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圈養?哪個才是對孩子好?
對孩子的教育對父母而言是一生的學問,它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比任何的工作都難!
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某的兒子考上了北大,他的父母在采訪時是這樣說的:其實,我們也沒怎么教他,家里開店,每天都很忙,主要是靠孩子自覺。他從小就懂事,就是在做決定時,我們會尊重他的選擇,給一些意見什么的。
我們也能聽到一些優秀子女的父母是這樣說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讓TA學做家務,給TA定好規矩,比如晚上10:30前一定要睡覺,不準浪費時間精力……
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那么對孩子的教育究竟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很多家長就會有這樣的疑惑,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對孩子是放養還是圈養,我們就要了解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和定義。
什么是放養?
放養,其實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享受快樂的童年,讓孩子自己更好得飛翔!
比如說,在孩子學騎自行車時,我們要做好TA們摔跤不去扶的心理準備。不讓孩子經歷風浪,又怎能有獨立面對風浪的勇氣和能力。
要明白,“放養”并不是不教養。一些家長把“放養”理解為“放任”,整天在外打工賺錢,只提供經濟的保障,對孩子內心的成長不聞不問。這種放任自留式的教育,很容易導致孩子變成“問題兒童”。
什么是圈養?
在教育模式上來說,圈養就是站在條條框框中,迎合當下的教育需求,走一條規矩,秩序,科學的.教育之路。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虎媽貓爸》這部電視劇,其中趙薇飾演的畢勝男就是“虎媽”——嚴苛教育,對女兒期望值過高,過度要求女兒,嚴厲之風令人敬而遠之。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避免封閉式的“圈養”,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這樣也會導致孩子合群性和合作性的缺失。
無論是放養還是圈養,作為父母都要把握好一個“度”,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對孩子進行科學的“馴養”,才能塑造成為一匹“千里馬”。
“放養”與“圈養”,二者擇其優點
其實,無論是“放養”與“圈養”,都有各自成功和失敗的例子。兩者各有利弊,最好結合兩者的優點來教育孩子。
“放養”,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更自由,在他們成長摸索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獨立;而“圈養”,能夠教孩子懂得規矩,在家長的諄諄教導下,能更順利地適應社會規則。
但是完全圈養或放養,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長,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可以二者擇其優,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對于習慣“放養”的家長,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不要放任自流。在孩子做錯事或形成不良習慣時,及時地指出,并加以改正。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關注,也讓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而對于習慣于“圈養”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要對孩子過于約束,讓孩子有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給孩子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空間。在某些簡單的事情上,學會放手讓孩子成長!
“放養”與“圈養”,需要孩子特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因此,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了解孩子,做到“收放”有度。放養的孩子需要自律,而孩子的自律則是家長從小培養的結果。
從上面我們已經知道“放養”與“圈養”各有利弊,所以這就需要家長細心,多觀察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在發現問題后及時糾正。孩子在放養過程中,有可能會比較頑皮搗蛋,經常犯錯,這時候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約束,給孩子立規矩、講道理,及時地提醒,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所在。而孩子在圈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依賴性強、沒主見,缺乏勇氣等,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多鼓勵,讓孩子多與朋友交流,去參加活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TA們學會獨立思考。
“放養”與“圈養”,需要孩子特點
現在的教育中,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過于保護,讓孩子成為乖寶寶。在日本最近出現一個新名詞——“食草男”,簡單地說就是男人越來越女性化,不愿意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經不起失敗挫折。這就是家長過于保護孩子的結果,讓TA們錯失了成長的機會。
愛孩子不等于替TA們做好一切,學會對孩子放手,要知道總有一天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這個社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才會知道成功來之不易,不要約束了孩子的個性,讓他失去了想象力和思考的能力。
當然,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像一張白紙,TA們成長的環境會影響TA們成為什么樣的人,這需要我們的價值多花時間與教孩子,為TA們指明選擇的方向,讓孩子知道“無規則不成方圓”,正確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個孩子借由父母來到這世界上,都是一個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一個合格的父母,要懂得進退,正確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