,在古鎮依然建著具有土家特色的'織錦作坊,生產出土家服飾、土家織錦和繡花鞋墊。芙蓉鎮上土家人與織錦作坊一樣建有獨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編織出土家人特有的篩、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簍,同時還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來招攬游客。
6、民風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學。其內容豐富,有神話、歌舞、傳說、民歌、喪葬文化等。取材極為廣泛,主題明確,表現生動,流傳深遠,具有多學科價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如土家族擺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瑪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過年趕年等,而這些民風民俗與旅游的有機融合在芙蓉鎮都有了一定的嘗試。
二、芙蓉古鎮發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契機
1、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打造。永順縣委政府連續幾年經濟會議提出了旅游發展王村的戰略決策,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傾斜,給芙蓉鎮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2、良好的發展空間。新建的國家二級公路1828線穿鎮而過,張家界-王村-鳳凰旅游線路已成精品旅游線路,電影《芙蓉鎮》的拍攝,《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取景拉動了芙蓉古鎮民族文化旅游向前發展。
3、土家族原始戲劇舞蹈毛古斯入選奧運開幕式。原始戲劇舞蹈毛古斯產生于土家族祭儀式中,土家語稱“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為湖南唯一入選奧運開幕式的表演節目,在國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這也給土家族聚居區和發祥地芙蓉鎮發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賜良機。
三、芙蓉古鎮發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旅游硬件建設,整合民族文化資源。搞好民族文化旅游,應重點突出、特點鮮明、豐富多彩的展覽出民族文化,應避免文化遺產旅游產品的單一性,因地制宜,加強組合,包括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組合,主題不同的文化遺產景觀組合等。加強民俗村,歌舞廣場等硬件建設,如發展土家族民俗游,把當地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包括服飾、居住、飲食、歌舞、婚俗、土家織錦、刺繡等)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示,吸引游客。同時也給那些沒有機會向更多游客進行展演的單項文化遺產項目提供展示平臺,可謂一舉多得。加強行業管理,對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區居民進行專門培訓,進行民族統一著裝,學會簡單的土家語。對古街進行集中改造修建,構建土家吊腳樓群,打造土家一條街。
2、重視節慶、廣泛宣傳。土家族民間節慶尤其是土家族節慶本身就是一項價值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在這一大項目下又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子項目,可以說民間節慶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絕佳平臺,例如,土家趕年過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不斷引導、積極宣傳民間節慶。其次,在重視開展民間節慶的基礎上,匯集眾多的遺產項目,策劃舉辦了多項融經貿、體育、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節慶活動,如“中國土家族毛古斯節”、“土家族社巴節”等,通過多種媒體的全方位宣傳,使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閃亮登場,讓參觀者大飽眼福,也讓來自民間的藝人或表演者,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得到收獲,提高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的積極性。
3、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促進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機融合與可持續發展。一是以旅游開發促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保護與旅游兩者并不對立,只要正確看待兩者的關系,處理好兩者間的關系,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保護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所用,而科學的開發行為帶來的效益是促使資源得以更好的保護。二是用民族文化促進旅游發展,隨著芙蓉鎮旅游品牌價值升位,應抓緊對彌足珍貴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在遵循保留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前提下,開發出我縣區域內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眾多旅游活動與旅游景觀,進一步豐富芙蓉鎮旅游內容,突出芙蓉鎮文化旅游內涵,保持芙蓉鎮旺盛的生命力與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多數傳承者和擁有者因開展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脫貧致富,使他們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經濟價值。同時也要把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傳承者和擁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縣的旅游經濟發展,促使他們提高保護自身文化的自覺性,加入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促進民族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從而保證我縣民族文化與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最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6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打造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的會議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本鄉實際,緊扣調研內容,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文化旅游產業調研活動。
一、樂居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布地塊,為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游客的視線。
四是干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干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級干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干部隊伍,為宣傳樂居和服務游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樂居文化旅游產業的定位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樂居的文化旅游產業可定位于:
一是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旅游。休閑觀光農業旅游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游服務等三種產業于一體,順應了人們向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園,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群眾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游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庫、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游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置餐廳,讓游客自己品嘗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游。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游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游。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為載體,不斷豐富群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游。品嘗風味餐飲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游客的旅游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于“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干、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游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游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項目為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三、發展文化旅游業的建議: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鼓勵農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游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游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強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游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筑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游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7
一、星子縣旅游概況
星子縣地處江西北部,東與都昌縣隔湖相望,南毗永修縣,西臨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廬山區。東西寬35公里,南北長52公里。介于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總面積894平方公里。
星子縣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輝;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個廬山南面都在縣境內,歷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美在山南”之說,移步換景,美不勝收。江西五大水系贛江、撫河、饒河、信河、修河都在縣境南部歸宗東流入鄱陽湖,后注入長江,古稱“江湖之會”。這里還是世界濕地重點保護區、著名珍禽候鳥棲息地,每到冬季萬鶴云集,蔚為壯觀。
名山大湖靈氣的浸潤,讓星子成為一塊文化芳香的土地。歷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鴻儒大師更是不計其數,他們在這里留下了故跡芳蹤,留下了詩文和傳奇:周瑜的“點將臺”,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鵝池”,陶淵明的“醉石”,陸修靜的“簡寂觀”,李白的“疑是銀河落九天”,陸羽品評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頤開鑿的“愛蓮池”,蘇東坡譽為廬山二絕的“漱玉亭”和“三峽橋”,朱熹重修的“白鹿洞書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陽堤”,許文龍的《五百羅漢圖》等等,還有白居易、米芾、黃庭堅、徐霞客、李夢陽、康有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蹤故跡。
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豐富厚重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優勢。星子縣委、縣政府確立“旅游興縣”戰略,已經建成溫泉度假旅游休閑中心、秀峰、觀音橋、太乙村、桃花源、鄱陽湖候鳥觀賞區等八大景區、80多處景點、400多個景觀、景物,有兩個四a級景區,一家美國假日酒店,眾多星級賓館。星子縣已成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別是溫泉更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閑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縣綠色旅游網絡
1、旅游網絡現狀
為了了解星子縣綠色旅游網絡的現狀,我們走訪了星子縣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辦公室主任,他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星子縣的旅游產業現狀。
歷年來,星子縣一直就非常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從“大辦旅游”到“旅游興縣”,從“旅游興縣”到“構建百里休閑旅游”走廊,旅游發展思路更寬,措施更具體。20xx年,星子縣委在總體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確定為全縣“一個中心,三個重點”之一,旅游的發展在全縣工作中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經過近五年的發展,星子縣旅游的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明顯成效。20xx年共接待游客128.6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萬人次,實現歷史性突破。旅游綜合收入9億元,外匯收入367萬美元,旅游業產生稅收126.8萬元,占財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縣共接待國內游客199.3萬人次,同比增長32.1%,接待入境游客1.72萬人次,同比增長33.3%,門票收入13452.8萬元,同比增長30.4%。
2、旅游項目建設時旅游發展的根本
年初,星子縣旅游局對東林大佛、廬湖島、旅游大廈、楊家港、歸宗項目、簡寂觀等每個項目都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做好協調調度工作。縣旅游局還重點做好鄱陽湖國際生態經濟區中心客運港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開展。該項目的詳細性規劃方案初稿已出臺。星子縣旅游局還加大了旅游項目招商力度。創新思路,拓寬旅游發展新方向。
3、旅游宣傳力度不斷加強
通過舉辦和參加各項有聲有色的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星子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辦,星子縣人民政府承辦、星子縣旅游局等單位協辦的“親近田園,感悟山水”九江鄉村旅游月活動在三石生態園舉辦,多家旅行社總經理、飯店總經理、車友代表、新聞媒體都參加了這次活動。成功舉辦了“魅力星子—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江西游啟動儀式暨風采活動”來自全國46家中央網絡媒體重點新聞網絡站及知名商業網絡媒體記者聚集星子,對星子各旅游景區景點開展了風采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強縣的優勢姿態.
4、以創品牌特色為目標
星子縣政府不斷優化旅游企業服務質量,引導旅游企業加大硬件設施投入,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強化品牌意識,樹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縣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交通優勢。努力打造以天沐、龍灣、。陽光、天地溫泉等旅游度假區為代表的現代休閑旅游產業。
借助各類旅交會、推薦平臺,充分展示星子縣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資源,進一步打響“中國最具魅力的旅游大縣”、“江西旅游強縣”、“中國最具潛力的旅游大縣”等品牌。繼續舉辦溫泉旅游節活動。
5、以旅游安全綜合治理為重點
星子縣旅游局為了落實旅游安全的原則,全面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和各旅游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清明節期間,要高度重視秀峰、桃花源、觀音橋等林區的防火安全工作,針對今年雨水較多的現狀,還要預防景區發生山體滑坡等情況。加強對安全工作的指導,加大旅游安全生產檢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網絡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過旅游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游者的一種風尚。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義,有了這個定義我們就能深刻的體會到文化旅游的內涵,就能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來。那么接下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星子縣的文化旅游的現狀進行客觀的定位和評估。
2、星子縣發展文化旅游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前面說到的星子縣概況里已經提到了星子縣的文化方面的旅游優勢。總結出來就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真儒過化”,自然景觀優美——被稱為“百里畫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由于星子縣經濟實力不強,財政收支僅維持低水平的平衡,導致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產品的更新換代、設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傳招睞都相對滯后,只能維持低效益的動轉、緩速度的增長。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樹立。一直以來,星子縣發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沒有具體化,未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旅游載體來體現,游客對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為山南文化,其內容非常豐富,如名人文化,田園詩鼻祖陶淵明、理學家朱熹、周敦頤;宗教文化,五大叢林名播海內外;山水文化,文人騷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詩文畫,還有正在興起的溫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產品開發是軟肋。星子縣文化旅游產品資源豐富,發展前途廣闊,但沒有一個產品做大做強。
3、發展文化旅游的對策與措施
整合資源,增強化星子文化旅游整體合力。
根據星子旅游發展現狀,要突出廬山溫泉—泉文化、廬山山南風景文化、鄱陽湖生態文化,通過引導、培育、發展,逐步形成組成山南旅游文化三大體系,共塑溫泉—廬山山南—鄱陽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力度。通過對民俗風情、民俗文化進行有效挖掘、開發,向廣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樸的民俗風情。
拓寬投資渠道,激發星子文化旅游發展活力。
鑒于星子縣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限制,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資一起上的路子。積極爭取國家資金,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積極利用國外、省外資金開發文化旅游客源,投資文化旅游設施建設。
加強協調配合,構建星子文化旅游共建局面。
文化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眾多行業和部門,縣委、縣政府要把文化旅游為作重要工作來抓,旗幟鮮明地突出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地位,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推進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統一行動。轉變文化旅游管理部門職能,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著力于規范企業行為和市場秩序,協調內外各方關系,為企業服務。開展文化旅游資源普查工作,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劃,并監督實施情況。
做好后勤保障,構建和諧投資環境
旅游人力資源是星子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星子縣旅游人力資源的開發,必須適應當前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形成較為完備的旅游人力資源體系。精心培育人才并有效使用,爭取旅游人力資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長的競爭機制。造就一支高素質隊伍,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順利完成整個旅游活動歷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業順利發展的前提條件;旅游安全體系是否完善,將直接影響旅游業的發展進程。山林植被資源較為豐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極為重要。各級政府部門、各旅游企業應加強對當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識教育,在林區及各種禁止用火地帶設置明顯的禁火標志,嚴防火災的發生。
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游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產業,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間運作的典型產業。信息載量巨大,實時暢達,廣域連通的互聯網絡信息手段在旅游業中能發揮突出的作用,必將引導旅游產業產生深刻的變革,推動著現代旅游業的發展。
加強與其它地區的合作也是發展星子縣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
四、總結
四五天的調研時間一晃就過了,在這期間我們小組成員去了星子縣旅游局了解有關情況、去了各個景區景點實地考察、走訪了相關部門并且獲得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對贛北星子縣的綠色文化旅游網絡進行了調研,并取得了許多相關信息,深入了解了星子縣綠色文化旅游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進步。
我們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星子縣綠色文化旅游網絡在星子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通過制定的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全縣的綠色文化旅游網絡正在逐步的趨于成熟,全縣旅游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五、致謝
在完成這篇調研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給予我們支持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文旅產業調研報告(通用13篇)04-03
提速提質提效活動總結(精選6篇)05-12
文旅產業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8篇)08-24
文旅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通用8篇)05-11
文旅康養產業調研報告(通用5篇)05-11
文旅產業分析報告(精選7篇)05-11
關于村農文旅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5篇)05-11
文綜怎么有效快速提分 文綜快速提分的竅門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